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結構對國中生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家庭結構對國中生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家庭結構對國中生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2-H-004-009-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計畫主持人: 關秉寅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報告附件: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30 日

(2)

中文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於 2001 年蒐集之國中一年級及 高中職二年級學生的樣本,來研究研究家庭結構與學習行為及成就之議題。迴歸分析 之結果顯示: 1、家庭結構的影響與家長人數、與子女血緣關係,以及家長性別有關。 2、以家長人數言,多一個家長會有正面影響力,但這並不能推論到所有的情況。以祖父母 同住的影響力來說,祖父母的影響力是與家庭中其他家長的特性有交互作用。同樣的, 在養父母的家庭中成長,相對於與至少一個親生父母同住者比,學習表現並不好。 3、家庭結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力的確是與家庭提供的經濟資源及社會資源有關。 4、父親與母親對子女學習成就有不同的影響力。在控制父母的社經地位後,整體言,母親 仍會透過其對學習的關心與參與而有比較大,且是正面的影響力。父親的影響力則近乎 零。 關鍵字:家庭結構,學習成就,青少年,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Abstract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jec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amily types and adolesc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We used th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of the cohort of 7th and 11th graders collected by Taiwan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TEPS) in 2001 for the research.

Our research reveals that (1) the impact of family typ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parents, bi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the gender of parents; (2) an additional paren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f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is finding, however, is qualified by other aspects of family types. For instance, the existence of grandparent(s) ha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offspring’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family is intact or not; (3) the impact of family typ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mediated by family’s economic and social resources; (4) after controlling for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father’s and mot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learning has different impac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general, mother’s involvemen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the effect of father’s involvement is close to nil.

Keyword: Family types, academic achievement, adolescent,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3)

報告內容 一、 前言 本計畫基本上為延續 92 年度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行為與成就 之影響初探」(NSC 92-2412-H-004-008)。九十二年度的專案研究計畫是分析「台灣教育長 期追蹤資料庫」(簡稱為 TEPS)於 2001 年蒐集之高中職五專學生及其家長的資料。該研究 計畫的初步主要發現為: (1) 家庭結構是對高中職五專學生的學習成就是有影響力,但影響的方式是有其複雜 性。家庭結構的影響力一部份是透過不同家庭結構類型在經濟資源與社會化資源上 的差異。特別是不完整家庭的學生在學習成就上之弱勢,相當程度可歸因於此類家 庭在經濟及社會化資源上的弱勢。 (2) 從家庭結構的直接影響力來看,相對於核心完整家庭的學生,祖父母同住在有雙親 之完整家庭時,是會給學生在學習成就上有些許的優勢。而當祖父母是居住在單親 家庭時,他們會減少學生在學習成就上的弱勢,使其在表現上與居住在核心完整家 庭者相近。但進一步觀察不同家庭結構類型之影響力時,我們可看到因為失去一位 親生父母會嚴重影響經濟資源的享有,而在單親家庭中之祖父母相當程度可以彌補 此弱勢的情況,其正面影響力是大過同住在雙親完整家庭的情況。換言之,祖父母 的影響力會因同住之家庭結構類型而異。 有鑑於以上之發現,本年度之專案計畫進一步以 TEPS 後來公布之國中樣本為對象, 進行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生在此學習階段之表現的影響,並比較家庭結構對於國中與高中 階段青少年的影響是否會有不同。假設家庭結構對於青少年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影響力的原 因有二: (1) 家庭結構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習行為及成就的影響力應該比高中職五專階段更明顯: 高中職五專的學生已進入青春期後期,接近成年階段,已經有了自主意識,對父母 及家庭的倚賴變得很少,而且許多方面都已定型,家庭結構的影響相對可能薄弱; 過往父母教養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之研究中,在高中階段的樣本中,常發現家庭結構 無顯著解釋力,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在這個階段,家庭及父母的影響已經很小(Muller 1998)。此外,學習成就是多年際遇經驗與努力的累積,其中包含了國中小的成就, 也反映了當時環境際遇的影響。 相對的,國中生正當進入青春期,恰逢人生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這時他們的心智 和生理都產生急遽的變化,雖然同儕的吸引力與影響力逐漸加大,情緒也可能變得 不穩定而難以親近,但其實更需要父母家人的體諒與支持,才能平安穩定地度過這 段狂飆期,不致荒廢學習甚或誤入歧途。此外,國外研究發現,國中的師生關係, 課程與教學方式,與國小時的情況都相差極大,對國中生而言,是極大的震撼與挑 戰(Roeser et al. 1999);他們格外需要家人適時的協助與鼓勵,學習成就才能穩定 長進。因此,國中學生父母的教養態度和家庭結構對於其學業成就和學習行為的影 響,應該都遠比高中職階段更明顯。 (2) 高中職五專學校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成就:以台灣的現行教育體制言,在升學至高中 職階段時,學生已經經過了升學考試制度的一番篩選。最明顯的是,由於升學主義 的高漲,幾乎每位家長都希望子女能進大學,因此高中是絕大部分學子的第一選擇, 尤其是公立的明星高中,而明星高中的學生往往在國中時代已經是學習成就特別突 出的,考場上的常勝軍。所以,學生在高中、高職或五專就讀,甚或是在哪一所學

