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與規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與規劃"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與規劃

吳珮青

*

副秘書長

湯志民 教授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

摘要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是近年來各國重視的議題,臺灣從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

機關積極推動相關的計畫或政策,期許改善現有的校舍建築、教育設施、景觀造

形、情境布置、公共藝術等,並對於新建校有更多對於美學規劃的著墨。本文先

說明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基本理念,其次整理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焦點,接

著論述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 3 個面向:形象美、功能美、蘊意美之意涵,最後依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 7 個規劃與範例說明「人文藝術環境」、「教學空間之美」、

「行政空間之美」、「圖書館之美」、「運動設施場館之美」、「附屬設施之美」及

「校園整潔有序」,提供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營造之參考。

關鍵詞:校園建築、校園美學、建築美學、建築空間

gretawpc@gmail.com

(2)

Research and Planning of Campus

Architecture Space Aesthetics

Pei-Ching Wu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Chih-Min Tang Professor

Taiwan School Building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esthetics of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is a hot topic that has been

emphasized by many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aiwan has actively promoted relevant

plans or policies from the central to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hopes to improve

existing school buildings, educational facilities, landscapes, situational arrangements,

public art, etc. And for the new school has more inspiration for aesthetic planning.

This research first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s of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aesthetics,

next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aesthetic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hree aspects of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aesthetics: imag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beauty. Finally, the seven plans and examples of the aesthetics of

campus architectural: the humanities and art environment, the beauty of the teaching

space, the beau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pace, the beauty of the library, the beauty of

the sports facilities, the beauty of the school facilities, and the clean and orderly

campu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keywords:

campus architecture, campus aesthetic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rchitectural

space

(3)

壹、前言

校園是一項藝術的作品(a work of art)(Gaines, 1991),其藝術的表達係透過建築 與景觀融合於物質環境之中,並反映著我們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校園建築美學,係指 學校教育設施和景觀的造形與色彩,在功能、形象和蘊意上,具有自然、舒適、愉悅的 美感與風格(湯志民和廖文靜,2014)。 臺灣對於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建構與推展,最早從 1985 年起,宜蘭縣率先推動第 一波校園建築美學,以「美感取向」作為規劃理念之一(莊和雄主編,2001),成為臺 灣校園建築的典範縣。1992 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布,規定公有建築物至少以 1% 造價設置公共藝術,為學校建築美學環境建構提供有力的支持。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亦持續推動許多的計畫與政策來型塑校園建築空間美 學。2013 年,教育部頒定「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03 年─107 年)」, 啟動各項行動方案實現美力國民、美化家園、美善社會之願景,營造學校及社區美感協 作氛圍,滋養永續之美感生活,並且將 2014 年定為「美感教育年」。依據美感教育中長 程計畫,教育部接續推動「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107 年度擇優 20─25 校補助,將直轄市、縣(市)政府部分補助的金額比例提高,對國立 高級中等學校更提供全額補助,每校最高補助金額從原本的 100 萬元,調高至 200 萬元, 預期能在「學校特色表現美學」、「校園建築景觀美學」、「校園綠能生態美學」與「校園 環境創意美學」等項目實施與落實校園空間美學(洪詠善、范信賢、阮凱利和邱鈺婷, 2015;教育部,2017)。2018 年 3 月及 4 月,教育部分別在臺北及臺中舉辦 2 場「校園 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暨「國際校園美感環境教育論壇」,以「教育!未來? Education! Future?」為主題,邀請德國、日本、比利時、奧地利等 4 個國家計 6 所國際 學校,與臺灣執行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計 6 所成果績優學校,合計 12 所學校共組經 典案例參展,期能激發各界思考校園美感環境教育的議題(教育部,2018 年 3 月 12 日)。 地方政府的作為方面,臺北市 2005 年起推動優質校園營造,將「藝術校園」列入 要項之一,配合花博推展「校園圍籬好好看」,2016 年配合設計之都推動「校園角落美 學」、2017 年起推動 107~110 年度的優質學校 4.0,將「設置藝術的校園空間」,包括: 公共藝術、藝術美感設計或情境布置等,納入評選指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 2018 年,臺北市教育局鑑於考量近年校園對美感需求的提升,委託國立政治大學研修 「老舊校舍風華再現評量指標」,進一步在老舊校舍改善時,將原先既有對校舍「合法 與安全」、「維護與管理」之評估指標,再納入「美感與舒適」指標,透過客觀的評量指 標,包括學校自評及委員複評,將結果運用於後續老舊校舍活化、改善或拆除計畫之分 析依據及改善策略規劃之重要參考(湯志民和吳珮青,2018)。

(4)

新竹市於

2017

2

8

日之中小學校長會議,宣布將投入超過

28

億的經費推動新 竹市的「新校園運動」,進行

16

所學校

22

棟老舊校舍的整建,以及興建關埔小學和華 德福兩所新校,強調一校一特色的建築美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空間設計、社區及師生共 同參與校園規劃,期將學校打造成「知識遊樂地」(新竹市政府教育局,

2017

)。

2018

6

6

日更辦理「新竹城市美學新校園運動國際論壇」,邀請日本建築師手塜貴晴進 行專題演講,活動辦理前也同時邀請新竹各校老師及相關建築師舉辦為期三天的工作 坊,共同為新竹校園建築空間提供建言。 而高雄市

