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調查臺灣地區國中學生颱風概念理解現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調查臺灣地區國中學生颱風概念理解現況"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調查臺灣地區國中學生颱風概念理解現況

許瑛玿

*

謝惠珠

**

鄒治華

*

張俊彥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系

**

臺北縣立江翠國民中學

摘 要

本 研 究 採 用 調 查 研 究 法 ( s u r v e y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 利 用 「 颱 風 常 識 問 卷 」 對 台 灣 地 區 1 2 8 1 位 國 三 學 生 進 行 抽 樣 測 驗 , 調 查 學 生 對 颱 風 相 關 概 念 的 瞭 解 程 度 。 現 況 調 查 資 料 顯 示 : ( 1 ) 不 同 區 域 學 生 的 颱 風 常 識 有 顯 著 差 異 存 在 , 東 區 學 生 的 颱 風 常 識 理 解 程 度 顯 著 低 於 北 區 、 中 區 及 南 區 的 學 生 ; ( 2 )父 母 的 教 育 程 度 高 低 會 影 響 學 生 颱 風 常 識 的 理 解 程 度 , 父 母 的 教 育 程 度 愈 高 , 學 生 的 颱 風 常 識 理 解 程 度 顯 著 愈 高 。 關鍵詞:科學學習、地球科學、問卷調查

緒 論

颱風是每年夏天重大的天然災害,住在 北部的人一定對民國 90 年 9 月中旬的納莉颱 風和民國 89 年 10 月底的象神颱風記憶猷 存,因為它們造成大台北地區的大水患,讓 台北人渡過難忘的颱風之夜。回溯已往,颱 風造成的災害更是層出不窮,例如:民國 85 年的賀伯(Herb)颱風帶來強風豪雨,使得南 投縣水里鄉、信義鄉及鹿谷鄉引發山區的土 石流,多人慘遭活埋,阿里山單日降水累積 雨量達 1094.5 公厘,創歷史紀錄(中央氣象 局,民 90),而民國 87 年的瑞伯(Zeb)颱風, 颱風中心雖未登陸台灣,離開後卻引進了西 南氣流,在台灣北部、東北部等地區引發嚴 重水患。經統計台灣地區有 28 人死亡、10 人失蹤、 1 人重傷及 26 人輕傷;房屋全倒 7 間、半倒 30 間;農業損失共計 41 億 4900 萬元(國科會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2001)。 當災害發生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後,人們才 會警覺自己對於颱風知識的瞭解不足,同時 體認到颱風防災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防災教育開始受到重視,國家於 87 年度成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現階段工 作重點係以對台灣地區威脅性最高的颱風豪 雨、地震等災害為對象,推展防救災相關研 發工作,分為防颱(涵蓋氣象、防洪、土石 流等三部分)、防震、防災體系等三組。而防 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二大任務就是防災減災 對策之研究發展及整合協調各個行政單位與 每個國民的密切協調及參與(國科會防災國 家型科技計畫,2001)。因此,我們可以知道, 防 災 教 育 的 推 廣 , 已 經 是 個 刻 不 容 緩 的 議

(2)

題。而想要推廣颱風防災教育,首先要先瞭 解學生對於颱風常識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 對 於 颱 風 的 原 有 知 識 。 文 獻 指 出 (Gilbert, Osborne & Fensham, 1982),教師必須重視 學習者的原有知識,針對學習者的原有知識 來設計教材及進行教學。但這些原有知識有 些是所謂的另有概念,在教學時會明顯地影 響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效 (Palmer & Flanagan , 1997)。所以,瞭解學生原有知識對於教師安 排 和 設 計 教 學 活 動 來 增 進 學 習 是 相 當 重 要 的。學生需經由了解颱風才能建立正確的防 災防颱觀念,因此,本研究希望利用問卷調 查國三學生的颱風常識,期能根據研究的結 果,對目前颱風防災工作的宣導、學校教授 颱風知識的方法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及改進方針。

