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012 Airiti Press Inc. & Taiwanese Psychology Association

2008年台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

翁儷禎

1

 黃怡蓉

1

 鄭中平

2 1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2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本研究延續徐嘉宏(1998)與王文中(2003)的研究,進行國內心理學門期刊之評比,此次納入評比的心理 學期刊為《中華心理衛生學刊》、《中華心理學刊》、《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本土心理學研究》、《教育 心理學報》、《教育與心理研究》、《測驗學刊》、《輔導與諮商學報》、《台灣精神醫學》、《諮商與輔導學 報:高師輔導所刊》、《應用心理研究》和《臨床心理學刊》共12本。本研究收集12本心理學刊主觀與客觀資料, 主觀資料以問卷進行,收集期刊評鑑小組委員6人、期刊主編12人、一般心理學研究者與期刊審稿人共260位對期刊 整體品質、熟悉度和期刊分項品質的意見;客觀資料則主要由研究者自行建立資料庫計算各類論文引用率。在分析 比較各類指標的一致性、穩定性與代表性後,研究者以「研究人員對期刊整體評價之領域平均數」做為最後分級的 依據,並參考評價時選項所代表之意義,將12本期刊評定為「優」與「良」兩級。本研究亦發現,研究人員本身的 領域影響其對期刊的熟悉度、整體與分項評價甚大,各領域人員在參考研究結果時,宜多注意該領域之期刊分級結 果,適當考慮領域差異性,並將期刊特色納入考量。 關鍵詞:心理學發展、期刊評比、期刊影響係數 學術期刊是研究者發表與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 台,期刊之品質因之為學界所關注,而可作為相關決 策之參考資訊。譬如,期刊品質評比資料可提供學術 機構與圖書館作為期刊訂購參考依據,亦可輔助資助 單位在研究補助之決策,並可作為研究者發表研究成 果時,選擇投稿期刊之參考。為瞭解國內學術期刊素 質,進而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國科會多年來即針對各 個學門進行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心理學門期刊評比始 於十餘年前徐嘉宏(1998)之研究,數年後,王文中 (2003)進行第二回心理學門期刊評比。為反映心理 學門近年之發展,本研究延續前述,針對目前心理學 門期刊進行評比,希以呈現國內心理學門學術期刊之 面貌。 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固然有其應用與參考價值,然 而,任何評比通常難免涉及主觀價值,學術期刊評比 的結果並不一定能獲得學術社群之共識,學者常有不 同的見解與爭議。以美國心理學界為例,自Mace與 Warner(1973)發表了48位心理學系主任對64種心理 學期刊的評比後,隨即有後續研究(如:Koulack & Keselman, 1975a, 1975b),並引發心理學家在期刊 選擇、評比者選擇、評比標準上的討論(如:Boor,

1973; Buss & McDermott, 1976; Gynther, 1973; Hohn & Fine, 1973; Levin & Kratochwill, 1976; Porter, 1976; White & White, 1977)。

在期刊選擇上,何種期刊可算是心理學領域的期 刊呢?針對此議題,Buss與McDermott(1976)以期刊 發行宗旨中是否明確指出為出版「心理學」研究成果 為準則,決定是否將一期刊納入心理學期刊之評比範 園。Haynes(1983)則參考物理學門之作法,利用互 引資料決定心理學核心期刊。 初稿收件:2011/11/28;一修:2012/03/27;正式接受:2012/03/29 通訊作者:鄭中平(cpcheng@mail.ncku.edu.tw)70101台南市大學路1號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致謝:本研究由國科會補助(97-2420-H-002-025),並承蒙期刊評鑑小組委員與納入評比之期刊主編費心提供諸多寶貴意見, 278位受訪者於百忙中撥冗填答問卷,並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與華藝數位有限公司慷慨惠賜資 料,方得以順利進行,在此特致萬分謝忱。

(2)

評 比 者 選 擇 的 議 題 , 乃 起 因 於 評 比 者 對 期 刊 的 「熟悉度」以及有興趣的心理學領域可能影響評比者 對期刊品質之評估(Boor, 1973, 1982; Gynther, 1973; Hogan & Hedgepeth, 1983; Keselman & Koulack, 1977; Porter, 1978; Storandt, 1985)。Koulack與Keselman

(1975a)即發現,心理學者對期刊的評比順序,會因 其有興趣之心理學領域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如 何選擇適當的評比者是期刊評比難以避免的議題。 心 理 學 期 刊 評 比 方 法 與 標 準 的 爭 議 , 主 要 在 於 採行主觀評量(rating)或者客觀指標作為評比的依 據,前者主要依賴研究者對期刊素質之意見,後者則 多以引用率(citation index,或稱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之統計數據表徵期刊之影響力與重要性。主 觀評量方面,Mace與Warner(1973)以及Koulack與 Keselman(1975a, 1975b)的心理學期刊評比皆以五 點量尺進行。考量意見調查的期刊評比可能較為主 觀,Porter(1976)與Buss與McDermott(1976)利 用期刊論文被引用次數作為「客觀」反應期刊重要性 的指標,多名研究者亦陸續跟進(Buffardi & Nichols, 1981; Rushton & Roediger, 1978; White & White, 1977)。White與White(1977)認為論文引用率較主 觀評量能更清楚與客觀地呈現各期刊的重要性,將納

入研究的57種期刊,依論文為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引用的平均引用率排序;Rushton

與Roediger(1978)則探討80種心理學期刊在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論文的平均引用率。

許 多 研 究 都 發 現 主 觀 評 量 與 客 觀 的 論 文 引 用 指

標間的皮爾森相關都不高,界在 .11與 .45間(Buss &

McDermott, 1976; Porter, 1976),若僅考量排名居前

十名的期刊,則主客觀指標的相關會略微提高(r =

.56, Buss & McDermott, 1976)。如果僅在意期刊排 序,主客觀評量相關變動很大,但都不算太高,介於 .20到 .61間(Porter, 1978; Rushton & Roediger, 1978; White & White, 1977),此二評比標準很可能代表不同 的期刊特性(如Keselman & Koulack, 1977)。引用率 雖然可避免主觀,但仍有學者對引用率的所謂「客觀

性」提出質疑(Boor, 1982; Over, 1978),認為此等指

標反映的是期刊的「能見度」(“visibility," Stamps

& Fehr, 1980)或科學界的流行(scientific popularity; Boor, 1982),未必反映期刊之品質或者重要性。 Buffardi與Nichols(1981)雖然以引用率評估心理學期 刊,然亦指出,引用率可能受與期刊素質無關的因素 影響,譬如論文參考文獻的長度。由於心理學涵蓋領 域相當廣泛,如果不同領域研究者習慣引用的參考文 獻的數目多寡不同,則由之推估的引用率即可能因而 有所差異,很可能較有利於習慣羅列高數量文獻之領 域。因此,進行期刊排比時,不宜忽略領域間相異之 處所造成的影響。 在界定心理學期刊及評比方法方面,國內徐嘉宏 (1998)與王文中(2003)兩次心理學期刊評比分別 包括十八與十七種期刊。徐嘉宏的期刊名單以梁庚辰 根據1995/1996年國科會心理學門研究獎勵或獎助申 請者,1991至1996年間著作目錄羅列的131種國內期刊 為基礎,挑選出心理學各次領域刊登篇數較多且國內 圖書館可搜尋到的39種期刊,針對最新出版的四期, 由台大心研所的研究生根據:(1)所刊載之論文以原創 性論文為主,(2)所刊載論文半數以上為心理學論文, 以及(3)具論文審查制度等條件篩選,挑選出九種符 合上述條件的期刊,另加上九種接近但不完全符合條 件的期刊。王文中則以前述第一次心理學門期刊評比 的18種期刊名單為主,扣除停刊期刊,加入《應用心 理研究》。由於前兩次心理學門期刊評比研究距今已 逾數年,且近年來亦有新期刊發行(如《臨床心理學 刊》),因此,此次期刊評比將重新考量當今心理學 相關期刊之界定。 在 期 刊 評 比 標 準 方 面 , 國 內 的 期 刊 評 比 亦 包 含 主觀與客觀兩部份。主觀資料收集受訪者對期刊的評 量或提名排序(ranking)意見(王文中,2003;徐 嘉宏,1998;郭炳伸、曹添旺、于若蓉,2006;熊瑞 梅、杜素豪、宋麗玉、黃懿慧,2007),兩者皆可能 受研究者對期刊的熟悉度影響。王文中即發現熟悉度 與提名排序之相關較高,而與期刊評量相關較低。解 決熟悉度影響的方法之一是讓受訪者無需評量不熟悉 的期刊,以降低熟悉度的影響,但提名本身極受熟悉 度影響,因此提名排序較難排除熟悉度影響,解釋結 果時宜考慮熟悉度影響。另一個處理熟悉度影響的方 法,是適當定義學科研究者,例如郭炳伸等人在經濟 學門期刊評比上,在一般研究者外,另引入期刊評鑑 小組,由領域內學術成就卓越之非期刊主編的學者專 家組成,希望得以在研究人員評量之外,提供另一角 度的期刊評比意見。 國 內 的 期 刊 評 比 , 客 觀 指 標 則 以 期 刊 可 明 確 計 數之資料為主,主要為影響係數,即單位時間內,一 期刊內文章的被引用平均次數,可作為期刊影響力的 一項指標。如果期刊發表之文章品質優良,論文可能 因而常被引用,而有較高影響係數,故影響係數亦被

