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末以來中新關係的變遷:族群視角的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清末以來中新關係的變遷:族群視角的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博士學位論文. 清末以來中新關係的變遷:族群視角的分析 The Evolution of China-Singapore Relations since Late Qing:. 政 治 大 An Ethnic Perspective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劉 曉 鵬 博士 研究生:黃 奕 維 撰. 中 華 民 國 一〇九 年 十二 月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 摘 要 從族群的角度探討中新關係,是學界長期忽略的觀點。本研究以後殖民理論 的相關論點切入,從近代中國受到西方影響的種族觀之角度分析,認為新加坡在 近代以來,成為黃種人希望更像「白人」,並證明華人、東方優越性的投射地。 上述心理也影響了近代的中新關係,然而近年在中國推動「中國夢」 、 「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後,新加坡高等華人、中國發展導師的地位逐漸喪失,中國拿回了華 人優越性的話語權,連帶造成了中新關係的變化。. 政 治 大. 關鍵詞:族群、中新關係、學習新加坡、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1851.

(4) Abstract Analysis of Sino-Singaporean relations from an ethnic perspective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by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China, influenced by Western racial concepts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s made Singapore the projection of both the aspiration to become a “white people” and the desire to prove Chinese superiority. Such psychology has affected modern Sino-Singaporean relations. However, Singapore’s status as higher-level Chinese and a mentor of Chinese development has declined. 政 治 大.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 has started to promote the “Chinese Dream” and. 立.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 has become dominant. ‧. ‧ 國. relations.. 學. in promoting Chinese “superiority,” affecting changes to Sino-Singaporean. Keywords: Ethnicity, Sino-Singapore Relations, Learning from Singapore,. y. Nat. n. al. er. io. sit. Chinese Dream,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1851.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49 第四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概念界定................................49 第五節 章節安排................................................53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種族觀...........................................55. 政 治 大. 第一節 文學作品中透露的種族觀..................................57. 立. 第二節 腐敗的中國與漢族的他者..................................61. ‧ 國. 學. 第三節 強國強種與「自我東方化」的種族觀........................63. ‧. 第四節 合種以進化..............................................70 第五節 依靠華人才能成功的高貴白人..............................72. y. Nat. er. io. 清末民初的新加坡觀點.......................................77. al. n. 第三章. sit. 第六節 小結....................................................74. Ch. i Un. v. 第一節 近代新加坡的發展與華人移民..............................77. engchi. 第二節 清朝官員對新加坡的態度..................................81 第三節 清朝官員對新加坡華人的看法..............................83 第四節 新加坡華人對中國的態度..................................85 第五節 新加坡成為民族的希望....................................92 第六節 小結....................................................94 第四章. 二戰與新加坡華人...........................................97.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新加坡華人的認同........................97 第二節 日本占領期間新加坡華人的認同...........................109. 1 DOI:10.6814/NCCU202001851.

(6) 第三節 小結...................................................119 第五章. 改革開放與新加坡..........................................123. 第一節 改革開放與向外學習.....................................125 第二節 為什麼是新加坡.........................................132 第三節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新加坡的觀點.........................139 第四節 新加坡對中國人的態度...................................150 第五節 小結...................................................157 第六章. 中國實力增強與中新關係變化................................159. 第一節 近年新加坡對中國移民的排斥.............................159. 政 治 大. 第二節 近年中國對新加坡的興趣逐漸下降.........................164. 立. 第三節 中國近年的變化.........................................167. ‧ 國. 學. 第四節 族群視角下的中新關係...................................177. 第七章. ‧. 第五節 小結...................................................190 結論......................................................193. y. Nat. er. io. sit. 第一節 研究限制...............................................193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貢獻.........................................193. n. al. Ch. i Un. v. 參考書目..........................................................197. engchi. 2 DOI:10.6814/NCCU202001851.

(7) 表 次 表 1 《人民日報》對李光耀的稱呼統計表...............................6 表 2 西方學者對於中國「新加坡熱」的原因歸納........................1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DOI:10.6814/NCCU202001851.

(8) 圖 次 圖1. 《中國知網》查詢「新加坡」篇數統計............................2. 圖2. 《學習時報》討論新加坡相關文章統計............................3. 圖3. 中國研究新加坡成功因素示意圖.................................23. 圖4. 章節安排.....................................................54. 圖5. 中國受西方衝擊後思想的演變...................................56. 圖6. 新加坡華人人數統計...........................................79. 圖7. 華人移民新加坡人口數.........................................80. 圖8. 新加坡華文學校與英文學校數量................................153. 圖9. 新加坡華校與英校人數........................................15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 10 新加坡與「現實主義」或「平衡外交」篇數統計..................165.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4 DOI:10.6814/NCCU202001851.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東南亞是中國對外聯繫最為密切的地區之一,人口組成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 對中國來說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2018 年底,中國慶祝改革開放 40 週年,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頒發 10 面「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給國際友人,新加坡已故總理 李光耀為其中一位,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並稱新加坡「為中國破解改革開放中. 政 治 大. 的一些難題提供了寶貴借鑑」 ,1並縮短了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時間。2李光耀. 立. 做為新加坡第一代領導人,從 1976 年至 2015 年間先後訪問中國 33 次,而且是. ‧ 國. 學. 與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的五代中國領導人都曾經面對面. ‧. 交流的政治領袖。2012 年中國官媒《中央電視臺》曾製作關於新加坡的系列紀錄 片,表示新加坡創造獨特的奇蹟,中國領導人希望學習新加坡治理模式來推動未. al. er. io. sit. y. Nat. 來的改革。3. iv n C h e n g c h i U5中國政府鼓勵各界對新加坡 導人及各級幹部幾乎都曾有向新加坡學習的說法。 n. 改革開放迄今,新加坡是中國官方唯一公開表示需要學習的國家, 4四代領. 進行研究,涉及新加坡的研究案,會比其他主題的研究案更容易獲得政府的經費 補助。6而若以中國最大的具有壟斷地位,集各種全文學術資訊於一體的網站《中. 新華社, 〈為發展和進步,與中國攜手同行-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群像〉, 《人民網》 , 2018 年 12 月 19 日,<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8/1219/c419242-30475316.html>。 