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醫療產業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醫療產業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研究 "

Copied!
2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醫療產業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研究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 for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研 究 生:張 音

指導教授:譚伯群 教授 張淑昭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一 月

(2)
(3)

摘 要

網際網路的進步加速了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發展,資訊科技不但擴大延伸了組織間 交易、協調及溝通活動的範圍,亦促成了跨組織合作關係的建立。台灣自實施全民健 保制度以來,醫療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醫療院所如何運用跨組織資訊系統規劃,以 提升競爭力成為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組織理論之科技與組織相依性的關係為基礎,整合合作關係理論、知識 管理理論及價值鏈等相關理論,從產業環境變遷、企業策略規劃,和企業組織等三個 主要影響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因素切入研究主題;再從政府機關近年來委託試辦之研 究計畫中,選取在醫院價值鏈具代表性的跨組織資訊系統個案,進行實證研究。

本研究提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架構及四項研究命題:(1)跨組織資訊系 統之主要核心技術不同將導致不同的跨組織合作關係,(2)跨組織資訊系統之主要核 心技術不同將導致不同的知識管理應用,(3)不同類型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所產生的組 織效益不同,(4)不同類型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所重視的策略規劃特性不同;研究結果 顯示四項命題皆獲得支持。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1)在理論方面,提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架構,提 供資訊系統規劃者及研究者完整且系統性的規劃方法。除了重新檢視跨組織資訊系統 與跨組織合作的關係,並從電子商務資訊流的角度,分析跨組織資訊系統所促成的知 識管理活動型態,以及應用在醫院價值鏈所產生的效益,可做為跨組織資訊系統策略 規劃發展的理論基礎。(2)在實務方面,提供醫院管理及資訊部門一個觀念性的整合 架構,有助於增進醫療產業跨組織合作關係及知識管理的應用。(3)研究發現亦將有 助於政府部門擬定跨組織資訊系統發展政策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參考。

關鍵字:跨組織資訊系統、策略規劃、跨組織合作關係、知識管理、醫療產業

(4)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advance of the Internet, emerging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IOS) have been pervasive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dom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panded the reach of interorganizational transactions,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enab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has been facing severe competi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hence hospitals need to consider how to strategically employ IOS to rai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First, this research integrates academic literature fro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ic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interdependency theory, specif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An IOS strategic planning framework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environment change, 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is proposed. Then some empirical cases from the government granted IOS research project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analysis.

A strategic planning framework of IOS and four propositions we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asoning. The four propositions are: (1) the different core technology type of IOS will cause a different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2) the different core technology type of IOS will cause differ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3) the use of IOS will generat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benefits (4) different types of IOS have different strategic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results support these four propositions.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O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IOS-enabled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has been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plann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ers and researchers. (2) To confront the strict environment chang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a conceptual and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IOS is proposed for hospital manager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s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3)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uld also benefit IOS policy-mak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government sectors..

Keyword: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 IOS ) , Strategic planning,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IOR),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ealthcare industry

(5)

致 謝

在資訊界工作多年後,能夠重新回到學校求學,是一段令人珍惜的人生經驗。求 學過程因兼顧工作和家庭,雖然有時艱辛卻也享受知識探索的樂趣。在博士班求學過 程中,我要感謝指導教授譚伯群教授、張淑昭教授,中正大學管理學院林清河院長、

成功大學管理學院吳萬益院長、美國紐約大學 Dr. Bronner 和 Dr. O’Connor,以及成大 企管系的師長們,由於他們對我在專業領域的啟發及論文寫作的指導,使我得以順利 完成修業課程。同時感謝博士論文審查委員對本論文的指正及建議,使我獲益良多。

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宋瑞珍教授、工管系 李茂雄教授,及交管系張有恆教授是我所服務機構成大醫院的長官,感謝他們在工作 崗位上長期給我的支持和勉勵。資訊室石堯山組長、吳嘉玟組長、陳永記組長,及鄭 青境組長,是與我一起並肩作戰的工作夥伴,感謝他們與我共同經歷一波波的挑戰,

在艱辛的醫療經營環境中,為醫院資訊系統的轉型發展而努力。

成大工科系趙健明教授、陳澤生教授,計網中心賴溪松主任,電機系陳立祥教授、

詹寶珠教授,南區健保局謝江清副理,和北醫醫資所劉建財教授,這些與我共同從事 研究計畫的夥伴,同時也是醫療資訊界的前輩們,感謝他們提攜後進和研發創新的精 神,使得研究計畫獲得良好成果。感謝中央健保局張鴻仁總經理、南區健保局蔡魯經 理,及衛生署資訊中心徐嫦娥主任,由於他們對醫療資訊的前瞻規劃和堅持,使我和 研究團隊能有機會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浪潮中躬逢其盛,致力於醫療資訊水準的提昇。

始終默默為我祝福祈禱的家人是我心中最大的力量,感謝父母親從小對我的栽培 教養,以及家人對我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包容。我的父親張昆厚先生在世時深盼我完成 學業,如今雖已完成卻只能遙祭父親在天之靈。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而無法一一 提及,謹能懷著感恩的心,期勉自己發揮所學、貢獻心力,以造福人群回報社會。

張 音 2003 年 1 月 於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6)

目 錄

頁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致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資訊系統規劃

...

10

第二節 跨組織資訊系統

...

21

第三節 跨組織合作關係

...

31

第四節 知識管理

...

45

第五節 相互依賴理論與價值鏈理論

...

68

第六節 結語

...

7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5

第二節 研究命題

...

80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85

第四節 研究過程

...

89

第四章 個案實證研究

...

95

第一節 集合資訊資源式 IOS 之個案分析

...

95

第二節 價值鏈/供應鏈式 IOS 之個案分析

...

102

第三節 網路式 IOS 之個案分析

...

115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

126

第一節 IOS 之主要核心技術與特性分析

...

126

第二節 IOS 所支援之跨組織合作關係分析

...

128

第三節 IOS 所支援之知識管理應用分析

...

133

第四節 IOS 產生之組織效益分析

...

136

第五節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分析

...

143

第六節 討論與結語

...

14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54

第一節 結論

...

154

第二節 建議

...

158

參考文獻

...

165

附 錄

...

182

作者簡歷

...

188

(8)

表 目 錄

頁次

表 1-3-1 研究範圍

...

6

表 2-3-1 四種網路組織的特性

...

40

表 2-3-2 醫院的組織合作方案彙整表

...

43

表 2-4-1 對知識觀點的分類、定義及其相關意涵

...

49

表 2-4-2 資訊科技在知識管理的應用層次架構

...

62

表 3-1-1 IOS 之主要核心技術類型

...

76

表 3-1-2 依據價值活動區分策略聯盟的類型

...

77

表 3-1-3 四種網路組織類型及特性

...

77

表 3-1-4 醫院的跨組織合作方案

...

78

表 3-3-1 探索性研究的特性

...

85

表 3-4-1 IOS 個案之支援合作方案及資料來源

...

92

表 3-4-2 IOS 個案之參與組織及所屬行業別

...

94

表 5-1-1 IOS 類型與組織相依性、主要核心技術及特性之關係

...

128

表 5-2-1 連繫協調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跨組織合作關係

...

129

表 5-2-2 長線連結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跨組織合作關係

...

130

表 5-2-3 密集配合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跨組織合作關係

...

132

表 5-3-1 連繫協調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知識管理應用

...

133

(9)

表 5-3-2 長線連結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知識管理應用

...

134

表 5-3-3 密集配合類型之 IOS 所支援的知識管理應用

...

135

表 5-4-1 連繫協調類型之 IOS 所產生的組織效益

...

137

表 5-4-2 長線連結類型之 IOS 所產生的組織效益

...

