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藉由力源理論在馬赫數(M)=0.1 的動態失速現象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64)

第三章 數值結果

3.2 藉由力源理論在馬赫數(M)=0.1 的動態失速現象

由前一節的結果得知,Spalart-Allmaras & Renolds Stress 兩個紊 流模式得到的結果比較接近,由 McCroskey 等人[14]所發表之文章得 知 Spalart-Allmaras 在大部分模擬,成效不錯,且 Spalart-Allmaras 的 計算時間上比較節省,所以在這章節以 Spalart-Allmaras 紊流模式來 模擬。需要設定的條件為: 以 NACA0012 為模擬的翼型,馬赫數 (

M

)=0.1 , 減 頻 率 (reduced frequency)=0.1 , 擺 動 的 角 度 以

1 0

D

+ 1 0 s i n

D

ω t

,以上述條件模擬嚴重失速的現象,並加入力源 理論,分析流場受力變化情形。

圖(10)表示升力元素對升力的貢獻、攻角與升力係數的變化圖。

CL 為透過力元理論分析所獲得之總升力、CL_m 為機翼表面速度之 升力貢獻、CL_a 為機翼表面加速度之升力貢獻、CL_v 為環境渦度之 升力貢獻、CL_s 為機翼表面渦度之升力貢獻。在數值上有幾個階次 上的差距,但趨勢上是相同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觀察力源理論結果,可知升力貢獻情況:整體上 CL_s 在起始時呈 現正值貢獻,但在整體上對升力係數影響微乎其微,對升力變化毫無 影響。換言之對升力有影響的就是 CL_v、CL_a、CL_m。在 CL_m 方面,大部分呈現負值的貢獻,只有一小部分呈現正值,整體上呈負 值貢獻,CL_s 因為因為流體力學的定義在高雷諾數的情況下表面摩

擦力會減小,所以影響不大。然而在 CL_a 貢獻方面,在一開始只有 CL_a 對升力影響是有利的,只有 CL_a 沒有因為攻角的變小而變小,

主要是因為他與運動的加速度有關,無關角度變化且呈現一定的週 期,所以 CL_a 是有對稱性。就 CL_v 而言,整體 CL_v 的主要為正 值貢獻,影響機翼的整體升力,所以可以確切的說環境渦度為主要影 響,在一開始角度下降,升力也跟著下降,表示角度的變化影響著流 場渦度,在 t=0.307 左右有個最低值,之後開始明顯的增加,一直到 最大值約 t=0.32 左右,在此時剛好接近失速角度,升力開始下降至 t=0.353 時,CL_v 開始負值貢獻,直到下一個週期。在此發現 CL_a 與 CL_m 瞬時變化與大小完全取決於機翼的幾何形狀與其所對應的 運動模式(擺動幅度); CL_v 和 CL_s 之變化由瞬間流場結構決定。

圖(11)表示阻力元素逐時變化圖、攻角與阻力係數的變化圖。由 阻力係數逐時變化圖,可了解阻力來源,同樣的力源理論分析的總阻 力值與其它的阻力元素有階次上差異,但整體趨勢上相同,也具有參 考價值。

同樣一開始也跟升力相同,主要的阻力來源來自於 CD_s,但整 體上影響是次要的。隨著時間的改變,變成由 CD_v 主導整個阻力,

且 CD_a 雖然比例上阻力來不大,但是某個時間點提供的阻力遠比 CD_s 大,短時間成為次要影響。在這邊 CD_m 和 CD_a 相比,CD_m

部分全部為負值,表示他有抵銷阻力的效果。

圖(12)為一週期中升力與阻力元素等值線圖與圖(13)流線圖相互 參照。根據文獻 Chang[26]敘述:任何具有相同渦度方向之流場可能 具有不同方向的升阻力元素(即可提供正或負之貢獻),而決定某渦度 為正或負貢獻則決定於機翼位置、攻角與瞬時之流場行為。圖中紅色 區域為正值貢獻區、藍色區域為負值貢獻區。

(a)-(c)中,右為阻力元素圖,從 10 度上擺至 20 度,正值區在尾 緣厚度增加迅速,委緣處為主要要主力來源(正值區),雖然機翼後端 有負值區產生,但影響部分不大,隨著越往下游 影響越小;(a)-(c) 左為升力元素圖,升力元素正值區在後緣增厚,主要升力來源,尾緣 下游處也有負值區產生,與阻力元素同,越遠離影響越小。經流線圖 得知,此處的渦漩對升力與阻力而言都有影響。