2 Emrys Chew, “Goh Keng Swee: Heroic Public Servant and History-Maker of Modern Singapore,” in Emrys Chew & Chong Guan Kwa, eds., Goh Keng Swee: A Legacy Of Public Servi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2), p. 12. 3 CCTV, “CCTV goes big on S'pore with 10-parter,” Asian One, October 28, 2012, <http://news.asiaone.com/News/Latest+News/Singapore/Story/A1Story20121026-379862.html>. 4 Kenneth Paul Tan, Singapore: Identity, Br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p. 53. 5 例如朱鎔基、曾慶紅等。 6 Weng Kam Leong, “First China centre for S'pore studies,” The Straits Times, November 3, 2008, <http://news.asiaone.com/News/Education/Story/A1Story20081101-97720.html>. 1 1.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0) 國知網》7查詢標題包含「新加坡」的學術期刊、政府報刊、博碩論文、會議論文、 報紙等,8篇數從 1979 年的 23 篇逐年上升,1992 年鄧小平南巡當年後,篇數開 始快速上漲,在 2015 年達 2,417 篇的最高峰,其後仍維持每年一千餘篇的水準 (相關篇數統計如圖 1),以新加坡城邦小國的規模,此數字非常龐大。 2500. 2000. 1500. 1000. 立. 500. ‧. ‧ 國. 學. 0. 政 治 大. 圖 1 《中國知網》查詢「新加坡」篇數統計. Nat. n. al. er. io. <http://new.big5.oversea.cnki.net/index/>。. sit. y. 資 料 來 源 : 整 理 自 〈 文 獻 類 數 據 庫 〉, 2020 年 2 月 28 日 ( 檢 索 ),《 中 國 知 網 》,. i Un. v. 說明:直條圖為 1979 年迄 2019 年的篇數統計,曲線為篇數變化趨勢。. Ch. engchi. 而中國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劉明福在《中國夢─中美世紀對決,軍 人要發言》中,探討國家發展三種模式:「西方模式」(美國模式)、「北方模式」 (蘇聯模式)及「東方模式」 (中國模式)時,在論述「中國模式」前,插入「 『海 納百川』:新加坡模式的秘密」一節,強調新加坡擷取各種模式優點的「合成主 義」,發展自己獨特模式的優越表現,並認為中國也與新加坡的發展有異曲同工. 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其主要進入平臺為《中國 知網》 )是在中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計委的支持 下,由清華大學主導的一項知識工程。 8 檢索日期自該網站開放查詢的最早日期 1979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2 7.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1) 之妙。9藉由新加坡來凸顯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可見新加坡在中國心中的獨特地 位。 另統計由中共中央黨校發行,供中共黨內學習的《學習時報》,102000 年至 2019 年,共 72 篇文章分別從網路監管、淡馬錫模式、黨紀、核心價值、家庭政 策、反腐、人才教育、醫療、社區管理、社會和諧、法治等各種面向討論新加坡, 在 2015 年達到高峰。也顯示中國對於新加坡的高度興趣。相關篇數統計如圖 2。 16 14 12 10. 立. 8. 2. ‧. 0. ‧ 國. 4. 學. 6. 政 治 大. sit. y. Nat. n. al. er. io. 圖 2 《學習時報》討論新加坡相關文章統計. v. 資料來源:整理自〈文獻類數據庫〉,2020 年 2 月 28 日(檢索), 《中國知網》,. Ch. engchi. <http://new.big5.oversea.cnki.net/index/>。. i Un. 說明: 《學習時報》於 1999 年首次發行,《中國知網》自 2000 年起開始收錄《學習時報》,故本 圖統計自 2000 年開始統計。. 2013 年李顯龍訪問美國期間,曾經揶揄中國的空氣污染,表示北京民眾若 想要抽免費的煙,只要打開窗戶即可。又表示在上海,若想要喝豬肉湯,只需要. 劉明福, 《中國夢-中美世紀對決,軍人要發言》(香港:中華書局,2010 年) ,頁 85-87。 《學習時報》1999 年 9 月創刊,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以各級黨政幹部和知識分子為主要對 象,是中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共唯一專門講學習的報紙。亦是中國中宣部批准在中央電視臺、中 央人民廣播電臺重點轉播的報紙。 3 9. 10.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2) 打開水龍頭就可以,11令中國十分不滿。隨後幾年,新加坡在國際上積極批評中 國,傾向美國,使中新關係雪上加霜。2016 年是中新關係一系列矛盾的高潮,在 2016 年 11 月 21 日新加坡武裝部隊 9 輛泰萊斯(Terrex)輪式裝甲運兵車,在我 國訓練結束後由商業運輸公司 APL 的貨櫃船運離臺灣,準備返回新加坡。然而, 運輸船在過境香港時,在香港葵湧貨櫃碼頭遭海關人員扣押。12雖然新加坡交涉 的對象為香港特區政府,但中國不滿新加坡部隊在臺灣接受訓練,以及 2016 年 新加坡多次在國際場合支持美國的立場,因此利用此一裝甲車的機會,對新加坡 表達抗議,應是背後主要原因。. 政 治 大 「文化母國」等詞,抨擊新加坡力挺美國的作為, 甚至以姓名、八字、命盤分 立 然而,當時中國網路輿論,以異常激烈的「數典忘祖」、「非我族類」、背叛 13. ‧ 國. 學. 析李顯龍的「數典忘祖」基因,14並以「夏威夷以西最美國的人」 (對照李光耀曾 被英國前外交大臣 George Alfred Brown 評價為「蘇伊士運河以東最英國的人」). ‧. 批評李顯龍的親西方立場。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舉辦的調查,高達 98%的中國. sit. y. Nat. 輿論不滿新加坡的相關作為,並認為新加坡各界普遍看不起中國人,新加坡人自. io. n. al. er. 認為是先進西方社會的一部份,與中國交往只是在謀求經濟利益。15. i Un. v. 新加坡近年對於中國的批評,與其他國家相比,並無特殊之處,中國應早已. Ch. engchi. 習以為常,但中國對新加坡的反應卻強烈許多,並以只會出現在批判同胞的嚴厲 用詞,抨擊新加坡的相關作為。曾經將借鑑新加坡掛在嘴邊的中國,為何在近年 出現變化?究竟族群與文化因素,在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Matthew Pennington, “Singapore PM draws laughs in US speech,” AP, April 3, 2013, <https://www.apnews.com/0763d799da3d4cad9a60f838c3427d2b>. 12 BBC, “Hong Kong armoured vehicles seizure: What we know,” BBC, November 25, 2016,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38101345>. 13 軍事頭條, 〈新加坡數典忘祖:竟給美國支招對付中國〉, 《壹讀》,2016 年 4 月 5 日, <https://read01.com/zh-hk/B0a2A7.html#.XTFirntS_IU>。 14 王贈達, 〈李顯龍的八字命理有數典忘祖之基因嗎?〉 ,《王贈達的博客》 ,2016 年 10 月 16 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0912100102wvrw.html>。 15 薛力,〈中新關係進入反思與調適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2017 年 2 月 9 日,<http://iwep.org.cn/xscg/xscg_sp/201702/t20170209_3408669.shtml>。 4 11.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3) 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第二節 文獻探討 壹、中國學習新加坡的原因 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使得讓國家再次偉大的夢想,成為中國積極向他國學 習的最重要原因。16臺灣大學東亞民主研究中心「The Asian Barometer」調查顯示, 中國將美國視為國家發展模式的首選,其次就是新加坡。17. 政 治 大 從新加坡建國前迄今,中國多數的時間,對新加坡都十分友好。由《人民日 立. ‧ 國. 學. 報》的數據資料庫檢視,中共在 1955 年至 1966 年間,對李光耀的態度頗為中性 及正面,認為其是爭取人民擺脫英美帝國主義的人物。甚至從中國外交部的檔案. ‧. 中,也可以發現李光耀從 1959 年至 1966 年間,不斷與中國接觸,強調華人身. sit. y. Nat. 分,希望獲得中共的認同而提高與馬來西亞對抗的籌碼,甚至出賣臺灣拉攏中共,. io. al. er. 與外界的反共印象落差頗大。18而中共因對李光耀存有疑慮,認為其依政治需求. iv n C hengchi U 1966 年 6 月開始稱呼李光耀為英美國家,甚至是蘇聯的傀儡、走狗,迄 1971 年 n. 友共、反共、友華、反華,立場搖擺,並未同意李光耀的要求。《人民日報》自. 5 月,共稱呼 96 次。從中國外交部的檔案中發現周恩來在 1963 年,曾有「李光 耀此人很狡猾」的表示;191970 年代也曾經向泰國首相 Kukrit Pramoj 抱怨李光 耀身為華人,卻對中國敵視的態度,20並稱李光耀為「內白外黃的香蕉」 。21之後 Kai Yang, & Stephan Ortmann, “From Sweden to Singapore: The Relevance of Foreign Models for China’s Rise,”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6, December 2018, p. 948. 17 Yun-Han Chu, Min-Hua Huang & Jie Lu, “How East Asians View a Rising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24, No. 93, October 2015, pp. 398-420. 18 Philip Hsiaopong Liu, “Love the Tree, Love the Branch: Beijing’s Friendship with Lee Kuan Yew, 1954-1965,” The China Quarterly, August 2019, pp. 1-23, 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 <https://doi.org/10.1017/S0305741019000900>. 19 中國外交部檔案館, 〈關於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要求我邀請其訪華事及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復周 恩來總理信的處理意見〉,檔號 105-01840-06,1963 年 2 月 1 日。 20 陳家昌, 《超越島國思維-李光耀的建國路與兩岸情》 (臺北:遠見天下,2016 年),頁 446。 21 John Curtis Perry, Singapore: unlikely pow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 192. 5 16.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4) 中國逐漸開始以總理稱呼李光耀。1980 年 11 月李光耀訪問中國,中國開始稱呼 其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迄 2019 年 12 月止,共 41 次。22上述數據顯示,從 1955 年至 2019 年的 65 年間,中國僅 6 年的時間對新加坡惡言相向,其餘時間均十分 友好。 表 1 《人民日報》對李光耀的稱呼統計表. 傀儡.