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研究---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之比較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企業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研究---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之比較Ⅱ"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企業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研究--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之比較Ⅱ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416-H-151-004- 執行期間: 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計畫主持人: 閔庭祥 共同主持人: 陳振明 計畫參與人員: 吳玨儒,廖信榮,柯國民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11 月 4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企業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研究

--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之比較Ⅱ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2-2416-H-151-004-

執行期間:92 年 8 月 1 日 至 93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閔庭祥

共同主持人:陳振明

計畫參與人員: 吳玨儒、廖信榮、柯國民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

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三 年 十 月 十八 日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企業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研究

--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之比較Ⅱ

計畫編號:92-2416-H-151-004

執行期限:92年08月01日 至 93年07月31日

主持人:閔庭祥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資訊管系

中文摘要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競爭壓力下,整個台灣產業正面臨一 些結構性的轉變。競爭更趨白熱化的亞洲地區,網際網路相關資訊科技之應用與企業 間電子商務的導入,也正在改變企業的價值鏈與企業間的供給鍊關係。電子整合是指 價值鏈的成員間,透過電腦和通訊系統的連結,而達成準垂直整合的一種特定型態。 企業間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可降低契約訂定及監督執行有關的交易成 本。而這樣一個電子整合的營運體系,將是網際網路時代國家與區域經濟競爭的核心 競爭能力。本研究為兩年期計畫之第二年研究工作,其中第一年計畫主要在與新加坡 大學決策科學系研究團隊合作進行個案研究,以瞭解亞洲地區,尤其是台灣、新加坡 與中國大陸在應用電子市集發展電子整合上的現況與異同。在訪談新加坡、台灣及中 國等地的電子市集業者與使用之企業約 50 位關鍵人員,發現三種層次的情境因素 (Contextual Influences)—結構性(Structural),國家區域性(National/regional)以及 社會文化性(Socio-Cultural),影響上述三個亞洲地區企業對於 B2B 電子市集的認知 與期望。本年度計畫則是延伸上述定性個案研究成果,以交易成本理論、資源依賴理 論、制度理論與情境因素為基礎,分析台灣企業推展跨組織電子商務來進行電子整合 的現況,並驗證有關影響因素之研究結論。為驗證研究結論對於台灣產業現象之概化 (Generalizability)解釋能力,本研究針對台灣電機電子公會之第一級會員為研究對 象,共寄發 980 份,回收 178 份有效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確認資源依賴度、業務依賴 度、規範與模仿機制、強制機制、國家區域性限制與結構性限制對電子整合績效有顯 著影響。 關鍵字:跨組織資訊系統、電子整合、企業間電子商務

(4)

Abstract

Affecting by the world wide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the competition from China, Taiwan is facing the transition problem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related technology in IOS and B2B e-commerce, is chang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of value chain and supply chain in Asia Business. Electronic integration stands for a form of vertical quasi-integration achieved through the deployment of an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 Through the electronic integration, the uncertainty and the transaction cost could be reduced in supply-chain and inter-firm collaborations. The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supported by electronic integration will gain the core competence in the industry clusters competition of Asia.。Based on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IOS for electronic integration. After building and verificati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by the case study,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aiwan.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different framework for IOS that is deployed in the B2B e-commerce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 And the findings of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IOS adoption of the firms in Taiwan could be valuable to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sectors of Taiwan.

(5)

