• 沒有找到結果。

肆、 關懷倫理學的評論

上文顯示,Darwall 區分假言應然與條件應然,立論福祉論並 非根據關懷成立的事實來界定福祉概念,而是從假定關懷成立的基 礎上來界定福祉,從而讓福祉論成為後設倫理學。除了以後設倫理 學來立論福祉概念的構成原則外,Darwall 更企圖藉由「責任移轉」

和「恰當回應態度」的概念,來立論關懷的判準,從而建立關懷的 規範性。根據 Darwall 福祉論的後設理論與規範性立場,其實蘊涵 著相當不同的關懷概念,因為就福祉論的後設理論而言,關懷關係 只是關懷邏輯架構下假定語句的前提條件。反之,就福祉論的規範 性而言,關懷關係卻必須先已存在。所以,有別於以上評論者所指 出的福祉論是否是循環定義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應該是福祉論的後 設理論與規範性立場間,彼此的相關性問題,包括何為更為基本的 立論?福祉論的後設性是否必須建立在關懷規範性的基礎上?如

106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一期

果是,關懷規範性的實質內含為何?6

為了更深入剖析關懷規範性的意義,本文第二部分將從女性主 義關懷倫理學的角度來檢討 Darwall 福祉論,討論的重點在於:當 Darwall 聲稱其福祉論深受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相關研究的影響 (2002: 1),那麼福祉論和關懷倫理學對於關懷規範性的見解是否密 切相關?如是,究竟存在何種關係?福祉論是否能夠成為關懷倫理 學的一部分?還是它可以為關懷倫理學的規範性提供理論基礎?

還是本以為很切近的兩理論,其實不是那麼的接近,甚至還是在理 論的根本預設、內容與實值應用上都不相同?準此,以下將分六個 項目來分析對比兩理論各自的理論特色。

˘ ă ჊ ࡅ ኢ ͹ ૺ ᙯ ᘃ ၆ ෪ ۞ ჊ ࡅ ߏ Ķ ͹ វ ̚ ϲ ķ (agent-neutral)Ă҃ᙯᘃࣖநጯ݋ߏ͹ૺᙯᘃ۰ߏĶ͹

វ࠹၆ķ(agent-relative) ٺᙯᘃ၆෪۞Ķ͹វ̚ϲķ

჊ࡅ

普遍而言,關懷倫理學者主張關懷必然伴隨著敏銳知覺,從而 產生敏感的道德能力,包括:關懷、愛、同情心、慈悲、與情緒的 敏感性,真切的體察與理解關懷對象的需求(吳秀瑾,2006;2007)。

從關懷是「回應需求」來看,究竟該需求是指涉對方的(理性)需 求?還是指對方的福祉?從關懷倫理學的相關討論中常常兩者混 用,所以關懷是「回應需求」的說法基本上是相當歧義的用語,有

6 對於 Darwall 福祉的概念性構成與福祉的判準的區分,是根據匿名審查人的寶貴 建議,讓作者可以進而釐清 Darwall 對於後設倫理學與規範性倫理學的重要區分,

更能夠藉此凸顯當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也強調關懷規範性時,兩理論間的對比與差 異性,將能凸顯關懷規範性的理論內涵。

論 Darwall 理性關懷福祉理論 107 此貼近至高無上的音樂藝術 (Darwall, 2002: 77-78)。這樣的見解也 讓 Darwall 的福祉論和亞里斯多德的德性論,可以兼容並蓄。想想 多少不願意生育的夫婦,措手不及的面對突然降臨的新生兒,卻也 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動人經驗。按照 Darwall (2002: 94) 的說法,育 嬰活動的無任喜悅是因為貼近了新生兒自身的價值,新手父母全副

108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一期

(Darwall, 2002: 19)