(d)下擺至 15 度,從圖(13)流線圖中發現,前緣處又開始產生渦 漩,對升力來說有正值貢獻(升力),阻力來說負值貢獻(推力),且從 圖中也發現下游處,升力與阻力元素的正值區,皆會受到負值區影響 推擠,網機翼前緣方向移動,接近尾緣處都有被負值區往上推擠的現 象發生。

(e)右為阻力元素等值線圖,機翼表面分佈情形來看,前緣的負值 貢獻區為主要推力來源(負阻力),紅色正值區有部分與機翼尾緣負值

區抵銷; (e)左為升力元素等值線圖,參照圖(14)流線圖(e),得知機 翼產生之前元渦漩對升力是有幫助的,因為角度 10 度上下翼面流速 度不同,正值區貢獻在上翼面明顯,負值區只在尾緣或更下游區增 加,當更遠離機翼時,負值影響越小,顯示尾緣區只有部份影響。

(f)下擺至 5 度,上翼面前緣渦漩,參照圖(14)流線圖(f)發現有稍 微往後移動的趨勢,觀察圖右阻力元素圖,前緣渦漩還是負值貢獻,

但是在近翼面處有較小正值區產生,蔣負值貢獻區往上推擠,渦漩之 後上翼面仍然是正值區,主要阻力來源。

(g)右為阻力元素等值線圖,在下擺至 0 度時,前面負值區往後 移動,正值區佔領整個機翼後緣部份,此時的阻力較大。圖左顯示比 對流線圖(14)-(g),發現上翼面渦漩向後移動,此渦漩對升力還是正 值貢獻居多,至尾緣處上翼面正值升力貢獻居多。

(h)上擺至 5 度,渦漩往後移動,圖右阻力元素圖中,在上百過 程中,渦漩被視為祖力來源,且往後延伸,使尾緣部份正值區(阻力) 加大;圖左升力元素中,只要渦漩產生,仍舊對升力是有利的,且正 值區網後增厚,推擠負值區(負升力)至下游處。

由此可知,力源理論可以幫助了解流場中的受力情形。將有助於 分析哪些部份影響升阻力情形最大。

(a) 表示升力元素週期變化圖

(b) 攻角與升力係數的變化圖 圖(10)

(a)表示阻力元素週期變化圖

(b)攻角與阻力係數的變化圖 圖(11)

(a) 10 度(上擺行程)

(b) 15 度(上擺行程)

(c) 20 度

圖(12) 週期中升力(左)與阻力(右)元素等值線圖

(d) 15 度(下擺行程)

(e) 10 度(下擺行程)

(f) 5 度(下擺行程)

圖(12) 週期中升力(左)與阻力(右)元素等值線圖(續)

(g) 0 度

(h) 5 度(上擺行程)

圖(12) 週期中升力(左)與阻力(右)元素等值線圖(續)

(a) 10 度(上擺行程) (b) 15 度(上擺行程)

(c) 20 度 (d) 15 度(下擺行程) 圖(13) 週期中流線圖

(e) 10 度(下擺行程) (f) 5 度(下擺行程)

(g) 0 度 (h) 5 度(上擺行程) 圖(13) 週期中流線圖(續)

3.3 Gurney flap 流場現象解析

接下來將討論在機翼尾緣處加 Gurney flap,並討論其現象。參考 文獻 Jang、Ross 和 Cummings[23]發表之文章,並使用相同條件模擬。

使用 NACA4412 機翼模擬,馬赫數(M)=0.085,雷諾數(Re)大約

,使用 Gurney flap 的尺寸 0.5%-15%的弦長。網格參考文 獻建構方式,圖(14)~圖(16)所示,網格數約 40000。

1.64 10 ×

6

圖(17)為本文與文獻的比對結果,結果非常接近,只有在最大值 的部份與接近 0.1 附近的轉折處略有不同。在機翼表面壓力分布情 形,如圖(18)所示,為四種不同尺寸 Gurney Flap 與 NACA4412 機翼 作比較,以 NACA4412 機翼情形顯示,壓力分布在尾緣的部份會有 閉合情形,表示在尾緣最尖端的部份,壓力分佈相同,有 Gurney flap 之後,在尾緣部份就還是能保有壓力差;在不同尺寸的比較,當尺寸 越大,上下翼面壓力差值就會增大,這樣升力就會增加。圖(19)表示,

不同長度 Gurney flap 與 NACA4412 的表面分壓力分布情形,(a)為在 沒有 Gurney flap 的情況時,因為翼型的關係,上下表面流速不同造 成的壓力差;(b)-(g)為不同尺寸弦長 Gurney flap 的情形,同樣會因為 機翼形狀的關係造成壓力差,但是加入 Gurney flap 之後,在尾緣的 下游處也有低壓產生,同時在 Gurney flap 內側會有一個較大的壓力 區產生,尾緣下游處的低壓和內側的高壓,都會因為 Gurney flap 的