(4)

校就讀,本身就是重要的學習成就指標。因此,依據高中職樣本所得出的家庭結構 的影響,應該算是保守而低估的。 相對的,國中的入學主要是以學區為準,沒有經過篩選淘汰,每一所學校的立足點 (學生入學時的素質與程度)遠比高中職五專的情況平等許多,因此學校本身並不 是學習成就成就的一部份。探討家庭結構如何影響學習成就,以國中的資料進行分 析,當能更準確看出家庭結構的影響力。 具體而言,以下報告將針對 TEPS 所提供之綜合分析能力結果為學習成就之指標,回 答下列的研究問題: (1) 生活在核心完整家庭、三代同堂的複合式完整家庭,以及在其他不完整家庭結構類 型之國中生在學習成就上有何差異? (2) 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成就之影響是透過哪些中介之機制,如家庭之經濟資源、父 母對學習之關心和介入等? (3) 不同型態之家庭結構對就讀國中和高中職青少年的學習成就的影響力是否有差異? 二、文獻探討 當代對教育社會學深具影響力的 James Coleman(1988)將家庭結構視為一種家庭內社 會資本的重要指標。Coleman 認為家庭中的經濟資源及父母的人力資本都是要透過社會資 本才能有效的傳遞給下一代。而家庭結構完整與否,代表一種結構性缺陷(structural deficiency)的情況,也就是家庭中是否有父母或其他成人同住在家庭中的情況(Coleman and Hoffer 1987)。從此角度言,不僅是單親家庭會因有父親或母親不在家庭中,而造成結構性 的缺陷,即使是雙親俱在的核心完整家庭,也會因雙親都在外工作,而產生結構性缺陷的 可能。但如果有其他成年人如祖父母在家庭中,則可彌補結構中缺陷的情況。因此,從 Coleman 的觀點來看,家庭結構中父母或其他成人同住的人數,代表著家庭提供監督與支 持子女的機會結構。但家庭結構類型除了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人數外,還包括家庭中父母與 子女之間是否有強而良好的關係。從 Coleman 之社會資本的觀點來說,這就是家庭中是否 有功能性缺陷(functional deficiency)的情況(Coleman and Hoffer 1987)。從進化論的觀點 來看,這種關係可能會受到家長與子女間是否有血緣關係,以及照顧子女之家長的性別的 影響。Biblarz 及 Raftery (1999)的研究即顯示,在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者的教 育成就,是以單親母親的家庭最好,其次是單親父親,最差的則是繼養家庭。從社會學的 觀點看,則此關係會受到家長及子女間互動情況的影響。而目前教育社會學界,大多數的 研究而從此觀點來探討家庭結構及學習成就間的關係。以實證研究的角度而言,家庭結構 透過父母及子女間關係進而對學習成就的影響,不論是因為血緣、家長的性別,或是互動 情況,基本上都可看成是在瞭解家庭結構與學習成就間的中介機制。 從國外(主要是美國)在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行為和成就之影響豐富之研究成果來 看,家庭結構或家庭型態是透過哪些中介因素影其子女的學業表現?歸納一些學者的看 法,家庭結構主要是透過以下兩類資源為其影響力之中介機制:(1)經濟資源;(2)社會 化資源:包括父母對學習的關心及投入,以及父母的教育期待等。以下進一步說明這兩類 資源作為中介機制的意義: (一)經濟資源:許多研究發現,單親家庭學生的學業表現不如完整家庭的學生,經 濟資源的多寡是很重要的因素(McLanahan and Sandefur, 1994; Entwisle and Alexander, 1995; Entwisle and Alexander 1996),尤其 McLanhann and Sandefur (1994)發現,經濟因素可解釋

(5)

其中 50%的差異,McLanahan 其他研究也顯示,來自完整家庭的青少年與來自單親家庭的 青少年,在高中畢業率之間的差異,其中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可被家庭收入上的差異解釋 (McLanahan and Bumpass 1988;McLanahan et al. 1991)。這也許是由於物資的貧乏,單親家 庭的孩子比較無法取得書籍或其他足以協助他們發展認知智能的文化活動,使得他們的智 能發展及學業成就不如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同儕。 國內之研究也顯示如與完整家庭比,單親家庭在經濟資源上比較匱乏(Huang 2000), 而且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較少,特別是以男性為家長之單親家庭在教育支出方面相對來說是 更少(Huang et al. 2000)。 至於在三代同堂的家庭方面,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於家庭經資資源的影響可能是 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如果祖父母須要長期照顧的話,則其影響可能是負面的,甚至 會影響子女的教育經費(胡幼慧 1985)。但是如果祖父母自己有財產或收入,則可能會對 三代同堂家庭的經濟資源有貢獻。雖然台灣社會中三代同堂的比例日漸下降,但一些研究 發現成年子女不論是否與父母住在一起,仍然會給父母錢財並視為是義務(Chattopadhyay and Marsh 1999; Lee, Parish, and Willis 1994; Lin, Goldman, Weinstein, Lin, Gorrindo, and Seeman 2003)。Lee, Parish and Willis (1994)的研究則進一步顯示,年邁的父母通常會與經 濟情況較差的兒子住在一起,並從其他子女獲得經濟上的支持。此外,當子女因配偶去世 或離婚時,其父母也往往會讓此類子女與他們同住(唐先梅 2002),並提供財務及物質上 的支援或轉移其他子女所提供之資源給此類子女。

