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進行方法與模擬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2)

本章節為嘗試各種匹配於人眼日視曲線之模擬:改變多層光學鍍 膜厚度、彩色濾光膜塗佈厚度、矽薄膜沈積厚度。最佳化相似之結果:

利用皮耳森相關係數法,得出與人眼視覺之日視曲線的相似度。最後 將環境光感測元件做系統整合。

3-1 創意之元件結構

如圖 3-1 所示,為本元件之結構表示圖。如下分別說明在光二極 體(Photodiode, PD)上,加上紅外線截止(infrared-cutoff, IRC)光學鍍 膜、綠色濾光膜(Green Filter, GF),觀察頻譜響應是否與日視曲線(即 V(λ), 曲線 102)相似。

3-1 測試感測器元件結構示意圖。

1. 紅外線截止(infrared-cutoff, IRC)光學鍍膜+光二極體 (Photodiode, PD):

矽光二極體(silicon photodiode)的紅外線靈敏度是使用紅外線截 止(infrared-cutoff, IRC)光學鍍膜之單邊截止(曲線 202)。紅外線截止 光學多層鍍膜技術實行,以廣泛地在現代化鏡片工業中使用。

圖3-2 所示,為曲線 202 之紅外線截止(IRC)光學鍍膜的傳遞在

645 nm 處被截止邊緣。當此塗佈放置在矽光二極體(曲線 108)表面 上時,結果如同曲線204 的靈敏度光譜(編號 IRC+PD 曲線)。雖然此 紅外線截止光學鍍膜檢光裱對所看不見的紅外光沒有任何的感光 度,所產生的靈敏度光譜仍與人眼視覺曲線(即 V(λ), 曲線 102)不相 似。

3-2 模擬 IRC 加上 PD 光譜,所得之結果為 IRC+PD 光譜曲線。

2. 綠色濾光膜(Green Filter, GF)+光二極體(Photodiode, PD):

在圖3-3 中,藉由結合特殊的綠色濾光膜(如曲線 302 所示)與裸 矽光二極體,而得到相似於人眼視覺曲線102 之光譜形狀,此結果 如圖3-3 所示之曲線 304 之光譜靈敏度。

這種由日本富士軟片(FUJIFILM)公司[14]或是美國Brewer Science 公司[15]製造的濾光膜可廣泛利用與使用在電子之電壓耦合 元件(charge coupling devices, CCD)或互補型金屬氧化半導體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與綠色檢光裱

所構成的影像感應器中。這種綠色濾光膜的光譜形狀如曲線302 所 示,其接近人眼視覺的日視曲線之峯值在波長為555 nm 處。

3-3 模擬 GF 加上 PD 光譜,所得之結果為 GF+PD 曲線。

然而,幾乎每種的綠色濾光膜在紅外線的波長中是可穿透的。因 此,儘管在可見光的範圍內使形狀相似於日視曲線之綠色濾光膜組成 的光二極體,對於環境光感測的用途其仍非有效的抑制紅外線傳遞。

3-2 模擬分析 CASE--1

在圖3-4 中,完成修改之矽光二極體其接近相似於日視曲線形狀 之方法為結合上述的二個濾光膜,即紅外線截止光學多層鍍膜和綠色 濾光膜,所以兩者會消除彼此的缺點。如圖3-4 所示之 ALS(曲線 402) 為上述的二個濾光膜放置在矽光二極體上之響應光譜結果。

將ALS 曲線標準化形成 ALS'(曲線 404),使其為一致。並且我 們了解所抑制的表現相當類似於日視曲線(曲線 102)的形狀。當調整 些許綠色濾光膜的厚度,它幾乎完全地相似於日視曲線之光譜峯值的 藍光側壁,而在紅光側壁則有一些差異。此緊密地匹配優於目前市場 上大部份商業產品之環境光感應器(Ambient Light Sensor, ALS),且 確實比傳統硫化鎘(Cadmium Sulfide, CdS)檢波器(圖 1-2,曲線 106) 好很多。

3-4 將 ALS 標準化形成 ALS’,並與日視光譜曲線比較。

因此,使用低成本的矽光二極體,藉由適當波長的紅外線截止光 學多層鍍膜來截止波長的邊緣和適當厚度的綠色濾光膜,能把矽質感 測器的光譜靈敏度形狀轉變成接近相似於人眼類視覺的日視曲線。此 獨特方法對於本論文之環境光感測是非常有用。

