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IS WLCSP 之建構與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

第三章 有限元素模擬

3.1 CIS WLCSP 之建構與分析

在模型結構建立部份其依CSP2 & CSP3 如圖 3.1、Xinpac 如圖 3.2、CSP4 如圖 3.3 尺寸,建置二維軸向與三維全域模型,並依照結 構之組成輸入相關材料參數,請參考表3.1。

材料性質的選用上,二維部分在熱應力分析時,使用的是二維平

面材料 (PLANE42)及三維結構元素(SOLID45),而模擬結構內吸濕特

性時,因ANSYS套裝軟體並未提供此功能,但可發現濕氣擴散的方

程式與暫態的熱傳導方程式相當類似,故本研究嘗試利用 ANSYS暫 態熱傳遞模擬功能執行構裝體內部濕氣擴散的分析,使用的是二維熱 分析元素 (PLANE55)和三維熱分析元素(SOLID70) 。

Solder mask Glass 1

Dam

Chip

Epoxy (SMF-CSP3) Glass 2

Metal Pad

SI3N4 FOC Dam

圖3.1 CSP2 & CSP3

Glass 1

Dam

圖3.2 XinPac

圖 3.3 CSP4

Chip

Polymer

Metal

Pad

Solder mask

T-contact

Glass 1

Dam

Chip

Ploymer

Pad

Solder mask

L-contact

Metal

表 3.1 構裝體材料機械性質 Material Young’s Modulus

(MPa) CTE( ppm/℃) Poisson Ratio

Glass(1&2) 68000 0.75 0.19

Solder mask 3500 55 0.45

Chip 112400 2.49 0.28

Si3N4 (passivation) 314000 3.0 0.3

FOC 5050 16.97 0.45

Epoxy ( Ploymer)

600/ 14 (Tg:96°C)

44 / 186

(Tg: 96°C) 0.45

Dam (baseline)

290 (120°C) 400 (90°C) 560 (60°C) 760 (30°C) 980 (0°C) 1170 (-30°C)

130 0.45

由上圖可知,CSP2 與 CSP3 不同之處在於將結構內之膠質材料

(EPOXY) 換為 SMF (Solder mask),而 XinPac 與 CSP4 則是將底層 之玻璃層去掉,在金屬導線與金屬墊片之接觸形式則是分為 CSP2、 CSP3 以及 XinPac 的 T-contact 模式和 CSP4 的 L-contact 模式,

並改變Dam之材料特性(如楊氏係數或熱膨脹係數)與幾何尺寸,藉此 來分析模擬出,在不同的幾何尺寸和材料特性下其所反映出之現象,

並討論其差異。

負載條件方面,本研究採用三項不同的熱應力與考慮環境濕氣的 負載,藉由這三種不同的測試條件來預測元件失效之位置與方式(如

破裂或脫層):

1. 熱循環 ( temperature cycle, TC ): 125 C ~ –40 C

2. 高溫高濕儲存測試 ( temperature humidity storage test, THST ): 85 C / 85%,1000 hrs

3. 加速壽命試驗 ( 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test, HAST ) : 130 C / 85%,1.2atm,96 hrs

首先藉由第一項熱循環測試來檢測其電子元件(如金線或導線架)在 溫度劇烈變化下抗變的能力,並判斷其最容易產生破裂之位置,而第 二項高溫高濕儲存測試則是在確定為電子元件在無電氣之負荷下施 加高溫與高濕度之負荷,以此來檢測水氣沿膠體與膠體間或膠體與導 線架間滲入封裝體內部,造成脫層或腐蝕之現象,第三項加速壽命試 驗與第二項測試有些雷同,但所花費時間較少。

而第一項熱循環負載由上述可知,在求解時,吾人施與溫度由 125 降至–40 以此為循環變化,且此循環必須要在十分鐘內完成 一個循環。第二項則在熱應力部分由 2.13式可知

C C

ΔT 為85 ,是以 在求解時施加一個 85 溫差的溫度變化,由此來求出熱所造成之應 力,並由前述可知ANSYS並無提供濕氣傳遞之方程與介面,是以本 文才運用暫態熱傳方程來取代濕氣擴散方程,而在濕度 85% 部分,

C

C

材料的總體積來獲得其平均的水氣濃度數值作為初始邊界條件來分 析[4],而本文先假設其水氣濃度值約為 1.88E-5g mm3,來模擬構裝 體受濕氣影響後所產生之現象,第三項 HAST 亦然,唯有其 1.2atm 是以在輸入各層材料特性時,將其熱傳導係數乘以 1.2,來達到加壓 的效果,而若需得到更真實之內部水氣所造成的應力應變值,則必須 經實驗來導出真實環境下之水氣濃度。

由上述之方式可求出構裝體結構內濕氣含量隨時間變化之分布 情形,在邊界條件方面,將固定之水氣濃度數值以熱流通量 (heat flux) 方式施加於構裝體之上表面、側表面以及下表面即可,初始則只是假 設其構裝體已經過 24 小時烘烤後,結構內部濕氣已被完全趕出,故 其構裝體內部初始濃度設為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