(二)社會化資源:許多研究者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性與父 母的教養方式 (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對子女的生活作息及學習活動投入的多 寡),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各自獨立的影響 (Astone and McLanahan 1991;Lee 1993;Ho and Wilms 1996)。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一再被發現與子女實際的教育成就有正相關 (Sewell and Hauser 1980;Milne et al. 1986;Astone and McLanhan 1991;Entwisle and Alexander 1996),且父母幾年前對子女學業成就的預期,在幾年之後仍可有力預測其的學習成就 (Entwisle and Hayduk 1988;Entwisle et al. 1997)。Entwisle and Alexander (1996)發現,高期 望的父母除了會對子女多抱持正面鼓勵的態度外,也會提供資源(買書及益智遊戲、講故 事、去圖書館),協助其認知學習的發展,使孩子達到他們的期望;因此他們認為父母的預 期包含了他們對兒童的行為與態度,因此父母的期望對於兒童而言,是除了人力資本及財 力資本以外的另一種資本。由於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常是以自身的經驗為準,而單親母親可 能常需肩挑生活的重擔,身心疲累,對子女的供給予關懷無法付出太多,相對的,期望可 能也就較完整家庭低。而繼親家庭親子關係較為冷淡疏遠,父母可能有的期望自然也較低。 因此繼親家庭繼親與單親家庭對於子女的期望都比正常家庭低(Astone and McLanahan, 1991;Entwisle and Alexander, 1996),使得繼親與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這方面的資本比完整 家庭的學生少。

除了成就期望外,在行為上,父母以各種形式投入或介入子女的學習(例如監督在家 的作息、督導功課、討論選課事宜、與就編班事宜學校交涉等)大致而言會增進孩子的學 習成就 (Fehrmann et al. 1987;Stevenson and Baker 1987;Astone and McLanhan, 1991;Ho and Wilms, 1996);Muller (1998)在探討八年級到十年級的男女生在數學成就上的差異時更發 現,父母的投入使得兩性的差異消失,控制了父母的投入參與後,兩性差異即變顯著,而 高中之後父母的參與或介入漸漸不再有影響;但即使如此,父母的監督還是繼續對數學成

(6)

績有正面的影響。事實上監督孩子在家的作息,不斷被發現能增進其學校的學習成就 (Crouter and MacDermid 1990;Muller 1993))。Muller (1993)進一步發現,控制了家庭與學 校的相關因素及其他父母投入子女學習的形式後,監督時間的長短仍與學生的學期成績及 測驗分數有顯著正相關。單親與繼親家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是無法與完整家庭的學生相 比:單親與繼親家庭的學生在家時沒有人監督的時間,都比完整家庭的學生長 (Dornbusch et al. 1985;Muller and Kerbow 1993)。

