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影響陸生來臺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門地區中學學

生為例

The Impact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 Wllingness in Taiwan

- The Exampl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amen,China

黃英忠

*

杜佩蘭

**

簡瑞榮

**

曾榮豐

**** *

國立高雄大學校長

**

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系助理教授

***

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摘要

台灣高等教育在面對陸生來台就學的問題時,必須發展出具跨國性及國際觀的教 育政策及制度,來因應高等教育的國際市場趨勢,而制定完善的學歷採認,及擬定陸 生來臺就學的政策、制度及招生規劃、策略,實屬當前務要,另進駐中國大陸之台商 企業,為降低內部人力的文化差異與衝突,並提升企業競爭力,在培育具台灣文化的 大陸優秀人才上,亦與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故期前瞭解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因素,則可避免所制定之政策及制度,在執 行的成效上無法彰顯或無法達到預期目的,本研究從陸生的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及個 人特徵對來台就學的意願影響,探討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在彼此之間的效果。針 對中國大陸廈門地區中學學生發出問卷 1179 份、回收 1179 份,有效問卷 1139 份, 有效回收率 96.61%,經迴歸及差異分析結果如下:1.人格特質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呈顯著影響。2.生涯規劃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呈顯著正向影響。3.個人特徵對於陸 生來台就學意願呈顯著差異。4.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在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 意願間不存在調節效果。5.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在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間存在調節效果。 關鍵字: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個人特徵、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陸生來台就學 意願。

(2)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issue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in Taiwa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authorities need to develop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ystems with global vision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For instance: formulate completed diploma recognition, formulate the policies to specify the regulation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in Taiwan, student recruiting plans, systems, and strategies, which are the critical issues for this moment. Meanwhile, in order to lower the internal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mprov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Taiwan enterprises who are currently investing in China, have the clos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in Taiwan.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can make sure the policies and systems formulation for avoiding unexpected results and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correlations and its effects between the cross-strait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ystems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career planning,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1179 copies to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Xiamen region of mainland China. The recovery was 1179 copies with 1139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6.61%. The results from the regression and discriminate analysis we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1. Personality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s of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to study in Taiwan.

2. Career planning has positive impacts of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to study in Taiwan.

3.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as discrepancy for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mainland China to study in Taiwan.

4. Cross-strait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ystem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to study in Taiwan do not exist the adjust effects.

5. Cross-strait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ystems between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to study in Taiwan exists the adjust effects.

Keywords: Personality, career planning,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Cross-strait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es and systems, the willingness of mainland China

(3)

1. 前言

在國際經濟變動的局勢以及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問題之下,台灣面臨了經濟結 構的轉型及人口的變遷,而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勞動市場在專業及基層人力上不足問 題,造成企業在產業結構的被迫調整及外移,而目前擁有全球最大市場及勞動力優勢 的中國大陸,吸納了世界各國企業進駐,不但使得國家在經濟上蓬勃發展,也促使人 才的需求量高居世界各國,相對台灣在企業外移中國大陸,以及台灣高等教育上所面 臨問題,也造就了目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之議題的重要性。 因臺灣高等教育在文化、語言及生活習慣上與中國大陸的雷同,在兩岸學生的學 習互動及交流上已佔有優勢,故能於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政策之前,即期前瞭解影 響大陸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將有助於台灣高等教育招收大陸學生的相關規劃及策 略,在吸引更多大陸優秀人才來臺就學後,除可望解決目前國內高等教育單位招生不 足的現象外,並可供大陸台商企業培育具台灣文化的大陸優秀人才依據,降低大陸台 商企業的內部人力的文化差異與衝突並提升企業競爭力。

Pervin & John(2001)認為人格特質可用來描述個人之人格對生活適應的反應方 式,表現於外是一種持久、穩定及一致的行為傾向。謝豐昌(2008)指出生涯規劃乃 是個體衡量本身的條件,配合外在的客觀環境,針對未來的發展,做有效的規劃與執 行,以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林尚武(2006)也說明學生的學業問題其實與生涯規 劃息息相關。國內諸多學者研究(孫清山、黃毅志,1996;巫有鎰,1997 ) 均指出, 家庭社經地位對子女教育成就具有顯著正面影響。一般相信,父母教育程度較高者, 會較重視子女的教育,亦即社會資本較高,而且擁有較高的職業,收入也較高,因此 能提供子女較佳的讀書環境與較優厚的財務資本。林旺枝(2006)的研究發現家庭結構 屬於單親家庭的子女會因家庭資源較缺乏,親子互動不足及過大的家庭壓力而影響其 學業成就。 依上述學者研究實證,本研究歸納出以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個人特徵、兩岸高 等教育制度及政策等因素,來瞭解影響大陸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藉以制定出有效招 生策略及規劃。並具體提出研究目的如下:(一)以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個人特徵、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及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向五個變項,探討影響中國大陸學生 之來台灣的就學意願之關鍵因素。(二)探討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生 涯規劃與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之間的關係。(三)針對研究結果,提供台灣高等教育相 關政策及制度建議,並供台商企業培育人才之參考。

2. 文獻探討

為瞭解中國大陸學生的就學動機及意願與影響來臺灣就學之因素,本研究從人格 特質與生涯規劃、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個人特徵中的性別、學校類別、父母教 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所得收入、家庭成員結構與就學意願之相關研究加以探討。 2.1 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在人格的定義上雖各方學者見解不盡相同,但共通之處認為人格特質是用來表示 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感情表達和行為特性之一般總和,用來區辨自己與他人的一種獨 特性質,而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是Costa & McCrea(1992)所提出的分類法,本研究即

是 採 用 其 所 提 出 的 五 大 類 人 格 特 質 構 面 :1.親和性(Agreeableness)2.勤勉正直性

(4)