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9. 76. 20. 7 政 4 治 24大 6 資料來源:整理自〈人民日報〉,2020 年 7 月 31 日(檢索),《人民數據》,<http://p8080立 老朋友. ‧. ‧ 國. 學. data.people.cn.autorpa.lib.nccu.edu.tw/directLogin.do?target=101>。. 中國領導人對於新加坡的喜好,原因在於新加坡的政治領導力量、內部的穩. y. Nat. er. io. sit. 定及經濟繁榮。23加上華人比例眾多,可以凸顯華人獨特的發展路徑,因此受到 北京的喜愛。24加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代表著與中國有文化上的相似性(儒. n. al. Ch. i Un. v. 家文化) ,新加坡在需要與中國交流的場合,也都不避諱的抬出「華人身分」 ,25. engchi. 凸顯新加坡在族群及語言上與中國是「親戚國」 ,以此做為拉近關係的媒介。26此 外,2 國的執政黨都有列寧式政黨的若干元素。27運作上有許多相似處。事實上, 數據係根據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之《人民數據》資料庫統計。 Benjamin Ho, “Learning from Lee: lessons in governance for the middle kingdom from the little red dot,” East Asia, Vol. 33, October 2015, pp. 133–156. 24 Kai Yang, & Stephan Ortmann, “From Sweden to Singapore: The Relevance of Foreign Models for China’s Rise,” p. 956. 25 例如近年中國與新加坡關係不佳,新加坡亟欲修補與中國的關係,2017 年 9 月,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在訪問中國前,特別安排以華語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專訪,大力讚美中國;2018 年 2 月,中國時任國防部長常萬全至新加坡訪問,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與常萬全見面時,指來新 加坡不像出遠門,而像是在同一個鎮上拜訪好朋友。而慣用英語的黃永宏,卻在公開場合努力以 華語歡迎與送別常萬全。 26 劉曉鵬, 〈擁抱「親戚國」 :從常萬全訪問新加坡談起〉, 《台北論壇》,2018 年 2 月 22 日, <http://140.119.184.164/view_pdf/442.pdf>。 27 列寧式政黨的理念,起源於列寧主義。其特色,是黨中央由少數的職業革命家,組成緊密的小 6 22 23.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5) 新加坡內部充滿了許多問題,卻被中國刻意的忽視,新加坡的美好形象已經被誇 大超過實際現況。28中國發展模式的許多元素,也被認為與新加坡發展模式雷同。 中國模式也被稱為「修正(重新定義)的新加坡模式」。29 中共在否定蘇聯模式後亟需重新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新加坡模式 或新加坡經驗便成為一個現成的選擇,是最適合中國的一條路。在中國產生的「新 加坡熱」被認為不亞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至上世紀 60 年代的「蘇聯熱」 。 30. 鄧小平在 1978 年訪問新加坡,同年中國便派出約四百團的參訪團,開始全面向. 新加坡學習,311992 年鄧小平南巡至深圳時,表示中國應該向新加坡學習,因為. 政 治 大 薄熙來在大連、重慶任職時,均曾表示要以新加坡為師。 立. 「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 他們管得更好」 。32. 33. 現. ‧ 國. 學. 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擔任廣東省委書記時,也曾經多次提出「深圳要敢 於叫板新加坡」、「廣東叫板新加坡」,342010 年,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 ‧. 潮表示:「我們把新加坡做為領導幹部海外培訓的首選,是因為新加坡的發展經. er. io. sit. y. Nat. 驗對中國有特殊的借鑒作用。新加坡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矛盾,和正在探求. 組織。中央組織傾聽黨員及大眾的意見,但是統一由這個中央組織發布各項行動命令,黨員必須 無條件服從。入黨黨員需經嚴格審查,採取菁英雙軌制,中央到地方各種公職都設有相對應的黨 組織,公職人員亦同時具有「黨員」身分。特徵包括:以黨領軍、以黨領政、一黨專政。葉明德, 《政治學》(台北:五南,2006 年),頁 232-233;Mark R. Thompson & Stephan Ortmann, “Mismodelling Singapore: China's Challenges in Learning from the City-state,”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6, December 2018, pp. 1014-1015. 28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China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7, No, 1, January 2016, p. 40. 29 Stephan Ortmann, “The ‘Beijing consensus’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unmasking the myth of an alternative authoritarian state-capitalist model,”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Vol. 10, No. 4, November 2012, pp. 337-343. 30 潘啟亮、曹雲華, 〈學習新加坡經驗的源起、型態及反思〉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廣 東),第 6 期,2018 年 8 月,頁 119-121。 31 George Yeo, “Deng Xiaoping visited S’pore in 1978. Here’s the impact it left on Sino-S’pore relations 40 years on,” mothership, November 13, 2018, <https://mothership.sg/2018/11/dengxiaoping-singapore-china-george-yeo/>. 32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 ,頁 378-379。 33 中國評論新聞網, 〈薄熙來力邀星洲企業進駐:重慶大戲正上演!〉,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8 年 4 月 24 日, <http://hk.crntt.com/doc/1006/2/7/8/10062780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627809&mdate= 0424115933>。 34 聯合早報, 〈中國領導人訪新加坡 從「取經」到「叫板」 〉, 《聯合早報》 ,2008 年 12 月 30 日,<https://www.zaobao.com.sg/special/sg-cn/bilateral/story20081130-107470>。 7. n.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6) 的解決辦法,正是我們現在遇到或將要遇到的矛盾,我們現在需要用或探索將要 用的辦法。」35這些領導人的談話,也凸顯中國認為能夠在學習新加坡經驗後, 進而超越它,是件成就非凡的事。 李光耀曾表示,如果鄧小平沒在 1978 年訪問新加坡,看到新加坡的繁榮進 步,鄧小平可能不會推動改革開放。362012 年習近平主政前後,也曾多次表達對 新加坡經驗的肯定,對新加坡的注意達到頂峰。37即便近年來中、新關係跌宕起 伏,部分學者也對於中國學習「新加坡模式」提出質疑,認為中國過於簡化、理 想化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忽略兩國在歷史、發展背景、殖民經驗等根本的不同,. 政 治 大 展「導師」的地位,仍然沒有受到太大挑戰。 立 38. 以及認為新加坡經驗與中國夢的相似之處,僅是巧合。39但新加坡做為中國發 40. ‧ 國. 學. 至於鄧小平為何選擇新加坡模式做為中國學習的對象,根據趙紫陽的回憶, 1988 年時, 「有一次我去小平那裡,我說有一種新威權主義,就是政治強人穩定. ‧. 行事,發展經濟。他說:我就是這個主張,但是不必用這個提法。」 《明鏡月刊》. Nat. sit. y. 總編輯陳小平認為,凸顯了中國領導人有意的將新加坡模式「概念化」,以便包. n. al. er. io. 裝任何自己想要推動的政策。41. Ch. i Un. v. 以下分析中文及英文文獻,試圖歸納新加坡哪些特質、制度,讓中國從上到 下都嚮往不已。. engchi. 吳佩凌編, 《習近平總統?》(香港:外參出版社,2016 年),頁 144。 Tom Plate, Conversations with Lee Kuan Yew (Singapore: Marshall Cavendish, 2015), p. 69. 37 Kai Yang, & Ortmann, Stephan, “From Sweden to Singapore: The Relevance of Foreign Models for China’s Rise,” p. 946. 38 Mark R. Thompson & Stephan Ortmann, “Mis-modelling Singapore: China's Challenges in Learning from the City-state,” pp. 1014-1032. 39 Benjamin Tze Ern Ho, “Power and Populism: What the Singapore Model Means for the Chinese Dream,”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6, December 2018, p. 982. 40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Introduction: The ‘Singapore model’ and China’s NeoAuthoritarian Dream,”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6, December 2018, p. 939. 41 吳佩凌編, 《習近平總統?》,頁 134。 8 35 36.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7) 一、政治意識形態 傳統西方民主理論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的增加,將導致政治民 主化,42Fukuyama 從蘇聯崩潰的經驗,認為專制統治僅是一個過渡階段,最後都 不可避免的邁向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社會。43亞洲幾個發展型國家的例子,國家 在經濟持續的發展後,都減少了對政治、社會和經濟的介入與掌握(新加坡例外) , 也都推動了民主化。44許多學者因此認為中共一黨專政不會長久,45或中國因為 一連串政治、社會、經濟的問題,整個國家即將崩潰。46中共在改革開放後也開 始擔心隨著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失去政治權力,因此試圖透過學習他國的經驗,. 政 治 大 而增強,進而造成政治民主化時程的延後。 立. 成為既專制又現代化的國家。47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控制力量反 48. ‧ 國. 學. 由前蘇聯以及東歐共產國家的經驗,專制政府似乎比西方民主政府更容易治 理,更能保持國家的秩序與穩定。49新加坡「指導式民主」(guided democracy). ‧. 被認為能夠確保執政黨長期的統治。新加坡也是已開發國家中,唯一一個由單一、. Nat. sit. y. 嚴格執法且無視多元化的政黨長期執政,對中共來說,新加坡模式體現了一黨統. al. n. 習模範。. er. io. 治的優越性,50因此成為中共希望中國邁向強國,又不願意開放政治與社會的學. Ch. engchi. i Un. v. Larry Diamo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Reconsidered,”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15, March 1992, pp. 450-499. 