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白海豚認股者的聲音-民眾參與環境行動的看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白海豚認股者的聲音-民眾參與環境行動的看法"

Copied!
1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白海豚認股者的聲音-民眾參與環境行動的看法 Listening to them:A Study of Participant Perception of the “National Trust for Conservation of the Taiwanese White Dolphins’ Habitat” Action. 研究生:溫于璇 指導教授:王順美. 中華民國一O四年八月 臺北市.

(2) 謝誌 「你什麼時候畢業?」 「(皺著眉頭)…呃…我也不知道耶…(飄走)」 自從上了研究所後,跟很多關心我的人對話都是如上述情況,懶散的我從來沒想 過可以完成論文,拖了 4 年期滿,也完成一件事情,這中間受到很多、很多、很多人 的幫助與鼓勵,曾經關心詢問我論文進度的你們,這本論文能完成真的是你們不停的 詢問下,給予支持的壓力而完成。 感謝指導教授順美老師,沒有老師積極、耐心、不厭其煩、沒有放棄的指引著我, 我想我沒有完成的一天。在順美老師旁邊學習,體會到嚴謹的研究態度,與老師討論 時都能感受到滿滿正向能量,在我困境時,給予我最佳建議。感謝口試委員王俊秀老 師、方偉達老師的指導、建議,讓這本論文的價值得以提升。感謝林碧芳老師,給予 統計方面的指導,讓統計方法更為確實。感謝環教所的師長,會懷念與老師學習的時 光,跳脫原有框架、開拓我不同的視野,瞭解環境教育的更多可能;感謝京蕙助教, 總是提醒著我一些行政該注意的事項,並提供最大協助。 感謝一起研究努力的佩瑤學姐、鈺琪學姐、人瑄學姐、小量學姐、鴻騰學長、佳 怡學姐、如吟、喬茵、依純、舒帆、琬瑜、允佳、若綾、馨文、岱倫、子芮以及學長 姐、同學們、學弟妹(畢竟念了 4 年,太多人要感謝卻無法全部列上),與你們聊天、 討論,真的讓我收穫豐富,也謝謝大家給予建議及鼓勵。 感謝好友們的支持,謝謝田、雅文、俞安、霖,你們給我穩定的精神支持,也協 助我度過手工切割的行政事務,甚至幫我找出格式上的問題;謝謝在遠方的瑞華、美 麗鈴,願意在我提出請求協助時,給予最快速的支援。 最重要的是要感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讓我可以彈性的邊工作邊唸書,謝謝瑞賓 提出論文許多建議,並在唸書第一天就問我什麼時候畢業;謝謝秀如的信任,讓我可 以這主題完成這本論文,並一直支援我工作事務;謝謝環境信託中心的組員們,昭蕊、 惠婷、阿朱、大毛、巧玲、沛英及台東、新竹工作站的伙伴,忍受我常不在辦公室而 承擔我的工作量,甚至是狗兒默也陪伴我無數夜晚的寫論文時間;謝謝其他同事的包 容,並感謝嘉紋、羅根、小毓、林凝的鞭策與協助,不管是幫我處理手工切割、當伴 讀書僮、還是幫我論文挑錯字,都因為有你們讓這本論文可以完成。 謝謝我家人,雖然你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念研究所,但我知道只要我提出的請求, 你們都會給予我最大支持。 最後,謝謝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所有認股者,這行動在我人生中是 很重要的生命經驗,你們加入支持,讓我知道環境信託在台灣推動的可行性與能量。.

(3) 摘要 本研究欲瞭解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之認股者基本資料,並分析 認股者在參與環境行動的看法。研究方法以內容分析法,針對網路認股的留言資料進 行內容分析,試圖瞭解認股者加入行動時的觀點。首先探討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 徵詢專家意見,以建立本研究主題分析類目,再根據類目對認股人的留言內容進行量 化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參與網路認股的民眾中,女性比男性高出近 19%。 二、民眾參與行動高峰為 2010 年 3 月至 7 月間,近八成群眾在此時間參與;而 宣布國光石化不在彰化設廠後,還有超過 2.5%(1,225 人)的認股人參與, 顯示部分認股人對於反國光有其他期待。 三、認股者得知認股行動消息來源前三為親朋好友、各網站宣傳、及民間團體。 四、認股人平均購地願付金額為 52.2 股(6,212 元),將認股數分組,有 74.8% 認股人之認股數為 1 至 10 股(119 元至 1,190 元)比例最高。 五、本研究針對認股人對行動看法分四類主題:「行動保護環境」、「反對開 發的理由」、「支持認股行動」、「行政聯繫」。整體留言提及次數最多的 是對於「支持認股行動」中對整體活動或不特定對象打氣鼓勵的話;其次為 「行動保護環境」中物種保存相關概念、第三為「行動保護環境」中保護家 為由。 六、不同性別的認股人留言差異狀況,關注環保的政治面向男性比女性多,而 關注物種保存議題及整體行動則為女性比男性多的情況。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政府、環境團體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以供參考。. 關鍵字:環境信託、環境運動、環境價值觀. i.

(4) Abstract In 2010, in response to proposed plans for a Kuo-Kuang Petrochemical plant which encroaches on the habitat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Taiwan White Dolphin, local environmental groups launched an online public offering of virtual shares with the intention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trust fund to protect this important habitat. The general public was encouraged to sign up for the shares and indicate the number of shares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for should the trust fund be established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participant demographics and discuss their perceptions of this environmental action. The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was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information gathered during the online public offering as well as contents of messages posted by participants. Firstly, both foreign and local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experts were consul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themes to be analyzed. Messages left by participants were then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se themes and quantifi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Among the participants,. females outnumbered males by 19%.. 2. Nearly eighty percent of all participants joined the online environmental action from March to July in 2010, upon announcement that the Kuo-Kuang Petrochemical Project will not proceed, a further 1,225 individuals, amounting to 2.5% of the total participants, joined the action. 3. Participants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action through the following sources(the top three sources)– 1)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2)family and friends and, 3)online publicity. 4. Among participants who indicated interest in the shares, willingness to pay amounted to an average of NTD 6,212, equivalent to 52.2 shares.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74.8%) were willing to pay between NTD 119 to NTD 1,190, equivalent to 1-10 shares. 5. Contents of participant messages was divided among nine main categories, of which most messages fell under four categories, namely 1)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2) to oppose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3) to support the environmental trust public offering ii.

(5) campaign, and 4) administrative enquiries. Under the nine main categories, respons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21 subcategories. Of these, the top three categories were 1)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or this movement, 2)calls to save the species and 3) calls to save our homeland. 6. With regards to gender, males are more inclined to indicate their displeasure with the government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recommend more environmental trust movements. Females are more inclined to express desire to save the species; express their willingness to assist in the action and recommends more public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rust, 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values. iii.

(6)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錄……………………....................................................................................................... iv 圖次……………………........................................................................................................ v 表次…………………….......................................................................................................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1. 第三節. 名詞界定...................................................................................................... 1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環境運動...................................................................................................... 14. 第二節. 環境信託...................................................................................................... 22. 第三節. 環境價值觀..................................................................................................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步驟......................................................................................................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認股人基本資料分析.................................................................................. 65. 第二節. 認股人基本資料與認股數差異分析.......................................................... 75. 第三節. 留言內容分析-來自認股人的訊息 ............................................................ 82. 第四節. 認股人留言主題資料分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4 第一節. 結論............................................................................................................ 114 iv.

(7) 第二節. 建議............................................................................................................ 117. 第三節. 未來研究.................................................................................................... 119. 參考文獻……………………............................................................................................ 121. 附錄一:信度檢測相關資料............................................................................................ 128. v.

(8) 圖次 圖 1 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關係圖............................................................................. 27 圖 2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第一階段認購範圍................................................... 29 圖 3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第二階段認購範圍................................................... 30 圖 4 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 39 圖 5 本研究架構................................................................................................................. 49 圖 6 研究流程圖................................................................................................................. 50 圖 7 第二階段網路認股填寫單......................................................................................... 51 圖 8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時間軸............................................................... 52. v.