1. 計畫緣由與目的

1.1 計畫緣由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與來自中國 大陸的競爭壓力下,整個台灣產業正面臨一 些結構性的轉變。競爭更趨白熱化的亞洲地 區,網際網路相關資訊科技之應用與企業間 電子商務的導入,也正在改變企業的價值鏈 與企業間的供給鍊關係。電子整合是指價值 鏈的成員間,透過電腦和通訊系統的連結, 而達成準垂直整合的一種特定型態。企業間 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可降低 契約訂定及監督執行有關的交易成本。而這 樣一個電子整合的營運體系,將是網際網路 時代國家與區域經濟競爭的核心競爭能力。 我國經濟部商業司過去所積極推動結 合上下游企業的「體系化輔導」,就是希望 透過上下游企業共同導入電子化或企業間 電子商務,提升商業的整體競爭力。而經濟 部工業局過去長期經營的製造業協力廠商 組成的「中衛體系」,以及在經濟部示範性 應用系統計畫下支持建置的 A 計畫(國際 資訊大廠與國內製造供應廠商的電子商務 系統)與B 計畫(國內資訊大廠與國內協力 廠商的電子商務系統)等等,都顯示我國政 府已體認到,未來全球競爭是一個產業結構 的體系化競爭。然而,雖然政府部門在政策 上與輔導經費上的大力支持和鼓勵,軟硬體 廠商與企管顧問公司也不遺餘力地行銷宣 傳與推廣,電子商務在台灣地區的應用發展 似乎仍離預期很遠。企業對電子商務的應用 仍存觀望態度,大都仍裹足不前,所以也無 法形成規模效益。因此,如何找出根本的影 響因素以及適當的解決對策已是當務之急。 1.2 計畫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在網際網路 與電子商務技術平台發展的趨勢下,影響企 業利用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的各 種內外部因素。希望透過台灣、新加坡與中 國大陸之企業個案研究,對於電子商務時代 的跨組織資訊系統導入相關議題,進行研究 架構及研究變數之發展與驗證,並將過去研 究文獻與企業經營實務中各種可能之影響 因素加以整理歸納。本研究為兩年期計畫, 其中第一年計畫主要在與新加坡大學決策 科學系研究團隊合作進行個案研究,以瞭解 亞洲地區,尤其是台灣、新加坡與中國大陸 在應用電子市集發展電子整合上的現況與 異同。在訪談新加坡、台灣及中國等地的電 子市集業者與使用之企業約 50 位關鍵人 員,發現三種層次的情境因素(Contextual Influences)—結構性(Structural),國家區 域性(National/regional)以及社會文化性 (Socio-Cultural),影響上述三個亞洲地區 企業對於 B2B 電子市集的認知與期望。本 年 度 計 畫 則 是 延 伸 上 述 定 性 個 案 研 究 成 果,發展研究問卷,並針對台灣電機電子產 業進行定量實證研究,以驗證研究結論對於 台灣產業現象之概化(Generalizability)解 釋能力。

2. 文獻探討

2.1 電子整合 引進資訊科技於企業與企業間之流程 及 合 作 關 係 的 觀 念 , 便 是 電 子 整 合 (Electronic Integration)。Venkatraman & Zaheer(1994)指出電子整合為相鄰價值 鏈(Value Chain)的角色間,透過專屬的 電腦和通訊系統的採用而達成準垂直整合 (Vertical Quasi- Integration)的一種特定 型態,它不只是電子資料交換(EDI)或 是跨組織資訊系統(IOS)等資訊科技的採 用,更是強調運用資訊科技於垂直或水平 關係的重整。而準垂直整合即是指某組織 雖然並未擁有另一組織的所有權,彼此間 卻可以共享垂直整合利益的一種組織狀態 Blois(1972)。

Venkatraman & Zaheer(1990)指出電 子整合的基本觀念是組織會盡量減少工作

(6)

環境中的不確定性,且 Galbraith(1973) 認為電子整合可視為組織增加資訊處理能 力 的 效 率 機 制 , 並 能 減 少 環 境 的 不 確 定 性,因此電子整合亦能提供組織策略上的 效益。Kambil(1992)進一步提出解釋, 強 調 電 子 整 合 應 用 資 訊 科 技 改 變 企 業 流 程、組織關係、企業網路與企業規模,它 特別著重在策略面的效益,能達到的不只 是將組織內部流程自動化的區域性效果, 尚可跨越組織界限的衝擊。這些衝擊除了 對基本組織結構可能有所影響之外,甚至 可能及於企業環境。 2.2 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最早是在 Ronald Coase (1937)的著作“The Nature of the Firm”中 被提出。Coase 首先關注到市場契約與交易 的運作過程中,除了生產產品與勞務的成本 存在外,尚有交易成本的存在,而交易的過 程中如果無法把此一交易成本計算在內,將 過於低估從事經濟活動的成本。Williamson (1975, 1985)統整了 Coase 理論和其它相 關交易與交易成本的文獻,發展出一套較完 整的交易成本理論,使得交易成本理論受到 重視。 Coase(1937)與 Williamson(1975) 皆認為在交易成本理論下,企業主的決策 目標乃在於使交易成本達到最小化。Coase (1937)認為在市場交易中供需雙方為了 找到均衡價格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即為交易 成本;Williamson(1975)則認為交易成 本為監督、控制與管理交易進行的成本; Dahlman(1979)認為當買賣雙方進行交 易時,所發生的資源耗費為交易成本;而 吳思華(1996)所談之交易成本即為在交易 行為發生時,隨同產生的資訊搜尋、條件談 判與交易實施等各方面之成本。因此概括來 說交易成本即在交易過程中,除交易標的物 之市場價格外,其餘所發生之成本。 Williamson(1975)將交易成本區分為 事前(Ex ante)及事後(Ex post)兩階段。

