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鄭三位教育學報

第 19 期,第 57-70 頁,民國 92 年 6 月 I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No.19, pp.57-70. June 2003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章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8 益明* 評曉夫的 正做好付費 林尪蓮叭* 車站設

摘要

本研究驗證跨理論模式對了解 i運動行為的有用性及在控制潛在的干棧凹子撓,道動 會成效能、知覺運動利益豆、知覺 i運動 i喙微分別與運動階段的關聯性。以台北 rf于鸝小學當 母親為驚息,揉分層集泉抽樣方法主義行抽樣,最後取得有效樣本 611 人。研究對學被歸 類是不冉的運動諧段後,控制其人口呂學的義異,以比較三個社會心理變頃。樣本的平均 年齡為 38.7 義,在運動措段的分離土害 7.9%的人為無意噩期、 26.9% 詩人為:意輯期、 48.1% 的人為準喝期、 6.6% 的人為行動穎、 10.5% 詩人為誰持頭。在運動自我故龍、知覺運動 科蟲及運動決策權鶴的童在止,無意灘期的學童母義得分最低,接持鎮持學金母親得兮 最高;但在知覺運動障礙尤其才相反。不闊的運動增段,在整體的社會心思變項停<.001) 及個別的社會心理變項 (p<.OOI)土皆有顯著差異存在。各社會心理變嗔之解釋變其黨提 6%-20% 。這些發現支持跨理論機式的有用性,並提供教育者作為發展不閥的 i運動階段 介入以促進身體活動之參考。 聽鍵詢:運藍行為、跨理論續武、學黨母親 *閻立聾灣歸觀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還E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教師 ***鑫 ~t市立信義國民中學教師 ****團立要北護理學院旅遊體康研究所副教授 *材料苦奮 ~t醫學大學讀理學系自IJ教攪(通訊作者、士也tll: :左手碧霞、臺北市英與街 250 號)

(2)

J約旦k 教育學報﹒第 19 期﹒民間 92 年 6 另

堂、前

AZ

口 臨於科技發展、社會轉搓,人們靜態的生活方式 E 益增加,因鼠,一些危害韓康 的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高血藍、慢性肺部疾路、肥胖~

. . .. .等,便成為人們當兒的

身體問鸝 o 能盟內幾積針對成人的調查中聽末,貝貝哭牆常從事的休閒活動是喝茶聊天 (李蘭, 1988) 與看撞騙(王維漠,

1989)

;一項軒對鑫北市市民的調查,發現不論男 女性,與行為有誦的危害總康的危險的子中,盛行率最高者即寫缺乏j舉動(烏 在黨蘭,

1988)

:另一項針對讓灣北部地萬農民的捌在研究,亦顯示缺乏擺動者佔 76

%

(呂樂、姜逸群、江永蠱,

1988)

:季瑋珠和符春英( 1992) 針對鑫北縣市民康的說 ,只有 39.1% 島畏果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額示圈人在生活空態上,普遍暫蠶動量 不足的現象。 j鼓動或身體、活動具書改轉各年齡層男、女生理、心理健康的潛在好處。不活動聽 導致冠狀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增加運動與改善心臟血管的其龍芝要危隙臨子,如商

會度脂蛋血躊富醇及身體質量指數有體 (Bovens, Ba眩,

Vrencken

,

Wijnen

,

Saris

&

Vers個ppe泣, 1993) 。研究發現增加活動,除了可以預防冠狀心臟疾擒,還可以預防身陸 的大,騁癮( Kol哎,

LaPorte

, &

Blair, 1988) 、乳攝( Bern榔諦,

Henderson

,

Hanisch

,

Sullivan輪Halley, &訣。ss,

1994) ,以及女,性的某接生殖器會癌症(

Pinto

&

Marcus

,

1994 )。

擺動合併飲食,可,1;1館輯非依賴型農島素糖尿病,以及幫助男性 (King, Frey-Hewi鈍,

Dreon

, &

Wood

,

1989) 及女性(

Craighead

&

Blum

,

1989 )維持體重。運動也可以幫助預

防其恤慢體鳴,如停經婦女的骨質疏鬆能 (Marcus,

Banspach

,

Lefebvre,良的刻, Carleton

&

Abrams

,

1992 )

0 ~學動提俱成人的心理主主鷹,包話:改善焦單單、賽鬱及的我撥念

( Raglin

,

1990 :

Papp帥, Golin,

& Meyer

,

1990 ; King

,

Taylor

,

&

Haskel1, 1993) 。

探討有聽影響身體措動或規律運動行為的聰論模式,常見者但括:參與身體活動 的心理學模式( Psychologi叫]