CASE--2

在圖3-5 所示,為不同的波長和厚度之多晶矽或單晶矽的矽薄膜 (Poly-silicon Filter, PF)傳遞百分率。可以從曲線了解到長波長比短波 長之薄膜更加容易穿透。這完全由於矽材料之大量吸收短波長之光 源。此描述矽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如同吸收濾光膜般抑制短波長。

3-5 說明不同波長及厚度之矽晶濾光膜(PF)傳遞百分率。

此濾光膜特性亦成為我們所利用的目的:製造出更好的環境光感 測器,因為多晶矽方便於矽鑄造廠的製程中得到。

當然,矽薄膜的藍光抑制特性如同吸收濾光膜般同樣地存在於所 有其他半導體材料中,像鍺或矽-鍺,且我們的藍光過濾的效果也能 取代矽材。

CASE--3

在圖3-6 中,曲線 602 為多晶矽薄膜沈積於矽光二極體上的效

應,將適當的紅外線截止光學鍍膜和綠色濾光膜組成而放置在矽光二 極體之上於圖3-4 之曲線 404 所示。

當加上裸矽時,能了解到光譜靈敏度在較短之藍光波長處更為傾 斜,如曲線602 所示;當其沈積在元件上時,使檢光裱響應峯值的 藍光側壁消減且紅光側壁變胖之結果,峯值稍微地被位移到較長之波 長處,如曲線604 所示。

3-6 沈積矽晶濾光膜(PF)在 PD 外層上,因而改變原始之 PD 與 ALS 曲線。

這種輕鬆將峯值位移的效果是非常有用而且使我們能進一步地 修改檢光裱響應光譜,其表現更加接近如圖 1-2 中之曲線 102 的日視 效應,因為此綠色濾光膜是目前在市場上得到唯一接近日視曲線555 nm 光譜峯值。綠色濾光膜是聚合物材料與綠色染料混合而成的。描 述其化學成分之光譜特性是無變化的。幾乎所有商業的綠光濾光膜產

品所得其峯值大約在540 nm,如圖 3-3 之曲線 302 所示,非準確地 在我們需要的日視感測器之峯值555 nm 處。因此檢光裱峯值波長的 微調能力,對我們此發明之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圖3-6 所示之微調的結果:曲線 604 說明沈積厚度為 0.25 微米 的多晶矽薄膜將峯值波長位移至紅光且同時將光譜的紅光側壁變 胖。此極佳地補償曲線404 之不足的紅光響應。

CASE--4

在圖3-7 中,依照半導體材料所發表出版的資料,利用多晶矽薄 膜厚度的改變,決定檢光裱響應光譜的塑造(修整)和位移程度。

3-7 改變矽晶濾光膜(PF)之厚度,其曲線峯值位移的變化。

當固定綠色濾光膜的厚度,分別塗佈厚度250 nm 與厚度 1000 nm 的多晶矽薄膜在矽光二極體上,如圖 3-7 所示,其厚度較薄的光

譜曲線(曲線 702)峯值與厚度較厚的光譜曲線(曲線 704)峯值相比 較,來得更接近人眼日視曲線(曲線 102)。這些薄膜厚度容易在一般 的半導體鑄造廠或實驗室中製作。

CASE--5

然而在圖 3-8 所示,利用綠色濾光膜厚度的改變,也有塑造(修

整)響應光譜的胖瘦和峯值的效果。

3-8 改變彩色濾光膜(GF)之厚度,其曲線的變化。

當固定多晶矽薄膜的厚度,分別塗佈厚度500 nm 與厚度 750 nm 的綠色濾光膜在矽光二極體上,如圖3-8 所示,較薄的綠色濾光膜使 光譜曲線變成更胖且將峯值紅移,如同曲線 802;而較厚的則使光譜 曲線可較為苗條(微薄)且將峯值藍移,如同曲線 702。

CASE--6

在圖3-9 中,為修正矽光二極體對日視效應之匹配最佳化選擇,

學生嘗試訂立模擬規則為:首要順序為利用多晶矽薄膜厚度來匹配 (對準)峯值;次要順序則為利用綠色濾光膜來調整靈敏度光譜的胖 瘦。

圖中所示為一些我們匹配的結果例子。在這些曲線之中其最佳地 匹配是曲線902,其為使用厚度 100 nm 的多晶矽薄膜和 820 nm 厚 度的綠色濾光膜。而所有模擬之邊緣645 nm 處皆由紅外線截止所致。

