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王秀槐,《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下不同學校類型學生科系選擇的確定度與滿意度之 研究》,台北市: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台 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二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

2006 年 2 月。

王淑懿、彭森明,《大學校院的學習環境:學生的評鑑》,台北市:發表於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 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二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2006 年 2 月。

江愛華,《尋找品質的聖杯-澳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架構與模式的研究》,台北:

財團法人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6 年。

呂美花,《我國技職校院教師教學服務考核指標之建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年。

林進財,《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2000 年。

徐超聖,〈學生評鑑教師系統的比較研究:以 SIR、IDEA、ICES 為例〉,載於 黃政傑編,《大學的課程與教學》,台北:漢文,1997 年,頁 191-214。。

高教簡訊,〈13 校通過今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95 年獎勵教學計畫 12 月申請〉,《高教簡訊》,第 171 期,2005 年。

張郁雯,〈大學生教學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 26 期,

2003 年,頁 227-239。

張倍禎,《大學教學優良教師評量指標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 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張維容,《激勵大學教師研究之機制探討-以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為例》,世新 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5 年。

張德勝,〈台灣地區大學校院「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制度之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2005 年,50 卷 2 期,頁 203-225。

───,《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理論、實務與態度》,台北:揚智,2002 年。

───、宋玫玫,《大學生對就讀學校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大三學生為例》,

新竹市:發表於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 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一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2005 年 3 月。

教育部統計處,《學年度大專院校概況統計》,2006 年,<http://www. edu.tw/E DU-WEB/EDU-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vice/sts4_90.htm>。

符碧真,《大學教學與評量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

-第二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2006 年 2 月。

郭生玉,《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書局,2007 年。

陳舜芬,〈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帶薪研修狀況之探討〉,《師大學報》,第 3 7 期,1992 年,頁 65-110。

陳綺媛,〈大學教學評鑑之初探-以七所美國大學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刋》,

34 卷 4 期,2006 年,頁 27-44。

陳德華,〈落實選才門檻設定訂定自我發展定位重視教學核心價值〉,《高教技 職簡訊》,2007 年,<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06/2007060503.asp?

c=0600>。

彭森明、施俊名,《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成果 報告,94A1004EI,2006 年。

黃茂樹譯,〈高教卓越之路-美國經驗談〉,《高教技職簡訊》,2007 年,<http:

//www.news.high.edu.tw/news006/2007060503.asp?c=0600>。

黃榮村,〈教育資源與高教人才培育〉,《高教技職簡訊》,2007 年,<http://

www.news.high.edu.tw/news006/2007060503.asp?c=0600>。

楊少強,〈63%教授:台灣大學生比十年前差〉,2002 年,<http://mmm.busines sweekly.com.tw/bwnet/ bcontent/2002/788/788t102cs.htm>。

劉若蘭、黃玉,《大三學生滿意度與心理社會發展因果模式之研究》,台北市:

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台灣高等教育資料 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二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2006 年 2 月。

劉曉芬,《我國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2000 年。

盧羿廷、彭森明,《正視大學生素質問題-從大專校院教師的觀點來看》,台北 市: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台灣高等教育 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二階段成果報告研討會」,2006 年 2 月。

謝思琪,《我國大學教師優質教學模式之探索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2004 年。

Alenoush, S. & Cheryl A., “Evaluation university teaching: Time to take stoc k,”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Vol.26, No.4 (2001), p p.341-353.

Astin, A. W.,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 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Vol.40, No.5 (1984), pp.518-529.

───,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American Council on Edu cation, 1991.

Broekemier, G. M., “A comparison of two-year and four-year adult students: m otivations to attend colle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oice criteria,”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Vol.12, No.1 (2002), pp.31-48.

Dilts, D. A., Haber, L.J. & Bialik, D., Assessing what professors do: an introd uction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 higher education, Westport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4.

Fadia, D. & Barbara, F., “Faculty views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i ng,”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Vol.27, No.2 (2002), pp.187-198.

Hativa, N., Teaching for effe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Marann, B. & Barbara, F., “Assess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ccounting progr ammes: An evaluation of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Vol.28, No.2 (2003), pp.135-145.

Meyers, C. & Jones, T. B.,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lle ge classroo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1993.

Perrott, E., Effective teach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ing your teaching, N ew York : Longman Inc, 1982.

Plater, W. M., “Future work: faculty time in the 21st century,” Change, Vol.27, No.3 (1995), pp.22-33.

Shulman, L. S.,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 rning?” The Journal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f, Vol.1, No.1 (2000), pp.50-53.

Wagenaar,T. C.,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ome cautions and suggestion s,” Teaching and Sociology, Vol.64 (1995), pp.64-68.

Feng Chia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p.189-219, No. 15, Dec. 2007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eng Chia Univers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aching qualit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