Model for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溫動行為模式

(The Exercise Behavior Model) 、理性行動理論 (Theory of 泌的oned Action) 、計畫

為理論 (Thωry

of Planned

Behavior) 等。但近年來聽外學界即發通揉用跨嘲搶摸式

( Transtheoretical Model '以 F嚮稽 TTM) ,作攏了解不同個體、群體的過動行為分布,

以及作為評估、預測、評鑽及接定運動指導、運動處方、衛免教育、帝王擇諮高等各項 介入的支農要參考 o

自 Prochaska 藉口iclemente

( 1982 )所發展的跨理論模式,早期用於禁菸衍爵的探

,近年裝到饗泛的錯雕於各種有關健康行為領域(如;或蓮、藥物濫用、乳房 X 光檢

(3)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保險套使用等) ,運動行為自也不例外。 Sonstroem

( 1988 )

認為揮動與否立在非「奪或無(

all-or-none

)的現象 J 而是如 TTM 模式中的改巒階段(哎呀的

。f

change)

,是哥華動態本質。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林加龍、呂高明, 2001

:

明 '2002 :黃婉茹, 2002 ;蔡佳宏,

2001 ; Cardinal

,

1997 ; K帥,

Lu

, &

Huar峙, 2002

;

Lee

,

Nig莓,

Diclemente

, &

Courneya

,

200 1 ; Marcus

,

Pinto

,

Simkin

,

Audrain

, &

T,為yor, 1994

;

Walton句話的吭 Heine,

Frost

,

Roisen

, &

Berkimer

,

1999 ; Wyse

,

Mercer

,

Ashford

,

Buxton

, &

GI紹給鈍, 1995) .陸讀以不再群體、對象及各種依變壤,求證 TTM 的倍、究文度或不 動聽段在各依變項是否有所不胃,研究結果均支持應用了TM

TTM 租含盟部分:改變階段、改變方法 (τhe

process of

change) 、自我效能

( Self-efficacy) 、決策權簧(

Decisional Balance )

Q TTM 擺棋人們何時(

when)

為改變,行為改變議程 (how) ·以及影響行講故變的盟黨(

which factor ) ,對研究人員、

臀輯、教師等提快了行為分析及升入榮格的良好參考模式(特妞瓏,

2001

)。其中改變

階段與 r whenj 有關,改變方法與 rhow j 看騙。自我效能讓

( Bandura

,

1977 )

,決策權審員日採自 Janis 和 M給n

(

1977) 的理論.IIt隅都分與 r

which

factor

j 有關。

TTM 是一個動態的模式,將行為改變分為五餾 i稽段,每備階段管有其對該階段「佇 為踩行 J 的不同經驗、認知或解釋。此五個階段包括無意攝期刊recontemplation) 、

闡期(

Contemplation )、準備期(

Preparation )、行動期 (Action) 、維持期(

Maintenance

)。

個體行為於「無意圖期」時,尚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點,未來六個丹也無行路故 蠻的打算;於「意圖期」時,開始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悶悶點,並打算於未來六個月內 改變行為 r 準備期」時,打算於最近的未來(如--{關月內)故變行為,此期也開始見 對一些偶發行為(

sporadic behavior) 或零星行為,

r 行動期」峙,已可見 規律行為,除達到某特定行為所要求的基準外(如混到 ,每次二十分鐘以上卜通常也持續了六倍丹(少於六個月)

;

「維持期 J 則延 續行動期的行露,且持續持閑在六鶴丹以上 (Prochaska

&

Velicer

,

1997 ;

Prochasl嗨, Diclement念,

&

N orcross

,

1992)

0

使用 τTM 不謹可以了解研究對象的運動佇為分布,咱可以了解到不向運動階段的 行躊影響囡素,同持對於運動指導、衛生教育等介入活動的樂略這是擇,以及介入時點, 提棋了黨要參考。唯圈內應用說模式於婦女的指騙研究,仍付之關知,自此本研究擬 以學童母親為對象,驗證屁模式對於婦女運動行爵的分類、說釋的過舟,陸與有效性。

(4)

衛生教育學校-第 19 期﹒民團 92 年 6 月

貳;昌、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橫斷式輯瓷研究法( cross輛sectional

survey design

)。按在應用跨理論模式,

以撩解體童母親還靈台階段的分辯及其相關自素,問時驗證不胃的擺動階段更是否能臨分 該模式的內涵(擺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雄、知覺運動障礙)。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路立意取樣法 (purposive

sampling)

,

j蠶取華北市現海闊小學葷的母觀為對 ,選取方式則以分層集束措樣法 (cluster

sampling)

,攝取一至六年紋,每年級各之 間,共 18 班 684 名的學生,通過級任導師的協助,將問卷交臨學童帶問家禮,並指定 由母親作答後,攜問學校。聽剔除非母親作答者及無效問卷後,共收集 611 分有效問 卷,有效回故事為 89.3% 。 豆、研究工真 L運動階段分類表 根據 Prochaska

(

1 總2) 的界定,提五個不間運動階段的描譜中,星接…選擇過合自 己的運動狀況。五{噩運動階段的攜述如下: (1)我現在沒有選動,在未來六鵲月內咽不 打算運動: (2)我現在沒有擺動,個考慮在未來六個月 1有揖始躍動: (3)我現在海動, 並不鏡律(規律運動是指每組運動三次或三次反上,且至少錯次持續二二十分鐘)