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取

現況調查階段的目的在於調查一般國中 學生對於颱風相關概念的瞭解程度以及颱風 相關的另有概念,故本階段的研究對象界定 為國中尚未上過颱風單元之學生,為了考慮 配合課程內容,所以選定將修習地球科學學 科 的 國 三 學 生 。 研 究 之 標 的 母 群 ( target population )為台灣地區國中三年級(扣除澎 湖、金門及連江縣等地)的學生,抽樣的方 式採叢集式(clusters )的分層比例隨機抽樣 法 (proportional stratified sampling)( 詳 見 圖 一),受限於經費及人力的限制,在台灣地區 共 814 所公私立國民中學中選取近二十分之 一的學校 (共 39 所)做為接受問卷調查之抽測 樣本。考慮地區性的差別,先將台灣地區之 公私立國民中學分成北區(基隆、台北縣市、 桃園、新竹,共 277 所)、中區(苗栗、台中 縣市、南投及彰化,共 185 所)、南區(嘉義、 雲林、台南、高雄縣市以及屏東,共 282 所) 以及東區 (宜蘭、花蓮以及台東,共 70 所)等 四個區域,計算其四區域內學校數目佔台灣 地區國中總數的比例後,按照此比例分層隨 機抽樣,待樣本學校抽出後,再指定每一學 校 中 一 個 班 級(該 校 之 三 年 二 班 或 三 年 乙 班 或 三 年 孝 班 等)的 全 班 學 生 做 為 此 次 問 卷 調 查之施測樣本。惟該班若為特殊班級如實驗 班、資優班、啟智班、資源班等,則請學校 指定其他一個班級接受施測。 依照此抽樣方法所選取的 39 所學校,北 區有 14 所抽樣學校(14 班,共 461 人)、中區 有 8 所抽樣學校(8 班,共 309 人)、南區有 14 所抽樣學校(14 班,共 518 人)以及東區有 3 所抽樣學校(3 班,共 8 8 人)。問卷寄出後, 除兩所學校因故未將問卷寄回外,總共回收 37 所學校的問卷,樣本的總人數為 1376 人, 扣除無效樣本 95 人後,共計有效樣本為 1281 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颱風常識問卷」調查學生 對颱風相關概念的瞭解程度,問卷(問卷內 分析表參閱表一)總共有 33 題,內容分為二 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基本資料共 10 題,第 二部分為 23 題颱風常識相關問題(試題範例 參閱表二);基於防災教育的考量,學生必須 能夠知道颱風消息發佈的管道、基本概念和

(3)

了 解 中 央 氣 象 局 所 發 布 警 報 單 所 代 表 的 意 義,故將颱風常識分為下列三類題目:(1) 5 題颱風消息發佈相關題目;(2) 8 題颱風基本 概念相關題目;(3) 10 題測試颱風警報單判 讀相關題目。 圖一 現況調查抽樣方式示意圖 此份問卷中颱風常識相關的題目皆為單 選題(每題 5 個選項),設計颱風基本概念相 關題目時,依據學者專家和有經驗教師的建 議盡可能將學生可能存在的另有概念設計至 題目的選項中,以作為分析學生颱風另有概 念之參考,颱風常識相關的題目以每題答對 得 1 分,故滿分為 23 分,作答時間定為 30 分鐘。 試題編製內容由研究者參考現行國中地 球科學課本、國中現行之段考試題、颱風相 關書籍以及中央氣象局所發佈之颱風警報單 自行研發,在內容效度方面乃經由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四位教授(二位氣 象專長及二位科學教育專長)依據內容分析 表 進 行 專 家 審 查 , 再 將 試 題 作 修 改 彙 編 完 成。為檢測此份測驗之信度,於台北縣立某 國中 6 個班級共 216 個學生進行預試(pilot test), 經 分 析 預 試 資 料 , 得 到 內 部 一 致 性 Cronbach’s α值為 0.79,代表此份問卷的內 在 信 度 在 可 接 受 的 範 圍 , 因 為 學 者 宣 稱 (Hatcher & Stepanski , 1994)對於社會科學研 究的研究工具之 Cronbach’s α值高於 0.55 即可接受。並分析試題難度(difficulty)及鑑別 度(discrimination) ( 參 閱 表 三 ) 作 為 選 題 參 考,由預試資料分析中發現本測驗約有一半 (10 題)的試題難度難度介於 0.45 和 0.65 之間 (參閱表三) ,代表這十題的答對率平均約為 0.50,是屬於適中難度。其餘題目中有 10 題 的難度皆為 0.65 以上,為較簡單的題目,由 於此份測驗目的是調查學生的基本概念,故 將難度 0.65 以上的題目亦予以保留。其餘 3 題難度較高(難度<0.42)的題目,則透過學 生晤談資料來修改文字及選項。在鑑別度方 面,則選擇鑑別度 0.20 以上之題目。正式施 測用的問卷乃依據難度及鑑別度兩項資料選 題及編訂試題後定稿。 表一 颱風常識測驗內容分析表 測驗內容 題號 合計 題數 內部一致性 (信度) 基本資料 1-10 10 颱風消息發佈 11-15 5 颱風基本概念 16-23 8 警報單判讀 24-33 10 合計題數 23 33 Cronbach’s α=0.79 (N=216) 表二 颱風常識測驗題目範例 測驗內容 題號 題目範例 13 除了電話及電視廣播媒體之 外,尚有那些管道可得知颱風 消息? 颱風消息發佈 14 若颱風在 24 小時內暴風圈有 侵襲台灣近海岸線外 100 公里 以內時,則需發佈何種警報? 北區: 277 所學校 中區: 185 所學校 南區: 282 所學校 東區: 70 所學校 按照比例分層隨機 抽取樣學校 台灣地區國中:814 所 中區: 8 所學校 南區: 14 所學校 東區: 3 所學校 北區: 14 所學校 北區:14班 中區:8班 南區:14班 東區:3班