43 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London: Free Press, 1992). 44 Manuel Castells, “Four Asian Tigers with a dragon hea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Asian Pacific Rim,” in Richard P. Appelbaum & Jeffrey William Henderson, eds., State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sian Pacific rim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1992), pp. 33–70. 45 Minxin Pei, “Transition in China? More likely than you think,”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7, No. 4, October 2016, pp. 5-20. 46 Gordon G. Chang,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1). 47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China’s obsession with Singapore: learning authoritarian modernity,” The Pacific Review, Vol. 7, No. 3, April 2014, pp. 433-455. 48 Mary E. Gallagher, “Reform and Openness: Why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Have Delayed Democracy,” World Politics, Vol. 54, No. 3, April 2002, pp. 338-372. 49 Philippe C. Schmitter & Terry Lynn Karl, “What Democracy Is… and Is Not,”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 No. 3, January 1991, pp. 3-16. 50 Stephan Ortmann, “The ‘Beijing consensus’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unmasking the myth of an alternative authoritarian state-capitalist model,” p. 344. 9 42.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8)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文認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有效的運用國家機器制定符合自己統治利益的法律,利用行政和司 法資源,限制反對黨成長,並經常在選舉前採取「非常手段」打壓反對黨,李光 耀等菁英也認為上述手段並無不妥。新加坡的「半競爭性的政黨制度」,即反對 黨僅發揮促使執政黨進步的功能,卻不威脅人民行動黨執政地位。這種模式可以 提供中共提高執政能力的借鑑。新加坡模式也是跳脫西方政黨政治模式,建立符 合中國國情又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國家發展模式的重要啟示。51 中共在 1989 年天安門民運後,合法性的挑戰更加嚴重,中共需要尋找新的,. 政 治 大 一般認為,中共熱衷於向新加坡學習的原因,主要是政治性的, 立. 以及可靠的意識形態來「實際上」取代「名義上」的共產主義,以維持中共持續 統治的基礎。52. ‧ 國. 學. 是植基於威權主義和一黨專政的意識形態。53Roy 認為中國與新加坡都屬於「軟 威權主義」 (soft authoritarianism)的統治模式。而亞洲許多國家認為,軟威權主. ‧. 義似乎比西方的自由主義更適合亞洲國家,新加坡抵抗西方模式更為中國帶來示. sit. y. Nat. 範作用。54也有學者認為,面對越來越多的貪污腐化,以及人民對民主的要求,. io. al. er. 中共的合法性越來越受到質疑,55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一方面促進國家現代化,另. v. n. 方面又能夠維持長期的一黨合法統治,自然受到中共青睞。. Ch. engchi. i Un. Mauzy 及 Milne 認為,觀察新加坡,很難將人民行動黨與政府、國家明確的 區分。56Chan 稱新加坡為行政國家(administrative state) ,特色包括行政和官僚. 李文,〈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執政模式及其借鑑意義〉 ,《當代亞太》 (北京),第 5 期,2005 年,頁 3-8。劉海濤, 〈從新加坡大選看執政黨的可持續發展〉, 《南大湖畔》(新加坡) ,第 10 期,2011 年 10 月,頁 20。 52 David Shambaugh,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trophy and Adap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p. 38. 53 Kean Fan Lim & Niv Horesh, “The Singapore Fever in China: policy mobility and muta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28, December 2016, pp. 992–1017.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China’s obsession with Singapore: learning authoritarian modernity,” pp. 433–455. 54 Denny Roy, “Singapore, China, and the Soft Authoritarian Challenge,” Asian Survey, Vol. 34, No. 3, March 1994, pp. 231-242. 55 Shiping Zheng, “Leadership Change, Legitimacy, and Party Transi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8, September 2003, pp. 47-49. 56 Diane K. Mauzy, & R. S. Miline, Singapore Politics Under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London: Routledge, 2002), p. 25. 10 51. DOI:10.6814/NCCU202001851.

(19) 部門權力的擴大、民選政治人物角色和地位的弱化,以及專業官僚領導國家,鄙 視民意,忽視溝通與協商,57西方式的政黨政治,被政府的行政部門取代。此種 黨政合一的型態,正好符合中共希望採取的國家發展走向。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在 1994 年曾表示,新加坡人要避免西方的物質主義與 「西方式民主」 。58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提出的「亞洲價值」 ,強調亞洲較西方的 優越性,也被認為是一種「反向的東方主義」,目的在避免人民受到西方影響, 而造成國家建設及統治的阻力。 59 此與習近平在 2014 年「堅持從我國實際出 發……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於是簡. 政 治 大 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的言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立 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 60. ‧ 國. 學. 二、治理技術. 61. ‧. 李光耀曾表示, 「雖然民主人權都是可貴的意念……真正的目標是好政府。」 中共從講求顛覆、破壞既有國家、社會制度的革命政黨,轉向成為控制國家、. y. Nat. io. sit. 制訂政策的制度化政治組織,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術與手段,前者要求階級動員和. n. al. er. 鬥爭、後者訴求穩定及秩序。62而制度化的政治組織,就需要更多的技術官僚,. Ch. i Un. v. 新加坡的治理技術,就成為中國考察的對象,新加坡幾乎所有的政府機關都接待. engchi. 過中國的考察團。中國、香港都將新加坡視為學習的典範,甚至英國都曾派員向. Heng Chee Chan, “Politics in an Administrative State: Where has the Politics Gone?” in Seah Chee Meow, ed., Trends in Singapore : proceedings and background paper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 53-54. 58 Ji Li, Phyllisis M. Ngin & Albert C. Y. Teo, “Culture and Leadership in Singapore: Combination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Jagdeep S. Chhokar, Felix C. Brodbeck & Robert J. House eds., Culture and Leadership Across the World: The GLOBE Book of In-Depth Studies of 25 Societies (New Jersey: Psychology Press, 2007), p. 957. 59 Michael Hill, “Asian values as reverse Orientalism: Singapore,” Asia Pacific Viewpoint, Vol. 41, No. 2, December 2002, pp. 177–190. 6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文獻選編(四) 》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 社,2015 年) ,頁 1831-1832。 61 聯合早報編,《李光耀 40 年政論選》(台北:聯經,1994 年),頁 571。 62 Shiping Zheng, “China’s Leadership After the 15th Party Congress: Changes and Implications,” in Xiaobo Hu & Gang Lin, eds., Transition Towards Post-Deng China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140-141. 11 57.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0) 新加坡學習公積金制度。 63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趨勢專家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英國國會議員彼得遜(Owen Paterson)等西方知名人士, 也都曾讚賞新加坡的治理模式,值得西方效法。64新加坡似乎證明了政府的清廉 以及治理的高效率,可以與自由民主脫鉤,透過菁英專制的決策統治,一樣可以 達成善治。中國官員及學者還將新加坡的「善治」歸納為三個要素:打擊腐敗、 提高專業,以及快速回應,並認為這有助於強化中共的長期執政。65《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認為中西方都應該學習新加坡模式,但值得學習的原因不是亞 洲價值或儒家文化,而是新加坡是個西化的地方,並且發展模式成功結合了英國 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立更生精神,以及美國的管理理論。66. 政 治 大 中國各界熱衷於至新加坡「公務考察」,包括政府機構、企業中高層管理階 立. ‧ 國. 學. 層、事業單位主管等,部分地方和企業爭相聘請新加坡顧問至中國指導,中國亦 移植新加坡模式開發各種工業區。67公務考察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住房政策、. ‧. 人力規劃、城市規劃、環境衛生、經濟發展、廉政肅貪、法律制度、工業園區、. sit. y. Nat. 