:

(4)

我現在從事規律運動,但未滿六個丹: (5)到目前為止,聽從事規律運動大約有六髓月 或六盤丹以上。 2.1運動車我找能量表 先以開放式題智收集間講學童母親, {B 非為本研究對象的婦女,有臨影響其運動 有為的問難困素,並藝參考矗外相關研究的餅子 (Marcus,

Selby

,

N iaura

, &

Rossi

,

1992 :

Mu始,恥的,

Sakurai

,

&

Adachi

,

1992)

,編製成共 17 題的最衷。以 Likert 6 點最表的方式 詢問受試者,如果有某種臨難困素,要其從事規律擺動行為是一件....1.非常容易的事、 2. 容囂的事、 3.還算容易的事、 4.吾點的難的馨、 5.盟難的事、 6非常閻灘的事。受試者 說此 6 個設聞中,僅能挽選一個意見凹答。

(5)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教母親 i運動行為之研究 自信心及把握度。而對於問答 r 6.非常困難的事 j 則轉睛為 l 分, 於克服影響擺動之困難因素沒什麼白借心及扭扭度,其他則以說額推。當喝了解決部 分缺失倍(

missing value )

,將問題的各題加總投除以題數,得到每位受試者的革均麓,

其平均f霞在 1-6 分悶,復經轉變為標準的 T 分數,最大權為 85.63 '最/J\{i黨為 18 .3 2

'

平均數為 50 、標準踅罵 IO 。 此 17 蠶的內容如下:1.缺乏運動器材持、 2.時間不多暫時、 3. 接倦時、 運動場士當時、 5.{;\i[嘗不好時、 6.壓力很大時、?缺乏選動向伴時、 8.有其{m 比擺動覽有 趨之事,情持、 9社會治安不好時、 10. 天氣太泠時、 11 太陽太大時、 12. 身體不舒服時、 13.孩子轉變照顧時、 14.覺得運動是無趣的、 15.工作太多時、 l恬6 傷、 l口7.余吋藤加班 o 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α億農係數為 .91 0 3. 知覺 i運動障礙垂在 本蠶獄是決策權衡中的障礙(或是品的)部分。乃以Likert 4 點量表的方式誨賄 受試者,如果閣茱閻艱困素而不去運動,其{器人的錯覺如何? 1 非當局章、 2月黨、 3. 不同意、 4.非常不向意。受試者說此 4 館設歸中,僅能繞這室一種意見自答。其題數及內 容(自難聽黨)肉串我效能量表。 為7分軒,將盟答 r 1 非常同意」轉碼為 4 分,表示對於影響運動之困難因素有般 大的睡著黨竅。問艷於昭容可非常不同意」則轉碼為 1 分,表示對於影響運動之間難閻 泰其歸礙度最罷,其甜則以此類推。官為了解決部分缺失值,將回答的各組加總後除 以題數,得到館枚獎試者的平均值,其平均備在 1-4 分間,復經轉變為標準化的 T 分 數,最大儡為 86.19 '最小值為 10 .3 5 '平均數為仰,棟準捧為 10 0 本量表的內部一獸 性 Cronbach'sα借肢係數為 .87 。 4. 知覺 i運動利益量在 本嚷著覺娃決策權衡中的利益(或是 Pros) 部分。其觀作議程一如前述之自我覺豈能 量表,悶響之設計到與蔚述之知覺運動體礙蠶裹一樣。 j;J

Likert

4 點量表方式詢問受試 者,運動可帶家某籠科接與好靂,其{tM入的知覺如何? 1 非常同意、 2. 同意、 3.不同蔥、 o 受試者說說 4 {I自設筒中,僅能號選一個意見回答。 為了分析,將由答 r 1 非常同意」轉聽為 4 分,表所知覺的運動利益最大。而對 於回答 r 4.非常不時意 J 則轉碼為 i 分,表示所知斃的j撥動利誰最小,其他則以此類推。 也為了解決部分缺央嗨,將回答的各題加總後除以關轍,得到每位受試者的平均值, 其平均{直在 1-4 分間,彼經轉變為標準化的 T 分數, 68 肘,最小值為 0 ,

(6)

衛生教育學教﹒第 19 期﹒民齒的年 6}] 均數為間,標車走為 10 0 本蠱表共 15 攏,其內容如下:1.運動可便身體建纜、 2.連動可讀精神較好、 3.i草動 可認識新朋友、 4.運動可增進攬子關課、 5.運動可培寮夫妻之情感、 6.運動可增加成就 感、品 f苦心、 7 道點可體制體重、 8j鑫動可使我享受運動樂趣、 9. 運動可使我忘掉不愉 快事情、沛,還動可使我清除疲勞、 1 1.運動可增加身體揖抗力、 12.擺動可以誠少壓力、 吟道動可以讓我不易失氓、 14.擺動可使我看租來更年輯、的運動可預防高血壓、糖尿 情等慢性疾病。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叫苦度保數為 .92 。 此為 τTM 的裝要架構之一。本研究課將知覺連動利益分數的平均得點,其結果大 於 O 者(正數) ,表未可能產生行為改變,其結果小於 O 者(負數)。則表示可能不會 產生行為改變。復線轉續為標單化的 T 分數後,最大f皆為 50 .40 '最小值路-70 '平均數 為 0 ,樣準支援為 15.70 。