(3)

視為期刊學術品質的指標之一。在利用影響係數作為 期刊學術品質指標時,亦需考慮影響影響係數的其他 因素,例如學科研究人數或是學術風潮等。此外,現 有期刊為數眾多,不同學科間亦可能交互引用,在計 算影響係數時,若希冀能搜尋所有期刊文獻以含納每 一次引用,誠屬不可能之舉。有鑑於此,研究者多將 搜尋的期刊限制在特定範圍內,於這些期刊中計算論 文彼此引用的次數。選定的期刊範圍越廣,則計算所 得之引用數越接近真實被引用的數目;反之,選定 的期刊範圍較小時,所得的引用數可能較偏離該期刊 論文實際被引用的數目。國內目前克正建立台灣社會 科學引文索引(Taiwan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TSSCI)資料庫,然有許多心理學期刊與引用心理學論 文的期刊仍未收錄其中,若想計算心理學期刊論文的 引用率,引用數目的計算仍需輔以人工運作,不太可 能包括大規模範圍搜尋,由之而得的引用數目未必全 然正確,利用影響係數作為期刊學術品質指標時,需 將此項因素考慮在內。 學 術 期 刊 之 任 何 評 比 標 準 , 無 論 是 包 括 主 觀 評 量、提名排序或者客觀引用率資料,皆各有其優劣, 既能呈現有意義之期刊品質訊息,然亦有其限制與缺 失,因此宜盡可能考慮多重資料來源,排比不同資料 間的一致與相異處,藉由多元角度綜合評量期刊素 質。本次期刊評比即同時納入主觀與客觀指標,嘗試 將台灣心理學門期刊分為數個等級。在主觀資料方 面,除收集心理學研究者評價意見,並收集心理學門 期刊評鑑小組、期刊主編與期刊審查人對期刊評價, 希望能藉由綜合多方意見,盡量減低各種意見來源在 期刊評比上可能有的偏誤。客觀資料方面,亦考量多 重資料來源,包括利用期刊與博士論文計算論文引用 率,以及資料庫中論文下載數。

研究方法

本 研 究 收 集 客 觀 與 主 觀 期 刊 評 比 指 標 , 嘗 試 將 台灣心理學門期刊分為數個等級。為使研究程序更加 周全,本研究邀請具資深研究經驗,並熟悉國內心理 學相關期刊的六位學者組成期刊評鑑小組,在指標收 集前與得到初步研究結果後分別舉辦座談會,藉重其 專業協助決定選擇納入評比之期刊、定義主觀資料填 答學者之 範疇、編修期刊評量問卷,並針對研究內 容、研究方法與初步評比結果等提供意見。考量心理 學各次領域學者對期刊的熟悉度與評價可能不同,邀 請的六位學者乃各有專精,涵括生理心理學、認知實 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人格心理學、工商心理 學、臨床心理學和諮商輔導心理學。此外,指標收集 前與完成初步研究結果後,亦各舉行兩次期刊主編座 談會,邀請選納期刊之主編針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與初步評比結果等提供意見。本研究即綜合期刊評鑑 小組與期刊主編意見,釐定本研究最後採行之研究方 法與程序,以下分別說明研究中心 理學期刊之選納 歷程,以及主觀評量指標與客觀指標的收集和分析 程序。

(一)心理學期刊選納歷程

此次心理學期刊評比範圍界定為發行三年以上, 刊登心理學研究為主的期刊。評比範圍限定於發行三 年以上,是考量期刊通常需要發行一段時間,品質方 較穩定,亦才得以建立其在學術社群中的學術聲譽與 影響力。再者,客觀指標的建立需要期刊數年內之資 料方能計算,在綜合考量後,乃設定選納期刊之出版 時間至少為三年。 心 理 學 期 刊 的 選 納 , 乃 由 研 究 者 初 步 草 擬 期 刊 候選名單,經由期刊評鑑小組討論決定最終清單。研 究者由國家圖書館收錄之中文期刊中逐一篩選可能與 心理學相關聯者,同時考量徐嘉宏(1998)與王文中 (2003)兩次心理學期刊評比所包含之期刊,並納入 近期內新近發行的心理學期刊,整理出一份包含24本 期刊的候選名單。期刊評鑑小組經充分討論後,決議 納入TSSCI中列為「心理學門」的所有期刊,以及出 刊稿件中心理學論文比率較高期刊,其中心理學論文 比率乃參考王文中彙編之資料,以及近三年各期刊出 版之論文目錄。最後共納入《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中華心理學刊》、《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本 土心理學研究》、《教育心理學報》、《教育與心理 研究》、《測驗學刊》、《輔導與諮商學報》、《台 灣精神醫學》、《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 《應用心理研究》,和《臨床心理學刊》,共計12本 期刊。

(二)主觀評估指標與資料收集程序

在期刊品質之主觀指標上,本研究詢問受訪者對 期刊之評量與提名排序之意見。調查內容參考王文中 (2003)問卷,以及經濟學門與社會學門期刊評比報 告(郭炳伸等人,2006;熊瑞梅等人,2007),並統

(4)

整期刊評鑑小組會議與期刊主編會議的意見後釐定, 包括期刊整體學術品質評估、期刊學術品質熟悉度評 估、期刊分項評價、投稿與審稿經驗,與基本資料等 部份。在期刊整體學術品質評估上,首先請受訪者針 對選納的十二本期刊,逐一以四點量尺進行評估。在 問卷調查前之期刊評鑑小組與期刊主編會議中,與會 者認為選納之心理學期刊之素質普遍而言均不錯,因 此將整體學術品質評估之選項依序設為「非常好」、 「很好」、「不錯」與「普通」。考量受訪者未必熟 悉每一期 刊,另加上「無法判斷」選項。整體評量 後,繼之請受訪者針對納入評比之期刊提名排序,依 序列出三至五個心目中學術品質最佳的期刊。熟悉度 的評量乃請受訪者對納入評鑑的期刊,以「熟悉」、 「略微熟悉」、「不熟悉」三個選項,評估對各期刊 學術品質熟悉度。針對受訪者熟悉或略微熟悉的期 刊,則請其進一步評估該期刊的理論性、應用價值、 投稿與審稿等五項分項意見,以瞭解各期刊的特色。 對不熟悉其學術品質的期刊,受訪者無需填答分項意 見,即便有填答的,亦不納入後續分析。基本資料則 包括性別、取得最高學歷迄今之時間,以及個人的心 理學學術領域。 本研究中,期刊品質主觀評量的受訪者包括一般 心理學研究者、期刊現任主編、期刊評鑑小組與期刊 審稿人四類。 一般心理學研究者方面,期望受訪對象熟悉心理 學且仍持續參與研究,因此界定為符合以下兩條件之 一者:(1)過去三年內於國科會心理學門申請到至少一 件研究案的學者,符合此條件之研究者可能是心理學 相關科系學者、也有可能具社會學或資工等背景,亦 可能是研究機構研究員;(2)於國內心理學相關系所 任教之助理教授級(含)以上之專任教師,並在過去 三年內於國科會申請到至少一件研究案,研究案則不 限定於心理學門。期刊主編則包括選納之期刊現任主 編,具雙主編之期刊乃請其推舉其中一人填寫問卷, 期刊評鑑小組由研究者邀請專精不同心理學次領域之 資深學者組成。納入期刊審稿人是本研究與國內其他 學門期刊評比相異之處,主要是考量,審稿人相較於 一般心理學研究者,對期刊品質較為熟悉,而相較於 熟悉期刊的主編,可能較為客觀。 人數方面,期刊評鑑小組由六位學者組成,期刊 主編包括十二位選納之期刊的現任主編,一般心理學 研究者在排除期刊評鑑小組成員與填答問卷之現任主 編後,符合條件者共計252位。期刊審稿人由各期刊主 編推薦該期刊一至三年內的審稿人,每期刊至多推薦 20名,經邀約聯繫各期刊主編後,其中十位期刊主編 總計推薦196人次的審稿人,其中84人次已列於前述之 心理學研究者、期刊主編或評鑑小組中,另有8人次重 覆提名,最後審稿人類之受訪者共有104名。 針對一般心理學研究者與期刊審稿人,以郵寄與 電子郵件傳輸兩種方式同步通知受訪者並送達問卷,受 訪者可選擇填答紙本問卷或網路問卷,所有作答都在匿 名情況下進行。估計問卷寄達後,分別於一週、二週與 八週後以電子郵件向尚未回應之受訪者催收。催收時, 有27位一般心理學研究者和13位審稿人告知不便填寫, 主要原因為不熟悉心理學期刊或是其專長並非心理學領 域(計36位)。扣除此40位自覺不適填答者後,一般心 理學研究者與審稿人兩類受訪者的問卷發放總數為316 份。經三次催收後,一般學者和審稿人的問卷共收到有 效問卷260份與1份空白紙本問卷,回收率為82%(260 / 316)。有效問卷中,網路與紙本填答份數分別為163份 與97份,網頁填答者遠多於填答紙本者。以往心理學期 刊評比研究,徐嘉宏(1998)發出127份問卷,回收83 份,回收率為65%,王文中(2003)發出271份,回收 153份,回收率為56%。較諸過去研究,本研究在發出 份數與回收率上,均高於先前研究。 期刊主編的問卷以紙本寄出,並全數回收。評鑑 小組委員亦以紙本方式進行,並以德慧調查法(Delphi method)取得最終評價。研究先調查期刊評鑑小組個 別成員之意見,復將評鑑小組意見整理後回應與各成 員,經三回合調查後,評鑑委員意見達成共識,遂即 停止。