(9) 表次 表1. 國光石化於彰化大城溼地開發環境影響評估歷程............................................... 31. 表 2 Kellert 提出生命具有基本價值類型 ....................................................................... 43 表 3 Rolston 分析自然界具有價值類型 ......................................................................... 46 表4. 研究資料取得情況................................................................................................... 53. 表5. 參與環境行動留言內容分類表項目及其說明....................................................... 58. 表6. 評分者相互同意度................................................................................................... 62. 表7. 專家學者基本資料................................................................................................... 63. 表8. 認股者性別統計表................................................................................................... 66. 表9. 網路認股者出生地統計表....................................................................................... 66. 表 10 網路認股者分區出生地統計表............................................................................... 67 表 11 網路認股者分區出生地統計表............................................................................... 68 表 12 網路認股時間分布統計表....................................................................................... 68 表 13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大事記..................................................................... 69 表 14 網路認股時間與主流媒體報導數量分布統計表................................................... 71 表 15 網路認股者得知認股行動訊息來源統計表........................................................... 73 表 16 民眾獲得資訊管道................................................................................................... 74 表 17 網路認股數統計表................................................................................................... 75 表 18 網路認股數分布統計表........................................................................................... 76 表 19 性別與認股數比較分析........................................................................................... 77 表 20 性別與認股數差異分析........................................................................................... 77 表 21 分區出生地與認股數分析....................................................................................... 78 表 22 出生地與認股數差異分析....................................................................................... 79 表 23 分區出生地與認股數差異分析............................................................................... 79 表 24 分區居住地與認股數分析....................................................................................... 80 表 25 居住地與認股數差異分析....................................................................................... 81 表 26 主題類目留言情況................................................................................................... 98 表 27 次類目留言情況....................................................................................................... 99 表 28 性別在次類目留言分布情況................................................................................. 102 vi.

(10) 表 29 不同出生地在次類目留言分布情況..................................................................... 106 表 30 不同時間在次類目留言分布情況......................................................................... 109 表 31 不同次類目與認股數多寡之差異分析................................................................. 112 表 32 保護的理由與反對開發的理由與認股數多寡之相關性..................................... 113. vii.

(11)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內容主要包含四小節,說明研究者基於個人在民間環境團體工作期間 的經驗、觀察與反思,所引發的個人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並呈現本研究重要名 詞界定及研究的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一、. 台灣環境運動脈絡 台灣自 1970 年代起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經濟的奇蹟,而在工業發展所附. 帶的污染,超越台灣環境承載負荷,1980 年代民眾環保意識逐漸提升,瞭解污 染公害危及國人健康,各地開啟許多環境破壞事件,而這使民間環保團體興起, 並深入參與及推動相關環境行動(江慧儀,2004)。環保團體的成立之初,是集 結有同樣環境理念的群眾成為組織,開始扮演監督環境污染的角色、為環境受害 者發聲、推廣環境及自然生態保育的草根環境行動,並促使環境保護署於 1987 年成立,將環保組織體系、環保法規、政策等制度化。 雖然台灣整體環境意識提升,然而環境抗爭行動卻持續發生。對於環境抗 爭,一般人只有看到抗爭搗蛋、對於環保事件直接聯想是對抗經濟開發…等諸如 此類的負面印象。所以,環境事件在主流社會中,是弱勢中的弱勢:主流新聞不 太常報導、或是只看到短暫反抗的新聞報導卻不知道抗爭行動的源由。研究者在 大學畢業前,對於環保團體的觀感也是如此,更別提理解環保團體所提出的行動 訴求。 研究者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在環境保團體工作近 9 年,漸漸體會到環保團 體所策動的環境行動皆事出有因,這往往是因為環保團體看的更遠,擔憂未來環 境變遷而提出的不同觀點;因此有別一般民眾的看法,希望在這主流經濟掛帥的. 1.

(12) 社會環境中,與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並喚起大眾對於愛鄉土、顧山林、護河流、 惜海洋的永續觀念。 然而,與許多社運朋友聊天過程中,常讓人感到好奇:這議題與環境切身 重要,為什麼較少人關注?特別是環境政策法令制訂、環境影響評估會議等等。 環保團體為了讓民眾瞭解更多甚至重視環境議題,常以上街遊行發聲的環境運動 策略,來「動員」民眾一起進行監督政府或企業的行為。然而,參與的人數卻略 顯不足,難以受到民眾迴響。如何讓民眾主動瞭解環境議題、自發性產生環境行 動或投入環境運動的關鍵,常認為須著重於環境教育。如學者蕭新煌等(2003) 提到要推展環境運動,民眾對環境的認識十分重要,正因為民眾對環境問題未充 分瞭解,才更需透過民間力量來推動環境教育,使相關價值理念深入民間,提昇 環境意識。這也讓研究者好奇,如何促發民眾投入環境行動,亦哪些訴求可以吸 引民眾關注,並進而加入? 在經歷幾次的環境行動策略討論中,許多前輩提出一個關鍵:運動策略要 從「守護 XX」開始,因為比「反對 XX(反對某某環境事件)」成功機率比較 高。所謂成功機率高,也就是讓更多人接受議題的機率高。所謂的「守護 XX」 是擁有甚麼樣的環境運動特質,會比提倡「反對 XX、拒絕 XX」讓一般人更能 接受?那真的是這樣嗎?在台灣八輕(國光石化)興建與否的演變歷程中,似乎 印證了這個現象。 二、. 八輕發展的背景 (一)八輕前的其他輕油裂解廠 俗稱「八輕」的「國光石化科技園區計畫」,簡稱國光石化,原預計在台. 灣建造「第八座輕油裂解廠」,所謂的「輕油裂解廠」即是將原油提煉後的輕油 裂解製成石化基本原料,如乙烯、丙烯、甲苯…等等,供下游工業製造合成纖維、 塑膠、橡膠和其他合成化學品,是所有石化工廠中最基本的工廠,也會對環境造 2.

(13) 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八輕」的「八」,也代表著在台灣在八輕前,有著第一至 七座的輕油裂解廠的議題。其中引起在地居民反對石化廠興建的聲浪,從解嚴後 的 80 年代末期開始規劃的五輕及六輕興建過程開始,環境抗爭事件層出不窮(行 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完工之重大建設、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及地球公民基金會 之網頁,最後瀏覽日期 2013/11/10)。 1994 年規劃的七輕與鋼鐵業等合併成為台南縣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簡稱 濱南案) ,欲於台南七股潟湖上填海造陸後興建,這將威脅頻臨絕種的黑面琵鷺, 因此結合國內外保育團體與學者欲搶救黑面琵鷺棲地,以研究、紀錄黑面琵鷺, 並提出開發案也剝奪沿海養殖業者的生計,使保育團體與地方團體集結成立「反 七輕、反大煉鋼廠行動聯盟」(謝志誠、何明修,2011)。這案件是環境影響評 估法制化後,讓環境運動除街頭抗爭外,也於環境影響評估法定會議進行論述, 最終濱南案在環評程序中以有條件通過,但爾後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遭退 回,濱南案始終沒有興建,當初開發地區七股潟湖、黑面琵鷺保護區等地於也納 入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 (二)八輕歷程 前述石化廠設立與地方組織產生對立,與環境運動發展脈絡有著密切關係, 第八座輕油裂解廠也面臨同樣情況。1994 年中油與 18 家石化廠商簽署八輕計畫 合作意願書後,開始於雲林縣、屏東縣、嘉義縣、彰化縣等地積極找尋地點設廠, 然而在部分地區受到地方團體或地方首長的拒絕之下,開發單位、中央政府、地 方政府持續協商選定範圍。2006 年時任彰化縣長卓伯源邀請國光石化公司考慮 到大城海埔地投資興建石化科技園區(即為八輕),且 2008 年行政院同意將「彰 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列為國家重大計畫,意為八輕正式落腳 於彰化縣。. 3.

