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尋找外語自學的新樂園之二:學習社群對外語自學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尋找外語自學的新樂園之二:學習社群對外語自學之影響"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摘要 延續前年度的計畫,本年度希望探究學生心目中鼓勵自學的條件,其次藉由自學社群個案, 了解如何滿足這些條件。部分內容已經發表於師大英語教學期刊,本研究的討論從自學活 動的項目及特性,吸引同學們的條件,到學習社群自學活動的案例,發現喚醒學生對自己 的英語學習負責的心,是鼓勵自學活動的重點,而以社群的方式助其一臂之力,可以讓學 習者不再孤孤單單地面對目標。然而工作團隊的付出也是十分龐大的。 Abstract

There are two goals for the 2004-2005 project: one is to continue the investigation of types of learn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y, and the other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community can encourage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 This report discusses what students think ar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activities that encourage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 and how one learning community (case study) strives to meet the learners’nee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learning community as a concept is indeed helpful: learners do not need to face their goals and challenges all by themselves. However, to bring out positive results, the staff behind the activity may also need to contribute in a way similar to members of a close learning community.

壹、前言以及研究目的

延續前年度的計畫,本年度探究學生心目中鼓勵自學的條件,其次藉由自學社群個案, 了解如何滿足這些條件。根據筆者近年對自學活動的研究(Chao, 2001; Chao, Yeh, and Lo, in preparation)發現,學習社群的活動模式對自學有正面的幫助。一方面是因為社群可以在學 習者需要的時候,鼓勵他繼續努力;另一方面,團體的規章約束能夠產生微妙的力量,促 使願意接受的學員,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學習活動。本研究藉著參與觀察以及焦點訪談 的方式,深入了解社群的組織、規定、運作以及團體文化與共識,到底如何影響學員自學。 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找出學習社群對自學意願運作的關鍵,以利今組織校園外語學習社 群之參考。本文為簡要報告,內容包括鼓勵同學參與自學活動的條件(部分內容已發表於師 大的英語教學期刊(第二十九卷,第四期,1-20 頁)、以及學習社群的個案研究。限於篇幅, 本文僅只報告第一個 S 大學的社群個案,另外還有 Toast Master 學習社群的部分,將另文 發表。 貳、文獻探討 外語自學活動的項目 以國外的自學活動分類而言,Jones(1998)提出以下的表格(圖一)用來表示各種活動 在學生自主程度上的不同。他認為最高學習自主的活動是完完全全在自然生活環境之中習 得語言,其次則是自發的,無師的學習。一旦有老師指定,不論是課外的還是教室中的作 業,都屬於學習自主性較低的活動。 最低學習自主 最高學習自主 教室中的 指定課業 回家功課 教師指定的 自修活動 無師學習 自發學習 完全浸入自然 語言環境,在 生活中自學

(2)

Gardener and Miller (1999)描述澳洲成人移民教育個人學習中心的六種分類,從一到六 分別表示自主程度的由淺到深。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強調項目間並不互相排斥,也就是說, 同一空間可以有多種功能的設計。 1. 學習中心,是課程規定的一部份,學生一定得去進修,進修時數會嚴格登記管理, 也一定有老師在場幫學生選擇教材; 2. 補救中心,用作補救教學,必要的時候,學生會從班級中抽離出來,到中心採取 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加強訓練; 3. 寫作中心,與教室教學無直接關聯,只要學生需要都可以到中心加強寫作,教材 是有規劃的,有幾個可供學生選擇的教材使用途徑,並不一定有老師的監督,但 是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協助; 4. 選習中心,隨時學生想去都歡迎,學生自行選擇教材,也有老師在場幫助學生了 解自己的學習型態; 5. 自律學習中心,學生可以自行參加,目的在幫學生培養自學的習慣,中心的指導 老師會幫助他訂定學習策略,然後學生按計畫利用室內教材自行進修; 6. 學習資源中心,採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只有圖書館員,而無指導老師,學生自己 決定要用何種教材以及如何進行學習。 比照 Jones,我們也可以把以上學習中心的六種分類中各項目間的差異以下面的表格表 示。基本上,其差異性就是在是否為課程規定的一部份,是否有進修時數的要求,是否有 老師的存在,以及是否有指定內容。這些差異會造成自學環境給人的不一樣感受,學生對 自己學習內容的自主性大小,因此名稱上的不同,不如這些差異性來的重要: 表一、學習中心的六種分類 低學習自主 高學習自主 學習中 心 補救中 心 寫作中 心 選習中 心 自律學 習中心 學習資 源中心 為課程規定 的一部份? Y Y N N N N 有進修時數 的要求? Y Y N N N N 有老師的存 在? Y Y Y (諮詢) Y (諮詢) Y (諮詢) N 有指定內 容? Y Y Y (學生由 固定的 進修途 徑選擇) N N N 註:Y 表示有;N 表示沒有

