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高等教育評鑑指標策略群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高等教育評鑑指標策略群組"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高等教育評鑑指標策略群組

留淑芳、洪小雯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商務經營研究所 E-mail: sfliu@cc.kuas.edu.tw

摘 要

世界各國大學紛紛朝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同時,台灣研究所教育也將面臨供過於求的現況下,國內各 所大學應如何兼顧學生素質與發展學校特色,建立本身的獨立特質,勢必將成為未來國內各大學必須重視 的課題。因此,本研究延續美國與英國對MBA 課程間建立的指引,將從國內各所大學在各項評鑑指標的排 名下,經由Co-plot 方法區分成數個策略群組來探討台灣各大學之學術研究指標、學校國際化指標與校務評 鑑指標對策略群組之影響,並分析產生的數個群組間描述其特質與相互關係。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可分為「經費支援型大學」、「國際化發展型大學」、「研究計畫型大學」與「技職 發展型大學」等四個群組,以及「國際化程度」、「實務成果對教師研究能量」、「學生與教師分配比例」與 「學生經費」四個錐形群集,每個群組和群集間都代表不同的特色,且比較美國和英國過去研究所形成的 群組,最後給予結論與具體建議,以提升未來我國大學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大學、區隔定位、策略群組、Co-plot

1. 緒 論

本章將於本章節分別說明研究背景動機與研究目的。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二十一世界知識經濟時代中,對於知識創新極為重視,而各國的大學教育也在社會需求壓力下,由 菁英教育朝向普及教育發展[1]。面對高等教育發展上的改變,各大學在高等經費緊縮與全球競爭的情勢下, 無不奮力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建立各校的特色與追求卓越的研究成果是最具體的發展方向;國內高等 教育機構在數量上的快速成長,也使得大學校院的發展在評鑑衡量下是否能夠突顯特色亦引發各界的熱烈 討論[2]。在大學功能逐漸分化、經費日益緊縮、公私立大學的基本體制不同、一般大學、技職校院及各學 院亦分別具有不同背景與性質等因素考量下,在評鑑各高等教育品質之外,如何依據大學評鑑的指標,發 展適用以評估大學表現的重要指標,以推動各大學按照其功能之不同加以分類,並區隔各校未來發展為重 點。

在過去研究中,美國學者Eli Segev, Adi Raveh & Moshe Farjoun[3]與英國學者 A. Paucar-Caceres & R. Thorpe[4]就曾經研究美國學校和英國學校在擴大 MBA 課程設計結構分析中針對核心課程(core courses)和 集中領域(concentration areas),建立各管理學院在 Co-Plot 分析二元平面圖上形成幾個不同的群組,而這 些群組也指出影響管理學院企圖提供MBA 課程設計的區別,比較競爭對手彼此間的差異,並且建議各管理 學院找到其核心競爭優勢。

本研究延續Segev et al.[3]與 Pauxar-Caceres.[4]針對美國與英國 MBA 課程結構策略群組之研究,探討 台灣不同體系之大學,考慮運用不同的評鑑性指標來探討策略群組之研究構面,並且嘗試利用新的統計軟 體Co-plot 分析方法,再經由資料蒐集與實證分析後提出結論與建議。

(2)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下列項目: (1) 從策略群組理論和主要的研究構面區隔並繪製國內各所大學的定位方式。 (2) 運用 Co-plot 統計方法取代傳統之典型多變量分析的技術,藉由簡單二元平面圖解呈現的方式及解釋 能力來探討不同評鑑指標中各大學產生之定位分群,以瞭解各指標對於大學在策略群組上之影響。 (3) 各所大學所產生的群組以及使用研究的指標構面所產生的結果,將這些發現和過去美國與英國所做的 研究結果相比較,並且對於未來後續的研究上給予想法和建議。

2. 文獻探討

本文獻將針對研究主題,分別探討策略群組、大學體系、學術研究指標與校務評鑑指標等理相關文獻。 2.1 策略群組相關文獻

Segev et al.[3]研究美國二十五所領導學校的 MBA 課程設計中發現在不同區域之群組裡對於六個課程 設計的描述,並且說明策略群組的觀點,該學者根據美國前五名的頂尖大學位於不同或有距離的群組裡, 每個群組裡唯一頂尖學校周圍之其他學校,皆能夠提出相同的課程設計-這就代表了策略群組的形成;其結 果發現六種最高的課程排名在不同群組裡的位置,可以顯示出頂尖學校企圖使本身和其他一些有特色能力 或有潛力的學校有所不同。除此之外,Segev et al.[3]建議假如每一間學校具有獨特的結構,而且不會被其 他學校所模仿學習