(14) 八輕計畫在濁水溪口以北的廣大沖積扇溼地上填水泥,建造超過 8000 公頃 的石化工業區及工業專用港,地方反對人士開啟所謂「反國光運動」,此一運動 隨著八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流程時,在地衝突與對立漸漸形成,例如 2009 年環評初審時立委鄭汝芬動員上百位支持群眾北上,要求同意八輕建造。 從 2010 年開始隨著環評程序進行,反對國光石化的民間團體運用許多行動 讓議題,希望引起民眾關注。根據何明修(2006)認為,由於缺乏體制內的管道, 反對開發案的居民及關切環境保育的人士會以抗議者的姿態出現,採取破壞規矩、 製造衝突、提升不確定性的集體行動,喚起社會公眾、媒體、政府注意之目的。 研究者在實際參與這次反國光石化中,曾一起討論、執行或參與的策略也是如此, 如端午節前夕演出跳海行動劇、在環保署前表演「財團與政府聯手坑殺白海豚」、 在總統府前發起「環保救國攏係假、財團治國卡係真」快閃抗議、在台北發起「石 化政策要轉彎,環保救國大遊行」、在彰化舉行「我要國際級溼地、不要低級國 光石化」遊行、「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舉辦青年上街遊行至環保署並展開 靜坐守夜、「遍地反國光、永續護台灣」全台五處進行遊行及靜坐…等。 不過,丘昌泰(2002)認為,這些以「反」字招牌為主的抗爭的行為,不 斷地衝撞既有的政治體制,展現出震盪性的「顛覆性格」,使得環境運動讓執政 者、企業界甚至一般社會民眾感到厭惡;一般人雖寄予環保抗爭運動者的支持與 同情,但是很難理解環保抗爭者為堅持理念所付出的犧牲與頑強。 因此在反國光行動中也有一些行動不同於常見的抗議形式的行動方式,讓 事件能見度提高,例如「千人守護彰化海岸」活動邀請千人撐起白海豚雨傘,象 徵共同守護珍貴的彰化海岸資源;溼地日時於台北街頭發送宣傳反對八輕建造漫 畫海報;提出「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號召全民認股購地;舉辦「千 人路跑、生態保育守護中華白海豚」活動;於台北師大路公園舉行「搶救濁水溪、 守護白海豚」音樂會;「為台灣祈福」活動發表環境宣言呼籲政府公告彰化海岸. 4.

(15) 溼地為國際級重要溼地;志工媽媽帶領一群孩子在西門町紅樓前宣傳守護溼地; 舉行白海豚溼地保育信託「全民守護家園」記者會,詩人吳晟發表「只能為你寫 一首詩」;在芳苑鄉漁民廣場舉辦「濁水溪口生態文化祭」,邀請認購白海豚洄 游廊道的「白海豚股東」參與;荒野保護協會號召 119 位孕婦與藝術家,發動 「孕育新生 119」活動;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製作「國光石化環評預言報」… 等。 此外也有許多不同關心此案的人士與團體,針對不同屬性的各界人士發起 連署,彰化縣環保聯盟發起「收復溼地、還我河口」網路連署;「藝文界反對濁 水溪開發石化業」連署;「學界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連署;「醫界反國光 石化」連署;農陣二林王功小組、相思寮後援會、反中科熱血青年、學生監督環 評網、清大環境議題小組、交大農學小組發起「連署反國光石化」行動;彰化中 學生連署「反對國光石化縮小規模」…等。 綜合上述的許多行動,可以發現從 2010 年開始隨著環評程序進行,地方團 體也開始與其他地區團體結合,發動許多公民行動、記者會、陳情等,且運用許 多多樣化的宣傳行動,如全民認股購地、音樂會、生態文化祭等,希望擴大大眾 對此案的關注,也讓議題不僅於地方參與的議題,而是全國性影響的議題。 這使時任總統馬英九關注此案,從參與地方舉辦「全民拒絕國光石化,萬 人拚健康餐會」、南下彰化與地方人士視察當地生態、宣示「經濟發展嚴重影響 環境,法律明定以環保優先,政府一定照這個原則處理。」2011 年 4 月 22 日環 評會議專案小組第 5 次初審會議中,有 8 成專家委員主張國光石化不應開發,主 席卻決議以「有條件通過」與「不予開發」兩方案併陳環評大會,交由環評大會 投票決議。總統馬英九旋即召開記者會,表示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並透 過經濟部要求中油在國光石化董事會上撤資,使得反國光行動迅速落幕。. 5.

(16) 在國光石化歷程中,陸續提出多樣的行動策略,然而這些策略上是否能強 勢登上媒體版面的機會? 鍾國南(2012)以國光石化案件新聞的比例配置比較議題於社會上的關注 程度,他指出媒體的報導強度可能代表事件的重要性,雖然媒體有選擇偏好,但 也顯示局外人客觀面,因此依國光石化 2006 年後的相關新聞於聯合報版面配置 比重表列發現,2010 年之前新聞沒有任何相關事件於該報的 A1 至 A4 版,而研 究列舉出 7 件反國光重要關鍵事件,其中最先受到矚目的即是「全民來認股 守 護白海豚」行動;該研究指出募款購地行動展現保護溼地的決心,提供社會大眾 參與的機會,也將議題提升到環境信託與國土規劃的層次,創新作法有助於媒體 的曝光度,讓此議題一直延燒到國光石化宣佈在該地設廠之後。因此,顯示在眾 多反國光行動中,「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是台灣過去環境運動不曾採 用過的策略,受到媒體青睞。 吳宜蓁、謝漢欽(2011)提到反國光行動得以終止的關鍵主要來自於公民 的參與,在民間組織的力量中,由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 境資訊協會等等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合力發起全台首宗「環境信託」購買溼地行 動,在第一階段的認股就有超過五萬人參與,是將反對力量串連的一大推手。此 行動在民間組織中被視為反國光石化策略中其中一部份(張佳怡,2013),至今 約七萬人次踴躍加入,而這些參與行動的認股者,對於此議題的觀點與民間組織 相同嗎?其對於行動看法又如何? 三、.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的推行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主要藉由環境信託的精神-「民眾集資購. 地保護重要資產」的概念,發起將八輕預計開發之範圍之土地,以 1 平方公尺為 1 股,每股 119 元的方式進行認股,以守護白海豚為號召,邀請民眾一起加入購 買大城溼地的行列。為突顯海岸泥灘地不僅只有商人眼中的土地價格,還有生態. 6.

(17) 及美學上的價值,因此將認股範圍劃分區域,區塊命名乃以在地景色及生態資源 為主,藉由這些價值與興建國光石化對比,讓認股人將認股行動這一件事情連接 到保護泥灘溼地是保留自然生態與美好風景的美好願景。 民眾得知認股訊息時,若要加入行動,可以透過網路線上認股、活動現場 紙本認股,或郵寄、傳真等方式進行。此認股行動除了留下姓名、聯繫電話以及 認股數外,還需留下身份證字號、戶籍地址及留言給主辦單位等資料。 此行動的推動中,在環境團體間有許多的討論,根據孫秀如及溫于璇(2011) 〈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推動一年記〉一文中提到,貿然以民眾不熟悉的環境 公益信託作為守護行動號召,造成許多人疑惑甚至批判這樣的運動策略是否恰當, 畢竟在台灣還沒有任何一個以「宣言信託」的公益信託相關案例,可能會影響此 信託案的成功與否(最後瀏覽日期 2015/7/16)。 然而反對國光石化,除了透過環保署所召開的環境影響評估方式,來否決 這項破壞生態之開發案之外,非學者專家、無法參與會議的一般大眾,又該如何 表達意見?且環保團體希望更多民眾關注此案件,讓議題可以延燒,建立民眾對 開發案的輿論照成環評委員壓力,但無法確切實際影響開發案興建。 因此透過發起環境公益信託,成為民眾實質參與環境行動的管道,除了是 連署外,更是積極以自身意願並可負擔之經濟範圍之內,加入守護認股購地、保 護環境的行動行列。 邀請民眾一同購買,那價格應該訂為多少?由於傳聞國有財產局極有可能 以 1 平方公尺 100 元的便宜價格出售泥灘地,因此,環保團體們決定要以比每平 方公尺 100 元更高的價格,買下屬於全民的資產,因此以 1 平方公尺 119 元為一 股邀請民眾加入支持,並以「119」代表此行動的急迫性,需要全民關注。. 7.

