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4.3 溶解度

在文檔中 基礎化學(一)--第一章st (頁 25-34)

一、溶解平衡 1. 溶解與沉澱

(1)溶解:將固體置入溶劑中,則固體粒子離開其表面進入液體中的現象稱為 溶解。

(2)沉澱:在溶劑中的溶質粒子到處游動,有些恰好撞擊到未溶解固體的表面,

便附著而析出,稱為沉澱,亦稱為結晶。

(3)溶解達平衡時,溶解速率等於結晶速率(但不等於零),故溶解平衡是一 種動態平衡。

2. 飽和溶液、未飽和溶液與過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

①定義:定量溶劑中所溶解的溶質已達最大量。

②飽合溶液的形成:溶解與結晶的動態平衡。

糖溶解於水中和重新結晶析出是同時進行的,最初糖剛放入水中,

水中糖分子很少,因此糖溶解速率比重新結晶析出的速率快,使得溶液 中的濃度逐漸增大,由於糖的濃度增大,糖分子重新結晶析出的速率也 跟著增大,當溶解的速率和結晶的速率相等時就達到了平衡。此時溶液 中溶質的數目不再改變,但是溶解和結晶仍然持續進行。

糖+水 糖水

③溶解平衡是動態平衡的證明:在飽和的冰糖溶液中放入一些小顆粒冰 糖,經過一段時間後,冰糖的形狀改變了,由小顆粒變為較大塊冰糖,

但未溶解的冰糖質量卻不變,此乃水中的冰糖分子和晶體中的冰糖分子 互相交換的結果。

溶解平衡 (2)未飽和溶液

①定義:定量溶劑中所溶解的溶質未達最大量。

②特性:未飽和溶液為穩定狀態,於其中再加入溶質,則加入的溶質可再 被溶解。

③使未飽和溶液達飽和的方法有二:繼續加入溶質或蒸發少許溶劑。

(3)過飽和溶液

①定義:濃度比飽和溶液大的溶液。此溶液極不穩定,將過量的晶體析出 後即成飽和溶液。

②過飽和溶液的製備:

A.首先把溶質加入溶劑中,在比較高的溫度時配成飽和溶液(此溶質在 高溫時溶解度需較低溫時為大)。

B.若飽和溶液中有未溶的溶質應先過濾除去。

C.然後將此濾液冷卻,冷卻時應避免震動,並且防止固態的溶質或其他物 質進入溶液中,以免溶液出現結晶,冷卻後所得溶液即為過飽和溶液。

③使過飽和溶液的結晶再次析出的方法

A.加入晶種:在溶液中加入細小的固體當晶體種子(簡稱晶種),則過量的 溶質就易於吸附並排列在晶種表面上而析出,促使過飽和溶液 發生結晶而變成飽和溶液。

B.攪拌:使溶質分子或離子增加接觸碰撞的機會,助長結晶核的形成。

二、溶解度

1. 定義:在某溫度下,一定量溶劑所能溶解溶質之最大量,稱為該溫度下之溶解度,即飽和溶 液中所含溶質的量,稱為該溶質在某一溫度時的溶解度。

2. 溶解平衡:溶液中,溶質溶解速率 = 溶質結晶速率時,稱為達到溶解平衡,此為一動態平衡。

3.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和過飽和溶液 (1) 飽和溶液:達到溶解平衡的溶液。

(2) 不飽和溶液:溶質在溶劑中的濃度尚未達到飽和,溶質還可繼續溶解。

(3) 過飽和溶液: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質量,超過飽和溶液時。為一不穩定的狀態,加入少許晶 體或攪動該溶液,過量的溶質就會結晶而析出。

4. 表示法:飽和溶液的濃度,通常以 100 克溶劑所能溶解的溶質質量來表示,記為「

100

克溶劑」; 亦可用每 1 升溶液含有溶質的莫耳數(莫耳 / 升)表示。

5. 分類:

(1) 可溶:溶解度大於 0.1 M 稱為可溶(即 S>10-1 M)。

(2) 微溶:溶解度介於 10-1與 10-4M 稱為微溶(即 10-1M>S>10-4M)。 (3) 不溶:溶解度低於 10-4M 稱為不溶,有時稱為難溶。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1. 溶質、溶劑的本性:物質的結構愈相似,愈容易互溶,即「同類互溶」。 (1)溶解度與溶質本性有關,例如酒精易溶於水,四氯化碳卻難溶於水。