2017

年啟動「新校園運動

5.0

版」,預計完成

4

所重建工程總經費達

1

億 元以上,

9

所重建工程總經費達

5

仟萬元以上,共計

13

所學校新建校舍,並以取得銀級 以上綠建築標章為目標,該計畫透過各校組成規劃小組,整合師生、家長與社區意見, 共同參與規劃設計階段,在現有資源下發揮創意,打造出各校特有的腳本;同時以「自 發、互動、共好新世代多元、永續、創意美校園」精神,以及建構好校園營造關鍵三基 石「好的業主、好的建築師、好的營造系統與過程支持」(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2017

3

21

日)。

美國佛羅里達州教育設施規劃人員協會(

Florida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ers

Association, 2012

)辦理

2012

建築展示獎,以「美學的社區運用」(

aesthetics for community

use

)為評選標準之一。

2012

年,著名的《美國學校與大學》(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 期刊,所舉辦的教育內部裝修競賽,評審優勝七項標準之一為︰空間應引人和動人 (

inviting and engaging

)(

Hill, Doytcheva, & Stubbs, 2012

)。德國漢堡市政府「校園發展

規劃部」協助規劃並維護該市

330

所中小學,

18

萬名學子的校園教育空間,預計修正

2012

年至

2027

年新學校興建案與舊校翻修計畫,挹注

40

億歐元的預算(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

2018

)。英國於

2011

年推出優先校園建築計

畫(

Priority School Building Programme

,簡稱

PSBP

),預計耗費

44

億英鎊進行

537

學校的重建與修葺,並於

2017

年由英國政府教育撥款局(

Education Funding Agency

簡稱

EFA

)針對全英格蘭

5,500

所學校展開了為期三年的英國校園狀況資料蒐集計畫

Condition Data Collection Programme

)調查,此計畫被宣稱為英國最大的建築調查計

畫,期能幫助

EFA

重新檢視目前的計畫,並提供未來在分配補助時的策略參考(駐英

(5)

中國杭州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區,

2014

年起在該市全省率先啟動實施美麗學 校建設行動,依據《杭州市中小學校文明校園、美麗學校創建工作實施辦法》以促進學 校校園環境外在美與學校品質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推動學校建設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和生態文明的和諧統一為目標,實施「美麗校園、美麗教師、美麗班級、美麗課堂、美 麗學生」之「五美並舉」工程,推進學校「凈化、綠化、美化、文化」之「四化同步」。

2019

1

月確定

81

所「美麗學校」及

162

個「美麗學校重點項目」工程,預期這些學 校未來成為示範校,創造各校具特色的「美麗品牌」與「美麗文化」,為建設讓人民滿 意的美好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杭州市教育局,

2016

10

1

日;陳彩燕,

2019

1

8

日)。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規劃與設計近年來愈受重視,臺灣及國外都有相關的政策或計 畫持續推動,資源及經費的挹注也不遺餘力,但在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研究之分析雖有論 文研究,但對於整體研究的情形與趨勢較少探究。因此,本文擬就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 基本理念、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焦點、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面向及校園建築空間美 學的規劃等四方面,分別探討。

貳、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基本理念

美,是一種存在,是人類審美的需要,英文中的美學「

aesthetics

」一詞源自希臘文

aisthesis

」,指的是「感知或官能的知識」,

1735

年,德國哲學家

Alexander Baumgarten

出版的碩論《詩的哲學默想錄》(

Meditationes Philosophicae de Nonnullis Ad Poema

Pertinentibus

),是歷史紀錄上首次有人使用「美學」一詞,在此之後,他在未完成的著 作《美學》(

Aesthetica

)之中,進一步闡釋這個概念:美學是一門新學科,應該探討情 感與知覺(蘇文君譯,

2018

;郭華,

2018

)。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最早確立「美學」 為學科發展的基礎,始於

1920

年代呂澂、范壽康、陳望道的三部《美學概論》,他們認 為「美學是研究美的哲學」,美學應當研究「美是什麼」和「美的事物怎樣才美」(祁志 祥,

2018

)。 美學(

aesthetics

)的本質是真善美,其類型可分為靜態、動態,有視覺上的美學、 聽覺的美學,更有綜合美學的複雜化呈現。楊裕富(

2011

)認為美學泛指兼顧審美取向 與藝文創作所帶來的人文慰藉與美感的知識與感受。對於美學的理解,它是對事物美好 感受的抽象表達,目的在建立一種能夠客觀鑑賞及表達事物形式美醜的方法與架構;再

(6)

進一步,它不是知識的堆積、經驗的累積或是美感的培養,而是生命本質的自我開展和 心靈成長,以開放的心念,賞析自然情境,獲悉心靈的解放與詮釋,彩繪自己的人生價 值(林進山,

2018

;唐鉞、朱經農和高覺敷,

1974

;黃耀榮,

1990

;魏麗敏和陳明珠,

2014

Good, 1973; Wikipedia, 2019

)。 就建築而言,美學的研究主要在創造可以引領愉悅反應的環境外觀;建築設計對於 美學理念的應用日益廣泛,透過美學理念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融合成了建築美學,準 確把握住了建築藝術的審美,從而使現代建築設計水準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趙春蕾,