(18) 而因我國「公益信託」為許可制,需申請設立許可後才能以「公益信託」 名義進行募款或宣傳,因此此行動以「認股意願調查」為主,並在網路行動緣起 的網頁(最後瀏覽日期 2015/07/18)及文宣上明確說明為「認股意願調查」,待 後續申請公益信託及申請許可後,才向認股人收取購地經費;也因此填寫認股意 願書時,民眾需填寫「身份證字號」,以利往後公益信託的相關程序進行。 此行動於 2010 年 4 月 11 日藉由曾服務於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達 35 年、目前為國際國民信託組織(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 INTO)代表 Oliver Maurice 先生訪台記者會首次於主流媒體上曝光。根據蘇志宗 (2011)提到此行動是有別於過去環境運動以體制外、較為硬性的手法,「以創 意的轉化讓不同文化領域的人所接受和理解,而以保護白海豚、國民信託、認股 等正向的柔性訴求,正式透過不同創意發想與實踐,而引起大眾關注。 為提高行動能見度,舉辦許多活動,如路跑賽、音樂會、甚至在紙風車劇 團表演或電影血色海灣播映後,宣傳認股行動,吸引不同族群知道此事並加入此 行動,因此讓研究者好奇參與本次行動的民眾相關背景為何? 四、.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的環境教育內涵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從網路填寫認股意願書開始,而後有紙本. 認股書,於網站上所公布之行動緣起的網頁內容(最後瀏覽日期 2015/06/20)包 含以下四點: (一)以「白海豚有難海岸大開發」為主軸,從介紹台灣中西部海岸的白 海豚,也說明白海豚正受到嚴重人為干擾和開發威脅而面臨絕種,而八輕開發將 造成白海豚滅絕。 (二)以過去西海岸許多重大開發案加上興建國光石化的隱憂,提出全球 暖化與興建國光石化將每年 1,200 萬噸二氧化碳的疑慮。. 8.

(19) (三)接著提出濁水溪口的泥灘地海域這的重要特色,是台灣白海豚迴游 覓食的棲地,更是彰化淺海養殖漁業區、國際候鳥重要的覓食生態環境。 (四)特殊的泥灘溼地政府卻將以 1 平方公尺 100 元的便宜價格,賤賣給 民間財團國光石化公司,顯示這事件不合理。 因此提出行動方式:人民才是台灣最大的財團,以每個人的「一股」力量 共同把國土買回來,不能讓國家以低廉的價格販賣珍貴且無可恢復的生態價值。 環境教育強調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及公民參與,因此環境行動的實踐需透 過環境教育引導。國內學者許世璋(2001,2012,轉引自張佳怡,2013)指出,從 促進環境行動的觀點而言,參與環保團體的環境行動優勢有下列兩項:一是可透 過環保團體的活動與出版物獲得與環境議題或環境行動策略有關的知識,另則是 環保團體能提供集體行動的機會,以凝聚個人的力量,採取個人難以達成的環境 行動,如集會遊行、公民聯署、消費者抵制、政治遊說、監督執法等。 根據「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的相關研究中,張佳怡(2013)以社 會行銷理論全面探討「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的策略運用,研究結果提 出此行動的環境教育內涵,包含了勸說、法律行動及政治行動三種環境行動。其 中勸說是一種理性或感性的訴求,刺激他人修正它們的價值觀,對環境付諸正面 行動;更重要的是,與抗爭、遊行等環境運動的策略相較,這是一種正向的集體 環境行動,人們是為了保護白海豚而站出來,但是保護白海豚其實就是反國光石 化,只是正向的訴求會讓人更願意參與。也指出本次行動以環境信託作為解決環 境問題的技能,讓民眾以填寫認股意願書方式「購買土地」,這出於「自願的行 為改變」連結起民眾與土地之間的感情,並期待行為改變之後所帶來的好處;參 與認股民眾是認同大城溼地的價值,而非希望填海造陸建造國光石化。. 9.

(20) 而本次以環境信託做為環境行動的方式,民眾在參與這此行動過程中,是 否能瞭解參與行動的意義、目的及「環境信託」的意涵?甚至能將環境信託這樣 的方式當成其他環境議題的行動方案之一呢? 五、. 認股者的聲音 研究者任職於環保團體時,在「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中,研究者. 擔任執行者角色,工作為維護線上認股網站運行、整理第一線認股者的資料,並 處理認股相關問題。在整理資料過程中發現,部分參與認股的民眾在認股當下, 運用網路之線上認股網頁,表達對於此議題的看法,且資料頗為豐富。研究者靈 機一動,思考這些留言可能對參加認股者是重要且有意義的,或許值得進行更進 一步的分析,瞭解他們的心聲。這些想法也就是環境運動倡導者所想要知道這群 一起努力的「民眾」到底關切什麼,且這資料也可以做為環境運動者往後動員的 參考依據。 而整理相關本次行動認股人的研究或描述如下:《公民不冷血》一書中, 提到全民認股擴展反國光運動,連結到廣大的都市中產階級(何思瑩,2013), 陳杏瑄(2011)也提出此行動讓全民透過網路登記或書面郵寄完成認股申請,故 活動地點擴及全台灣。 蘇志宗(2011)提出「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讓民眾可以自由上網認股 購買大城、芳苑溼地,雖名為認股,其實是在凝聚反國光石化的民意,且只要有 參與認股的人,多半會經常上網去關心認股人數的發展。 陳平軒(2011)認為反國光導致了社會各界罕見的大動員,這些團體各自 擁有著不同的運動經驗、對運動有著不同想像、因著不同的初衷或目的站上反國 光石化的陣線,但卻都擁有相同的目標—那就是要阻擋國光石化開發案的實現。. 10.

(21) 上述為相關「守護白海豚」/「反國光石化」研究中對於認股者或加入行動 的民眾做較為宏觀的描述,但認股人對行動的看法、對議題的觀點又是什麼,並 無法確切回答,因此研究者認為分析參與認股者的行動中的聲音是必要。 學者 Le Bon 於 1895 年所出的《烏合之眾(The Crowd)》一書中,他認為 「群眾」會形成有三個主要原因 : 一是群眾的匿名性,使他們以群體知名讓他 們責任感消失;二是情緒與行為的相互傳染,讓他們犧牲利益;三為全體易受暗 示性的特徵。因此對於群體行為的定義是「有意識的獨特人格消失,無意識人格 凸顯,藉由情感與暗示作用相互傳染,使所有個體朝向同一個方向轉變並立即將 暗示轉化為行動。這些群體中的個體不是自己,是不受意志支配的機器人」(周 婷譯,2011)。然而真的是如此嗎?以研究者多年環境運動經驗,能夠動員很多 民眾參與,是需要很多的努力,因為民眾有其想法、是自主的,所以要先瞭解他 們的關切點,作為運動訴求的切入點。 在過往集體行動或環境運動的相關研究,以發起團體的運動策略為主要研 究對象,較少研究參與者參與行動的看法。在此次認股行動中,網路認股人之資 料有將近 5 萬人參與,這是在過去罕見的情況,檢視網路認股人的相關背景資料, 及網路認股者加入認股時所留下的留言資料中,可以感受到認股人對參與行動的 積極與主動。研究者認為當瞭解認股者的對於行動的看法,才能瞭解在環境議題 中,願意參與環境行動的群眾所關切議題的角度,在未來與群眾進行環境議題論 述時,可分眾以不同角度論述。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欲瞭解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之認股者基本資料,並分析 在參與環境集體行動的看法為何,因此針對網路認股的留言資料進行內容分析, 試圖瞭解認股者加入行動時的觀點。不同背景會影響民眾對環境行動參與情況, 因此藉由參與此次行動的認股人之基本資料與參與行動之看法進行差異分析。 11.