教育政策、軍警制度等。中國也與新加坡相關大學合作開設培訓課程,每年選送. io. al. er. 大批官員至新加坡進修,例如南洋理工大學自 1992 年首開中國官員海外培訓項 目,迄今超過一萬七千名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培訓。68商學院自 1998 年便開辦俗稱. n. iv n C h,畢業的中國官員分布全國,迄今約兩千五百 「市長班」的「管理經濟碩士班」 engchi U. Louis Kraar & Kuan Yew Lee, “A Blunt Talk With Singapore’s Lee Kuan Yew He’s A Model For China and The New Hong Kong, But He Insists That ‘My Job Is Not To Be Aa Example to Aaybody’,” CNN, August 4, 1997, <https://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7/08/04/229722/index.htm>. 64 Kenneth Paul Tan, Singapore: Identity, Brand, Power, pp. 50-51. 65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China’s obsession with Singapore: learning authoritarian modernity,” p. 435. 66 The Economist, “Go East, young bureaucrat- Emerging Asia can teach the West a lot about government,” The Economist, March 19, 2011, <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11/03/19/go-east-young-bureaucrat>. 67 例如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無錫星洲工業園、新加坡南京生 態科技島、新川創新科技園、中新廣州知識城。 68 南洋理工大學,〈領導力提升研修項目高級培訓項目〉, 《南洋理工大學》 ,2020 年 3 月 15 日 (檢索),<http://www.ncpachi.ntu.edu.sg/Chi/Programme/ETP/Documents/ETP%20Brochure_2017.pdf>。 12 63.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1) 人,而中國各大銀行及政府事業機構,幾乎均與其有合作關係。69 學者實際訪談自 1995 至 2016 年曾參與「市長班」的 1,350 位中共中階幹部 後,發現中共持續關注新加坡模式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從那些中層幹部的角度來 看,新加坡模式最吸引人的特點在於實際治理而非政治意識形態或維持威權統治, 包括菁英管理、廉節和高效的治理和統治、法律、公共服務等因素,並認為新加 坡模式是可以移轉到中國的。70 2009 年,中國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簽訂培養協議,開設專為中國政府部門設 計的公共管理碩士課程。2018 年南洋理工大學更針對中國政府及企業高級幹部. 政 治 大. 開設「Future China- Advanced Leaders Programme」。而新加坡國立大學也針對中. 立. 國各機構開設短期課程,包括:高級醫院管理課程、銀行管理課程等。711992 年. ‧ 國. 學. 至 2015 年,已有超過 5 萬名中國領導幹部到新加坡學習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和 公共管理等課程。72再次凸顯中國官員至新加坡「學習」的需求有多大,南洋理. ‧. 工大學更被稱為「中共的海外黨校」,多數幹部至新加坡進修後,都能在政治生. Nat. sit. y. 涯取得進展。73這些為中國幹部開設的課程,全程均是以中文進行。74超過八成的. n. al. er. io. 師資,都是來自於中國、臺灣或新加坡。75但中國官員卻認為,在新加坡學習,. i Un. v. 才能體會全球化、國際化的感受,新加坡也獨特的融合中西方的思考方式,至新. Ch. engchi. 南洋理工大學,〈部分培訓客戶與合作機構〉 ,《南洋理工大學》,2020 年 3 月 15 日(檢索) , <http://www.nbs.ntu.edu.sg/Programmes/ChinaProgrammes/ChinaEdp/Pages/ProgramClientLogos.asp x>。 70 Hong Liu & Ting-Yan Wang, “China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Perspectives from Mid-level Cad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6, May 2018, pp. 990-992. 71 陳建義, 《向新加坡學習:小國家的大智慧》(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年),頁 222-225。 72 Chee-Hean Teo, “Opening Address by Deputy Prime Minister Teo Chee Hean at the Fifth Singapore-China Forum on Leadership,” Public Service Division, April 10, 2015, <https://www.psd.gov.sg/press-room/speeches/opening-address-by-deputy-prime-minister-teo-cheehean-at-the-fifth-singapore-china-forum-on-leadership>. 73 Hong Liu & Ting-Yan Wang, “China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Perspectives from Mid-level Cad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pp. 997-1003. 74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Thompson, “China’s obsession with Singapore: learning authoritarian modernity,” p. 438. 75 陳納慧, 〈閱遍「南大湖畔」,且觀「市長班」求索〉 ,《南大湖畔》 (新加坡),第 15 期, 2013 年 12 月,頁 30。 13 69.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2) 加坡進修,甚至能使中國官員改掉凡事都要飲宴招待的陋習。76而新加坡政府機 關及學校網站,一般多以英語為主,然而培訓中國官員的課程網站,竟全部改成 中文頁面。許多中國官員都認為至新加坡進修受訓,可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 、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心力」。然而,多數官員在新加坡期間,多與其他中 國官員窩在一起,也沒有充分融入新加坡生活。但在新加坡受訓的經驗,卻可以 增加「華族身分認同以及民族自豪感」,77十分矛盾。 雖然看不出來這些中共菁英到新加坡學習成果如何應用在中國,但由於大批 中國官員到新加坡學習其政治經驗,也使新加坡産生強大的自我優越感,78多年 來都以中國的導師自居。. 立. 政 治 大. 中文授課、華人師資,為何只因為上課地點置換為新加坡,就使得中國幹部. ‧ 國. 學. 「鍍金」,為仕途打開了大門?讓中國幹部認為在新加坡能夠學習更「科學」的 工作方法,並以更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來看待事物,79令人難以理解。. ‧. 三、經濟繁榮. sit. y. Nat. io. al. er. 韋伯(Max Weber)認為,統治的正當性來源包括傳統型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以及合法理性權威(legal-rational. n. iv n C h e n g c80h東亞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國家經 authority) ,每種權威都有優點與侷限之處。 i U 濟的繁榮發展,能夠提供威權政府持續的合法性,甚至可以持續 20 年至 30 年, 若經濟表現不佳,威權政府就可能必須訴諸暴力鎮壓的方式,才能夠保有政權, 但合法性也會受到衝擊。81當前世界上除了新加坡外,幾乎沒有國家有如此長的. Kuan Yew Lee, my lifelong challenge: Singapore's bilingual journey (Singapore: Straits Times Press, 2012), pp. 208-209. 77 陳納慧, 〈閱遍「南大湖畔」,且觀「市長班」求索〉 ,頁 29-30。 78 劉曉鵬, 〈另一種「中」星關係: 從習近平過門不入説起〉 ,《台北論壇》 ,2013 年 11 月 12 日,<http://140.119.184.164/view_pdf/105.pdf>。 79 胡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辦新一屆「市長班」開學典禮〉, 《南大湖畔》(新加坡) ,第 9 期,2011 年 6 月,頁 5。 80 Reinhard Bendix, Max Weber: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pp. 292-297. 81 Shiping Zheng, “Leadership Change, Legitimacy, and Party Transition in China,” p. 49. 14 76.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3) 政權穩定,並能達到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由於中國希望開創具「中國特色」的 發展路徑,不願意循著西方自由主義式的發展路線,因此新加坡的特點引起中國 的關注。82 Quah 歸納新加坡發展模式(Singapore’s Model of Development, SMD)的 9 項特點,第一項就是「促進經濟發展」,並指出以經濟為首的 9 個 SMD 發展特 點,是確保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關鍵。83而新加坡在經濟及其他運作上「近乎 完美的效率」,84也十分符合中國希望全力發展經濟,但維持中共統治的期待。 早年探討新加坡經濟的研究不少,由於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故單純討. 政 治 大. 論要學習新加坡經濟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少,大多是探討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 立. 保持政治專制及社會穩定。惟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對國有企業以及市場的改革,. ‧ 國. 學. 此時新加坡的主權基金以及淡馬錫公司的經驗,成為中共的「聖杯」 。85淡馬錫被 認為既有美國和瑞典完全分權管理模式的特徵,又具有法國和德國側重間接監管. ‧. 的基本要素,其國有資產監管運營獨特而高效。學者將學習此經驗發展,稱為符. Nat. sit. y. 合中國國情的類淡馬錫國有資產監管模式。86而新加坡將外國投資與政府掌控的. n. al. er. io. 企業相結合的模式,被認為是中國一條可行的發展路線。87例如中國國有企業雲. i Un. v. 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號稱要打造「類淡馬錫」的營運模式。88. Ch. engchi. Cherian George, “Consolidating authoritarian rule: calibrated coercion in Singapore,” The Pacific Review, Vol. 20, No. 2, June 2007, p. 128. 83 其餘特點包括:滿足人民的需求、減少貪腐、大力投資教育、任人唯賢、族群和諧、向他國 學習、反對福利國家、嚴刑峻罰。見 Jon S. T. Quah, “Singapore’s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it transferable?” in Henry S. Rowen, ed., Behind East Asian Growth: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Prosperi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 105-106. 