Neuroticism)5.開放性(Opennessto Experience)做為研究基礎。 惟有關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的相關文獻及實證研究極少,故本研 究引用人格特質與派外意願之關聯文獻研究,作為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相關 聯之文獻參考,莊金山(2007)研究結果經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結論均發現,人格特質 與派外意願達極顯著正向相關。而國外學者 Borstorff(1997)研究發現,人格特質為影 響海外派遣意願之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另以目前或曾經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 針對「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顯示,所有訪談對象均一 致認為,人格特質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人格特質傾向積極、獨立、開放、勤 勉的人來台就學意願較高,而人格特質傾向保守內向、親和、穩定、安於現狀的人來 台就學意願較的低,是故本研究依其結果推論,不同的人格特質對於在就學意願選擇 上會有明顯的差異,據此而建立本研究假設1: 假 設 1: 人格特質對 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有 顯 著 的 影 響 2.2 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因為有關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的相關文獻及實證研究極少,故本 研究採以生涯規劃與海外派遣意願之關聯文獻研究,作為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 願相關聯之文獻參考,潘鴻文(2006)研究結果發現個人生涯規劃與海外派遣意願有顯 著關係,而生涯目標較明確者其接受海外派遣任務的意願會較高。Black, Gregrersen, Mendenhall & Stroh(1999),指出一般海外派遣候選人在考慮是否接受海外派遣時,其 生涯規劃亦為影響之要素。本研究另以目前或曾經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針對「生 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其訪談資料顯示,本次所有訪談 對象多數認為,生涯規劃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而重視生涯規劃的人相較於不 重視生涯規劃的人,在來台就學意願上較高,是故生涯規劃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上, 歸納上述資料得知,其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黃英忠(2003)則認為個人在做本身生涯規劃的過程,會依據個人的能力、興趣 以及可能的工作機會來選擇職業及組織,以規劃發展途徑及從事有關個人發展的整個 過程,它包括了評估個人的人格傾向、能力、興趣、確認生涯發展傾向、各種工作機 會的選擇與比較、訂定前程目標及規劃適當的發展活動等。是故,本研究推論生涯規 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有顯著之關係。 據此,建立本研究假設2: 假 設 2: 生涯規劃對 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有 顯 著 的 正 向 影 響 2.3 個人特徵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 雖然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及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都影響個人就學意願甚重, 然而個人特徵仍然是佔有極其重要的決定地位。所以本研究在參考文獻與學者研究的 觀點整理歸納後,將影響學生就學意願的個人特徵,列出如下的幾個的重要相關層 面,包括:性別、學校類別、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成員結構等, 茲分述如下: 2.3.1.性別

Turner & Bowen(1999)研究得知,在高等教育的相關研究中,個人特徵裡的性別, 對於其希望就讀何所大專院校、科系或喜好哪一種學術領域或針對未來個人的發展均 有顯著的影響。而國內學者張紹勳(1998)研究也發現在其研究中的受訪學生,男性比

(5)

較女性知道如何發揮自我並規劃生涯,且也較認同其對於就讀學習方面的選擇。 2.3.2.學校類別 林水順與莊英慎(2000)的研究,有關選擇就讀學校的條件,並對於高職生進行問 卷調查發現,校方的硬體設備為首要條件,而以該校之畢業校友表現及其他因素為最 後考量因素。吳毓津(1997),以文學院與及學院學生進行研究,並分析影響學生在 選擇科系的因素,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類別科系的學生,在做決策時,其所考量的因 素,也會有所不同。 2.3.3.父母教育程度

Kane(1994),Rouse(1994),Ellwood & Kane(2000)等人則利用多個虛擬變數測量父 母教育程度對於年輕人生涯選擇的影響。在該變數的研究結果上,獲得一致的結論, 即父母的教育程度對子女就讀高等教育的決定上均為正向的影響,顯示高教育水準的 父母較可能基於自己所受的教育經驗,而對其孩子進行教育培育的論點,得到實證 (Hilmer, 1998;Rouse,1994;Ordovensky, 1995)。

2.3.4.父母的職業

Leslie & Drinkwater(1999)及Gregg(2000)認為父母的職業對子女就學決定有正向 的影響。父母親的職業以及家庭的經濟地位等項,對於個人的學習行為和生活有重大 的影響(吳武典、洪有義,1987)。 2.3.5.家庭所得收入 Kim(2002)認為收入越低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其推論這是因 為低收入的父母深受經濟窘困的壓迫,因而希望子女接受高教育,盼增加社經地位向 上流動的機會。家庭經濟收入愈高的學生,愈懂得如何發揮出才能,以及用何種方法 達到未來發展的目標,所以家庭收入也會影響學生將來才能的發展(張紹勳,1998)。 2.3.6.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係依據家庭成員組合情形來定義的,其組合型態大致可分類如下: (1)完整家庭:係指家庭成員組織完整,夫妻同組家庭,共同生活並養育子女之家庭。 (2)單親家庭:蔡松瑜,(2003)於「國中生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 為之關係研究」中,對於單親家庭依其現有居住成員情況可分為下列幾種:1.男單親 家庭、2.女單親家庭、3.隔代教養家庭。

Bradley, S. & J. Taylor (2002)對單親家庭的弱點提出證據,其指出單親家庭的小孩 與雙親家庭的小孩相較之下,通常比較不會選擇學術或職業方面的教育,而劉明松等 人(2001)研究指出在家庭環境,包括家庭結構以及父母教養方式等,對於其子女在 學業的成就上有顯著影響,一般而言,家庭結構越完整者,其子女在學業成就上表現 越好。 綜上諸位學者的觀點,本研究將分別建立以下假設: 假 設 3: 個 人 特 徵 對 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有 顯 著 的 差 異 2.4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及政策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

Mazzarol & Soutar(2002)歸納出六種影響學生出國留學及至特定國家的「拉」

(6)

準的因素(四)留學國家的地理環境(五)留學地與目前所在國家的地理相近性(六)在留 學國家相關健全的社會網絡考量。李春杉(2009)「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 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拉力因素及大陸推力因素部均與政治及教育層 面有正向的顯著關係。鄭如雲(2007)研究結果亦證實,一個國家所制定的留學政策, 能夠有效提升他國留學生的就讀的意願。 綜上學者論點得知,一個國家政府政策足以影響他國學生選擇前往就學的意願, 在兩岸政策相較之下臺灣方面由於實行民主制度,在教育政策方面採自由開放,易吸 引學生前往就學,故較中國大陸佔優勢。 假 設 4: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具 有 調 節 效 果 。 假 設 5: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具 有 調 節 效 果 。

3. 研究方法

綜合文獻整理分析後,本研究以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個人特徵、兩岸高等教育 制度與政策及中國大陸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向五個構面作為研究假設的目的,依據相 關理論建立本研究架構,並對各變項經因素分析後,將人格特質部份中重建命名為分 別命名為「外向開放」、「勤勉正直」、「個性親和」、「情緒穩定」,生涯規劃部份分別 命名為「生涯規劃」、「主動學習」,而在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部份分別命名為「台 灣因素」、「大陸因素」。重建本研究架構如圖1。 3.1 研究架構 圖1 研 究 架 構 圖 個人特徵 性別 學校類別 父母教育程度 父母職業 家庭收入 家庭結構 人格特質 外向開放 勤勉正直 個性溫和 情緒穩定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 主動學習 兩岸高等教育 制度與政策 台灣因素 大陸因素 陸生來台 就學意願

(7)

3.2 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中學生學生為研究調查對象,在樣本之選取方面,選擇以福建 廈門地區之中學學生為主。2.在抽樣方面,本研究係採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以 廈門地區中學學生在學學生為母群體,透過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以廈門地區中學抽取 普通高中、職業學校各二所,其四所學校各年級各抽取二班為研究樣本,進行各項統 計及分析。3.問卷發放與回收數量如表3-1所示,共計發出1179份問卷,回收1179份問 卷,扣除填答不完整、空白與填答相互矛盾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139份,回收率100%, 有效回收率為96.61% 。