上文指出,福祉論採「轉移責任」的觀點,用意在於指出既然

論 Darwall 理性關懷福祉理論 109

對的,也不會推論出關懷對方就是為了關懷者自身的利益。再者,

即便關懷者必須指涉特定的關懷者這個事實,也不能推論出關懷者 促進該福祉的理由必然是主觀的。此外,也正因為回應福祉是相對 於關懷者,如此一來才可以充分說明 Darwall 的福祉衝突的一致性 論證,亦即如果兩人都關懷 S,而且對於什麼是構成 S 的福祉 (X) 的事實持有完全相同的看法,但是兩人對於 X 是否是 S 的福祉可 能抱持不一致的看法。可見,雖說福祉概念是「主體中立」於所關 懷的對象(如子女),促進所關懷對象的福祉是相對於關懷者(父 母)的信念行動。

以上討論顯示:Darwall 的研究成果有助於釐清「回應需求」

的歧義性,讓關懷倫理學邁向規範性理論,亦即從關懷是「回應需 求」的「主體相對」修正為關懷是促進所關懷對象的福祉的「主體 相對」。反之,作為規範性理論的關懷倫理學也有助於批判 Darwall 所 主 張 的 促 進 所 關 懷 對 象 的 福 祉 是 主 體 中 立 於 關 懷 者 的 信 念 行 動,和其所主張的福祉衝突的一致性論證,形成理論上的不一致。

˟ ă ჊ ࡅ ኢ ၆ ٺ ᙯ ᘃ ۞ ၆ ෪ ͹ ૺ Ķ ̙ ઐ ̙ ࣅ ķ (impartiality)Ă҃ᙯᘃࣖநጯ၆ٺᙯᘃ۞၆෪݋ߏ͹

ૺϤᏐ҃ழ۞Ķඈमّķ(partiality)

Darwall 除了主張促進所關懷對象的福祉是主體中立於關懷者 的信念行動,還進一步主張關懷者與被關懷的對象間並不需要存在 長期親密的關係。從上文所列的型式化命題中,

(p, A)(假如 A 是 p 所關懷對象 (B) 的福祉,p 有理由去促 進 A)

P 不是特稱,而是泛指所有關懷特定對象 (B) 的人,p 與 B

110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一期

可能是親人,也可能是全然不認識的陌生人。Held (2006: 93) 認為 即使 Darwall 的福祉論重視關懷,仍然將其定位為關懷者對於值得 關 懷 者 的 「 一 視 同 仁 」 , 從 而 反 對 兩 者 關 係 間 所 產 生 的 等 差 性 (partiality)(吳秀瑾,2006;2007)。Darwall 是將福祉納入傳統倫 理學所著重的「一視同仁」的平等尊重中,所以也就規避了當普遍 道德義務(如陌生人溺水)與關懷義務(如親人溺水)發生義務衝 突時(兩人同時溺水),後者的等差性義務是否具道德優先性與正 當性的根本難題,因為從其福祉理論而言,兩種處境具有相同的份 量,無分高下先後。於是,Darwall 的福祉論仍然是如同康德與效 益的道德理論一樣,強調規範性倫理學必須是對所有值得關懷者

「一視同仁」的平等尊重對待,或是平等關懷對待 (Held, 2006: 93)。

反之,關懷倫理學主張 P 是特稱,不能泛指所有關懷特定對 象 (B) 的人,因為 p 關懷 B 並非基於 B 和所有其他人一樣是值 得關懷的人,而是 p 與 B 間的親密性與獨特性。即便是 p 基於 同理與同情心也可能關懷全然不認識的陌生人,Held (2006: 100)主 張關懷的規範性強調關懷關係間的道德優先性 (partiality),因為當 普遍道德義務(如陌生人溺水)與關懷義務(如親人溺水)發生義 務衝突時(兩人同時溺水),實踐等差性義務具有道德優先性與正 當性。於是,Held (2006) 主張關懷倫理學不僅僅以關懷關係間的道 德等差性為其規範倫理學的核心,還要能夠在理論的力道上反對任 何企圖將關懷倫理學併入以「一視同仁」為道德優先性的規範倫理 學之中。

