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然通風與室內環境品質之關係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2-4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相關研究摘要

2.3.1 自然通風與室內環境品質之關係

近年來隨著住宅的高隔熱及高氣密趨勢,室內空氣污染引發的健 康危害儼然變成社會問題,通風換氣的重要性也日趨增加[14]。換氣的 目的是以無感氣流來更換室內空氣,而通風則是針對吹向室內人員的 體感氣流作計畫,促進身體產熱排放,使室內氣候維持在舒暢的程[7]。

建築物室內通風換氣的目的,在於使得建築空間中使用的人員或 是運轉的機器能夠得到最適宜的環境,以維護其健康或是發揮其最大 運轉效能。因此非空調型的建築物,最常運用自然通風換氣的方式,

改變室內空氣的溫、溼度、氣流分布及改善通風路徑,以確保該空間 使用時的舒適性之目的[11]。

一、通風換氣評估指標

建築物室內常運用自然通風換氣的方式或是機械設備的方式藉以

改變室內空氣品質,確保居室內使用者之健康、安全,以達到舒適的 範圍。一般而言,室內通風換氣之影響因素包括:形成的性質不同、

影響項目之不同、空間範圍不同以及控制策略不同而有所差異[15]。其 目的在於排除室內污染物以達到健康之空氣品質、改變室內空氣溫度 與溼度以達到舒適之生活環境。

評估室內通風換氣的指標包括:換氣量、換氣率、空氣齡指標以 及空氣交換率…等等[10]。GBC2000 評估手冊強調「通風」和「新鮮 外氣進入」對空氣品質的重要性,本研究以自然通風為主要切入點,

探討自然通風對建築物室內空氣品質之影響。而鄭懋雄(2000)提及居室 品質會受到空氣污染物的影響,主要的影響因子包括:1.污染物、2.通 風量(包括換氣量及換氣率)。室內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包括室內人體活 動生成的 CO2、建材等,尤其當室內沒有燃燒狀況的時候,而室內空 氣的汙染物濃度的高低可以從污染物的「產生」與「移除」來探討,

而本研究主要探討通風換氣的方式稀釋空氣污染物,因此,空氣污染 源的特性與通風效果為主要影響污染物濃度高低的因素[16]。由表 2.1 可知「人體代謝」變成為 CO2 增加量唯一的來源:

表 2.1 室內 CO2濃度之影響因子

一般污染物 指標性污染物CO2

人體代謝強度(S) 污染源強渡

人體活動強度(met)

污染源個數 人員數(n)

污染源變動性 人員流動率(DF)

資料來源:[16]

由式2.1 可得知室內污染物濃度高低的因子包括:污染源強度(S)、

人員數(n)、流動百分比(DF)、人員活動強度(met)、混合係數(k)、通風 量(Q)[16]:

0 0

ss

i, k*q

) Sn(DF)(met C

-C

C= = Δ

( 2.1)

ΔC:室內與室外CO2 濃度最大值之差值(ppm)

S:污染源強度(m3/sec),即人體於 1met 時之 CO2 產生率 n:人員數(人)

DF:流動百分比率(%) met:人員活動強度(met)1 k:混合係數(k=0~1.0) q0:引入外氣量

而由ASHRAE 62-199 估算每人所需要的通風量值,設定人員活動 程度為 1.2met 以估算 CO2 產生量,但事實上由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 CO2 發生量會因為人體特徵的差異而改變,主要變數為性別與活動行 為,一般而言,女性的代謝量為男性的0.85 倍,而站姿的代謝量(1.4met) 為坐姿(1.2met)的 1.167 倍[17],因此污染源強度修正如式 2.2、式 2.3:

性別加權係數: 總人數

女子數

男子數 0.85)

( + ×

α =

(2.2) 活動強度加權係數:

總人數 站姿人數

坐姿人數+ ×1.167

β =

(2.3)

二、通風量

「通風量」是指「新鮮空氣交換量」的多寡,其評估可分為:換 氣量(Q)、換氣率(ACH)兩種,以下分述之:

1 又稱為「能量代謝量」,為國際性的作業強弱的標準,其計算公式為:met=作業時的能量代謝量

/安靜坐著時的能量代謝量(簡裕榮等譯,2004),依照作業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能量代謝率,可 參照本研究表2。

1. 換氣量(Q)