3.3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之目的與研究假設的需要,採SPSS 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資料

分析方法如下:1.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2.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3.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4.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5.單因數變 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6.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3.4 變項操作定義與問卷設計 本研究依據前述文獻與理論實證,就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 制度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相關屬性變項,分別說明本研究之操作定義與問卷評量設 計;各變項的衡量方式除個人特徵外,以李克特(Likert)五點順序量尺來衡量,內容包 括:(1)人格特質(2)生涯規劃(3)個人特徵:性別、學校類別、家庭收入、父母 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成員結構(4)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5)陸生來台灣 就學意願:是否有意願、就學意願有多高。 針對各衡量問項以其主觀認知圈選,並依所得分數高低做為該變項分數評比。 3.4.1.人格特質 (1)操作性定義: 格特質的實證研究為數甚多,本研究主要以Costa & McCrae(1992)所定義的 五大人格特質為主,其分別為外向性、開放性、勤勉正直性、親和性、情緒穩定性來 探討,各項定義分述如下:1.親和性:在與他人相處時容易使人親近、於群體中易與 他人溝通互助的人格特質。2.勤勉正直性:專注於個人欲達成的目標,重視團體紀律, 並認真負責的人格特質。3.外向性:具主動積極、說服能力,並擅於人際關係經營的 人格特質目。4.情緒穩定性:受到情感刺激時有較高承受力,不輕易因外界刺激而產 生情緒反應。5.開放性:對於所面臨的外界事物有較高的接受度,並對新鮮事物較具 高度興趣。 (2)問卷設計 本研究人格特質的量表係採用Costa & McCrae (1992)所提五大人格特質基本構 面,發展出來的 NEO-PI-R 量表,本研究參考李俊傑(2004)、洪靜惠(2005)及劉宗 明、黃德祥(2008)整理,經本研究修訂沿用之,共計 29 題。 (3)人格特質量表構面重建 本研究先以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進行因素之選取,藉以重建量表之構面。 各構面操作性定義如下:1.外向開放:指勇於嘗試屬於未曾接觸過人、事、物及環境, 並且擁有較高的活動力及創造力的人格特質。2.勤勉正直: 指具有自我要求完美的性 格、處事嚴謹、守規矩、堅持原則且責任感較重的人格特質。3.個性親和:指在與他

(8)

人相處時容易與溝通及合作,並且待人溫和友善,容易令人產信賴感的人格特質。4. 情緒穩定:指承受外界刺激的程度較高、不容易感到不安及緊張、擁有較高的感到安 全,並且妥善控制自我的情緒。 3.4.2.生涯規劃 (1)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採用Hall (1986)對個人生涯規劃之定義,即個人針對自己瞭解,分析自我 能力、各項機會、助力或阻力及各項選擇等,並確認與個人生涯有關之目標,並且從 事自我發展活動的規劃過程,做為本研究中個人生涯規劃的瞭解及探討方向。 (2.)問卷設計 本研究採用之個人生涯規劃量表為 Hall (1990)在他的心理成就模式所發展出來 的問項,並經由李俊傑(2004)整理,經本研究修訂沿用之。利用 Likert 五點量表設計, 共計9 題。 (3)生涯規劃量表構面重建 生涯規劃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共取得二個因素,分別命名為「生涯規劃」及「主動 學習」兩構面。1.生涯規劃:指對於自我意向興趣、優劣勢的瞭解及對於規劃、實踐 及預定完成計畫的能力。2.主動學習:指主動的找尋、建立對自己學習上有助益的人 脈、機會、助阻力及積極達成設定的目標。 3.4.3.個人特徵 (1)操作性定義

相關的研究顯示,個人特徵足以影響出國留學意願,如 Kemp, Madden &

Simpson(1998),就將年齡、性別及家庭收入納入學生的個人特徵中。Mazzarol & Soutar

(2002)將費用因素納入學生決定是否出國考量因素。所以本研究之學生個人特徵主 要參考前述學者所提之人口變數構面,分為性別、學校類別、家庭收入、父親教育程 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家庭成員結構八個變數,探討其對大陸學 生來台灣就學意願之影響。 (2)問卷設計 1.性別:分為男、女。 2.學校類別:分為普通高中及職業學校二類。 3.家庭每月收入:分五個等級依人民幣計分為(1)3,000以下(2)3,001至5,000(3) 5,001至7,000(4)7,001至9,000(5)9,001以上五個等級。 4.父親的教育程度:分為(1)小學以下(2)初中(3)高中、中專(4)本科(大學) (5)碩士以上五個等級。 5.母親的教育程度:與父親教育程度之分類方式相同。 6.家庭成員結構:分為(1)完整家庭(與親生父母或養父母同住)(2)男單親家庭(僅 與父親同住)(3)女單親家庭(僅與母親同住)(4)隔代教養家庭(僅與祖父母同住, 未與父母同住)四個類型。 7.父親的職業:在職業階層分類表的部份,雖有許多國內外研究者均採用近年學者提 出較新的量表,唯本研究經審查評估後發現,美國Hollingsheada (1957)所設計

(9)

的社會地位因素指數中對職業等級的劃分與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所劃分的職業分類方式最為接近,故本研究根據其職業階層表分類,再參據中國 目前現況,依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所劃分的職業種類,酌予修正。職業 由低至高分為(1)半技術人員(2)技術人員(3)半專業人員(4)專業人員(5) 高級專業人員等五個階層。 8.母親的職業:與父親的職業分類方式相同。 3.4.4.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 (1)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依目前兩岸之教育現況,含類別及修業年限等與目前學歷採認及相關政 策,並參考李春杉(2009)「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 中之政治層面及教育層面部分定義,衡量對中國大陸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之影響程 度。 (2)問卷設計 本研究中有關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以李克特(Likert)五點順序量尺衡量,採 用李春杉(2009)「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問卷題目 中之政治層面及教育層面部分,由本研究修訂沿用,共計15 題。 (3) 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量表構面重建 生涯規劃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共取得二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台灣因素」及「大陸 因素」兩構面。1.台灣因素:指台灣地區在教育政策及制度上,對於大陸中學生來台 灣就學的吸引力。2.大陸因素:指大陸地區在教育政策及制度上,對於大陸中學生在 大陸地區就學的排斥力。 3.4.5.大陸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 (1)操作性定義 依大陸學生對於來台灣就學之個人認知程度,及針對來台就學的地點考量、課程 考量、個人條件考量及來台就學的機會和可能性,來進行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衡量。 (2)問卷設計 本研究參考文獻及整理訪談結果,並依實際需要發展大陸學生來台灣就學意願量 表,共包含10個主要問項,且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順序量尺來衡量。 (3)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量表構面重建,在量表部分經因素分析後為單一構面。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各研究變項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 本篇論文於相關分析研究變項中的「自變項」中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開放、勤勉 正直、個性親和以及情緒穩定等四種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包括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兩 部分,「依變項」為陸生來台就學意願,「調節變項」為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分為 台灣因素及大陸因素兩部分。如表1 顯示。

