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主要內容

本計畫將以本局現有的氣象監測網及預報技術為基礎,持續拓展 大氣科研領域,並且結合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同時納入性別統計分析 資料,共同研發防災氣象整合系統,提供各類生活化天氣指標,並建 立作業整合系統,以達氣象服務生活化、口語化之目標。規劃方案主 要以4 項工作組成,包括發展高精度防災化氣象指標、發展客觀風險 管理指標、強化高風險區氣象觀測資訊、建立落實防災氣象整合資訊 科技施政政策

發展高精 度防災化 氣象指標

技術

發展客觀 風險管理 指標技術

強化高風 險區氣象 觀測資訊

建立落實 防災氣象 整合資訊 實作系統 強化防災科技研發,促進科技民生應用

科技計畫目標 落實防災氣象整合資訊實作 落實防災氣象整合資訊實作

實作系統。簡要說明各工作項目之目標如下:

工作項目一:發展高精度防災化氣象指標技術

結合臺灣本土自然科學家以及社會科學家合作研究,依各地人文 地理、環境氣象以及性別、年齡統計分析等特徵,結合氣象監測及預 測參數,發展災害性天氣潛勢之風險管理指標和生活化氣象指標,例 如暴雨潛勢指標和寒冷指標等。開發氣象資訊指標所需技術的初步評 估,建立具機率概念之生活化健康指標,強化氣象資訊內涵,提升氣 象服務品質。

工作項目二:發展客觀風險管理指標技術

本工作項目著重於評估與分析目前國際各作業中心及研發單位 之系集預報產品,以及參考局內與國內學、研和其他政府作業單位之 建議,具體提出符合臺灣地區氣象預報作業與民眾需求之各式氣象指 標調查,並訂立研發之優先順序。

工作項目三:強化高風險區氣象觀測資訊

配合未來氣象局逐年實施的自動氣象站更新計畫,並考量莫拉克 風災期間臺東雨量監測不足現象(許明熙等,2009)的改善,規劃於 本計畫中強化颱風登陸頻率最高並常引發瞬間暴雨現象之花東地區 氣象觀測資訊。預計在花東之高氣象敏感度區域佈建4 至5 個自動氣 象站。

工作項目四:建立落實防災氣象整合資訊實作系統

積極開發人機互動之資訊系統,以整合大量氣象觀測資料與預報 產品,並結合上述3項工作成果,落實資訊轉換之實作、校驗與自動 化處理流程,使預報人員能於短時間有效參考天氣觀測與預報資訊,

發布全國368 鄉鎮區為單位,貼近性別等族群之各類天氣指標。建置 災害性天氣資訊網頁、防災資訊整合網頁及資料處理整合介接與天氣 指標相關服務加強,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整合平台。

肆、 計畫經費與人力執行情形

一、 101 年計畫經費執行情形:

(ㄧ) 計畫結構與經費

細部計畫 研究計畫

主持人 執行機關 備 名稱 經費 註

(千元) 名稱 經費 (千元) 落 實 防 災 氣 象

整 合 資 訊 實 作 (2/4)

12,140 鄭明典 中 央 氣 象 局 氣 象 預 報中心

(二) 101 年經資門經費表

經費項目

主管機關預算 (委託、補助)

(千元)

自籌款

合計

備註 (執行數) 金額 %

人事費 0 0 0 0

業務費 研究設備費 8870 0 8870 73% 8866

材料與雜費 3270 0 3270 27% 3228

管理費 0 0 0 0

與原計畫規劃差異說明:

總體而言經費運用與原規劃大致吻合 整體預算執行率為99.6%

(三)計畫人力

姓名 計畫職稱 投入主要工作 及人月數

學、經歷及專長

林大偉 科長

高風險區強化 觀測技術發展

(6)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 經歷 中央氣象局科長

專長 測報技術

蔡立夫 課長 落實實作系統 發展(6)

學歷 文化大學大氣科學學士 經歷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 專長 資訊軟體應用

高德成 課長 實作系統發展 設計(6)

學歷 文化大學大氣科學學士 經歷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 專長 天氣資訊應用

丁志音 教授 氣象指標研究 及模型建置(4)

學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主修行為 科學與衛生教育)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暨健康 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專長 求醫行為、醫療專業、傳染病的社會 文化及行為研究、輔助與另類療法

蕭朱杏 教授 氣象指標研究 及模型建置(4)

學歷 美國卡內基馬隆大學統計學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兼公衛系主任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MPH)主任

專長 貝氏統計、生物統計、生物資訊、遺 傳統計

與原計畫規劃差異說明:

與原計畫規劃無差異。

伍、 計畫已獲得之主要成果與重大突破 (含量化成果 output)

1. 就本計畫涉及之(1)學術成就(2)技術創新(3)經濟效益(4)社會影響(5)其他 效益方面說明重要之成果及重大之突破,以文字方式分列說明如下:

(1) 學術成就: 本計畫涵蓋 4 項技術發展執行策略之學術研究相關著 作,共有國外期刊 1 篇、國內期刊 2 篇、國內研討會論文 4 篇、研 究報告 4 篇,發展 1 項重大突破技術,應用蒙地卡羅方法估算颱風 侵襲機率,提升颱風預報技術,使更具客觀意義。