(三)客觀評估指標與資料收集程序

本研究採行的客觀指標包括各期刊「2008年影響 係數」、「2008年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以及 期刊主編座談會中建議加入的「由心理學博士論文計 算之2008年影響係數」與「各期刊於CEPS被下載的 次數」(CEPS為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之簡稱)。除了「各期刊

於CEPS被下載的次數」委請華藝數位有限公司提供 外,其餘三項影響係數指標,均由研究者自行建立引 用資料計算而得。影響係數一般以2年內論文為基礎 計算,然因心理學研究論文被引用的高峰期間尚不清 楚,為反映論文被引用的可能情形,乃分別計算2年、 5年、8年之影響係數。

(5)

1. 2008年影響係數 影響係數實係引用率,2008年影響係數的計算, 乃以某期刊在2008年前2年出版之論文總數為分母,並 以這些論文被2008年所有期刊(期刊範圍視各研究所 界定而異,本研究即為選納之十二本心理學期刊)引 用的次數為分子,計算比率。換言之,2008年影響係 數為某期刊前2年(2006和2007年)所出版的論文, 在2008年被12本期刊引用的次數,與該期刊前2年出版

之論文總數的比值。5年之影響係數(Five Year Impact

Factor)計算方式,與影響係數類似,但以期刊前5年

(2003年至2007年)所出版的論文為準。8年之影響係

數(Eight Year Impact Factor)則為某期刊前8年(2000

年至2007年)所出版的論文為準。 2. 2008年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Excluding Self-Citations) 自 我 引 用 係 指 引 用 自 己 期 刊 內 之 文 章 , 而 排 除 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與影響係數計算之差異僅在於分 子,亦即其分子排除期刊論文為自身期刊引用的次 數。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針對期刊引用自身文章 做修正,以期刊前2年論文的被引數中扣除該期刊為自 身論文引用的次數為分子,計算影響係數。5年與8年 之係數均以此類推。 3. 由心理學博士論文計算之2008年影響係數 由心理學博士論文計算之2008年影響係數與影響 係數計算之差異亦在於分子,此時分子為某期刊論文 被2008年出版之心理學博士論文所引用之次數。心理 學博士論文係指心理學相關科系博士班之畢業論文, 2008年共計22篇,橫跨七個學校之系所,包括台灣大 學心理學研究所(2篇)、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4 篇)、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3篇)、輔仁大學心理 學研究所(2篇)、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 究所(3篇)、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研究所(5 篇),以及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3篇)。 4. 各期刊於CEPS被下載的次數 此即12本期刊於2006、2007和2008年,透過CEPS 被下載的次數。

(四)分析方法

本研究希望能藉由綜合不同指標與多方意見,減 低各種意見來源在期刊評比上可能有的偏誤,因此, 在主觀指標上考慮四類受訪者,在客觀指標上亦呈現 不同時間間隔所得之各類影響係數。 針對主觀評價指標,本研究將先呈現受訪者的背 景資料,並進一步分析背景變項對主觀評價的影響, 尤其著重不同心理學次領域填答者以不同類受訪者意 見之差距,繼之計算指標間的一致性。針對期刊評比 之客觀資料,亦將先分析各種不同指標的結果,再計 算這些客觀指標間的一致性。最後則計算主觀指標與 客觀指標間的一致性,以選定適宜據以將心理學門期 刊分級之指標。

研究結果

以下將先分別呈現主觀評估指標和客觀評估指標 的結果,再比較主客觀資料間的一致性,以及兩者與 熟悉度的關係,最後嘗試將本研究選納之心理學期刊 分級,並加以討論。

(一)主觀評估指標

1. 填答者背景 表1呈現填答主觀指標之填答者之背景,綜觀四類 受訪者之背景,整體而言,男女比例約略平均,取得 最高學位迄今的時間以15年以上最多(36%),5-10年 次之(27%),勾選之心理學次領域以諮商輔導心理 學者最多(30%),教育心理學與認知實驗心理學次 之(22%與21%),選填工商心理學與生理心理學者最 少(7%與8%)。填答方式方面,以填答網頁問卷者居 多(59%)。 期刊主編與評鑑小組,相較於另兩類受訪者,取 得最高學位迄今15年以上者的比率較高,但學術領域 分布則較平均,唯期刊主編無專精於生理心理學與發 展心理學次領域之學者,評鑑小組則未包括教育心理 學與心理計量學者。 2. 背景變項對問卷填答反應之效果 本研究背景變項包括作答方式(網路或紙本)、 性別、年資(五年以下、五年到十年、十年到十五年 或十五年以上)、受訪者類別(一般心理學研究者或

(6)

審稿人)與個人學術領域五個變項。受訪者類別中, 「評鑑小組」和「期刊主編」屬特殊專家意見,將在 後續分析中進行比較,此處僅就一般心理學研究者和 審稿人進行比較。問卷填答反應包括整體評價、五項 分項評價與熟悉度,共計七個依變項。 分析時,針對前四個背景變項,分別以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檢驗其對七個依變項的影響;個人學術領域 為複選,故另以迴歸分析檢視學術領域影響。本研究 選納之心理學期刊共有12本,針對七個依變項,五個 背景變項,共計420(12 × 7 × 5)個檢定。由於檢定數 目眾多,乃將型一錯誤率設為 .005。結果顯示,作答 方式、性別與年資各自在84個檢定中有2、0與4個檢定 達統計顯著,達統計顯著的比較之效果量(η2)介乎 .06 ~ .18之間,整體來說,受訪者對期刊之評價受此三 個背景變項之影響不算大。受訪者類別與學術領域則 分別有9和26個檢定達統計顯著。 在這些背景變項中,學術領域的影響較其他變項 為高,不僅顯著的檢定最多,R2亦最大,在 .13 ~ .53 之間,顯示填答者對期刊的整體評價、熟悉度和分項 評價會因填答者專精之心理學次領域不同而異,與 Koulack與Keselman(1975a)之發現一致。雖然受訪 者類別的分析中,達統計顯著檢定數目亦不少,但因 一般心理學研究者與期刊審稿人學術領域分布不同, 評價上之差異可能肇因於學術領域。為澄清受訪者類 別的效果是否可能源自於學術領域,乃進一步進行階 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在控制研究領域之效果下, 84個分析中,僅剩下2個檢定的ΔR2達統計顯著,顯示 學術領域而非受訪者類別可能才是影響評價差異的主 要因素。 由於不同作答方式、性別與年資對期刊評價與熟 悉度影響不大,故後續分析皆不區分這些背景變項。 此外,亦不區分一般心理學者與審稿人,而合併為 表1 主觀資料中填答者之背景 背景資料 一般學者 n = 187 期刊主編 n = 12 評鑑小組 n = 6 審稿人 n = 69 總計b N = 278 資料來源  網路 129 (69%) 0 (0%) 0 (0%) 34 (49%) 163 (59%)  紙本 58 (31%) 12 (100%) 6 (100%) 35 (51%) 115 (41%) 性別  男 91 (49%) 10 (83%) 3 (50%) 31 (45%) 137 (49%)  女 96 (51%) 2 (17%) 3 (50%) 38 (55%) 141 (51%) 取得最高學位迄今時間  5年以下 42 (23%) 0 (0%) 0 (0%) 2 (3%) 44 (16%)  5-10年 62 (33%) 1 (8%) 0 (0%) 10 (15%) 74 (27%)  10-15年 36 (19%) 3 (25%) 1 (17%) 20 (29%) 61 (22%)  15年以上 47 (25%) 8 (67%) 5 (83%) 37 (54%) 99 (36%) 學術領域a  生理心理學 18 (10%) 0 (0%) 1 (17%) 1 (1%) 21 (8%)  認知實驗心理學 52 (28%) 1 (8%) 2 (33%) 3 (4%) 58 (21%)  發展心理學 28 (15%) 0 (0%) 1 (17%) 11 (16%) 40 (14%)  社會人格心理學 27 (14%) 2 (17%) 1 (17%) 12 (17%) 42 (15%)  工商心理學 11 (6%) 2 (17%) 1 (17%) 4 (6%) 18 (7%)  臨床心理學 33 (18%) 2 (17%) 1 (17%) 7 (10%) 43 (16%)  諮商輔導心理學 43 (23%) 3 (25%) 1 (17%) 33 (48%) 83 (30%)  教育心理學 37 (20%) 2 (17%) 0 (0%) 22 (32%) 61 (22%)  心理計量學 21 (11%) 2 (17%) 0 (0%) 14 (20%) 37 (13%)  其他 18 (10%) 2 (17%) 0 (0%) 12 (17%) 32 (12%) 註:a學術領域可複選,故各領域人數比率相加後大於100%。b因作業疏失, 260份有效問卷中有4份紙本問卷無法分辨屬於一般學者或審稿 人,故總人數278高於四類人數總和。