2018

Bell, Greene, Fisher & Baum, 2001

)。討論建築環境與人類行為之間的關係時,色 彩和美學往往是大家能理解並希望討論的第一個主題;美學可視為美與藝術的哲學分 支,美學研究背後的基本前提是美的構成定義、美的理性和情感標準,以及美的價值。 談到美學,我們對環境的吸引力的判斷是高度主觀的,並受到許多重疊和個別因素的影

響,包括:文化,年齡,性別和經驗(

Kopec, 2012

)。

Ittelson

1978

)指出環境知覺包

括:認知的(

cognitive

)、感情的(

affective

)、釋義的(

interpretive

)及評估的(

evaluative

成分,並在同一時間經由一些感覺型態(

several sensory modalities

)一起運作。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從物理空間而言,有學者認為可將其區分為建築之美、庭園之 美及校園之美,具體而言,即校舍建築、教育設施、景觀造形、公共藝術等實體(湯志 民,

2014a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14

;游美雯、黃介朋和楊忠斌,

2019

),黃宗顯(

2014

) 則認為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範圍,不僅包括物理空間,還有心理空間、精神空間、社會 空間與歷史空間之美。 而判斷校園建築空間的美學價值與意義,從符號學理論來看,

Eco

1968

年將其 分為「明示意義」與「內涵意義」,前者講求實用功能,後者追求審美功能(孫全文,

1987

2004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應落實於「教育」,透過人與物的對話,產生「教」與 「學」的功能、寓教於境的涵化作用;進而讓教職員生能感受到因校園建築空間營造而 有的情感體驗、愉悅、或放鬆的心情。湯志民(

2014b

)指出臺灣早期的校園建築相當 重視「形隨機能」原則,強調校園建築應重視課程、教學之教育需求,因校園建築為教 化環境,對校園建築造形、意象、符號、隱喻與空間美學,反而更受重視;校園建築應 善用符號與隱喻益增教化與境教意境,賦予建築意涵、詮譯意義及生命力。 因此,校園建築空間美學是校園環境、設施與景觀的造形、色彩、質量、虛實、光 影、比例、韻律、效用、符號和表徵等,在形象、功能和蘊意上,具有愉悅、實用、隱 喻之美感與風格。

(7)

參、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焦點

臺灣關於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相關研究,在期刊部分,從國家圖書館之臺灣人文及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以「美學」與「教育」、「校園」、「學校」、「空間」為篇名檢 索 2019 年 3 月以前之期刊論文,計有 103 篇研究,其中包括:期刊論文 89 筆、專書論 文 13 筆及專書 1 筆,在 103 篇研究資料中,最常使用的前五大關鍵字詞為「美學」、「空 間美學」、「美感教育」、「藝術教育」及「環境教育」。年平均出版量最高為 2014 年有 15 篇,被引用量次數最多為 2012 年的 17 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次數為 2.31。 在論文研究方面,於全國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以「校園空間」檢索 2019 年 3 月以前完成之論文研究,計有 83 篇論文,其中博士論文 3 篇,碩士論文 80 篇,透過聚 類分析方式,可得主要研究議題,包括:「校園規劃」、「用後評估」、「國民小學」、「參 與式設計」、「學校建築」、「開放教育」、「空間規劃」、「環境教育」、「校園空間規劃」及 「校園空間美學」。若以「美學」為關鍵字檢索,計有1,186 篇論文研究,其中有136 篇 博士論文、1,080 篇碩士論文,以「學門類別」分析,研究最多的前 5 名分別為人文學 門(441 篇)、藝術學門(242 篇)、商業及管理學門(127 篇)、教育學門(103 篇)、設 計學門(89 篇);在「整合關鍵詞」方面,常見關鍵詞有美學、美學研究、空間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思想等。 為聚焦本研究主題,本研究先以「美學」為論文名稱檢索,再加入「教育」、「校園」、 「學校」等三個詞,可獲得 65 篇博碩士論文,其中博士論文 15 篇,碩士論文 50 篇。 透過主題知識地圖方式分析「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關鍵詞,可得圖 1 之結果,主要研 究聚焦於一、「校園空間」:包括校園規劃、國民小學、校園環境、大學校園及都市; 二、「用後評估」:包括學校建築、校園規劃、永續校園、滿意度及空間規劃;三、「空 間改造」:包括高齡者、都市設計、都市空間、象徵經濟及舊城區。

(8)

圖1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主題知識地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肆、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面向

校園,凝神觀賞外表,會感受其造形美;在行進中觀賞,步移景異,會感受其空間 美;置身校園內外,多方品評,會感受其環境美。校園的「造形美」、「空間美」和「環 境美」,是融合建築之美與庭園之美的獨特美感表現(汪正章,1993;湯志民和廖文靜, 2001、2014)。而建築之美,因「功利關聯」、「形式愉悅」或「意蘊表現」而顯現「功 能美」、「形象美」及「蘊意美」不同之美感,建築是環境藝術之母可從「凝固的音樂」、 「石頭的史書」、「木頭的畫卷」、「混凝土的詩篇」、「鋼鐵和玻璃合奏的交響曲」、「巨大 的空心雕刻」等詮釋和讚譽中,深刻體會(汪正章,1993;湯志民和廖文靜,2001、