繼Segev et al.[3]對美國各所大學的 MBA 課程設計作分析後,Pauxar-caceres et al.[4]則研究英國管理學 院 MBA 課程設計所組成的策略群組,樣本數的組成是經由具有公信力的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AMBA (Association of Master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挑選出英國三十二所大學的管理學院,利用二十八種 核心課程和四十五種選修課程來調查 MBA 課程在策略群組中產生的相互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比起美國學 校,英國的學校在二元平面圖上並不像美國研究能夠形成較清楚且明確的策略群組,分佈的群集也較不為 集中,所形成的四大核心課程裡有五個策略群組,卻只有選修課程是具有顯著關係的,而Segev et al.[3]研 究卻在核心課程間是具有顯著的關係。 2.2 大學評鑑指標 就我國各大學體系角色定位來說,公立大學應遵行大學法、教師法及其他有關預算、審計及人事,而 私立大學目前所應遵行的法律有大學法、私立學校法與教師法等的法律。表面上來看,私立大學有董事會 而公立大學沒有,其運作本應有極大的不同,然而由於大學法中有許多有關組織的限制,又由於私立學校 法明文規定董事會及董事不得干預校務,再加上多年來教育部對公私立大學採取相同的監督模式,遂使公 私立大學的分際相當模糊[5]。 在公私立大學、高教體系與科大體系亦分別具有不同背景與性質等因素的考量下,「大學體系」分類出 不同型態的大學,經由「學術研究」、「學校國際化」與「校務評鑑」等各項適合用以評估大學表現的重要 指標分析下,本研究希望能夠加以分類並區隔各校目前發展的方向,來顯現出各校的獨立特質與未來競爭 優勢。 2.3 學術研究指標相關文獻 學術研究,顧名思義就是一所學校教師們的研究產能[6]。基本上學術研究涉及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和 學生學習,質性評估較多,較不易用量化數據呈現,而學術研究指標則可以採用客觀標準和量化數據,來 顯示學校教師們研究成果。

(3)

力」、「教師參與研究比例」和「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與「研究資源」六項構面為依據。

2.4 校務評鑑相關文獻

Kells(984)[7]於其「自我評鑑歷程」(self-study process)一書中對校務評鑑(school evaluation)作以 下定義:是一個自願的過程,透過非官方的學術團體(non-government agencies),採行同僚評鑑(peer evaluation)及檢視被評鑑之院校,是否達成自我研究(self-study)中自訂之目標(goals),並符合評鑑的標 準(standards)。行政院改革審議委員會[8]強調,校務評鑑存在的價值,在於透過校務評鑑的機制,對學校 作全面性的檢視,以釐清校務運作之困難與問題,協助學校持續改善,並加強學校承擔辦學績效之權責。 在校務評鑑內容方面,工具的信度與效度是任何一項研究所關注之最基本議題。就行政三聯制-計畫、執行 和考核而言,評鑑的推展,實居於行政成效發揮的關鍵地位,而評鑑的進行需有客觀、有效的指標供評鑑 者極受訪者遵行。校務評鑑是考核學校效能的重要指標,評鑑內容之訂定應具體而明確。校務運作的結果 既是團體合作的成果,亦是專業的呈現,故校務評鑑的內容宜配合專業的核心概念作整體的規劃[9]。 本研究在校務評鑑指標上,主要以「研究生比例」、「師生比」、「學生經費」、「研究生獎學金」和「教 師博士比」五項構面為依據。

3. 研究方法

本章旨先對大學體系、學術研究指標、學校國際化指標、校務評鑑指標與策略群組之間的關係,再分 別敘述樣本資料來源、研究方法和Co-plot 分析。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所要探討的變項其如下圖1: 大學體系 ◎公立 ◎私立 ◎科技大學 學術研究指標 ◎國科會合作計畫績效 ◎產學建教合作計畫績效 ◎研究通過實力 ◎教師參與研究比例 ◎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 ◎研究資源 學校國際化指標 校務評鑑指標 ◎研究生比例 ◎師生比 ◎學生經費 ◎研究生獎學金 ◎教師博士比 ◎開設雙連學制 ◎外籍研究生占研究生 比例 ◎專任外籍教師比例 ◎開設英語教學科目 ◎開設全英語學分數 策略群組 圖1 本研究架構圖

(4)