(22) 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分析認股者在網路認股時所填寫之資料,包含性別、出生地、居住地、認股 數、得知認股訊息來源,以瞭解參與環境行動的認股者背景。 二、以內容分析法分析認股者的留言內容,瞭解認股者參與環境行動的看法。 三、欲瞭解網路認股人基本資料如性別、出生地、居住地,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 護白海豚」行動之認股數及留言內容之差異分析。. 第三節 名詞界定 一、. 認股者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號召民眾以每股(一平方公尺)119 元價格認. 股購買濁水溪口以北的泥灘地,認股者是指有參與行動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之網 路認股民眾,稱為參與次行動之認股者,網路認股網址: http://www.e-info.org.tw/ env-trust/action/19/2491。 二、. 環境行動 環境行動(Environmental Action)指的是採取有助於改善、增進或維持環. 境品質的行動,在生活中身體力行,以達社會永續發展的目的。而由彰化環境保 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環保團體為保護瀕臨絕種的台灣白 海豚以及彰化芳苑、大城溼地(濁水溪口溼地)的海岸環境,以國民信託的精神 於 2010 年 3 月底發起號召全民以每股(一平方公尺)119 元價格認股購買緣濁 水溪口的泥灘地海域。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總面積為 200 公頃的白海豚迴游 廊道,第二階段為水鳥覓食地,總面積 800 公頃,第三階段為濁水溪口溼地,總 面積 1000 公頃。目前第一階段已認股額滿,第二階段認股將第二階段與第三階 段溼地合併推出新階段認股行動,稱「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行動,此行動持 12.

(23) 續進行中。在本研究中將第一階段及合併的第二、三階段統稱為「全民來認股 守 護白海豚」行動,或簡稱「認股行動」、「本行動」。 民間團體發起「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亦為環境行動,提出行動相 關論述,包含環境及物種面臨的問題與威脅、開發案的隱憂及不合理等,邀請民 眾上網填寫資料包含性別、出生地、居住地、各區域認股數、您想表達的其他意 見(開放問題)、以及勾選認股活動的訊息來源等資料,一同加入參與,以面對 環境問題並試圖解決。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網路參與者,因此, 本研究的研究結論僅供未來發起行動團體參考,不能完全推論到其他參與環 境行動之民眾觀點。 二、此行動發起時間至今已超過 3 年,若以發送問卷形式讓參與者,可能無法重 現當時的想法,因此採內容分析法分析認股人認股當下對於認股行動所想表 達的意見與看法。而留言資料中,有部分認股人未留言,但可能有其他看法, 因此研究結論不能推論所有認股者的看法。 三、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受限於時間和人力,本研究無法針對研究對象實施訪 談,因此在推論上也有其限制。. 13.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要探討的是「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中,參與環境行動之認 股者背景與認股者看法及認股數之間的關係。而本次號召民力參與環境行動的方 式,與過往環境運動策略不同,是以「環境信託」的方法作為保護大城溼地的手 段,因此本章將就「環境運動」、「環境信託」進行相關文獻整理。而研究也探 討認股者看法,因此以「環境價值觀」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運動. 要提升人民的環境意識,進而採取集體的環境行動,環境運動是其中一個 的途徑。1970 年代是美國環境運動發展高峰,喚起大眾生態意識的重要人物為 作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被喻為是影響人類與環境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也被視為是現代環保運動的啟蒙者。在 1962 年出版《寂靜的春天》一書,揭發 化學工業販賣的 DDT、靈丹、飛佈達等有毒物質,造成大規模農藥中毒事件, 啟發大眾對於環境保護意識。Stauber 與 Rampton 在 1995 年所著《有毒污泥愛你 好》(白舜羽、劉粹倫譯)一書中指出,《寂靜的春天》一書出版後八年所播下 的種子終於發芽,1970 年 4 月 22 日在美國發起的地球日行動,超過 2000 萬人 參與集會遊行、演講、音樂會、座談會等,探討工業化造成的環境危機,組織成 全國性關於環境問題的示威遊行,以引起公眾關注,並將這個問題提升到政治議 程,則讓政治人物深刻體會到環境議題的迫切。此行動得到了眾多支持,第一屆 地球日活動大獲成功後,美國通過了一系列重大聯邦立法,改變全球禁用 DDT 殺蟲劑使用政策。 各國的社會、政治及經濟脈絡不同,環境運動發展狀況也不同。在台灣環 境運動自 1980 年代起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中開始,相關研究也隨這時間後陸續 產生相關論述。. 14.

(25) 一、. 環境運動意義 1988 年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舉辦「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研討會中,整理. 台灣有以下社會運動領域:消費者運動、環境運動、勞工運動、婦女運動、校園 民主運動、原住民人權運動、老兵返鄉運動、反核運動、教師人權運動(徐正光、 宋文里,1989)。其中環境運動與反核運動在 1980 年代中期之後開始發展,地 方性反公害污染之自力救濟行動,結盟成為全國性環保運動團體。 張茂桂在《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一書中提到,社會運動是種集體行動 (collective action)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以集體的力量有目的挑戰主流社會,包 括制度性安排與意識形態,同時創造或重構過去所受到壓迫的社會意義,在這過 程中不否認社會運動的情緒表達功能(張茂桂,1989)。王甫昌(2006)也進一 步整理社會運動四個特徵:社會運動是一群人有組織有計畫的集體行動;其目標 在於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社會運動通常會提出一套核心價值或意識型態作為行 動指導,明確指出社會中不公義的現象診斷其發生原因,提出處方說如何改善; 而發起者通常是破除在社會中例行權力結構之外的群體,為由下而上的集體行動; 然而,表現形式常是採取體制外的集體抗爭活動。 為了更瞭解社會運動的界定,楊國樞(1989)提出有五個重要的條件: (一)涉及特定的社會問題或價值觀念。社會中所發生或推動的集體行動, 必須涉及大眾所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或價值觀念,才能算是社會運動。 (二)持有鮮明而突出的意識型態。社會中推動的集體行動,必須有一套 特殊的意識型態,也就是依據清晰的意識型態來推動社會運動,才容易有效地解 決社會問題。 (三)引發持久的群眾參與及行為。社會運動必須能激起眾多社會人士的 參與,這種群眾行動可以有具威脅性的抗議與具教育性的宣傳。. 15.

(26) (四)產生廣大的社會影響及效果。社會運動必須在社會上產生廣大的影 響,此處的廣大影響,是指受到影響的人數遠超過原始受害人的範圍。 (五)具有草根性的自發成因。社會運動必須是民間自動發起的,而非由 官方所推動。 而如何號召民眾?前述學者 Le Bon 認為「群眾」會形成有三個原因,因此 Le Bon 對於動員群眾也有提出幾個有效且具體的作法: 斷言法、重複法與傳染法。 首先需要做出一個強而有力的斷言(如:集會遊行的訴求口號或),再不斷重複 的去暗示這些群眾,直到進入潛意識為止,最後經由廣泛傳染後,達到可以支配 且控制這些群眾的行為。 二、. 環境運動的教育意義 而環境教育是一種教育過程,1977 年的伯利西宣言提出環境教育過程中,. 個人和社會認識他們的環境以及組成的生物、物理和社會文化,並瞭解其交互作 用,得到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並解決現在與將來環境問題,以環境教育角度來 看,環境運動過程中參與者似乎可學到知識與環境價值觀。 王俊秀(1999,2012)提到第三部門常以社會運動的手段來促進典範轉移, 以用來組織民眾的不滿以產生社會壓力,人民的力量超越空間形成天羅地網,因 此人為社團的主體者。 而社會運動的操作蘇志宗(2011)認為需掌握四個策略,第一,吸引媒體 的關注;第二,彰顯運動的價值;第三、爭取民眾的認同;第四,維持運動的熱 力。上述提到,運動過程中需彰顯運動價值,並含有特殊的意識型態以改變現況, 這點出民間團體在對大眾倡議過程,會提出與目前主流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 Pilisuk, McAllister & Rothman(1996)研究也發現,透過運動過程,民間團體持. 16.