(10)

4.1.1.研究變項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由表4-1 可看出個人特徵中「年齡」與來台就學意願彼此有顯著的負相關,表示 「年齡」愈大其來台就學意願較低(r=-1.06,p<.001),而「性別」特徵與來台就學意 願彼此呈現負相關,表示「女性」較「男性」的來台就學意願較低(r=-.0.54,p<.05), 「學校類別」與來台就學意願彼此有顯著的正相關,「職業學校學生」較「普通高中 學生」有較高的來台就學意願(r=.178,p<.001),而「就讀年級」則無明顯相關。 人格特質中「外向開放」、「情緒穩定」二種構面與來台就學意願均呈顯著正相關, 相關係數分別為「外向開放」(r=.575,p<.001)、「情緒穩定」(r=.123,p<.001),「個 性親和」構面與來台就學意願均呈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個性親和」(r=-.148,p <.001),而「勤勉正直」構面與來台就學意願則無明顯相關。 生涯規劃中的兩構面「生涯規劃」、「主動學習」皆與來台就學意願均呈顯著正相 關,相關係數分別為「生涯規劃」(r=.383,p<.001)、「主動學習」(r=.441,p<.001)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的兩種構面「台灣因素」、「大陸因素」皆對來台就學 意願呈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台灣因素」(r=.268,p<.001)、「大陸因素」 (r=.251,p<.001)。

(11)

表1 各變項之描述性統計與相關係數表 註1:虛擬變項 姓別:男=1 女=0 ;學校類別:普通高中=1 職業高中=0;年齡、就讀年級為連續變項 註2:*p<.05,**p<.01,***p<.001 註4:()表示C r o n b a c h ’s α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性別 - - - 2.年齡 16.730 .994 .027 - 3.學校類別 - - -.016 -.287*** - 4.就讀年級 - - -.011 .759*** -.017 - 5.外向開放 3.513 .5953 .012 -.083** .213*** -.032 (.866) 6.勤勉正直 3.334 .5816 -.001 -.086** .052* -.032 -.067* (.796) 7.個性親和 3.550 .6238 -.024 -.116*** -.011 .033 -.136*** .195*** (.791) 8.情緒穩定 3.351 .5932 .049 .018 .015 -.037 .185*** .067* .034 (.756) 9.生涯規劃 3.457 .5818 .028 -.261*** .300*** -.014 .460*** .074* .098** .152** * (.762) 10.主動學習 3.435 .6805 .019 -.248*** .337*** .002 .514*** -.002 .059* .131** * .647*** (.805) 11.台灣因素 3.778 .6242 -.074* .378*** -.504*** .176*** .054* .017 -.006 .101** -.089** -.077** (.796) 12.大陸因素 3.183 .6533 -.042 .120*** -.197*** .001 .015 .089** -.017 .082** -.050* -.058* .442*** (.778) 13.就學意願 3.084 .6961 -.054* -.106*** .178*** -.034 .575*** -.043 -.148*** .123** * .383*** .441*** .268*** .251*** (.943)

(12)

4.2 研究變項與之迴歸分析 本研究架構中,自變項為「人格特質」、「生涯規劃」、「個人特徵」,依變項是「來 台就學意願」;又以「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為調 節 變項,本節主要是檢驗「兩岸 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變項的調 節 功能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效果。 此節將以層級迴歸分析「人格特質」中的外向開放、勤勉正直、個性親和、情緒穩 定及「生涯規劃」中的生涯規劃、主動學習與「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中的台灣因 素、大陸因素對於「來台就學意願」的預測力。本研究中將「個人特徵」中的性別、年 齡、就讀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作為控制變項,因 此投入迴歸中第一層,又因本研究在差異分析中發現,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均有顯著差異,且於多重比較上有明顯的分類,故將性別分類 為男、女兩項、在家庭成員結構分類為完整家庭、其他兩項,在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 分類高中、中專及其他兩項,在父母親職業部分,分類專業人員及其他兩項,在家庭收 入部分則分類7,001 以上及其他兩項。 第二層分別投入「人格特質」中的外向開放、勤勉正直、個性親和、情緒穩定及「生 涯規劃」中的生涯規劃、主動學習,第三層投入「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中的台灣 因素、大陸因素,以驗證「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對於「人格特質」、「生涯規劃」 與「來台就學意願」的影響。 4.2.1.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迴歸分析 由表2 得知的迴歸分析中,以來台就學意願為依變項,並將「個人特徵」中的性別、 學校類別、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納入控制變項,檢測「人 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效果。由迴歸分析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對於來台就學 意願的整體模型為有效模型 (F=46.234,p<.001,R2=.353,△R2=.293) (如表 2)。

(13)

表 2 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迴歸分析 依 變 數 模 式 1(β) 模 式 2(β) 控 制 變 項 性別 -.065* -.069** 年齡 -.111 -.145** 就讀年級 .039 .092* 家庭收入 .140*** .017 父親教育程度 -.059* -.022 母親教育程度 .063* .024 家庭成員結構 .011 -.026 父親職業 .078* .051 母親職業 .056* .015 自 變 項 外向開放 .530*** 勤勉正直 -.001 個性親和 -.100*** 情緒穩定 .037 F 7.830*** 46.234*** F Change 7.830*** 124.756*** R2 .060 .353 Adjusted R2 .052 .345 △R2 .060 .293 註:*p<0.05**p<0.01***p<0.001 連續變項: 年齡、就讀年級 虛擬變項: 性別:男=1 女=0 家庭成員結構:完整家庭=1 其他=0 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父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母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家庭收入:7001 以上=1 其他=0 4.2.2.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對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間的調 節 效果 為瞭解「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台灣因素、大陸因素兩構面,分別對「人 格特質」與「來台就學願意」間的調 節 效果,將「個人特徵」中的各變項性別、年齡、 就讀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納入控制變項,並 將「人格特質」、「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分別且先後對「來台就學願意」進行 層級迴歸分析,以瞭解「人格特質」別與「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交互作用項 分別對「來台就學願意」所產生的增量效果(cumulative effects)。 採用層級迴歸分析以檢測「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願意」的效果是否會由於「兩 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結果顯示各構面間均無顯著調節效果(如 表3)。

(14)