3.2 樣本資料來源 在樣本來源方面,本研究採用天下/Cheers 雜誌及遠見雜誌近幾年來連續針對研究所評鑑執行調查,主 要選取標準是依據各項評鑑指標評價、指標排名為主,分別以 2005 到 2007 年上榜的公立、私立與科技大 學為評估的對象,蒐集此兩年進入排行榜的二十一所大學,將以這二十一所大學作為大學不同體系之區分、 學術研究指標、學校國際化指標與校務評鑑指標這四個構面的主要樣本來源,以十一所公立大學、七所私 立大學與五所科技大學為主,分別為: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 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元智大學、輔 仁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以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而學 術研究指標、學校國際化指標及校務評鑑指標排名蒐集方面,本研究所需的資料根據教育部公佈之「重要 統計資訊」、遠見雜誌2006 年到 2007 年「研究所專刊[10]與天下/Cheers 雜誌 2005 年到 2007 年出版的最佳 研究所指南[11]所針對研究指標公佈的排名調查」,再經由本研究整理。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希望藉由教育部、國內知名雜誌如天下/Cheers 雜誌與遠見雜誌公佈之各評鑑排名[12]調查所蒐 集來的文獻資料,加以歸納整理與分析。接著再運用Co-plot 分析方法來取代典型多變量分析方法的技術, 並藉由一個簡單二元平面圖解呈現方式,來探討大學不同體系對於學術研究排名、學校國際化排名、校務 評鑑排名構面作為學校樣本依屬性作分群之依據,同時歸納出台灣二十一所大學在不同的評鑑排名上所作 的策略群組建立學校之差異化。 3.4 Co-plot 分析

Co-plot 乃 Raveh A 於 1993 年提出,本段將詳細介紹 Co-plot 的原理、分析步驟及相關研究。

3.4.1 Co-plot 的原理[13] Co-plot 是基於兩個圖曾重疊在一起的結果。第一個圖層繪製列的觀察資料呈現出 n 個點。第二個圖 被限制在第一個圖上面,由p 個箭號組成扮演個別不同的變數。 (1) 繪製觀察資料 n 個點於二元空間平面上,其相似的觀測資料點座落的位置會很接近。這摽是這些樣 本是同一群的,並且具有相似的特徵和相似的行為。 (2) 透過箭號描繪 p 個變數於二元空間平面上。當箭號指著相同的方向表示代表該箭號的各個變數彼此 兼有高度的正相關;當箭號指著相反方向呈180°時,代表該箭號的各個變數比此間有高度的負相關; 當箭號彼此之間呈現垂直狀態,表示變數之間並無相關。 Co-plot 是一個優秀適合的方法去估算和連結每一個別的變數,並同時呈現所建立的觀察資料與變數。 3.4.2 Co-plot 的四個階段[14] Co-plot 有四個階段:兩個初步處理 Ynxp 資料矩陣和隨後的兩個階段。以下依循介紹: (1) 階段一標準化:為了公平的探討變數,我們將 Ynxp 矩陣變成 Znxp。Znxp 矩陣的原理是來自元素與 行的平均數(

Y

_ .j)的差再除以標準差(Sj)如下: Z ij = (Y ij – Y ¯.j ) / S (1) (2) 階段二相異點的量測:在每一對觀察資料(Znxp 矩陣的列)當中選擇相異點的量測 Sik≧0,相異成

對的觀察資料產生對稱的nxn 矩陣(Sik),這裡使用 city-block distance,就是兩觀察值之間差的絕 對值的總和,相異點的量測如下:

(5)

S ik =

ְ

∑ j p =1 |Z ij –Z kj | > 0 (1≦i,k≦n) (2)

(3) 階段三點的位置:在這個階段採用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方法繪製 Sik 矩陣,因此,觀

察資料被表示成n 個點,Pi,i=1, …, n,在歐基里德空間裡面(二元平面)中運用 Guttman’s smallest space analysis(SSA)計算得到離散係數 Θ 用來衡量觀測資料的優秀與合適程度,這裡每一行 Z= (Zi1, …, Zip)被繪製在二元平面的空間上。 (4) 階段四箭號的設置:此階段,p 箭號 則是運用迴歸方式獲得各變數 間的相關 性, 被繪製重疊在步驟三觀測資料Pi 上。 ) ,..., 1 , (X~j j= p ~ j X ~ j X 最後,當離散係數 Θ≦0.15 和最大相關 ≦0.40 則表示 Co-plot 分析圖無法反映出真實的資料結 構,亦即解釋能力不足[15] X j r3.4.3 過去 Co-plot 分析方法相關研究 經由上述介紹Co-plot 分析方法概念、步驟以及限制等等,本研究也歸納出各領域的相關研究,得知 Co-plot 分析方法的實用性很高,實際上應用的領域也相當廣泛,並且是操作容易上手相當優良的研究工 具。