(4)

15 颱風在 18 小時內暴風圈有侵 襲台灣陸地的可能時,則須發 佈何種警報? 19 某地在颱風侵襲期間,風速及 雨勢驟然減弱,經短時間後風 速及雨勢隨即增強,試問下列 何者是造成該地風雨短暫平 靜的可能原因? 20 颱風內的風速在何處最強? 颱風基本概念 22 颱風若從台灣西岸出海,則容 易引進西南氣流而發生何種 天氣現象? 27 賀伯颱風過去 10 小時內(30 日 10 時至 30 日 20 時)的路 徑方向為何? 28 預測賀伯颱風的未來行進方 向為何? 警報單判讀(附 一 張 賀 伯 颱 風 警報單) 30 這張警報單發佈時,颱風的暴 風半徑是否已進入台灣的陸 地範圍了呢?

四、資料分析

針對測驗中三個向度(颱風消息發佈、 颱風基本概念及警報單判讀)的題目進行相 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探討學生在此 三向度的得分差異。為了更進一步探討不同 區域學生或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學生在颱風 常識測驗的得分差異情形,以獨立樣本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法,檢驗不同背景的學生對 颱風常識的瞭解程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結果與討論

一、颱風常識分項間的比較

為瞭解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中「颱風消 息發佈」、「颱風概念」及「颱風警報單判讀」 三項概念上的得分差異,本研究利用相依樣 本單因子變異數( repeated one -way ANOVA ) 進行統計考驗,以檢測三項概念的平均得分 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ANOVA )統計分析時,由於三項概念的題 數不同,故將所得之分數除以題數,對各題 平均得分進行統計考驗。考慮颱風常識測驗 分為三項概念,因此分析此三項概念時,將 其 顯 著 水 準 ( α 值 ) 降 為 0.017 ( 即 0.05÷3=0.017)。結果顯示在三項概念中平均 得 分 最 高 的 是 颱 風 消 息 發 佈 ( 平 均 得 分 為 0.59 分,標準偏差為 0.29),颱風基本概念部 分的平均得分為 0.57 分和標準偏差為 0.23, 在 警 報 單 判 讀 得 分 平 均 得 分 最 低 ( 平 均 得 分 為 0.55 分,標準偏差為 0.23)。進一步比較 三項概念的得分差異,結果顯示現況調查階 段受試的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中三項概念的 平均得分達到顯著差異(F=11.69, p<0.01, 參閱表三)。經由事後考驗(參閱表四)顯示 學生在颱風消息發佈的平均得分顯著高於警 報單判讀的平均得分。 由現況調查資料發現學生對颱風消息發 佈管道的知曉程度顯著高於颱風警報單中資 訊的意義判讀,其在教育上的意涵為學生知 道如何取得日常生活資訊的管道,但是對於 判讀資訊的意義有困難存在,未來教學應注 重學生方位辨識、讀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 表三 颱風常識三項概念得分之 ANOVA 分析 變異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 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P) 組間 1.42 2 0.71 組內 233.41 3840 0.06 全體 234.83 3842 11.69 0.000** 表四颱風常識三項概念得分之事後考驗(p 值) (J) (I) 颱風消息 發佈 颱風基本概念 警報單判讀 消息發佈 - 0.035 0.000** 颱風基本概念 - 0.081 警報單判讀 -