表 3 兩 岸 高 等 教 育 政 策 及 制 度 對 人 格 特 質 與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之 間 的調 節效 果 依 變 數 模式1(β) 模式2(β) 模式3(β) 模式4(β) 控制變項 性別 -.065* -.069** -.023 -.023 年齡 -.111 -.145** -.277*** -.278*** 就讀年級 .039 .092* .132*** .133*** 家庭收入 .140*** .017 .206*** .207*** 父親教育程度 -.059* -.022 -.033 -.026 母親教育程度 .063* .024 .000 .000 家庭成員結構 .011 -.026 -.045* -.044* 父親職業 .078* .051 .040* .041* 母親職業 .056* .015 .008 .011 自變項 A 外向開放 .530*** .465*** .455*** B 勤勉正直 -.001 -.042* -.040* C 個性親和 -.100*** -.107*** -.104*** D 情緒穩定 .037 .003 .012 調 節 變項 E 台灣因素 .362*** .358*** F 大陸因素 .162*** .164*** 交互作用項 A×E .046 A×F .025 B×E -.033 B×F .041 C×E .004 C×F -.055 D×E -.009 D×F -.016 F 7.830*** 46.234*** 71.808*** 47.365*** F Change 7.830*** 124.756*** 154.383*** 1.270 R2 .060 .353 .495 .499 Adjusted R2 .052 .345 .488 .489 △R2 .060 .293 .142 .005 註:*p<0.05**p<0.01***p<0.001 連續變項: 年齡、就讀年級 虛擬變項: 性別:男=1 女=0 家庭成員結構:完整家庭=1 其他=0 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父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母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家庭收入:7001 以上=1 其他=0 4.2.3.生涯規劃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迴歸分析 由表4 得知的迴歸分析中,以來台就學意願為依變項,將「個人特徵」中的性別、 年齡、就讀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納入控制變項, 檢測「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效果。由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生涯規劃」對於 來台就學意願的整體模型為有效模型 (F=31.504,p<.001,R2=.238,△R2=.178)。 在生涯規劃中的「生涯規劃」構面對於來台就學意願(β 值=.193,p<.001),達顯著 效果,亦即生涯規劃中的「生涯規劃」構面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在生涯 規劃中的「主動學習」構面也對於來台就學意願(β 值=.333,p<.001) 達顯著效果,亦

(15)

即生涯規劃中的「主動學習」構面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表 4 生涯規劃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迴歸分析 依 變 數 模 式 1(β) 模 式 2(β) 控 制 變 項 性別 -.061* -.082** 年齡 -.108* .120* 就讀年級 .039 -.131** 家庭收入 .144*** .043 父親教育程度 -.060* -.027 母親教育程度 .062* .080** 家庭成員結構 .018 -.015 父親職業 .077* .054* 母親職業 .053 .046 自 變 項 生涯規劃 .193*** 主動學習 .333*** F 7.894*** 31.504*** F Change 7.894*** 129.540*** R2 .060 .238 Adjusted R2 .052 .230 △R2 .060 .178 註:*p<0.05**p<0.01***p<0.001 連續變項: 年齡、就讀年級 虛擬變項: 性別:男=1 女=0 家庭成員結構:完整家庭=1 其他=0 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父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母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家庭收入:7001 以上=1 其他=0 4.2.4.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對生涯規劃與來台就學意願之間的調 節 效果 為瞭解「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台灣因素、大陸因素兩構面,分別對「生 涯規劃」與「來台就學願意」間的調 節 效果,將「個人特徵」中的性別、年齡、就 讀年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結構、父母職業納入控制變項,並將 「生涯規劃」、「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分別且先後對「來台就學願意」進行層 級迴歸分析,以瞭解「生涯規劃」別與「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交互作用項分 別對「來台就學願意」所產生的增量效果(cumulative effects)。 採用層級迴歸分析以檢測「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願意」的效果是否會由於「兩 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整體模型為有效模型(F=43.848,p<.001, R2=.403,∆R2=.013),結果交互作用項中之生涯規劃與台灣因素、生涯規劃與大陸因素、 主動學習與大陸因素的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亦即「兩岸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兩構面 在「生涯規劃」的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兩構面和對「來台就學意願」間扮演著調節效果 的角色(如表 5)。

(16)

表 5 兩 岸 高 等 教 育 政 策 及 制 度 對 生 涯 規 劃 與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之 間 的調 節效 果 依 變 數 模式1(β) 模式2(β) 模式3(β) 模式4(β) 控制變項 性別 -.061* -.082** -.036 -.039 年齡 -.108* .120* -.049 -.048 就讀年級 .039 -.131** -.062 -.052 家庭收入 .144*** .043 .239*** .218*** 父親教育程度 -.060* -.027 -.037 -.034 母親教育程度 .062* .080** .048* .049* 家庭成員結構 .018 -.015 -.039 -.032 父親職業 .077* .054* .043 .044* 母親職業 .053 .046 .035 .034 自變項 A 生涯規劃 .193*** .160*** .169*** B 主動學習 .333*** .281*** .286*** 調 節 變項 C 台灣因素 .378*** .342*** D 大陸因素 .158*** .147*** 交互作用項 A×C .084* A×D -.114** B×C .031 B×D .092* F 7.894*** 31.504*** 57.587*** 43.848*** F Change 7.894*** 129.540*** 138.587*** 5.844 R2 .060 .238 .390 .403 Adjusted R2 .052 .230 .383 .394 R2 .060 .178 .152 .013 註:*p<0.05**p<0.01***p<0.001 連續變項: 年齡、就讀年級 虛擬變項: 性別:男=1 女=0 家庭成員結構:完整家庭=1 其他=0 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中專=1 其他=0 父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母親職業:專業人員=1 其他=0 家庭收入:7001 以上=1 其他=0 圖2 「生涯規劃」與「台灣因素」對來台就學意願的交互作用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 1 2 3 4 5 台灣因素認知較高者 台灣因素認知較低者 來台就學 意願 生涯規劃

(17)

圖2顯示在重視生涯規劃的學員中,具台灣因素認知較高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 相較於台灣因素認知較低的陸生來的高。 圖3 「生涯規劃」與「大陸因素」對來台就學意願的交互作用 圖3顯示在重視生涯規劃的學員中,具大陸因素認知較高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 相較於大陸因素認知較低的陸生來的高。 圖4 「主動學習」與「大陸因素」對來台就學意願的交互作用 圖4顯示在較具主動學習的學員中,具大陸因素認知較高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 相較於大陸因素認知較低的陸生來的高。

4.3 驗證研究假設成立與否

4.3.1 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有顯著的影響 本研究透過迴歸分析來驗證人格特質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將結果及發現 彙整如表6 所示,外向開放的人格特質其來台就學意願較高,個性親和的人格特質其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 1 2 3 4 5 大陸因素認知較高者 大陸因素認知較低者 來台就學 意願 生涯規劃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 1 2 3 4 5 大陸因素認知較高者 大陸因素認知較低者 來台就學 意願 主動學習