(9)

2014

);林進山(

2018

)認為學校辦學須以精緻教育為理念,以美學情境為方向,形塑

精緻美學校園(

betterness aesthetic campus

)。從美學的角度與觀點,來看校園建築空間

的研究與規劃,是近年各國在政策、計畫的制定與經費挹注所重視的議題,許多學者與 研究生也從不同的面向來看校園建築空間的美學。綜觀近年之研究,校園建築空間美學 的面向有三,包括「形象」、「功能美」及「蘊意美」(王慕樵,

2018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14

),許多研究論述雖有不同,大致不脫此範疇,參閱表

1

。以下參考上述研究要述形 象美、功能美、蘊意美,以明梗概。

一、形象美

建築物的美自有外在形式美的規律,是教育設施的具象,亦是有科學技術內涵可分 辨的。黑格爾有一句名言:「美只能在形象中見出」。美在形像的完整、和諧、生動和 鮮明,空間有關因素間的組合恰到好處,合乎內在目的性而能令人愉悅或感動。建築的 美在於其自身形象的優美,建築審美客體的形體、結構、量體、比例、韻律、材料、色 彩、裝飾、質地等構圖要素及其所構成的相互關係,表現普遍的美感概念。譬如建築形 體的均衡,建築結構的對稱,建築量體的勻稱,建築比例的調和,建築韻律的節奏,建 築材料的質感,建築色澤的鮮明,建築裝飾的和諧,建築質地的協調,建築整體規劃情

形等。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實體面向(

phycial aspects

)和心理面向(

psychological

aspects

)是不同的,實體面向主要表現在形象美上,它著重於外觀維度(

dimensions

), 如形體、比例、規模、新穎、照明等;外觀(

Enclosur

),如寬敞、密度;複雜性(

Complexity

), 如視覺豐富性、多樣性、環境刺激;次序或規則化(

order

),如統一性和簡潔(

Kopec

2012

)。校園建築空間的形象美,著重校園建築、環境景觀、教育設施之造形與色彩等 秩序與變化、節奏與韻律或對稱與均衡等,使校園具有形象與形式之美感。

二、功能美

建築物的美由功能衍生而出,有用即美,是使用者的動象,實用是萬美之源。「美 是適當的」、「美是有用的」、「美是有益的」,這類「益美」之說,自古有之。器皿美, 因為它能盛物;車舟美,因為它能運行;房屋美,因為它能居住;校園美,因為它能教 學。「功能主義」是近代「益美」說的最典型、最具權威性的代表之一。美國建築家

Sullivan

提出一個意味深長的劃時代口號,叫做「形式追隨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

);亦即,建築外在的形式美應當依循建築內部功能的需要,建築形式應當由內 部功能自然形成,而不應當套用現成的歷史式樣,或是隨心所欲地任意塑造。因此,

(10)

Bauschor & Poe(2018)強調教育設施應現代化(Modernization),就是在結構、科技、 教育和環境上能與時俱進,並能符應未來的教育課程需求。校園建築的現代化,正是功 能美的表現與最佳途徑。無論建築設計採用何種形式或材質,其功能是無法離開社會 的,因而校園建築空間美學亦不能脫離學校教育的本質及其功能之思考。亦即,校園建 築空間的功能美,著重校園能提供符應課程、教學和學習需求之教育環境,使校園具有 教學的實用性、效用性,促進有效教學。

三、蘊意美

建築物的美在於能表達某種意義、思想、情感及外在的客觀世界,是教育理念之意 象。校園建築空間美學,強調美的蘊涵性、呈現學校的精神、理念或願景、傳達教育與 文化的「意象」或「象徵」,包括:教育的隱喻、象徵符號。蘊意美的表現,包括:自 然性(naturalness)─使用自然元素的程度,保養(upkeep)─建築設設計能易於 維護,使用強度(intensity of use)─特定設計特徵的強度或存在,風格(style)─ 整體設計的規劃。 羅馬建築的雄壯美,在於顯示專制帝國的顯赫霸業;哥德建築的崇高美,在於表現 宗教的意識狂熱;伊斯蘭建築的深邃美,在於表現教徒們的憂鬱虔誠。建築的基本思想 是經由建築形式和空間表現某種意義及觀念,表現人的情感,表現一定的意境氣氛等 等。具體作法上,表現生活現實和歷史文化的「關聯性」,可從古典建築的柱式、山花、 拱捲等部件中提煉一些裝飾符號,加以異化、分解、加工和重構等變形處理,融入現代 建築語言系統,運用在建築創作中,許多校園建築,特別是大學校園的行政大樓、圖書 館和學院大樓常以此表現校園美學,而大學要像「知識殿堂」,中小學要像「家」一樣 溫馨,也是建築蘊意美的詮釋與表現,亦能展現學校的氣氛與文化底蘊。 校園建築空間的蘊意美,著重校園環境詮釋性意義之形塑,以及隱喻之推展,使校 園更具有文化意境及教育意境。

(11)