(3)

筆者比較感興趣是高學習自主環境,也就是由同學們決定是否參加,而且老師們的參與 不多的狀況下,如何設計出真正能夠鼓勵協助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課外英外語學習活動。 調查大專院校的英語自學活動狀況,筆者發現國內的高自主英語自學活動大致不出五個 類型,還可以下分十個項目(請參考筆者 2005 年著作,英語教學雜誌 29 卷第四期): 1. 自學資源類型:學生可以使用學校提供的免費學習資源,例如圖書資訊、線上學習、或 者主題演講。 2. 自我檢測類型:藉著競賽或者模擬考試的機會作自我檢測,能夠經由與他人比較的機 會,對自己的進修情況有所了解。 3. 諮詢服務類型:利用老師或者程度較好的同儕所提供一對一的諮詢服務,解決個人的學 習問題;包括老師諮詢或寫作中心、同儕諮詢服務。 4. 自然接觸類型:藉著休閑娛樂或者服務他人的自然接觸機會,活用自己的語言能力;包 括近年常見的英語特區以社會服務項目。 5. 學習社群類型:藉著小組互動的方式,彼此鼓勵,互相約束,以達成個人的學習目的; 包括學生自組的社團、學校訂定政策支援鼓勵的讀書會、以及國際性的學習社群如 Toast Master 等。 表二、國內大專院校的五大種類英語自學活動 類型 項目 A、自學資源類型 1. 自習圖書室 2.演講工作坊 3. 線上英語學習 B、自我檢測類型 4. 競賽、模擬考 C、諮詢服務類型 5. 老師諮詢或寫作中心、同儕諮詢服務 D、自然接觸類型 6. 英語特區 7 社會服務 E、學習社群類型 8 學生自組社團 9. 讀書會 10. 國際社團 以上這些類型大都是由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要參加,屬高自主的學習活動。大部分的類 型算是比較傳統的活動型態,都會出現在一般大專院校提昇英語能力的計畫書內,在英語 或外語自學文獻上也都有很豐富的介紹以及研究。但是最後一項的學習社群,卻是在近年 才在外語自學領域中開始討論,反映出近來外語自學文獻強調的團體互動合作 (collaboration),相互倚賴(interdependence)以及師生協商(negotiation)的學習模式(Benson, 2001:14)。目前學習社群類型雖然存在在校園之間,但卻沒有受到重視。根據筆者協助幾所 大專院校發展外語自學活動的經驗,如果善加利用學習社群的概念,能夠設計出有新鮮感 的活動。以下就這個部分做說明,以激發更多的創意。 善加利用學習社群的概念 前面說明了自學活動的項目以及條件,提到學習社群的概念對滿足學生自學需要,非 常有潛力。這個部分討論學習社群的概念運用在英語自學活動。首先說明學習社群概念的 來源以及理論基礎。 學習社群的概念,一般都以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對僵化教學體制的批判為其源頭。

(4)

