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鋼琴在此曲當中,許多演奏法設計,皆考慮到琴絃所能產生的音色變化,包括直接 在琴絃上演奏,以及在琴絃上做變化來改變鋼琴本身彈奏的音色。此技巧的運用可回溯 至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作曲家柯威爾(Henry Dixon Cowell,1897-1965)。彭志敏著作的《新 音樂作品分析教程(上)》書中有此論述,文章內容如下:

柯威爾首創鋼琴琴絃的演奏法,使用指尖、指甲、指頭及其他工具,來“掃、拂、

撥、彈"琴絃,使鋼琴大大改變了原本的自然音色,而接近豎琴或其他彈撥樂器。為此,

柯威爾甚至把鋼琴稱為“絃鋼琴"或“撥絃鋼琴"(string piano),把需要用這類方 法演奏的作品,也專門標明是“為絃鋼琴而作"(for string piano)。在此類型的音 樂中,柯威爾也規定了要用手掌、拳頭、和手臂去演奏,從而使鋼琴的效果接近打擊樂 器。此外,柯威爾也嘗試運用厚紙板、金屬、螺絲帽、迴紋針等鑲嵌進琴絃的方法,以 及變化多樣而處理細緻的踏板用法22,來調整琴絃演奏的音量和音色,成為後來約翰‧

凱吉(John Cage)預置鋼琴(prepared piano)23的先驅。24

鋼琴在此曲的樂段 A 中,僅使用泛音及手指打絃兩種技巧。泛音的部份,整個樂段

23 prepared piano,中文譯為「預置鋼琴」,又稱作「加料鋼琴」,加螺絲帽、橡皮擦…等各種異物置入鋼 琴琴絃中,使其彈奏時發出特殊的聲響,彷彿打擊樂器的效果。

24 此段出處為彭志敏《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上)》,(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頁 126。

絃發出泛音(見譜例 16),第二種是單純的觸絃彈奏 1/2、1/3、1/5 等分絃泛音,第三種 是將實音與泛音混合運用的手法(見譜例 17)。

【譜例 16】 m. 13 鋼琴先彈奏實音,再按絃以發出泛音

【譜例 17】 mm. 19-20 泛音→實音→按絃發出泛音

第二十八至三十五小節開始加入琶音,並穿插使用各種虛音的技巧,如使用於二十 九小節之撥琴絃,三十小節之以筆頭摩擦琴絃,三十一小節之以筆在琴絃上滑奏,三十 四小節之以手指指腹滑奏琴絃與三十五小節之泛音。(見譜例 18)

【譜例 18】鋼琴各種虛音 mm. 29-35

第三樂段(第三十六至六十五小節)中有豐富的音色與技巧變換,包含指甲撥絃滑 奏(於音區Ⅳ)、手掌彈奏音堆再慢慢觸絃止掉某些音高、左手彈奏音堆時右手掌輕觸 琴絃發出泛音堆、音堆的快速琶音、以尺來回刮奏琴絃、右手掌壓琴絃左手用力彈奏發 出悶音(降 E 音不壓保留一個實音)、左手彈奏音堆時右手掌輕觸琴絃發出任意的泛音(降 E 音不碰保留一個實音)、右手掌壓琴絃左手用力彈奏發出悶音、右手掌輕碰琴絃產生 泛音、彈奏實音後再按琴絃產生泛音、無聲按鍵(Silent keys,不發聲響的壓音堆,當 作延音效果)、撥奏琴絃、手指在琴絃上以順時針方向繞圈滑動(由慢到快)、以軟頭木 琴棒擊絃、以軟頭木琴棒在琴絃上滑奏。其中以手掌輕觸碰琴絃或重壓琴絃所產生的泛

音或悶音,因手掌觸碰琴絃的確切位置並無設定,故每次演奏所發出的泛音音高與數量

鋼琴的音堆,讓整個第三樂段都籠罩在黑夜之中。隨著織度設計的疏與密演奏不同 技巧來產生音色變化(見譜例 19),模仿蟲鳴的手法除了刮奏琴絃、低音域的雙音,還 有輕巧的高音域小二度雙音(見譜例 20)。手指在第Ⅳ音區琴絃上以順時針方向滑動,

製造整片和聲音響,亦是黑夜的表徵。軟頭的木琴棒擊絃與在琴絃上滑奏象徵著點點繁 星與浩瀚星空(見譜例 8,本文第 20 頁)。

【譜例 19】 鋼琴的音堆與音色變化 mm. 41-46

【譜例 20】 鋼琴模仿蟲鳴 mm. 48-54

第四章 結語

這段小短詩讓筆者心中激盪不已,嘗試那些不可能成真的夢,確實會觸使某些微妙 的感覺在內心發酵。過去歷經的生命軌道中,我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戰著,當初的 那股堅持,至今仍不斷鼓舞著自己追尋生命中更多的永恆與幸福。儘管知道遺憾也能代 表某種美感,我寧願選擇少了缺憾美的“完整",因此賦予這首樂曲美好的結局,期待 此曲也能帶給聆聽者無限的想像與憧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