從以上之文獻可看出,家庭結構會透過一些中介機制而對青少年之學習行為和成就有 相當顯著之影響力。國內之研究在此方面則仍然有限,而其原因之一是研究者並無大型之 教育研究資料庫從事此類之分析。本計畫利用 TEPS 所蒐集的資料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正 可彌補此遺憾。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假設 (一)樣本 本研究計畫所用之樣本為 TEPS 在 2001 年所蒐集之台灣地區國中一年級及高中職二年 級學生的樣本,以及其家長的資訊。分析所用的資料則為 TEPS 計畫中心提供學界的公共 使用版。在進行分析時,為能確保家庭結構的影響是比較長期的,所以凡是在學生就讀國 中或高中職五專時,經歷父母離異、分居或死亡等事件者,也排除在分析樣本中。分析所 用之樣本數,在未減去迴歸分析時各變項之遺漏值前,國中為 13,978,高中職則為 10191。 (二)研究使用的分析方法及變項 本研究主要是以迴歸分析來探究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由於 TEPS 的抽樣設計為多階段分層叢集抽樣,因此需考慮抽樣權重的調整。因此,本研究的分析是 以 Stata 8.2 統計軟體所提供之處理複雜調查抽樣設計的程式來進行分析。 至於迴歸分析中的應變項是 TEPS 公布之綜合分析能力測驗分數做為學習成就指標。 此測驗分數為根據 item response theory 所分析出來的(楊孟麗等人 2004)。TEPS 資料中提 供了數個以不同參數得到的 IRT 分數。本研究是以公布之 w1all1p 為學習成就的指標。 本研究的家庭結構類型,則是依照學生問卷中「你家裡現在有哪些家人同住?」的複 選答項建構出來。此題項可複選的答案包括:爸爸、媽媽、繼(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 父母、兄弟姊妹、其他等六個答項。依據這些答項,本研究依據父母的類型可建構出以下 的家庭結構類型: 1、父母均為親生的兩代核心完整家庭;2、只有親生父親的單親家庭;3、只有親生母親的 單親家庭;4、只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庭;5、繼父及親生母親的家庭;6、親生父 親及繼母的家庭;7、養父母的家庭;8、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親生父母的完整家庭; 9、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的家庭;10、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親生母親 的家庭;11、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繼父、親生母親的家庭;12、有祖父母(或外祖父 母)、親生父親、繼母的家庭;13、其他類型之家庭。本研究的分析排出了「其他類型之家 庭」。在迴歸分析時,是以核心完整家庭為參考類型。這些類型的建構,可以讓研究者比較 家庭中家長人數、性別及血緣等因素的影響為何。 本研究中代表家庭經濟資源的變項是家長問卷中對「家裡每個月的總收入是多少?」 之回答為指標。社會化資源則包括了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中一些相關的題項。學生問卷方 面,包括學生自答之從國中以來爸爸、媽媽會不會和學生談升學或就業的事情,會不會看 作業或考卷等,以及家長之教養方式。家長問卷方面則為對學生未來最高教育成就之期望

(7)

的題項。 在迴歸分析中尚控制了學生性別、父母的教育程度、籍貫、手足人數等其他可能影響 學生學習成就的變項。其中父母教育程度是取父母或監護人中學歷最高的。籍貫則是以父 親的籍貫為原則。沒有父親籍貫者,則以兄姐、母親或監護人之籍貫取代之。 四、結果與討論 (一)描述統計分析 表 1 呈現的是經過抽樣加權後,就分析所用樣本中各種家庭結構類型之比例的估計。 整體言,國中及高中職樣本的差異不大。兩個樣本均以兩代核心完整家庭為主,分占 63% 及 65%左右。三代同堂的完整家庭則分占 16%及 17%左右,是第二大類的家庭。因此, 就台灣地區青少年,近八成是生活在有親生父母的家庭中。在不完整家庭中又以有一個親 生父親或母親的單親家庭比較多。而其中,是以單親母親的比例較大,在國高中職分別是 百分之 6 到 7 左右。而單親家庭中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的,則也有 1.5%左右。只有祖 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隔代教養家庭則只有 2%左右。只有繼父或繼母的家庭則占的比例,均 不到 1%。其他類型的家庭比例也都很小。 (二)迴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計畫以階層式迴歸分析的作法,來進一步剖析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成就的直 接及間接影響。表 2 呈現四個迴歸模式:Model 1 是未控制其他變項的情況下,初步觀察不 同家庭結構類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Model 2 則是加入學生性別、手足人數、籍貫,以及父 母教育程度等控制變項。Model 3 是進一步加入代表經濟資源的家庭每月總收入,來看家庭 結構如何受到經濟資源為中介因素的影響。Model 4 則是更進一步,將各類社會資源相關的 變項加入,來觀察此類變項的中介效果。由於不完整家庭中,兩代或三代單親家庭的比例 較大,對於標準誤差的推估,以及相關的顯著度檢定會比較可靠。其他類型之不完整家庭, 因在分析樣本中比例甚小,因此對其迴歸分析的結果,要比較保守的態度來解釋。 從Model 1 之R2的大小所代表的解釋力來看,如先前預期的,家庭結構對學習成就的解 釋力,在國一階段是大過高中職二年級的階段。但是在未控制其他變項的情況下,家庭結 構自身對國一學習成就的解釋力有限,僅解釋約 3%左右的變異量。高中職階段則不到 1 %。 就迴歸分析結果,進一步觀察各類家庭結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時,可以從組成家庭結 構的三個不同層面來剖析。這三個層面是家長人數、家長與子女的血緣關係,以及家長的 性別等。首先,以 Model 1 所呈現結果來看,在國中階段,學生住在繼親家庭的表現,或 是住在有祖父母的單親母親的家庭時,並不比住在兩代完整核心家庭的差。而學生在有祖 父母同住的三代同堂完整家庭的表現,則是比做為參考組的兩代核心完整家庭來得稍好。 至於,只與單親父親或母親同住的學生,其表現則比兩代核心完整家庭者差。但是這樣的 結果,並不就支持家長人數越多,則學生的成就越好。因為,當學生生活在有祖父母及單 親父親的家庭,或是只有養父母時,其表現是比較差的。特別是與養父母同住時,學生的 學習成就比兩代核心家庭者少了近一個標準差之多。此外,只與單親父親同住者的學習成 就,也比與只與單親母親同住者來得稍差些。因此,就國一階段來看,家庭結構對學習的 影響力,除了家長人數外,也受到血緣關係及家長性別的影響。 至於在高中職階段,從 Model 1 的結果來看,原先與住在兩代核心完整家庭比,達顯