(5)

二、診斷學生另有概念特定題目的分析

颱風常識問卷發展過程,曾參考中學地 球 科 學 教 師 的 教 學 經 驗 和 預 試 後 的 晤 談 資 料,在一些特定題目設計學生可能具有的另 有概念於題目選項內,以調查國中學生颱風 較常見的颱風相關另有概念。分述如下: 1.「颱風為何種天氣系統」概念分析 統計學生的答題頻率,結果顯示(參閱 表五)七成左右(70.4% )的受試學生答對 颱風是發源在熱帶地區的低氣壓,但是不同 區域的學生答對比例差異大,東區受試學生 答對的比例只有 52.1%;學生對於「颱風為 何種天氣系統」概念存在另有概念,約有一 成 的 受 試 學 生 認 為 颱 風 是 發 源 在 溫 帶 的 氣 旋,另外約一成(5.3% +4.8% = 10.1% )的 受試學生認為颱風為冷高壓或冷鋒。約有一 半的東區受試學生選答另有概念選項或不知 道,顯示他們對於颱風的特性瞭解較欠缺。 表五「颱風為何種天氣系統」概念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 (百分比)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發源在溫帶的氣旋 48(11.9%) 38(12.8%) 40(7.9%) 13(17.8%) 139(10.9%) (B)發源在極地地區的冷高壓 17(4.2%) 25(8.4%) 19(3.8%) 7(9.6%) 68(5.3%) (C)寒冷的冷鋒 23(5.7%) 20(6.7%) 18(3.6%) 1 (1.4%) 62(4.8%) *(D)發源在熱帶地區的低氣壓 273(67.6%) 190(63.8%) 401(79.2%) 38(52.1%) 902(70.4%) (E) 不知道 41(10.1%) 24(8.1%) 27(5.3%) 13(17.8%) 105(8.2%) 註:* 表正確答案 2.「颱風眼」概念分析 此題調查學生對於颱風眼的瞭解,經統 計「學生對於颱風侵襲期間,某地風速和雨 勢短暫平靜的原因為何」之答題頻率。結果 顯示(參閱表六) 約有近 70% 的受試學生 答對認為颱風侵襲期間,某地風速和雨勢短 暫平靜的原因是該地風進入颱風眼內,而認 為是其他情形的學生,各約佔 7%~8%。但東 區只有 57.5% 的受試學生答對,其答對的比 例偏低,東區學生回答不知道(16.4% )的 比例也最高,可見東區的學生不是很清楚颱 風眼內的天氣狀況。 表六 「颱風眼」概念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 (百分比)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進入颱風眼內 276(68.3%) 194(65.1% ) 381(75.3%) 42(57.5%) 893(69.7%) (B)颱風接近中 27(6.7%) 30(10.1%) 36(7.1%) 7(9.6%) 100(7.8%) (C)颱風遠離 37(9.2%) 21(7.0%) 30(5.9%) 8(11%) 96(7.5%) (D)颱風勢力減弱 33(8.2%) 31(10.4%) 32(6.3%) 4(5.5%) 100(7.8%) (E)不知道 29(7.2%) 206.7%) 26(5.1%) 12(16.4%) 87(6.8%) 註:* 表正確答案 3.「颱風結構」概念分析 統計「學生認為颱風中風速最強的地方」 之答題頻率,結果顯示(參閱表七)百分之 三十六左右受試學生答對颱風最強的地方為 接近颱風中心處;但是,44.7% 的受試學生 認為風速最強的地方是在颱風外圍,這個比