(18)

台就學意願較低。 表6 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之驗證表 ㄧ、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 驗 證 結 果 假設1: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影響 部 分 成 立 假設1-1:外向開放的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成 立 假設1-2:正直勤勉的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不 成 立 假設1-3:個性親和的人格特質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負向影響 成 立 假設1-4:情緒穩定的人格特質來台就學意願對有顯著負向影響 不 成 立 4.3.2.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本研究透過迴歸分析來驗證生涯規劃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將結果及發現 彙整如表7 所示。 表7 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意願之驗證表 二、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意願 驗 證 結 果 假設2:生涯規劃對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成 立 假設2-1:具生涯規劃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成 立 假設2-2:具主動學習對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成 立 4.3.3.個人特徵對來台就學有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透過差異分析來驗證個人特徵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將結果及發現 彙整如表8 所示。 表8 個人特徵對來台就學意願之驗證表 五、個人特徵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差異 驗 證 結 果 假設3:個人特徵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部 分 成 立 假設3-1:性別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2:學校類別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3:父親教育程度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4:母親教育程度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不 成 立 假設3-5:父親職業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6:母親職業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7:家庭收入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成 立 假設3-8:家庭成員結構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有顯著的差異。 不 成 立

(19)

4.2.4.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本研究透過迴歸分析來驗證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將結果及發現彙整如表9 所示。 表9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的調節效果驗證表 四、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之調節效果 驗 證 結 果 假設4: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 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1: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外向開放」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2: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勤勉正直」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3: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個性親和」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4: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情緒穩定」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5: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外向開放」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6: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勤勉正直」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7: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個性親和」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4-8: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情緒穩定」的人 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4.2.5.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本研究透過迴歸分析來驗證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 生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將結果及發現彙整如表10 所示。

(20)

表10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的調節效果驗證表 五、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的 調節效果 驗 證 結 果 假設5: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間具有調節效果。 成 立 假設 5-1: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生涯規劃中 的「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成 立 假設 5-2: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台灣因素」在生涯規劃中 的「主動學習」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不 成 立 假設 5-3: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生涯規劃中 的「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成 立 假設 5-4: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中「大陸因素」在生涯規劃中 的「主動學習」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間具有調節效果。 成 立

5. 研究結論、限制與建議

為探討上述研究假設及分析之結果,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上的影響,薦供台灣高 等教育招收大陸學生的相關規劃及策略,並可供大陸台商企業培育具台灣文化的大陸優 秀人才重要依據與後續研究者之研究建議酌參。 5.1 研究結論 各構面之關係研究發現如下: 5.1.1.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中關於人格特質部分,研究發現人格特質中「外向開放」 與來台就學意願呈現顯著正向影響,顯示人格特質愈傾向「外向開放」者,來台就學意 願就愈高,另發現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的陸生,其父親教育程度在大學(本科)部 分高於高中、中專部分;而人格特質中「個性親和」與來台就學意願顯著呈現負向影響, 顯示人格特質愈傾向「個性親和」者,來台就學意願就愈低,另發現人格特質傾向「個 性親和」的陸生,其父親教育程度在初中部分均高於高中、中專以上之教育程度部分。 綜上分析得知人格特質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人格特質傾向積極、獨立、開 放的人來台就學意願較高,而人格特質傾向保守內向、親和、穩定、安於現狀的人來台 就學意願較的低,在一般陸生由於對台灣認知上,因為在文化及政治上的迥異,雖然相 較其他國家有著語言溝通上的優勢,仍需具備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之陸生,而人格特 質傾向「外向開放」的陸生,家庭中父親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因父親本身所接觸之知識、 資訊較為豐富,其對子女教育方式及觀念自然傾向開放自由,因而塑造獨立、外向、開 放的人格特質,一般言而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其來台就學的意願較也高,相較之 下人格特質傾向「個性親和」的陸生,家庭中父親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因父親本身所接 觸之知識、資訊較為缺乏,其對子女教育方式及觀念自然傾向保守、封閉,因而養成子 女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弱、處事作風相對溫和,其人格特質則住住較傾向保守、內向,故

(21)

來台就學意願相較之下較低。 5.1.2.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中關於人生涯規劃部分,研究發現其中的兩構面「生涯 規劃」、「主動學習」皆與來台就學意願均呈顯著正向影響,顯示愈具生涯規劃能力及學 習上愈主動積極者,來台就學意願也就愈高,另本研究發現,在生涯規劃兩構面「生涯 規劃」、「主動學習」中,家庭月收入屬 5,000 元以下者部分,均高於 5,001-7,000 元及 7,001-9,000 元,父母親教育程度低者也較高於以教育程度高者,故可得知重視生涯規劃 的人相較於不重視生涯規劃的人,在來台就學意願上較高,經分析而一般陸生之所以選 擇至其他不同地區就學,主要除因本身想要獲得豐富的個人生活經歷,以及接觸不同的 社會文化,另主動積極的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來具備將來的謀職能力,也是主要因素 之一,以目前台灣高科技產業之環境,確實足以吸引陸生前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更可 提升將來的謀職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另因家庭經濟較差及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陸生, 可能感受生活壓力及困苦,在脫貧心態的影響之下,亦促使其發展較高的生涯規劃及主 動學習能力,故生涯規劃在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上佔有重要地位。 5.1.3.個人特徵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本研究也發現,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中關於個人特徵部分,在「性別」、「學 校類別」、「家庭月收入」、「父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及「母親職業」等四個構面有 顯著的差異,而在「母親教育程度」及「家庭成員結構」等兩構上並無明顯的差異,在 來台就學意願上,男性較女性高,而普通高中較職業學校高,在陸生家庭收入中,月收 入為7,001元人民幣以上的家庭,在來台就學意願上均高於其他較低收入家庭的陸生,在 父親的教育程度上看出,大學(本科)學歷部分在其來台就學意願均高於高中、中專,在 父親的職業階層上看出,專業人員部分在其來台就學意願高於半技術人員及半專業人 員,在母親的職業階層上看出,專業人員及技術人員部分在其來台就學意願均高於半技 術人員,由以上分析資料得知,在大陸大多數家庭的收入狀況以父母親均有職業之雙薪 家庭為主,而主要經濟源來及收入多寡仍取決於父親的職業階層,而直接影響父親的職 業階層則是父親的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較高者,其職業階層則相較教育程度低者來的 高,故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中,本研究從個人特徵部分得知,家庭經濟收入在影 響來陸生台就學意願上佔有其重要地位,而家庭經濟狀愈好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有 較高的傾向。 5.1.4.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對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 在驗證過程中,顯示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對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間不具調節效果,而本研究定義人格特質,「外向開放」、「勤勉正直」、「個性溫和」、「情 緒穩定」與來台就學意願間,不受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台灣因素」與「大陸因素」 的調節,當陸生因不同的人格特質傾向而相對衍生不同程度的來台就學意願,兩岸高等 教育政策與制度,對於不同的人格特質傾向的陸生,其認知感受程度亦無明顯影響其來 台就學的意願;惟在對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台灣因素」與「大陸因素」的認知中, 研究發現父母親教育程度,一般在高中、中專以上者,均高於初中以下,而家庭收入一 般在5,001元以上者,均高於5,000元以下,亦由此可知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經濟 狀況較佳的陸生,因成長及學習環境及資源相對較好,自然對於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 度的認知上較高。 5.1.5.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對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 由本研究可得知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對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存在調