語言互動時,重視輸入什麼(input),回收什麼(output),採取行為主義的直接傳授哲學,學 生好像是不具思維的小瓔鹉。建構主義則認為學生都有能力主動學習他想要的東西,而且 很多時候他必須自己去建構屬於他自己對事情的見解,例如對語言文化的深切認知,再怎 麼有系統,有些東西就是沒辦法教,必須待同學們由經驗中自己去體會;就算在課堂裡說 了,學生沒有那個經驗就是沒辦法了解怎麼一回事,學到的只是沒有用的死知識。 早期的建構主義,為認知理論的延伸,重視個體主動建構認知的歷程,不談情境文化 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影響,晚近的社會建構主義,特別將認知功能重新定位在社會﹑文化 及歷史的情境中(CTGV, 1996),認為學習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以語言學習而言,除了目標 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他們身邊的人事物之外,本國文化以及同伴之間的互動以及行為態度表 現,也同樣對學習者具有深刻的影響。 教育界對學習社群之經營運作等等相關議題有相當多的討論。學習設的運用方式,有 許多模式,包括有班級社群,也有團聚小班級而成的組合社群(e.g., Felman, et al., 2000),更 有結合學校以及社區資源,力求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習社群(e.g., Merz & Furman, 1997)。 近 年來,學習組織的觀念也因為 Peter Senge (1994),Lave and Wenger (1991),以及 Wenger (1998) 幾本書的暢銷,在工商業界造成熱烈迴響。在台灣,2003 年十一月 Senger 也在國內一家大 型圖書公司的邀請之下來台演講,造成轟動,可見得學習社群的觀念,已經在國內外教育 以及工商界受到相當大的重視。

學習社群的好處一般認為是可以藉著團體的力量,不但給予個人豐富的學習資源,又能 獲得同伴,滿足情感需要。Bielaczyc and Collins (2000)指出學習社群的目的在激勵組織內學 習的氣氛與文化。在第二語言教育教學界,藉由社群的力量作外語自學的例子還不多見。 筆者了解的包括有美國的 National Writing Project 教師成長社群,以及台灣也有的 Toast Master 國際演講社群等都是。最近許多提供英語教學的商業網站,都以提供網路學習社群 作號召。甚至也有教學軟體,例如 Tell Me More,最近也推出以組織網路社群的方式,支 持學習者,一掃過去教學軟體必定是孤單學習的刻板印象。可見學習社群在這個以網路延 伸生活以及學習範疇的現代社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深入了解其運作情況以及對學習 的影響。 研究方法 學習社群案例的資料蒐集方式主要以質化的訪談為主,除了工作人員的訪談,現場活 動的實際觀察之外,並以面對面的焦點訪談小組蒐集學生的看法。一共有與二十位 S 大學 的同學參與面對面的焦點訪談。這些同學來自該校各個科系,但是他們並非都有外語自學 小組的經驗,也並非由中心介紹,而是透過該校另一個學系的老師私底下幫忙找尋,之後 研究人員才向中心報告,取得諒解。這樣做的目的在避免影響。訪談的時間每組 90 分鐘, 分作四組進行,內容主要是從十項外語自學活動的看法出發,請同學與該校的自學經驗作 比較。分析的方法,首先訪談錄音由助理寫成逐字搞,然後採取扎根理論的方式分析歸類。 以下結果分做兩部分:一是鼓勵同學參加自學活動的條件,二是學習社群應用在英外語自 學之案例:S 大學的外語自學小組。 結果與討論 一、鼓勵同學參與自學活動的條件 由筆者蒐集到的訪談資料,發現同學們在決定參不參加一項外語自學活動的時候,基 本上有活動內容、信心因素、同伴因素、以及資訊因素的考量,這些考量讓我們看出自學 社群有滿足他們的潛能:

(5)