(7)

「研究人員」(N = 260),後續分析中,受訪者類 別區分為研究人員、期刊主編與期刊評鑑小組三類。 由於學術領域為影響評價與熟悉度的重要因素,但各 領域學者之人數又可能有所差異,討論三類受訪者意 見時,不宜忽略學術領域之影響。在研究人員方面, 為考量學術領域之影響,除呈現不同學術領域資料 外,並計算領域平均數之平均,視為研究人員整體對 期刊的評估。期刊主編的學術領域分布雖尚稱平均, 但整體人數較少,某一領域人數較多即會造成顯著影 響,因此亦採取先求領域內平均,再求整體平均數的 作法。評鑑小組的學術領域分布平均,因此不另作處 理,而直接計算對12本期刊評價或熟悉度的平均數。 計算平均數時,因學術領域可複選,若受訪者勾選二 個學術領域,則其對期刊的評估會在所勾選的二個領 域中各算一次。 3. 期刊學術品質熟悉度 研究人員方面,不同心理學領域研究者熟悉的期 刊相異,對期刊的整體熟悉度亦有所不同。表2顯示熟 悉心理學期刊之百分比,如果以30%的研究人員熟悉 為基準,生理心理學者與認知心理學者熟悉的期刊皆 少於3本,但社會人格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商輔 導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領域的學者,熟悉期刊皆在7 本以上,諮商輔導心理學研究者熟悉期刊甚至高達10 本,不同領域心理學者對國內心理學期刊的熟悉程度 有很大的差異。倘以超過半數之60%為準,表示該領 域受訪者高度熟悉該期刊,則無任何國內心理學期刊 對生理心理學領域研究者達此高熟悉度,認知實驗心 理學領域高熟悉度的期刊則僅有《中華心理學刊》, 發展心理學領域有《中華心理學刊》與《教育心理學 報》,社會人格心理學領域有《中華心理學刊》,工 商心理學領域有 《中華心理學刊》、《應用心理研 究》、《本土心理學研究》,臨床心理學領域有《中 華心理衛生學刊》與《中華心理學刊》,諮商輔導心 理學領域有《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及《輔導與諮商 學報》,教育心理學領域有《教育心理學報》與《測 驗學刊》,心理計量學領域有《測驗學刊》與《中華 心理學刊》,心理學各學術領域研究者間之差異益形 明顯。就全體心理學研究人員而言,無論是計算260位 填答者勾選「熟悉」之百分比,或是計算十個心理學 領域(九個次領與加上其他領域)勾選「熟悉」之百 分比的平均數,《中華心理學刊》之熟悉度均為所有 期刊中最高者,超過50%,餘皆不及50%。 期 刊 主 編 方 面 , 除 少 數 期 刊 外 , 期 刊 主 編 皆 熟 悉選納之心理學期刊,其中《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中華心理學刊》、《教育心理學報》,以及《教育 與心理研究》,熟悉度皆超過60%。整體而言,期刊 主編對所有期刊的熟悉程度皆高於其他類別受訪者。 期刊評鑑小組亦皆熟悉多數選納之心理學期刊, 熟悉度超過60%之期刊為《中華心理學刊》、《中華 心理衛生學刊》、《本土心理學研究》,以及《教育 心理學報》。 4. 期刊整體學術品質 本研究「心理學期刊現況調查」問卷中,請受訪 者評估各期刊的整體學術品質,就「非常好」、「很 好」、「不錯」、「普通」與「無法判斷」中擇一勾 選,其中前四選項分別以4、3、2、1計分,分數越高 代表學術品質越佳。為瞭解不同類型與學術領域之心 理學研究者對各期刊學術品質之評估,乃計算各種心 理學研究者對每一期刊學術品質評估之平均數,如表3 所示。 研究人員方面,不同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對期刊學 術品質評估之嚴苛程度有所差異。在所有領域中,生 理心理學與認知實驗心理學領域研究者橫跨12本期刊 的學術品質平均數的平均最低,僅為2.13與2.23,接 近學術品質「不錯」之選項,諮商輔導心理學、教育 心理學和心理計量學領域研究者橫跨所有期刊的平均 數最高,為2.77、2.72與2.71,接近期刊整體學術品質 「很好」之選項。 不同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對各期刊整體學術品質的 評估亦有所不同。整體研究人員之平均數約為2.5左 右,以下乃簡述各領域學者評估之學術品質平均數高 於3(「很好」)之期刊或相對較高之期刊,藉之說 明各領域評價較佳之期刊。以生理心理學者而言,整 體評價最高者為《中華心理學刊》,但亦未達3分。 認知實驗心理學者平均整體評價高於3者則僅有《中 華心理學刊》。發展心理學者評價中,《中華心理學 刊》和《教育心理學報》的平均整體評價均高於3, 《本土心理學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中華 心理衛生學刊》則略低於3。社會人格心理學者平均 整體評價較高者有《中華心理學刊》、《本土心理學 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本期刊,其中《中華 心理學刊》之平均高於3。工商心理學者平均整體評價 高於3者為《中華心理學刊》、《台灣精神醫學》,而 《本土心理學研究》與《教育與心理研究》略高於3。

(8)

表2 熟悉國內心理學期刊之百分比 勾選心理學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人員 熟悉的百分比(%) 生理 心理 認知 實驗 心理 發展 心理 社會 人格 心理 工商 心理 臨床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 教育 心理 心理 計量 其他 領域 全體 研究 人員 研究 人員 領域 平均b 期刊 主編 期刊 主編 領域 平均 評鑑 小組 勾選各領域之人數 20 55 39 39 15 40 79 59 35 30 260 10 12 8 6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0 9 46 56 33 73C 58 22 11 43 39 37 75 81 67 中華心理學刊 30 69 62 69 73 60 34 53 60 23 54 53 75 77 83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5 4 26 36 7 40 81 32 17 17 33 26 42 31 17 本土心理學研究 0 9 41 59 67 43 42 25 14 20 31 32 67 52 67 教育心理學報 0 22 62 41 20 25 58 73 46 20 41 37 67 69 67 教育與心理研究 5 13 44 36 27 20 39 54 43 13 31 29 58 60 50 測驗學刊 5 18 28 33 27 38 46 61 80 23 35 36 50 52 33 輔導與諮商學報 0 2 23 23 0 20 73 32 20 27 27 22 33 25 33 台灣精神醫學 25 7 13 5 0 48 15 7 6 33 15 16 25 23 17 高師輔導所刊a 0 4 13 21 0 8 44 17 11 7 17 12 17 8 17 應用心理研究 5 31 39 59 73 58 57 37 28 23 42 41 58 58 50 臨床心理學刊 5 2 13 10 0 55 10 9 6 10 13 12 8 6 17 註:a即《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b領域平均數是將10個領域的百分比再加以平均。C熟悉百分比超過30%或60%者,以粗體與底線 標示。 表3 國內期刊整體學術品質評量之平均數 勾選心理學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人員 生理 心理 認知 實驗 心理 發展 心理 社會 人格 心理 工商 心理 臨床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 教育 心理 心理 計量 其他 領域 全體 研究 人員 研究 人員 領域 平均 數 期刊 主編 期刊 主編 領域 平均 數 評鑑 小組 勾選各領域之人數a 20 55 39 39 15 40 79 59 35 30 260 10 12 8 6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55 2.40 2.75 2.75 2.70 2.85 2.94 2.62 2.67 2.86 2.74 2.71 2.75 2.73 2.33 中華心理學刊 2.81 3.16 3.30 3.44 3.57 3.39 3.27 3.45 3.50 2.91 3.28 3.28 3.17 3.25 3.50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2.22 1.89 2.44 2.55 2.40 2.53 3.16 2.68 2.47 2.71 2.69 2.51 2.75 2.53 2.20 本土心理學研究 2.30 2.31 2.88 2.89 2.93 2.80 2.97 2.83 2.75 3.00 2.81 2.77 2.92 2.90 3.17 教育心理學報 1.78 2.53 3.06 2.72 2.63 2.48 3.11 3.26 3.15 2.56 2.86 2.73 3.11 3.31 2.67 教育與心理研究 2.40 2.47 2.84 2.61 2.75 2.52 2.83 2.93 3.06 2.53 2.69 2.69 2.33 2.17 2.50 測驗學刊 2.38 2.67 2.66 2.43 2.33 2.71 2.81 3.05 3.36 3.14 2.82 2.76 3.00 3.19 2.20 輔導與諮商學報 2.00 1.88 2.04 2.32 2.00 1.71 2.60 2.41 2.11 2.06 2.23 2.11 2.14 2.00 1.60 台灣精神醫學 2.46 2.18 2.40 2.60 3.00 2.74 2.35 2.52 2.92 2.63 2.52 2.58 2.13 2.33 2.00 高師輔導所刊 1.33 1.54 1.89 1.91 1.67 1.65 2.07 2.03 1.67 1.83 1.88 1.76 1.57 1.31 2.00 應用心理研究 1.60 1.85 2.33 2.26 2.14 2.26 2.64 2.41 2.30 2.63 2.29 2.24 1.90 1.79 2.00 臨床心理學刊 1.67 1.85 2.56 2.44 2.00 2.28 2.47 2.41 2.54 2.45 2.34 2.27 1.50 1.50 1.33 平均數b 2.13 2.23 2.60 2.58 2.51 2.49 2.77 2.72 2.71 2.61 2.60 2.53 2.44 2.42 2.29 標準差b 0.45 0.45 0.41 0.38 0.53 0.48 0.36 0.41 0.53 0.37 0.37 0.39 0.59 0.68 0.61 註:a每一填答者未必評估各期刊,各期刊評價的人數可能會小於勾選各領域之人數。b平均數與標準差為各類填答者對12本期刊的平均數與 標準差。

