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著

R.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 王定璋,《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1999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4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駱駝出 版社,1994

吳剛,《中國古代城市生活》,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吳組緗、沈天佑,《宋元文學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洪楩編輯‧石昌渝校點,《清平山堂話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2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 徐朔方,《小說考信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莊因,《話本楔子彙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程毅中輯注,《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2000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1998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馮夢龍編‧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醒世桓言》,台北︰三民書局,1995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

熊龍峰等刊行‧石昌渝校點,《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4

趙伯陶,《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出版社,1997

潘壽康,《話本與小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3 蔡英俊、劉岱聰主編,《意象的流變(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台

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新編》,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 謝桃坊,《中國市民文學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期刊論文

王忠武,〈大眾文化與社會發展〉,《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 1 期

王洪岳,〈西方讀者理論述評──以現代派小說讀者接受理論為例〉,《瀋 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年第 5 期

李本燿,〈宋元明話本小說研究〉,《國文研究所集刊》第 18 期,1974 年 6 月

李亞峰,〈話本小說中入話的發展及其原因〉,《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11 期

李運摶,〈文學「大眾化」的虛假性〉,《理論文藝評論》,2004 年第 2 期

周兆新,〈「話本」釋義〉,《國學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7 月

周克平,〈文藝大眾化與大眾審美文化比較〉,《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 報》,2000 年第 3 期。

孟昭連,〈作者.敘述者.說書人──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主題之演進〉,《明 清小說研究(南京)》,1998 年第 4 期

范宜如,〈話本小說中詩詞之運用及其意蘊──以「西湖小說」為例〉,《國 文學報》第 25 期,1996 年 6 月

孫福軒,〈主體的凸顯──李漁擬話本小說「敘事干預」略議〉,《信陽師 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年 2 月

張敬,〈詩詞在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應用〉,《中外文學》3 卷 11 期,

1975年 4 月

許麗芳,〈宋明短篇話本小說中韻文的運用──以「六十家小說」、「熊龍 峰小說四種」為例〉,《中山中文學刊》第 1 期,1995 年 6 月 郭杰,〈中國古典小說中詩文融合傳統的淵源與發展〉,《中國文學研

究》,1995 年第 2 期

傅承洲,〈文人創作與明代話本的文人化〉,《求是學刊》,2001 年 9 月 舒國瀅,〈大眾化與法治化:一個文化──哲學的解釋〉,《政法論壇》,

1998年第 3 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