四、資料分析:

首先以描述性繞訐描述研究對象在五謂不間還動階段的人數與比率,其次掛述人 口學變項(年齡、教育程度、目前工作狀況、婚鱷及健康狀況)落入五鶴不間連動措 賤的人數與此率。寫了了解各人口學變現與不同 i鐘聲階段闊的控興,分別以 One-way

ANOVA

(年齡巒項)或t 考驗(其他人口學變項) ;在自體項與依變項闊的聽係部分,

則以4 或列聯梧關係數 (ωntingency coe好icient ;傭稽 CC) 考驗之。

因考慮人位學變項可能有干擾圈子(

confounding factors )存在,所以先以 MANOVA

分折可能會影響依贊瑣的平攪園子。如樂有的話,貝則日以 One惚e.耐.

多變項共變數分軒) ,經 E臨拉統針控樹程序,控制lJ;七共濟瑰,分析整體的依變項是否會受 到不同運動階段的影響而有所差異。在還行分析之前,也分別檢驗各依賽項有無違皮

變異數同黨佳 (Test

of

Homo怠eneity-of-

Variance)

,

1品及斜率問質性 (Test

of

詣。mogeneity-of-Slope) 的理論價設 o 若驗證出不間的還動階段確實在整體的級變項閱

有所差異後,再以杜觀民事後比較 (Tukey's

Post Hoc

Comparison) 找出不同連動階段

闊的綿起慧與。

所有資料以 Microsoft

Office

2000 的 EXCEL 試算表軟體及 SPSS

for Windows

9.0

(7)

1l]1會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參、結果

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平均年齡 38.69 歲( SD=3.97 農)。教育程度方醋,國小以下{占 4.91% (3 0 人)、國 初中佔 9.17% (56 人)、高中軸的 4 1.90% (256 人)、大專以上者f占 43.86% (268 入)。 目前工作情形,家庭主婦{占 3 1. 60%

(

193 人)、兼職工作站 19.20%

(

117 人)、專職工 作者結 49.20% (3 00 人)。婚攜狀況方間,己攝暫的 96.24% (588 人)、分居離寡省佔

2.95% (

18 人)。儷康狀況方面,日覺鐘康情況良好者佔 53.85% (329 人)、串覺韓康情 前普通者站 41.90% (256 人卜的覺體康情說不好者{占 3.93% (24 人)。 二、受試嘴運動階段的分備情形 E位華麗動階段分美麗的結果顯示,無意闢期有 48 位(7 .9%) 、意囑期有 163 位 (26.9%) 、 準備期有 292 位 (48 .1%)、行動期有 40 位( 6.6%) 、維持期有 64 位 (10.5% )。

運動瞎段與人口學變壤的關係,不肉還動階段在自鵲工作 (χ2=18.71 , P<肘,

CC=.173

,

P<.05

)及健康狀況( X

2

=39.23 ,和.001 ,CC嘿.247, P<.OOI )上有顯著差異,而在

年齡、教腎程度及婚攜狀況上無顯著聽其(表…)。議一步分析發現,家庭主婦有 15.8% 是颺於持續規律灑勵的難持期,較兼職工作( 6.0%) 與專職工作者 (9.0%) 萬;意圖 期方面,員司以專職工作者( 30.3%)最多。豆豆於不同運動階段與鍵康狀況方醋,自覺儸 康狀況較好者,著 15 .3%是鸝於維持期,的%是單單於行動期,琵自覺儸康狀混較差嘴, 有 60.9%是屬於意鹽期。 表一 運動階段典人口學費憤之輯像個吋07) 運動階段 無意軍期 聽聽黯 裝備期 行動聽 維持期 變噴

n

=4

8

n叫 63 話=292

n

=40

n=64

年齡平均數

38

.1

1

38.20

3書。94 38.車2

39.28

撩撥葦 4.∞ 3.

64

4.23

4.∞

3

.4

5

教育 關小以下

4

(1

3.8)

7(24

.1)

14(48

.3) 1(

3

.4)

3

(1

0

.3) 初園中

6

(11.1)

10

(1

8

.5)

29(5

3.

7)

6

(11.1)

3(5.6)

n(穹志) 高中職 2 1(喜.2)

75(29

.4)

114(44.7)

15( 5.9)

30

(11.

8)

大專i丘上

16( 6.0)

71(26.5)

135(50

.4)

18( 6.7)

28

(1

0

.4) 目前

12( 6

.3)

5

1(

26.8)

斜(44.2)

13( 6.8)

30

(1

5.8)

工作兼職工作 1Q(

8.6)

21

(1

8.

1)

71(6

1.