(9)

臨床心理學者平均整體評價高於3者有《中華心理學 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和《本土心理學研究》 之平均數接近3。諮商輔導心理學者平均整體評價高於 3者包括《中華心理學刊》、《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與《教育心理學報》,而《本土心理學研究》、《中 華心理衛生學刊》、《教育與心理研究》、《測驗學 刊》則接近3。教育心理學者平均整體評價接近3者有 5本,分別為《中華心理學刊》、《教育心理學報》、 《測驗學刊》、《教育與心理研究》、《本土心理學 研究》,其中前3本之平均數高於3。心理計量學者平 均整體評價高於3者有4本,包括《中華心理學刊》、 《測驗學刊》、《教育心理學報》、《教育與心理研 究》,而《台灣精神醫學》與《本土心理學研究》則 接近3。其他領域學者平均整體評價高於3者有《測驗 學刊》與《本土心理學研究》。 整 體 而 言 , 心 理 學 研 究 人 員 認 為 學 術 品 質 最 佳 之心理學期刊為《中華心理學刊》,大多數領域之研 究者咸認為其學術品質極佳,其次為平均數相當接近 之五本期刊,然高度肯定各期刊之學者的領域略有不 同。《本土心理學研究》在大多數領域研究者評估之 學術品質平均數均接近3,《測驗學刊》為心理計量、 教育心理,以及諮商輔導心理學領域研究者肯定, 《教育心理學報》為教育心理、心理計量、諮商輔導 心理、發展心理學領域研究者予以高度評價,《中華 心理衛生學刊》為諮商輔導心理、臨床心理、社會人 格心理、發展心理學領域研究者肯定,《教育與心理 研究》受肯定之領域與《教育心理學報》相同。 期刊主編領域平均整體評價高於3者有《教育心理 學報》、《中華心理學刊》和《測驗學刊》3本,《本 土心理學研究》之學術品質平均數亦相當接近3。 評 鑑 小 組 以 德 慧 法 進 行 調 查 , 經 過 三 回 合 調 查 之後,大致對期刊排序取得共識。評鑑小組平均整體 評價高於3者為《中華心理學刊》和《本土心理學研 究》,其餘未達2.75。 5. 期刊排序分析 本研究問卷中,請受訪者依序列出3-5本學術品質 最佳的期刊,回收的問卷中有8.1%未填答此題項,另 有0.4%列出1與2本期刊,28.1%列出3本期刊,9.6%列 出4本期刊,53.5%列出5本期刊,共計有91%的受訪者 列出至少3本期刊。為避免受訪者所列排序期刊數量的 影響,本研究僅分析各受訪者排序前三名之期刊,計 算百分比時以勾選心理學各領域研究者的人數作為分 母,以反映各領域受訪者填答此題項比率。為綜合以 上排序資料,得出期刊整體排序,乃將受訪者排名期 刊依排序給予3、2與1分,針對至少排序三本期刊之填 答者的回應計算各期刊的平均數,作為期刊「排序分 數」,列於表4,排序分數越高,越接近3分,代表排 名越前面,期刊品質越佳。 研究人員方面,多數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均列出至 少三本學術品質最佳的期刊,唯生理心理學領域研究 者中僅有65%填答者列出三本或三本以上之期刊。 各 心 理 學 領 域 研 究 者 對 期 刊 學 術 品 質 排 序 第 一 的期刊頗有共識,多數領域有50%以上的填答者認為 《中華心理學刊》學術品質最佳。其中值得一提的 是,對諮商輔導心理學領域研究者而言,分別有23% 和22%的人選定《中華心理學刊》和《中華輔導與諮 商學報》排序第一。雖然對排序第一期刊有跨領域共 識,但排序第二的期刊則呈現領域間之差異。社會人 格心理學和工商心理學領域研究者明顯肯定《本土心 理學研究》,教育心理學領域研究者肯定《教育心 理學報》,臨床心理學研究者肯定《中華心理衛生學 刊》,心理計量領域研究者則將《教育心理學報》與 《測驗學刊》約略並列第二,其餘領域研究者對排序 第二期刊的意見則較分歧。心理學研究者對排序第三 之期刊並無較一致的看法。 整體而言,多數心理學研究人員排序第一的期刊 為《中華心理學刊》,對排序第二和第三之期刊較無 特別偏好,較多研究者排序第二的期刊包括《本土心 理學研究》、《教育心理學報》、《中華心理衛生學 刊》和《中華心理學刊》。較多研究者排序第三的期 刊有《中華心理衛生學刊》、《教育與心理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和《測驗學刊》。 排 序 分 數 基 本 上 乃 將 各 期 刊 為 研 究 者 排 序 前 三 名的情形作一轉換,以呈現各期刊在整體排序上的高 低,排序分數越接近3,則代表其學術品質益佳。整體 而言,表4排序分數的結果與前述結論相近。《中華 心理學刊》的排序分數除在諮商輔導心理學領域外, 均遠高於其他期刊,其他各領域排序分數較高之期刊 則顯現領域間之差異。就研究人員整體而言,心理學 研究人員認為學術品質最佳之期刊 為《中華心理學 刊》,其次為排序分數相當接近的三本期刊,此三本 期刊亦分別為不同領域研究者肯定,《中華心理衛生 學刊》受臨床心理學研究者予以高度評價,《本土心 理學研究》受工商心理學者與社會人格心理學研究者 肯定,《教育心理學報》則為教育心理學者肯定。

(10)

期刊主編的排序經領域平均後有31%將《中華心 理學刊》排序為第一,次之為《教育心理學報》與 《測驗學刊》。排序第二比率較高者有《測驗學刊》 和《中華心理學刊》,排序第三比率較高者有《中華 心理學刊》和《中華心理衛生學刊》。轉換成排序分 數後,排序分數最高的為《中華心理學刊》和《測驗 學刊》。 評鑑小組以德慧法進行調查,經過三回合調查之 後,大致對期刊排序取得共識。六位委員排序第一與 第二的期刊皆一致,分別為《中華心理學刊》與《本 土心理學研究》,至於排序第三的期刊,則有四位委 員選擇《教育與心理研究》。排序分數結果亦同步反 映德慧法獲得之共識,分數最高之前三本期刊依序為 《中華心理學刊》、《本土心理學研究》與《教育與 心理研究》。 橫跨不同來源,《中華心理學刊》普遍為研究者 視為學術品質最佳之心理學期刊,排序第二之期刊則 顯現心理學領域間之差異。 6. 主觀指標間之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主觀整體指標包括對期刊整體學術 品質的評量與排序,由不同類別受訪者作答。本研究 計算皮爾森相關和斯皮爾曼(Spearman)相關,由兩 個角度探討主觀指標間之一致性,一為不同類別受訪 者間意見之一致性,一為兩評估方法(四點量尺之評 量與期刊排序)所得結果之一致性。 在三類填答者的意見是否一致方面,分析結果發 現三類填答者對期刊整體評估的相關很高,皮爾森相 關係數介於 .73至 .87之間,如果僅在意整體評估的順 序,則斯皮爾曼相關係數介於 .80與 .90間,皆在 .8以 上,顯示三類填答者對期刊整體學術品質的評估有很 高的一致性。三類填答者期刊排序分數的相關中,研 究人員與其他兩類填答者的排序相仿,皮爾森相關係 數都在 .86左右,斯皮爾曼相關係數亦介於 .72與 .81 之間,然而評鑑小組與期刊主編期刊排序之相關則偏 低,皮爾森相關係數與斯皮爾曼相關係數分別是 .66與 .40,顯示兩者期刊排序之差異,此差異可能由於期刊 評鑑小組在期刊排序上之低變異所致。由於研究人員 人數最多,文獻中亦多以研究人員意見作為期刊品質 表4 國內期刊學術整體品質之平均排序分數 勾選心理學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人員 生理 心理 認知 實驗 心理 發展 心理 社會 人格 心理 工商 心理 臨床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 教育 心理 心理 計量 其他 領域 全體 研究 人員 研究 人員 領域 平均 數 期刊 主編 期刊 主編 領域 平均 數 評鑑 小組 排序人數 13 52 37 37 13 37 75 56 31 27 237 10 12 8 6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0.69 0.46 0.86 0.68 0.38 1.54 0.81 0.21 0.19 1.04 0.70 0.69 0.50 0.42 0.17 中華心理學刊 2.31 2.60 2.22 2.22 2.69 2.22 1.11 1.98 2.19 1.26 1.99 2.08 1.75 1.75 3.00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0.00 0.04 0.22 0.16 0.00 0.24 1.25 0.38 0.13 0.26 0.45 0.27 0.75 0.52 0.00 本土心理學研究 0.46 0.55 0.70 1.03 1.62 0.62 0.73 0.29 0.16 0.56 0.68 0.67 0.58 0.50 2.00 教育心理學報 0.15 0.62 0.81 0.35 0.15 0.05 0.89 1.52 0.94 0.67 0.67 0.62 0.58 0.77 0.17 教育與心理研究 0.54 0.47 0.59 0.65 0.46 0.08 0.23 0.54 0.65 0.22 0.39 0.44 0.17 0.13 0.67 測驗學刊 0.15 0.47 0.27 0.35 0.15 0.05 0.23 0.79 1.45 0.63 0.43 0.45 0.83 1.06 0.00 輔導與諮商學報 0.00 0.02 0.05 0.11 0.00 0.00 0.25 0.11 0.00 0.07 0.10 0.06 0.25 0.31 0.00 台灣精神醫學 1.31 0.30 0.11 0.14 0.00 0.76 0.11 0.05 0.10 0.89 0.26 0.38 0.25 0.31 0.00 高師輔導所刊 0.00 0.00 0.00 0.00 0.00 0.03 0.01 0.02 0.00 0.00 0.00 0.01 0.08 0.04 0.00 應用心理研究 0.08 0.25 0.14 0.32 0.54 0.22 0.35 0.11 0.06 0.26 0.24 0.23 0.25 0.19 0.00 臨床心理學刊 0.31 0.11 0.03 0.00 0.00 0.19 0.03 0.02 0.13 0.15 0.07 0.10 0.00 0.00 0.00 平均數 0.50 0.49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標準差 0.69 0.70 0.63 0.62 0.83 0.70 0.44 0.63 0.70 0.41 0.53 0.55 0.47 0.50 0.98 註:排序人數為排序三本或三本以上期刊之人數。