活動內容 就內容方面看來,同學們喜歡自學活動有系統、有新鮮感、而且要有外籍人士的參與。 有系統,當問到用什麼方法加強英文,接受訪談的同學們大都說利用語言學習雜誌廣播 或者利用寒暑假到補習班補習 --補習班可以讓你知道你自己的實力提升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在圖書館一直看書ㄧ直看 書,那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致理 Tape3) 平常上課的時候(註:非寒暑假),就很難去很有計劃的學英文,一定會斷掉,那我覺得 就沒什麼效果。(中央 2)。 基本上,同學們認為去補習班上課比較「有系統」。「有系統」這個想法很值得重視, 由同學們的說法看來,它指的是有計畫的循序漸進,是一種有規律的學習過程,讓人覺 得只要跟著這套系統指定的步驟方法去做,就會有成功的機會,給學習者安心的感覺。「有 系統」表示不是零零星星的活動,但是也不一定是老師授課的傳統方式。同學們希望學 校提供的語言自學活動要有適當的規範,甚至少許壓力,但是並不希望用強迫式的學習 方法 --「不要懲罰我。我覺得適當的壓力可以,可是不要過度。因為學東西還是要看興趣。」「我 覺得如果用強逼的話,就很像回到以前國高中的時代」 (中央 2) 。 顯示同學們對自己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知道真要把語言學好,符合興趣的自學是不二法 門,但是也知道自己意志力不強,獨自努力不易,特別是在準備重要的考試的時候,總 會希望有一套系統,讓自己可以跟著去做。這大概是為什麼坊間的英語學習雜誌或者補 習班能夠打動學生的心,讓他們甘心付大錢參與。由同學們的談話,看得出來他們很希 望有不同於以往的英語學習經驗,有系統與有興趣這兩種看似有衝突的願望,如果能夠 同時達成,就是最理想的狀況了。 有新鮮感。基本上,同學們在判定活動有創意有新鮮感與否,是以他們所熟知的傳統英 文課來做比較。有傳統影子的活動,通常較不受同學們歡迎。活動設計要有新鮮感,可 以考慮利用同學們喜歡的題材或者使用特殊的語言學習工具,前者如電影、電視影集、 知名雜誌(如 TIME)、漫畫、運動(如 NBA 籃賽)、旅遊,後者如電腦、網路、或者邀請時 尚知名人士(如 ICRT DJ)來校活動、和外籍人士輕鬆應對閒話家常等等,都是訪談中提到 的新鮮題材,非常吸引學生。新鮮感其實並不侷限於時尚流行的內容,也並不與有系統 衝突,由同學們的口中了解,重點其實是擺脫傳統權威領導,跳脫教室框架。 有外籍人士。如果有機會以英語相處,自然地使用英語天南地北地談天,很吸引同學。 可以理解這就是為什麼最近有很多學校畫出外語專區,規定同學與老師必須在裡面以外 語交談。但是,這樣的互動如果採強迫執行,師生的反應都不好。其實大部分的同學們 雖然很嚮往與外籍人士自然相處閒話家常,但是卻並不習慣這樣做,因此真正有機會的 時候反而是又愛又怕,需要培養足夠的信心,也需要時間適應。同學們認為如果外籍人 士能夠主動地先伸出友善的雙手,會比較容易。程度比較差的同學則可由本國籍的老師 帶領之下慢慢培養與外國人談話的能力:

(6)