(6)

例反而比答對的學生比例高出約 10% 左右, 代表約一半(44.7% )的受試學生具有「颱 風外圍是風速最強處」的另有概念,而且不 同地區學生對於此一概念具另有概念的比例 相近,表示台灣地區的國中生普遍對颱風風 速最強的地方存在著另有概念,尤其是認為 風速最強的地方是在颱風外圍的學生比例偏 高,顯示學生對颱風結構並不十分清楚,將 影響學生對防救災執行時間的認定,可能導 致個人生命財產和社會成本損失,建議未來 不論在學校正規教育或防災教育上應該加強 此概念的理解與宣導。 表七 「颱風結構」概念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 (百分比)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颱風眼內 36(8.9%) 33(11.1%) 61(12.1%) 5(6.8%) 135(10.5%) *(B)近颱風中心處 143(35.4%) 117(39.3%) 174(34.4%) 25(34.2%) 459(35.9%) (C)颱風外圍 188(46.5%) 126(42.3%) 230(45.5%) 29(39.7%) 573(44.7%) (D)內外都一樣強 12(3.0%) 8(2.7%) 12(2.4%) 9(12.3%) 41(3.2%) (E)不知道 23(5.7%) 13(4.4%) 26(5.1%) 5(6.8%) 67(5.2%) 註:* 表正確答案 4.「西南氣流」概念分析 由於西南氣流引進大量的豪雨,常在台 灣地區造成災害,因此了解學生是否對颱風 過後西南氣流將造成何種災害的概念進行調 查。結果顯示(參閱表八)約有一半 (52.0%) 的受試學生知道西南氣流會帶來豪雨,但各 地區學生答對的比例差異大,東部的受試學 生(34.2%) 答 對 的 比 例 遠 比 中 部(59.7%) 及 南 部(54.2%)低約 20%~25% ,顯示東部地區學 生可能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不曾有因為颱 風 過 後 引 進 西 南 氣 流 所 帶 來 豪 雨 的 生 活 經 驗,而對此概念欠缺瞭解,另外亦可推論東 部地區學生對於電視經常報導的新聞關心程 度可能不高,因此對此一題目答錯比例偏高。 表八 「西南氣流」概念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百分比)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強風 48(11.9%) 28(9.4%) 77(15.2%) 11(15.1%) 164(12.8%) *(B)豪雨 189(46.8%) 178(59.7%) 274(54.2%) 25(34.2%) 666(52.0%) (C)乾旱 24(5.9%) 15(5.0%) 16(3.2%) 4(5.5%) 59(4.6%) (D)晴朗無雲的天氣 47(11.6%) 20(6.7%) 48(9.5%) 4(5.5%) 119(9.3%) (E)不知道 94(23.3%) 57(19.1%) 91(18.0%) 28(38.4%) 270(21.1%) 註一:*表正確答案 5.「颱風、颶風與龍捲風的比 較」概念分析 此題為瞭解學生能否區分颱風、颶風與 龍捲風等三種天氣型態。結果顯示(參閱表 九)只有 35.2% 的受試學生知道颱風與颶風 是相同的,約 20% 受試學生較容易混淆颶風 是龍捲風的別名,而較少受試學生(6.8%) 混淆颱風和龍捲風為相同天氣系統。因此, 學生大抵可以區分出颱風和龍捲風,但是對

(7)