(11)

主觀評估之指標,因此本研究在期刊整體品質之評量 與排序方面,將以研究人員之意見表徵期刊整體學術 品質,進行後續分析。 兩種期刊學術品質評估方法(即對期刊學術品質 之四點量尺評量與排序)所得結果之一致性方面,橫 跨三類填答者,皮爾森相關係數介於 .81與 .85間,斯 皮爾曼相關係數介於 .89與 .94之間,對各類填答者而 言,四點量尺評量與排序的結果均相當一致。在兩種 期刊品質評估方法結果具高一致性下,如若要擇一表 徵期刊學術品質,考量分析結果之穩定性,本研究選 擇四點量尺之評量結果。 就 三 類 填 答 者 在 兩 種 評 估 方 法 之 結 果 , 如 擬 擇 一代表研究者對心理學期刊學術品質之指標,考量各 類填答者之人數、代表性,以及數據之穩定性,本研 究選擇「研究人員對期刊學術品質的整體評量」作為 心理學者對期刊品質的主觀評估指標,以之進行後續 分析。

(二)客觀評估指標

1. 各期刊2008年影響係數 表5呈現各期刊的不同影響係數客觀評估指標。 總體而言,本研究納入評比之12本期刊的互引程度相 當低,彼此間互引計算所得之整體2008年之2年、5 年、8年的影響係數(即12本期刊「被引用總數」除以 「出版論文總數」)分別為0.19、0.17、0.19,影響係 數低並非由於12本期刊論文引用文獻少,而是引用文 獻中國外文獻居多。個別期刊2008年影響係數普遍偏 低,各期刊2年、5年、8年的影響係數範圍分別為0.00 ~ 1.05、0.08 ~ 0.61、0.08 ~ 0.57,唯有《本土心理學 研究》之影響係數較高。《本土心理學研究》論文研 究主題涉及本土文化因素,此或為較常為國內研究引 用原因。隨著引用年限增長,《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和《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的影響係數亦緩步上升, 顯示與此二期刊相關之學術領域的論文半衰期可能較 長。不同時間間隔的影響係數相關高,皮爾森相關在 .88 ~ .97間,斯皮爾曼相關則在 .51 ~ .92間,顯示12本 期刊之相對影響力不太受時間間隔影響。 2. 各期刊2008年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 2008年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與影響係數之 結果相近。整體2008年排除自我引用影響係數(即12 本期刊「被引用總數減去自我引用數」除以「出版論 文總數」)於2年、5年、8年之係數為0.11、0.10、 0.12,對應之各期刊影響係數範圍為0.00 ~0.71、0.03 ~ 0.36、0.05 ~ 0.30,三個不同年數影響係數之相關 亦相當高,影響力不太受時間間隔影響。12本期刊中 僅《本土心理學研究》之係數較高,介於0.28 ~ 0.71 之間。 3. 各期刊由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係數 整體而言,2008年由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係數較 前兩影響係數更低。由博士論文計算之2年、5年、8年 所有期刊之2008年影響係數(即12本期刊「被博士論 文引用總數」除以「出版論文總數」)為0.05、0.07、 0.07,各期刊影響係數之範圍則為0.00 ~ 0.16、0.01 ~ 0.18、0.00 ~ 0.21。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係數比期刊之 間互引率更低,最高之《應用心理研究》亦僅在0.16 ~ 0.18之間。 多 數 國 內 心 理 學 期 刊 在 上 述 三 影 響 係 數 的 數 值 偏低,不易區辨期刊間之差異,因此,影響係數雖可 作為期刊特色之描述,然恐不適宜作為期刊分級之 依據。 4. 各期刊2006年至2008年於「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 庫」被下載的次數 表5亦顯示本研究選納之12本心理學期刊中,在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CEPS 2006年到2008年下載 次數。2006年與2007年下載次數最多的為《應用心理 研究》,2008年則是《台灣精神醫學》,各期刊三年 下載次數之變動不小。三年平均被下載次數最多者為 《應用心理研究》,其次為《台灣精神醫學》與《教 育心理學報》,最少則為《輔導與諮商學報》。CEPS 的數據呈現了各期刊在特定時間內被下載的總量,下 載量或可視為期刊影響力的指標之一,然而解讀時需 留意此項數據之特點。首先,CEPS下載次數並未區分 所下載論文的刊登年度,因不同期刊提供下載的時間 點與內容多寡不一致,難以在相同的基準上作比較。 其次,部份期刊可能在CEPS外有其他的下載方式,例 如,《測驗學刊》網頁即提供全文下載,此亦可能影 響其在CEPS的下載次數。此外,CEPS僅提供下載次 數,無以得知下載者的身份,因之難以界定被下載的 期刊對心理學研究者的影響。基於此三點考量,雖然 下載次數反映了各期刊被讀者閱讀的頻率,可表徵期 刊之特色,然以目前數據特性,恐仍不宜作為評比期 刊學術品質之指標。

(12)

5. 四項客觀指標間之一致性 本研究採取四種客觀指標,除三項影響係數(並 皆橫跨2年、5年、8年三個時間間隔)外,為增加客觀 指標間可比較性,各期刊於CEPS被下載次數僅取2008 年的資料計算指標間的皮爾森相關與斯皮爾曼相關, 瞭解四種客觀指標間的一致性。 四項客觀指標的相關分析結果中,僅有「2008 影響係數」與「2008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之 相關較高,無論時間間隔,相關都在0.80以上,其餘 客觀指標間之相關均偏低,2008年CEPS下載次數與 其他指標之相關尤其低,在-0.32 ~ 0.07間。國內心理 學期刊影響係數偏低,引用國內心理學文獻條數多為 個位數,影響係數很容易因單一文章引用數高低而有 劇烈的變動,在此情形下,目前國內引用率之客觀指 標可能無法適切反映期刊之學術品質。考量各指標的 意義,指標間相對穩定度,以及一般資料庫採行之指 標,本研究在以下主客觀指標相關與熟悉度分析中 將以2年之2008年影響係數代表期刊品質客觀評估之 指標。

(三)主客觀指標之比較

經分析主觀指標間的一致性與客觀指標間的一致 性後,本研究以「研究人員之整體評量」和「2008年 影響係數」分別代表期刊品質主觀與客觀之指標,結 果顯示主客觀指標間之相關並不高(r = .30),兩者 所代表之期刊品質的意義內涵並不相同。如前所述, 國內心理學期刊之間互引率偏低,引用文獻條數多為 個位數,影響係數很容易因單一文章引用數高低而有 劇烈的變動,在此基礎下,目前國內引用率客觀指標 可能無法適切反映期刊品質。以目前資料來看,研究 人員之整體評量較適宜作為期刊評比分級的依據。