事前交易成本包括簽約、談判、保障契約的 成本,而事後成本包括適應不良成本、議價 成本、組織營運成本、監督成本等。他認為 產生交易成本之主因是由於人性因素、環 境因素以及交易標的物因素。其中人性因 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投機主義,環境因素則 包括有不確定性與複雜性、少數交易、資 訊不對稱與氣氛,而資產專屬性則屬於交 易標的物之範圍內。 人 性 因 素 中 的 有 限 理 性 最 早 是 由 Simon(1957)所提出的,他認為人類在知 識、遠見、技術與時間上是有限制的,然 而若與客觀理性行為所需的能力比較,人 在形成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是相當有限 的。Williamson(1975)認為在某些實質 條 件 下 , 雖 然 決 策 者 想 要 採 取 理 性 的 行 動,但卻受到精神、生理、語言及溝通能 力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有限理性會使交 易雙方無法於事前收集所有需要之資訊並 加以處理,不但使成本存在,也導致將來 可能發生契約中所未規定事情,而使交易 雙方需負擔額外的成本。 投機主義是假設交易者在有利的情況 下,決策者將不擇手段追求自身的利益。 而 Williamson(1988)將投機主義定義為 以狡詐的方式,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並 指出投機主義包含各種主動、被動、故意 扭曲資訊與欺騙的行為。而交易成本理論 是假設在交易的過程中交易者有投機心理 的存在,使得雙方隱藏著懷疑和不信任, 導致整個交易過程之資訊搜集、協議、監 督 成 本 增 加 , 因 此 廠 商 間 之 合 作 成 功 與 否 , 信 賴 度 將 是 一 個 重 要 的 因 素 。 Venkatraman and Zaheer(1994)指出在交 易成本相關的研究中,一些學者都認為信 賴 度 是 長 期 層 級 關 係 中 的 重 要 決 定 性 因 素。 環境因素包括不確定性與複雜性、少 數交易、資訊不對稱與氣氛。由於在現實 世界裡充滿著變化與不可預測性,則交易

(7)

雙方的理性行為必會受到許多限制,在協 商與訂約的過程中,常需付出更多的時間 與精力吳思華(1996)。在不確定的環境 下,由於有限理性行為的限制,交易雙方 將 無 法 在 事 前 對 交 易 相 關 的 環 境 加 以 確 認,亦即有環境不確定性的產生,同時也 不易對交易之績效加以查證,亦即會產生 行 為 不 確 定 性 Rindfleisch & Heide (1997)。而 Heide & John(1990)認為交 易夥伴之間的不確定性,將會造成控制上 的問題,這些問題包含了難以正確預測未 來的狀況、難以為不可預測的情況做出適 當的規劃、以及難以正確評估供應商的績 效。 少數交易可分為事前與事後兩種。事 前 少 數 交 易 是 指 由 於 資 源 的 異 質 性 (Idiosyncrasy)、資訊與資源不易流通, 使得實際可參與的人有限,再加上人性因 素中的投機主義,使得交易往往由少數人 把 持 著 , 形 成 一 種 獨 占 或 寡 占 的 市 場 結 構。而事後少數交易是指第一次得標者在 其交易期間,學習或是熟悉合作對象之資 訊、經驗與企業流程,於第二次簽訂契約 時,就比其它競爭者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與機會獲得新契約,形成事後的少數交易。 因為受限於交易時的環境不確定性, 使得交易雙方都無法確切得知對方所握有 的資訊,此時即資訊不對稱的產生。擁有 較多資訊的一方,便有可能隱瞞資訊之投 機行為產生,而握有資訊較少一方受到欺 騙,使得交易過程中之協商與監督成本提 高。 交易過程中之氣氛將影響著交易的品 質與成本。交易過程中,若是雙方處於不 信任與不確定的氣氛中,使得交易之困難 度提高,迫使雙方需要締結許多書面資料 與條約條文來約束規範雙方,如此交易成 本將大大的增加。 2.3 資源依賴理論 最早正式提出依賴關係觀念的學者是 Emerson(1962)。他認為 A 公司對 B 公司 的依賴與B 公司給予 A 公司在目標上的激 勵性投資(Motivational Investment)成正 向關係;與缺乏B 公司的涉入之下,A 公 司 能 單 獨 達 成 目 標 的 能 力 成 反 向 關 係 。 Pferffer & Salancik(1978)所提出的資源 依賴概念,一般被認為是相當具有代表性 的,其認為環境中有許多資源,組織必須 靠爭取環境資源來維持生存。組織是否存 續,端視效能(Effectiveness)良好與否, 而效能是由外界判斷,因此組織要靠環境 的支持才能生存。

Pferffer & Salancik(1978)歸納出影 響組織對另一組織依賴程度的三個因素, 分別為資源的重要性程度、資源分配與使 用之差異性以及資源控制力的集中度。資 源重要性的程度可以相對交易量和輸出或 輸入對組織的關鍵性程度來衡量。 資源分配與使用之差異性是指其它組 織對其所擁有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所造成的 差異(優勢)程度。這些差異將造成權力的 產 生 , 可 再 細 分 為 資 源 的 擁 有 (Possesion)、資源的存取(Access)、資 源實際使用者(Actual use)與資源使用控 制者以及訂定規則或規範資源的擁有、分 配、使用以及強制此規範的能力。 儘管組織可能控制了某項資源,而且 該項資源是重要的,但是也無法確定其它 組織會對其資源產生依賴性。資源控制力 的集中度,意指其它組織除了透過此組織 獲得該資源之外,能否再從其它管道獲得 該資源的程度,而這也將會影響組織間的 依賴性。