我覺得跟外籍老師會有壓力,可是如果是跟我們國家的人講英文我覺得比較不會有壓 力,我覺得那種互動還滿好玩的。(致理 3) 深入詢問之下發現,「知道自己可以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說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信心因素 除了活動內容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左右同學們參加活動的意願。最重要的,就是 信心問題。比方說,一般大學生認定英文系的同學就是比自己厲害,凡是公開必須說英文 的活動,就怕遇到英文系的同學,覺得自己絕對比不上他們,所以這類活動都被認為是比 較有風險、會丟臉。同學們的能力信心的確左右了他們參加活動的意願。 我曾經有想要去試試看(註:電影討論)。但是它好像說,每個人都要講英文。感覺上好 像英文系的人都會去這樣,那我們英文破的人,就會自慚形穢。(中央 2) 我覺得年紀越大就越不敢上台(註:參加比賽),就覺得一定會有比你好的。(中央 2) 鼓勵非英文系的同學參與活動,除了可能需將英文系的同學分開之外,保障參與者的 隱私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例如,利用網路舉行寫作比賽,就很讓同學們放心參加。有一位 同學就說: 「我大二的時候學校有辦網路英文寫作比賽,我去參加了,得到幸運獎 500 塊 (錢)。」 筆者問他每個比賽都有壓力,為什麼會想要去參加呢?他回答說,「沒得獎人家 也不知道。因為它不是公開的,不要跟別人講就好。」隱密性高的比賽,沒有丟臉的可能, 同學們比較願意拿來當做自學的機會。這樣害怕丟臉的心理,設計比賽的老師們不可不知 道。 同伴因素 其次是同伴因素,跟有志一同的夥伴一起學習,非常有鼓勵的作用。同學們說現在補 習班也都會鼓勵大家組讀書會,一起努力,原因是: 如果你看到大家都在唸,你自己就會有壓力。(致理 Tape 3)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的話都會懶懶的看,可是大家一起討論的話就比較有動力。而且不 會的地方就有同學可以問,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習。(致理 Tape 3) 但是,同儕也有可能澆息了個人原有的意志。也就是說本來有心去參加的,有可能會 因為同儕的壓力而不去。同學們在訪談中有提到這樣兩個人的可能對話:「...那我要去你 要不要去?我幹嘛去阿!你耍什麼英文。」[所以]有時候想去,反而不去了!(致理 Tape 3) 因此設定適當的遊戲規則非常重要。 同伴因素充分顯示學習社群在鼓勵自學方面的潛力,很值得重視。除了同學們提到的 個人經驗,訪談之後也有很多同學若有所思地說,經過這樣的焦點小組的討論才知道原來 可以用來學英文的機會到處都有,原來自己的態度才是關鍵。小組互動讓同學們針對英語 學習這個主體作深入地反思,並且吸收到別人的經驗智慧,例如當小組中有人說: 我覺得 一個東西,你要學好,你是要自己真的有點心意。如果你完全沒有心意的話,其實,花很 多時間,也是學半調子。(中央 2) 這樣的發言一定會提昇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認知以及 自覺,算是參與本研究同學們的一項意外收穫,可見小組互動對鼓勵自學而言,自有其功

(7)

能,值得深入研究。 資訊因素 如果要參加活動,很明顯地同學們必須能夠獲得資訊。如果宣傳海報能夠營造出熱鬧 的氣氛,更具吸引力。除了海報以外,電子資訊的運用也不可忽視,目前大專學生的資訊 來源,多半是來自各校的 BBS 站,老師們不可忽視。奇怪的是,有些學校語言單位並不是 很積極的宣傳他們的活動,同學們以「很低調」形容之。缺乏語言活動的宣傳會讓同學們 認定學校不重視語言學習,不但感到失望,而且多有怨言。但是也有宣傳過度而還沒有足 夠內容的活動,尤其是網站比較有這樣的狀況,這就很難讓同學們培養出參與的習慣。如 果沒有事先得到消息,活動時間有彈性,活動場所也就在同學們必須出入的地方,就能夠 機動性地參加,這樣也能夠配合同學們的需要。 綜觀以上的討論,有系統、有新鮮感、有外籍人士、有信心、有同伴、及時得到資訊, 這些條件能夠鼓勵同學們參加活動,激發起學習動機。以下個案,利用學習社群的方式希 望達成這些條件,可提供實際運作時的參考。 二、學習社群應用在英外語自學之案例:S 大學的外語自學小組 背景介紹 私立 S 大學的語言中心及其附屬外語圖書(原稱「選聽室」)成立於民國五十三年,已 有四十餘年的歷史。長久以來,圖書室的功能僅單純地以學生自習為目的,由工讀生處理 借還書籍以及視聽教材的工作,中心並沒有提供學習輔導措施。過去一兩位老師會提出一 週的兩個下午作「英語健診服務」,但是從民國九十一年八月起,中心老師行政歸屬於英文 系之後,這項服務也告取消。目前 S 大學的語言中心是個行政單位,除了主任本身是教師 之外,只有六名具備大專學歷的行政工作成員(分別在兩校區服務),並無所屬師資。 九十一年八月份,隨著老師們的離開,中心除了管理語言教室之外,變得毫無教學功 能。當時中心沒有所屬師資,沒有外籍人士,沒有經費,沒有足夠的空間,學校高層的支 持度不明顯,甚至由於教學功能不存在,中心有被裁撤的可能。就在這樣一個資源缺乏, 危機四伏的情況下,中心提出了重新規劃外語圖書室的計畫。 工作團隊的專業熱忱以及複雜的危機意識在當時都發揮了極大的力量。他們唯一抱持 的信念就是讓外語圖書室更主動積極地幫助學生學習,發揮更大的外語自學功能。這些工 作成員在中心服務了十年以上,過去也都擔任教學工作(英聽課程的助教),因此對學生需要 以及外語學習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中心主任本身也擔任英語教學工作多年,除了對教學有 深厚的經驗以及心得之外,特別對於組織人員以及規劃工作方面的企管新觀念,興趣盎然, 充滿熱忱。值此中心急於改型之際,主任及工作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外語自學以及學 習社群的觀念,為了能夠集思廣益,設計完善的計畫,經常工作到深夜。經過積極的努力, 總算爭取到學校的支持,在九十一年改「選聽室」為更符合目標精神的「外語自學圖書室」, 開始了一連串外語自學活動的推展工作。 活動內容 整個活動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同學有效利用外語自學圖書室的資源,期望將過去單 打獨鬥的自修方式,化為強調互助合作的學習社群。每學期的工作由期初小組長的招募工 作展開。有意帶組的小組長必須訂定自學主題,設計提案,交由中心審核。如有不足之處,