(四)熟悉度與主客觀指標之關係

過去研究指出,對期刊的評比容易受評比者對期 刊的熟悉度影響,若以期刊為單位,計算熟悉度之平 均數與期刊主客觀指標之相關,發現各領域受訪者與 整體研究人員對期刊的熟悉度與主觀整體評量均具相 關。整體受訪者對期刊之熟悉度與研究人員之整體評 量相關稍高,皮爾森相關係數為 .67,斯皮爾曼相關係 數為 .50。期刊熟悉度與2008年影響係數之客觀指標 的相關則較低,皮爾森相關係數為 .22,斯皮爾曼相 關係數為 .68。由於《本土心理學研究》2008年的影 響係數高於其他期刊數倍,在樣本數少(N = 12本期 刊)的情況下可能影響兩變項間之相關,在刪除《本 土心理學研究》資料下重新計算熟悉程度與客觀指標 的相關,結果皮爾森相關提高為 .84,斯皮爾曼相關為 .86。 分 析 結 果 顯 示 熟 悉 度 與 主 客 觀 指 標 確 有 關 聯 , 與過去研究相符,而先前分析亦指出受訪者對期刊的 表5  各期刊之2008年影響係數、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係數與CEPS資料庫下載次數 影響係數a 排除自我引用之影響係數 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係數 CEPS下載次數 2年 5年 8年 2年 5年 8年 2年 5年 8年 2006 2007 2008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0.13 0.25 0.32 0.13 0.23 0.30 0.06 0.12 0.10 5,727 13,582 17,641 中華心理學刊 0.19 0.17 0.18 0.13 0.12 0.14 0.02 0.03 0.02 3,499 9,306 13,202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0.15 0.19 0.27 0.08 0.14 0.23 0.08 0.14 0.21 3,005 6,883 8,744 本土心理學研究 1.05 0.61 0.57 0.71 0.36 0.28 0.14 0.15 0.14 8,038 10,675 9,582 教育心理學報 0.26 0.25 0.29 0.10 0.06 0.10 0.00 0.06 0.07 8,610 17,543 23,407 教育與心理研究 0.09 0.10 0.10 0.08 0.09 0.07 0.02 0.02 0.02 --- b --- ---測驗學刊 0.20 0.21 0.23 0.17 0.15 0.14 0.03 0.02 0.01 773 2,165 4,381 輔導與諮商學報 0.13 0.09 0.10 0.07 0.07 0.06 0.13 0.16 0.12 353 925 2,239 台灣精神醫學 0.04 0.08 0.08 0.01 0.04 0.05 0.01 0.01 0.00 6,231 14,802 32,353 高師輔導所刊 0.06 0.18 0.13 0.06 0.08 0.07 0.00 0.05 0.03 1,292 2,306 2,934 應用心理研究 0.21 0.10 0.14 0.02 0.03 0.06 0.16 0.18 0.18 15,519 26,543 29,587 臨床心理學刊 0.00 0.12 0.12 0.00 0.12 0.12 0.00 0.06 0.06 --- 1,723 2,773 整體平均 0.19 0.17 0.19 0.11 0.10 0.12 0.05 0.07 0.07 5,305 9,678 13,349 註:a2年為2006-2007年數據;5年為2003-2007年數據;8年為2000-2007年數據。b「中文期刊電子資料庫」僅收錄《教育與心理研究》之書 目,但未提供全文下載,故無全文下載之記錄。

(13)

熟悉度會因受訪者的「學術領域」而不同,因此在使 用整體評量為期刊分級的同時,宜考慮學術領域間的 差異。

(五)期刊分級與討論

由 於 心 理 學 各 領 域 對 每 期 刊 之 學 術 品 質 的 意 見 未必一致,期刊評比結果之呈現需要考量與反映各領 域學者之意見,本研究雖亦綜合所有領域受訪者之填 答反應,然在結果呈現與解釋上需加注意,以免有誤 導之虞。本研究對期刊整體學術品質之評量採行四點 量尺,四個選項 「非常好」、「很好」、「好」與 「普通」的計分依序為4、3、2、1,分數愈高代表學 術品質之評價愈佳。由於國科會要求必須對學門之期 刊予以分級,為因應此分級之要求,在參酌評鑑小組 與期刊主編於初步研究結果座談會之意見,本研究乃 依心理學研究者心理學期刊整體學術品質之評量予以 分級,將期刊分為特優級(整體學術品質評估之平均 數M ≧ 3.5,意表「非常好」)、優級(3.5 > M ≧ 2.5,意表「很好」)、良級(2.5 > M ≧ 1.5,意表 「好」)和普通級(M < 1.5,意表「普通」),結果 如表6。 部 份 期 刊 在 眾 多 領 域 皆 獲 類 似 評 價 , 但 各 領 域 認為特優或優級期刊則相當不同,數量亦有所差異。 綜合各領域,由研究人員領域平均所評定的優級期刊 包括《中華心理學刊》、《本土心理學研究》、《測 驗學刊》、《教育心理學報》、《 中華心理衛生學 刊》、《教育與心理研究》、《台灣精神醫學》和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八本,良級期刊包括《臨床 心理學刊》、《應用心理研究》、《輔導與諮商學 報》和《諮商與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四本。考 量領域差異,在需要對期刊進行分級的要求下,本研 究乃以研究人員的領域平均數作為最後期刊分級之依 據。過去評比結果亦列於表6,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創刊於1993年,在1998年評 比之17本期刊中位居17,2003年之評比屬於第3等級, 此次評比則屬優級,十年來期刊學術品質呈現相當之 成長。 解讀表6之結果時,宜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各領 域心理學研究者人數有相當之差異,諮商輔導心理學 領域高達79人,工商心理學與生理心理學領域則僅15 與20人,人數較少之領域的結果容易受少數極端意見 影響,穩定性可能不及人數較多的領域。再者,如表2 所顯示,心理學各領域研究者對國內期刊之熟悉程度 並不相同,對不熟悉之期刊的評比結果在解釋時需加 注意。第三,如表3資料所示,各領域研究者評比之嚴 表6 2008年心理學期刊分級表及過去分級結果 勾選心理學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人員 1998年評比結果a 2003年評比結果b 生理 心理 認知 實驗 心理 發展 心理 社會 人格 心理 工商 心理 臨床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 教育 心理 心理 計量 研究 人員 領域 平圴 百分加 總得分 排序 綜合指 標分數 等級 勾選各領域之人數 20 55 39 39 15 40 79 59 35 中華心理學刊 優 優 優 優 特優 優 優 優 特優 優 46.96 1 1.33 1 本土心理學研究 良 良 優 優 優 良 優 優 優 優 16.34 9 0.11 2 測驗學刊 良 優 優 良 良 優 優 優 優 優 37.05 2 0.18 2 教育心理學報 良 優 優 優 優 良 優 優 優 優 32.64 3 - 0.30 3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優 良 優 優 優 良 優 優 優 優 26.66 5 0.41 2 教育與心理研究 良 良 優 優 優 良 優 優 優 優 26.60 6 - 0.07 3 台灣精神醫學 良 良 良 優 優 優 良 優 優 優 29.30 4 -- 2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良 良 良 優 良 優 優 優 良 優 1.32 17 - 0.17 3 臨床心理學刊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 -- -- --應用心理研究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 -- -- 3 輔導與諮商學報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優 良 良 良 19.34 8 -1.49 4 高師輔導所刊 普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 -- -- --註:a徐嘉宏(1998)使用7項單項指標以百分加總法得出總分後,將17個期刊依總分排序之。b王文中(2003)綜合主客觀指標後,定出四 等級。

(14)

格或寬鬆程度並不相同,此點亦宜納入考量。最後, 本研究在綜合考量各種主客觀指標之結果與特性後, 選擇以心理學研究人員對期刊整體學術品質之評量進 行期刊分級,然如前所論述,不同指標之意義不盡相 同,倘以其他指標分級,結果可能有所差異。