(8)

著且比較差的兩代單親父親家庭或三代單親父親家庭的學生表現,都變成不顯著了。而其 他原先達顯著影響力的家庭類型,其正面或負面影響力均減弱。比較特別的是,高中職學 生與祖父母、繼父及親生母親同著者,其學習表現比兩代核心完整家庭的要好。但因此類 學生的比例很小,因此此類家庭對學生成就是否真有正面影響,要採比較保守的看法。 Model 2 的結果顯示,不論是在國中或高中職,Model 1 所觀察到達顯著解釋力之家庭 結構類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均大多減弱。唯一例外是,高中職學生住在三代同堂完整家庭 者的較佳表現反而更凸顯出來。這表示家庭結構的解釋力有一部份是與控制變項有關。當 進一步加入家庭每月總收入到迴歸分析時,住在三代同堂完整家庭者的較佳表現沒有多少 變化。但住在不完整家庭的學生在成就上劣勢,則相當程度的減少。以國中生只與單親父 親或單親母親同住者來說,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習成就上的劣勢可歸因於經濟資源上的缺 乏。至於住在同樣環境的高中職學生,則在加入經濟資源的變項後,其家庭結構的負面影 響變成不顯著。 Model 4 的結果進一步顯示,家庭結構的影響力也與家長的社會資源有關。以家長是 否關心子女生活及學習的變項來說,可以觀察到父親的關心與參與,基本上並沒有什麼影 響力。母親對功課或升學的關心及參與學校活動等,則有正面影響力。比較特別的是,在 國一階段,原先單親父親的負面影響力,有一部份可能是透過與子女談內心話的負面影響 力。在高中階段,則母親與子女講內心話,則有負面影響力。以教育期望來說,則父母期 望不高的,不論是在哪一階段,都是負面影響。 (三)總結 從表二的結果來看,可以做出以下的初步結論: 5、家庭結構的影響與家長人數、與子女血緣關係,以及家長性別有關。 6、以家長人數言,多一個家長會有正面影響力,但這並不能推論到所有的情況。以祖父母 同住的影響力來說,祖父母對生活在完整家庭中的孫子女,在學習表現上是會給予一些 正面幫助。但祖父母同住最能幫助是與單親母親住在一起的學生。而只與祖父母同住 者,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則是相當負面的。因此,祖父母的影響力是與家庭中其他家長 的特性有交互作用。同樣的,在養父母的家庭中成長,相對於與至少一個親生父母同住 者比,學習表現並不好。 7、家庭結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力的確是與家庭提供的經濟資源及社會資源有關。 8、父親與母親對子女學習成就有不同的影響力。在控制父母的社經地位後,整體言,母親 仍會透過其對學習的關心與參與而有比較大,且是正面的影響力。父親的影響力則近乎 零。

(9)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2002,《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一卷:綜合報 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吳齊殷,2000,〈家庭結構、教養實施與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台灣社會學研究》 4:51-95。 侯崇文,2001,〈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探討〉,《應用心理研究》11:25-43。 胡幼慧,198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唐先梅,2002,〈單親家庭家務分工之研究〉。宣讀於「國科會 87-89 年度社會學門專題補 助研究成果發表會」,東海大學與台灣社會學會主辦,2002 年 12 月 14-15 日。 章英華,1994,〈變遷社會中的家戶組成與奉養態度─台灣的例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 刊》23:1-34。 陳建志,1998,〈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教 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黃富源、鄧煌發,1999,〈單親家庭結構與功能對少年非行之影響─臺北市之調查研究結果 分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5:329-392。 楊孟麗、譚康榮、黃敏雄,2004,《心理計量報告:TEPS 2001 分析能力測驗》。中央研究 院調查專題研究中心。擷取自 http://www.teps.sinica.edu.tw/description/TestingReport2004-2-10.htm。 齊力,1990,〈台灣地區二十年來家戶核心化趨勢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0: 41-83。 鄭麗珍,2001,〈家庭結構與青少年的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5:197-270。

Aquilino, W. S. (1996). "The life course of children born to unmarried mothers: Childhood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young."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58(2): 293-310.

Astone, N. M. and S. S. McLanahan (1991). "Family structure, parental practices and high school comple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6(3): 309-320.

Biblarz, T.J. and A.E. Raftery (1999). "Family Structur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Socioeconomic Success: Rethinking the 'Pathology of Matriarch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5:321-65.

Chase-Lansdale, P. L. and J. Brooks-Gunn (1994). "Young African-American Multigenerational Families in Poverty: Quality of Mothering and Grandmothering." Child Development

65(2): 373-393.

Coleman, J.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Supplement): S95-S120.

Coleman, J. and Thomas Hoffer (1987).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Crouter, A. C. and S. M. MacDermid (1990).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school performance and conduct in dual- and Single-Earner Fami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6(4): 649-658.

