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化與國際勞動人權﹕台灣經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全球化與國際勞動人權﹕台灣經驗"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計劃編號﹕NSC 90-2414-H-004-028-執行期限﹕90 年 8 月 1 日至 91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黃長玲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計劃參與人員﹕陳怡鈞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朴仁和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一、中英文摘要 自 1990 年代初期以來﹐美國的勞工及人權團體針對成衣業及製鞋業﹐所發 動的反血汗工廠運動﹐因為全球化的趨勢﹐從美國國內的勞工議題逐漸轉變為國 際勞動人權的議題。美國知名品牌在海外的承包商違反勞動人權的情形成為美國 朝野及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美國的勞工及人權團體和名牌 廠商之間達成協議﹐希望藉由跨國勞動檢查來確保國際勞動人權。 本研究探討跨國勞動檢查在台灣實行的經驗﹐並以此來討論跨國勞動檢查是 否可以成為一個有效促進國際勞動人權的機制。透過對相關資料的解讀及與相關 人士的訪談﹐本研究初步的結論是跨國勞動檢查的機制確實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 於國際勞動人權的實現。然而﹐伴隨此一趨勢﹐跨國勞動檢查似乎也意味著勞動 規範的權力持有者逐漸從開發中國家的政府轉移到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及非政府 組織﹐因此而形成勞動權利私有化的問題。 關鍵詞:全球化﹐勞動人權﹐血汗工廠﹐製鞋業﹐成衣業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anti-sweatshop movement initiated by the U.S. labor and human rights activists, because of globalization,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a U.S. domestic labor issue into an issue of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The violation of the labor rights by the brand name companies’ contractors in the third world became the concern of U.S. citizens and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mainstream media. After rounds of discussions, the activists and the brand name companies reached a

consensus to ensure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through transnational labor monitoring. This project is a research on Taiwan’s experience of transnational labor

monitoring. The project also explores whether transnational labor monitoring could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ensure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ocuments and the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actors,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ransnational labor monitoring does to some extent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2)

the issue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labor rights also emerged, since the transnational labor monitoring seems to transfer the power of regulating labor institutions from the hands of the govern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the hand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NGOs in the advanced countries.

Keywords:globalization, labor rights, sweatshop, garment industry, footwear industry

二、緣由與目的

自 1990 年代初期以來﹐美國的勞工及人權團體針對成衣業及製鞋業﹐所發 動的反血汗工廠運動(anti-sweatshop movement), 逐漸引起美國媒體及朝野的重 視。反血汗工廠運動﹐最早開始於美國國內﹐大都市中以移民勞工為主的成衣廠﹐ 是美國縫製及紡織產業工會(UNITE, Union of Needletrades Industrial and Textile Employees) 最主要的抗爭對象。這些工廠往往位於美國主要城市﹐如紐約和洛 杉磯﹐僱用非法的移民勞工﹐讓工人在不符合勞動規範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美 國縫製及紡織產業工會和血汗工廠的鬥爭可以追溯到這個世紀初 (Howard 1997: 151-153)﹐然而﹐90 年代初期以來的抗爭﹐卻因為全球化的趨勢﹐而使得反血汗 工廠運動出現了新的面貌﹐從美國國內的勞工議題轉變為國際勞動人權的議題。 由於通訊及運輸的便利﹐全球化使得國際分工更為精密﹐這一點在成衣和製 鞋業尤其明顯。1980 年代以來﹐這兩種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普遍趨勢是產銷分 家﹐也就是品牌(brand name) 和生產的分隔。主要知名品牌如製鞋業中的 Nike 和 Reebok, 成衣業中的 Gap 和 Levi-Strauss﹐都極少或不再涉入生產活動﹐而是 將生產交由全球各地的承包商(contractor) 負責﹐這些名牌廠商則將資源投注於 創造品牌形像﹐以此來提高產品價格﹐增加利潤。這樣的產製及行銷策略﹐使得 像 Nike 這樣的廠商﹐可以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從美國奧瑞岡州(Oregon) 一個默 默無名的運動鞋廠成為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 40%的知名品牌 (White and Munger 1998: 83-90)。 產銷分家的趨勢﹐使得名牌廠商可以在全球各地尋找承包商﹐因此使得開發 中國家的勞力密集產業面對更為激烈的競爭﹐在這些產業工作的工人﹐也面對更 為嚴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這樣的情形﹐在美國及開發中國家的勞工和人權 團體的一再抗爭及呼籲下﹐終於使得美國朝野及主流媒體開始面對這個問題。 1992 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NBC) 的新聞雜誌日線(Dateline), 透過隱藏式攝影 機﹐首先揭露美國最大的連鎖百貨公司 Wal-Mart 所販賣的衣服是由孟加拉的童 工所製造的。隨後的幾年內﹐美國品牌在開發中國家的承包商漠視勞動人權的新 聞持續出現在美國主流媒體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的知名新聞雜誌 60 分 鐘﹐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有相關和類似的報導﹐1996 年 12 月號的美國新 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封面故事的標題是血汗聖誕節 (Sweatshop Christmas) ﹐文中不僅報導美國市場上出售的消費品有許多是在美國

