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擷取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頁 45-48)

第四章 系統實作

4.2 資料擷取

在問題定義之後,接下來便是進行資料準備的工作。資料探勘是否真能發覺出潛 在有用的資訊,在資料準備階段中所進行的資料前處理動作將是重要因素之一。為了能 夠增加處理資料的效能與結果的正確性,本研究在資料準備階段將進行資料彙整與篩 選、資料清理與新資料產生與轉換等3個資料準備的動作。

資料彙整與篩選由企業原有退貨管理系統之資料,這部份包含了以下二種方法:

(1) 圖 4.2 及圖 4.3 為在原有系統的 ERP 所提供的退貨問題維護畫面。

(2) 使用者平時用文字編輯器如:微軟的試算表 Excel 等,將退貨問題資料先行匯整在 文字編輯器中,再利用退貨管理系統提供的將外部資料匯入的方式,將退貨問題

經由以上的輸入功能,目前所搜集的退貨問題資料為 10,182 筆,而每一筆資料 代表一種退貨的原因。

圖 4.2 退貨管理問題系統資料輸入畫面一

圖 4.3 退貨管理問題系統資料輸入畫面二

表4.1為退貨問題資料格式,其中在資料屬性的部分,定義成18個屬性(column),產 品名稱(Model Name)、問題描述(Error Description)、問題徵兆(Error Symptom) 等。

(1) 序號:在資料檔中,每一筆資料都會給予一個唯一的序號以示辨別。

(2) 批次序號:當每一次或每一批要輸入退貨資料時,系統會自動給與一組唯一的序號。

(3) 產品名稱:凡指光碟機倍數及型號,在每一次退貨過程中,為必要輸入的資料。

(4) 產品序號:每一產品皆有一個唯一的流水序號來以示辨別。

(5) 退貨日期:為客戶要求退貨時的日期。

(6) 退貨問題描述:說明產品被退貨原因,此資料為客戶所提供。讓維護工程師能完整 了解問題的核心。

(7) 問題發生日期:客戶發生故障的日期。

(8) 問題徵兆:根據問題描述,來判斷問題種類。此一部份由問題分析工程師來判定,

也就是將客戶所描述的問題,轉換成公司內部可以了解的 問題種類,明白點為問 題的歸納。

(9) 產品零組件:記錄維修後所更換的零組件。

(10) 處理行為:對於問題本身的處理動作例:更換IC,或是再經由測試發現沒有問題。

類似以上的處理動作來加以記錄。

(11) 問題類別:將問題歸納為是客戶操作、零組件等。

(12) 問題回覆:記錄回覆客戶的資訊。

(13) 韌體名稱版本:記錄每一台碟機的韌體名稱版本。

(14) 製造日期:記錄每一台碟機的製造日期。

(15) 建檔日期:記錄每一筆資料建檔的日期。

(16) 建檔人員:記錄每一筆資料建檔人員。

(17) 最後修改日期:記錄每一次修改資料的日期。

(18) 最後人員日期:記錄每一次修改資料的人員。

表 4.1 退貨問題資料檔格式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頁 45-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