長度而改變,隨著長度的增加,內側高壓區與外側低壓區分佈會越來 越大。

圖(20)表示,不同 Gurney flap 尺寸下升力係數的改變,在文獻 中只有從 0.5-3%部分的模擬,與目前模擬的值比較有接近。文獻中 最大部份只有作到 3%弦長 Gurney flap,我們考慮,如果飛機在巡航 狀態下,在 Gurney flap 長度增加多長的情況下會有最大升力產生,

於是繼續增加長度,發現長度不斷加長升力也不斷提高,在大約 10%

的長度時,對於 NACA0012 的機翼,升力有一最大值,之後就呈現 下降趨勢。

圖(21)為不同 Gurney flap 尺寸下,阻力係數的改變,阻力在 0.5%-1.25%之間的弦長,有上升但是幅度不大,從 1.25%開始阻力突 然增大,到 2%又平緩,之後長度的阻力就一直不斷增加。圖(22)為 升阻力比與不同 Gurney flap 尺寸關係。圖中發現在 2%時,升阻力比 會有一個峰值,在長度比較小的條件下 2%的弦長會是個最佳尺寸,

有足夠大的升力,同時阻力也小;直到 6%-7%之間升阻力比有個較 小的值,之後到 10%又有一極值,但是升阻力比與在 2%的情形下小,

再觀看升力圖(20),在 10%弦長時,升阻力比值較小,但是他有最大 升力,此時需要最大升力值,在不考慮阻力增加的情形下,10%的襟 翼長度會有最大升力。

由於計算結果發現在 10%長度時會有最大升力的情況,所以針 對七個狀態 1%、2%、4%、7%、10%、15%和 NACA4412 機翼繼續 討論。接下來使用力源理論分析,圖(23)表示在 1%、2%、4%、7%、

10%、15%弦長的 Gurney flap 與 NACA4412 機翼升力與阻力元素等 值線圖;並配合圖(24)流線圖。

(a)為 NACA4412 機翼,觀察圖右阻力元素部分:藍色部分為負值 區,在機翼前緣處上下部分與在後緣下游區產生,紅色正值的部份,

包覆機翼上翼面中間至後緣部份,在從下翼面後緣部份到接近前緣;

整體上,正值區包覆區域較大,負值區包覆於前緣部份,對機翼來說 影響阻力的因素在於機翼後緣,所以對正值部分加以控制能有效降低 阻力;觀察圖左升力元素部分:因為機翼形狀的關係,上翼面流速較 快,正值區域提供的升力較下翼面負值區大;且下游處有對稱正負值 區相互抵銷,因此對機翼而言,升力元素等值圖呈現此分佈型式。

(b)-(g)圖中,發現 NACA4412 尾緣部份加入 Gurney flap 之後,

觀察圖右阻力元素等值線圖中,發現受力情形更複雜。(b)-(c)圖右,

為 1%弦長的 Gurney flap 阻力元素分布情形,在 Gurney flap 後方有 產生兩個小渦璇(流線圖(24)-(b)與(c)所示),觀看力源元素分佈情形,

在 Gurney flap 內側有一較小的負值阻力產生,與 NACA4412 機翼相 比,因為受到 Gurney flap 的影響,在靠近 Gurney flap 的下翼面阻力

有分離的情形,內側額外產生負值貢獻區,對機翼而言為推力,下游 區兩對稱正負元素會互相抵消,使的 Gurney flap 下游區產生的阻力 小。(b)-(c)圖左,在機翼下游區變化不大,主要差異在於下翼面,加 入 Gurney flap 與未加入的 NACA4412 相比,再下翼面負值貢獻區有 減少的趨勢,表示增加之後升力增大的趨勢。

(d)-(g)圖右阻力元素等值圖部分,會在下游區產生額外一組較小 的對稱正負值的區域,同時比對流線圖,產生的渦漩比 1%與 2%弦 長時還大,且跟 1%與 2%弦長比起來,使的原來較大的兩個正值與 負值區,有分離的現象發生,隨著 Gurney flap 的長度增加尾緣部份 較大兩個正負值區域,分離的越明顯,所以受力有分離的現象,分離 之後受力不平衡使的阻力增加;(d)-(g)圖左升力元素等值圖部分,當 Gurney flap 尺寸增加,同樣和阻力一樣在下游區額外產生一組對稱正 負值區,使得下游區原來正負值區同樣有分離的現象,觀察圖(24)流 線圖中,推測在 15%時尾緣渦流作用劇烈,使的升力下降。