Segev E., Raveh A.& Farjoun M.[3]主要是探討美國主要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MBA)課程安 排的改革以及適合的課程架構方向。這篇文章運用了二十五所大學的MBA 課程作為觀測對象,變數為三 十九種 MBA 的課程結構。結果顯示三十九種課程可以被歸納出六大核心課程:(1)傳播交流以及道德課 程(2)金融行銷課程(3)科學判斷、政治分析與管理以及統計課程(4)及國際企業課程(5)產業以及人力資源管 理課程(6)資訊管理課程。

繼Segev et al.[3]發表後,A Paucar-Caceres et al.[4]也針對英國三十二所大學的課程結構做探討,該研 究從英國較具公信力的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AMBA)中公佈三十二個 MBA 課程設計,並且使用 Co-plot 分析方法來繪製地圖,從其中可以獲知MBA 課程群體所產生的差異並且比較彼此間的相互關係。本研究 的觀察三十二間學校,變異數值為四十一,包括十六個核心課程和二十五個選修課程。經由Co-plot 分析 方法結果顯示出四大核心課程,包括:(1)創業管理和國際管理(2)管理學數量的研究(像是科技管理、作 業研究、經濟學和採購學)(3)管理行為的研究(像是諮議學(Consulting)、創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 (4)傳統的主題研究探討,像是管理學的演進(核心課程)、財務會計(核心課程)和風險與保險(核心課 程)。

Raveh A.[14]這篇文章主要運用 Co-plot 分析方法去評估在希臘十六間銀行的表現,結果顯示出這十 六間銀行分為四個群組,分別是最高水準、高水準、低水準及極最低水準共四個等級。研究中所使用的 樣本資料為Zopoundis 運用次序迴歸分析去評估這十六間銀行的表現,其結果和 Co-plot 分析方法結果相 距不遠,但是Co-plot 分析方法在使用上較為便利且分析相距不遠,但是 Co-plot 分析方法是創新、便利 又有效率的多變量分析方法。

Mindali O., Raveh A., Salomon I.[15]認為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互相影響,因此假設改變都市結構可以 導致能源消費改變。運用Co-plot 研究分析,分析來自北美、歐洲和澳洲共三十一個城市,使用二十六個 描繪都市和運輸變動因子;結論聲稱此研究在都市密度和能源消費之間沒有負相關。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6)

析,主要以二元平面圖來呈現各變項與各樣本之間的關聯性。

4.1 Co-plot 分析結果

本研究的分析結合了學校研究六項指標變數、學校國際化五項指標變數、校務評鑑指標五項變數與大 學院校指標一項變數,可以從表1 得知各變項之平均相關,普遍性適合度檢定中的離散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為 0.21 是相當的高,而且平均相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s) 也只有0.59,因此在此階段 不要繪製箭號,只顯示樣本落點,結果如圖2 所示。 X j r − 表1 十九個變項之相關係數分析表 離散係數:0.205; 平均相關::0.586 變項 程度 相關性 國科會合作計畫績效 -143 0.71 產學建教合作計畫績效 -169 0.71 研究通過實力 139 0.58 教師參與研究比例 -166 0.85 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 -142 0.88 研究資源 -125 0.65 開設跨國雙連學位 -40 0.32 外籍研究生佔研究生比例 157 0.69 專任外籍教師人數 -170 0.13 開設全英語教學科目 -92 0.68 開設全英語學分數 -71 0.47 研究生比例 -61 0.65 師生比 -64 0.75 學生經費 -35 0.67 研究生獎學金 -90 0.54 教師博士比 134 0.54 公立大學 -98 0.52 私立大學 -86 0.48 科技大學 115 0.39

(7)

圖2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十九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21)

Andrea, Matthias&Frank[15]研究指出為了增加整體模式更具有完美的符合性,必須排除較低的平均相 關值,因為較低的相關變數並不合理的能夠去符合其他變異數和觀察值之間的標準原則;Andrea, Matthias &Frank[15]也認為離散係數要具有較好的價值,其標準是要低於 0.15。因此本研究中,從表 2 發現,離散 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為 0.21 大於 0.15,平均相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s) 只為0.59 時, 表示其解釋能力不足,必須移除相互關係低於0.6 的變項,結果如圖 3 所示,剩下的十個變項如表 2 所示, 再經由Co-plot 分析,產生的二元平面圖。 X j r − 表2 十個變項之相關係數分析表 離散係數:0.166;平均相關:0.738 變項 程度 相關性 國科會合作計畫績效 -29 0.71 產學建教合作計畫績效 -7 0.68 教師參與研究比例 55 0.66 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 -10 0.85 研究資源 -38 089 外籍研究生佔研究生比例 -49 0.70 開設全英語教學科目 39 0.79 研究生比例 -112 0.69 師生比 -110 0.80 學生經費 -132 0.62