於颶風的瞭解不夠,容易將颶風與龍捲風混 淆,尤其東部地區的受試學生答對率更比其 他地區學生低約 10% ,顯示其對颱風、颶風 與龍捲風等三種天氣型態的理解比其他地區 的學生差。 表九 「颱風、颶風與龍捲風」概念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百分比 )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颱風和龍捲風是相同 的天氣系統 22(5.4%) 39(13.1%) 23(4.5%) 3(4.1%) 87(6.8%) *(B)颱 風 和 颶 風 是 相 同 的 天 氣 系 統 , 只 是 發 生 的 地 方 不 同 所 以命名方式不同 161(39.9%) 99(33.2%) 172(34.0%) 19(26.0%) 451(35.2%) (C)颶風是龍捲風的別名 56(13.9%) 68(22.8%) 123(24.3%) 10(13.7%) 257(20.1%) (D)以上皆正確 68(16.8%) 31(10.4%) 59(11.7%) 15(20.5%) 173(13.5%) (E)不知道 95(23.5%) 60(20.1%) 127(25.1%) 25(34.2%) 307(24.0%) 註一:*表正確答案 6.「颱風預測準確度」分析 此題為探討學生對於氣象局的颱風預報 準確度的看法,結果顯示(參閱表十),東 部 受 試 學 生 (41.1%) 答 對 的 比 例 遠 低 於 全 部 受 試 學 生 的 答 對 率 (63.9% ),而且東部受 試學生答”不知道“的比例(27.4% )遠高 於全部受試者的比例(12.4% )。值得注意 的是很少學生(2.3% 的全部受試學生)認為 “颱風路徑是完全可預測的”,顯示大部分 學生瞭解颱風預測是存在不準確的可能,但 是不清楚即使是 12 小時內的預報仍然不是 百分之百的準確,颱風不一定會按照預測的 路徑行進,所以約有一成的學生選擇選項 D (颱風一定會按照預測的路徑行進,因為颱 風 路 徑 的 預 測 在 12 小 時 內 的 準 確 度 可 達 95% )。一般大眾常常不瞭解颱風預測是存 在不準確性,而對於中央氣象局預測颱風動 向的準確性產生疑慮,若是能夠透過防災推 廣計畫,引導民眾正確地看待颱風預測不準 度的問題,可以減少民眾誤解中央氣象局的 預報能力,而能切實做好防災準備。 表十 「颱風預測準確度」答題次數分配表 頻率(百分比) 選項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全部 (A)颱風一定會按照預測的路徑行進,因 為颱風的路徑的預測是完全可以預測 的 10 (2.5%) 11 (3.7%) 8 (1.6%) 0 (0% ) 29 (2.3%) (B)颱風一定不照預測的路徑進行,因為 颱風路徑預測的準確度在 24 小時內是 完全不可相信的 32 (7.9%) 28 (9.4%) 29 (5.7%) 10 (13.7% ) 99 (7.7%) *(C)不一定,颱風的路徑也有可能和預 236 185 368 30 819

(8)

測的不同 (58.4% ) (62.1% ) (72.7% ) (41.1% ) (63.9% ) (D)颱風一定會按照預測的路徑行進,因 為颱風路徑的預測在 12 小時內的準確 度可達 95% 61 (15.1% ) 41 (13.8% ) 51 (10.1% ) 12 (16.4% ) 165 (12.9% ) (E)不知道 62 (15.3% ) 30 (10.1% ) 47 (9.3%) 20 (27.4% ) 159 (12.4% ) 註一:*表正確答案