表 1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面向

項目 形象美 功能美 蘊意美 萬新知(2008) 教育設施之具象 使用者之動象 教育理念之意象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14) 形象美 功能美 蘊意美 黃宗顯(2014) 空間有關因素間的 組合恰到好處,合 乎內在目的性而能 令人愉悅或感動。 創新經營的展現; 教育文本 學校領導者與成員價 值哲學的體現;是學 校 文 化 與 行 銷 的 載 體;是團隊與專業合 作的成果。 魏麗敏和陳明珠 (2014) 質料美、造形美 教育美 意境美、傳承美 詹紹威(2014) 質料美、形式美 動象美、環境美 意象美、教育美 吳煒增(2015) 美化校園空間、落實整體規劃 著重實用創價 彰顯人文藝術 黃庭鈺(2015) 形象美、空間美 生態美 意境美 潘教寧(2016) 形式之美、動態之 內容之美、整體之 獨特之美、靜態之美 林進財(2017) 建築設施與環境的營造 政策運作與制度的 開展、課程與教學 的實施、學校的績 效與行銷、學生學 習成效與審美觀的 促進。 學校的願景展現、學 校氣氛與文化的底蘊 林進山(2018) 整體觀、美感觀、藝術觀。 價值觀 情境觀 王慕樵(2018) 形象美,包括:校 舍 建 築 、 附 屬 設 施、自然空間、運 動空間及整體系統 之美 功能美,包括:校 舍 建 築 、 附 屬 設 施、自然空間、運 動空間及整體系統 之美。 蘊意美,包括:校舍 建築、附屬設施、自 然空間及整體系統之 美。 游美雯、黃介朋 和楊忠斌(2019) 科學美 實用美 理念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2)

伍、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規劃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規劃,從面向來分可區分為形象美、功能美及蘊意美;而在校 園建築空間的界定上,湯志民、廖文靜、吳珮青和李佩茹(2013)年有關「研修國民中 小學設備基準」專案,將校園空間依空間功能區分為行政區、教學區、活動區、休憩區、 服務區等;湯志民(2014a)提出狹義的校園,僅指學校庭園;廣義的校園,包括:校 舍、校園、運動場及其附屬設施,將校園建築之美,區分為建築之美、庭園之美與校園 之美;臺北市 107~110 年度優質學校年度優質學校評選,分為 9 個向度,其中在「校 園營造」向度的「人文藝術」項目之指標「設置藝術的校園空間」,其評審標準包括: 一、設置公共藝術,校舍建築與校園環境增添藝術美感設計或情境布置;二、師生參與 校園藝術環境建置,增添美感環境的互動、賞析與認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 筆者 2018 協助臺北市研修「老舊校舍風華再現評量指標」,參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訂 之各項指標表格,包括:「優質學校評選活動初審評分表」、「校園特色營造優質教育環 境」、「校園優質化工程專案」、「老舊校舍風華再現評估指標」等,並邀請專家學者召開 諮詢會議,就擬修正之「老舊校舍風華再現評量指標」進行討論與修正,並請各科室提 供修正意見,建立客觀化評量指標,分為「壹、基本資料」、「貳、評量指標」之「一、 合法與安全」、「二、維護與管理」及「三、美感與安全」三向度共 19 個項目。其中在 「三、美感與安全」的評分項目,包括:「校園人文風格」、「校園藝術環境」、「教學空 間美感」、「行政空間美感」、「圖書館美感」、「運動設施場館」、「附屬設施美感」及「校 園環境整潔」(湯志民和吳珮青,2018)。 基此,本研究的校園建築空間美學規劃,擬從積極的美學規劃,包括:「人文藝術 環境」、「教學空間」、「行政空間」、「圖書館」、「運動設施場館」、「附屬設施」之美,與 消極的美學規劃「校園整潔有序」,分就其形象美、功能美及蘊意美三個面向之規劃(參 見圖 2),分別舉例說明。

(13)

圖2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規劃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一、人文藝術環境美學規劃

人文藝術環境美學規劃,係指校園建築空間的美感情境布置、公共藝術設置、歷史 或紀念性古蹟文物的配置等規劃具有美感。校園建築空間在設施造形、意象、風格、色 彩、動線等具有人文特性、人性化、親和性、藝術性、文化性和歷史性。 人文藝術環境的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校園整體建築與環境之色彩、裝飾、質地、 動線能產生完整、和諧、生動或鮮明的形象。如臺北市政大附中,校園整體規劃,校舍 南北向設計,通風採光良好,依山而立、順勢成形,動線順暢,色彩和諧,結構簡明, 錯落有致,並與社區整體融合。 在功能美上,能成為師生、社區居民或是校友的教育與生活空間,發揮「人—境」 互動,潛移默化的功能。如:藝能科教室(如:美術、陶藝、工藝、書法、生活科技敎 室等)布置豐富的學生作品,設置互動式校園公共藝術、電梯藝術(如:臺北市立中山 女中電梯內定期更換的學生藝文習作),師生共同創造與彩繪校園;結合社區和學校資 源,設置校園藝術文化服務隊、藝術廊道,或規劃藝術家進駐校園活動(如:臺北市立 龍門、成德國中),以擴展藝術文化活動績效和教育效果。

(14)