(8)

圖3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十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16) 從表3 發現,本研究使用了十個變項,分析結果產生離散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為 0.16 大 於0.15,以及平均相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 等於0.74,表示離散係數仍然不夠完美,因此繼續移除 相互關係性低於0.74 的變項,結果剩下的四個變項如表 3 所示,再經由 Co-plot 分析,產生的二元平面圖如 圖4 所示。 X j r − 表3 四個變項之相關細數分析表 離散係數:0.155;平均相關:0.894 變項 程度 相關性 教師參與研究比例 4 0.96 產學建教合作計畫績效 -23 0.97 外籍研究生占研究生比例 70 088 師生比 -91 0.78

(9)

圖4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四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15) 從表4 發現,本研究使用了四個變項,產生離散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等於 0.16 和平均相 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 等於0.89,由於離散係數仍然大於 0.15,因此繼續移除相互關係性低於 0.89 的變項,結果剩下的兩個變項如表4 所示,再經由 Co-plot 分析,產生的二元平面圖如圖 5 所示。 X j r − 本研究使用了兩個變項,產生的離散係數Θ 等於 0.02 和非平均相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 為0.98, 其結果顯示具有正向關係,樣本資料矩陣具有代表性,解釋能力也很高。 X j r − 表4 兩個變項之相關係數分析表 離散係數:0.024;平均相關:0.979 變項 程度 相關性 教師參與研究比例 48 0.98 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 -21 0.98

(10)

圖5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兩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02) 根據Co-plot 分析圖所呈現學校樣本數與評鑑指標變項的關係,可以歸納出兩種觀察結論:一為形成了 學校的群組;二為各變項間具有高度的相互關係(箭號組成圓錐形)。 4.2 學校群組 這個結果使概念地圖(圖2 到圖 5)上的所有學校循環性地形成幾個基本的群組。當變項模型指示方向 相同或不同時,與變項數量逐漸減少時,群組裡的各所大學便會漸近似的減少距離,但是基礎的結構仍然 存在。 本研究如圖6 所示,運用最少的變項數量(教師研究申請計畫積極度以及教師參與研究比例),這些基 礎結構具體化的結果產生四個群組: 群組一(G1):組成學校有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元智大學、淡江大 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輔仁大學。 群組二(G2):組成學校有中正大學與中山大學。 群組三(G3):組成學校有政治大學與中興大學。 群組四(G4):組成學校有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與高雄第 一科技大學。 區分線(arbitrary drawn)在二元尺度圖形中能夠隨著樣本落點的變化而變動。在圖 6 中連接了台灣大 學(群組一)與中興大學(群組三)這兩個群組區塊,而且在線的一邊有群組二和群組四;此種基礎的群 組型態在圖2 到圖 5 循環著,並且使得區分線也隨著群組位置移動,不過所連接的群組。

(11)

圖6 Co-plot 分析之四個學校群組 4.3 錐形群集 本研究對於十九個變項進行四次Co-plot 分析,其分析結果不僅形成二十一所大學(樣本)的群組分佈, 而且產生四個「錐形」(cones)變項群集,見圖 7 所示,彼此間具有高度的相互關係,也可以從錐形群集看 出獨特的學校或是群組裡的學校之強度,這些群組通常被慣用於辨別受測的領域或單位。 從圖3 到圖顯 6 示出四個變項群集輪廓,因為必須改善適度性分析(goodness-of-fit)而減少變項,從 原本的十七變項轉變為十個變項形成有效性的四個錐形群集(平均相關=0.74)。從圖 7 可見,四個錐形群 組產生「新的」(new)評鑑單位,形成了主要指標地位,每個錐形群集說明了幾個方向: (1) 錐形一為國際化程度:本錐形群集顯示出國際化導向,從活動取向來說,像是國際學生的流動、交換 皆是最廣為人用的方式,而像是針對能力取向就近似於結果導向的教育,經由課程的教導,讓學生能 有國際化及跨文化的知識、技巧及態度,而兩者結合可以看出利用國際學生參與課程與國內學生的互 動是具有相互關係。 (2) 錐形二為實務成果對教師研究能量:此錐形群集顯示出教師對於研究的態度和國科會或產學合作績效 是互相影響的。在台灣,國科會或產學建教合作算是高等教育界提供教師從事研究經費補助的主要來 源,各校為了追求學術卓越,各類獎勵研究補助措施不斷推出,從此錐形群集就可以看出研究資源在 教師對於國科會或產學合作計畫下具有相互關係。 (3) 錐形三為學生與教師分配比例:本錐形群集表示當研究生數量多寡會影響到老師與學生分配的比例, 為了使教學人力充實提升,並能夠逐年降低師生比以達合理比例,兩者具有高度影響關係。 (4) 錐形四為學生經費:本錐形群集顯示出經費來源對於各校整體發展極為重要,各校莫不對於經費給予 高度關注,而政府為確保經費運用有效與公平過程中,每年調整經費有關之作業規定或分配機制,都 是能直接 影響到各學校的財物收入與經費使用,因此學生經費最能夠協助各校發展目標做最有效的 運用。