(10)

Family Structure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Demography 39(2): 393-413.

Dornbusch, S. M., J. M. Carlsmith, et al. (1985). "Single Parents, Extended Households, and the Control of Adolescents." Child Development 56(2): 326-341.

Entwisle, D. R. and K. L. Alexander (1996). "Family type and children's growth in reading and math over the primary grades."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58(2): 341-355.

Entwisle, D. R., K. L. Alexander, et al. (1997). Children, Schools, and Inequality. Boulder, CO: Westview.

Entwisle, D. R. and L. A. Hayduk (1988). "Lasting Effec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1(3): 147-159.

Fehrmann, P. G., T. Z. Keith, et al. (1987). "Home Influence on School Learn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High School Grad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0(6): 330-337.

Geronimus, A. T. (1997). "Teenage childbearing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 alternative view."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2(3): 405-430.

Han, W.-J. and C.-C. Huang (2000). "College Attendance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in Taiwan: Does Family Structure or Income Matter?"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1(1): 55-98. Ho, S.-C. E. and D. J. Wilms (1996).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Eighth-Grade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 126-141.

Huang, C.-C. (2000). "Socioeconomic Trends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Taiwan, 1980-1995." NTU Social Work Review 2: 217-248.

Huang, C.-C., H. Wen-Jui, et al. (2000). "Family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aiwan: Does Family Structure Matter." NTU Social Work Review 3: 37-68.

Leadbeater, B. J. and S. J. Bishop (1994). "Predictors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of Inner-City Afro-American and Puerto Rican Adolescent Mothers." Child Development 65(2): 638-648.

Lee, S. (1993). Family Structure Effects on Student Outcomes. In B. Schneider and J. S. Coleman (Eds.), Parents, Their Children, and Schools, 43-75. Boulder, CO, Westview: 43-75. McLanahan, S. S., N. M. Astone, et al. (1991). The Role of Mother-Only Families in the

Reproduction of Poverty. Children in Poverty: Child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A. Hust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Lanahan, S. S. and L. Bumpass (1988). "Intergenerational Consequences of Family Disrup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130-152.

McLanahan, S. S. and G. Sandefur (1994). Growing Up With A Single-Parent: What Hurts, What Help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ilne, A. M. and et al. (1986). "Single Parents, Working Mothers, and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of School Childre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9(3): 125-139.

Muller, C. (1993).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 Analysis of Family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 Child. In Schneider and J. S. Coleman (Eds.), Parents, Their Children, and Schools, 77-113.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Muller, C. (1998).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dolesc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4): 336-356.

(11)

Muller, C. and D. Kerbow (1993).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House, School, and Commun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Pope, S. K. and L. Whiteside, J. Brooks-Gunn, K. Kelleher, V. Richert, R. Bradley, and P. Casey (1993). "Low-birth-weight infants born to adolescent mothers."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69(11): 1396-1400.

Seltzer, J. A. (1994). "Consequences of Marital Dissolution for Childre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 235-266.

Sewell, L. and R. Hauser (1980). The Wisconsin Longitudinal Study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Aspirations and Achievements. In A. Kerchkoff (Ed.),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59-100. Greenwich, CT, JAI.

Shavit, Y. and J. L. Pierce (1991). "Sibship size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nuclear and extended families: Arabs and Jews in Israel."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6(3): 321-330.

Stevenson, D. L. and D. P. Baker (1987). "The Family-School Relation and the Child's School Performance." Child Development 58: 1348-1357.

Tam, Tony (2005).

Zill, N. (1996). Family Chang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What We Have Learned, What It Means for Schools. In A. Booth and J. F. Dunn (Eds.), Family-School Links: How Do They Affect Educational Outcomes? 139-174.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五、附表

表 1:家庭結構次數分配*

學制 國中(N=13,978) 高中職五專(N=10,191)

家庭結構類型 Mean Std. Err. Mean Std. Err.

親生父母 .633 .005 .649 .007 親生父親單親 .036 .002 .023 .002 親生母親單親 .061 .003 .070 .004 只有(外)祖父母 .021 .002 .017 .002 親生父親及繼母 .002 .0004 .005 .001 繼父及親生母親 .002 .0005 .004 .001 養父母 .006 .001 .002 .001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母 .160 .004 .173 .005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單親 .015 .001 .013 .002 (外)祖父母及親生母親單親 .014 .001 .015 .002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與繼母 .001 .0003 .001 .0004 (外)祖父母及繼父與親生母親 .002 .0001 .001 .001 * 描述統計值是經抽樣加權所得到之估計,因此表 1 報告平均數的 standard error,而非一般之 standard

(12)