(3)

境內或海外的血汗工廠製造﹐並且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根據那項調查﹐ 有高達 8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每樣東西多付幾分錢美金以及 70%的受訪者願意 多付幾塊錢來確保他們所買的東西不是在血汗工廠中製造的。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這個封面故事被刊出前的幾個月﹐美國政府和大學 生也對血汗工廠採取了行動。1996 年 8 月﹐柯林頓政府宣佈成立[成衣業夥伴] (AIP, Apparel Industry Partnership), 邀集製鞋及成衣業的知名廠商和勞動﹐人權﹐ 及宗教團體一同協商﹐討論如何採取具體行動保障國際勞動人權。同年秋天﹐由 康乃爾大學學生發起組成[停止血汗工廠學生聯盟] (Students Stop Sweatshops) ﹐ 幾個月內就有超過 50 個大學加入此一組織﹐要求學校不能將印有校名校徽的紀 念品如運動衫﹐背包… 等交由血汗工廠承製 (Fair Labor Association Report 2000)。

1998 年 11 月﹐[成衣業夥伴] 在會議中達成兩項重要決議﹕1) 成立一個新 的非政府組織公平勞動協會(Fair Labor Association) ﹐該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包括 同樣人數的名牌廠商及勞工﹐人權及宗教團體代表﹐協會主席由雙方同意之人選 出任。2) 公平勞動協會將和開發中國家的工會﹐勞工團體﹐或其他非營利組織 合作﹐經由勞動檢查﹐確保名牌廠商在開發中國家的承包商遵守勞動規範。截至 2000 年 7 月﹐公平勞動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包含 12 個知名品牌企業的代表和 12 個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另外﹐全美共有 134 個大專院校加入公平勞動協會﹐依協 會所發佈的勞動檢查報告作為是否授權某些廠商製造該校產品的依據 (Fair Labor Association Report 2000)。

根據公平勞動協會所宣佈的計劃﹐這 12 個知名品牌將在頭三年內﹐提供 30% 的承包商的名單﹐讓非政府組織對這些承包商進行勞動檢查﹐名單在三年後以每 年 5%到 15%的速率逐年增加或減少﹐依據勞動檢查的結果而定。凡是被認為違 反勞動人權的承包商﹐都由該品牌公司限期改善﹐如果在期限過後仍無改善或改 善狀況不理想者﹐則該品牌將停止對承包商下單。公平勞動協會董事會的成員之 一﹐國際勞動人權基金會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Fund) ﹐已在 2000 年 3 月和 台灣勞工陣線達成合作協議﹐未來知名廠牌在台灣地區的承包商的勞動檢查﹐將 由勞工陣線負責進行﹐國際勞動人權基金會則將提供勞動檢查的訓練課程及經 費。 從美國的反血汗工廠運動﹐到公平勞動協會的成立﹐跨國勞動檢查是促進國 際勞動人權的新發展﹐這個趨勢一方面涉及國際勞動人權的相關理論﹐另一方面 也和全球化的理論關係密切﹐對於這些問題的關注﹐是筆者進行此一研究的緣由。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公平勞動委員會的運作經驗以及國際勞動人權基金會 和台灣勞工陣線在台灣從事勞動檢查的經驗﹐以此來討論跨國勞動檢查是否可以 成為一個有效促進國際勞動人權的機制。過去國際勞動人權的保障﹐多半是透過 國際勞動公約和貿易協定來進行﹐但是兩者的成效都有限度。許多開發中國家簽 署國際勞動公約﹐也在貿易協定中同意勞動人權的條款﹐但是不見得有意願或資 源來進行勞動檢查﹐確保勞動人權。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跨國勞動檢查的