2)

7( 6.0)

7( 6

,

0)

持('!志) 專職工作

26( 8

,

7)

9

1(

30

.3)

136(45

.3)

20( 6

.7)

27( 9.0)

婚飄 已婚

48( 8.2)

16

1(

27

.4)

279(47

.4)

39(

6后)

61

(1

0.4)

圳的 分居離寡

2

(11.1)

13(

72.

2)

i(

5.6)

2

(11.1)

:)“均

αMWE

PA

一拙

文 υ

里做

10.62

0.562

0.131

18.71

0

,

016

0

.1

73

5

.4

5

0.244

0.094

(8)

衛生教育學教.第 19 期﹒民間 92 年 6 月 表一 運動階段與人口學變項之關偉、 (n=607) (續) 運動諧段 無意翻期 意翻期 準備其惡 行動期 維持期 χ

?

cc

n=48

n=i63

其=2項2 n扭40 加64

23(

7.ω

66(20.2)

162(49

.5)

26( 8.0)

5

0(

15

.3)

39.23

0.0∞ 。.247 狀前灣通

24( 9

.4)

83(32

.5)

120(47.

1)

14( 5.5)

14( 5

.5) 其(%) 不好 l(

4

.3) 14(60.的 車(34.8)

G

G

王、不同運動階段在路理論模式內涵上的差興

以人口學變項鏈自變瑰,跨理論模式的內涵(運動自我效能、決策權衡)為依繁 頃,經過 MANOVA 分析後,排除日茁工作狀況的影響 (P>.05) ,只有權康狀況對依變 項有影響 (P<.的) ,凰琴膚、體康狀況可能會對跨理論模式的內溺造成于擾,自拉攏制健 康狀況後,發現不問運動階段的研究對象,在所有故欒填上有顯著差異 (Wilks'

A

( 12

,

1587.742)

=.746,柯力的, η106 )。海動自我效能、知覺擺動利搓、決策權衡(知 覺灑動利益"障礙)方面,在無意獨期的 T 分數最毯,隨著意闢賄、準儷期、行動期的 發展而陸續增加,至維持期時邏輯最高。而在知覺運動障礙方露,呈現皮肉的線性關 {系,在無意輔期的 T 分數最高,館隨著意轍期、準備期、行動顛沛臨續降低,至維持 期時連到最低。在準備期時,知覺運動陣騷與知覺運動科盤兩條線交叉,決策權髓的 T 分數在 O 附近,形成以避裝備期為切觀點的艷照現象,即艷照在聾的無規律運動習噴者 與右邊的規律還動習慣者(屬一)。 不同運動階段知覺運動利益、蹲礦蓮、科誰一雄視?平均值線形甜 50

sii--AUhununu 的 unu 覓得 qd 句 a •• 1

,

2 帶峙的 uω ,卜 瀾,自 C 關重灣有錢t:~區分量寬(克拉券) 當r- F'I墨5 科 ä~臣表告訴數(鋒這) 啥于阿拉恥峙的科豆豆漿義分毒u 豆豆處) 總持黨還

運動階段

瞳… 不再運動臨頭者知覺蠶動利益、禪躍、利益間障礙的 T 平均數線形醫

(9)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五個運動階段若兩兩相比較,應有 10 個配對,進一步以 Tukey 事後比較,比較 各依變項在 10 個配對中,各有幾個配對有顯著差異。由表二可知,運動自我效能方面, 除準備期與行動期無顯著差異外,其餘之配對均有顯著差異 (911 0) 。在知覺運動障礙 方面,除無意圖期與意圖期、行動期與維持期無顯著差異外,其餘之配對均有顯著差 異 (8110 ) 。在知覺運動利益方面,除無意圖期與意圖期、意圖期與準備期、行動期與 維持期無顯著差異外,其餘之配對均有顯著差異 (7110) 。在決策權衡方面,除無意圖 期與意圖期無顯著差異外,其餘之配對均有顯著差異 (9/1 0 )。 表二 不同運動階段在跨理論模式內涵上的差異 運動階段 變項 無意圖期 意圖期 準備期 行動期 維持期 F P η2

自我效能(T 值)

M

4

1.

42

46

.4

9

5

1.

06a

5

1.

0la

50.73

37.84

O.α)()

0.202

SD

1.

26

0.69

0

.5

1

1.3

8

1.1

0

知覺障礙(T值)

M

56.02a

5

3.

91a

49

.4

6b

47.44b

39.93

32.65

O.α)()

0

.1

79

SD

1.3

0

0.71

0

.5

3

1.

42

1.1

4

知覺利益(T 值)

M

45.24a

48.77ab

49.80b

54

.5

4c

55.

06c

9.81

O.α)() O.師2

SD

1.3

4

0.77

0

.5

7

1.

53

1.

23

知覺利益-障礙 M -1O

.78a

-5

.1

4a

0

.3

5

7.10

15.13

3

1.