綜 合 上 述 所 說 ,Pfeefer & Salancik (1978)認為控制某項資源的程度與該資 源的差異性與重要性,共同決定了組織間 的依賴程度。因此依賴性可以定義為特定 輸入或產出對組織的重要性,與這些資源 是否被少數組織所控制。組織資源的來源 若非全是自己自足,即指部份資源需由外

(8)

部組織提供,此則將會牽涉到組織間資源 依賴的問題。 2.4 機構化理論 由於機構化觀點源起於社會學、政治 學 等 不 同 的 學 域 , 對 於 機 構 化 觀 點 的 詮 釋、研究興趣也都各有不同,因此造成機 構化理論在觀念上的混淆不清。而其中較 為人所知的是DiMaggio & Powell(1983) 所提出之觀念,他們將機構化之影響力依 其 運 作 機 制 分 成 強 制 (Coercive)、模仿 (Mimetic)、規範(Normative)三類。 強制機制多指一些來自外部環境的影 響機制,這些強制機制本質上差異頗大, 有正式的機制(法律、政府、組織結構), 亦有非正式的機制(信仰、正當性),有些 機制明確,亦有些機制籠統。 相 對 於 強 制 機 制 , 對 組 織 內 個 體 而 言,模仿機制是屬於發自個體內心而不受 外力干擾的一種機制DiMaggio & Powell

(1983)。此一機制一則源自於個體見賢思 齊的心態,希望自己亦能有像他人一般好 結果的企圖心;再則是一種自我的心理防 衛,希望經由模仿減少認知上的衝突;但此 一機制是否成功,則要看模仿的誘因及成 功的機會而定Fogarty(1992)。 規範機制本質上介於外部的強制機制 與內部的模仿機制之間,故其界定上較為 不易。涵義上此一機制是方便成員共同依 附於某一個常模的一種作用。此一機制的 促成並不容易,通常其建立於專業的素養 上,亦即在專業的組織中較易產生此一機 制,而長時間的培養以及嚴格的訓練也有 助於此一機制的產生 Lachman & Aranya

(1986),但規範機制若是起源於專業化分 工,其與組織內其它機制的衝突往往無可 避免。 2.5 情境因素 由於近來的一些研究也顯示純粹以科 技與經濟(Technical-economic)角度來探討 電子市集的導入,是有其限制的 Avgerou (2001)與 Kumar(1998),這些研究也解 釋了社會文化環境上的一些情境因素,是如 何影響亞洲企業的運作,而這些情境因素也 同樣在亞洲企業導入電子市集上,扮演著重 要的影響角色。 Avgerou(2001)認為在電子市集的運 作與發展上,情境因素不只是可能導致電子 市集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甚至是造成電子 市集導入障礙的關鍵因素。從這個角度來 看,情境因素所造成的電子市集導入障礙可 以劃分為三類:結構性、國家區域性以及社 會文化性。 結構性的限制是電子市集導入的主要障 礙,特別是在許多亞洲開發中國家。這些限 制包括:落後的基礎建設及通信環境、金融 系統(如電子付款系統)、法律及政府法規 (如稅制)、後勤物流系統(如運輸)等等,

都會扼殺電子市集的發展 Markus & Soh (2002)。 因此,如果不能瞭解國家區域性與社會 文化性的限制與其所造成的困難,我們也很 難清楚掌握電子市集應用上所面對的挑戰。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經由文獻探討,本文將可能影響組織導 入跨組織資訊系統之構面,歸納、彙整於下 表1。 根據表1 所示,本研究在進行「企業導 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 素 」 實 證 研 究 時 , 將 以 交 易 成 本 理 論 (Transaction cost theory)、資源依賴理論 (Resource dependent theory)、機構化理論 (Institution theory)與情境因素為理論依 據。

(9)

表1 各理論構面之參考學者 理 論 構面 參考學者 ~事前與事後成本 Williamson(1975) ~環境不確定性 Williamson(1975) Heide &John(1990) Rindfleisch&Heide(1997) 吳思華(1996) 交 易 成 本 理 論 ~投機主義行為下 之信賴度 Williamson(1988) Barney(1990) Venkatraman&Zahee(1994) ~資產專屬性 Williamson(1985) Venkatraman&Zahee(1994) 資 源 依 賴 理 論 ~依賴度 Emerson(1962) Pferffer&Salancik(1978) ~強制機制 DiMaggio & Powell(1983)

Forgarty(1992)

~模仿機制 DiMaggio & Powell(1983)Forgarty(1992)

