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d.策略運用 -1 熟練運動技術的學習與比賽策略。

-2 應用系統思考與後設分析能力,解決各種運動情境 的問題。

4.行為

a.自我健康管理-2 對自我健康行為進行評價,並適時修正與改善。

b.健康倡議宣導-4 公開進行健康倡議,有效地影響他人促進健康的信 念或行動。

c.運動計畫

-1 批判與適當運用運動相關的科技、資訊和媒體、產 品與服務。

-3 規劃與反省個人體適能與運動技能的終身運動計 畫。

d.運動實踐 -1 完善發展適合個人之專項運動技能。

-2 主動地執行個人終身運動計畫,並做檢核與修正。

(2)學習內容

主題名稱 次項目 第五學習階段學習內容

J.健康與運動休閒 c.健康與休閒生活

-1 樂山親水健康休閒活動。

-2 保健運動。

-3 養生健康休閒活動。

-4 健康生活與護理。

陸、實施要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綱要之實施要點,從課程發展、教材編選、

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學習評量提出說明。

一、課程發展

依據健康與體育領域之學科特性以及教育趨勢,健康與體育領域之課程發展以循 序性、階層性、銜接性、統整性、適量性、多元適性等六大向度為課程發展之主軸:

(一)循序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發展應關注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能之發展、體育認 知之成長,連結學生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學習經驗,持續累積學生健康與體育 之知能以因應健康、運動之生活需求。課程規劃時應具順序性由易而難,由簡 而繁,逐漸加深、加廣。

(二)階層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考量各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程度、心智發展、生

活經驗、技能操作與實踐能力,規劃適合各學習階段學生之課程發展重點及內 容。

(三)銜接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需加強水平關係、垂直關係的銜接。健康教育課 程水平關係,掌握飲食營養、綠色消費、環境保護等教學概念間之關聯性,垂 直關係則強化營養教育課程中從營養知識建立、食品選擇理性判斷到規劃均衡 飲食的三餐等知能的培養結合;體育課程水平關係是指田徑、體操、游泳、球 類、舞蹈、戶外休閒等各類運動教材之間的關聯性,垂直關係則意指各類運動 教材的銜接順序,如游泳的水中平衡、水中推進、換氣等能力之培養與結合,

再漸進發展成為較有效率的捷、仰、蛙、蝶四種正式比賽泳姿。

(四)統整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發展應於分科教學時掌握統整原則。規劃時以單 元、議題、專題、方案等模式進行,可透過跨領域、跨學科專題之課程設計,

強化不同領域及科目間橫向連結與擴展。因應社會需求、共同關注的教育議題,

健康與體育課程發展應融入與統整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以及安全 教育、戶外教育等相關議題內涵。

(五)適量性:健康與體育領域內各科目的課程規劃應能均質均量,顧及各學習階段 的學習重點與學生學習特質之差異,提供充分的學習時數與適當的課程內涵。

學習節數配置除依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規定外可彈性連排,但領域內科目學 習總節數應予維持不得減少,以達成本領域教育之整體目標。

(六)多元適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之規劃,應符合多元適性的理念,重視學生學 習需求,可依據學校發展特色、學生學習興趣,開設「健康促進與自我照護」、

「體育進階」等多元選修課程,提供具有健康與體育潛能、性向與興趣的學生 修習,並延伸連貫大學校院健康與體育相關課程。

二、教材編選

理想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資源,依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配合多元需求來編輯與選 用,並提供適齡和適合發展階段的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統整與連結健康與體育領域之 概念與相關生活經驗的能力。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必須符合課綱基本理念、課程目標、

領域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具體呈現健康教育/健康與護理、體育學科的教育內涵,提 供適齡的教材內容,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健康與體育領域的教材編選,應遵循下列 幾項原則。

(一)須依據各學習階段「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之對應表,轉化為各單元的主 題及其學習目標,再依主題之學習目標研發學生學習教材與教師教學參考用書。

依據對應表來編擬教材時,應考量其對應關係之適切、合理與相關性。

(二)教材編寫內容應融入區域、環境、文化、族群、人權、性別間的多元觀點,教

學與評量活動的安排,注重學生的多元性與差異性,並強調性別間合作學習與 平等互動,引發學生自覺、思辨,以培養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永 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三)選用的教材應符合相關規範,呈現多元的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傾向與性別 認同,均衡性別比例;文字使用能符合性別平等觀點,避免使用性別偏見、性 別歧視與失衡的語彙。