138

表 5-4-3 密集配合類型之 IOS 所產生的組織效益

...

139

表 5-4-4 IOS 所支援之跨組織合作關係、價值鏈應用及產生的組織效益 141 表 5-4-5 IOS 所支援之知識資產特性、知識管理應用及產生的組織效益 142 表 5-6-1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依主要核心技術及特性

...

147

表 5-6-2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 — 依所支援跨組織合作關係

....

148

表 5-6-3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依所支援知識管理應用

...

149

表 5-6-4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依知識資產分類

...

149

表 5-6-5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依知識資產及組織活動區分 之知識管理應用

...

150

表 5-6-6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依使用者角色及知識流向區 分之知識管理應用

...

151

表 5-6-7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 — 依知識資產和知識管理應用

...

151

表 5-6-8 不同類型 IOS 之策略規劃特性 — 依 IOS 所產生之組織效益

....

152

(10)

圖 目 錄

頁次

圖 1-3-1 研究流程圖

...

8

圖 2-1-1 資訊系統規劃的三階段模型

...

12

圖 2-1-2 影響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因素

...

17

圖 2-2-1 跨組織資訊系統與合作聯盟的形成

...

27

圖 2-4-1 知識管理價值鏈

...

54

圖 2-4-2 知識資產的分類

...

58

圖 2-4-3 知識管理之整合式應用--電子出版模式

...

63

圖 2-4-4 整合知識管理系統與現有資訊系統的整體性資訊架構

...

66

圖 2-5-1 醫院價值鏈

...

71

圖 3-1-1 研究架構

...

75

圖 3-1-2 醫院的電子商務價值鏈

...

79

圖 3-2-1 研究命題驗證觀念

...

81

(11)

第一章 緒 論

資訊科技長久以來被企業界視為達成企業目標的有力工具,它不但有助於組織創 新、價值創造、流程改造、市場關係與結構轉變等,亦廣泛的應用在作業控制、管理 控制和策略規劃等層級的組織活動上;企業若能善用資訊系統於經營管理將可獲得在 策略、資訊和交易等三方面的組織效益( Mirani & Lederer, 1998)。尤其,近年來資訊 與通訊科技的加速整合發展,促成了網際網路的快速興起,使得資訊系統能夠擴大延 伸組織間的交易、協調和溝通活動的範圍,進而促成跨組織資訊系統及電子商務的蓬 勃發展。跨組織資訊系統的興起,不但促成跨組織合作關係的建立(Johnston &

Lawrence, 1988; Henderson, 1990; 李昌雄,1998b),亦加速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機會。

傳統的策略理論以「企業個體」為分析單位,認為企業可依其自由意志與外界環 境談判,並透過策略的應用,改變現有的生存條件或改變環境的威脅程度。然而,隨 著技術專業化程度提高與全球市場的快速成長,個別企業未來將更難單獨生存,相互 依賴關係必將更形重要(吳思華,2000a)。企業基於本身的專業形成自然分工,同時 又相互依賴、共同發展,形成一個禍福與共的事業共同體及網路關係,其經營彊界已 可延伸至其他產業,甚至定位在其他組織的網路中;因此對現代企業而言,採用合作 策略與競爭策略一樣重要(Daft, 2001a)。近年來跨組織資訊系統在跨組織合作中所 扮演的支援與促成角色,使得許多組織間的合作方案變為可行,並進而實現組織所需 的各種合作策略(Kumar & van Diessel,1996)。

台灣自 1995 年 3 月 1 日實施全民健保制度以來,醫療產業開始邁入另一個新的 競爭階後。根據健保局統計,全民健保納保率至 2002 年底已達 98%,投保人數達到

(12)

2,180 萬人,全體醫療保健支出約佔台灣 GDP 的 5.4%。由於全民健保制度的實施,

國內醫療院所面臨之醫療環境與美國 70-80 年代的醫療環境雷同(陳惠芳等,1999), 美國自八十年代起,醫院合作系統快速發展,醫院管理者已逐漸放棄獨立自主的經營 方式,以合作經營來擴大服務範圍、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台灣近年來由於健保局面 臨龐大的財務壓力,採取更嚴厲的審查制度和控制能力較佳的給付制度,使得醫療院 所間的生存競爭更趨激烈。

因此,如何透過策略性應用資訊科技,以強化醫院合作經營或策略聯盟來突破經 營困境,成為台灣醫療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尤其現代的企業競爭已邁入知識經濟時 代,知識將取代傳統生產要素成為最重要的資源(Drucker, 1993),跨組織資訊系統 除促成跨組織合作關係的建立外,在企業的知識管理活動上應扮演何種角色,以有效 進行企業間之知識技術移轉、擷取、管理,進而累積與應用組織知識,以提升企業的 生存與競爭力,是值得研究探討的課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關資訊科技對組織影響的研究,大都是以個別組織為分析單元,針對資訊科技 對組織中個人工作特質或對組織整體的規劃控制、溝通協調、組織架構等的影響進行 暸解,較少看到針對跨越不同組織範圍之跨組織進行影響研究;但是,不同組織共同 使用跨越其間的相同系統,不單是工作流程的相互調整或資訊流的相互銜接,在跨組 織的運作範圍規劃、控制評估、協調依賴、組織設計等方面都將有一定的影響(宋餘 俠,1994a ;Kumar & van Diessel, 1996;Kumar & Crook, 1999)。尤其,近年來跨組 織合作關係已漸漸成為組織理論領域中的重要議題,合作策略已漸成為競爭策略外的

(13)

另一選擇;隨著知識經濟的形成,組織間知識管理活動亦逐漸普及。在外部環境和企 業策略都不斷的變動下,資訊科技對跨組織合作關係與組織間知識管理活動的影響,

值得進一步觀察。

在資訊系統規劃方面,企業策略性應用資訊科技獲取競爭優勢,國內外皆有不少 成功範例(張緯良,1994;McKenny et al.,1995),但是企業在引進資訊系統的過程中,

亦面臨相當多的問題,甚至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 Kwon & Zmud, 1987; Tait & Vessey, 1988)。為使資訊系統能充份配合企業策略發展,達到企業資訊資源的最佳利用,則 有賴於良好的資訊系統規劃。面對跨組織資訊系統的興起,資訊系統規劃者在規劃系 統時,就不能僅考慮技術層面,而必須考量環境、企業策略、組織結構、任務等之間 的相互關係,規劃全面性的變動方式(Regan & O’Connor, 1989b;Laudon & Laudon., 1991b)。由於跨組織資訊系統所涉及的外部組織連結已超過企業自身範圍,對資訊系 統規劃者將是一項更為艱巨複雜的任務;因此資訊系統規劃者有必要暸解企業應如何 透過資訊科技促成跨組織合作關係和應用在知識管理活動上,以有效規劃跨組織資訊 系統。

在產業環境方面,醫療產業具有高資本密集、高勞力密集、高知識密集的特點,

其需求多變不易預測,經營成本易升難降,而外在環境、政策制度又會大幅改變醫院 的經營模式。近年來隨著國內醫療環境的急遽變化,醫療院所開始積極向外發展組織 間的合作關係,以強化在醫療競爭市場的地位(張笠雲等,1994;黃明和,1998;張 錦文等,1999)。同時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醫療院所亦開始應用跨組織資訊系統在 各種價值活動上(Lin, et al., 2002),這些新興的應用不但改變醫療產業的型態,更 加速跨組織間的合作與策略聯盟。

(14)

在政策推動方面,行政院衛生署於 1988 年為配合全國醫療網建立及全民健康保 險實施,建置「全國醫療資訊網」,並於 1999 年進行「二代全國醫療資訊網」實驗計 畫,期望利用新興資訊和網路科技,加速醫療資訊流通。2001 年開始推動「知識經 濟發展方案--健康知識網路計畫」,加速規劃執行有關衛生醫療資訊基礎建設、電子 病歷及醫療資訊標準推廣、重要衛生醫療資訊應用,及建立網路醫療環境等重大事 項,期能達到「網路健康服務」的願景(衛生署,2001c)。

