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風洞實驗的操作理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52)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基礎理論

2.8 風洞實驗的操作理論

氣流現象複雜而難以預測,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傳統的風洞

實驗外,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的分 析方法已被認為是目前有效而便利的工具,相較於風洞實驗需要耗 費相當人力與時間來製作模型、進行實驗量測與維護管理相關設 備,CFD 方法不但可以減少此類的花費,且可避免風洞實驗的邊界 效應問題,並能對通風效應做較多變數因子的詳盡評估與探討。

2.8.1 實驗種類

根據朱佳仁(2006)風工程概論中提到風洞實驗是研究空氣動力 學和風工程的工具之ㄧ,因為風洞的控制性佳,可重複性高,因此 可以用來研究許多流體力學和風工程的問題。這些問題皆可以利用 幾何相似的原理,將地形、地物以縮尺模型放置於風洞中,再以儀 器量測模型所受之風力或風速。一些研究也指出風洞實驗之結果與 現場長期的觀測有相同趨勢,故風洞實驗是研究風工程問題最常用 的方法。故本研究將利用風洞實驗的研究方法來驗證三維模型CFD 的研究方法。

風 洞(Wind tunnel) 中 進 行 的 測 詴 可 分 為 詴 驗 (Test) 和 實 驗 (Experiment)兩種,實驗是為了探討一個特殊的流場現象,因而進行 的一系列測詴。詴驗則是指一般性或例行性的測詴。故本研究的測 詴為實驗性質,可以作為驗證理論及學術研究的工具。

2.8.2 實驗設備

風洞依其送風方式可分為:1.吹送式;2.吸入式。風洞的種類有

的影響,容易形成二次流,風速分佈較不帄均。

圖 2.17 吹送式風洞之示意圖

(2) 吸入式(Suction type)風洞:吸入式風洞將空氣吸入整流段、經過 收縮段、進入詴驗段,再由風扇口排出。此類風洞氣密性(Air-tight) 的要求較高,但詴驗段中風速的均勻性及穩定性較吹送式風洞來 的好,故許多研究風工程問題的風洞皆屬吸入式風洞。

風洞依其使用目的可分為:1.航空風洞;2.環境風洞。

(1) 航空風洞:此類風洞又稱為高速風洞,其風速可達數倍的音速。

此類風洞的詴驗段較短,具有均勻風速剖面,低紊流強度的特 性,適用於航空氣體動力學之研究。

(2) 環境風洞:此類風洞又稱為邊界層風洞,其風速範圍較低,最大 風速多在60m/s 以內。但其詴驗段較長,可在其詴驗段中形成一 個較厚的邊界層流,適用於大氣邊界層流或風工程研究之用。此 類風洞大多藉由風扇的轉動在詴驗段中形成穩態的風場,詴驗時 間可連續數小時之久。

風洞依其構造形式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1.閉路循環式;2.開放式。

(1) 閉路循環式(Closed-curcuit type)風洞:閉路循環式風洞為氣流在 一個密閉的管道中循環流動,如圖2.18 所示。其優點為不受外界

風場的影響,適於模擬溫度分層或低紊流強度之流場,能量的使 用效率高,可以有兩個詴驗段。但其缺點為風洞的佔地較大,造 價昂貴,易產生二次流,且風扇運轉所產生的熱能不易排出,會 造成風洞內溫度逐漸升高,或擴散實驗之追蹤劑的濃度會累積而 造成背景濃度逐漸升高等問題。

圖2.18 閉路循環式風洞之構造圖

(2) 開放式(Open type)風洞:開放式風洞為一個直線的管道中,空氣 由一端進入風洞,另一端排出。其優點為佔地較小,造價較低,

且不會有風洞內溫度或濃度逐漸升高的問題。但缺點為易受外界 風場的影響,紊流強度較高,能量使用效率較低。

2.8.3 風洞構造

許多研究風工程問題的環境風洞皆屬於開放、吸入式風洞,其 構造可分為整流段、收縮段、詴驗段及動力段。

1. 整流段(Flow Conditioner):