(8)

小組長的來源,大部分是有外語自學圖書室工讀經驗的學生。首先工讀同學的審核就 十分嚴謹,工作態度以及外語學習經驗都在考量的範圍之內,經過口試而被錄用的同學一 定是中心能夠放心交付任務的人。他們在外語圖書室扮演的角色包括教材的整理、介紹、 諮詢服務等等,有時候也幫忙設計海報、翻譯學習教材,因此光是擔任工讀生就有很多的 學習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他們對外語視聽教材有相當的熟悉度,知道有哪些教材 可以使用,也比較容易作成進修計畫。在中心工作團隊的鼓勵之下,很多工讀同學會將自 己的進修計畫提出來組成自學小組。非英語的其他外語,由於中心沒有專業人員可以幫忙 審核計畫,因此必須有校內外語老師的推薦才能提出,但是據工作團隊指稱,中心對英文 以外其他外語小組的鼓勵以及照顧並未因此而減少。 一旦小組提案通過錄用,中心便代為張貼宣傳海報,展開招募組員的行政程序。每一 個小組只有 5-7 個名額,登記額滿,各組即展開每學期共計 20-24 小時的小組活動。九十二 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共有兩個梯次的報名,第一次有十三個小組,第二次則有五組,容納了 來自全校各系 100 餘名同學的參與。其中小組名稱,例如 Be Friends with FRIENDS 以及「見

譯勇為:口譯練習小組」,以及其後的廣告詞都是由小組長設計的,還必須將小組長的資歷 列出,以吸引有興趣的同學參與。工作人員表示,通常告示一貼出來,很快就會額滿,可 見很受學生歡迎。 小組活動開始之前,主任會親自給予小組長適當的訓練,包括建立自學的精神共識, 以及如何有效帶領團隊自學的技能。關於自學共識的建立,中心希望傳達給小組長的是學 習社群的基本理念。所謂學習社群,是成員平等,互相包容幫助,成員中每個人都必須擔 當任務,並非由小組長獨大。有奉獻,也有收穫,大家才能一起為共同的學習目標努力。 所有成員都必須主動,而不能等候小組長決定到底要進行什麼樣的活動。因此,所謂的小 組長,其實也是小組成員之一,小組長有奉獻的機會,也一樣有經由其他成員的奉獻而獲 得學習的機會。也就是說,小組長不必辛苦地準備每一次的活動內容,而是應該採取民主 的方式,由全體成員共同協調決定如何輪流分擔學習工作任務。因此第一次小組見面是非 常重要的時刻,小組長要傳達自學社群理念,各組也必須訂定屬於他們自己的責任歸屬以 及必要的獎懲,以鼓勵大家一起努力,目標是每一位同學都能養成終身受用的外語自學習 慣。 由於考量到中心沒有師資,但是有豐富的視聽學習教材,工作團隊嘗試將學習社群的 觀念運用在這個環境。學習過程當中,並沒有老師、主任,也沒有工作人員監督,完全由 學生自主學習,主要靠的就是小組長對教材的熟悉,以及將學習社群的觀念帶到各組中, 形成團體的共識。工作團隊僅在背後扮演支持的角色,例如設計整個活動的進行方式、事 前對小組長的訓練、並且承擔組成小組所需的行政程序、過程中也提供諮詢,讓同學們隨 時可以將問題帶到中心,與工作團隊討論。中心另外訂有獎賞辦法,以維持制度,並鼓勵 同學持之以恆(例如,全勤的人會在期末得到一張獎狀)。重要的學習評估是期末時小組成員 必須合作將學期中的活動內容資料整理成結案報告以及心得說明,也就是採取所謂的 portfolio assessment。沒有做到的小組,就沒有辦法再報名下一梯次的活動了。同學們因為 不捨,都會努力完成。中心也鼓勵同學在學期活動進行中,就有計畫的收集資料,才不會 造成額外的負擔。這個學習社群有非常完善的活動設計,甚至把共識的培養,人員的訓練, 以及評量輔導都考量進去了,的確比起一般的自學活動更有系統。