在蘊意美上,能符應學校願景、辦學理念,能展現學校的歷史性、與社區文化或自 然環境結合、呈現學校發展特色等,產生美學的詮釋與表現。如:政大附中以學校願景 「自由、自律、創意、活力」為主題的 FACE 大型鋼塑,文山特殊學校的「遨翔」磁磚 壁畫;維護與保存具有歷史性或紀念性的史蹟文物,如:建中的紅樓、中山女中的逸仙 樓、建成國中與當代藝術館共構、龍門國中的龍安坡黃宅濂讓居;設置校史室(如:臺 北市立北投國中、北一女中、中山女中、新北市立桃子腳國中小、北京四中)或網路數 位典藏校史資料,妥善保存學校歷史文物等;強化校園建築設施的造形、意象和文化風 格,如:臺北市立景美女中校舍「太陽神的女兒」之牆飾設計,臺中市立東勢高工的客 家圍屋造形校舍,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手掌造形校舍,連江縣立中山國中小馬背教 室,皆為佳例。此外,桃園市立大園國中融合航空城意象,以塔臺作為入口校舍造形, 以飛機作為前庭地景;桃園市立國際高中以航空城類航廈概念設計,校舍建築採航廈布 局配置,具有後現代敘事性建築之美感(參見圖 3)。

圖 3 桃園市立大園國中校舍建築之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二、教學空間美學規劃

教學空間美學規劃,係指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如:社會教室、實驗室、音樂教室、 美術教室、家政教室等)、與教育或課程教學結合之校舍與校園設計或情境布置,能有 整體性,達到寬敞舒適並在造形色彩上有引人之處。

(15)

教學空間的校園建築空間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普通教室有整體性的造形、舒適 的色彩、明亮的採光,強化閱讀角、學習角、資訊角之布置或美感情境;專科教室之空 間配置得宜、教學設備豐富、擺置整齊,並可透過大圖書輸出、情境布置、實物配置等 增添美感。在功能美上,普通教室之面積適足,能促進不同教學方法之展現與運用,並 規劃現代化的教室和教學設備(如:臺北市國中建置智慧學習教室,裝置 86 吋液晶電 視觸控螢幕)、優美的學生置物櫃、舒適的採光、照明、通風;專科教室(如:實驗室、 音樂教室、家政教室、生活科技教室等)以及校本課程教室(如:鄉土教室、茶藝教室、 禮儀教室、天文臺和星象館、安全教育體驗區等),上課時學生皆有足夠的可操作設備, 以提高學習效能。在蘊意美上,學校配合地方文化特色,設置鄉土教室(如:新北市立 烏來國中小、高雄市立茂林國中小)或布置鄉土教育情境,強化扎根本土;精緻優美的 教室、動線便利的教學空間,教學空間居中的空間配置,強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是學 校的重心。

三、行政空間美學規劃

行政空間美學規劃,係指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教師研究室、會議室、禮堂(演 藝廳)等美感設計及情境布置,能有整體性,達到寬敞舒適及造形色彩上有引人之處。 行政空間的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行政辦公室(如:校長室、教務處、學務處、 總務處、輔導室等)應有整體性空間配置,辦公空間應溫馨且具美感,規劃多樣的會議 或談話角落(如:洽公區、停等區、座談區、會議區等),柔和的色調、舒適的家具、 俐落的辦公設備,在功能美上,如:行政辦公室採櫃臺式規劃,以利學生洽公;教師辦 公室,提供寬敞舒適辦公空間(如:政大附中、中山女中、麗山高中、建成國中);建 置溫馨、優美教師研究室,教材製作室或專業社群發展空間(如:臺北市立萬華國中) (參見圖 4),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在蘊意美上,捨棄行政空間居中、獨大的空間配置, 避免官僚氣息,提供溫馨服務與支持系統。

(16)

圖4 臺北市立萬華國中教師專業社群發展教室之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四、圖書館美學規劃

圖書館美學規劃,係指圖書館之外牆裝飾、內裝設計、家具配置、學生閱讀、自習 空間布置等美感設計及情境布置,能有整體性,達到寬敞舒適及造形色彩上有引人之 處,其規劃上宜考量鄰近教學區,館舍高敞,光線充足,環境安靜。 圖書館的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應考量外牆裝飾、內裝設計、家具配置、學生閱 讀、自習空間能有整體布局,空間高挑寬敞、燈光柔和明亮(如:臺北市立民權國中、 景興國中、政大附中、中山女中、萬芳高中、復興中小學)。在功能美上,閱讀區域多 樣、閱覽桌椅多元,座位符合人體工學,學習資源充足(如:電腦查詢區、視聽媒體閱 覽區、班級網站製作區)、圖書館藏豐富,設置行動服務車,並有便利的借還書系統, 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在蘊意美上,將圖書館(室)設置於教學區中心,象徵學校是教 育學術殿堂。

五、運動設施場館美學規劃

運動設施場館美學規劃,係指校園的運動空間、活動中心、操場、游泳池、球場、 遊戲設施等美感設計及情境布置,能有整體性,達到寬敞舒適及造形色彩上有引人之處。

(17)