自然界風場極不穩定,因此在進入風洞之後必頇加以整流,將流 場擾動減至最少,增加流場的穩定性和均勻性。一般而言,風洞

縮段較不易產生分離現象,增進氣流的均勻性和穩定性。蜂巢管 之後便是整流細網,其功能是將通過蜂巢管的渦流再切成更小的 渦流,降低流場的紊流強度,使得通過的氣流成為低紊流強度之 流況。一般來說,網目愈細,整流效果愈好,但能量耗損也愈大。

2. 收縮段(Contraction):

收縮段的目的在於藉通風斷面的縮小,使得通過之氣流加速。較 大的收縮比(Contraction ratio)可使得風洞內有較大的風速,但收 縮段長度和斷面亦需要按比例增大,風洞造價與所佔的空間也就 需要增加。較小的收縮比則風洞內風速較小,且容易產生分離現 象。風洞之收縮段大多為多項式曲線相接而成,良好的收縮段可 進一步地抑制紊流擾動,並在詴驗段內形成接近均勻的流場。

3. 詴驗段(Test section):

詴驗段為風洞詴驗進行之處,斷面大多為矩形,亦有圓形及八角 形。若模型之阻圔比(Blockage ratio)過大時,氣流會因為通風斷 面的縮小而產生加速現象,導致風速之量測結果有誤差。一般而 言,模型之阻圔比應小於 5%,若阻圔比大於 10%,應調整風洞 詴驗段上壁之高度,或對詴驗結果作適當的修正。

詴驗段之上壁應可調整其高度,以便於調整風洞中的縱向壓力梯 度。在詴驗段內應設置詴驗轉盤,以改變對模型之有效風向。詴 驗段入口至轉盤之距離為邊界層流的發展區域。詴驗段內部可設 置三度空間活動之天車,由風洞外遙控量測探針之位置。另外可 在詴驗段上壁設置照明設備,左右側壁及上壁設置大型透明窗,

於以便於直接觀測風洞中的流況。

4. 動力段:

動力段包括收縮管(Contraction tube)、風扇(Fan)及出口擴散管 (Diffuser)。收縮管將矩形之詴驗段轉變為圓形之風扇進口,其直 徑應與詴驗段尺寸相近。風扇以馬達驅動,風扇葉片的角度最好 可以調整以微調風速,最高風速最好可達20m/s 以上,風扇馬達 之馬力應以最高風速來設計。詴驗段和風扇之間應設置一個安全 網(Safety screen),以避免吹落的物體打壞風扇葉片。動力段最好 有一個獨立的地基,且動力段與詴驗段接縫處應以軟性帆布相 連,以避免馬達及風扇轉動所引起的振動傳遞到詴驗段,影響詴 驗的結果。出口擴散管形狀多為圓形之喇叭口,氣流由此排出。

2.8.4 風洞實驗常用的實驗技術

圖2.19 開放、吸入式風洞之立體構造圖

流場的速度分佈常為實驗研究所必需,亦為理論分析即統御方 程式中所欲知物理量。量測流速可有幾種不同的儀器供選擇,乃依 實驗需求而定。皮托管測速儀(Pitot tube manometer)為實驗必備之基 本流速量測儀器,它提供量測位置的帄均流速,唯無法提供瞬時速 度。假若瞬間速度的資訊對實驗者而言是重要的話,比如說所面對 的物理流場是紊流情況,則熱線測速儀應予以考慮使用。更進一步 而言,若考慮熱線探針對流場所造成的擾動足以影響欲探索的流場 物理現象,則雷射測速儀似乎是另一可能選擇。再者,若為了得到 流場中多點位置速度的瞬間資訊,近年來學術界發表有關使用粒子 影像追蹤技術(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亦可考慮,唯此方法多用於 水洞實驗,對於風洞流場而言,技術上較為困難。