(12)

圖7 Co-plot 分析之四個錐形群集與四個學校群組 除此之外,從圖 7 發現若與錐形群集的箭頭方向成正比時,表示受測區域的群組和相互關係是明顯的 [16],本研究簡單劃分出四個學校群組和四個錐形群集間的關係,以「Yes」表示錐形群集顯著;學校群組 和錐形群集呈現在180°內的話,以「----」表示錐形群集存在但是不顯著,若學校群組和錐形群集距離較遠 並且超過 180°外的話,以「No」表示缺乏錐形群集,彙整出表 5,其中發現群組二與群組三的特徵描述只 專注於其中一項錐形群集(開設全英語教學科目與外籍生佔研究生比例);另外像是群組一缺乏任何一個較 為顯著的錐形群集,因此建議需要有更多的區別特色來勝過於其它的部分。 表5 學校群組對於指標群集突顯模式 學校群組 指標群集 群組一 群組二 群組三 群組四 錐形一:開設全英語教學科目、外籍研究生佔研究生比例 --- Yes No --- 錐形二:產學建教合作績效、教師參與研究比例、國科會 研究計畫績效、教師申請研究計畫積極度、研究 資源 No --- --- No 錐形三:師生比、研究生比例 No No Yes No 錐形四:學生經費 YEs No --- Yes 註:Yes:錐形群集顯著;No:缺乏顯著錐形群集;----:錐形群集存在但不顯著

(13)

本章綜合第四章實證結果而彙整成重要結論,並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研究貢獻、研究限制及後續 研究方向。謹分四節加以探討:第一節為研究結論,第二節為研究建議,第三節為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 向。 5.1 研究結論 本研究將從分析結果分別從「大學群組歸屬類型及其特徵」以及「與過去美國英國研究之比較」來提 出結論。 5.1.1 大學群組歸屬類型及其特徵 本研究根據不同大學體系採用學術研究指標、國際化指標與校務評鑑指標進行比較的方式,區分為 四個群組,如圖 8 所示,分別是「群組一:經費支援型大學」、「群組二:國際化發展型大學」、「群組 三:研究計畫型大學」與「群組四:技職發展型大學」等四種類型,以下將依循說明: (1) 經費支援型大學:在大學自籌經費的政策下,國內各大學都致力於提高各自的財源比例,積極開不 同的收入,本研究結果發現此類型態的群組包含的學校有公立大學類型的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清 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以及私立大學類型的元智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 吳大學、東海大學、輔仁大學。公立大學資源向來較為充裕,而近年來由於教育部開始對於私立大 學進行有系統的獎補助策略,各私立大學在財務狀況較均健全,發展上也因為經費的調度與財務分 配漸漸形成特色,此類型的學校多建立各類研究獎勵的補助辦法,有明確的會計制度,透明的採購 制度等等,整體而言學校預算的執行皆有相當高度水準的效率,且此群組裡的公立學校各點分佈有 一定的距離,表示其擁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可訂定較能因應環境變遷之管理制度,使學校經費獲得 最有效的運用。 (2) 國際化發展型大學:意指以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積極提昇學生外語素質與國際接軌及加強全方位的 外語環境,朝向專業化外語學術養成為目標,並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為主要發展方向。此類型 態的學校包含有中山與中正大學,且顯著在國際化程度這項錐形群集上。此類群組裡的學校除了為 南部聲譽較好之大學外,努力加強與國外大學的合作關係,為提昇學生英語能力開設多堂英語課程, 也鼓勵教師授予英語教學等方面投注了大量的關注和資源,可以發現國際化活動的重點幾乎完全在 於教師及學生,在教學與營造國際化環境之下,各校積極招收外國學生來臺就學更是最主要的作法, 除此之外,國內學生對於短期出國留學(交換學生)、攻讀跨國雙學位、與國外學生聯合辦理課外活 動等都表現突出,除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之外,也紛紛發展出特定的國際化特色。 (3) 研究計畫型大學:研究計畫型大學是指學校在整體發展目標與策略規劃上,為了配合中、長程發展 計畫,考量產業與重點科技人才之需求,將「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雙軌並行,並以學院為特 色資源規劃中心,各具特色之學系將相互合作發展,此類型態之大學與產業界密切結合,不但充分 利用產業資源於教學上,更將實務性經驗強化其優勢領域的研究中,推動前瞻性的技術研究計畫, 除了著重在實務的參與,並且將實務經驗運用在研究發展上,包括的學校有政治大學與中興大學。 此類群組裡的兩間學校其教學目標優異,校園研究風氣盛行,教師們能夠在研究表現上成績優異, 除了學術研究在各個層面展開,更是朝向大陸、香港、澳門等地區的研究積極執行,更是要結合實 務,研究教學著重理論與實務配合,以理論為體,實務為用,積極持續規劃研究。 (4) 技職發展型大學:過去台灣的技職體系學校多屬於偏重學生技術學能的發展,其主要目的在配合國