(22)

節效果,而本研究定義的生涯規劃中「生涯規劃」、「主動學習」,與來台就學意願間, 均受到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中「台灣因素」、「大陸因素」調節,其中「生涯規劃與 台灣因素」、「生涯規劃與大陸因素」、「主動學習與大陸因素」,在交互作用的驗證後, 均達顯著標準,在「生涯規劃與台灣因素」部分呈現顯著調節,顯示對於自我意向興趣、 優劣勢的瞭解及較具規劃、實踐及預定完成計畫的能力陸生在來台就學的意願上,容易 受到台灣地區在教育政策及制度的吸引力影響。 在「生涯規劃與大陸因素」部分呈現顯著調節,顯示對於自我意向興趣、優劣勢的 瞭解及較具規劃、實踐及預定完成計畫的能力陸生,在來台就學的意願上,亦會受到對 於大陸地區在教育政策及制度的排斥力影響;在「主動學習與大陸因素」部分也呈現的 調節效果,顯示會主動的找尋、建立對自己學習上有助益的人脈、機會、助阻力及積極 達成設定目標的陸生,在來台就學的意願上,亦會受到對於大陸地區在教育政策及制度 的排斥力影響。 5.2 研究限制 5.2.1.樣本的限制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中學生學生為研究調查對象,在樣本之選取方面,選擇以福建廈 門地區目前仍在學之中學學生為主,並未對其他區域之學生或其他學齡學生進行研究, 其因廈門地區屬於大陸的沿海經濟特區,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程度較高,且在文化、 經濟及生活上相較其他內陸區域具一定水準,在面對至台灣就學意願的感受認知上也較 強,故本研究在推論上無法涵蓋在對於其他學齡層學生及大陸其他內陸區域,限於沿海 區域之中學學生模式內。 5.2.2.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式,但因受測者對於各類情境易受其他因素之影響,對研究 結果可能產生偏差,因故有其限制,本研究應加入訪談以質性分析彙整,則結論定能更 加完整。 本論文針對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進行研究,除了問卷調查外,因目前台灣方 面尚未正式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故無法深入實際瞭解,陸生在正式面對來台就學時所受 的影響,進行相互支持,若能在正式開放後,再加上實際資料來驗證,將會更清楚瞭解, 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 5.3 建議 5.3.1.對政府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因家庭經濟較差及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陸生,亦因感受生活壓力及困 苦,在脫貧心態的影響之下,亦促使其發展較高的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能力,而生涯規 劃能力強者相較於生涯規劃能力弱者,在來台就學意願上來的高,依此參考,當於政府 單位在制定相關陸生來台就學之政策及制度時,應考量較具深遠的就學生涯規劃,也就 是相關陸生來台就學後的配套措施需完善,不應單僅為政治或其他相關政策性的考量, 而僅研擬限制規範,卻未考慮到實際陸生來台就學後續的發展問題,如此一來才能達到 真正的開放教育,吸引更多的大陸優秀學子來台灣就學,相對提高台灣學子的競爭能力。 另本研究在驗證後發現兩岸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在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間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果,故可得知,兩岸高等教育政策與制度,在一般陸生來台就學的 意願上佔有其重要影響的地位,所以當於制定相關兩岸之間的教育政策及制度時,需加

(23)

以考量兩岸高等教育的平衡問題,首先建議必須建立完善且平等的兩岸學歷相互採認機 制,來因應開放陸生來台之就學問題。 目前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致大學數量增加,但因出生人口逐年下降,造成高 等教育的供需失衡,而相對在大陸部分,在近來卻因經濟的迅速發展,造就人民對於高 等教育的需求激增,再加上人口數的不斷攀升,以致逐年的高等教育在需求數上,仍有 高約數百萬的需求量,若依學生需求數上,台灣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的制定,在開放陸 生來台就學上若能加以考量,其對高等教育需求數的平衡,以控制來台就學陸生之數 量,適當填補及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的招生不足現象,進而刺激及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單位 的競爭力。 另從陸生對於大陸教育政策及制度排斥力上呈現,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普遍因教育 資源的缺乏,造成陸生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就學的意願升高,而台灣雖佔有地理鄰近及文 化、語言類同,以及高等教育普遍擁有較高的教育資源、品質等優勢,足以吸引陸生來 台就學,但因大陸經濟近來發展迅速,人民所得大幅提高,台灣在各項優勢上恐維持不 久,故台灣高等教育部分除加強教育品質的提升,具在教育環境、方式、制度及政策上, 應更具多元化及國際觀,如此不僅可吸引大陸優秀人才至台灣就學,更可促使世界各國 的人才來台灣就學及發展,進而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5.3.2.對學校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經験證後結果呈現,於人格特質上,父母職業階層、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 中較高者,其外向開放的傾向程度較高,且人格特質屬外向開放的陸生,在來台就學意 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者來的高,另人格特質上,父母職業階層、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 中較低者,其個性溫和的傾向程度較高,且人格特質屬個性溫和之陸生,在來台就學意 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來的低,其可能因為,外向開放之家庭其學習成長環境較佳所接 觸之資訊較豐富,容易接觸較新的外來訊息,而相對的個性溫、保守之家庭則較接觸訊 息方面較弱,故建議在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初期,台灣地區的高等教育單位在制定招生的 策略上,可予以擴大宣傳招生,並針對弱勢家庭傳達來台就學之相關訊息,且在開放的 系所、學校的類別及招生方式部分,採以多元化策略,如以跨系所的修業方式,兩岸學 分採認併計等等方式,將可提高陸生來台的意願。 另本研究經分析本次樣本的結果得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個人特徵因素中,從 有顯著差異的「父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及「家庭收入」中推論 得知,家庭經濟狀況為影響來陸生台就學意願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家庭經濟狀愈好的陸 生,其來台就學意願有較高的傾向,據此建議,學校方面在與政府相關單位在研議開放 高等教育的政策及制度,以及研擬招生規劃及策略上,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可為重要考 量,亦即,若能提供來台就學之相關獎助措施或相關生活照料部分,對提升陸生來台之 就學意願上,將有所助益。 5.3.3.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 依本研究在各變項中,對來台就學意願上的分析結果,建議在台商企業在顧用大陸 當地員工時,可考量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個性、較重視生涯規劃者,並由企業提供陸 生來台就學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來台進修的獎勵及補助措施,以提高來台就學意願及企業 人才的留任,讓真正有意願前來台灣就學的陸生,能得到經費上的協助,而對於企業內 部的員工,也能無後顧之憂的前來台灣進修,且在進修完畢後,全心貢獻於企業,創造 企業競爭力,而最後企業亦可在配合政府相關單位所制度及政策之下,積極延攬及培育 具台灣高等教育、文化、價值觀的大陸優秀人才,至大陸台商企業服務,不但可協助台