~規範機制 DiMaggio & Powell(1983) Lachman & Aranya(1986) ~結構性限制 Markus & Soh(2002)

Hsiao and Ming(2002) ~國家區域性限制 Avgerou(2001)

Hsiao and Ming(2002)

~社會文化性限制 Kumar(1998) Hsiao and Ming(2002)

資源依賴度 資產專屬性 業務依賴度 不確定性 交易成本 信賴度 電 子 整 合 績 效 強制機制 結構性限制 國家區域 性限制 社會文化 性限制 交 易 成 本 理 論 資 源 依 賴 理 論 機 構 化 理 論 情 境 因 素 模仿機制 規範機制 圖1 研究架構 其中交易成本理論可延伸出信賴度、交 易成本、不確定性等三構面;資源依賴理論 則包含資產專屬性、資源依賴度、業務依賴 度三構面;機構化理論在文中亦包含三構面 分別為規範機制、模仿機制與強制機制;而 情境因素亦可分為結構性限制、國家區域性 限制以及社會文化性限制等,其架構圖如上 圖1 所示。 3.2 問卷設計 Kerlinger(1986)認為在進行調查研 究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問卷調查收集有關 之事實、意見、態度等資料。且問卷是一 套有系統、有順序、有目的的問題表格設 計,研究者透過問卷蒐集到受訪者對研究 主題有關的意見、態度、價值、信仰,以 及過去與現在的行為,乃至行為的標準與 理由。 因此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調查研究。問卷並依據研究架構來發展問 題,而本研究問卷在衡量尺度上是使用五 點李克特尺度量表(Liker Scale)來衡量受 訪者的態度。 3.3 研究樣本 本研究主要是以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 進行電子整合之企業為對象,主要樣本來 源為「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之 會員,而選擇此公會之主要原因是因為該 會之成立時間已有五十三年之久,會員涵 蓋之行業類別多達十五種,如重電機、冷 凍空調、家用電器、電腦及週邊設備、通 信器材、測量儀器及設備、電子成品、供 電設備、照明器材、配線器材、半導體、 光電產品、電子零組件、電池、資訊應用 軟體及網路業等。而電機電子所包含的資 訊、軟體、網路等行業別,正是目前台灣 經濟結構中,最關鍵的重要行業,因此本 研究以該會之會員為其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為了使問卷 之回收率及有效率提升,因此本研究在問 卷發放給研究對象之前,將依序完成下列 之步驟(1)根據向「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

(10)

同業公會」所取得之名錄,針對本研究鎖 定之對象,以電話方式詢問該公司是否願 意幫忙。(2)若願意幫忙填寫,則詢問該 公司目前是否已經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進 行電子整合;若該公司尚未導入,則不與 予寄發問卷,主要是避免研究結果受到這 些樣本所影響;但是對於正在評估或預計 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之廠商,則將這些廠 商包含在內,主要是因為這些廠商在導入 前,也會對各方面進行評估,寄發問卷給 該公司,一方面可以知道該公司在導入前 是否考慮到本研究所提到之問項,另一方 面,也可以將本研究提供給該公司參考, 以利該公司在這項計畫案能有更多方面之 考量。(3)由於本研究問卷之問項性質, 較適合企業之管理階層之主管來填寫,因 此以電話詢問之目的,除了在詢問該公司 是否願意協助研究之外,也盡可能找到合 適之部門的主管,並詢問該主管是否願意 協助,如此,才可以使得問卷之有效率與 回覆率提高。 若以上三步驟皆完成,則我們將以對 方 可 以 接 受 之 方 式 , 以 傳 真 或 郵 寄 的 方 式,將問卷寄到對方手上以便填寫。若於 兩個禮拜後尚未收到該主管之回覆,便會 再撥電話提醒該主管,以提高回收率。 3.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統計研究上常使用之 SPSS 套裝軟體,對回收之問卷進行分析。根據研 究目的與建立之架構,使用統計中多種不同 的分析方法來完成本研究。 3.4.1 敘述性統計 用以觀察及整理資料的分佈型態,可 了 解 受 測 廠 商 的 基 本 資 訊 , 其 中 包 含 行 業、公司員工人數、資訊研發部門人數、 公司營業額、銷售通路…等。 3.4.2 信、效度檢驗 信度分析是指對同一或相似母體重複 測 量 所 得 結 果 之 一 致 性 程 度 , 一 般 是 以 Cronbach`s α 係數來衡量同一構面下各項 目間之一致性,亦即同一構面之問項是否 具有一致性;效度則是指測量能夠測量到 我們所想要測量特質的程度,亦即問項之 內容是否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3.4.3 相關分析 用以了解變數間相關的強度。本文中採 用Pearson 相關分析。 3.4.4 因素分析 針對研究變數進行因素分析,採用主成 份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進行因素 萃取,並且以最大變異法(Varimax)進行 直交轉軸,選取出特徵值(Eigenvalue)大 於1的因素以縮減原始資料的變數,而且仍 然可以保存或解釋原始資料提供的大部份 特性。 3.4.5 迴歸分析 進行多元迴歸分析,來比較各構面的變 數對電子整合績效的影響程度。