綜上觀之,跨組織資訊系統在醫院經營策略和政府推動知識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 關鍵的角色,尤其是與跨組織合作關係的互動非常密切(Kumar & van Diessel, 1996;

Kumar & Crook, 1999),應用在組織間的知識管理活動亦日趨增加( Shin et al.; 2001;

Alavi & Leidner, 2001)。為因應醫院內外部環境變遷,資訊系統規劃者應有必要以系 統性的方法進行策略規劃,藉由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性應用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台灣醫療產業的跨組織資訊系統發展屬新興領域,以往相關研究及理論架構較為 缺乏,且資訊系統的規劃大都局限於組織內部範圍,有關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 劃,尤其是與跨組織合作的關係以及如何應用在知識管理活動上,仍缺乏清晰完整的 研 究 架 構 。 因 此 , 本 研 究 目 的 是 以 資 訊 系 統 規 劃 觀 點 , 探 討 跨 組 織 資 訊 系 統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以下簡稱 IOS)與跨組織合作關係、知識管 理應用和所產生組織效益之間的關係,並提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架構,期能 提供更完整且系統性的資訊系統規劃方法,以供學術界和實務界參考。

在理論方面探討的內容包括:(1)資訊系統策略規劃之理論基礎。(2)跨組織資

(15)

訊系統的意義、決定因素及動機、發展過程,和用以解釋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理論基礎。

(3)跨組織資訊系統在跨組織合作關係所扮演的角色與類型、在知識管理活動的應 用方式,以及所產生的組織效益。(4)結合資訊管理、策略管理、知識管理與組織理 論,推演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架構和相關研究命題。

在實務方面探討的內容包括:(1)以醫療產業為實證對象,選取數個實際應用跨 組織資訊系統的個案,探討其在醫療產業實務上所呈現的現象。(2)從醫院實務個案 的探討,檢視所推導之規劃架構和研究命題,並提出對理論觀點的驗證。(3)依醫療 產業之不同合作對象及層級,提出管理及政策方面的建議。

研究設計則採用理論推演和個案研究方式進行,先從理論觀點以文獻探討推導出 初步的研究架構,據以提出研究命題,再從實務觀點以個案研究方式,驗證研究架構 應用的可行性和研究命題的適當性,以做為後續實證研究的基礎。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本研究從資訊系統規劃觀點,探討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議題,與研究範圍 有關之研究類型、探討重點、研究變項、理論基礎、實證範圍、分析單位、分析對象、

時間構面及研究工具等,綜合如表 1-3-1 所示:

(16)

表 1-3-1 研究範圍 範 圍

界定構面 本研究範圍

研究類型 文獻探討、推論建立理論架構、以個案分析驗證命題推論 探討重點 從資訊系統規劃觀點,探討醫療產業跨組織資訊系統與跨組

織合作關係、知識管理應用、所產生組織效益之關係,並提 出一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架構。

研究變項

1.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特性和類型 2.跨組織合作關係之類型

3.知識管理之應用類型

4.跨組織資訊系統應用之組織效益 5.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特性

理論基礎

1.資訊管理理論 2.策略管理理論 3.知識管理理論 4.組織理論

實證範圍 台灣醫療產業的大型醫院 分析單位 醫院層級

分析對象 醫療產業之跨組織資訊系統個案 時間構面 縱斷面、橫斷面

研究工具 理論推演、個案分析方法

由於醫療產業包含多種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安養中心、老人照護機構、慢 性復健中心等,其中醫院為整個醫療產業的核心,且受到外界環境變動的影響較大。

因此,本研究所指醫療產業是以醫院為主體,以及與醫院有合作關係之醫療機構,包 括台灣地區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等。

我國醫療法第二條明定「本法所稱之醫療 機構,係指供醫師執行醫療業務之機 構」,而醫療機構又包括公立、私立,及財團法人醫療機構。第十一條又明定「醫療

(17)

機構設有病房收治病人者為醫院;僅應門診者為診所。非以直接診治病人為目的而由 醫師辦理醫療保健業務之機構為其他醫療機構」。

又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九年十二月之「醫療網第四期計畫 — 新世紀健康照護計 畫」,為健全區域醫療體系,將國內的醫療區域配合中央健保局各分局之行政區域,

劃分為台北醫療區、北區醫療區、中區醫療區、南區醫療區、高屏醫療區、東區醫療 區等六大區域醫療體系。在醫療機構分工體系方面,則依照「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 療品質策進會」所辦理之醫院評鑑,將醫院依評定等級區分為醫學中心(包括醫學中 心、準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包括區域醫院、準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包括地區教 學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醫療單位(包括小型醫院、診所、衛生所(群體醫療執業 中心))等四級,為使醫療網計畫能朝著橫向面建立區域醫療網,縱向面建立分級醫 療作業制度,達到健全醫療服務體系的目標。

由於本研究探討內容是以醫院與其他合作機構間之跨組織資訊系統為主,因此實 證範圍是台灣醫療產業經醫院評鑑合格的大型醫院,分析單位為醫院層級,分析對象 則是醫療產業中的跨組織資訊系統個案。

本研究之流程將分三階段進行:(1)第一階段為探索性研究。首先根據文獻探討,

研究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議題,並以相互依賴理論及價值鏈理論為基礎,建構 一整合研究架構及相關研究命題。(2)第二階段乃根據第一階段之研究結果,以實證 方式選取個案並制定研究調查工具。(3)第三階段為個案分析調查,以驗證研究命題 並產生結論與建議。研究流程詳如圖 1-3-1 所示。

(18)

步驟一、研究動機引發 1.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步驟二、文獻探討 1. 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 2. 跨組織資訊系統 3. 跨組織合作關係 4. 知識管理

5. 相互依賴理論及價值鏈理論

步驟三、理論建構

1.跨組織資訊系統、跨組織合作關係與 知識管理理論之建構

2.研究架構和各項研究命題之建立

步驟四、研究設計之建構 1.個案資料蒐集

2.整合性的實證研究與制定調查工具 3.個案分析問卷設計、修正與訪談

步驟五、驗證與結論 1.個案分析,綜合驗證命題 2.結論與建議

圖 1-3-1 研究流程圖

(1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醫療產業為例探討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議題,過程中雖力求詳實 嚴謹,下列研究限制仍難避免:

(一)本研究依相關研究調查,選取醫院近年來最常採用的跨組織合作方案,再從中 選取以 IOS 支援的個案,在個案挑選上應足以反應產業界的發展現況。但是這 些 IOS 個案因受限於產業發展現況,大都偏向於醫院價值鏈中某些局部性共同 價值活動,無法反應 IOS 在整個醫院價值鏈應用的全貌;尤其是 IOS 在醫院 知識管理的應用尚屬啟始階段,無法選取足夠的個案以歸納出不同類型的知識 管理應用。因此,在同類相似的個案中僅選取其中一個代表性個案進行實證,

至於未能選取足夠個案以涵蓋所有醫院價值鏈和知識管理的應用,是為本研究 的限制。

(二)研究範圍因限於醫療產業,所選取之代表性個案以衛生主管機關之研究計畫為 主,並未探討具營利性質之跨組織資訊系統在策略規劃上是否有所不同,研究 發現是否能適用在其他具不同特性的領域,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由於醫療產業包括各類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老人照護中心、復健中心、