99

O.α)()

0

.1

76

(T 值)

SD

2.03

1.1

2

0.83

2.23

1.7

8

註 1 :各變項之 M 、 SD 係控制健康狀況共變數後,所得之調整平均數、標準差。 註 2: 相同字串的c 表示不同運動階段,其平均值間無顯著差異 CTukey 事後比較)。

肆、討論

本研究社區婦女的無意圖期佔 7.9% 、意圖期佔 26.9% 、準備期佔 48.1% 、行動期 佔 6.6% 、維持期佔 10.5% 。因無意圖期與意圖期為久坐不運動的坐式生活型態,若將 此二期合併後,有 34.8%的研究對象目前是屬於完全無運動習慣者,研究結果較李蘭、 陸昀玲、李隆安、黃美維、潘恃燕、鄧向琳(

1995

)針對臺灣地區十八歲以上成人的 研究,有 4 1. 1%的民眾從不運動結果為低,但較李碧霞 (2001 )針對社區中年人的研究, 發現有 10 .4%是屬於完全無運動習慣者,以及黃婉茹 (2002 )針對職場女性的研究發現, 有 30.7%是屬於完全無運動習慣者為高。若將行動期與維持期合併,則有 17.1%是屬於 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此研究結果較李蘭等(

1995

)研究所指社區從事固定運動僅有 4.7% 、陳真美 (2001 )針對職業婦女研究,有 8.6%從事規律運動的結果高,但同季瑋 珠等( 1992) 的研究相較發現, 39.1%的民眾有固定的體能活動;以及李碧霞 (2001

)

的研究, 35.2%的中年人有規律運動習慣;黃婉茹 (2002 )的研究, 29.1%的女性有規

(10)

t衍生教育學教﹒第 19 期﹒民關 92 年 6 月 律運動習,慣的結果為低。研究結果之不同,可能來自不闊的對象群體、不同的測定時 ,但運動的定義、分頸與悶響的設計方式等,但是草成研究結果葦異的照閣。如呵 使用界定相闊的運動分類表,則有待學界產生共識。 研貨發現家庭主婦處於維持期情況多於兼職工作與專職工作之婦女,而意鸝期方 醋,期以專職工作者最多;顯紫、家聽主婦較暫時問從取f木房活動或運動,反之,蹲職

職業婦女受到時問影響,晨5較不可能從事運動,研究結果與 Jaffee, Lut銜"

Rex

,

Hawk紹,

&

Bucaccio 導權者( 1999) 及陳其美 (2001 )的研究結果相近,尤其 Jaffee 等(

1999)

發現女性從業員工認為影響運動之障礙盟黨之一為缺少時閱(特別是黨鱷期者) ,極惡 相似。本研究亦發現不同癌動階段在體康狀況上看顯著差異,研究結果與黃媲茹 (2002

)

的研究相闕,但閣總康狀況攜自棟式報告( self-repo舟山,非臀體客觀檢葷的評價,因 此,是否自認為健康者具有較高的皂稽心、較積鍾的態度,轉需臨答較規律之運動, 醫用浩成兩變議問真有高度相羈的假象,實有得更改研究設計,做避一步的調查。 本研究發現不同運動階段在跨理論模式內插上的差異,除少數配對無顯著差異 外,在各依變項上有顯著盡揍,本研究亦將知覺運動障礙量表及知覺還驗和益蠶按合

f井,以主成分法 (pri間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及最大變其數法( varimax) 指出離餾

囡絮,第一個問黨解釋輝、變異聾的 2 1.4% '第二餾閻素解釋 18.0% '兩個國黨共解釋 39.4%的總變異議,且知覺運動障礙量表之各聽落入障礙( Cons) 因槳,而知覺躍動和 諧量表之各聽落入科授 (Pros) 思素,上述研究結果實體跨理論模式具有良好的建構效 農(

construct validity

)。國外許多研究,以身體質最指數、自陳式身體活動蠶(各種時 ,如三日、七思甜億法、休鳴身體活動量表等)、自我效能、決策權衡等揖探究 的變頃,世讀質不同運動階段,確實存在全理變項、社會心理變項,甚或部分人口學 墉項的差異(

Cardinal

,

1997 ; Marcus

&

Owen

,

1992 ; Marc肘, Rakows函,

&

Rossi

,

1992 ;

Wyse et al., 1995) 。研究中只有知覺譯動利益方頭有較多的無顯著誰異 (7110

)

,可能部 分問懇內容涉及知識,控認錯,導致依變項闊的相關較器,有待後鑽研究進一步查證。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初步控實以都于哲學童母親為對象的跨理論模式,具有良好的建構想,壤。在

控制健康狀態正變數後,分囑不同選動階段的研究會象,無論在運毒自我效能、知覺

(11)

惡用 5今理論模式於學童母義運動行為之研 運動彈礎‘知贊擺動和盤及接叢權衛芳噩,皆顯示出明顯的差異。亦即的於不運動的 無意醫期、意鸝期的蹄友,有較龍的自我效龍、其所知覺的還動利論較低、所知覺的 運動障礙較高:夜之,位於規律運動蝦的行動期、維持期的婦女,則有較高自我效能、 其所知覺的萬勸利接較高、所知覺的運動障礙則較低。依據不間溫動階段可提供適切 的介入措蹦 G