三、不同區域學生颱風常識的差異

為 了 更 深 入 探 討 現 況 調 查 中 , 各 地 區 (北、中、南、東四個區域)受試學生在颱風 常識測驗的得分差異,因此使用獨立樣本之 單因子變異數法(one-way ANOVA )比較不同 地區受試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得分的差異。 在進行 ANOVA 統計方法前,必須滿足常態 分配及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經檢定後顯示颱 風常識測驗的得分達到變異數同質,但為非 常 態 分 佈 , 因 此 將 顯 著 水 準 ( α 值 ) 降 至 0.04。由表十一中可知中區受試學生的平均 得分(14.85 分)高於其他地區受試學生的平均 得 分 , 而 東 區 受 試 學 生 的 平 均 得 分 (11.28 分)最低。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知(如表 十二所示)不同區域的受試學生在颱風常識 測 驗 的 得 分 達 到 顯 著 差 異 (F=15.311 ,p < 0.01),顯示不同地區學生對颱風常識的理解 程度有顯著不同。經事後考驗後發現(參閱 表十三),東區學生的颱風常識測驗平均得分 顯著低於其他三區學生的得分平均,以及南 區學生的颱風常識測驗平均得分顯著高於北 區學生的平均得分,表示東區學生颱風常識 較為不足,南區學生的颱風常識最為豐富甚 至多於北區學生。此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區域 學生的颱風常識有差異存在,尤其東區學生 顯著低於其他地區的學生,區域性的測驗得 分差異是否代表資訊的傳播和防災教育推廣 在台灣東、西部有差異存在?值得更深入的 研究調查。 表十一 分區學生間之颱風常識測驗分析 群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404 298 506 73 13.50 14.07 14.85 11.28 5.10 4.80 4.17 4.80 表十二 分區學生間颱風常識測驗 ANOVA 分析 變異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 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 (P) 組間 999.20 3 333.07 組內 27779.61 1277 21.75 全體 28778.81 1280 15.31 .000** **p<.01 表十三 事後考驗(p 值) (J) (I) 南區 中區 北區 東區 南區 - 0.161 0.000** 0.000** 中區 - 0.466 0.000** 北區 - 0.003** 東區 - 註:**P<.01

四、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學生颱風常識

差異情形

為了檢測不同家長背景的學生在颱風常

(9)

識測驗的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以獨立 性單因子變異數法(one -way ANOVA)比較不 同家長教育程度學生間在颱風常識測驗表現 的差異。進行分析前,先將學生依家長教育 程度進行分類,以父親或母親的教育程度中 較高的一方作為分類依據,將學生依家長教 育程度分為大專以上(高教育程度)、高中職 (中教育程度)及國中以下(低教育程度) 三群。 進行 ANOVA 統計方法前,先對常態分 配及變異數同質性進行檢定,檢定結果顯示 颱風常識測驗的得分達到變異數同質,但為 非常態分佈,因此將顯著水準(α值)降至 0.04。結果顯示(參閱表十四),父母的教育 程度為大專以上的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中 的平均得分最高(15.04 分),而父母的教育程 度為國中以下的學生,在測驗中的平均得分 最低(13.30 分)。表十五的結果顯示不同家 長教育程度的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的得分 達顯著差異(F=12.3,p<.01)。進行事後考驗 後(如表十六所示),發現家長教育程度為大 專以上的學生在颱風常識測驗的得分顯著高 於 家 長 教 育 程 度 為 高 中 職 及 國 中 以 下 的 學 生;而家長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學生在颱風 常識測驗的得分亦顯著高於家長教育程度為 國中以下的學生,亦即父母的教育程度高低 亦影響學生對颱風常識的理解程度,父母的 教育程度愈高,學生對颱風常識的理解程度 顯著愈高,推論高教育程度的父母能夠提供 學生較多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管道,而使得學 生具備較多正確的常識。 表十四 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學生之颱風常 識測驗分析 群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大專以上 高中職 國中以下 364 422 347 15.01 14.17 13.30 4.87 4.65 4.44 表十五 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學生之颱風常 識測驗 ANOVA 分析 變異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 平方和 F 值 p 組間 523.60 2 261.80 組內 24564.45 1130 21.74 全體 25088.05 1132 12.04 .000** 註:**P<.01 表十六 事後考驗(p 值) (J) (I) 大專以上 高中職 國中以下 大專以上 - 0.040* 0.000** 高 中 職 - 0.036* 國中以下 - 註 1:**P<.01 註 2:*P<.04

結論與建議

經由台灣地區抽樣的現況調查,發現學 生常出現的颱風相關的另有概念有:(1) 認 為颱風是溫帶氣旋或寒冷的冷鋒:現況調查 中,約有 10% 的學生認為颱風是溫帶氣旋, 另 外 , 約 有 10% 左 右 的 學 生 認 為 颱 風 是 冷 鋒。(2) 認為颱風眼內的天氣狀況不佳(會 有刮風及下雨的現象):現況調查中,約有 30% 的受試學生不瞭解在颱風發生期間,若 某地出現風速和雨勢短暫平靜的原因是因為 颱風眼經過該地。(3)認為風速最強的地方是 在颱風外圍或颱風眼:現況調查中,約有 45% 的學生認為颱風內部風速最強的地方是在颱

