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風險水準法(Level of Risk)

在文檔中 2.1 專案管理 (頁 30-34)

依據 DINV 19250 對 風 險 評 價 的 度 量 , 是 採 用 4 個 因 子 S-A-G-W 來評估產品的風險水準(Level of Risk),四個因子的評定 準則如表 2.14 所示[46]。

其風險大小評估是以一個決策樹(如圖 2.13),經由決策路 線得出相當的風險水準,例如:S2-A1-G2-W2 其風險水準為 2。

風險水準值愈高代表愈需要做更完備的改善。

表 2.14 風險水準法的因子判定準則

項 目 準 則 S:造成傷害(Harm)的嚴重性 ─ S1:輕微損傷

─ S2:嚴重傷害或引起一人死亡 ─ S3:引起少數人死亡

─ S4:大災難(Catastrophe)或引 起多數人死亡

A:被察覺(Exposure)的頻率 ─ A1:很少至經常性 ─ A2:經常至連續 G:可避免的程度 ─ G1:可能被避免

─ G2:無法避免 W:會引起傷害之事件發生

的機會

─ W1:低(發生機會極微)

─ W2:中(有時候發生)

─ W3:高(經常發生)

圖 2.13 風險水準法 4. 關鍵性分析與關鍵性矩陣法

MIL-STD-1629A 中對於零組件失效的嚴重等級評定,可採用 定量或定性的關鍵性矩陣來評定,如圖 2.14[5]。

嚴重性分類

圖 2.14 關鍵性矩陣

1 - - 2 1 - 3 2 1 4 3 2 5 4 3 6 5 4 7 6 5 8 7 6 W3 W2 W1 S1

S2

S3

S4

A1 A2 A1

A2

G1 G2 G1 G2

A B C

D

E

4 3 2 1 高 低

高 增加關鍵性

失效發生的機率

Cr

定量方法需先做關鍵性分析,求出零組件的關鍵度值( Cr),

再利用 Cr及嚴重性的分類構成關鍵性矩陣。而定性方法則以零組 件失效模式發生的機率與嚴重性的分類來構成關鍵性矩陣。愈居 於關鍵性矩陣圖右上方之失效模式,其嚴重性愈高,改善措施需 優先考慮 [5,18 ,39 ,53]。

零組件失效模式的關鍵度值 Cr 可由零組件中所有失效模式 的關鍵性值(Failure Mode Criticality Number, Cm)加總而得,公 式如下:

=

=

n

i

i m

r

C

C

1

)

( (2.5)

其中 n 為零組件同一嚴重等級失效模式的數目,Cm =βαλp t 。 在 Cm中的各項因子為

β:失效效應機率(Failure Effect Probability) α:失效模式比(Failure Mode Ratio)

λp:零件失效率(Part Failure Rate) t:零件的作業時間

從上式很明顯的可以得知,欲實施關鍵性分析,各項參數須 能明確的量化,這對大多數產品來說是比較困難,所以應用的範 圍相對也較狹窄。表 2.15 為 關鍵性分析(CA)表[5,18 ]。

表 2.15 關鍵性分析表

編 號

功能 規格

失效 模式

失效 原因

嚴重 等級

失效率 來 源

失效率 λ

失效效 應機率 β

失效模 式分布 α

操作 時間 t

失效模式 失效機率

Cm

系統失 效機率

Cr 備 註

2.2.6 FMEA 的優點與缺點[18]

FMEA 是一種廣泛被採用的工程管理技術,結構化的系統程 序方法,其優點有:

1. 原理簡單、方法簡便,基本上是定性分析,也可進行定 量分析。

2. 適合在設計階段使用(DFMEA),也可在製造階段使用 (PFMEA),任何生產事業,如機械、航空、汽車、半導 體等均可適用。

3. 可以根據顧客對產品設計與製造需求的影響性,列出失 效模式的改進順序,由企業按優先順序逐一改進。

4. 提供製作 FTA(失效樹)的基礎,有助於編寫失效檢修手 冊。標準之建立,有助於企業內之教育訓練成效。

5. 提供設計評估、製造現場解決問題的參考資料,用以累 積工程經驗,締造「知識管理」的效果。

此外 FMEA 也有其不足之處,說明如下:

在文檔中 2.1 專案管理 (頁 30-3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