4. 資料分析

4.1 基本分析 4.1.1 問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寄發980份,於三個月後總共 回收178份有效問卷,有效回覆率為18.2%。 4.1.2 回收樣本之描述性分析 受訪廠商 178 份資料中之各產業別的 比例如下所示。其中重電機類佔11.2%;冷 凍空調佔0.6%;家用電器類佔 5.6%;電腦 及周邊設備類佔 14.6%;通信器材類佔 7.3 %;測量儀器及設備類佔 6.2%;電子成品 類佔9.4%;供電設備類佔 5.6%;照明設備 佔0.6%;配線器材類佔 5.1%;半導體類佔 8.4%;光電產品類佔 5.6%;電子元件類佔 25.8%;電池類佔 1.7%;其它佔 15.2%。 回收之問卷中以電子元件類所佔的家數比 例最高,其次依序為其他與電腦及周邊設

(11)

類。 4.2 相關分析 經由 Pearson 相關分析,發現交易成本 理論、資源依賴理論、機構化理論、情境因 素等構面之變數與電子整合績效,皆呈現高 度相關。因此,我們進一步利用因素分析來 縮減變數。 4.3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其主要目的在於將多個變數 縮減成少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變數。本研究 之研究變數共有54個。因此本研究利用因素 分析之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共同因素,保留特 徵值大於1的因素,最後再利用最大變異數 法將因素轉軸,使各因素更易於歸類與解 釋,變數的選擇則保留因素負荷量大於0.5 的變數。 表2 因素分析之 KMO 值與特徵值 因素 項數 取樣式切量 (KMO) 特徵 值 交易成本理論 信賴度 技術更換率 交易成本 不確定性 5 5 3 1 0.8 4.46 2.11 1.38 1.10 資源依賴理論 資源依賴度 資產專屬性 業務依賴度 5 7 2 0.816 4.94 2.08 1.27 機構化理論 模仿與規範機制 強制機制 4 3 0.823 3.561.13 情境因素 國家區域性限制 社會文化性限制 結構性限制 6 3 3 0.757 4.59 2.10 1.62 電子整合績效 8 0.906 5.05 ◎54個變數中共有2個其因素負荷量不足0.5,因 此予以刪除 結果如上表2,將54個變數萃取成為13 個因素,分別命名為信賴度、技術更新率、 交易成本、不確定性、資源依賴度、資產專 屬性、業務依賴度、規範模仿機制、強制機 制、國家區域性限制、社會文化性限制、結 構性限制及電子整合績效。經由因素分析萃 取出13個因素。 4.4 信、效度分析 以下將對此13個因素進行信度衡量與 建構效度檢驗。 表3 信度、效度分析 因素 累積解 釋變異 Alpha 值 交易成本理論 信賴度 技術更換率 交易成本 不確定性 31.84 46.91 56.77 64.64 0.78 0.37 0.78 N/A 資源依賴理論 資源依賴度 資產專屬性 業務依賴度 32.93 46.79 55.23 0.81 0.81 0.59 機構化理論 模仿與規範機制 強制機制 50.80 66.92 0.79 0.81 情境因素 國家區域性限制 社會文化性限制 結構性限制 35.27 51.43 63.89 0.86 0.82 0.70 電子整合績效 63.15 0.92 ◎因不確定性僅有一題項,因此無須衡量信度 綜合表3結果發現,13個因素中除技術 替換率之效度0.37甚低外,其餘12個因素不 僅具有衡量信度與建構效度,且可以明確區 分為信賴度、交易成本、不確定性、資源依 賴度、資產專屬性、業務依賴度、規範模仿 機制、強制機制、國家區域性限制、社會文 化性限制、結構性限制及電子整合績效等因 素。 4.5 研究假設檢定 本研究以信賴度、交易成本、不確定 性、資源依賴度、資產專屬性、業務依賴度、 規範與模仿機制、強制機制、國家區域性限 制、社會文化性限制與結構性限制等 11 個

(12)