(24)

灣方面在陸生來台就學政策的推動,也可有效消弭勞資雙方彼此的觀念及認知上的差 異,進而減少經貿糾紛,並提升台商企業在大陸地區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5.3.4.後續研究建議 後續對於相關議題研究者,可擴大研究對象至各學齡層級,以及其他區域之陸生, 依本研究所提之各變項,進行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因素研究,或對於影響臺生至中 國大陸就學因素來進行研究並將結果與本研究進行比對,亦可納入本研究各構面外的其 他因素投入探討分析,並在研究方法上延伸將質化方式增加,可兼深度與廣度的研究範 圍。

6. 參考文獻

6.1 中文部份: 吳毓津(1997),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吳武典、洪有義(1987),心理衛生。臺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台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李俊傑(2004) 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春杉(2009) 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 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學院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技術學院為 例」,中華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33-54頁。 林旺枝(2006),以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尚武(2006),運動員教育的省思與生涯規劃的實踐。國民體育季刊,35(1)。 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清山、黃毅志 (1996 )。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 張紹勳(1998),技職院校資管學生生涯發展、自我統整、工作價值觀、升學就業意願 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10期。 莊金山(2007),「人格特質、生涯管理、駐外報償管理和工作滿足對派外意願之關聯性 研究」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英忠(2003),人力資源管理(二版) ,臺北:三民書局。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2008,第39卷第二期。

(25)

劉明松等(2001):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及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樹德科 技大學學報。 潘鴻文(2006),高科技產業個人生涯規劃、組織生涯管理對海外派遣意願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如雲(2007),亞太國家留學政策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豐昌(2008),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以臺東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6.2 英文部分

Black, J.S., Gregrersen, H.B., Mendenhall, M.E. & Stroh, L.K., Globalizing People through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Boston, MA:Addison-Wesley, 1999.

Borstorff, P. C., Harris,S.G., & William, F. G. (1997). Who Will Go? A Review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mployee Willingness to Work Oversea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0, 29-40.

Bradley, S. and J. Taylor (2002), “Ethnicit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Economics Department, Lancaster University.

Costa, P. T, Jr., and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wssa, 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Costa, P. T., Jr., and McCrae, R. R. (1992), “Four ways five factors are basic”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 13, pp.653-665.

Ellwood, D. & T. Kane (2000), “Who is getting a college education?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growing gaps in enrollment”, in S. Danziger and J. Waldfogel (eds), Securing the

Future: Investing in Children from Birth to Colleg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Gregg,P.(2000), “The impact of youth unemployment on adult unemployment in theNCDS”, working paper no. 1018, Economics Department, Bristol University.

Hall, D.T. (1976), “Career Planning Key to Employee Retention,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65, 5, 20-21.

Hall,D.T.(1986).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Hall, D.T. (1990),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Goodyears, Santa Monica, C.A.

Hilmer, M. (1998), “Post-secondary fees and the decision to attend a university or a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67, 329-48.

Hilmer, M. (2001), “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f the college attendance equation with an extension to two-stage selectivity-correction model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 263-78.

Kane, T. (1994), “College entry by Blacks since 1970: the role of college costs,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 878-911. Kemp etl. (1998)”Emerging Austrlian Education Markets: A discrete choice model of

(26)

Economics,Vol. 12 , No2, pp.162-168

Kim E.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the Korean immigrant famil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3(4), 531-540.

Leslie, D. and S. Drinkwater (1999), “Staying on in full-time education: reasons for higher participation rates among ethnic minority males and females”, Economica, 66, 63-77. Mazzarol, T. (1998).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12(4), 163-175.

Mazzarol and Soutar,” .(2002) “Push-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tination choi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Vol. 16 , pp. 84- 87

Mendenhall, M. & Oddou,G.(1988), The Overseas Assignment: A Practical Look, Business Horizon, 31(5), pp.78-84

Ordovensky, F. (1995),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attributes on enrolment choice: implications for post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4, 335-50. Pervin, L. A., & John, O. P. (2001).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ouse, C. (1994), “What to do after high school: the two-year versus four-year college enrollment decision”, in R.G. Ehrenberg (ed.), Choices and Consequences:

Contemporary Policy Issues in Education, Ithaca, NY: ILR Press.

Turner, Sarah E. & Bowen, William G.(1999),Choice of major: Thechanging (unchanging) gender gap,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Review, Ithaca, pp.289-313, Jan.

數據

表 2 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迴歸分析    依 變 數   模 式 1(β) 模 式 2(β) 控 制 變 項 性別  -.065 * -.069 ** 年齡  -.111  -.145 ** 就讀年級  .039  .092 * 家庭收入  .140 *** .017  父親教育程度  -.059 * -.022  母親教育程度  .063 * .024  家庭成員結構  .011  -.026  父親職業  .078 * .051  母親職業  .056 * .015  自 變 項 外向開放  .5
表 3 兩 岸 高 等 教 育 政 策 及 制 度 對 人 格 特 質 與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之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依 變 數   模式 1(β) 模式 2(β) 模式 3(β)  模式 4(β) 控制變項  性別  -.065 * -.069 ** -.023 -.023  年齡  -.111  -.145 **  -.277 ***  -.278 *** 就讀年級  .039  .092 *  .132 ***  .133 *** 家庭收入  .140 *** .017 .206 ***
表 5 兩 岸 高 等 教 育 政 策 及 制 度 對 生 涯 規 劃 與 來 台 就 學 意 願 之 間 的 調 節 效 果   依 變 數   模式 1(β) 模式 2(β) 模式 3(β)  模式 4(β) 控制變項  性別  -.061 * -.082 ** -.036 -.039 年齡  -.108 * .120 *  -.049  -.048  就讀年級  .039  -.131 **  -.062  -.052  家庭收入  .144 *** .043 .239 ***  .218 *** 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do it by reducing the first order system to a vectorial Schr¨ odinger type equation containing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in matrix potential coefficient as in [3], [13] and use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