3-9 說明本創意之匹配結果的例子。(此例主要為對準峯值) CASE--7

在圖3-10 中,為修正矽光二極體對日視效應之匹配最佳化選 擇,學生嘗試訂立模擬規則為:首要順序為利用綠色濾光膜來調整靈 敏度光譜的胖瘦;次要順序則為利用多晶矽薄膜厚度來匹配(對準)靈 敏度光譜峯值。

圖中所示為一些我們匹配的結果例子。在這些曲線之中其最佳地

匹配是曲線1004,其為使用厚度 300 nm 的多晶矽薄膜和 750 nm 厚 度的綠色濾光膜。而所有模擬之邊緣645 nm 處皆由紅外線截止所致。

3-10 說明本創意之匹配結果的例子。(此例主要為對準波形兩側)

3-3 最佳化結構與相似度

利用上述幾個模擬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到最佳化之結構。於圖

3-11 中所示,這些曲線之中其最佳化匹配是曲線 1102,其截止邊緣 645 nm 處為紅外線截止光學鍍膜所致,將厚度 100 nm 的多晶矽薄 膜和厚度740 nm 的綠色濾光膜塗佈覆蓋在矽光二極體的外表面上。

最後模擬得到最佳化之結構。

3-11 本創意求得之最佳相似於日視曲線之曲線 1102。

最後所得結論:使用多層膜塗佈來抑制裸矽光二極體的紅外線靈 敏度;使用彩色濾光膜塗佈主要為提供改善檢光裱響應光譜的肥胖能 如日視曲線般之外形;使用多晶矽或單晶矽之矽薄膜沈積,能因綠色 濾光膜的光譜不變性限制,使光譜響應峯值朝向更長之波長作微小位 移,因此能達到更接近人眼視覺之日視曲線的相同匹配。

我們可由表3-1、表 3-2 得知,本創意能明顯的改善其匹配結果 及模擬所得最佳相似度之最終參數數據。紅外線截止光學鍍膜與綠光 彩色濾光片皆必須顯露於光二極體之上,方使得皮耳森係數r 之相似 度在90%以上。附加之多晶矽薄膜塗佈,在此也顯而易見其相似平 滑度可改良於99.7%以上。

3-1 以日視曲線為標準之皮耳森相關係數(相似度)。

Detectors Curve no. Pearson coefficient r ,or, the similarity

Photopic 102 100.00 %

Scotopic 104 51.49 %

Si_PD+GF 304 -17.97 % Si_PD+IRC 204 79.93 % Si + IRC + GF 402 98.62 % (Si+Pf) + IRC + (GfTh) 1102 99.73 %

(Si+Pf2) + IRC + (GfTh2) 1002 99.71 % (Si+Pf3) + IRC + (GfTh3) 1004 99.78 %

3-2 最佳相似度之最終參數資料。

Simulation Tool for Photodiode, Base=Anode (p), Collector=Cathode (n) Symbol Units Data Name

Ln cm

1.60E-03

Electron diffusion length in the base layer (=sqrt(Dn*Taon))

Lp cm

4.00E-03

Hole diffusion length in the collector layer (=sqrt(Dp*Taop))

Dn cm^2/s

2.6

Electron diffusion constant in the base layer (=un*K*T/e)

Dp cm^2/s

10.7

Hole diffusion constant in the collector layer (=up*K*T/e)

Sb cm/s

5.00E+04

Base (P-type) 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 Sc cm/s

5.00E+04

Collector (N-type) 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 wb cm

3.00E-04

Base (p/n) junction depth

wc cm

1.00E-02

Bulk depth (Collector depth) jw cm

0.00002

Depletion width Pf_Thick cm

0.00001

Poly-Filter thickness Gf_Thick cm

0.000074

Green color Filter thickness Pf2_Thick cm 0.00002 Poly-Filter thickness Gf2_Thick cm

0.000065

Green color Filter thickness Pf3_Thick cm 0.00003 Poly-Filter thickness Gf3_Thick cm

0.000075

Green color Filter thickness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