為自變數,以及視電子整合績效為依變數, 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其分析結果如表4。 表4 迴歸分析 模型 標準 化係數 P- Vaule 信賴度 交易成本 不確定性 資源依賴度 資產專屬性 業務依賴度 規範與模仿機制 強制機制 國家區域性限制 社會文化性限制 結構性限制 .027 .032 .040 .253*** - .094 .159** .305*** .146** .193*** - .005 - .218*** .638 .616 .488 .000 .187 .011 .000 .038 .005 .928 .001 依變數:電子整合績效 F值:16.293*** 2 R :51.8% ◎ **為P<.05;***為P<.01 由表4 中可以得知,除資源依賴度、業 務依賴度、規範與模仿機制、強制機制、國 家區域性限制與結構性限制對電子整合績 效有顯著影響外,其餘變數皆不顯著。 資源依賴度 資產專屬性 業務依賴度 不確定性 交易成本 信賴度 電 子 整 合 績 效 規範機制 & 模仿機制 強制機制 結構性限制 國家區域 性限制 社會文化 性限制 交 易 成 本 理 論 資 源 依 賴 理 論 機 構 化 理 論 情 境 因 素 +0.25 +0.16 +0.31 +0.15 -0.22 +0.19 圖2 影響電子整合績效之變數 而與電子整合績效有關係之 6 個變數 中,如圖2,除結構性限制與電子整合績效 呈負相關係以外,其餘皆與電子整合績效呈 正向關係,且研究發現電子整合績效受機構 化構面影響最深。

5.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計畫為期兩年,第一年之研究主 要是以交易成本理論、資源依賴理論、制度 理論為基礎,透過與新加坡大學研究團隊在 台灣、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的個案研究合作, 探討影響跨組織資訊系統與電子整合的相 關因素。透過與新加坡大學決策科學系在定 性研究方法之交流,以及從新加坡、台灣及 中國等地的電子市集業者與使用企業約 50 位關鍵人員的個案訪談資料分析,發現三種 層次的情境因素—結構性(structural),國家 區 域 性(national/regional) 以 及 社 會 文 化 性 (socio-cultural),影響亞洲地區企業對於 B2B 電子市集的認知與期望。上述這些情境因素 連 同 過 去 學 者 所 提 出 之 技 術 面 (technological)、組織面(organizational)以及 跨組織面(inter-organizational)等影響因素, 成為第二年實徵研究設計的主要構面與變 數,以進一步探討企業在導入跨組織資訊系 統進行電子整合之影響因素。 針對電機電子公會之第一級會員為研 究對象所得到之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確認資 源依賴度、業務依賴度、規範與模仿機制、 強制機制、國家區域性限制與結構性限制對 電子整合績效有顯著影響。本研究也發現, 機構化構面之因素對企業導入電子整合系 統之影響最為明顯。顯示企業在導入跨組 織資訊系統進行電子整合受到模仿機制、 規範機制影響最深。由此,我們可以推論, 國內成功之企業與政府所推動之結合上下 游企業的「體系化輔導」與由製造業協力 廠商組成的「中衛體系」這類政策都將是 國內企業在衡量是否導入電子整合系統與 評量電子整合績效時,一個影響動力。而 政府所推動之結合上下游企業的「體系 e 化輔導」,以及在經濟部示範性應用系統計

(13)

畫下支持建置的國際資訊大廠與國內製造 供應廠商的計畫,與國內資訊大廠與國內 協力廠商的 B 計畫等,都將能營造出一個 規範與模仿機制、強制機制環境,以促進國 內企業「體系 e 化」之發展。 此外情境因素中的國家區域性限制與 結 構 性 限 制 對 電 子 整 合 績 效 亦 有 顯 著 影 響,顯示國內企業受到兩岸政治對立的國家 區域性限制,以及整體電子化環境法令與基 礎建設仍有不足的結構性限制,亦須正視。

參考文獻

1. Avgerou, C.,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11, 2001, pp.43-63.

2. Blois, K.J., “Vertical Quasi- Integration”,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 1972, pp. 253-272.

3.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s, Vol. 4, 1937, pp. 385-504.

4. DiMaggio, P. & Powell, W.W., “The iron cage revistied :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 1983, pp.

147-160.

5. Emerson, R. M., “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27, 1962, pp. 31-41.

6. Fogarty, T. J.,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in accounting firms :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Vol. 17, No.

2, 1992, pp. 129-149.

7. Galbraith, John K., “Organization Design”,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1973.

8. Heide, J. B. and G. John, “The role of dependence balancing in safeguarding tracsaction-specific assets in conventional channel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January), 1988, pp.

20-35.

9. Kambil, Ajit, “Electronic Integration: Desig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ted Exchange Relations And Networks,” Doctoral dissertation, Sloan

of Managemen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2(November).

10. Kumar, K., H. G. van Dissel, and P.

Bielli.,“The Merchant of Prato -- Revisited: Toward a Third Rational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June, 1998, pp.199-226.

11. Lachman, R. & Aranya, N., “Job attitudes and turnover intensions among professionals in different work settings,”

Organization Studies, 1986, pp. 279-294.

12. Markus, M. L. and Christina Soh., “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Global E-Commerce Activity”,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0(1),

2002, pp5-12.

13. Pfeffer, J. and G. R. Salancik,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78.

14. Rindfleisch, A., & Heide, J. B.,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61, October,

1997, pp. 30-54.