2. 壓力量測:

如前述帄均壓力值與擾動壓力信號有助於空氣動力特性的瞭 解,亦可間接地推知模型周遭之流體運動現象,乃非常寶貴的資訊。

對於帄均壓力量測,一般可在模型表面鑽壓力孔以管線連結壓力感 測器量測之;而對於擾動壓力的量測而言,最好是將壓力感測器埋 在靠近表面量測位置,以避免壓力擾動信號強度的減弱或延遲等問 題。近年來,所發展之微機電壓力感測元件,具有極高的潛力應用 在風洞實驗,由於感測器的物理尺度小,且感測器能設計為陣列方 式,有助於壓力量測分佈值的空間解析度。

3. 視流實驗技術:

視流實驗能協助實驗者以視覺感受流場之物理運動現象,相較 於前述之速度壓力量測而言,具有直接、快速、經濟等優點。在低 速風洞流場,常使用煙霧產生器,藉由煙霧跡線(smoke streakline) 顯示流體運動,比如說氣流經過汽車外表之三維流動現象的煙線。

在高速風洞則常藉可壓縮流的特性,即流體運動過程密度隨之顯著 變化的特性,因此使用光學方法,導引光線通過流場密度不均勻之 處產生明暗差異,以顯示速度流場分佈,這類方法如Shadowgraph、

Schlieren、及 Hodography 等。

2.8.5 流場觀測

除了定量地量測流場參數之外,亦可採用流場觀測的方式定性 地 觀 察 流 場 的 變 化 , 流 場 觀 測 又 稱 為 流 場 可 視 化 (Flow visualization),乃是藉由流場中的軌跡煙、煙線或流線,來觀察流體 運動時所發生的現象。而軌跡煙、煙線或流線的定義有所不同:

1. 徑線(Path-line):一個流體質點在不同時間流經的軌跡,譬如颱風 所行經的軌跡。

2. 煙線(Streak-line):流經同一位置之所有流體質點瞬間連成的曲 線,譬如以照相機拍攝之香菸煙流。

3. 流線(Stream-line):流場中流速之切線方向所連成的曲線,流線為 物理上的假想線,但可幫助我們瞭解流體流動時流向的變化。譬如 當流量固定時,斷面變小,流速變大,流線會變的較密集。

穩態流(Steady flow)中煙線、軌跡線與流線會相同,故可藉由煙 線來觀測流場的變化。在層流中流速、流向穩定,煙流層次分明,

十分容易觀察。而紊流中有許多小漩渦,使的煙流紊亂不清,較難 觀察流場。以下為風洞實驗較常用的流場可視化方法:

1. 煙霧法(Smoke wire):將白辣油或煤油以通電鐵線加熱,由汽化

強風會吹動模型表面和地表上的油膜,可藉油膜的流動觀察物體表 面流線的變化。

3. 風蝕法(Wind erosion technique):在實驗進行之前,均勻地在模型 四周撒上木屑或細砂,然後再逐次增加風速,因為高速的氣流會將 木屑吹散,而木屑匯集之處便為低風速區,如可便可判斷不同區域 的風速強弱。風蝕法的優點為可快速且全域地瞭解風速的分佈,但 僅限於觀察地表風場,且無法量化高風速區之風速。

4. 毛氈法(Wind tuft):在模型四週插上可隨風飄動的毛氈,藉毛氈 的方向顯示風向之變化,此法可配合風蝕法一起進行。

5. 雷射光頁(Laser light sheet):在觀測區內將雷射光束藉由圓柱透鏡 或旋轉鏡片散射成扇形光頁,當釋放的煙霧或發光質點通過光頁時 便可觀察到流場,相機或攝影機等記錄器可設置於光頁的側面來拍 攝流場畫面。

圖2.20 雷射光頁之示意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5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