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效能與模擬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0-59)

第五章 模擬結果與分析

5.4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效能與模擬

5.4.1 微網路個數

微網路個數定義是指環境與節點數相同之下,一個散網中所形成的微網路個數,

如圖 5.11,從中我們可以得知 Layer formation method 並不影響微網個數,因而節點 數相同時不論 Layer formation method 大小微網個數皆相近。

圖 5. 11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微網個數

5.4.2 微網路效率

微網路效率的計算方法是將每個微網 Slave 個數加總後除以微網路數目,所得到 的平均每個微網路當中有幾個 Slave 節點,從圖 5.12 中得知 Layer 的大小並不太影響 為網路的效率。

圖 5. 12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微網效率

5.4.3 平均路徑長

平均路徑長的定義為兩個節點之間的連線路徑長算 1 跳(hop),由一個節點到任 一個節點平均所要走的路徑長,路徑長是指節點間的最短路徑,Layer 的大小並不太 影響平均路徑的長度,如圖 5.13。

圖 5. 13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微網平均路徑長

5.4.4 形成時間

形成時間是指在初始所有網路開始傳送資料之前,布建全部節點連結至網路形成 所需的時間,如圖 5.14,Layer 的大小並不太影響網路形成時間。

圖 5. 14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微網形成時間

5.4.5 全部 ROOT 平均分布

階層式形成最佳化全部 ROOT 平均分布是指平均產生新的 ROOT 總數,從圖 5.15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兩個觀點得知:當 Layer 參數相同時,ROOT 數在合併前之平均值較 合併後低。若 ROOT 同為合併或未合併時,此時的 Layer 越大其平均分布也就越高。

圖 5. 15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全部 ROOT 平均分布

5.4.6 ROOT1 平均分布

在此我們將 ROOT1 獨立來探討,因為 ROOT1 的範圍遠比其他 ROOT 的範圍來 的大,我們只將 ROOT1 本身做平均值,發現其在未合併之前分布幾乎相同,在合併 之後出現了一些差距仍然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如圖 5.16。

圖 5. 16 階層式網路形成最佳化 ROOT1 平均分布

5.4.7 Layer2_3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我們將 Layer2_3 做 ROOT 平均分布以後觀察其百分比做比較,如圖 5.17,我們 已 64 個節點來做說明,在藍色的部分為為合併之前的平均數值,紅色部分為合併之 後的平均數值,合併之後較合併之前來的高,其原因在於將 ROOT 範圍較小的往此 ROOT 上一個的 ROOT 合併,因此總 ROOT 數會減少而提升了平均值。

圖 5. 17 Layer2_3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5.4.8 Layer2_4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我們將 Layer2_4 做 ROOT 平均分布以後觀察其百分比做比較,如圖 5.18,我們 已 64 個節點來做說明,在藍色的部分為為合併之前的平均數值,紅色部分為合併之 後的平均數值,合併之後較合併之前來的高,其原因在於將 ROOT 範圍較小的往此 ROOT 上一個的 ROOT 合併,因此總 ROOT 數會減少而提升了平均值。

圖 5. 18 Layer2_4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5.4.9 Layer2_5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我們將 Layer2_5 做 ROOT 平均分布以後觀察其百分比做比較,如圖 5.17,我們 已 64 個節點來做說明,在藍色的部分為為合併之前的平均數值,紅色部分為合併之 後的平均數值,合併之後較合併之前來的高,其原因在於將 ROOT 範圍較小的往此 ROOT 上一個的 ROOT 合併,因此總 ROOT 數會減少而提升了平均值。

圖 5. 19 Layer2_5 ROOT 平均分布百分比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0-5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