(27) 續提出不同於現況的價值,並且將此價值傳遞給大眾,使大眾瞭解,如女性主義、 環境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等。 然而在運動操作過程中,民眾除了認同、支持與加入外,那民眾在參與過 程中是否有學習因素?認股者的價值為何?Foely(1999)認為發生在人們對抗 壓迫時是最有力的學習,因為他們努力轉化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有意義,並 找出方法來行動,如獲得新技能與知識、培養與其他關係人合作方式,以及對於 媒體溝通方式,最後行動者學到他們能獲得專業,採取行動與改變事情。 Newman(2000)以學習者觀點提出在運動過程中有偶發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與非正規學習(non-formal learning),偶發學習通常隱含在社會行動 中使學習者增能,但是參與其中的行動者沒辦法清楚認為這是學習的一環,也可 能是在參與後才發現在其中有學習的部分;而非正規學習是發生在人們意識到在 他們的活動中有學習的潛能,並決定要從那些經驗中學習。 三、. 運動策略 Frank 等人指出,環境運動成長的動力是來自於西方現代文化的成功擴散與. 制度化。西方環境運動興起有兩個關鍵,一方面,對於自然的認知轉移,從上帝 的創造物轉變成為人類所利用的資源,最後成為生命需要的維繫;另一方面,民 族國家的體制逐漸普及化,進一步制度化成為國際組織,將環境運動視為全球一 致性的環境保護,環境運動所追求的目標即是環境正義,使得所有人都能享有免 於環境污染與災難的自由、負責地使用環境資源的權利、參與環境的決策、維持 傳統社群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引自何明修,2006)。 深入觀察台灣環境運動的發展類型分為四種:其一為反公害運動,如反對 既有汙染源、反對新增污染源、公害訴訟案件;二為生態保育運動,如搶救森林 運動、搶救水土資源運動、反水庫運動、保護動物運動、都市綠化運動;三為反 核運動;四為環境政策倡議與理念推廣(施信民,2006)。環境運動展現方式在 17.

(28) 環保團體中主要有九種行動策略:訴訟、抵制/杯葛、遊說、公聽會、媒體訴求、 示威遊行、出版/宣導、政治席位及直接行動(王俊秀,2001)。 施信民認為在經過這些環境運動中,社會對於環境意識提升,如民眾參與 公共政策的意識和權利提升,並會關注環境人權;政府的環保行政近年來也有相 當程度的強化、業者也開始注重環保形象;然而環境事件卻還是持續發生,他提 到環保運動將是一個長遠的運動,人民直接參與決定公共事務的權利仍有待繼續 爭取,並認為台灣需更強大的環保力量才能遏止生態環境的繼續惡化,這需要更 多人加入(施信民,2006)。 然而如何讓更多人加入?必須先將議題內容傳播給更多人知道,除了議題 本身的訴求陳述外,於大眾媒體上曝光則為訊息提供管道的其中方式之一。 但在商業媒體對於議題或新聞事件的選擇下,傳播內容的呈現上仍是以主 流族群的需求為依歸,使得具有爭議性、欲突破社會結構壓迫現狀的社會運動經 常遭到大眾媒體的忽視、排擠、扭曲(Stein, 2009,轉引自馬綺韓、王維菁、陳 釗偉,2012) 。加上常見的環境運動所採取的策略與手段是以抗議者的姿態出現, 採取破壞規矩、製造衝突、提升不確定性的集體行動,包含陳情、靜坐、絕食、 守夜、遊行、圍堵、罷課、公投等。這些手段固然是為了迫使對手讓步,但同時 也具有喚起社會公眾、媒體、政府注意之目的(何明修,2009),這其中若有衝 突畫面,更可吸引主流媒體報導,然而往往媒體報導僅呈現這衝突性畫面及內容, 對於議題本身的訴求卻是鮮少描述,使大眾對於行動的誤解、偏見,甚至只要是 貼上「環保人士」、「環保團體」等標籤,幾乎等同於「反對者」、「搗亂」等。 丘昌泰(2002)研究指出在過去環境運動,大部分民眾看到的都是受害社 區民眾憤怒的情緒與激烈的肢體衝突,政府、工廠與社區之間呈現出的是緊張的 對峙關係,只有消極的解決當前的問題,卻未對整體社區發展的前景做過任何美. 18.

(29) 好的承諾與規劃,難免無法得到全民認同而逐漸失去其著力點,因此,必須設法 尋找能夠得到全民認同的轉型方向。 為了讓議題訴求完整呈現、訊息流通管道多元、增進民眾的相關知識與提 升其行動參與的可能性,網路發聲也逐漸成推廣環境知識、達成資訊交換或是集 結相關行動潛能不可或缺的通路與平台之一(周儒,1997)。網路的低成本、去 中心化、跨越時空限制與多向溝通等特性,使得相對於主流媒體或主流勢力的另 類媒體有機會得以運作,讓環保團體或社運群體可以突破社會結構的限制與大眾 媒體的忽視、排擠、扭曲,而自我掌握資訊的生產與傳佈,甚至藉以達成集結動 員、對話溝通的理想公民參與形式,擴大環境運動的影響力(李明穎,2010)。 林鶴玲、鄭陸霖(2001)針對台灣社會運動網路經驗中,提到網際網路本 身對於社會定義產生根本的挑戰,因此,將社會運動定義為既有社會秩序下的弱 勢者,透過集體的力量,企圖發展比較合理秩序的想像,並集體地抵抗、抵制, 或改變既有體制的過程。這定義將社會運動與散漫隨機的集體行動區別開來,同 時容納不同特性的社會運動。 鄭國威(2011)提到台灣的網路動員與社會媒體至今已成為社會運動「內 建」的一部分,因為社會媒體與網路動員的潛力隨著使用人口激增而提高,除了 傳統社會運動紛紛積極學習使用外,因技術賦權而激發出的許多「新興」社會運 動更是以網路作為主要運動場域,透過社會媒體進行網路動員的次數幾乎無法計 算,但這股力量也帶著諸多弱點與隱憂,甚至已經膨脹為另一個需要被改革的對 象。例如,相關電腦網路配備及網路知識與技術等,都是發起網路社會運動或參 與者的基礎門檻。 此外馬綺韓、王維菁、陳釗偉(2012)的研究也針對環境運動於整體社會 的網路使用文化與網路社會環境提出三點疑慮,包含「資訊爆炸與網路環境的高 度競爭」,使得人們的關注逐漸被越來越多且未必重要的資訊稀釋,可能難以將 19.

(30) 自己的注意力轉移至或著重在他們所要倡導的議題或理念上,或是過目就忘; 「追 求便利的網路文化氛圍無益公民社會發展」,像是網路讓連署資訊散播快速,有 機會迅速累積連署人數,然而,社會對於網路社運策略的「虛張聲勢」性質有所 瞭解時,以致於容易使網路連署顯得的不穩當、不可靠,而降低其談判實力;「身 分確立、運動認同與組織動員問題」由於台灣環境運動有待努力的地方是當地的 環境運動往往與受害者運動劃上等號,因受害者身分劃分較明確,所以較能夠組 成特定的抗爭社群,使得並不易喚起一般大眾為了環境議題參與實際行動,而當 這特質遇上了網路身分更不明確的因素後,使得環境運動的身分問題更加模糊, 增加了環境運動藉由網路形塑公眾認同或組織社群、集結動員的不確定性。 四、. 小結 以楊國樞(1989)提出社會運動的特點來看這次反國光運動中情況,可以. 發現此運動符合其看法,環境團體提出與主流經濟思潮不同的角度,提出永續的 概念(蔡嘉陽,2012),其中包含「反污染的環境運動」及「生態保育的環境運 動」,針對大眾所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或價值觀念,持有鮮明而突出的解決方式 (即環境信託),激起眾多社會人士的參與達到威脅性的抗議與具教育性宣傳, 過程中培養民眾環境意識,產生廣大的社會影響及效果,且更重要的是民間自動 發起的,而非由官方所推動。 然而張茂桂提出集體行動成為「社會運動」,重要是大眾在平常的認知與 語言中同意其認定的結果,需符合社會認知,如常用「為了 XX」的語言表達, 像是「環境保護運動」是「為了環境保護的運動」,不過這些語意不等於所有環 境保護行動參與者的個人動機(個人動機有許多因素綜合),但是語言本身成為 集體認知的表徵(張茂桂,1989,1994),而這也是本研究亟待瞭解的部分。 何明修(2012)提到,透過認股行動,反國光石化運動成功連結了廣大的 都市中產階級,以公益信託的方式,募集資金,以保存具有生態價值的地帶,是 20.