(10)

風外圍,約有 10%的受試學生認為颱風內部 風速最強的地方出現在颱風眼。 (4)認為颱風 引進西氣氣流而帶來強風或是晴朗無雲的天 氣:現況調查中,約有 13%的學生認為西南 氣流會帶來強風,另外約有 10% 左右的學生 認為會出現晴朗無雲的天氣。 (5)混淆颱風和 颶風、龍捲風:現況調查中約有 35% 的學生 認為颱風和颶風是相同的天氣系統,有 20% 的學生認為颶風是龍捲風的別名。 此調查將常見的另有概念設計於選項中 用以診斷學生的另有概念所在,結果顯示學 生有許多不同的另有概念,建議在進行概念 改變的教學時,教師必須先知道學生存在哪 些另有概念,並檢視自己是否亦具有相同之 另有概念,以免在教學的討論過程中出現錯 誤。例如邱弘毅(1998)調查國小教師在颱風 方面的另有概念,結果顯示國小教師對於颱 風亦存在一些另有概念,例如:部分教師認 為內部風速最強的地方在外圍。我們知道, 要讓學生有意義學習,在教學活動前教師可 先收集學生另有概念的相關文獻,審慎的規 劃和設計教學內容,以利有意義的教學之進 行(邱美虹,1993)。傳統的教科書及演講式 的教學,只是讓學生成為事實的接受者,不 是 有 效 的 教 學 方 法 ( Dykstra, Boyle & Monarch ,1992),而且學校使用教科書來進 行直接教學時,對閱讀能力較差和對反駁資 訊感到害怕的學生而言,只呈現與直覺相反 的科學內容,對另有概念改變可能是個阻力 而 非 助 力 ( Blakslee, Anderson & Smith , 1991)。有時教師難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原 因,在於不瞭解學生具有的另有概念所在, 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有系統地調查和整理學 生所具有科學概念相關的另有概念,以提供 老師進行概念改變教學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 央 氣 象 局 ( 2001): 颱 風 的 命 名 方 式 。 Available :http://www.cwb.gov.tw. 邱弘毅(1998):職前及在職國民小學教師的 天氣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美虹(1993):科學教科書與概念改變。科 學教育月刊,163,頁 2-8。 國 科 會 防 災 國 家 型 科 技 計 畫( 2001):http: http://www.naphm.ntu.edu.tw/

二、英文部分:

Blakslee, T. D., Anderson, C. W., & Smith, E. L. (1991). Teach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in scienc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ing, MI.

Dykstra, D. I., Boyle, C. F., & Monarch, I. A. (1992). Studying conceptual change in learning physics. Science Education. 76, 615-652.

Gilbert J.K., Osborne R.J., and Fensham P.J. (1982). Children’s Science and its consequ- ences for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66 (4).

Hatch, L., & Stepanski, E. J. (1994). A step-by- step approach to using the SAS system for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Vary, NC: SAS Institute.

Palmer D. H., & Flanagan, R. B. (1997). Readiness to change the conception that “motion-implies- force”: A comparison of 12 year-old and 16- year-old students. Science Education, 81,317-3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a 71-year-old woman in which the numb chin syndrome was the first symptom of th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hich caused infiltration and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 55-year-old woman with a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right lateral border of the tongue that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a

One of these enlargements is peripheral giant cell granuloma (PGCG), a lesion unique to the oral cavity, occurring only on the gingiva.. I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similar lesion

Case Presentation: In this clinical case report, it is described a case of a 16-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n asymptomatic osteolytic lesion at first upper left molar apical level,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brown tumor occurring in mandible of a 40-year-old female patient that was the firs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presented as a multilocular radio-

A sixty-year-old female patient came to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Faculty of Dental Medicine, Cairo University, complaining of bilateral swellings in

In cases of anterior intrabony maxillary midline lesions with cortical erosion, entities such as nasopalatine duct cyst,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 periapical in-

In this case, a 16-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well-demarcated radiolucent lesion of 2.5 cm di- ameter in the anterior maxillary region associated with an impa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