(9)

學生反應 前面提到同學們希望的總總條件:除了外國人目前並沒有在此活動中提供之外,其他 的條件,包括有系統、有新鮮感、信心、同伴、資訊,似乎都有機會在這個學習社群中獲 得滿足。系統感來自學期中小組的每週固定聚會,依照大家討論出來的內容進度,可以讓 同學們循序地完成小組成員自訂的目標。信心的問題在同伴的陪伴之下,即使程度差的同 學也有機會成功。同學們在訪談時提到這樣的故事: 我的同學也是有參加,可是她好像是參加錯組了。就是同樣內容有兩 期,它是中級的,可是我同學是要參加初級。他沒發現,就報了名,他 覺得自己是可以應付的,可是一進去發現大家都會說,就很緊張。再者, 他那個課程是以旅遊為題目,每個禮拜每個人都要介紹。沒錯,她是有 壓力,但就算是再忙她也要去參加,即使是臨時抱佛腳,她也要看文章 講給大家聽。可是其實她沒有講得那麼好。就會問我,我就幫她找資料, 她就一個字一個字查,我就跟他說多查幾次,至少會有印象。我是覺得 當初若是她是參加初級的話,效果會更好。我同學她是那種一旦選擇 了,就不會放棄的人。同組的人也會顧慮到他,幫助他…. 冠宇:是啊,大家都這個幫忙,所以她就會有動力繼續下去。 家欣:他們那組人都很好,都會包容她。有時候有東西做錯了,小組長 都會說你可以怎麼說,或是怎麼做啊比較好,等等之類的。所以我同學 會覺得比起上課,這比較沒有壓力。她只有一次因為趕報告沒去,她就 覺得很可惜,因為全勤有一張獎狀。 這個敘述很清楚的說明了學習社群的效果。雖然跟其他自學活動一樣,同學們總覺得 別人都比自己棒,信心不足的問題仍舊存在,但是小組的合作以及鼓勵,讓程度跟不上的 同學,也有動力願意努力。因為每個成員都有「說給大家聽」的責任,他必須弄清楚自己 不會的東西,不論是問別人或者自己去查資料都可以,學習的確變得主動起來了。再加上, 小組長以及其他成員的幫忙,同學們不再單打獨鬥,只要願意問,都會得到幫助。最有趣 的是同學們對一張全勤獎狀十分重視,與想像中的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不會喜歡小小的外在 獎勵的畫面非常不同。訪談時一位看似羞澀的女同學將厚厚一本的小組報告抱來,如數家 珍般地告訴筆者每一份文件資料的故事,其中有小組工作時間表、講義、自行設計的試卷、 自己的學習成果、活動照片等等,資料中五顏六色地劃記著心得與筆記,還有光碟資料, 臉上眉飛色舞,其他的同學也搶著補充說明,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些同學非常滿意自己用功 的成果。據說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一本這樣的成果集,大家都很珍惜這樣可以握在手心裡 的「實質」收穫。 同學們的最大滿足感出於這個活動完全由自己主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不受 權威的控制。由以下同學們的話,可以清楚看出互相幫忙、目標一致、有共識、互相交流 都是促進學習的推手— 家欣:我會覺得除了大家互相幫忙外,大家目標都一樣。雖然說他們有 些小組是以考試為目標,可是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們也都會經過討 論,給大家發表意見[的機會]。 冠宇:既然這[目標]是由大家討論出來的,這樣會比較沒有分歧。這應