(31) 外國行之有年的環境運動路線;在台灣的反濱南運動(反七輕),也曾有人提議 要用這種方式保存七股溼地,但是並沒有付諸實行。結果在反國光石化運動中, 這項認股運動出乎預料地成功。 而徵求認股民眾一同集資購地,其最初發聲方式從網路認股開始,而後各 式活動需要,才提出紙本的認股方式,且行動有近五萬人以網路認股方式參與, 比對馬綺韓等(2012)針對環境運動於整體社會的網路使用文化與網路社會環境 所提出三點疑慮,其中提到「追求便利的網路文化氛圍無益公民社會發展」,由 於本次認股行動類似連署行動,在網路上讓議題資訊散播快速,且可累積參與者, 但何明修(2012)提及此行動與一般的連署活動相比,環境信託的認股活動需要 登記身份證字號,在目前高度資訊風險下很容易就讓支持者卻步。然而這更顯示 出,參與全民認股活動的民眾可能是經過充份的思考及認知,而不是隨便簽一簽 而已。這股力量,一旦轉為懲罰環境破壞者的選票,對執政者的威脅不言而喻。 因此認股策略減低網路社運策略的「虛張聲勢」。 但在網路認股的過程中,需考慮「身分確立、運動認同與組織動員問題」, 本次行動沒有減低非受害者參與實際行動,因此本研究針對認股者背景資料加以 描述,並試圖以參與此行動中的回饋,分析認股人在行動過程中的看法。 而環境信託有著環境運動的特點:由下而上、社會教育性、預防或治本的 特性、超越城鄉及國界的串聯性,並結合社會運動理論資源動員論的組織導向特 色及新社會運動,而在這過程即是一種環保教育,「給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知識 與意識」(王俊秀,1994,1999)。因此下節將詳細介紹環境信託,及其隱含環 境價值。. 21.

(32) 第二節. 環境信託.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強調以環境信託方式運作,而環境信託是什麼? 有什麼價值意義?「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的運作又如何操作環境信託?本 節將一一探討。 一、. 環境信託的介紹 (一)環境信託分類 在社會層面上信託社會早已出現,分別用於慈善、興學、遺囑等,在當時. 社會以信任為基礎,主要小眾信任為主(王俊秀,2012)。因此「信託」(Trust) 的概念是一種基於「信賴關係」將財產權轉移的管理方法,將信託制度應用於保 護環境、文化等,其中英國為世界國民信託的典範。 英國民間為了規避封建制度下不合理的稅制與財產繼承制度,而產生的一 種財產移轉與管理方式,其中「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一詞則源自最出名 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該組織成立於 1895 年,透過公民參 與、集資購買、或以法律方式取得文化及自然資產,並維持守護信託標的並與全 民共享(單德榕、陳瑞賓,2008)。李秋靜(1997)國民信託定義為「係由國民 發起,藉由成立公益信託或公益法人,以購買、接受贈與或簽訂契約之方式進行 土地之取得,以保存土地以及依存土地之自然或人為環境,或藉由資金的給付, 獎勵自然或人為環境研究調查或維護工作之進行,而達到自然或人為環境保育之 目的者,稱為國民環境信託,推動國民信託之公益信託或公益法人稱為國民環境 信託組織。」 而在 Paul Hawken 所著的《看不見的力量》一書提到土地信託(Land Trust) 是可幫助地主和社群找到方法保護其土地,免於經濟壓力和過度開發的組織,既 讓人民運用土地,又可以阻止土地開發,長期維護土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的完 整(黃維明譯,2008)。土地信託運用各種方法保育土地,如購買或租下保育地、 22.

(33) 為私有地地主爭取保護地役權。孟繁蓉、王鴻濬(2010)提到信託關係是委託人 信任受託人而財產移轉和管理的一種制度設計,英美國家認為信託是一種忠實於 對方的關係,持有財產權之受託人負有為他人利益管理處分信託財產義務。 孫秀如、耿璐、單德榕、溫于璇、許惠婷(2015)指出環境信託(Environmental Trust)是指關注環境面向的公益信託,也是棲地守護的一種方式,透過一些方 法和機制,使民間力量凝聚,補足政府之行政失靈,公益明確並恆久保存。而環 境信託、環境公益信託、土地信託、國民信託、宣言信託等名詞,有著延續國民 信託的精神,但依照信託標的物、方式而有所不同。 以法律的角度來看,信託制度是一種以「信賴關係」為基礎建立的「法律 關係」。《信託法》第一條「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 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 關係」,明訂信託成立時委託人需將欲信託的資產,其財產權移轉使受託人可依 據信託本旨管理處分,達到信託目的。 而公益信託之設立分一般公益信託及「宣言信託(Declaration Trust)」, 前者以契約信託或遺囑信託方式與受託人一同擬定公益信託資產的管理方式,而 「宣言信託」則是委託人對外宣告將自己的特定財產指定為信託資產,並由自己 處分管理,同時也可邀請大眾一同加入委託人的行列,將信託資產交付受託人, 一同達成公益信託之目的。 根據上述,公益信託中的宣言信託方式,可在政府單位許可及監督的情況 下,為其公益目的,聚集眾人之力,達成公眾利益。「環境信託」概念是以大眾 利益為出發,以公益信託方式將重要的自然棲地、土地進行保育,在英、美、日 等國家已被廣泛運用。下一段將介紹國際上環境公益信託趨勢。 (二)國際趨勢. 23.

(34) 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為運用國民信託之濫觴,1895 年成立後為英國保存了許 多不同型態的生態環境外,也累積許多資產保存、環境復育經驗。且英國國民信 託組織宣稱所保護下來之公共財,80%的國民其居住地周圍 20 英哩處一定有一 處;任何地方開車 40 分鐘一定可達信託公共財(王俊秀,2007)。 而與台灣鄰近的國家-日本,其國民信託發展蓬勃,有許多集資購地保護 自然或文化資產的案例,著名案例除了「龍貓故鄉基金會」提出的購地保護的東 京都及埼玉縣交界的狹山丘陵地外,北海道知床 100 平方公尺築夢運動、和歌山 縣天神崎市民地主運動等皆是成功案例(王俊秀,2007)。 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操作方式相近的案例是北海道知床 100 平方 公尺築夢運動,1977 年日本北海道斜里町町長藤谷豐先生,憂心知床國家公園 旁的私有地可能遭到濫墾,向全日本發起「購買你的知床夢-知床 100 平方公尺 運動」,民眾捐款 8,000 元日幣即可購買 100 平方公尺土地的金額,希望藉此號 召民眾買下國家公園內的私有地,目的是保留現狀並在未來將其恢復成原始森林。 行動展開後 20 年(1997 年),由 49,024 位民眾一同參與達成,取得 97%的所有 權,同時也達成了購買其餘土地的募款目標(辰濃和男,2010)。然而,保護下 來的另一個課題則是「永遠保護原始自然生態並且適當利用」,為此,於信託地 內設立「知床自然中心」,並委託「公益財團法人知床財團」營運管理,以教育 行動、知床整體遊憩規劃等提倡環境保護為主的新型態與自共生方式,提升大眾 的環境意識(孫秀如等,2015)。 而天神崎市民地主運動購地保護海岸線的歷程,源於 1974 年日本和歌山縣 天神崎地區的海岸因風光明媚的景致引來近 50 棟別墅興建開發案的威脅。當地 高中教師為了讓後代子孫可在自然懷抱中成長,與地區居民組成「天神崎自然關 懷協會」,當時展開連署方式要求田邊市市長及和歌山縣知事保存該區並禁止開 發,此訴求在一週內得到 1 萬 6 千名位居民的迴響(約佔當時田邊市居民總人數. 24.

