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教育績效指標的實例與研究

在文檔中 壹、績效的意義 (頁 22-30)

從美國聯邦與州政府實施職業教育績效指標、澳洲官方職業教育 關鍵績效量數的實例可以了解先進國家對於教育績效指標的奉行。美 國 Cameron 高等教育組織效能量表已發展二十多年,而我國近年才 發表國民教育績效指標等的相關研究,以下分項說明之。

一、美國 Perkins 職業教育績效指標

美國聯邦的柏金斯職業與應用科技教育法案(Perkins Act)要求 各州發展績效責任系統,以績效標準與量數值(即結果本位的績效指 標)當此一系統的基礎,評鑑其技職教育類科的品質。於 1998 年完 成立法,2000 年實施的 Perkins Ⅲ法案在促進技職教育的改革、創 新和持續改善以確保學生習得所需知能,以符合具挑戰性的各州學力 標準和業界承認的能力標準,並為升讀大學、繼續學習及投入廣泛高 能力、高薪酬的職業做好準備。其四項核心績效指標為:(1)學生達 致具挑戰性之各州所訂學術和技職能力程度;(2)通過學生取得高中 文憑或其同等學歷檢定、或取得大專學位或通過其同等學術檢定;(3) 升讀大專教育或進階訓練、留讀及畢結業情形、從軍、或就業及維持 工作情形;以及(4)學生在非傳統訓練與就業取向之技職類科就讀及 畢業情形。其為美國 21 世紀的技職教育設定了新的願景(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2002)。

二、美國 North Carolina 技術學院績效標準

美國北卡州 North Carolina 所訂定的社區學院績效標準包括:

學生基本能力進展、證照通過率、修畢者與中輟者對於目標的完成、

畢業生的就業地位、轉學生的成績、新課程的學生及格率、畢業後繼 續進修的成功率、修畢的與中輟的學生滿意度、學生保留的與畢業的 課程、雇主滿意度、企業對於提供服務的滿意度、課程方案的報名註

冊等項目。

三、美國 Cameron 高等教育組織效能量表

Cameron(1978)設定高等教育院校的組織效能(effectiveness)

含有九個性質獨立的因素構面,確立了一套量度工具(詳表 2.8)。不 只 Cameron 多年使用此量表,長期研究組織文化、策略、後工業環 境與高等教育組織效能的關係,Smart 也多次(1989-1997)採用該 量表研究技術學院的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的關係,Art Lysons 更將該 量表成功引用於澳洲與英國。Lysons、Hatherly 和 Mitchell(1998)

曾透過判別分析進一步證實 Cameron 量表的效度。他們首先按九個 組織績效因子把各大學分類,再按照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 中各大學的得分作分類,兩者所得的分類結果相同,顯示該量表可做 為評量高等教育組織效能的有效工具。Cameron 與其他學者皆認為 量表的九個因素的內部一致性很高,各因子間可能會相互影響。該量 表的因素(構面)與變項(指標)表列如下:

表 2.8 Cameron 高等教育組織效能量表構面與指標一覽表

構面 指標

1.學生學習滿足感 1.1 享受大學生活 1.2 與教師關係良好 1.3 滿意課程設計 1.4 退學率低

2.學生學術發展 2.1 學生學術水準高

2.2 學生不求學問只求證書 2.3 學生能自發學習

3.學生事業發展 3.1 學生畢業後能短期內找到工作 3.2 能學以致用

3.3 受雇主好評

3.4 薪資比其他大學畢業生為優

表 2.8 (續)

構面 指標

4.學生全人發展 4.1 關心社會

4.2 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4.3 尊師重道

5.教職員工作滿足感 5.1 所屬大學教員熱衷教學 5.2 所屬大學教員熱衷研究 5.3 所屬大學教員滿意工作環境 5.4 所屬大學教員認為大學為好雇主 6.教員素質與專業發展 6.1 所任教大學之研究表現出色

6.2 所屬大學的教員素質較其他大學為優 6.3 所屬大學的教員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 6.4 所屬大學能吸引優質教研人員

7.開放系統與社區參與 7.1 所屬大學關注雇主對學生的要求

7.2 所屬大學與工商界及其他院校關係密切 7.3 所屬大學的教員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7.4 所屬大學的教職員為社會大眾認識 8.贏取資源能力 8.1 所屬大學能吸引優質學生

8.2 所屬大學能從工商界募集經費 8.3 大學鼓勵教員發展

8.4 所屬大學較其他院校所得的研究經費 為多

9.組織健康 9.1 大學運作過程功能順暢 9.2 大學的活力與善行 資料來源:關譽綱,2002,頁 105。

關於美國教育文獻,從聯邦到各州對於高等與職業教育皆強調績 效責任,並發展績效評量指標,其中 Cameron 量表不只被採用二十 餘年,並且被成功引進其他國家,對於本研究頗具參考價值。

