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計畫內容和方法

黃瑞隆 (2015)透過實測方式以探討自然通風對於住宅與複合式教室抵減空調之 節能效果。在選定之建築物長期監測室內外的溫濕度,以估算室內熱舒適環境之變化 與空調開啟時間,再以冷房度法計算空調耗能量與節能效益,最後透過與理論上應開 空調之時間比對換算折減率。此外,針對各實測案例換算空間配置與開窗下的自然通 風潛力VP,來分析其與實際空調折減效果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綠建築評估手冊 所建議之住宅類自然通風潛力VP與實際空調抵減效果Vac之關係並不明顯。

Chu and Wu (2017)結合自然通風模式和一個質量傳輸模式來計算有隔間建築物 中一氧化碳的濃度變化,並以風洞模型實驗濃度衰減法驗證模式所預測之濃度變化。

驗證後之傳輸模式便用來評估在自然通風對情況下,通風量、初始濃度和房間的體積 大小等參數對建築物之內一氧化碳的濃度和消散時間的影響。

綜觀以上的研究可知,前人研究大多採用CFD數值模式或風洞模型實驗針對建築 物某個特殊的通風狀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做學理上的探討,其研究結果較難應用於預 測其他狀況之通風量。且CFD模式需要設定許多流場參數,建築師大多不會正確地使 用。國內建築界缺少一本針對建築物自然通風有完整性介紹的書籍,亦無設計手冊可 供建築師參考,來計算一般建築物的自然通風量,本計畫將彌補此缺憾。

第四節 計畫內容和方法

台灣夏季濕熱的氣候狀況,使得許多建築物24小時地使用冷氣空調來維持建築 物室內環境的舒適性。但是不分日夜地使用這些空調設備,亦會耗損大量的電力。若 能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風協助或維持室內空氣品質和居住環境,將可達到建築節能之目 的。因此建築師需要一個正確且容易使用的通風模式來計算自然通風狀況下的換氣 率。

本計畫整理風壓通風與浮力通風的相關理論與計算公式,結合流體質量守恆原 理、多區間通風模式和經驗模式,建構一個計算多區間建築物的自然通風量與換氣率 的模式,藉由風洞實驗之數據及CFD模式來驗證通風模式之預測結果,並利用不同的 建築物案例來說明各種狀況下自然通風量及換氣率的計算方式,案例包括貫流通風、

單側通風、風切通風、住宅、辦公室、教室、廠房、旅館等建築。有系統地說明室外 風速、風向、開口面積、位置及阻礙通風之因素對建築物自然通風的影響,且將通風

17

計算模式寫入Excel軟體,建築設計者可以輸入建築物的開口面積、當地的平均風速、

盛行風向等氣象資料,便可計算建築物的自然通風量或換氣率。當建築物的自然通風 可使得室內環境達到熱舒適的狀況,便不需要使用冷氣空調。本計畫並比較不同建築 案例之自然通風量和綠建築評估手冊計算之自然通風潛力VP值。

本研究之成果將出版一本建築物自然通風設計手冊,藉由案例來介紹自然通風 量的計算方式,讓國內建築師和一般民眾了解自然通風量的設計概念,祈望建築師能 有效利用台灣氣候條件的優勢,避開其缺點,設計出真正節能的建築物。並讓建築物 使用者瞭解自然通風的操作方式與時機,住戶可依據其需求與室內外的氣候狀況,自 行控制建築物的門窗的開闔,來調節自然通風量,使得室內環境達到舒適,並降低建 築物的耗能。

本研究報告共包括五章,主要章節內容為: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的背景、

研究目的及各章的內容;第二章介紹建築物通風的研究方法及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文 獻,包括室內換氣率與通風量的計算、各種通風計算模式的應用;第三章說明建築物 自然通風的理論;第四章介紹建築物自然通風潛勢的評估方法;第五章藉由不同的建 築物自然通風的計算案例,說明自然通風量之計算方式;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事項。

18

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