(2)溶解度與溶劑本性有關,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低,但碘易溶於酒精中。

2. 溫度

(1) 固體和液體:大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加,

少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降低。

(2) 氣體:氣體溶解度會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降低。

3. 壓力

(1) 固體和液體:壓力對固態或液態溶質的溶解度影響較小,

可忽略不計。

(2) 氣體:壓力越大則氣態溶質的溶解度會越高。

科學知識家

⊙溶解包括下列三個步驟

1. 破壞溶質和溶質間的吸引力(吸熱)。如:食鹽的晶格能。

2. 破壞溶劑和溶劑間的吸引力(吸熱)。如:水分子間的氫鍵。

3. 形成溶質和溶劑間的吸引力(放熱),即水合能。如:水分子和鈉離子間的 水合作用。當溶質和溶劑間的水合能較大,溶劑的蒸氣壓較小,則溶解熱會 較大。

⊙相似者互溶意即同類互溶,極性溶劑(如:水)能夠溶解離子化合物以及能解離的分子化合物;

而非極性溶劑(如:有機溶劑)則只能夠溶解非極性的分子化合物。如:氯化鈉是一種離子化 合物,可溶於水但難溶於乙醇。

⊙以勒沙特列原理說明溫度與溶解度的關係,若溶液存在一溶解平衡:

溶質

結晶

溶解 溶液

若溶解為一吸熱反應,則溫度上升,反應方向向右,溶質朝向繼續溶解的方向進行。若溶解為一放 熱反應,則溫度上升,反應方向向左,溶質朝向沉澱結晶的方向進行。

例題35 ―84.推甄―

「打開汽水瓶蓋,先有少許氣體逸出,接著又有大量氣泡從汽水中冒出,因此汽水溫度略為下降」

。上述現象詮釋下列事實中的哪一項?

(A)水變為水蒸氣時,吸收熱量

(B)該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力有關;壓力愈大,溶的愈多 (C)水在低壓之下,沸點下降

(D)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B)此現象無法詮釋汽水中氣體的種類、水蒸發時的熱量變化及沸點與壓力變化之關係,只 能確知當壓力降低時,氣體的溶解度會變小。

例題36 ―89.日大―

下列何者與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較無關係?

(A)水的溫度 (B)氣體的壓力 (C)氣體的種類 (D)氣體的體積。

答案:(D)

解析:(A)溫度高,氣體在水中溶解度較小 (B)壓力大,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大 (C)不同氣體,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D)難溶性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力大小成正比,但壓力與氣體的 密度也成正比,所以壓力大時溶解氣體的質量較多,但熔解的氣體體積不變。

例題37 ―94.學測―

某鹽在 100 克水中的溶解度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鹽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使用降溫法可將此鹽從飽和的水溶液中析出

(C)在 50 ℃與 60 ℃之間,此鹽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

(D)於 10 ℃時,放此鹽 30 克於 100 克水中,充分攪拌後則其溶解度為 18 克。

答案:(C)

解析:(A)由題圖可知,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小。

(D) s(溶解度)仍為 10 克。

例題38 ―97.學測―

氫氧化鋁在不同 pH 值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列於下表。根據下表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有關氫氧化鋁溶解度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水溶液的 pH 值為 6 時,氫氧化鋁溶解度最大 (B)酸性的水溶液中,若 H 離子濃度愈大,則氫 氧化鋁溶解度愈小

(C)鹼性的水溶液中,若 OH 離子濃度愈大,則 氫氧化鋁溶解度愈小

(D)在 1 升 0.0001 M 鹽酸溶液比在 1 升純水中溶 解度大。

(2)若要將此表在有限的空間作圖以便看出溶解度隨 pH 值的變化

,則縱坐標應使用下列哪一項(最方便)?

(A)溶解度 × 1000 (B)溶解度 ÷ 1000 (C)溶度度+1000 (D)溶解度-1000 (E) log(溶解度)。

答案:(1)(D);(2)(E)

解析:(1)(A) pH=12 的水溶液中,Al(OH)3 的溶解度最大。

(B)(D)當 pH 值愈小,即 [H] 愈大時,Al(OH)3 的溶解度愈大。

(C)當 [OH] 愈大時,Al(OH)3 的溶解度愈大。

(2)將溶解度取對數值,可方便看出溶解度和 pH 值的關係,因 Al(OH)3 為兩性物質,故難 溶於水,即在中性時溶解度最小,但可溶於強酸和強鹼中。

pH 值 4 5 6 7 8 溶解度對數值 -1.7 -4.7 -6.4 -5.4 -4.4

pH 值 9 10 11 12 溶解度對數值 -3.4 -2.4 -1.4 -0.4

pH 值 溶解度(mol/L)

4.0 2.0 × 102 5.0 2.0 × 105 6.0 4.2 × 107 7.0 4.2 × 106 8.0 4.0 × 105 9.0 4.0 × 104 10.0 4.0 × 103 11.0 4.0 × 102 12.0 4.0 × 101

例題39 ―94.指考―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大理石在水中的溶解度?