84 Parag Khanna, “LeeKuanYew-istan Forever,” FP, May 24, 2011,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1/05/24/leekuanyew-istan-forever/>. 85 Niv Horesh & Jonathan Paris, “Singapore's Success Continues to Inspire China,” The National Interest, March 19, 2017,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singapores-success-continues-inspirechina-19822>. 86 戴軍、張廣玲,〈國資產監管體制市場化改革路徑研究-以淡馬錫模式的本土化創新為例〉,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天津) ,第 17 卷第 3 期,2015 年,頁 199-203。 87 Stephan Ortmann, “The ‘Beijing consensus’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unmasking the myth of an alternative authoritarian state-capitalist model,” p. 356. 88 雲林葉, 〈搭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 打造類淡馬錫新雲投體系 雲投集團蓄勢「躍遷」〉 , 《企業管理》 (北京),第 11 期,2018 年,頁 52-55。 15 82.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4) 四、社會控制 Diamond 曾歸納全球 7 個混合威權與民主的混合政體,新加坡名列其中,並 被稱為選舉式獨裁國家,是有選舉而無民主的國家。89對於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如 何透過控制新聞媒體、操縱輿論、國家圖像建構、道德教育、推動國族建設,以 及操作恐懼的想像來維繫政權,有深刻的描述,並稱人民行動黨對輿論控制,已 經如同控制空調般的運用自如,成為「空調化國家」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 90. 人民行動黨治理的特色眾多,包括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準、操縱選舉取得合. 法性等,但最主要的工具,仍然是國家的威逼與脅迫,例如使用《內部安全法》 、. 政 治 大. 各種訴訟、審查媒體、監控網路,以及使用公權力打壓反對意見。91. 立. 一般來說,市場導向的媒體,為迎合市場需求,以及維繫公信力,在報導上. ‧ 國. 學. 往往不會依循政府的態度,甚至多所批評,而威權政府所控制的媒體,外界對其 可信度就會打折扣。Rodan 認為,新加坡對於媒體的控制模式,似乎是一種結合. ‧. 資本主義發展(市場導向)與本土特色的模式,既能維持媒體一定程度的公信力、. Nat. sit. y. 滿足市場需求,媒體也會透過自我審查的機制,避免對抗政府以保持生存。92中. n. al. er. io. 國官方媒體,被視為是中共的傳聲筒,許多報導不具有太大的可信度,只能反映. i Un. v. 中共的立場,而非事件的真實原貌,因此新加坡對於輿論、新聞、網路的控制,. Ch. engchi. 也成為中共欲取經的對象。學者將新加坡的社會控制模式,稱為「校準強制」 (calibrated coercion) ,特色包括透過各種包羅萬象向法律措施來管理社會,並塑 造「穩定」的社會共識,讓政府採取的強制措施更具道德的合法性,並且強制措 施也不會影響政府及民間對於財富的追求,新加坡的「校準強制」是一種彈性、. 其餘 6 個國家分別為:墨西哥、馬來西亞、南非、臺灣、辛巴威、塞內加爾。Larry Jay. Diamond, “Thinking About Hybrid Regimes,”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3, No. 2, April 2002, p. 23. 90 Cherian George, Singapore: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Essays On The Politics Of Comfort And Control 1999-2000 (Singapore: Landmark Books, 2000). Cherian George, Singapore, Incomplete: Reflections on a First World nation’s arreste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ingapore: Woodsville News, 2017). 91 Cherian George, “Consolidating authoritarian rule: calibrated coercion in Singapore,” p. 133. 92 Garry Rodan, Transparency and Authoritarian Rule in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and Malaysia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pp. 14-18. 16 89.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5) 動態的治理模式,甚至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模式。93儘管中國與新加坡在各種條件 的不同,可能無法完全仿造新加坡對社會的獨特控制模式,但中國對新加坡的發 展模式,依然十分有興趣。西方學者對中國「新加坡熱」的原因,擇要歸納如表: 表 2 西方學者對於中國「新加坡熱」的原因歸納 原因. 學者. 觀點. Kean Fan Lim & 新加坡的威權主義和一黨專政的意識形態,對中共最 具吸引力。 政治 Niv Horesh 意識 Denny Roy 新加坡的「軟威權主義」統治模式,似乎比西方的自 形態 由主義更適合亞洲國家,新加坡抵抗西方模式更為中 國帶來示範作用。 Cherian George. 世界上只有新加坡可以維持長期政權的穩定,並能達 到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對於不願意循著西方路線發 展的中國,深具吸引力。. 立. 經濟 發展 Niv Horesh & Jonathan Paris. 新加坡證明了政府的清廉以及治理的高效率,可以與 自由民主無關。透過菁英專制的決策統治,一樣可以 達成。有助於強化中共的長期執政。. io. 社會 控制 Cherian George. al. er. 新加坡模式最吸引人的特點在於實際治理經驗,包括 精英管理、廉節、高效的治理、法律、公共服務等因 素。新加坡模式是可以移轉到中國的。. n. Garry Rodan. sit. y. ‧. ‧ 國. 學.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對國有企業以及市場的改革,新 加坡的主權基金以及淡馬錫公司的經驗,成為中共的 「聖杯」。. Nat. Stephan Ortmann & Mark R. 治理 Thompson 技術 Hong Liu & Ting-Yan Wang. 政 治 大. Ch. engchi. i Un. v. 新加坡對於媒體的控制,似乎是一種結合資本主義發 展與本土特色的模式,既能維持媒體一定程度的公信 力、滿足市場需求,媒體也透過自我審查的機制,避 免對抗政府以保生存。成為中共亟欲取經的對象。 新加坡治理的最主要的工具,是國家的威逼與脅迫, 例如使用《內部安全法》 、各種訴訟、審查媒體(而非 如中共將一切國有化)、監控網路,以及使用公權力 打壓反對意見。.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93. Cherian George, “Consolidating authoritarian rule: calibrated coercion in Singapore,” pp. 140-142. 17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6) 伍、族群、文化 李光耀曾表示,自己是個具有中華文化背景的亞洲人。94對中共來說,新加 坡是除中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多數的國家,從族群的角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 國家比新加坡更接近中國。95探討新加坡對中國吸引力的研究,多數可以歸納為 三個因素,包括:第一,兩國在反抗西方式自由民主上,有相似的意識形態,新 加坡是世界少數成功結合穩定一黨支配地位以及高度經濟增長的國家,這一點對 中共的吸引力最大;第二,新加坡的高效率、廉節,可讓中共學習加強金融能力 和合法性;第三,新加坡大多數的人口是華人,兩國有著相同的儒家文化根源。 96. 政 治 大. 第三點是以往研究較少關注的部分。. 立. 中國學者在探討學習新加坡的時候,不論各領域,幾乎均會強調新加坡與中. ‧ 國. 學. 國在文化、血緣或族群上的關連。例如,在探討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時,中國 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翠霄便認為,該制度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制度設計深. ‧. 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影響,是重要的因素。97在探討新加坡社會核心價值時,則. Nat. sit. y. 認為,儒家對於新加坡的政治、經濟、社會都有重大的貢獻,包括儒家文化在政. n. al. er. io. 治方面促進了新加坡權威主義、菁英主義和天下為公思想的形成;在經濟方面,. i Un. v. 儒家的經世濟民、藏富於民、集權主義、家族主義、誠信為本、以和為貴、勤奮. Ch. engchi. 節儉和包容的思想對新加坡經濟的起飛做出重要貢獻;在文化方面,儒家倫理重 視家庭、倡導「八德」、強調群體觀念和效忠意識,促進新加坡優雅社會和團結 社會的形成。98 河南師範大學教授孫景峰認為,新加坡克服資源匱乏、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 呂元禮, 〈學習借鑑新加坡的和諧之道〉 ,《理論導報》 (江西),第 2 期,2008 年,頁 61。 張建立, 《新加坡有什麼好學的》 (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年) ,頁 II-III。 96 Hong Liu & Ting-Yan Wang, “China and the Singapore Model: Perspectives from Mid-level Cad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p. 993. 97 劉翠霄, 〈對獨樹一幟且難以複製的新加坡社會保障制度的幾點思考〉,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浙江),第 31 卷第 4 期,2018 年 7 月,頁 3-9。 98 房慧,《文化視域下新加坡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及啟示》(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博士論文, 2016 年),頁 6-7。 18 94 95.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7) 創造了新加坡奇蹟,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加坡繼承儒家文明血脈,討論新加坡選舉 制度時,新加坡被認為以東方(中華)文化中威權主義及多元種族主義,改善西 方制度的缺失,成為超越東西方的政治文明。選舉中政黨提出各種民生政見(例 如公積金、組屋翻新等),也被認為是包含著中華文化的民本思想以及「得民心 者得天下」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中華傳統思想。新加坡的人才甄補、少數 菁英統治,也與東方的任人唯賢、菁英政治、協商民主、禪讓政治一脈相承,而 中國學者認為此種思想,與中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相符。99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蔡北華及香港浸會學院社會系首席講師黃枝蓮認為,新加. 政 治 大 前,由曾任新加坡官員的英人斯特林(William George Stirling)捐贈「典型富裕、 立. 坡能有今日的繁榮,必須歸功華人奠定的基礎。蔡北華並引述萊佛士圖書博物館. ‧ 國. 學. 誠實華人」雕像前的銘文,100透過白人來替華人對新加坡的貢獻背書。