表 2:國高中職學生學習成就之迴歸分析

Model 1 Model 2

學制 國中 高中職 國中 高中職

自變項 B (SE) B (SE) B (SE) B (SE) 家庭結構類型(參考組:親生父母) 親生父親單親 -.528 (.061)*** -.104 (.092) -.392 (.054) *** -.073 (.094) 親生母親單親 -.341 (.055) *** -.185 (.061) ** -.275 (.050) *** -.131 (.058) * 只有祖父母 -.469 (.119) *** -.309 (.108) ** -.310 (.116) ** -.264 (.098) ** 親生父親及繼母 -.060 (.237) -.209 (.201) -.016 (.200) -.196 (.188) 繼父及親生母親 -.142 (.128) -.138 (.226) -.072 (.164) -.172 (.214) 養父母 -1.334 (.126) *** -.584 (.280) * -1.105 (.126) *** -.440 (.291)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母 .129 (.026) *** .087 (.038) ** .110 (.024) *** .111 (.035) **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單親 -.330 (.084) *** -.173 (.113) -.242 (.078) ** -.105 (.120) (外)祖父母及親生母親單親 .010 (.086) .037 (.135) -.021 (.084) .023 (.132)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與繼母 .049 (.165) -.023 (.256) .023 (.176) -.057 (.214) (外)祖父母及繼父與親生母親 -.187 (.413) .612 (.075) *** -.352 (.398) .563 (.089) *** 經濟資源(家庭每月總收入,以新台幣 萬 元 計 ; 參 考 組 : >= 20,000 to < 50,000) < 20,000 >= 50,000 to < 100,000 >= 100,000 to < 150,000 >= 150,000 to < 200,000 >= 200,000 未填答 社會化資源 父親談升學或就業 父親講內心的話 父親看作業或考卷 父親參加學校活動 母親談升學或就業 母親講內心的話 母親看作業或考卷 母親參加學校活動 教育期望程度(參考組:大專畢業): 國中或高中職畢業 研究所畢業 沒想過/不知道 控制變項 男性 -.065 (.019) *** .105 (.027) *** 手足數 -.002 (.0005) *** -.005 (.001) *** 族群:(參考組:本省閩南) 本省客家 -.113 (.027) *** -.072 (.044) 大陸省市 -.017 (.028) -.038 (.049) 原住民 -.643 (.053) *** -.742 (.123) *** 父母教育程度:(參考組:高中職) 國中或以下 -.329 (.024) *** -.249 (.033) *** 專科或科技大學 .393 (.026) *** .444 (.042) *** 一般大學 .675 (.031) *** .852 (.045) *** 研究所 .817 (.048) *** 1.047 (.085) *** 其他或未填答 -.386 (.107) *** -.144 (.138) Constant .095 (.012) *** -.160 (.018) *** .093 (.019 )*** -.269 (.028) *** R2 .032 .007 .191 .149 F 26.72*** 9.59*** 105.11*** 50.37*** D. F. 11, 12288 11, 9873 21, 12278 21, 9863 N 12,300 9,885 12,300 9,885 * p <= .05 ** p <= .01 *** p<= .001

(13)