(14)

家經濟發展需求培養產業技術人才,與普通(非技職)教育區隔十分明顯;近幾年來,高等技職教 育大福擴充,主要原因在於能夠讓技職教育不再只是終結性的教育,技職體系學生升學管道迅速闊 寬,既可就業,又可以繼續深造,因此本群組產生的學校大多是屬於科技大學校院,包括有台灣科 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這些學校紛紛設 立碩士班,轉變以學生個人生涯發展準備為主,積極培養碩士班人才,然而在擴充研究生人數前提 下,過去也造成教師與學生嚴重比例上的壓迫,近來在評鑑與為達完善發展下,學校不再只是著重 學生的招攬,對於教育品質也持續改善中,讓教師分配給研究生的比例可以合理化,如此一來,對 於學生不管是在教育上還是研究上更可以均衡的教授之,讓科技大學在不斷想要往上提升學校教育 品質前提下,也能夠把師資的資源分配好。 圖8 Co-plot 分析四個學校群組與四個錐形群集分佈圖(十項變數單位,n=21) 5.1.2 大學應針對評鑑結果進行策略性的經營 我國自民國六十四年實施大學評鑑以來,均是由教育部負責辦理和引導,使得評鑑淪為一種形式, 許多學校為了爭取名聲或經費為手段,其實真正無法導向學校本身品質的提升。 為了各校能夠強化競爭優勢,應積極建立一套符合自我需求之教育品質策略。除了校外的普遍性教 育評鑑,各校應培育校內的評鑑專才,並讓學生的教育不斷的走向國際化外,校方更應時時更替校內所 提供的資源與設備,並且對校方之改革做出最有效的方針,建立評鑑策略知識上的運作與分享體系。 5.1.3 與過去美國英國研究之比較 本研究針對台灣二十一所大學進行探討,採用評鑑指標的排名方式,經由Co-plot 分析方法形成的四 個群組中,根據圖9 以及圖 10 之過去美國英國研究結果比較,以下分三點說明: (1) 美國的研究觀察結果發現排名較好的學校所提供的 MBA 課程構使得他們座落在不同的群組裡,所 有六個群組裡各自排名較好的頂尖學校被排名較低的其他間學校跟隨或包圍著。此點特徵本研究結 果與英國的研究組成群組形式比較相似,例如像是群組一,包括台大、交通、成大、清華與中央都

(15)

(2) 美國研究產生的六個錐形群集分佈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而英國研究產生的四個錐形群集分佈集中偏 向同一方向。此點特徵本研究的四個錐形群集也是屬於偏向同方向的變項單位,與英國的研究較為 相似。 (3) 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個群組裡的學校或多或少都有平衡的數量(介於二到五間學校),英國的研究結果 則是群組裡缺乏平衡的數量,例如群組五裡的學校最多高達二十一間,其他像是群組一裡的學校只 有 Newcastle 與 Cambridge 兩間。此點特徵本研究的結果與英國的研究較為相似,本研究結果產生 的群組數量最多高達十二間(例如群組一包括台大、交大、清華、成功、中央、元智、淡江、逢甲、 中原、東吳、東海、輔仁),最少則每個群組裡只存在兩所大學(例如群組二裡的中山、中正大學以 及群組三裡的政治、中興)。 圖9 美國學校群組分佈圖(八項變數單位,n=25),摘錄自 Segev et al.(1999),p.559

(16)