Held (2006) 對 於 Darwall 的 批 評 一 直 是 存 在 於 道 德 無 私

論 Darwall 理性關懷福祉理論 111

(moral impartiality) 與道德等差性的哲學論辯中。7「關懷倫理學」

和女性、親密性 (intimacy)、信賴 (trust)、關聯性 (connection) 與 責任 (responsibility) 等概念息息相關,和「公正倫理學」所相對的 男性、自主性 (autonomy)、正義 (justice) 與權利 (rights) 等概念,

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然的,關懷著重於親密關係間的等差對待,而 傳統倫理學則著重「一視同仁」的平等與公平對待。因此,相對於 傳統倫理學所堅持的道德中立態度,關懷倫理學觀照個人在親情、

愛情、友誼中的切身關係,不僅強調等差對待的關懷具有道德正當 性,人人都該「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比起對於陌生人的普 遍道德義務而言,我們對於親密關係應盡更多的道德義務。於是,

關懷的等差性所指出的道德規範是:我們對親密關係的道德義務要 遠遠高於我們對遙遠且全然陌生的人。反之,我們對親密關係拒絕 行善的行為的道德譴責要遠遠大於我們對遙遠且全然陌生的人不 施援手。

以上分析顯示:當 Darwall 主張關懷的規範性可以納入傳統倫 理學所著重的「一視同仁」的平等與公平對待的道德態度,關懷倫 理學則主張關懷的規範性與「一視同仁」的平等與公平對待的道德 態度存在著根本上的衝突。關懷倫理學所要建立的道德等差性的優 先性是從考量親密關係的規範性而來,而非根據關懷是自然的事

7 雖然強調道德等差性並非源自於關懷倫理學,Goodin (1985: 1-15) 曾經追溯了道 德等差性概念的當代發展,其中 Goodin 列舉了 D. Ross, B. Williams, R. Wasser-trom, D. Parfit, J. Mackie, J. Feingerg, J. Bennett, M. Walzer, S. Toulmin 等人來代表 和道德直覺切近的道德等差性,他們都反對康德道德哲學和效益主義傳統倫理學所 著重的「一視同仁」的平等與公平對待的道德態度(吳秀瑾,2006;2007)。

11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一期

實,從而享有理所當然的訴諸自然的優先考量 (Held, 2006: 98)。所 以,Darwall 的福祉理論也必須考量關懷的道德等差性,不能規避 當普遍道德義務(如陌生人溺水)與關懷義務(如親人溺水)發生 義務衝突時(兩人同時溺水),後者的等差性義務應該具有道德優 先性與正當性。8 此外,關懷倫理學批評 Darwall 的福祉論僅將關 懷看成是人生中諸多重要價值中的一項重要價值,人生還有其他值 得重視的價值與道德活動。反之,關懷倫理學主張親密關係的價值 必須優先於其他值得重視的價值與道德活動。

下文的探討中,將繼續探討為何親密關係的價值必須優先於其 他值得重視的價值與道德活動的根本理由。

ˬă჊ࡅኢ၆ٺᙯᘃ۞၆෪υืߏĶࣃ଀ᙯᘃķ۞઄ؠ

˯Ă҃ᙯᘃࣖநጯ݋͹ૺѣᆊࣃ۞ᙯܼ (caring as valuable relationships) ۞઄ؠć

再回到上文為討論當普遍道德義務(如陌生人溺水)與關懷義 務(如親人溺水)發生義務衝突時所舉的例子,從 Darwall 福祉理 論而言,無論救誰,都具有同等的道德價值,因為救人的行為都是 關懷者本於同情心下,一旦察覺任何阻礙福祉的事件(溺水),盡 力排除溺水情況保護對方的生命是關懷者的無上命令 (Darwall, 2002: 71)。相對的,關懷倫理學會主張應該先救親人,理由是因為 關懷是關係項。換句話說,存在於關懷者和對象間所經歷的長期、

8 匿名審查人指出此文中並未針對道德等差性與「一視同仁」的道德態度進行交互 立論,從而對於作者可能盲目於自己所支持的理論立場的缺失,引以為憂。其實,

8 匿名審查人指出此文中並未針對道德等差性與「一視同仁」的道德態度進行交互 立論,從而對於作者可能盲目於自己所支持的理論立場的缺失,引以為憂。其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