二、建議

(一)應用推臟方關 以個體、關攤為對象,寶路運動指導、衛生教育、心理諮醋、臨照復髏捨療、擬 定各項擺動行為改聽之際,可考庸、黨用跨理論模式,樣定出各躍動階段的人口群,立在 根接社會心裡禮贊碩分析所得結果,擬定各種不同的介入讓略,特講f立於無意蠶期、 意囑蟬的不i護動裳,能閱始運動,認位於行動題及誰持觀者,能持續不讓奇地擺動。 (二)研覽設計方指 1 本研究聽橫輯或研究,未東可考,宮會縱貫性研究(Ion草itudinal

study)

,以觀寮行 第改變的動態變化結構,並藉以了解在哪一謂運動階段最糟定?哪一個運動階 段最容易發愁故態接聽(詩lapse) 的現象? 2.擴大研究對象至不間年齡層(如青少年、青年、成年人、老人帶)、性別、群體、 社區、 ,以驗證此模式解釋運動行為的過切性。 3.連動階段分顯眾組括階梯式、Likert 式量表、是/否方式(

True/false )三種,未

來可探討三欖盤義的一毀性,並在學界獲的共識後,統一格式,以求得規律運 動人口較客觀、可借的數據。

參考文獻

王維漢( 1989) 碧藍灣蜻蜓鈍眾及放讓活動觀說結果分析。中聽繞計學報, 75(9) , 26-49 c 李碧當 (2001 )中年人運動聽聽、身體活動盤及其影響菌素之研究一以鑫在市中山藍藍聽踐誰對 o 蘆花:餾 立費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采出報)。 李蘭(1轉車) 李蘭、撞去守玲、 o 幸令攤換花去籬:公共衛生學(pp.569-584 )。台北::Etm:o 、潘伶燕、都會琳 (1 995 )臺灣地草成人的鍵康行盤探討、 素結構和親聽思索。中華警衛話, 14(4) , 358-3670 、劉 呂槃、姜逸群、江永皇室 ( 19嘉軒:鶴於韓康意讓及中老年聽預訪的健康行為之調查研究 o 台北:行政院衛生 薯。

(12)

衛生教宵呂學報﹒第 19 期﹒民國 92 年 6 月 林旭龍‘晶晶明 (2001) :應用故機階段棋式於運動行螞之研究勵-以大學女生為倒 o 衛生教育學報,峙, 19-34 。 林旭龍、晶晶明 (2002 )應用改變階段模式於大學女生身體活動之研究一改變階段模式之效護。衛生教育 學報, 18 , 127“ 140 。 季瑋珠、符春美( 1992) 社磁民銀從事體能活動之研究。中警衛琵, 11(4) , 328-340 。 馬力笠、孔憲蘭( 1988) 還要花悄給跨向全驗關子調查。嫂,情報導, 37-41 。 陳真美 (200 1)職業婦女護動行為及其相關服素之研究一以台~t市某家銀行爵儕 α 臺~t :聽立臺灣大學額 士論文(未出版) 0 黃婉茹 (2002) :應增跨理論樣式酹戰場玄蝕運動行品之研究一試行敢說及其無囑主管機聽女色辛辛務人員為 倒。畫北:矗立聾灣騙範大學聽業論文(未出報)。 黨佳宏 (200 1)應歸跨理論擻式對海人還草動行為之研究…tJ碧藍義市中úJ\"I真實主要男學員為f91J 0 臺北:醫立 臺灣師範大學聽士論文(未出在友)

B扭曲ra可A. (1977). Self-e蠶icacy: Tow晶rd A u終ifYin草 theoryof behavioral ch翻車已 PsychologicalReview, 84,

191-215.

Bemstein,仁, Henders桶, B. 志,泊在nis鉤,跤, Sullivan-況alley,丸& Ross, R. K. (1994). Physic在1 exercise an這

reduced risk of breast 崎ncerin youn惡 woman.Journal of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紹, 86(18), 1403-1408.

Boven

s,

A. 鼠, Van Bask,棍,人, V rencken, J. 缸, Wijne

n,

1. A., Saris, W. 眩, & Verstappen, F. 1. (1993 ).

Physical 鈴tivit)烏茲tness,and selected risk factors for CHD in 直ctivemen and women.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玄芷ercise, 25(5),572儡576.

Cardin訟, B. J. (1997). Cons1ruct validity of sta惡esof change for exercise be加vior.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試成 1),68-74.

Crai草head, L. W旬,

&

Blum, M. D. (1989). Supervised exercise in behavíoral treatment for obesity. Behavior

Therapy, 20, 49-59.

1血泊,I.L., & M路鈍,L. (1977). Decision Making: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onflict, Choice, and Commitment (pp.I-IO ). New York : Collier Macmillan.

Jaff師, L可 Lutter, J. 悅, Rex,J., Hawkes,仁,& Bucaccio, P. (1999). Incentive and barriers to physical activity for working woman. American Jour~ω1 of Health Promotion, 13( 4 ),215-218.