運動設施場館的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應考量活動中心、操場、游泳池、球場、 遊戲設施等與校舍有整體性的配置,寬敞舒適的空間,亮麗和諧的色調、質地的材料和 流暢的動線等。在功能美上,活動中心、操場、游泳池、球場、遊戲設施、體適能場地 (如:臺北市立建成國中)、攀岩場、柔道場(如臺北市立南湖高中、政大附中)、童軍 營地(如:臺北市立萬華、木柵國中)、重量訓練、體操場、韻律教室(如中山女中) 等,場地與設施符合人體工學與課程需求,適合學生盡興奔馳、競技。在蘊意美上,運 動設施適時維護,並提供開放、便利的運動空間與設備(如:球具開架式管理,自由取 用),建置人性化運動情境;設共融式遊戲場(如:彰化縣立信義國民中小學),讓所 有學生都能在學校一起參與和使用,強化空間融合與平權。

六、附屬設施美學規劃

附屬設施美學規劃,係指如廁所、校門圍牆、廊道、樓梯、警衛室、司令臺等,能 有整體性,達到寬敞舒適及造形色彩上有引人之處。 附屬設施的美學規劃,在形象美上,校門圍牆壁飾裝修或彩繪、校門藝術設施(如: 花蓮縣立海星高中課桌椅造形的校門),廁所的藝術裝置(如:臺北市立民權國中、景 文高中),樓梯間藝術彩繪(如:國立基隆女中),廊道優美的休憩設施(如:臺北市立 西松高中、北一女中、成淵高中),以供師生同儕對話、互動。在功能美上,警衛室發 揮接待與安全管制功能,廁所明亮、通風、不髒、不臭,廊道穿堂通暢無礙,地下室整 潔明亮,都能提供校園服務與支持功能。在蘊意美上,無圍牆設計(如政大附中、臺南 藝術高中,宜蘭縣立凱璇國中),形成校園與社區融合的社區學校;圍牆後退,建置寬 闊優美圍籬與通學步道,代表重視親師生和行人上學安全;設置無障礙設施,關懷行動 不便者通行權;設置親子廁所(如:臺北市立松山工農)、性別友善廁所(如臺北市立 民生、中山、木柵、古亭國中等)、高低小便斗廁所(如: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強調所 有人的如廁便利性。

七、校園環境整潔有序

校園環境整潔有序,係指校園環境適度綠化美化,環境整潔(不髒不亂)、無死角, 儲藏室物品擺置井然有序。

(18)

校園環境整潔有序的校園建築空間美學規劃,屬於消極的美學規劃,指透過妥適的 規劃、維護或整理,使校園建築空間的運用整潔有序、閒置空間能確實達到再利用的效 果,以及無死角的校園空間規劃。例如,儲藏室物品擺置井然有序;主機、廣播系統室 標示清楚,各項線路器材收納有條不紊(如:臺北市立北一女中)、教室外鞋櫃設置與 擺放整齊不雜亂;校舍機電管線、冷氣、電箱,系統整理;加強閒置空間再利用,並注 意應與課程結合,或有適切營運管理,以增加學校空間效能,如:臺北市景文高中將地 下室整修為職能展演空間,龍山國中將資源回收室整理為退休老師聯誼室,復興中小學 運用樓梯下畸零空間設置英語情境教室,古亭國中和市立圖書館合作將閒置空間設置為 智慧圖書館,皆為顯例。

陸、結語

校園建築空間的美學規劃,臺灣及國外都有相關的計畫或政策持續推動,特別是臺 灣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於老舊校舍整修或改建上,不僅重視基礎校舍建築與空 間規劃的安全與維護,更強調在美學上的設計、運用與特色展現,將美學落實於校園環 境與校舍建築,打造寓教於境具有「美」的環境,亦是提升學生對於美的認知與感受, 進而能欣賞美、融入美、運用美,並創造美。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在學層部分,大學與國小是最常進行研究的對象;在研 究方法上,重視用後評估的實用效果;在運用上,重視在空間改造的設計;綜整學者及 碩博士論文之研究,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面向可區分為形象美、功能美及蘊意美;在實 務推動上,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積極規劃,包括:人文藝術環境、教學空間、行政空間、 圖書館、運動設施場館及附屬設施等美感之規劃;消極規劃,可從校園整潔有序著手。 學校在規劃校園建築空間美學時,不僅應納入外在形象的美,更進一步應考量其內 部的功能運用,並能蘊含教育的詮釋意義,讓校園建築空間的美學具有層次性、實用性 與價值性,益增「境教」之美。

(19)

參考文獻

王慕樵(

2018

)。宜蘭縣中小學校園空間美學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吳煒增(

2015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空間美學營造、教師領導與學校特色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汪正章(

1993

)。建築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杭州市教育局(

2016

10

1

日)。教育資訊如何打造「美麗校園」?取自

https://kknews.

cc/zh-tw/education/48va333.html

林志成(

2013

)。空間美學營造與特色學校發展。載於林志成、邱富源和陳新平(主編), 空間美學標竿與特色美學專輯(頁

7-28

)。臺北:教育部。 林進山(

2018

)。中小學校長智慧創見與學校建築特色關係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 建築研究學會,2018 學校建築研究:學校建築與特色發展(頁