(四)教師透過教學研究會或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學習社群,依據課綱教材編選原 則,自編具學校特色的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自編之教材應配合相關課程進行 教學實踐,並針對實施成效進行評估與修正,作為後續教材編選及教學之參考。

(五)教材選用以經審定合格通過的健康與體育領域相關教科用書以及經學校課程發 展委員會審議通過之校本自編教材。

(六)教材之編選應考量各學習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條件、體適能或運動基本能力。

教材的編排應符合學生動作技能與認知學習的邏輯,如:由易而難、由簡而繁、

以舊經驗來學習新教材。

(七)依照學校特色、師資專長、重點發展項目、場地、器材設備等因素,考量在地 健康或運動文化之議題,關注學生身心特質、健康或身體活動的需求,選用或 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選用的教材應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思考、

增加演練實作的機會,以提升學生學習。

(八)教材內容提供認知思考能力、健康與身體實踐之學習素材,讓學生於健康或運 動情境中習得解決問題之能力,並獲得健康促進或運動參與的成就感。

(九)教材內容編選兼具多元化與專精化,強調學習歷程,使學生喜歡學習及學會如 何學習;國民小學教育階段宜給予學生多元化的身體學習經驗,避免偏重單一 運動項目,國民中學教育階段以後則逐步發展專精項目,進而奠定終身運動之 基礎。

(十)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的體育教科用書編選,可給予更多彈性,得以運動項目來 進行單元∕單冊的教材編撰,供學校依其需求選用,以充分發揮教科用書的功 能。

三、教學實施

健康與體育領域可考量其學習階段、學習內容和師資結構、專長,彈性實施領域 教學或分科教學。若採取健康與體育分科教學,於每學期中,各校應視課程實施及學 生學習進度之需求,規劃並進行領域課程統整之教學,讓學生從多元觀點探討健康與 體育相關的現象與問題。

(一)教學準備與支援

1.教師應於每學期開學前做好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學規劃,並準備教學所需資源及 相關事項。

2.組織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群進行共同備課,於課前分析授課班級學生之身心健康 與運動表現,聚焦討論並規劃符合學生需求之健康與體育的教材教法。

3.適切分配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之器材、設備與場地,並考量地域性、季節性,研 發體育課程之雨天備案。

4.體育科之各學習內容主題均應教授,以促進學生均衡發展,惟「挑戰類型運動」、

「競爭類型運動」、「表現類型運動」各學習主題下之次項目可考量不同學習 階段、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學校場地設備及師資專長因素,彈性調整實施節數。

5.水域休閒運動得視學校鄰近環境資源情形彈性選擇實施;設有游泳池學校,應教 授游泳課程,未設有游泳池學校,宜安排游泳校外教學,游泳教學之實施在國 小教育階段中亦得同時調整其學習階段。

(二)教學策略與方法

1.為使學生能適性學習,應依據學生多方面的差異,包括年齡、性別、族群、地區、

學習程度、學習興趣、多元智能、身心發展、身心障礙、族群文化與社經背景 等,規劃多元的分組合作學習,採用多元的學習策略與教學模式,並可安排普 通班與特殊類型教育學生班交流之教學活動。關於身心障礙學生之學習,應考 量其身心狀況及學習需求,規劃適合之教學活動,以促進特殊需求者之健康。

2.因應學校健康促進活動、校內外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規劃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 活動,為學生營造不同情境的學習機會,將學生課室之健康與體育學習,延伸 至家庭、學校與社區等生活場域,建立支持健康的環境,並能有戶外活動體驗 或服務學習的經驗。

3.教學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與互動,並提供機會,使學生 能在生活中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

4.將生活技能融入健康教育教學,透過有效的教育途徑,使學生學會批判性思考、

作決定的能力;而願意自發的、公開的承諾,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提升自我 效能,並展現出對自身健康有益的行動力。

5.運用多元的健康教育教學方法,如健康促進合作學習、食品選擇情境模擬、環境 體驗學習、安全環境探究教學、具個別差異的健康行動計畫,以支持健康教育

5.運用多元的健康教育教學方法,如健康促進合作學習、食品選擇情境模擬、環境 體驗學習、安全環境探究教學、具個別差異的健康行動計畫,以支持健康教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