療養院、居家照護中心等,而本研究之主要範圍僅限定以醫院為主體,以及與 醫院有合作關係之機構。因此,對於以其他醫療機構為主體所發展的跨組織資 訊系統是否與醫院相同,則待後續研究加以驗證。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近年來有關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研究不斷發展。在醫療產業中,醫院採用跨組織資 訊系統日漸盛行,醫療產業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應如何有效規劃,才能促成醫療機構間 之跨組織合作關係和知識管理應用以提升競爭力的相關研究仍非常有限。本章首先以 理論觀點陳述資訊系統規劃的內涵,其次說明跨組織資訊系統的意義、醫療產業間之 跨組織合作關係,以及跨組織資訊系統在知識管理的應用,最後以相互依賴理論及價 值鏈理論為基礎,推演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架構。

第一節 資訊系統規劃

資訊系統是企業組織回應環境挑戰的一個解決方案,也是一個以資訊科技為基礎 的管理與組織上的解決方案(Laudon & Laudon , 1996);它並非一單純的電腦系統,

而是結合了資訊科技、系統使用者及管理人員、資料,與產生資料的企業活動等,藉 以支援企業的資訊需求(蔡邦仁,1997a)。資訊系統的引進使用經常被視為組織創新 的一種過程(Rogers, 1983;Regan & O’Connor, 1989a),對組織中的人員(people)、 任務(task)、結構(structure)、策略(strategy)等重要因素會產生相互影響,而這 些要素之間彼此的關係是有緊密結合的(Hellriegel, et al., 1989; 蔡邦仁, 1997b;

Laudon & Laudon, 1991a)。由於組織引進資訊系統會造成組織變革,對組織影響很 大,而資訊系統的實施亦需要與組織活動進行整合,若整合不善,往往造成組織資源 浪費,甚至造成系統棄置不用。因此,企業推動引進資訊系統時宜事先作完善規劃,

在規劃資訊系統時,亦不能只考慮技術層面,而必須全面性的規劃變動方式。

(21)

一、資訊系統規劃的定義

資訊系統規劃是「企業為達成營運目標與策略,考慮外在環境變動及內在資源限 制,來分析整個企業現在及未來的資訊需求及建立資訊系統架構,並根據某些準則將 資訊需求做優先順序的排列,依此來訂定系統未來發展的細部計畫及資訊資源的配置 計畫」(King, 1988; Lederer & Sethi, 1991)。資訊系統規劃要能夠指出組織如何使用資 訊科技創造價值,並作為資源分配及控制的基礎,一般可分為三至五年的長程規劃,

及一年期的短程規劃;資訊系統規劃所完成的主要計畫大致包括四大主體:(1)資訊 系統之總目標、細步目標,與資訊技術架構;(2)現有資源的分析;(3)資訊科技的 預測;(4)各項細部計畫(吳琮璠等,2000a)。由於資訊系統的發展是一套非常複雜 的作業流程,規劃的品質將影響到後續系統分析、設計,與建置的工作,一個良好的 系統規劃將可為組織帶來強化企業目標、注入企業再造理念、確保組織資訊正確與一 致性,以及增加資訊系統生產力等效益。因此組織應重視資訊系統規劃的課題,資訊 系統規劃者亦應充分了解規劃問題的本質,以及在規劃過程中如何選取適當的方法與 步驟以達成規劃目標。

二、資訊系統規劃的主要理論

近年來資訊系統規劃已有一些方法論可供使用,這些模式大都定義由上而下的過 程,並強調組織目標與資訊系統規劃的聯結(Zani, 1970; McLean & Soden, 1977; King, 1988; Henderson & Sifonis, 1988)。由 Bowman et al.(1980, 1983)首先提出的資訊系 統規劃的三階段模型,將資訊系統規劃活動的過程分為:策略規劃、組織資訊需求分 析、資源分配,這三階段模型說明了資訊系統規劃過程的意義並提供了規劃的實務原 則,如圖 2-1-1 所示。

(22)

在策略規劃的階段,包括評估組織的目標及策略、設定資訊系統的使命、環境評 估、設定資訊系統政策目標及策略等相關作業。在組織資訊需求分析規劃的階段,包 括評估組織的資訊需求、評估主要發展計畫等相關作業。在資源分配規劃的階段,則 包括擬定資源分配計畫,如軟硬體、週邊設備、資料傳輸網路、財務、人事等計畫。

雖然 Bowman et al.(1980,1983)所提的三階段模型有助於資訊系統規劃者辨別 規劃問題的本質與選擇適當的規劃階段,但此模式強調的是一般資訊系統的規劃,並 未強調資訊系統的策略性應用,由於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此種方法所代表的意義實有 調整的必要。而有關資訊系統規劃的方法與理論尚包括企業系統規劃(Lederer &

Putnam, 1987)、關鍵成功因素(Rockart, 1982)、顧客資源生命週期(Ives & Learmonth, 1984)、策略方格(McFarlan, 1984)、價值鏈(Porter, 1985; Porter & Millar, 1985)、策 略推力-策略目標矩陣(Wiseman & McMillan, 1984)、策略資訊系統規劃(Martin &

Leben, 1989)等;在這些規劃方法中,沒有一種規劃方法可以適合所有組織的需要,

企業必須考量自身資訊系統在組織中的角色,以及其應用範圍、策略潛力、競爭機會 等,而採用不同的資訊系統規劃方法(Tukana & Weber, 1996;吳英隆等,1997)。以 下就企業常用的幾種規劃方法進一步彙整說明。

企業系統規劃(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 BSP)是 IBM 公司在 1984 年提出的一 套方法,主要做法是依據企業經營的願景、使命、目標和策略,以導出資訊系統的目

策略規劃 組織資訊

需求分析 資源分配

圖 2-1-1、資訊系統規劃的三階段模型

(23)

標、政策與架構。其規劃理念是以企業流程為核心,收集、整理與分析組織內部所使 用的資料,找出企業的資訊需求,最後建立完整的系統架構。基本上 BSP 是一套尋 序漸進的規劃模式,一方面由專案規劃人員自上而下的分析(top-down analysis)企 業的整體資訊需求;其次配合長期的資源規劃,由下往上(bottom-up implementation)

實施完成所規劃的每一個子系統。

關鍵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是 Rockart(1982)所創的一套用以 界定組織資訊需求的方法。它不同於 BSP 之處在於其觀測重點是關鍵因素,而非企 業整體的流程。它假設任何一個組織若能掌握少數重要關鍵因素,便能確保相當的競 爭力;而關鍵成功因素的來源有四:分別為產業本身、環境、公司本身和組織因素。

定義關鍵成功因素的方法是先列出企業策略目標,再決定達成這些目標的關鍵因素,

然後再決定衡量每個關鍵因素的績效比率;由於每位主管都有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系統規劃者透過與公司主管由上而下的定期面談,就能掌握企業的關鍵成本因素,獲 得組織的資訊需求,進而規劃資訊系統支援這些關鍵成功因素。

策略資訊系統規劃(strategic information planning, SIP)是 Martin 等(1989)結 合 IBM 的 BSP 和個體關係模式(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界定組織資訊需求的一 種方法。這個規劃方法的步驟是:(1)將願景套入資訊系統,進行策略規劃和分析。

(2)將分析的結果以企業個體關係模式來表達。(3)加入資訊科技,分析其對業務 的可能影響。(4)進行關鍵成功因素分析。(5)分析問題與目的的因果關係。(6)依 此關係重新定義個體關係模式,來獲得組織的資訊需求。

策略方格(Strategic grid)是 1984 年 McFarlan 等所提出,這個規劃方法是以目 前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與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兩個向度,各分成影

(24)

響高和低兩類,將組織資訊系統定位成策略型、工廠型、支援型、扭轉型等四類。策 略方格可以分析、判定企業應用現有資訊科技的定位,在規劃未來的資訊系統時,亦 可為企業找出未來的定位。定位於不同策略方格之企業,對資訊系統規劃會有不同的 作法,例如策略型的企業必定很重視資訊系統規劃,而支援型的企業則不會重視,他 們在資訊系統規劃過程之組織與管理亦有所不同。