(2) 技術創新: 共有 2 件技術報告,完成災害潛勢指標演算技術之轉化 機制,落實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產品,使我國發布之颱風侵襲機率 產製技術與先進國家同步。完成 XML 資料交換格式設計,以利局 內各系統有資料交換需求時,可使用同樣一套標準,降低對資訊認 知的落差並減少資料交換時錯誤發生的機率。

(3) 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 於花東地區之風災高氣象敏感度區域,完成 佈建 6 個自動觀測站,包含 1 個氣象站及 5 個雨量站(花蓮:1 個 氣象站、2 個雨量站,臺東:3 個雨量站),藉由氣象觀測資訊之蒐 集密度,提升花東地區災害性天氣觀測的辨識率,幫助天氣預報準 確率與天氣警報解析度之提高,並提供小區域部落氣象資訊,提高 居住在災害脆弱地區民眾的防災意識,與減災、離災的效能。另外,

本計畫正進行生活化及醫療氣象指標的模型建置,可將氣象防災領 域,轉換為自主式主動防災的概念,以落實對抗不同類型之災害性 天氣的潛在威脅,並發展生活化氣象指標,藉由貼近生活訊息內容,

幫助民眾理解預報資訊,協助氣象局產製更精緻的氣象預報服務產 品,以達生活有氣象。

2. 本計畫(涉及)設定之成果項目以量化績效指標方式及佐證資料主要之量

來落實個人防災意

13th Annual WRF Users' Workshop 會議及 101 年天氣

預報。

生活化天氣 預報資訊。

建立多元災 害性天氣潛 勢 指 標 產 品,改善小 範圍災害性 天氣發生的 不確定程度 指標,以提 供即時之氣 象 防 災 資 訊。

完成建置花東 6 個自動觀測站

提升花東地區災害 性天氣觀測的辨識 率,幫助天氣預報 準確率與天氣警報 解析度之提高,以 利政府相關部會單 位即時應用及採取 各項應變措施之參 考依據,以維護人 民生命財產安全,

並減少農業相關天 災損失。

陸、 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outcome)

一、 學術成就(科技基礎研究) (權重_30_%)

本計畫涵蓋 4 項技術發展執行策略之學術研究相關著作,涉及在高精 度防災化氣象指標技術、客觀風險管理指標技術、高風險區氣象觀測 資訊以及落實防災氣象整合資訊實作系統之相關技術等,共有國外期 刊 1 篇、國內期刊 2 篇、國內研討會論 4 篇、研究報告 4 篇、製作模 式及技術報告 2 件。重要成果說明如下:

(一)

颱風的監測及預警機制對臺灣極為重要,為有效發展相關應用 技術,並落實於預報作業之業務,本局研發之熱帶氣旋追蹤系統 (CWB TC Tracker)主要針對 NCEP 全球系集預報系統(NCEP global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簡稱 NCEP GEFS)預報資料之西北太平洋

區域,進行熱帶氣旋之客觀偵測。NCEP GEFS 可提供長達 16 天之 預報資訊,熱帶氣旋偵測結果除了提供氣象局內部參考之外,美國 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之氣候預測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亦採用本系統提供之 NCEP GEFS 偵測結果,做為每週發布未來兩 週 全 球 熱 帶 災 害 評 估 報 告 (Global Tropics Benefits/Hazards Assessment) 的 指 引 。 一 般 使 用 者 可 透 過 http://tafislx2.cwb.gov.tw/NcepGefs/ 直接進入系統網頁檢視 NCEP GEFS 之偵測結果。此成果已撰文(蔡等,2011)發表於 2011 年美 國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期刊。

(二)

本計畫研發之蒙地卡羅方法估算颱風機率,可有效且客觀的估計 颱風路徑預報誤差機率(蔡等,2011),並可保留氣象局發布之官方 路徑預報的原始特性,使更具客觀意義。此外,本研究成果業已落 實 於 現 行 氣 象 局 發 布 的 颱 風 侵 襲 機 率 , 透 過 網 頁

(http://www.cwb.gov.tw/ →颱風消息→暴風圈侵襲機率)呈現出定 量的數據,此項災害性產品可提供使用者風險管理的參考數據。

(三)

本計畫針對空氣污染物及氣象因子對腦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臟 病罹病風險的量化預測指標(蕭等,2012),利用健保資料配合環 保署空氣汙染物資料與氣象局測站資料,嘗試提出個人罹病風險預 測的貝式統計模型,該模型可合理地將氣象資訊轉換成民眾健康風 險之指標,做為日後氣象局對民眾發布健康警訊或健康指標的參 考,藉由早期的通知,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能利用這樣的指標,在 氣象有改變的情況下,用此健康指標事先判斷是否會增加特定疾病 的發病風險、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措施,進而避免暴露於危險因子中,

以達到公共衛生預防疾病之發生、促進群體健康之目標,並將氣象 防災領域,以個人為防災最小單位,由被動式防災觀念,轉換為自 主式主動防災觀念,以落實對抗不同類型之災害性天氣的潛在威 脅。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1. 對北部地區的居民而言,在相對較高溫(每日最高溫>歷年來該地 區每日最高溫分布的 80%)時,容易發生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對 南部地區的居民來講,在相對較低溫時,容易發生腦血管疾病(每 日最最低溫<歷年來該地區每日最低溫分布的 10%)與心血管疾病

(每日最最低溫<歷年來該地區每日最低溫分布的 20%)。

(每日最最低溫<歷年來該地區每日最低溫分布的 2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