換氣量可定義為每秒置換的氣流體積,每單位樓地板面積所置換 的氣流體積,其物理單位為:m3/s;m3/h[18]。

由於人體因不同的作業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工作和熱能量(如表 2.2),這時候氧氣的消耗量便會依照作業強度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粗 重作業情況下,其氧氣之消耗量達 67(1/h‧人),若假設氧氣濃度就 算從普通的 21%降至 19%也不會產生障礙的情況之下,在此作業情 況下所需要的換氣量(Q)為:

0.19 3.35 -0.21

0.067

Q= =

(m3/h‧人) ( 2.4)

若從 CO2 之容許限度來探討所需的換氣量,一般而言,長期滯 留用之 CO2 容許濃度為 0.07%(700ppm),短期滯留用之 CO2 容許濃 度為0.1%(1000ppm)[14],亦即 CO2 的容許濃度應在 1000ppm 以下,

在人數較多或停留較久的空間則應降至 700ppm 以下[19]。其換氣量 (Q)為:

K Po)

-Q(Pi = ( 2.5)

Po -Pi Q= K

( 2.6) Q:換氣量(m3/h)

K:CO2 產生量(m3/h)依照不同的作業程度不同,CO2 的產生量 也會不同;Pi:室內 CO2 容許濃度(m3/ m3*air)可分成長期或是短期 滯留用;Po:室外空氣 CO2 濃度(m3/ m3*air)。

表 2.2 不同作業程度下不同的人體 O2消耗量與CO2產生量

作業程度 適用例 能量代謝率

(Met)

O2

消耗量

CO2

產生量

躺在床上、休息 劇場中、小學 1.0 17 15

坐在椅子上、非常輕 鬆的作業

高中 1.1 20 18

辦公作業 辦公室、飯店、大學 1.2 21 20

輕鬆的站立、步行作 業

銀行、百貨公司

1.4 25 23

簡單的工作台作業 工廠 2.0 35 33

粗重作業 工廠、保齡球 3.7 67 64

資料來源:[14]

如下表 2.3 所示,換氣量依建築之種類及目的,其要求不一,如 在保健上或衛生上,有著特別需要,有著則較次要。

表 2.3 用途別換氣次數

一般通風換氣率

每小時換氣次數 換氣一次時間(分鐘) 房屋

種類 低 高 慢 快

住宅 1 6 60 10

辦公室 2 30 30 2

會議室 4 30 15 2

休息室 3 10 20 6

醫院 2 15 30 4

化驗室 6 30 10 2

餐廳廚房 10 60 6 1

走廊 1 10 60 6

浴室 10 30 6 2

資料來源:[20]

不同的通風原理亦會產生不同的換氣量與計算方式:

(1)重力(溫度差)換氣 2

空氣會流動是因為有壓力差(氣壓差)的關係,中間壓力差為 0 的地方則稱為中性帶。若假設開口部的內外壓力差為△P(kg/m2), 通過開口部大小 A 的空氣量為 Q(m3/s):

ρ α ρ

α = Δ

= 2

A AV

Q t

(2.7) Q:流量(m3/s)

α :流量係數

A:開口部面積大小 Vt:理論流速(m/s)

ρ

Δ :開口部前後之壓力差(Pa) ρ:空氣的密度(kg/m3)

如 果 室 內 空 氣 的 密 度 是 ri(kg/m3) , 室 外 空 氣 的 密 度 為 ro(kg/m3),室溫比外溫高(ri< ro),與中性帶之距離 h(m)點的壓力差 為△Pg:

ri)h -(ro Pg=

Δ ( 2.8) 此時若把式2-13 帶入式 2-12,可以導出重力換氣 Q(m3/s)公式 為:

ri) -roh(ro A 2g

Qb

( 2.9) 而因為空氣的密度與絕對溫度呈反比,所以當室內外的氣溫為 ti( )℃ 、to( )℃ 時,其換氣量公式為:

⎟⎠

⎜ ⎞

+

= +

ti 273

to -273 1 2gh A Qb α

(2.10) 亦即如果室內外的溫度差越大或是中性帶的高度差(h)越大,則

2 簡裕榮等譯,2004

自然換氣量就越大,而且會隨著開口部面積成正比的增加[7]。

(2)風力換氣

在僅考慮風力為自然通風的驅動力時,室內外壓力差(ΔP)受到 外氣風速(UE)、風向以及建築量體幾何形狀之影響,對於已知的建 築環境與風向條件下,ΔP與 UE2 具有比例關係,一般常以ΔCp來 表示[4]:

2 E EU

P Cp 2

ρ

≡ Δ Δ

( 2.11) ΔCp:風壓係數

ΔP:室內外平均壓力差 ρ :外氣空氣密度 E

UE:外氣風速

其換氣量可由式求得:

Cp

* U

*

*A C

QW = D W E Δ (2.12) QW:風力換氣量

CD:開口部的流量係數 AW:實際通風開口面積 UE:外氣風速

ΔCp:風壓係數

(3)混合(重力與風力)換氣[4]

建築物在正常的狀態下,會同時受到風力與重力(溫度差)之影 響,因此,開口部的氣流流向受到迎風面與背風面以及高度位置之 室內外壓力差的影響,當迎風面開口高度(Z1)低於背風面開口高度

(Z2)時,其風力換氣量(Qw)與重力換氣量(Qb)會產生疊加的效果,

其整體通風量(Qt)為:

2 b 2 W

t Q Q

Q = + (2.13) 當迎風面開口高度(Z1)高於背風面開口高度(Z2)時,其風力換 氣量(Qw)與重力換氣量(Qb)會產生抵銷的效果,其整體通風量(Qt) 為:

2 b 2 W

t Q -Q

Q = ( 2.14) 2. 換氣率(Air Change Rate ACH)

換氣率為存在於室內的空氣如何有效的被通風系統所供應的新 鮮外氣加以取代的量測,亦即每小時外氣量置換於該空間容積量的次 數,其物理單位為:m3 h‧ -1[16]。

換氣量除以室內容積所得的值叫做換氣次數(換氣率),所謂換氣 次數可表示室內空氣於單位時間內置換的量,其定義為每小時置換相 當多少室內體積的空氣量,亦即每小時外氣量置換相當於該空間容積 量的次數,若採用自然換氣時,其換氣量大略與房間的大小成正比 [7]。

V n= Q

( 2.15) n:換氣次數(次/h)

Q:換氣量(m3/h)

V:室內體積/容積(m3)

因自然通風之通風量測較難掌握,因此,常利用「追蹤氣體量測 技術」即可測得整體建築於日常使用之換氣狀況,可將室內氣流與通 風狀況描述清晰,一般應用的氣體包括:CO2、C2H4、SF6 等。

t f) lnC(

-s) N lnC(

= τ Δ τ

( 2.16)

N:換氣次數(次/h)

s)

C(τ :時間為τs時的追蹤氣體初始濃度(m3/m3) f)

C(τ :時間為τf 時的追蹤氣體濃度(m3/m3)

Δt:實測初始時間~實測結束時間

由追蹤氣體量測技術可以測得室內的總換氣率,而將換氣率 (ACH)與室內有效體積(Veff)的乘積,便是通風量總值[16]:

Veff

ACH= Q

( 2.17) 4. 有效通風量(EACH)

通風也能降低有毒物質的累積。由於許多室內建材與家具都會揮 發甲醛、甲苯等化學有毒物質,長期吸入有害身體健康,勢必要讓空 氣維持暢通,才能讓有毒物質不至於持續在室內累積。而其標準也因 空間、季節而不同,通常以每一分鐘的室內體積交換次數為標準,但 因目前設施工程還未定出共通的通風量,被使用的單位有三種:通風 量、通風率與通風次數,其相互關係如下[15]:

(1)通風量(m3/min):每分鐘的空氣交換量(m3) 通風量=通風率(m3/m2 -min)* 室內地面面積

=通風次數(次數/min)* 室內體積(m3)

(2)通風率(m3/m2-min):每分鐘每平方公尺室內面積的空氣交換量 通風率=通風量/室內地面面積

=通風次數*室內高度

(3)通風次數(次/分鐘):每分鐘室內部空氣量交換的次數 通風次數=通風量/室內體積

=通風率/室內高度

以台灣的夏季氣候下,每分鐘為1.2-1.5 次的室內體積交換率。

美國室內施工標準原來為 0.7-1.0 次/分鐘的交換率,而由於其南部 地區室內面積日增,因此室內通風交換率也調整為 0.8-1.6 次/分鐘。

探討有效通風量與室內 CO2 濃度之關係,將有助於釐清室內 整體通風效果:

AEE

* ACH

EACH= ( 2.18) EACH:有效通風量

ACH:換氣率 AEE:空氣交換率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2-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