在 2%弦長時,有較大的升阻力比,是由於渦漩較小,產生的正 負值區較集中,有互相抵銷的結果,於此產生的阻力就減少;在 15%

弦長時,受力的情形,因為 Gurney flap 後緣渦漩較大,會使尾緣下 游處正負值區有分離的現象,反而不利減小阻力,所以 15%弦長時阻 力有增加的趨勢。

表(1)和表(2)顯示 NACA4412 不同尺寸 Gurney flap 之升力和阻 力元素貢獻。CL 為透過力元理論分析所獲得之總升力、CL_v 為環境 渦度之升力貢獻、CL_s 為機翼表面渦度之升力貢獻;CD 為透過力元 理論分析所獲得之總阻力、CD_v 為環境渦度產生之升力、 CD_s 為 機翼表面渦度產生之阻力。

由表(1) 中知道,主要的升力來源,都來自於 CL_v;表中也發 現在沒有加入 Gurney flap 的情況下,總升力與 2%弦長相比小了很 多,在加入之後,發現 CL_s 和 CL_v 增加升力幅度很高,到 10%弦 長時,都還是成長的,15%時升力沒有與長度增加成正比,反而減小。

表(2)中得知,沒有加入 Gurney flap 與 2%弦長相比,阻力比 2%弦長 時還大,且發現 2%弦長時,CD_s 還負值貢獻;但是沒有像升力一樣 的表現方式,長度增加,阻力也明顯增加,2%-7%與 10%-15%增加 的幅度不小。從表中也驗證了 Jang 等人[22]發現,增加 Gurney flap 之長度,升力成長不是線性,且到達一定長度之後會有下降趨勢;同 時在 10%弦長時,有最大升力值表現,但是由圖(23)了解,L/D 並不 是最大值。

Gurney flap size CL CLs CLv

clean 0.270607074 0.050826037 0.219781037 1.00% 0.68236871 0.165385491 0.516983219 2.00% 0.84558283 0.222246815 0.623336015 4.00% 1.0108742 0.269628958 0.741245242 7% 1.1279781 0.28597005 0.84200805 10% 1.8262916 0.598466974 1.227824627 15% 1.341582 0.3027745 1.0388075 表(1) NACA4412 不同尺寸 Gurney flap 之升力元素貢獻

Gurney flap size CD CDs CDv

clean 0.065288564 0.021775429 0.04351314 1.00% 0.039091713 -0.010941536 0.050033239 2.00% 0.045996289 -0.011701722 0.057698011 4.00% 0.076345883 -0.005856243 0.082202126 7% 0.10685768 0.02470202 0.082155661 10% 0.11791696 -0.012889392 0.130806352 15% 0.17178639 -0.014140805 0.185923195 表(2) NACA4412 不同尺寸 Gurney flap 之阻力元素貢獻

圖(14) NACA4412 幾何外型整體網格圖

圖(15) NACA4412 局部放大網格圖

圖(16) NACA4412 加 Gurney flap 局部網格放大圖

圖(17) NACA4412 表面壓力分布圖

圖(18) NACA4412 與 NACA4412 加 Gurney flap 機翼表面壓力分佈圖

(a)NACA4412 機翼 (b)1%弦長 Gurney flap

(c)2%弦長 Gurney flap (d)4%弦長 Gurney flap

(e)7%弦長 Gurney flap

(f)10%弦長 Gurney flap (g)15%弦長 Gurney flap 圖(19)機翼表面壓力分佈等值線圖比較

圖(20) 升力係數與 Gurney flap 尺寸變化圖

圖(21) 阻力係數與 Gurney flap 尺寸變化圖

圖(22) 升力阻力比值與 Gurney flap 尺寸變化圖

(a)NACA4412 機翼

(b)NACA4412 加入 1%弦長 Gurney flap

(c)NACA4412 加入 2%弦長 Gurney flap 圖(23) 升力元素(左)與阻力元素(右)等值線圖

(d)NACA4412 加入 4%弦長 Gurney flap

(e) NACA4412 加入 7%弦長 Gurney flap

圖(23) 升力元素(左)與阻力元素(右)等值線圖(續)

(f) NACA4412 加入 10%弦長 Gurney flap

(g) NACA4412 加入 15%弦長 Gurney flap 圖(23) 升力元素(左)與阻力元素(右)等值線圖(續)

(a) NACA4412 機翼 (b) 1%弦長 Gurney flap

(c) 2%弦長 Gurney flap (d) 4%弦長 Gurney flap

圖(24) NACA4412 加 Guenwy flap 流線圖

(e) 7%弦長 Gurney flap

(f) 10%弦長 Gurney flap (g) 15%弦長 Gurney flap

圖(24) NACA4412 加 Guenwy flap 流線圖(續)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6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