四、澳洲職業教育關鍵績效量數

澳州全國訓練局(ANTA)為了監視全國職業教育的目標和確保 其效率、效能和績效責任, 提出 VET 的關鍵績效量數。依 Key Performance Measu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報告書 所示共有一個產出量數(在全國訓練架構 NTF 中被考評成功習得能 力和取得憑證的單位數量),四個效能量數(包括:促使企業人員習 得具國際競爭力所需的能力程度、畢業生在職場應用所習得能力促進 生產力的情形、協助學生達致就業目標的程度、弱勢團體的就業率、

修畢率和結果)和兩個效率量數(每一公共資助產出的平均公共成 本、每一公共及私人投資產出的平均公共成本),其 KPM1 至 KPM7 的定位大體如圖 2.6(賴春金,2002)。由澳洲政府與專業團體重視 技職教育評鑑,提示我國應加強技職教育評鑑的專業規劃與研發,俾 提升國家產業人才培育的競爭力。

圖 2.6 澳洲職業教育與訓練(VET)的關鍵績效量數(KPMs)

資料來源:賴春金,2002,頁 15。

KPM2

對全國能力社群的貢獻結果

KPMI VET 產出

KPM3

對雇主的貢獻結果

KPM4

對學生的施教結果

KPM5

對平權團體的施教結果

KPM6 及 KPM7

每一技術人員產出的成本

五、英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

Johnes 和 Taylor(1990,頁 174)指出五項常被用於評量績效 的績效指標如下:

1.輟學率(the non-completion rate)

2.畢業生獲得第一或更高層次學位比率(the percentage of graduates obtaining a first or upper second class honours degree)

3. 畢 業 生 獲 得 永 久 雇 用 比 率 ( the percentage of graduates obtaining permanent employment)

4. 畢 業 生 接 受 進 一 步 教 育 或 訓 練 比 率 ( the percentage of graduates proceeding to further education or training)

5.1989 年 UFC 研究中之平均研究排名(the average research rating obtained by each university in the UFC’s 1989 Research Selectivity Exercise)

六、Jarratt Report 的績效指標

Jarratt Report 中認為績效指標應該囊括輸入與輸出兩個部份,

以利於單一機構內的比較,亦或者機構間的相互比較。Jarratt Report 的績效指標主要可如表 2.9 所示。

表 2.9 Jarratt Report 的績效指標

1.內部績效指標(Inter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lude)

1.1 大學生申請的市場佔有率-依科目(market share of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s-by subject)

1.2 畢業率與班級程度(graduation rates and classes of degrees)

1.3 碩士與博士生的吸引力(attraction of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1.4 申請更高學位的成功率與花費時間(success rate of higher degrees and time taken)

1.5 研究基金的吸引力(attraction of research funds)

1.6 教學品質(teaching quality)

2.外部績效指標(Exter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lude)

2.1 畢 業 生 雇 用 的 接 受 度 ( acceptability of graduates in employment)

2.2 畢業生的第一個去處(first destination of graduates)

2.3 外 部 評 審 所 給 予 的 名 聲 ( reputation judged by external reviews)

2.4 成員著作與被引用次數(publications by staff and citations)

2.5 專利數、發明數、諮詢數(patents, inventions, consultancies)

2.6 學術領域的會員身份、獎賞、獎牌(membership, prizes, medals of learned societies)

2.7 研討會文章(papers at conferences)

3.可使用的績效指標(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lude)

3.1 單位成本(unit costs)

3.2 師生比(staff/student ratios)

3.3 班級大小(class sizes)

3.4 選修課程數(course options available)

3.5 教師工作負荷(course options available)

3.6 圖書館館藏量(library stock availability)

3.7 核算量(computing ability)

資料來源:Jarratt Report, 1985, p.53.

七、我國國民教育績效指標研究

我國國民教育評鑑研究業已由吳清山等(2002)比較分析各國教 育績效責任制度,並以嚴謹的指標建構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得懷 術、層級分析程序法等)發展出「國民小學學校教育績效責任指標」

整體權重分配圖(詳圖 2.7),雖然小學與技專校院教育目標有所不 同,但學校組織績效的本質是一致的,該研究所述之 40 項指標仍非 常值得本研究參考,其採用的層級分析程序法與績效指標架構圖皆是 國內成功的案例。

圖 2.7 國民小學學校教育績效責任指標整體權重分配圖

在文檔中 壹、績效的意義 (頁 22-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