表 2(續):國高中職學生學習成就之迴歸分析

Model3 Model 4

學制 國中 高中職 國中 高中職

自變項 B (SE) B (SE) B (SE) B (SE) 家庭結構類型(參考組:親生父母) 親生父親單親 -.359 (.055) *** -.047 (.093) -.215 (.051) *** .052 (.087) 親生母親單親 -.215 (.051) *** -.001 (.059) -.155 (.046) *** -.019 (.056) 只有祖父母 -.270 (.117) * -.178 (.096) -.194 (.110) -.158 (.088) 親生父親及繼母 -.170 (.205) -.142 (.181) -.029 (.161) -.057 (.182) 繼父及親生母親 -.043 (.167) -.207 (.234) -.023 (.155) -.187 (.203) 養父母 -1.091 (.130) *** -.334 (.324) -1.017 (.120) *** -.264 (.264) **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母 .109 (.024) *** .110 (.034) ** .087 (.022) *** .098 (.031)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單親 -.187 (.076) * .007 (.108) -.065 (.071) .117 (.111) (外)祖父母及親生母親單親 .046 (.083) .103 (.140) .027 (.082) .039 (.127) (外)祖父母及親生父親與繼母 .085 (.166) .009 (.202) .318 (.185) .180 (.185) (外)祖父母及繼父與親生母親 -.295 (.364) .453 (.080) *** -.250 (.320) 1.163 (.256) *** 經濟資源(家庭每月總收入,以新台幣 萬 元 計 ; 參 考 組 : >= 20,000 to < 50,000) < 20,000 -.126 (.038) *** -.225 (.051) *** -.048 (.034) -.170 (.048) *** >= 50,000 to < 100,000 .147 (.022) *** .253 (.033) *** .094 (.021) *** .162 (.031) *** >= 100,000 to < 150,000 .250 (.037) *** .433 (.049) *** .156 (.034) *** .277 (.044) *** >= 150,000 to < 200,000 .254 (.050) *** .495 (.091) *** .182 (.048) *** .269 (.074) *** >= 200,000 .294 (.072) *** .401 (.116) ** .182 (.069) ** .223 (.104) * 未填答 -.097 (.113) *** .023 (.160) -.017 (.117) .010 (.156) 社會化資源 父親談升學或就業 .004 (.010) -.014 (.017) 父親講內心的話 -.024 (.011) * -.004 (.016) 父親看作業或考卷 .012 (.010) .002 (.016) 父親參加學校活動 -.009 (.010) .013 (.017) 母親談升學或就業 .004 (.011) .059 (.017) *** 母親講內心的話 .009 (.011) -.040 (.146) ** 母親看作業或考卷 .073 (.011) *** -.032 (.016) 母親參加學校活動 .024 (.010) ** .083 (.016) *** 教育期望程度(參考組:大專畢業): 國中或高中職畢業 -.532 (.033) *** -.685 (.054) *** 研究所畢業 .411 (.021) *** .676 (.029) *** 沒想過/不知道 -.039 (.030) .005 (.051) 控制變項 男性 -.068 (.018) *** .090 (.027) *** -.075 (.017) .081 (.026) ** 手足數 -.002 (.0005) *** -.005 (.001) *** -.002 (.0004) -.004 (.001) *** 族群:(參考組:本省閩南) 本省客家 -.115 (.027) *** -.082 (.043) -.114 (.025) *** -.086 (.039) ** 大陸省市 -.021 (.028) -.062 (.047) -.015 (.026) -.070 (.103) 原住民 -.592 (.054) *** -.681 (.111) *** -.554 (.046) *** -.659 (.044) *** 父母教育程度:(參考組:高中職) 國中或以下 -.283 (.025) *** -.184 (.034) *** -.189 (.023) *** -.117 (.031) *** 專科或科技大學 .342 (.026) *** .361 (.041) *** .241 (.025) *** .255 (.038) *** 一般大學 .580 (.033) *** .675 (.048) *** .433 (.032) *** .466 (.044) *** 研究所 .676 (.050) *** .808 (.088) *** .463 (.047) *** .524 (.079) *** 其他或未填答 -.338 (.109) ** -.145 (.143) -.223 (.086) ** -.130 (.136) Constant .023 (.021) -.375 (.031) *** -.200 (.034) *** -.491 (.046) *** R2 .202 .175 .284 .291 F 87.75 *** 51.24 102.13*** 76.55*** D. F. 27, 12272 27, 9857 38, 12261 38, 9846 N 12,300 9,885 12,300 9,885 * p <= .05 ** p <= .01 *** p<= .001

(14)

六、計畫自評 本計畫的研究目的是在瞭解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研究所用的樣 本為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於 2001 年蒐集之國中及高中職五專的資料。計畫執行一年已 經有以下之成果: (一)過去在台灣並沒有大型針對國高中青少年在學習方面蒐集供基礎研究之資料。因 此,對於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之影響方面的研究,往往只能靠成年人之樣本或小 型樣本之研究來推論。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所蒐集的資料解決了上述問題。本 研究計畫利用 TEPS 的資料,在相當程度支持了過往在歐美社會學研究所發現家庭 結構及其中介機制對學習成就之影響力。另一方面,本研究在過往國內外相關研究 的基礎上,對與家庭結構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力,有更細微的觀察分析,並有在過往 國外研究未能發現者。。 (二)由於 TEPS 之抽樣設計有其特殊性,如多階段叢集抽樣及加權等。從事統計分析時, 須要用 Stata 之類的統計軟體將這些抽樣設計對估計所造成之影響納入考量。因此, 在執行計畫期間,參與研究人員均學習使用 Stata 及特殊考量之統計分析方法。 (三)本研究計畫的部分成果已經在國內外的學術研討會發表過(見 www.sidos.ch/method/RC28/ abstracts/Ping-Yin%20Kuan%20_TT_.pdf; http://www.teps.sinica.edu.tw/report/Paper2.pdf)。根據這些會議論文,未來將在做進一 步的修改後投稿學術期刊。由於,TEPS 資料的獨特性,以及本研究的一些重要發現, 相信這些論文會得到國內外學界的重視。 就本研究原先設定的目標言,本計畫在執行一年後,雖在家庭結構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方面已有部分成果,但在學習行為如蹺課、逃學等方面,卻未能做更深入之研究。因此, 未來將利用同樣資料對此方面做更深入之研究。此外,隨著 TEPS 逐步釋出第二波的追蹤 調查資料,未來將能進一步觀察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學習之長期之影響力。此外,目前的資 料分析主要是以迴歸分析的作法,而並未能使用結構方程式來進行。這是未來需進一步探 索的。

數據

表 1:家庭結構次數分配*
表 2:國高中職學生學習成就之迴歸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n another level, though, the similarities to the research world are strong: you succeed by building networks, the glue that holds relationships together is the values that you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3. Show the remaining statement on ad h in Proposition 5.27.s 6. The Peter-Weyl the- orem states that representative ring is dense in the space of complex- valued continuous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hange in demand and/or change in supply on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with the aid of diagram(s). Consumer and producer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amp;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