K帥, Y. 且, Lu, C. M., & Hu削缸, Y. C. (2002). Impact of a transtheoreticaJ model on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affecting exercise among workers.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

h,

JO( 4)

,

303-310.

King, A. c., Frey-Hewitt,日,Dreon, D. M、&Wood, P. D. (1989). Díet vs. exercise in weight maintenance:τhe

effects of minim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n long耐rm outcomes in men.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al,

149(12)

,

2741-2746.

King, A. C., Taylor, C. 眩, & Haskell, W. L. (1993). E好耐心。fdiffering intensities and formats of 12 month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 Health Psycholo,鯽.12(4), 292-300.

Kohl, H. W., Laporte, R. E吋& Bla汀, S. N. (1988).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n epidemiolo惡icalperspective.

Sport Medcine.6(4),222-237.

(13)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學童母親運動行為之研究

Marcus, B. 旺, Banspach, S. W., Lefebv時, R. c., Rossi, J. S., Carleton, R. A., & Abrams, D. B. (1992). Using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l to increase the adoption of physical participants. American Journal 01 Health

Promotion, 6 (6), 424-429

Marcus, B. H., & Owen, N. (1992). Motivational readiness, self-efficacy and decision-making for exercise. Journal

01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3-16.

Marcus, B. 旺,Pinto, B. M., Simkin, L. R., Audrain, J. E., & Taylor, E. R., (1994).Application oftheoretical models to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employed women. Journal 01 Health Promotion, 9( 1 ),49-55

Marc肘, B. 旺, Rakwoski, W., & Rossi, J. S. (1992). Assessing motivational readiness and decision-making for exercise. Health Psychology, 11,257-261.

Marc肘,B. H., Selby, V. c., Niaur

a,

R. S., & Rossi, J. S. (1992). Self-efficacy and the stages ofexercise behavior change. Research Quarterly lor Exercise and 砂0斤,63(1),60-66.

Muto,了,Saito, T., Sakurai, H., & Adachi, S.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efficacy scale for exercise behavior.

Keio Journal 01 Medicù惚, 41 (1),21-24.

Pappas, G. P., Golin, S., & Meyer, D. L. (1990). Reducing symptom with depression with exercise. Psychosomatics,

31(1), 112-113.

Pinto, B. M., & Marcus, B. H. (1994).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cancer in women. Medici惚, Exercise,

Nutrition and Health, 3, 102-111.

Prochask

a,

J. O. & DiClemente, C. C. (1982). Transtheoretical therapy : Toward a more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

Psychology :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276-288.

Prochask

a,

J. 0., DiClemente, C.仁, & Norcross, J. 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ω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9), 1102-1114.

Prochask

a,

J. 0., & Velicer, W. F. (1997).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American Journal

01 Health Promotion, 12( 1), 38-48

Raglin, J. S. (1990).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effects. Sports Medicine, 9(6),323-329.

Sonstroem, R. J. (1988). Psychological Models. In R. K. Dishman (Ed.), Exercise Adherence: Its Impact ofPublic Health (pp. 125-154).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Walton, J., Hoe汀, S., & Heine, L., Frost, S., Roisen ,眩, & Berkimer, M. (1999).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ages of change in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Journal olSchool Health,69(7), 285-289 0

Wyse. J., Mercer, T., Ashford, B., Buxton, K., & Gleeson, N. (1995).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the stages of exercise behavior change scale in yo

投稿 91 年 02 月 18 日

修正 92 年的月 24 日

(14)

衛生教育學報.第 19 期﹒民國 92 年 6 月

Application of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Mothers

Chan佇Min皂 Lu,

Hsiao-Wen Kuo

,

Su-Fang

Wan皂,

Shiuh佩Long Lin,抖-Hsia

Lee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utility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in

understandin惡 exercise

behavior and determined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among stage of exercise and self-efficacy

,

benefits

,

and

barrier丸 after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By using a 從結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

611 of valid samples were co

l\

ected from the students' mot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

i.

Participants were classified by stage of exercise and

ωmpared

on

three psychosocial variables which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for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The

average age ofthe sample was 38.7 years. On the basis ofparticipants' responses to the stage

of exercise

mea如何,

7.9%were in pre-contemplation

,

26.9%in contemplation

,

48.1 %in

preparation

,

6.6% in action and 10.5% in maintenance. Mother in pre-contemplation scored

the lowest and those in maintenance scored the highest on the

self.吃ffica哼,

benefit and

decisional balance indices

,

with the trend reversed on the barrier scale.

Si伊拉自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ages were found for the overall set of psychosocial variables (p<.OO 1) and for each

psychosocial variable

sep統rately 伊<.001).τhe

proportion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by the

psychosocial variables range from

衍生-20%.

These findings offers support for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apply in the exercise domain

,

implications for use of the findings by

educator in developíng stage-based Înterventions.

Key words :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mothers

,

exercise behavior

,

transtheoretic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