(35) 的 1/4)。雖以連署方式要求政府保護自然環境,但法規上此處是可開發,因此 以「市民集資向業者買回土地保護自然」一途。天神崎自然關懷協會曾分析保護 天神崎的自然環境對當地居民具有以下價值:保留當地原有的自然景觀、並時常 接觸,能使人們深入瞭解當地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能養人心;無論成人或是孩 童,都會因為與大自然接觸,而瞭解大自然的構成與奧妙,培養出尊重及珍惜大 自然的心態。此外,當地每年會定期舉辦活動,例如:自然觀察教室,邀請大眾 近距離瞭解生態環境;淨海活動則是邀請潛水者清除海底垃圾,並且拍攝海底狀 況;丘陵地的溼地整理活動;兒童畫展等,這些都是為了讓當地學生及一般民眾 可以更親近天神崎。此外,也特別開放學校、團體預約,進行自然觀察活動,以 及不定期的保存地整理活動。 依據國外案例顯示公益信託除了是保護、搶救土地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 承諾與執行後續在棲地維護管理上的努力,並可藉由共有財的資產,提供親近自 然、教育等服務,讓公益信託除為及民力保護棲地手段外,也讓信託標的物成為 教育重要資產。 (三)公益信託價值內涵 我國環境保護團體行動,以往經濟開發破壞之前以抗議方式試圖阻擾,然 而此抗爭沒有法律效益,一旦經濟開發行為經由環評等法定程序取得法律上效力, 環保運動常無理阻止(李峙曄,2013)。在中華民國重大環境事件彙編(2011) 以「全民認股守護白海豚」為例提到,許多環保運動規模僅於地方範圍,無法引 起全國共鳴,獲得更多關注與資源,往往無疾而終,環保團體改變過往思維,該 環境信託運動並非是地方環保訴求展現,藉由溼地、白海豚等議題凸顯環境公共 財之重要性。 王俊秀(1994,1999,2012)提到國民信託是捨棄激烈抗爭行為,改以法 律為後盾,軟性的社會運動,也是強調社會運動理論中的核心:社會資本,並以 25.

(36) 此累積自然資本與文化資本的公共財;而社會資本也是「公民社會」的基礎,民 眾因關心並參與公共議題而集結,關心與參與越多,建構「公益社會」,使公民 社會與公益社會互為主體,讓「人民是最大的財團」。此外王俊秀認為國民信託 將傳統社會運動中的「組織性不滿」轉化為民脈運動的「組織性滿足」;另外相 較於傳統社會的「讓政府動起來」,國民信託運動強調「讓人民動起來」,主張 以信託方式使環境財「保留不動」之策略作為「明智使用(wise use)」的落實。 方偉達、趙淑德(2007)提出環境公益信託內涵,係以廣義形態之土地信 託方式,依據「生產價值」、「建構價值」、「社會協議」及「生態社區」方式, 依公益目的以創造社會共同經濟資源。 依據孫秀如等(2015)提出以環境公益信託三點特色:「公眾參與」、「目 標明確(公益性)」與「恆久保存」。在公益信託中,「公眾參與」是指本質上 能適時提供人民自主進行環境保護、自然環境或歷史資產搶救的有效途徑,能夠 更有彈性的募集民間資源、以集體力量共同保護環境生態與文化資產;「目標明 確(公益性)」部分,指公益信託為契約形式,在信託監察人與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的監督與輔導下,不論委託人或受託人遭逢任何變故(生病或死亡),都不能 阻礙信託目的執行,以確保可恆久蓄積環境共有財;而「恆久保存」指公益信託 可簽訂「永久契約」,及訂定消滅條件,因此可確立此公益信託執行期限。 由此可知公益信託價值於政府失靈時及時補位,讓人民自主性進行環境保 護、自然環境或歷史資產搶救的有效途徑。而人民自主發起以公益信託方式進行 保護外,若以「宣言信託」方式號召民眾參與,則是需要以多面向的公益訴求與 群眾溝通,並邀請群眾加入支持,落實環境信託的「公益明確」與「開放參與」。 二、. 環境信託:「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的運作 有鑑於日本「知床 100 平方公尺運動」,成功號召民眾以認股方式集資購. 買國家公園中存留的私人土地,保護其免於開發破壞的成功案例。「白海豚認股 26.

(37) 行動」也以此為例,提出「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為行動口號,號召民眾向 政府購買溼地、保護快絕種的白海豚。 (一)方式 依據而此行動的公益信託契約草案,此公益信託之名稱為「濁水溪口海埔 地公益信託」,係以環境進信託中的宣言信託方式,由「彰化縣環保聯盟」擔任 委託人及受託人,號召民眾一起擔任委託人,加入認股購地行動。此公益信託監 察人為吳勝雄(即詩人吳晟)、會計師劉郁純、律師林三加,其公益信託關係如 圖 1 所示。 而公益信託之目的如下: 1.向國有財產局申購濁水溪口 2,000 公頃海埔地。 2.申購土地後,應保存其現有之自然狀態,以維護當地自然生態與保育。.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信託監察人. 內政部. 詩人吳晟、會計師劉郁 純、律師林三加 申請. 監督. 許可 監督. 委託人. 受託人. 受益人. 認股人、. 彰化縣環保聯盟. 不特定大眾的公. 彰化縣環保聯盟. 共利益. 交付資產 (認股金額). 執行公益目的 1.向國有財產局申購濁水溪口 2,000 公頃海埔地 2.申購土地之應保存其現有之自然狀態,以維護當地自然生態與保育. 圖 1 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關係圖 27.

(38) 由於國內公益信託採許可制,根據信託法,未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 不可任意使用「公益信託」一詞,亦不可收取相關資產(即認股金)。因此,此 行動以「認股意願書」形式,在公益信託申請許可前爭取民眾認同理念,以上網 直接填寫認股意願書方式或下載認股書傳真等方式,亦於各行動場合直接向大眾 介紹行動事由,收集相關資料。 此行動向內政部申請公益信託許可,而非向環保署申請許可,是由於在當 時,台灣並沒有界定「溼地」的主管機關與相關法規,但以彰化大城溼地的地理 特性,其屬於海埔地,而台灣的眾多法規裡,正好有「海埔地開發管理辦法」, 其第一條即說明:「為開發及管理海埔地,促進土地及天然資源之保育利用,特 訂定本辦法。」因此,最後決定向海埔地管理之政府機關-內政部提出「濁水溪 海埔地公益信託」(孫秀如等,2011)。 此行動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次結合消費者跟公民力量進行環境信託的動員, 獲得極高迴響(鄭國威,2011)。而環境信託行動發起單位並持續以「白海豚 119 電子報」的方式,希望提高民眾對於議題的認知與關注。「白海豚 119 電子 報」內容介紹最新認股進度、溼地的生態以及環境信託等,發送電子報希望達到 以下目標:推廣環境信託理念、讓認股人能持續瞭解認股進展、期望認股人能從 關心白海豚開始,進而關心其他環境議題;也可持續提供認股最新進度,以及反 國光石化、大城溼地保育的後續發展。這種持續提供資訊的方式,其實也是環境 教育的一環,可以讓關心大城溼地後續發展的股東,持續瞭解相關訊息,以及其 他環境議題(張佳怡,2013)。 (二)行動意涵 蔡嘉陽(2012)提到,為守護這片土地推出環境信託,提倡環境資源是公 共財,宣示這個地方是台灣重要的糧倉,更是白海豚重要的棲息地,如果賣給財 團開發,台灣即損失了一處珍貴的環境資源與公共資產。當政府該做好保護環境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offer foreign fisherman employed to work in Taiwan sounder care and impose obligations on employers to manage foreign fishermen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ir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Fo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e establish a global convergence estimate in terms of the objective value, and moreover present a dual application to the standard SCLP, which leads to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at in the future planning of new or converted semiconductor plant, the plant facilities to be demand for the pla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