價值鏈(Value chain)是 1985 年由 Porter 教授所提出,他認為企業提供給顧客 的產品或服務,其實是由一連串的活動組合起來所創造出來的。每一項活動,都有可 能促成最終產品的差異性,提昇產品價值。企業的價值鏈同時會和供應商、通路和顧 客的價值鏈相連,構成一個產業的價值鏈。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價值鏈為分析的架 構,思考如何在每一個企業價值活動上,尋找降低成本或創造差異的策略作為,同時 進一步分析供應商、廠商與顧客三個價值鏈之間的聯結關係,尋找可能的發展機會。

這種規劃方法與上述其他方法不同之處是以價值鏈與五力競爭模式為基礎,強調競爭 優勢的獲取(Porter & Millar, 1985)。

本研究認為價值鏈方法有助於資訊系統規劃者進行跨組織範圍分析,並進一步暸 解資訊科技如何滲透到價值鏈或不同型態的價值系統、如何改變價值活動的執行方式 及價值活動中各個聯結的性質、影響競爭範圍和重新塑造產品,以及如何透過綜效使 企業獲得更大競爭優勢。此種規劃方法因具上述優點,經常被運用在資訊系統策略規 劃上,本研究亦將採用價值鏈分析進行 IOS 策略規劃研究。

(25)

三、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

1. 策略的定義

「策略」(Strategy)一詞源自於希臘文的 Strategos,早期運用於軍事作戰中,後 始用於企業經營。自 1962 年美國管理學者 Chandler 發表「Strategy and Structure」後,

策略的概念始受重視。Chandler(1962)首先提出結構追隨策略之觀點,並將策略定 義為:「企業的基本長期目標及標的決定,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所採取的一連串行動 和資源分配」,Chandler 的定義隱含著策略包括理性的規劃。同樣的,Quinn (1980)

將策略定義為:「將組織的主要目標、政策及行動,順序地整合為一整體性的型態或 計畫」。持相似論點還有 Glueck (1980),他將策略定義為:「為確保企業的基本目 標能夠達成,所設計的一種一致性、整體的、整合性的計畫」。Rogers & Badham (1992)

則將策略定義為:「企業為達成一特定或一組目標的計畫。它指出什麼(what)、如何

(how)、對誰(by whom),和何時(when)被完成」。然而 Mintzberg(1978)針對 這些偏重規劃角色的策略定義,提出了修正的觀點,他認為這些策略規劃的方法是假 設組織的策略都是來自於理性的規劃,但事實上組織許多策略的形成並沒有經過正式 的計畫,也就是說,即使沒有正式的規劃,策略仍是會從組織的底層萌芽,對沒有預 見到的環境變化,做出緊急的反應。因此,Mintzberg 將策略定義為:「一連串的決定 和行動的一種型態」,這個型態可能是「意圖的策略」(計劃的),也有可能是「突現 的策略」(非計劃的)。

國內學者唐富藏(1980)將策略定義為:「企業因應環境變動和競爭情勢,所釐 定的一套彼此協調一致的計畫,以指出企業經營方向並分配資源以達成企業的長期基 本目標及標的之一種藍圖及步驟方法」。榮泰生(1995)則將策略定義為:「是指如何

(26)

完成其使命及目標的主要計畫」。由上述文獻討論得之,學者有關策略的定義可能因 定義範圍、觀點角度或研究對象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基本上可說是大同小異。由於 策略在企業運用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它將引導組織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影響組織內 部結構和組織的績效。尤其是當外部經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時,策略規劃可以協助組 織發掘環境之問題與機會,以增加組織生存能力,因此本研究選擇以策略規劃為研究 範圍,並假設組織的策略是來自於理性的規劃,將策略定義為:「為確保企業的基本 目標能夠達成,所設計的一種一致性、整體的、整合性的計畫」。

2. 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

(1) 影響資訊系統策略規劃之因素

規劃活動是組織中一項持續不斷的活動,它提供了作業活動進行的架構,它的產 出是一份計畫,說明如何達成所期待的組織狀況。企業的規劃活動主要可分為策略規 劃,以及管理規劃與控制兩方面;策略規劃牽涉到政策制定與目標設定,管理控制則 是以企業作業活動的形式來運作策略的一種規劃活動(Anthony, 1965)。資訊系統策 略規劃的方法是源自於組織的策略規劃,其目的是為了建構系統發展的整體目標和標 的,為辨識資訊系統規劃的目標則牽涉到三項重要因素 — 企業策略規劃、企業組織,

以及環境(如法規的限制、新資訊科技促成的機會等),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如 圖 2-1-2 表示 (Benson & Parker, 1985; Krcmar, 1985; Regan & O’Connor, 1989c;

Laudon & Laudon, 1991b)。

(27)

由於 1990 年代以前資訊科技較著重於作業控制層面和企業內部的應用,在企業 的策略規劃上並未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資訊系統的規劃過程較為簡單。然而隨著資訊 科技在組織中的角色已轉變為策略性的應用,資訊系統的規劃就應考慮到科技、既有 企業需求,和企業策略規劃的改變,也就是如圖 2-1-2 所顯示的意涵,資訊系統規劃 必須與環境、企業策略規劃、企業組織這三方面的特性相聯結。特別是在環境方面的 特性,如競爭者的行動和新科技的發展等,資訊系統規劃者要能夠以企業整體的觀點 來做策略性的思考;同時企業的策略規劃亦應將資訊科技所能夠促成的新科技應用、

新產品研發,以及新關係和活動等納入考量,這樣才能發展出一套符合企業整體需求 的資訊系統。

因此,本研究將以產業環境、企業策略規劃,以及企業組織等三個主要影響資訊 系統策略規劃的因素切入研究主題。在產業環境變遷方面,以知識經濟的形成、組織 合作的興起,以及資訊科技的進步為影響資訊系統規劃的主要因素。就企業策略規劃

環境 機會: 限制:

技術 規定、政策 企業策略規劃:

產品、市場、顧客

影響(impact)

聯結(alignment)

資訊系統規劃:

應用系統 企業組織:

單位和功能

圖 2-1-2、影響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因素

(28)

方面,選取對醫療產業具有潛在重大影響的跨組織合作關係和知識管理應用兩個主 題;就企業組織方面,選取 IOS 所形成的跨組織合作體系,以及應用在企業價值鏈所 產生之效益進行探討,以做為 IOS 策略規劃研究的基礎。

(2)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定義與內涵

在定義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以前,本研究對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或策略性資訊 系統規劃(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SISP)這兩個名詞,由於兩者代表著 同樣的概念,將會在文中交互使用。資訊系統之策略規劃或策略性資訊系統規劃的定 義,可以從資訊系統規劃的範圍、層級、時程,和抽象程度等特性來討論。

首先從範圍來看,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範圍較為廣泛,例如它包括組織整體的資 訊需求發展,但卻不包括個別應用系統的資訊需求發展(King & Zmud, 1987)。從層 級來看,它屬於最高層級的管理,這些活動是發生在組織規劃架構的最高層級,其規 劃結果提供了較低層級之執行方案或規劃活動的方向和基礎(Reich & Benbasat, 1996)。從時程來看,它屬於較長時程的規劃,因此規劃者必需特別注意企業未來是 否有足夠的科技資源來爭取市場機會,或是擊敗競爭對手(Reich & Benbasat, 1996)。 從抽象程度來看,它較其他的資訊系統規劃過程更為抽象,是屬於觀念性的規劃,較 不著重執行方案的細節(Lederer & Sethi, 1996)。資訊系統策略規劃是一個具有上述 特性的規劃過程,並具有下列的特色:(1)透過加值的資訊系統能支援和影響企業的 策略方向,(2)可藉由整體資訊架構的發展,來整合協調組織的各種技術,(3)發展 一般性的策略來成功的建置系統(Segars et al., 1998)。綜合上述文獻,本研究定義資 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是「一個資訊系統規劃的過程,目的在協助組織利用資訊科技達成 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目標,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