(4)

經驗來討論全球化下國際勞動人權的新發展。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為主﹐並配合文獻的蒐集。研究的焦點是公平 勞動協會的運作經驗﹐及在台灣實行跨國勞動檢查的結果﹐因此深度訪談的部份 包括公平勞動協會董事會的成員及工作人員 (主要是以國際勞動權利基金會為 主)﹐以及台灣勞工陣線及受檢廠商的勞資雙方。參與觀察部份﹐則包括實際參 與公平勞動協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在台灣針對勞動檢查員所舉辦的訓練課程。 研究的結果可以歸納為下列三點﹕ 1) 目前跨國勞動檢查的幾種相關機制中﹐企業自律的部份成長速度很快。成衣 及製鞋領域中的知名品牌在過去兩三年中普遍開始對他們在全球的承包商進 行內部訓練。以國際勞動人權的促進而言﹐企業自律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2) 知名品牌的訓練課程主要針對企業及承包商內部的管理階層﹐而非勞動者。 因此企業自律或許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勞動者的權利意識卻未見得因此而增 加。 3) 勞動權利的保護原本政府部門有一定的責任﹐跨國勞動檢查制度由於企業基 於形像考慮積極回應﹐但又將課程訓練的焦點放在管理階層﹐使得勞動權利 私有化及福利化的情形浮現。 四、計劃成果自評 本計劃的主要成果是對於目前受到跨國勞動檢查制度影響的台灣相關產業 (尤其是製鞋業) ﹐及其回應此一趨勢的方式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同時﹐透過計 劃的執行﹐研究者也反省到新的議題(勞動權利私有化) 的出現。研究者已將研 究成果寫成相關學術論文﹐預備發表﹐因此具體的研究成果很快可以在學術界或 甚至實務界分享。 較為可惜的是受限於研究經費﹐無法對國際勞動權利基金會以外的公平勞動 協會成員進行深度訪談﹐尤其是其中非政府組織成員的部份。這一部份未來如果 能有機會應該進行﹐以便對於此一議題能有更完整的理解。另外﹐則是勞動檢查 的實際觀察經驗﹐研究者在進行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一部份牽涉到田野調查 中的諸多問題﹐研究者已在相關論文的撰寫中具體討論﹐所以此處不再詳盡說明。 五、參考文獻

Labor Rights in China, 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er, China Labour Bulletin, Hong Kong Christian Industrial Committee, 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1999). No Illusions: Against the Global Cosmetic SA8000. (Manuscript)

(5)

Free Trade, and the Rights of Garment Workers. A. Ross. New York and London, Verso.

Burnheim, J. (1985). Is Democracy Possib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ryzek, J. (1995). “Political and Ecological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4(4): 13-30.

Graham, E. M. (2000). Fighting the Wrong Enemy: Antiglobal Activitie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ans, V. P. (2000). Business on Trial: The Civil Jury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ld, D. (1995). Democracy and Global Order. Cambridge, Polity Press.

Klein, N. (1999). No Logo: Taking Aim at the Brand Bulli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O'Rourke, D. (2000). Monitoring the Monitors: A Critique of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 Labor Monitoring. Cambridge, Ma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senthal, S. (2000). Rethinking Business Ethics: A Pragmatic Approa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ss, A., Ed. (1997). No Sweat: Fashion, Free Trade, and the Rights of Garment Workers. New York and London, Verso.

Schwartz, P. and B. Gibb (1999). When Good Companies Do Bad Things: Responsibility and Risk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Shaw, L. (1997). The Labor Behind the Label: Clean Clothes Campaigns in Europe. No Sweat: Fashion, Free Trade, and the Rights of Garment Workers. A. Ross.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6)

of Power in World Economy. S. Str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arley, P., Ed. (1998). The Sweatshop Quandary: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on the Global Frontier. Washington, DC, Investor Responsibility Research Center.

Walker, R. B. J. (1994). One World, Many Worlds: Struggles for a Just World Peace. Boulder, Lynne Rienner.

Wilson, I. (2000).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Conduct: Rewriting the Social Charter. Westport, Conn., Quoru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