(六)期刊分項評價

除 了 整 體 評 價 外 , 本 研 究 亦 請 受 訪 者 評 估 期 刊 的分項評價,包括提供嚴謹理論知識、具實務應用價 值、評審意見豐富中肯、考慮投稿、提供為學生參考 範例五方面,就「非常同意」、「 同意」、「不同 意」、「非常不同意」與「無法判斷」中擇一勾選。 為暸解不同類型與學術領域之心理學研究者對各期刊 分項評價之評估,針對前四選項分別以4、3、2、1計 分,計算各類受訪者對每一期刊分項評價之平均數。 在討論分項評價前,為瞭解整體評價與分項評價 之間的關係,以五個分項評價和對期刊的熟悉度為預 測變項,整體評價為依變項,分別對12個期刊進行迴 歸分析,結果顯示,所有迴歸分析的R2皆顯著,但6個 預測變項共同解釋的R2在 .346至 .551之間,顯示整體 評價所代表的意義可能與分項評價和熟悉度的總合不 同,分項評價可能不宜加以綜合做為期刊學術品質的 指標,較適宜作為期刊特色之描述。 表7顯示,納入研究之12本期刊在5項分項評價的 研究人員領域平均數都大於2.5,所有期刊之平均數則 皆高於3(意表「同意」),表示整體來說,研究人員 國內心理學期刊在理論、實務與評審面向皆持正面肯 定態度。 在 各 分 項 評 價 上 , 表 現 傑 出 的 期 刊 不 盡 相 同 。 在期刊是否提供嚴謹之理論知識上,研究人員給予 《中華心理學刊》最高評價,《本土心理學研究》次 之,《臨床心理學刊》、《測驗學刊》和《教育與心 理研究》評價亦在平均以上。在是否具有實務應用價 值方面,《測驗學刊》和《臨床心理學刊》獲得研究 人員最高評價,《台灣精神醫學》、《中華心理衛生 學刊》、《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輔導與諮商學 報》和《應用心理研究》亦獲得平均以上的評價。對 於期刊之評審意見是否豐富中肯, 《測驗學刊》、 《中華心理學刊》和《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受研究 人員肯定。在問及是否考慮投稿時,研究人員對《中 華心理學刊》和《中華心理衛生學刊》投稿意願最 高,《測驗學刊》次之。在是否提供該期刊為學生之 參考範例方面,《中華心理學刊》獲得研究人員的最 高評價、《測驗學刊》和《臨床心理學刊》次之, 《本土心理學研究》、《教育心理學報》、《中華心 理衛生學刊》和《台灣精神醫學》亦獲肯定。 利用整體學術品質評估與5項分項評價之研究人 員領域平均數,可據之描繪各期刊特色。研究人員對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的分項評價多在平均以上,僅 在理論知識方面較弱,然投稿此期刊的意願相當高。 《中華心理學刊》僅在實務應用方面較弱,其他各分 項評價皆獲得研究人員高度肯定。《中華輔導與諮商 學報》的理論知識稍弱,但其論文之評審意見受研究 人員高度肯定。《本土心理學研究》在實務應用方面 較弱,相較來說,研究人員亦認為評審意見方面有努 力之空間,然在提供嚴謹理論知識與作為範例兩方面 皆獲較高評價。《教育心理學報》在各分項評價相當 平均,僅在評審意見部份相對評價較低,但研究人員 肯定其作為範例的價值。研究人員雖然認為《教育與 心理研究》的實務應用方面較弱,在評審意見方面尚 有努力的空間,但肯定其所提供之理論知識。《測驗 學刊》在各方面都獲得研究人員相當高的肯定,在實 務應用、評審意見和投稿意願三方面尤其特別突出。 研究人員給予《輔導與諮商學報》的各項評價亦尚稱 表7  心理學期刊整體學術品質評價與分項評價之研究 人員領域平均數 整體 學術 品質 評量 提供 嚴謹 之理 論知 識 具有 實務 應用 價值 評審 的意 見豐 富中 肯 我會 考慮 投稿 我會 提供 為學 生之 參考 範例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71 2.95 3.22 3.10 3.27 3.24 中華心理學刊 3.28 3.41 2.91 3.20 3.28 3.40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2.51 2.85 3.21 3.19 3.02 3.08 本土心理學研究 2.77 3.27 2.96 2.95 3.02 3.29 教育心理學報 2.73 2.95 3.13 2.97 3.08 3.27 教育與心理研究 2.69 3.06 3.05 3.00 2.95 3.07 測驗學刊 2.76 3.19 3.33 3.21 3.20 3.34 輔導與諮商學報 2.11 2.83 3.19 3.11 2.91 3.05 台灣精神醫學 2.58 2.84 3.23 3.06 2.99 3.21 高師輔導所刊 1.76 2.73 2.98 2.90 2.62 2.71 應用心理研究 2.24 2.88 3.16 2.99 3.03 3.07 臨床心理學刊 2.27 3.22 3.31 3.14 2.91 3.33 平均數 2.53 3.02 3.14 3.07 3.02 3.17 標準差 .39 .21 .14 .11 .18 .19

(15)

平均,唯提供之理論知識較弱。《台灣精神醫學》的 的理論知識較弱,但實務應用價值受研究人員肯定。 相較於納入評比的其他期刊,《諮商與輔導學報:高 師輔導所刊》的分項評價雖然不高,但原始評量分數 之平均仍都高於2.5分,皆屬正向評價。研究人員給予 《應用心理研究》的分項評價與平均相差不多,唯認 為評審意見或有再加強的空間。《臨床心理學刊》除 投稿意願外,其他皆受研究人員相當高之肯定,特別 是在實務應用、提供嚴謹理論知識和作為範例上給予 高度評價。

討論與建議

期 刊 評 比 提 供 研 究 者 、 學 術 機 構 與 圖 書 館 等 參 考資訊,作為投稿、研究補助、或期刊訂閱之參考。 國內心理學門期刊評比始於徐嘉宏(1998),王文中 (2003)繼之,本研究即延續前述研究,針對目前心 理學門期刊進行評比。 過 去 期 刊 評 比 研 究 中 , 主 要 爭 議 在 期 刊 選 擇 與 評比標準兩方面。期刊選擇的爭議主要在於如何定義 學科內的期刊,特別當不同的選取標準將影響評比結 果時,選取標準之設定更不可不慎。國內許多期刊評 比,或由於政策因素,在排序外,亦進行分級。分級 時常利用評量所得之分數,在預計的等級數目下, 利用集群分析或是目視的方式進行分級(王文中, 2003;郭炳伸等人,2006;熊瑞梅等人,2007)。 此一作法在意的是期刊分數的相對排序,而期刊選取 標準將左右最終的分級。舉例來說,在固定等級數目 下,針對一個排序第六名的期刊,如果期刊選取標準 較寬,納入許多與學科關聯不很高或是品質較低期 刊,此一期刊可能被分到較高等級;但若選取標準較 嚴,僅選取少數與學科關聯很高的高品質期刊,則可 能被分到較低等級。本研究在定義學科內期刊,亦即 期刊選取標準方面,以發行三年以上且心理學論文比 率較高作為初步選取依據,研究者根據中央圖書館中 文期刊書目一一過濾,最終並由心理學各領域專家組 成之評鑑小組決定,選取12本期刊進入評比,以避免 研究者主觀偏誤。在避免選取標準對評比結果影響方 面,本研究不以相對方式對期刊分級,而利用評量者 主觀感受之評價分級。由於本研究僅納入12本期刊, 以相對方式分級未必是最佳方案,因此採用評量者主 觀感受對期刊分級,且不預設分級數目,以避免期刊 選取標準對分級之可能影響。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人 員整體評量評定期刊等級,依評量時採用選項所代表 之期刊學術品質的意義,將12本期刊分為兩級,評 比結果共有八本期刊評定為優級,四本期刊評定為良 級。 在評比標準方面,本研究則同時考慮主觀與客觀 評量。在主觀評量方面,除收集各期刊整體與分項評 價外,並在不提示下請受訪者提出品質較佳之期刊。 受訪者的選擇亦影響主觀評量結果,如果受訪者不熟 悉某些期刊時,則其所作評價可能無法反應期刊的真 正品質;此外,如果不同受訪者主觀評量不一致,則 主觀評量不宜作為期刊品質指標。為提高受訪者的作 答品質,本研究於評量的選項中列出「無法判斷」供 受訪者於不熟悉期刊品質時勾選之。在主觀評量之 受訪者選擇方面,相較於徐嘉宏(1998)與王文中 (2003)之研究,本研究除一般心理學研究人員外, 亦收集期刊評鑑小組、期刊主編與期刊審稿人意見, 以更週全地考量不同身份填答者的意見,並評估不同 受訪者主觀評量間之一致性。期刊主編與期刊建議之 審稿人,應對單一期刊有較深認識;期刊評鑑小組則 由心理學資深研究人員組成,對國內多數心理學期刊 皆相當熟悉。分析受訪者類別對期刊評價或熟悉度的 可能影響後發現,一般心理學研究人員與期刊建議之 審稿人的意見類似,本研究因此將之合併,統稱為心 理學研究人員。在主觀指標方面,無論是整體評量或 是提名排序,研究人員、期刊主編與評鑑小組的意見 都很接近,似可排除因為對期刊意見不一致,而未能 反應期刊評價的疑慮。雖然結果相當一致,不過本次 期刊評鑑小組中無「教育心理領域」之專家,另由於 研究者聯繫過程疏失,致使《諮商與輔導學報:高師 輔導所刊》未能提供審稿人名單以作為主觀評量的調 查對象,此亦可能造成評比結果之部份偏誤。 本研究採行的客觀指標包括不同時間間隔的影響 係數、排除自我影響係數與利用博士論文計算之影響 係數,以及電子資料庫CEPS下載率。結果發現,各期 刊之影響係數皆偏低,與先前王文中(2003)的研究 結果一致。客觀指標的下載率與其他客觀指標相關不 高,由於影響下載率的原因很多,目前下載率反應的 意義不很清晰,作為期刊品質指標未必適當。客觀指 標中三種影響係數間的一致性較高,但數字皆偏低, 且標準誤較大。考量各指標之特性與優缺點,以及期 刊評鑑小組與主編之意見,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人員 之整體評量評定期刊等級。 在 評 比 研 究 中 , 結 果 牽 涉 到 眾 多 指 標 , 分 析 時

數據

表 2 熟悉國內心理學期刊之百分比 勾選心理學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人員 熟悉的百分比(%) 生理 心理 認知實驗 心理 發展心理 社會人格心理 工商心理 臨床心理 諮商輔導心理 教育心理 心理計量 其他領域 全體研究人員 研究人員領域 平均 b 期刊主編 期刊主編領域平均 評鑑小組 勾選各領域之人數 20  55 39 39 15  40 79  59 35 30 260 10 12  8  6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0 9 46 56 33 73 C 58 22 11 43 39 37  75 81 67 中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addition to asthma,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low bone turn over, such as hypothyroidism, can lead to increased stress on tooth roots following applied orthodontic loads and lead

accruals are associated with firms that have poor current performance and good expected future performance, Managers in these firms are expected to 'borrow' futur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inance.. • Journal of Banking

Work Flow Analysis: Since the compound appears in only 2% of the tex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glyphs is less than half of 1% of the times when the single glyphs occur, it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equations, accurat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on a mapped grid using a standard method, such as the high-resolution wave- 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a

The five-equation model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o phasic mass balance equations, the mixture momentum equation, the mixture total energy equation, and an evolution equation for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TCM)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within TUTCM..  It is in TUTCM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