(29)

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需要組織投入實質的資源,如管理者的時間和預算,一個有 效的規劃才能為組織帶來效益。然而規劃的效益多屬無形的,較難以量化指標如投資 報酬率來衡量,因此在進行規劃評估時,組織應暸解規劃本身是一個的複雜的工作,

並應考量這些無形規劃過程的貢獻。Segars et al.(1998)彙整資訊系統規劃相關文獻,

認為可以用以目標為主的判斷(goal-centered judgment)、比較性判斷(comparative judgment)、規範性判斷(normative judgment),以及改進能力的判斷(improvement judgment)等四種方法來評估策略規劃的有效性。他們並由這四種方法導出一個評估 資訊系統策略規劃是否成功的理論架構。

依據 Segars et al.(1998)提出的評估架構,他們將成功的資訊系統規劃分成四個 構面來衡量,包括聯結(alignment)、分析(analysis)、合作(corporation),及改進 能力(improvement in capabilities)等。在聯結方面,成功的資訊系統規劃必須將資 訊系統策略與企業策略做密切的聯結;由於這種聯結與組織的競爭需求一致,將有利 於資訊科技的取得和佈署,並跳脫組織既有的使用型態。在分析方面,資訊系統規劃 者最好要能暸解組織內部的運作,如流程、程序步驟、權力基礎、既有的科技等。有 效的分析能使規劃者更清楚暸解組織是如何使用資訊,並找出重要值得發展的領域。

在合作方面,當組織對發展優先順序、實施計畫,和管理責任達成共識時,合作程度 就達成了;為降低潛在的衝突,避免危及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實施,合作的水準就非 常重要。資訊系統規劃者必須確認組織中的主流派與擁有權力者支持策略規劃的過程 和內容,此外,組織中各部門對於發展標準和資訊科技的使用亦應協調並訂出發展優 先順序,使各部門能達成相當程度的共識。在改進能力方面,一個有效的規劃要能隨 著時間而改變其支援組織的能力。組織的學習再加上過去的規劃經驗,使得規劃的聯 結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有所改進,如此才能適應組織和環境無法預期的變化。

(30)

(3)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發展

在資訊管理領域,有相當多的研究者致力於發展策略規劃的架構或方法,有些研 究是協助資訊系統規劃者如何聯結資訊系統策略與組織的策略(King & Teo, 1997),

有些是幫助資訊系統規劃者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來發現機會並創造競爭優勢(Porter &

Millar, 1985),另外有些則是協助資訊系統規劃者分析內部過程和資料在組織內散佈 的型態(Goodhue et al., 1992)。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起初的研究重點在於資訊系統策 略與組織策略的聯結(King & Zmud, 1987)。然而隨著資訊科技被認為是策略性資源 後,研究重點從以往資訊科技支援策略的角色擴展為獲取競爭優勢的促成者角色

(Lederer & Mendelow, 1986; Porter & Millar, 1985)。接著由於使用者自建系統和主從 架構的興起,研究重點更進一步擴展為發展一個資料共享與科技整合的組織及跨組織 架構(Henderson et al., 1987; Goodhue et al., 1992)。

四、「資訊系統規劃」小結

(一)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是一個資訊系統規劃的過程,目的在協助組織利用資訊科 技達成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目標,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在幾種常用的資訊系統 規劃方法中,沒有一種規劃方法可以適合所有組織的需要,企業必須考量資訊 系統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企業的整體需求,而採用不同的規劃方法。

本研究為探討 IOS 與所形成價值鏈的關係,將採用價值鏈分析之規劃方法進行 研究。

(二)影響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因素有企業策略規劃、企業組織,以及環境,資訊系 統規劃者應聯結這三方面的特性,規劃全面性的變動方式,才能發展出一套符

(31)

合企業整體需求的資訊系統。而一個成功的資訊系統規劃可分成聯結、分析、

合作,及改進能力等四個構面來評估。

(三)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在組織中角色的轉變,資訊系統規劃的研究重點已逐漸擴 展為發展一個資料共享與科技整合的組織及跨組織架構。過去文獻對資訊系統 規劃之研究多以組織為分析單位,對於跨組織資訊系統規劃的重要課題研究相 對有限,因此成為本研究的研究主題。

第二節 跨組織資訊系統

1990 年代起企業引進資訊科技的範圍,從以前著重於企業內部應用,逐漸轉移 到企業外部的應用。長久以來,資訊科技對作業控制層面的自動化有著重要的貢獻,

然而資訊科技對企業的重大影響,不僅是將內部資料處理轉換為資訊而已,更重要的 是它能夠為企業創造出外部連結的關係。因此,資訊科技在組織中的角色,已由過去 的效率提昇演變為促進企業參與跨組織合作的網路,使企業可經由資訊網路與合作夥 伴進行溝通、協調或擷取所需的資訊。

一、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定義

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定義最早始於 1982 年 Barrett & Konsynski 所提出的跨組織資 訊分享系統(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的觀念,這兩位學者認為 跨組織資訊分享系統是跨越組織範圍( boundaries),並使所有參與者皆受益的分享性 資訊系統;但該系統係從技術觀點看跨組織資訊分享的方式,尚未涉及管理層面如跨

(32)

組織合作等問題。1985 年 Cash & Konsynski 正式定義 IOS 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公司所分享的一個自動化的資訊系統」,並認為這類資訊系統對提昇公司的生產力、

彈性和競爭力將有明顯的貢獻。Johnston & Vitale (1988)認為 IOS 與其他組織內部 資訊系統不同,它是一個分散式的資訊系統(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資訊可 以被准許在超越組織的範圍之間傳送。Kumar & van Dissel (1996) 和 Kumar & Crook

(1999)則都定義 IOS 是「一個以資訊和通訊科技為基礎並跨越合法組織範圍的系 統」。

國內有關 IOS 研究方面,宋餘俠(1994b)以貨物通關全面自動化、金融資訊服 務網,以及全國醫療資訊網為例,探討 IOS 系統規劃範圍等管理層面議題,並對 IOS 採用較嚴格的定義:「至少由兩個目標獨立訂定的成員組織進行合作開發,並運用一 套共用之資訊系統,而足以影響成員組織相互關係者」。楊亨利等(1997)認為 IOS 相關文獻中並不限制 IOS 一定要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共同合作執行開發,其重點 是在共同分享資訊系統這個精神上;因此,定義 IOS 是「只要是非同一集團的組織,

則兩個組織間共同分享資訊系統來增加生產力、服務顧客速度與品質等,即稱為 IOS;例如:大汽車廠與其衛星零件供應商之間的存貨系統、或與經銷商的電子訂貨 系統,金資服務中心與各金融機構的跨行通匯系統等」。李昌雄(1998c)則定義 IOS 是與企業往來廠商有關的資訊系統,它強調的是企業間的合作關係,如 EDI 等。吳 琮璠等(2000b)則認為 IOS 是兩個以上的公司所共用的一套自動化資訊系統,它能 讓使用者獲取競爭優勢。

本研究認為 IOS 可採用 Kumar & van Dissel (1996) 和 Kumar & Crook (1999)

的定義,因為以往透過專屬網路形成的各種 IOS 雖然為企業帶來許多效益,但是開發

(33)