60-73

)。臺北:中 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進財(

2017

)。校園空間美學的塑造與運用─以一所臺灣典範小學的經驗為例。教 育視界,7,

75-79

。 祁志祥(

2018

)。中國「美學」學科的最初確立─最早的三部《美學概論》為研究個 案。社會科學,1,

168-181

。 洪詠善、范信賢、阮凱利和邱鈺婷(

2015

)。美感教育視點的國際視野─美國實踐案 例之探析。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第

2

期。 唐鉞、朱經農和高覺敷(

1974

)。教育大辭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2017

3

21

日)。高雄市教育局打造「未來世代學習空間」,「高 雄新校園運動 5.0 版」正式啟動。取自

http://www.kh.edu.tw/publicInfo/bureauReport/

20170073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

2018

)。2018 國際校園美感環境 教育論壇手冊。取自

http://caepo.org/upload/files/1539337054hoWXa4JBpI.pdf

教育部(

2017

)。107 年度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取自

http://caepo.org/upload/files/1505051270pSFuu6MEpo.pdf

教育部(

2018

3

12

日)。

2018

年「校園美感環境教育國際案例文件展暨國際校園 美感環境教育論壇」臺北場開幕。取自

https://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

=56867

莊和雄主編(

2001

)。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專輯。宜蘭:宜蘭縣政府。

(20)

郭華(

2018

)。對高校圖書館美學的研究與探析。科技經濟導刊,26(

34

),

170

。 陳彩燕(

2019

1

8

日)。

2018

年杭州市「美麗校園」和「美麗學校」重點專案名單公 布。浙江線上,取自

http://edu.zjol.com.cn/jyjsb/jyfb/201901/t20190107_9187169.shtml

游美雯、黃介朋和楊忠斌(

2019

)。國小建築美學初探─以彰化縣村東國小社區閱讀 中心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

3

),

179-191

。 湯志民(

2014a

)。校園規劃新論。臺北:五南。 湯志民(

2014b

)。後現代校園建築。載於湯志民(主編),後現代教育與發展(頁

193-217

)。臺北:高等教育。 湯志民、廖文靜、吳珮青和李佩茹(

2013

)。研商修正「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成果報 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研究)。臺北:政大教育學院。 湯志民和吳珮青(

2018

)。研修「老舊校舍風華再現評量指標」成果報告(臺北市政府 教育局專案委託)。臺北:政大教育學院。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01

)。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頁

35-68

)。臺北:作者。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14

)。校園建築美學。教育研究,237,

53-70

。 超春蕾(

2018

)。論美學理念在建築設計中的表達。美與時代(城市版),9,

1-2

。 黃宗顯(

2014

)。校園空間美學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237,

5-19

。 黃庭鈺(

2015

)。校園建築美學規劃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探析。學校行政,96,

17-38

。 黃耀榮(

1990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畫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 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新竹市政府教育局(

2017

)。新竹市「新校園運動」啟動打造學生知識遊樂地。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HsinchuCity/breakingnews/2324369

萬新知(

2008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美學內涵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6,

36-53

。 詹紹威(

2014

)。臺灣高級中學校園創意建築美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7

)。臺北市 107-110 年度優質學校年度優質學校評選向度指標。 取自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5%84%AA%E8%B3%AA%E5%90%91%E

5%BA%A6%E6%8C%87%E6%A8%99(4.0)%E5%85%AC%E5%91%8A1215.pdf

潘教寧(

2016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21)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

2018

12

18

日)。英國校園建築計畫的發展與現況。教育部 電子報。取自

https://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21876

魏麗敏和陳明珠(

2014

)。建構校園美學之心境界。教育研究,237,

42-52

蘇文君(譯)(

2018

)。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原作者:

k. Leonard

)。

臺北:行人。(原著出版年:

2010

Bauscher, R. & Poe, E. M. (2018).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5

th

ed.).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Bell, P. A., Greene, T. C., Fisher, J. D., & Baum, A. (2001).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5

th

ed.). Belmont, CA: Thomson Learning Acadcamic Resource Center.

Florida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ers’ Association (2012).

2012 architectural showcase

winn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fefpa.org/showcases/showcase2012.html

Gaines, T. A. (1991).

The campus as a work of art.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Good, C. V.

Ed.).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3rd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Hill, D., Doytcheva, R., & Stubbs, D. (2012). Interiors with purpose: 2011 EIS jury

commentary.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 Retrieved from http://schooldesigns.com/

LinkClick.aspx?fileticket=nYLre2iococ%3d&tabid=582

Ittelson, W. H. (1978).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urban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10

(2), 193-213,

Kopec, D. (201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or design

(2

nd

ed.). New York, NY: Fairchild

Books.

數據

表 1  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面向  項目  形象美  功能美  蘊意美  萬新知(2008)  教育設施之具象  使用者之動象  教育理念之意象  湯志民和廖文靜 (2014)  形象美  功能美  蘊意美  黃宗顯(2014)  空間有關因素間的組合恰到好處,合 乎內在目的性而能 令人愉悅或感動。  創新經營的展現;教育文本  學校領導者與成員價值哲學的體現;是學校 文 化 與 行 銷 的 載體;是團隊與專業合 作的成果。  魏麗敏和陳明珠 (2014)  質料美、造形美  教育美  意境美、傳承美  詹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