(10)

嘉盈:我會覺得那是同學之間的力量。像是我們小組長間會互相交流, 用什麼教材好啊,還有就是大家對於英文都有熱誠。 這個案例說明以社群作自學,的確可以給同學們很大的滿足感。這些同學的學習動機 是否本來就很高,還是社群所帶來的效果,無法在這樣的質化個案研究中了解,但是從學 生的口中以及現場活動的觀察,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只要願意努力,學習社群就可以幫得上 忙,而且同學們的確不再孤軍奮鬥。 本案的缺點是能夠照顧到的學生人數,限於願意帶組的小組長人數,並不很多,每學 期約 100 餘名學生受惠。優秀的小組長總有畢業離開學校的一天,難免造成青黃不接的狀 況。另外據工作人員說,也有發生小組長不適任的情形,特別是沒有經過工讀的養成過程, 或者社群共識不足的小組長。因此訓練並且徵募可用之小組長是中心很重要的工作內容。 本案給筆者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工作團隊在背後的努力是不能缺少的。這個學習社群 案例的起始點是中心面臨危機:團隊在總總不利的狀態下,發揮專業創意,以行動向學校 證明,中心的存在有為學生創造外語學習機會的價值。其成功可以歸納為一個重要因素— 這個團隊本身就是一個自學社群。由開始的活動設計、鼓勵同學參加、審核計畫、招募成 員、訓練帶組技巧,建立自學社群共識、過程中注意各組的進行狀況、提供必要諮詢、最 後又要求報告,全部過程都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協調。如此工作團隊雖非老師教授, 實際上本身就是一個自學的楷模。同學們表示工作團隊對學生的關心,表現在行動中,也 在外語自學圖書室四處生意盎然的海報,以及刻意營造的自學氣氛中,真正帶動了學校整 體的自學動機,難怪 S 大學的受訪同學對自己學校的外語自學措施給予高度的肯定,讓別 的學校的同學羨慕不已。 伍、結論 Holec (1980:42)認為鼓勵同學們發現身邊可用的學習資源,就能夠慢慢地培養成出自學 的習慣。本研究從自學活動的項目及特性,吸引同學們的條件,到學習社群自學活動的案 例,發現喚醒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負責的心,是鼓勵自學活動的重點,而以社群的方式 助其一臂之力,讓學習者不再孤孤單單地面對目標,確有實質幫助。 今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針對學習社群在自學方面的挑戰作深入了解。例如,本次研究 發現同儕也有可能澆息了個人原有的意志。也就是說本來有心參加的,有可能會因為同儕 的壓力而不去。另外,不論是何種活動,如果學校僅只是提供表象的活動設計,而沒有呈 現出真正幫助同學們的誠意 (例如管理人員態度不佳,老師不情願付出等等問題),同學們 是提不起興趣參與的。事實上同學們也表示的確有很多並不願意付出的工作人員,行為上 清楚表現出勉強的態度,甚至處處為難學生,使得同學們抗拒所提供的自學活動。也就是 說,除了活動內容、同學們的信心、同伴、資訊之外,全體工作人員對協助同學們作外語 自學的共識,應該是鼓勵自學的重要條件。老師、同學以及工作人員如果都視自己為學習 社群的一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亮麗的自學成績自然指日可待。 相關著作: 招靜琪 (2005) 尋找英語學習的新樂園:英語自學措施分類與分析。英語教學 29 (4), 1-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ain interest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passages from the sutra is to get a clear picture of how women are portrayed in the sutra and to find out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even learning goals should continue to focus on promoting the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Using this formalism we derive an ex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partition function of two-dimensional grav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ing coupling constant that governs the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