15. Ruylin Hsiao and Vincent Ming, “The Asian Difference in B2B E-Marketplace”,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Business, Taipei, 2002,

pp532-534 (full paper in CD-ROM). 16. Simon, H., “Models of Man,” New

York:Wiley, 1957.

17. Venkatraman N. and Zaheer, A., “Electronic Integration and Strategic Advantage :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 1,

No. 4, 1990, pp. 377-393.

18. Williamson, O. E., “Market and Hierarchies :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 New YorkFree Press,

1975.

19. Williamson, O. 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Free Press, 1985.

20. Venkatraman N. and Zaheer, A, “Determinants of Electronic Integration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An Empirical Test”,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0, No. 5, 1994, pp. 549-566.

21. 吳思華,策略九說,臉譜文化事業公 司,民 85。

(14)

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內容與原計畫之規劃,因核定 之工作預算,與原提出之研究經費需求有相 當大的差距,因此在跨國比較研究之個案與 實徵資料收集上,受到很大的侷限。由於本 研究計畫提出之第一年赴新加坡參與訪談 及研究交流之費用未被核准,而第二年計畫 中原規劃提出前往新加坡大學,與新加坡研 究團隊就其個案研究相關程序、原始資料處 理及成果進行交流討論。希望能同時就我方 之實徵研究之架構與問卷設計,進行交流討 論,以進一步修正研究理論架構與問卷設 計。無奈相關短期差旅費用之申請,仍然不 被核准,因此僅能採用相關個案之次及資 料,而實徵資料之收集亦侷限於台灣。跨國 比較研究之價值,亦無法實現。 因此再此侷限下之本年度所進行之工 作,主要是以第一年計畫之研究成果為基 礎,比較分析新加坡研究團隊跨國訪談的個 案資料中,歸納分析情境因素影響上的差 異。並將各種情境因素構面及因素,加入原 本以交易成本理論、資源相依理論以及機制 理論為基礎所發展之問卷中(主要涵蓋組 織、技術、經濟等構面及因素)。同時選定 目前台灣產業結構具重要影響地位之電子 電機產業,進行完整之產業問卷調查。本研 究之預 期 目 標 亦 調 整 為 「 以交易成本理 論、資源依賴理論、制度理論與情境因素為 基礎,分析台灣企業推展跨組織電子商務來 進行電子整合的現況,並驗證有關影響因素 之研究結論」。 研究執行結果,在目標達成情況上, 本研究結果確認資源依賴度、業務依賴度、 規範與模仿機制、強制機制、國家區域性限 制與結構性限制等因素對電子整合績效有 顯著影響。同時本研究也發現,機構化構面 之因素對企業導入電子整合系統之影響最 為明顯。顯示企業在導入跨組織資訊系統 進行電子整合受到模仿機制、規範機制影 響最深。 本研究主要發現可提供作為政府推動 產 業 電 子 化 政 策 之 參 考 , 透 過 此 研 究 結 論,可以推論對於國內成功之企業與政府 所 推 動 之 結 合 上 下 游 企 業 的 「 體 系 化 輔 導」,與由製造業協力廠商組成的「中衛體 系」這類政策都將是國內企業在衡量是否 導 入 電 子 整 合 系 統 與 評 量 電 子 整 合 績 效 時,一個影響動力。而政府所推動之結合 上下游企業的「體系 e 化輔導」,以及在經 濟部示範性應用系統計畫下支持建置的國 際資訊大廠與國內製造供應廠商的計畫, 與國內資訊大廠與國內協力廠商的 B 計畫 等,都將能營造出一個規範與模仿機制、 強制機制環境,以促進國內企業「體系 e 化」之發展。此外情境因素中的國家區域 性限制與結構性限制對電子整合績效亦有 顯著影響,顯示國內企業受到兩岸政治對立 的國家區域性限制,以及整體電子化環境法 令與基礎建設仍有不足的結構性限制,亦須 正視。 本研究計畫之成果,已經分別於2003 年與 200 年,產出兩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其學術發表價值已獲得肯定,短期內 應可進一步整理,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數據

表 1 各理論構面之參考學者  理 論  構面  參考學者  ~事前與事後成本 Williamson(1975)  ~環境不確定性  Williamson(1975)  Heide  &John(1990)  Rindfleisch&Heide(1997) 吳思華(1996) 交易成本理 論 ~投機主義行為下 之信賴度  Williamson(1988) Barney(1990)  Venkatraman&Zahee (1994) ~資產專屬性  Williamson(1985)  Venkatram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irst, this research integrates academic literature fro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ic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based o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圖4 1 整合資訊系統風險 圖4.1 整合資訊系統風險..

To complete the “plumbing” of associating our vertex data with variables in our shader programs, you need to tell WebGL where in our buffer object to find the vertex data, and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