圖10 英國學校群組分佈圖(十項變數單位,n=32),摘錄自 Pauxar-caceres.(2005),p.35 5.2 研究限制 (1) 變數面:本研究限於各校在各項評鑑指標上之實際數據資料取得不易,僅以蒐集教育網站與國內指標 性的雜誌所公佈之結果進行分析,可能產生與各校實際發展有所出入的爭議。 (2) 樣本數:本研究礙於人力與時間之故,在研究對象方面,僅能以國內二十一所大學為對象,由於我國 大學學校數量多達一百六十八所,樣本數量在研究上只達全數量的百分之十,故其研究結果的推論 上,其普遍適用性可能受到限制。 5.3 後續研究方向 (1) 未來若完成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建置後,研究者可依指標性的資料結合更多的變項來進行分析。本研 究僅以各評鑑指標之排名方式分析各大學策略群組分佈,未考慮其他指標陳列方式是本研究的缺失, 未來研究可將其他指標結果之因素列入大學競爭力及各校特色的研究變項,以期使大學評鑑指標趨於 完善。 (2) 未來要如何協助各類型的大學進行功能分工、發展其獨具特色的教育目標,同時提供評鑑指標的公正 性,仍是亟待努力解決的事項。 (3) 本研究採用 Co-plot 統計方法,分析國內各評鑑指標體系,因此對於指標權重的部分無法加以考量, 因此後續研究可以建立國內各大學排名指標並且運用不同的統計或研究方法,使不同重要程度的指標 能納入指標中並呈現意義。

(17)

[1] Trow, M.,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CA: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1974.

[2] 楊瑩、鍾宜興,「高等教育功能與類型統合之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改革的未來,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 發展處教育學門成果發表論文集,台北市:高等教育,419-452 頁,2002。

[3] Segev, E., Raveh, A. and Farjoun, M., “Conceptual maps of the leading MBA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re courses, concentration areas, and the ranking of the schoo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0, No. 549-565, 1999.

[4] A, P. C. and Thorpe, R.,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MBA programm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accredited AMBA programm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 56, pp. 25-38, 2005. [5] 吳明宗,我國社區大學定位與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2001。 [6] 張美蓮,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1995。 [7] Kells, H. R., Self-study process, New York: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Macmillan, 1984.

[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劉春榮,1996。 [9] 林天佑,「校務評鑑的理念與作法」,教師天地,117 期,15-20 頁,2002。 [10] 遠見雜誌,2008 年研究所特刊,台北:天下遠見,2007。

[11] 天誌。2008 年最佳研究所指南,台北:Cheers 雜誌,2007。

[12] 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edu.tw/EDU WEB/Web/STATISTICS/index.php

[13] Raveh, A., “Coplot display technique as an aid to climatic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Geohrapkical analysis, Vol. 25, pp. 377-353, 1993.

[14] Raveh, A., “Co-plot: A graphic display method for geometrical representation of MCD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25, pp. 670-678, 2000.

[15] Mindali, O., Raveh, A. and Salomon, I., “Urban dens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 new look at old statistic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38, pp. 143-162, 2004.

數據

圖 2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十九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21)
圖 3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十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16)  從表 3 發現,本研究使用了十個變項,分析結果產生離散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為 0.16 大 於 0.15,以及平均相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 等於 0.74,表示離散係數仍然不夠完美,因此繼續移除 相互關係性低於 0.74 的變項,結果剩下的四個變項如表 3 所示,再經由 Co-plot 分析,產生的二元平面圖如 圖 4 所示。  Xrj− 表 3  四個
圖 4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四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15)  從表 4 發現,本研究使用了四個變項,產生離散係數(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Θ 等於 0.16 和平均相 關(average of correlation) 等於 0.89,由於離散係數仍然大於 0.15,因此繼續移除相互關係性低於 0.89 的變項,結果剩下的兩個變項如表 4 所示,再經由 Co-plot 分析,產生的二元平面圖如圖 5 所示。 Xrj− 本研究使用了兩個變項,產生的離散係數 Θ
圖 5  Co-plot 分析圖,二十一間大學(兩個變項,離散係數 Θ=0.02)  根據 Co-plot 分析圖所呈現學校樣本數與評鑑指標變項的關係,可以歸納出兩種觀察結論:一為形成了 學校的群組;二為各變項間具有高度的相互關係(箭號組成圓錐形)。  4.2  學校群組  這個結果使概念地圖(圖 2 到圖 5)上的所有學校循環性地形成幾個基本的群組。當變項模型指示方向 相同或不同時,與變項數量逐漸減少時,群組裡的各所大學便會漸近似的減少距離,但是基礎的結構仍然 存在。  本研究如圖 6 所示,運用最少的變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