在談到新 加坡經濟發展時,中國學者也認為新加坡華人功不可沒,除了創造新加坡經濟亮. ‧. 眼的表現外,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讓中國經濟起飛的先行者。101新加坡的成就,. sit. y. Nat. 與人口中占多數的華人關係密切,華人優秀的品質,被譽為最能幹、最富創造力、. io. al. er. 最勤勞的民族。102新加坡之所被稱為「東方現代文明典範」,經濟發展能有「東. iv n C hengchi U 政思想、見利思義、忠孝倫理、自強不息、平等的公平觀) 、中華文化核心價值 n. 方金融貿易的明珠」 、 「東亞奇蹟」等美稱,再度被中國學者歸納為儒家文化(仁. 觀(刻苦耐勞、相互扶助、社群信任、勤儉)的影響。103. 孫景峰、劉佳寶, 〈新加坡政治選舉視域下的東西方文化融合〉,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 學版》 (廣東) ,第 32 卷第 5 期,2015 年 9 月,頁 6-13。 100 萊佛士圖書博物院為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前身,該雕像於 2011 年移至博物館內。雕像銘文為: 「華人素以堅忍耐勞著稱,新加坡、檳榔嶼、馬六甲三府暨馬來所屬今日之繁榮,得諸華人能力 貢獻者,良非淺顯。斯特林敬仰華人,特以此像相贈。」蔡北華編, 《海外華僑華人發展簡史》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年) ,頁 92-93;黃枝蓮, 《東南亞華族社會發展論-探索走 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和東南亞的關係》(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年) ,頁 236。 101 黃興華, 〈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新加坡華人企業集團變化發展分析〉, 《東南亞縱橫》 (廣西),第 7 期,2011 年,頁 69-74。 102 李鈴,〈淺析儒家經濟倫理思想在新加坡經濟發展中的運用〉 ,《雲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六 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南:雲南孔子學術研究會,2009 年),頁 87-92。 103 朱婷婷、李明珠,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東南亞縱橫》(廣西),第 1 期,2016 年 5 月,頁 52-55。 19 99.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8)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李路曲指導的一篇論文中,顯示在中國人眼裡,新加坡「在 獨立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新加坡從一個動亂頻繁、經濟落後、疾病肆虐、乞 丐遍佈的窮鄉僻壤,一躍而進入新興工業國行列,成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現代 化典範。」與中國共同享有的儒家文化,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新加坡,經濟飛騰 的主要原因。「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和碰撞,新加坡領導人堅持和繼承了儒家文 化中久經考驗和洗禮的核心價值觀,並把它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國家意識』 之一,從而將東方文明的優秀積澱與其他文明的積極成果,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 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突發性成就。」儒家(中華)文化幾乎對於新加坡所有領域 的發展(包括維繫民族團結、促進多元文化和諧、調和勞資關系、維持家庭和睦、. 政 治 大. 保持社會安定、推動教育發展、塑造國民品性) ,都有積極作用,使得新加坡「國. 立. 運昌盛」,104值得中國學習。. ‧ 國. 學. 檢視中國探討新加坡發展的文章,出現「新加坡在獨立後,短時間內由『一. ‧. 窮二白』 ,蛻變成『南亞明珠』」的類似言論,105十分頻繁。中華文化、儒家文化. sit. y. Nat. 是否真的在新加坡的發展中,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值得探討。新加坡人民行動. io. al. er. 黨所建構的史觀,是李光耀領導該黨,將新加坡從落後無聞的漁村,建設成為國 際化的大都市與現代化的新興國家。106事實上,史料記載,新加坡在 14 世紀至. n. iv n C hengchi U 15 世紀時,就已經是當時繁榮的貿易據點,與今日新加坡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毫不遜色。107雖然後來曾一度沒落,但新加坡自 1819 年被英國殖民後,憑藉著 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很快的成為東南亞、亞洲,甚至全球 最繁榮與國際化的港口之一,並以氣候宜人,有益健康著稱。二十世紀初,世界. 王芳,《論儒家文化對新加坡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山西: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 治教育碩士論文,2005 年) ,頁 9-12。 105 張定超,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加坡發展工業的啟示〉, 《當代貴州》(貴州),第 12 期, 2011 年,頁 44。 106 Peter Wallace Preston, Discourses of development: state, market, and polity in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change (England: Avebury, 1995), pp. 86-88. 107 John Miksic, “Temasik to Singapura: Singapore in the 14th to 15th Centuries,” in Karl Hack, JeanLouis Margolin & Karine Delaye eds., Singapore from Temasek to the 21st Century: Reinventing the Global City (Singapore: NUS Press, 2010), pp. 128-130. 20 104. DOI:10.6814/NCCU202001851.

(29) 上許多城市都仍然面臨著擁擠、疾病與髒亂,新加坡也是如此,但已經被認為是 一個相對衛生的環境。108在全球戰略以及商業活動仍以北大西洋為主的年代,新 加坡已經成為全球的重要海港。109二戰後,新加坡的自來水、電力以及經濟都快 速恢復,1950 年代開始,新加坡在區域甚至全球經濟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包 括亞洲地區的通訊、航空、郵務、石化的中心,在橡膠及錫礦產業,更是全球重 要的交易地。110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官員 E. J. Mayer 在 1962 年曾表示,新加坡在各項領域的 發展,以及經濟數據的表現,都是區域內數一數二的,因此認為新加坡是未開發. 政 治 大 期取得執政權時,新加坡就已經是區域,甚至全球經貿的重鎮。而 1965 年新加 立. 地區的觀念,絕對是錯誤的。111因此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 1950 年代末. ‧ 國. 學. 坡獨立時,人均 GDP 就已經是臺灣的 2.3 倍,112若臺灣當時已經不是「經濟落 後、疾病肆虐」,新加坡則更不可能。. ‧. 但由文獻可知,現今中國各界卻普遍存在著「新加坡獨立後在短短幾十年間,. Nat. sit. y. 從動亂頻繁、經濟落後、疾病肆虐、乞丐遍佈的窮鄉僻壤,成為全球欽羨的現代. al. n. 的真實認知。. er. io. 化國家。」此種謬論,更凸顯中國對於新加坡的美好幻想,蒙蔽了對新加坡應有. Ch. engchi. i Un. v. 不僅民間如此,中國官方也將新加坡在各領域的成就,與儒家文化、東方文 化連結,《新華社》曾引述李光耀「新加坡保留了強烈的中華文化傳統價值觀, John Curtis Perry, Singapore: unlikely power, pp. 41-43, 55, 104-106. Richard Hanley, Moving People, Goods and Inform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utting-Edge Infrastructures of Networked Cities (London: Routledge, 2004), p. 310. 110 Helen Hughes, “From Entrepot Trade to Manufacturing,” in Helen Hughes & You Poh Seng ed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sation in Singapore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69), pp. 12-13. 111 Kunio Yoshihara,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Response: A Study of Singapore's Industrialization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1976), pp. 18-19. 112 1965 年臺灣人均 GDP 為 220 美元,新加坡為 516 美元。主計處,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 所得統計摘要〉,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 年 3 月 17 日(檢索), <https://ebook.dgbas.gov.tw/public/Data/352913302353.pdf>;The World Bank, “GDP per capita (current US$) - Malaysia, Singapore, East Asia & Pacific,” The World Bank, March 17, 2020,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locations=MY-SGZ4&start=1960&end=1965>. 21 108 109.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0) 並給予這些價值觀一種現代化的表達方式……華人傳統價值觀……強調家庭的 力量……做人必須謙虛、勤勞、節儉、孝順、效忠和守法」的言論。113《人民日 報》也曾報導吳作棟號召新加坡人民努力推廣華文,維護和發揚中華文化精華, 促進新加坡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114 中共認為,新加坡能從貧窮落後的小國崛起為令人欽佩的新興工業化國家, 究其根源,在於新加坡雖然接受英語文化,卻傳承了中華文明的傳統,並以此持 續不斷的推動公民道德教育。115雖然新加坡在物質上學習西方,在精神生活方面 卻提倡東方精神文明,從而避免國家淪為一個物慾橫流、華而不實的社會。116而. 政 治 大 範、準則、黨對國家、社會及人民的帶頭、示範作用、政府的宣傳工作、道德教 立. 中國將新加坡的法治精神、政府對於國家及社會的政策引導、各行各業的行為規. ‧ 國. 學. 育、族群和諧等,都源自於承襲儒家文化,並參考其他民族及西方的經驗所推動 的「共同價值觀」。117新加坡融合中西方制度的優勢,政治生態上接近中國,且. ‧. 儒家文化是該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新加坡的成功,也被認為就是靠新加坡. sit. y. Nat. 以華人為主的文化。118被中國派至新加坡進修的幹部,許多也認為新加坡各方面. io. al. er. 成功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儒家思想、東方的價值觀,扮演著極其. iv n C hengchi U 中國「不宜妄自菲,無須諂媚西」 ,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樣「錦繡獅城傲世間」 ,中 n. 重要的角色。119渠等更認為新加坡「西學為用,儒學為體;西式為表,儒道為本」 ,. 國未來勢必「朗朗大國抖擻精神震撼乾坤!」120. 