和維護專屬網路需要投入很高的資本,需要具有相當財力和實力的廠商才有能力開 發,因此普及不易,但是自從 1992 年網際網路(Internet)開放商業使用後,透過 Internet 開放的通信協定,以及無所不在、低成本和全球性網路的特色,使得原本利用專屬網 路的 IOS 網路控制層次,可以改用 Internet 來降低網路控制的複雜性和成本。尤其近 年 來 WWW ( world wide web ) 的 興 起 , 更 促 成 了 企 業 對 企 業 型 態

(business-to-business,簡稱 B2B) 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B2B 的電子商務應用包括 了跨組織的交易,企業與企業間的溝通利用 Internet 進行,因此形成了企業間的網路

(又稱為 Extranet)(吳琮璠等,2000c)。由於 Extranet 的使用對象是企業合作夥伴,

因此資訊存取型態是屬控制性的,只對聯盟內的成員公開,資訊分享亦僅限制於互相 信任的聯盟成員(Dunn & Varano, 1999),本研究認為 Extranet 這類屬於新興的 IOS 應用(Senn, 1999;Marchewka & Towell, 2000)應包含於 IOS 的研究範圍。因此本研 究對 IOS 的定義是:「一個以資訊和通訊科技為基礎並跨越合法組織範圍的系統」。

二、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特性

策略資訊系統是電腦應用於企業的新觀念,它強調的是資訊科技支援組織現有的 策略,甚或創造新的策略機會,使企業能獲得競爭優勢。策略資訊系統具有三個特性:

(1)能改變企業績效,(2)能幫助組織達成策略目標,(3)會改變組織的作法、競 爭方式、或是與顧客或供應商交易的方式。McNurlin & Spraque(1989)更進一步將 策略資訊系統分成三種類型:競爭系統、合作系統,及改變組織工作方式之系統。其 中,合作型態的策略資訊系統是企業與外界環境中的其他組織,如上下游廠商、相關 企業、甚至是競爭者,一起合作,為獲取競爭優勢,所共同發展的一套資訊系統。由 於此種合作系統突破組織既有的實體運作範圍,即是所謂的跨組織資訊系統。

(34)

跨組織資訊系統的特性大致可歸納如下(宋餘俠,1994b;吳琮璠等,2000b):

1. 合夥關係之建立及維持。IOS 合作系統至少是兩個組織共同開發擁有,因此在組織 間有如同合夥人的意願合作開發至為重要,而且一切皆在公開的情形下進行,其 主要挑戰是建立所謂新的電子合夥(electronic partnership)關係。

2. 居中協調之出現。若單從跨組織資訊系統的技術觀點,在 IOS 合作系統中將會有 合夥人以外的第三者、協調者出現;而當進入系統交易的組織越多時,因通訊越 複雜,需要這麼一位居中者提供合夥人聯繫工作,並負責發展與維護資料傳輸的 標準及必要的存證工作。

3. 作業流程修訂。基於降低協調成本,參與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合夥人必須要採同步 作業,具有連續相銜接的「產能」,如此才可加速作業步調。因此,很可能會更改 參與者的作業步驟,而訂定協調的作業流程之後,亦要能夠維持。

4. 技術標準採用。IOS 合作系統下的各成員為充份運用既有的資訊科技投資,而又要 達到資料傳輸暢通無阻的目的,只有採用各種技術標準,而是否有轉換介面標準 即成為跨組織資訊系統的運作指標之一。

三、跨組織資訊系統的類型

Konsynski (1993)指出 IOS 有三種的互動型態。第一種是「一對一」的型態,

連結的兩方彼此互動,通常是以重要供應商之買方和賣方 IOS 為主。第二種是「一對 多」的型態,一個企業可以連結許多上下游供應鏈的夥伴,或是其他外部成員。這種 IOS 通常是以行銷、銷售,或是流通為中心,例如製造商可以建立一個與各地經銷商 連結的 IOS,或者航空公司可以建立一個與旅行社連結的 IOS。第三種是「多對多」

(35)

的型態,多個企業或團體可以同步雙向連結,建立資訊共享的電子市場,或是買賣數 位產品、服務。主要的中心個體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一個產業協會。

IOS 可以分為三個連續的控制層級( Applegate et al., 1999; Warkentin et al., 2001)。 第一個層級是資料控制層(data control level),IOS 的參與者只需要傳送或接收資料,

例如 EDI 系統就是屬於資料控制型的 IOS。第二個層級是流程控制層級(process control level),此類 IOS 必須以維護軟體來控制與合作廠商及相關資訊的互動,因此 企業會增加協調的成本。第三個層級是網路控制層級(network control level),此類 IOS 由一個或多個參與者所擁有及運作,企業會因為控制而發生相當可觀的成本。成 本的增加主要來自於整合、安全,及穩定性等相關維護活動方面。

IOS 企業間的資訊流則是透過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進 行傳遞。所謂電子資料交換指的是在兩個資訊系統之間彼此根據事先議定的協定或交 換標準傳輸資料,其分類依據企業利用 EDI 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為交易夥伴間 電腦對電腦的聯繫,第二類為應用對應用的 EDI,第三類為改變作業方式的 EDI;其 中改變作業方式最少的是第一類,而獲益最大的則是第三類(吳琮璠等,2000c;經 濟部商業司,2002a)。利用 EDI 的好處是減少資料的重覆輸入,增加資料的正確性,

也 增 加 表 單 處 理 的 效 率 。 近 來 由 於EDI 所需通訊技術 網 普 網際 路的 及 , 省 制 了 定

標準協定的麻煩和成本,而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出現,則使得網頁 加入資料的傳輸時,位於接收端的電腦也能理解,增加了系統整合的彈性。

就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企業間電子商務之資訊交換架構,亦可分為 A、B、C 三種類 別,A 級屬於系統整合,B 級屬於檔案傳輸(上傳/下傳),C 級屬於網頁流灠,其中 以 A 級需修改並整合企業內的資訊系統,所需投入成本最高但獲益最大,而 C 級則

(36)

僅上網流灠相關網頁,是最單純且不涉及企業內作業流程及資訊系統的做法,但其效 益相對較低(經濟部商業司,2002b;張佳欽,2002)。由於近年來網際網路為 IOS 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工作平台,不但具有普及性、價格也不高,同時還提供了安全的通 訊協定及穩定性,因此本研究所選擇的研究個案皆屬於網際網路環境下的 IOS 應用,

至於 IOS 在企業間之資訊交換架構亦採用目前業界最常用之 A、B、C 三種分類為主。

四、跨組織資訊系統與跨組織合作之關係

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存在是為了支援和實現兩個或更多組織之間的合作與策略聯 盟。這些跨組織合作關係或聯盟的形成來自不同的原因,如分擔大額投資的成本,承 擔和分散風險,以及存取共有資源等(Gugla & Dunning, 1993)。經濟規模、專業分 工、合理化,以及企業為平衡競爭局勢、為擴大地理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範圍等皆是 合夥關係的可能形成原因。此外,為增加資源的利用(或減少資源停滯時間)、減少 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等亦是企業形成跨組織合作的可能動機(Clemons & Row, 1992;

Knosynski, 1993)。

有些學者對於藉由 IOS 促成的跨組織合作聯盟之形成與架構提出了理論說明。

Malone, et al. (1987)引用交易成本理論,認為透過運用資訊科技所減少的交易成本,

將可減少垂直整合的力量,並引導朝向市場結構。另一方面,Clemons & Row (1992)

也引用交易成本理論,卻認為使用資訊科技進行清楚的協調整合,將會導致朝向中間 方向發展,產生一個互動組織的網路。Gurbaxani & Whang (1991)觀察發現使用資 訊科技可以支援垂直整合的增加或減少。Ciborra (1993)提出以交易成本理論來說 明資訊科技所促成的團隊、市場和階層結構。Kumar & van Diessel (1996) 則將交 易成本、資訊管理、組織理論等相關文獻彙總分析後,採用關係導向(relationship -