(A) pH 值 (B)攪拌 (C)水溫 (D)水的體積 (E)大理石顆粒的大小。

答案:(A)(C)

解析:大理石溶解的反應式:

CaCO3(s) ⇌ Ca2(aq)+CO32(aq)

改變上式平衡,溶解度便會受影響。

(A) pH 值愈小,H 愈多,CO32 被消耗,平衡往右移,溶解度變大。

2H+CO32→ CO2↑+H2O

(B)攪拌及(E)大理石顆粒的大小會影響溶解速率,但不影響平衡。

(C)水溫:溫度會影響平衡,故溶解度也會受影響。

(D)溶解度為飽和溶液的濃度,與水的體積無關。

例題40 ―95.指考―

晶體試樣甲、乙、丙三種,假定在小溫度的範圍內,其溶解度(克∕100 克水)曲線可簡化為如下圖

。今在室溫 20 ℃,配製甲、乙、丙三種試樣的飽和溶液,分別過濾得到澄清溶液後,做了下列實 驗。試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升溫或降溫,丙溶液都不會有晶體析出來

(B)若將各溶液分別降溫至 15 ℃,則甲晶體會析出來

(C)若將各溶液的溫度,從 20 ℃升溫至 35 ℃,則只有乙晶體會析出來

(D)若將各溶液升溫至 30 ℃後過濾,所得澄清溶液在 30 ℃蒸發。當蒸發到溶液的體積變為原體積 的約十分之九時,甲與乙的晶體會析出來

(E)若將各溶液升溫至 35 ℃後過濾,所得澄清溶液在 35 ℃蒸發。當蒸發到溶液的體積變為原體積 的約十分之九時,乙與丙的晶體會析出來。

答案:(A)(B)(C)(E)

解析:(A)由題圖可看出,對丙而言,溶解度不隨溫度而變。

(B)對甲而言,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加,當降溫至 15 ℃時會析出溶質。

(C)對乙而言,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當升溫至 35 ℃時會析出溶質。

(E)在 35 ℃時,乙為過飽和溶液,會析出溶質;而丙會形成飽和溶液

。當溶劑量減少會使濃度升高,析出溶質。

例題41 ―96.學測―

有五種化合物,其溶解度(每 100 克水中所含溶質的克數)和溫

度的關係如下圖,試問下列哪一化合物溶解的過程為放熱反應?

(A) NaNO3 (B) CaCl2.2H2O (C) KCl (D) Na2SO4.10H2O (E) Na2SO4。

答案:(E)

解析:對放熱反應而言:溫度升高,對水溶解度降低。

例題42 ―92.指考―

例題44 ―86.學測―

裝有下列氣體的同體積、同壓力的五種氣球,以蠟燭將其燒破,何者的爆炸力會最大?

(A)氫氣

(B)氫氣與氦氣(體積比 2:1)之混合氣體 (C)氧氣與氦氣(體積比 2:1)之混合氣體 (D)氫氣與氧氣(體積比 2:1)之混合氣體 (E)氧氣。

答案:D

解析:氫氣與氧氣體積比 2:1,可以完全燃燒。

例題45 ―90.學測―

在實驗室中,是否正確使用或操作儀器,會影響實驗的結果。就圖示之四種實驗情況而言,下列敘 述何者是不正確的?

(A)本生燈的火焰騰空時,需要減小空氣的流量

(B)將 NaOH 顆粒放入水中後,用溫度計攪拌溶液幫助 NaOH 溶解 (C)視線正視刻度時,所得的讀數較為正確

(B)將 NaOH 顆粒放入水中後,用溫度計攪拌溶液幫助 NaOH 溶解 (C)視線正視刻度時,所得的讀數較為正確

在文檔中 基礎化學(一)--第一章st (頁 25-3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