蔡錫梅, 〈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李光耀談中國經濟改革〉, 《人民日報》,1992 年 8 月 29 日,第 6 版。 114 蔡錫梅, 〈吳作棟總理號召新加坡人民 維護和發揚中華文化精華〉 ,《人民日報》 ,1991 年 7 月 29 日,第 7 版。 115 管克江, 〈新加坡 道德建設不放鬆〉, 《人民日報》,2006 年 5 月 26 日,第 7 版。 116 章世鴻, 〈新加坡速寫〉, 《人民日報》,1985 年 9 月 13 日,第 6 版。 117 鐘軒,〈政府推動 全民參與 法治護航-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建設的啟示〉, 《人民日報》,2015 年 6 月 19 日,第 14 版。 118 匡導球, 《赤道之虎新加坡-從南洋碼頭到十強之國的進行式》(台北:高寶國際,2015 年),頁 4-5。 119 譚德耀, 〈負笈南洋 不畏浮雲遮望眼〉 。《南大湖畔》 (新加坡)第 14 期,2013 年 8 月,頁 31。 120 鄭志軍, 〈儒道新鑒〉, 《南大湖畔》(新加坡) ,第 14 期,2013 年 8 月,頁 36。 22 113.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1) 本節從中國及外國學者的文獻,探討中國為何如此熱衷於向新加坡學習,以 及究竟新加坡哪些特色使中國深感興趣。歸納顯示,外國文獻多認為,中國對於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政治意識形態、治理技術、經濟發展、社會控制等面向,十 分感興趣。簡言之,中共希望學習新加坡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執政的人 民行動黨仍能夠維持一黨獨大的優勢,並且對於社會也能夠牢牢的控制,而中層 的幹部,則是對於治理的技術,較為感興趣。 然而,以往較少受到注意的是,從中國官方及學者的文獻分析,可以發現, 中國不論在探討新加坡各領域發展成功的原因,最後都會連結到新加坡的人口以. 政 治 大. 華人為主、華人的儒家文化、中華文化,才使得新加坡的制度能夠超越傳統東西 方的制度(示意圖如圖 3)。.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3 中國研究新加坡成功因素示意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23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2) 貳、後殖民主義相關理論 由前述的分析可以發現,中國對於城市國家新加坡的喜好,十分強烈,幾乎 新加坡的任何領域,都成為中國官方及民間學習借鏡的榜樣,以往對此議題的探 討,大多認為原因在於中共希望在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一黨永續專制這幾個面 向上取得平衡,新加坡、日本、瑞典等國,都曾經是中共希望學習的國家,但因 政黨無法永續執政、歷史因素或意識形態問題,而不符合中共的需求,中國改革 開放開始,新加坡變成為中國領導人最常提到要學習的國家。 然而上述的分析,似乎無法解釋為何中國談到新加坡的任何發展成就,都可. 政 治 大. 以與華人、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儒家思想、東方文化、超越西方等概念連結,. 立. 也無法說明近年中國不時以「數典忘祖」 、 「非我族類」等詞彙批判新加坡。而對. ‧ 國. 學. 於文化、族群、種族的批判與分析,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的相關理論能. ‧. 夠提供有力的分析角度與解釋途徑。因此,本研究擬由後殖民主義的相關理論切 入,試圖對前述中國與新加坡的互動,提供另一解釋的途徑。本節先就相關理論. y. Nat. n. al. er. io. 一、鏡像. sit. 以及文獻分析探討。. Ch. engchi. i Un. v. 法國心理學家拉岡(Jacques Lacan)認為,鏡像階段(mirror stage)具有示 範的功能,代表主體與鏡像的連結,鏡像是自我投射的原型。121幼兒首次從鏡中 看見自己的影像稱為鏡像階段,鏡像在幼兒身上投射出「我」的概念,也可以說 是主體取得一個圖像後,在自己的心裡所產生的轉化或變形。此種認同 (identification)是一種想像的心理結合,所呈現出的是自我的理想型。122而鏡中 出現的理想型自我,是個原始的意象,123幼兒將此自我形象具像化,並投射於自. Jacques-Alain Miller, The Seminar of Jacques Lacan Book I: Freud’s Papers on Technique, 19531954,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W. W. Norton, 1991), p. 74. 122 Jacques Lacan, Ecrits: A Selection, trans., Bruce Fink (New York: W. W. Norton, 2004), pp. 1-2. 123 Jacques Lacan, Ecrits: A Selection, p. 14. 24 121.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3) 身,成為後續認同的基礎。124 而主體透過鏡像所形塑理想自我的過程,是個以「海市蜃樓」的形式,並以 一種相應的尺寸和左右相反方式存在呈現,這個過程拉岡稱為「初始的自戀」 (primary narcissism) 。而人的主體性,是透過他者(the Other)的肯定來驗證。 125. 也可以說是主體愛上自身之外的理想自我的鏡像。而鏡像以理想形象成為形塑. 自我的初始點。他者是主體認識、擴張自我認知的基礎。主體則透過他者,對於 自我的存在與價值,進行了辯證。 中國對於新加坡的種種美好的幻想,是否也是中國對於自我期許、自我理想. 政 治 大. 形象的鏡像投射,能否運用此概念解釋兩國關係,為本研究的重點之一。. 立. 二、認同投射. ‧ 國. 學. 法農(Frantz Fanon)1952 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黑皮膚,白面具》 (Peau Noire,. ‧. Masques Blancs,英文譯名:Black Skin, White Masks) ,探討種族主體如何在帝國. sit. y. Nat. 殖民主義的社會經濟與性心理結構中被形塑與被建構。黑人因長期被殖民,而自. io. al. er. 認為愚昧、低等、落後,渴望成為白人、接近白人的位階,成為黑人的普遍心理,. v. n. 只有白人的認可,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該書被奉為後殖民研究的圭臬。. Ch. engchi. i Un. 書中在分析黑人女作家 Mayotte Capécia 撰寫之自傳性小說《我是個馬丁尼 克女子》(Je suis Martiniquaise,英文譯名:I Am a Martinican Woman)時,法農 極力批判書中黑人女主角期待獻身白人的漂白行徑,認為這種行徑強化了白就是 美麗、美德優越;黑就是貧窮、可悲、劣等的對立。法農指出,黑人女性在選擇 伴侶時,總以白化(whiten)整個種族為前提, 「他們基本的原則是不要再墮入黑 色的泥沼裡……不論在逢場作戲或尋找伴侶時,都決心只能選擇淺膚色的男性。」. John P. Muller & William J. Richardson, Lacan and Language: A Reader’s Guide to Ecrits (Madiso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94), p. 29. 125 Jacques Lacan, Ecrits: A Selection, pp. 2-6. 25 124. DOI:10.6814/NCCU202001851.

(34) 126. 而在分析黑人男作家 René Maran 撰寫之自傳性小說《一個與其他人相同的 人》(Un Homme pareil aux autres,英文譯名:A man like the others)時,法農指 出黑人男性為了要漂白,而發展出藉由白人女性身體,達成接近白種文化的想像 認同:「我期待被認可成『白人』而不是『黑人』……除了白女人還有誰能給我 這種承認?藉由她愛我證明我是值得白人愛的。我如同白男人一樣被愛,我就是 白男人。她的愛帶領我走向尊貴的大道……我與白色文化、白白色的美、白人的 性結合……當我雙手無休止的撫摸著白人的胸部時,我抓住了白人的文明與尊嚴,. 政 治 大 心態」,與白人女性上床是為了報復歐洲殖民者數百年來加諸在黑人身上的一切 立. 並使它們全部為我所有。」127黑人男性的此種心態,有時也會轉化為一種「報復. ‧ 國. 學. 付出代價。128此外,法農也提出「黑人的神話」,指涉黑人為野蠻人、動物、文 盲、食人族、變態、下等、殘廢,而且是白人手中的玩具。129. ‧. Nat. al. er. io. 三、東方主義. sit. 坡在中國的此種心態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探究。. y. 近代中國面對西方帝國主義,是否也產生此種希望「漂白」心態?以及新加. n. iv n C h e n年出版的《東方主義》 薩依德(Edward Wadie Said)1978 (Orientalism) ,主 gchi U. 要包涵三種內涵:首先,是西方世界的東方主義者對「東方」的專門研究;其次, 是一種對「東方」與「西方」作本體論與知識論區別的思想風格;最後,它也代 表著支配、施加權威於東方之上的一種文體形式。130 《東方主義》代表西方國家透過科學論述、學術研究、藝術創作、乃至通俗 文化等等各種文化再現模式,將東方建構為西方世界永恆的「他者」,並賦予這 126. 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trans., Richard Philcox (New York: Grove Press, 2008), p.. 47. 127 128 129 130. 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p.45-46. 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p.14. 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pp.96-119.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1979), p. 202. 26 DOI:10.6814/NCCU20200185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As an aside, I don’t know if this is the best way of motivat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but I don’t know a better way and most sources you’re likely to check

zero-coupon bond prices, forward rates, or the short rate.. • Bond price and forward rate models are usually non-Markovian

• P u is the price of the i-period zero-coupon bond one period from now if the short rate makes an up move. • P d is the price of the i-period zero-coupon bond one period from now

include domain knowledge by specific kernel design (e.g. train a generative model for feature extraction, and use the extracted feature in SVM to get discriminative power).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in the review manual of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nd ethnic Chinese students announced by

We do it by reducing the first order system to a vectorial Schr¨ odinger type equation containing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in matrix potential coefficient as in [3], [13] and use

Let f being a Morse function on a smooth compact manifold M (In his paper, the result can be generalized to non-compact cases in certain ways, but we assume the compactness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