(37)

oriented)方式來說明 IOS 是一種實現跨組織關係的軟體和系統;並將影響合作聯盟 形成的一些力量和其關係,彙整如圖 2-2-1 所示。其中環境的影響力與合作雙方的動 機會影響組織決定是否採取合作策略,而資訊科技在跨組織合作中所扮演的支援和促 成角色,將使得組織間的合作變為可行,並進而利用 IOS 來實現組織的合作策略。

五、台灣醫療產業之跨組織資訊系統

1995 年全民健保開辦之後,台灣醫療院所普遍使用資訊科技在健保申報等醫院行 政作業上(楊澤泉等,1997),近年來隨著資訊和網路科技的快速進步,帶動電子商務 的蓬勃發展,在台灣醫療產業上的新興應用包括(Grigsby & Sanders, 1998;李厚懿 等,1998;陳恆順等,1999;李友專等,1999):

1、醫療資料與醫學文獻查詢:將全國各醫療院所的資料放在網站中,透過網路連結

環境的力量:

-全球化 -環境的變動

合作雙方的動機:

-資源共享 -風險分擔 -利用相對優勢

-減少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增加資源利用

資訊科技的支援角色:

-減少交易成本 -減少交易風險

資訊科技的促成角色:

-使合作變得可行

合作策略 跨組織資訊系統

圖 2-2-1、跨組織資訊系統與合作聯盟的形成

資料來源:Kumar & van Diessel (1996)

(38)

搜尋,即可快速的查出醫學機構與醫學論文資料庫。

2、遠距會診:利用通訊設備與技術,在不同的地區點傳遞病患與醫師的資訊,以達 遠距會診的目的。

3、遠距教學與與醫師的終身繼續教育:遠距教學是利用資訊通訊系統,對於偏遠地 區或非都會區的醫療人員進行同步或非同步的網路教學。醫師的終身繼續教育則 是運用現代通訊網路,使身在偏遠地區的基層醫師,提供終身學習的途徑。

4、網路掛號與申報系統:民眾可以透過醫院網站線上掛號,預約看病。醫院申報則 分為疫情申報與健保申報,前者是利用網路進行統計分析,完成流行病情的紀錄。

健保申報是利用網路,簡化申報流程。

5、虛擬醫院:虛擬醫院是設置在網路上的假想醫院,具有醫院的各項活動預告,病 人可自行上網查詢醫藥問題的服務。

6、電子病歷:利用全面性與標準化統一的電子病歷系統,進行醫療機構的合作整合,

減少轉診或是重覆檢查造成的不必要浪費,進行連續性的醫療照顧、維持醫療品 質,提供詳細之臨床資料。

7、建立全國醫療資訊網:建立全國性的醫療資訊網,使健康照護服務變得更有效率,

如國家醫學資訊交換中心。藉由建立醫學資訊交換中心,透過醫療資訊交換(1)

達成連續性的醫療服務,(2)減少重複性的檢驗和檢查,(3)改善醫療照顧服務 品質。

近幾年資訊科技已改變了醫療產業的型態,並在醫療產業的價值鏈中扮演獲取競 爭優勢的關鍵角色。Lin, et al. (2002)以價值鏈分析資訊科技在醫院價值鏈之各個 主要活動與支援活動的應用;在企業網路方面,歸類出緊急資訊公告、遠距醫療和遠 距影像診斷、向供應商訪價與訂貨和訂單追蹤、醫師存取病患資訊(電子病歷應用)、

(39)

轉診與病患轉診結果查詢、醫師遠距教學、協會網站等 IOS 的應用。隨著台灣醫療市 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些 IOS 應用在發展跨組織的合作關係亦日漸普遍。

在政府政策方面,行政院衛生署早於 1988 年為建立全國醫療網及配合實施全民健 康保險,主導推動「全國醫療資訊網」(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HIN)計畫,範圍 包括全國六個醫療區的全面自動化作業,於 1995 年完成構建。這個資訊網基本上是 連結衛生行政單位、健保機關、緊急醫療單位、醫療院所及一般民眾,期望藉由各應 用系統的連線作業,逐步漸進地達成資訊共享的境界(郭旭崧, 2001a)。HIN 雖已 展現我國現行國家健康資訊系統的具體雛型與成效,但整個系統在實際運作後,一直 無法順利達成當初規劃透過網路交換醫療資訊的預定目標,究其原因有三:(1)網路 頻寬不足,(2)應用系統老舊,(3)醫療應用極為有限。為解決上述問題,衛生署於 1999 年提出「二代全國醫療資訊網」(簡稱 HIN2.0)實驗計畫,計畫目的係利用新興 資訊和網路科技,以加速醫療資訊流通,促成醫院病歷透明化,達到病歷為病人所有 的目的。衛生署並提出兩大衛生資訊政策:政策一、保障民眾(patient)的健康資訊 權;內容包括病歷(健康資訊)透明化、個人健康資料的保護,以及確保正確的保健 醫療及就醫資訊。政策二、推動醫療產業(provider)資訊化及網路化,以提昇醫療 品質,增進全民健康;內容包括發展電子病歷、遠距醫療、網路醫療、轉診連線、醫 療軟體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應用(衛生署, 2001b;郭旭崧, 2001b)。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亦於 2000 年八月擬定「知識經濟發展方案」,為發展我 國知識經濟並於十年內達到先進知識經濟國家水準,揭示六大具體發展措施,其中衛 生署所提「網路健康服務推動計畫」亦列入未來主要發展方向,該計畫目的是希望藉 由擴展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在生產及生活上的運用,達到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目

(40)

標。依據該計畫內容(衛生署, 2001c),衛生署擬規劃推動的重要衛生醫療資訊應用 包括:發展遠距醫療業務、成立連線社區藥局和檢驗室、強化國民衛生教育諮詢管道、

建立醫療網站認證制度、建置及維護全國長期照護資訊網、建置及維護緊急醫療救護 資訊系統,以及衛生醫療業務便民線上服務等。此外,衛生署於 2002 年亦開始積極 推動「醫療院所病歷電子化試辦計畫」。

就上述台灣醫療院所資訊化發展現況,以及衛生署揭櫫之健康資訊政策與重要衛 生醫療資訊應用觀之,台灣醫療產業之跨組織資訊系統是未來值得發展的重要醫療保 健應用,對於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和落實亦將有所助益。

六、「跨組織資訊系統」小結

(一)跨組織資訊系統屬合作型態之策略資訊系統,是企業與外界環境中的其他組織 一起合作,為獲取競爭優勢,所共同發展的一套資訊系統。它能夠為企業創造 出外部連結的關係,促進企業參與跨組織合作的網路,使企業可經由資訊網路 與合作夥伴進行溝通、協調或擷取所需的資訊。不同類型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所 形成的跨組織合作網路將會有所不同。

(二)跨組織資訊系統的存在是為了支援和實現兩個或更多組織之間的合作與策略 聯盟。這些跨組織合作關係或聯盟的形成來自不同的原因,其中環境的影響力

(全球化、環境的變動)與合作雙方的動機(資源共享、風險分擔、利用相對 優勢、減少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增加資源利用)會影響組織決定是否採取合作 策略,而跨組織資訊系統在跨組織合作中所扮演的支援和促成角色,將可促進 組織間合作策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98. H., Som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otenti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L.(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Inc., Upper Saddle River,NJ: Prentice-Hall. L.(2003)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school concern on contracting the school build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understand the

McCreedy ,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in organiz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6,

(1989), “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e Us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nagement

Through the enforce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is study uses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as the model to focus on different

This research first analyzed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industry, and then studied the literature on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