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 ********* ********************************************** *

*

*

*

計 畫 :

名 稱

可撓式基板之太陽能電池研製

*

*

*

* ********* ********************************************** *

執行計畫學生: 王世傑

學生計畫編號: NSC 98-2815-C-216-001-E

研 究 期 間 : 98 年 07 月 01 日至 99 年 02 月 28 日止,計 8 個月 指 導 教 授 : 林君明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執 行 單 位: 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中華民國 99 年 03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

計畫

:可撓式基板之太陽能電池研製

名稱

*************************************

執行計畫學生:王世傑

學生計畫編號:NSC 98-2815-C-216-001-E

研 究 期 間 : 98 年 7 月 1 日至 99 年 2 月底止,計 8 個月 指 導 教 授 :林君明

處理方式(請勾選):□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 可公開查詢

執 行 單 位:中華大學

中華民國 99 年 3 月 29 日

(3)

一、 前言

目前國際能源飆漲,原物料上揚,加上全球氣候變遷、空氣污染問題,及資源日 趨短缺,驅使太陽能再度成為全球火熱的話題。目前最熱門的研究是矽薄膜太陽能電 池。雖然矽晶圓太陽能發電成本,遠高出傳統電力產生方式,但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 的進步,真空鍍膜已可應用於更寬廣的領域,其中所包含的廣大商機,促使目前許多 科技大廠,投入薄膜太陽電池的生產及開發。加上循環再生的再生能源,與綠色電力 的日益受到重視,因此世界上主要的研究單位,均致力於投入太陽能相關技術的研 究,企求開發出新的物質,及低成本高經濟效益的製造技術,以期降低產品成本並提 升效能[1],表1為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種類與效率比較表[2]。

表 1 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種類與效率比較表。

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源來自陽光,而太陽輻射的光譜,主要是以可見光為中心,

波長從 0.3μm的紫外光,到數微米的紅外光,是主要的分布範圍。如果換算成光子的 能量,則大約為 0.3 到 4 eV(電子伏特)之間。因此能隙(Energy Gap)大小在這個範圍 內的矽材料,就具有比較好的光電轉換效率。矽太陽電池發電原理是透過p型半導體 及n型半導體(如圖1),吸收太陽光能,使其產生電子及電洞,再進而分離電子與電洞 產生電壓,經由導線傳輸至負載。簡單的說,太陽電池的發電原理,是吸收光能轉變 成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3]。

1887 年 Heinrich Hertz 實驗發現光電(Photoelectric) 效應後,1905 年愛因斯坦使 用光子(Photon)的概念,在理論上完成圓滿的解釋,自此也奠定了太陽電池的理論基 礎[3]。1954 年 Bell 實驗室,發明第一個 6%轉換效能的太陽能電池,爾後此技術即 開始應用於太空科技上。製作太陽電池的材料,有矽(Si)、GaAs、InP、CdS 等,其 中矽儲量最為豐富,價格也最便宜,故迄今仍為最主要的材料。1970 年代開發矽太 陽電池,曾有幾項重大突破;至 20 世紀末,矽太陽電池轉換效能,已達 30%。因薄 膜式太陽能電池,為極薄之光電材料,同時也可選用具可撓性之基板,故近年來不少 論文期刊,均為可撓式太陽能電池的論文研究 [3-9]。另外美國 United Solar 公司,也 早已開始量產可撓式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相關之產品[10-11],表 2 為其優缺點之比較。

(4)

圖 1 矽太陽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 表 2 可撓式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優缺點比較

優點 缺點

無缺料問題 生產設備昂貴

可為內建式太陽電池建材(BIPV) 穿透式導電膜製作成本高

總發電量高 設備大面積化技術尚未成熟

能量回收期,小於矽基太陽電池 模組效率低

模組穩定性佳 模組良率低

二、 研究目的

太陽能電池的類型很多,在半導體運用上,從一開始的單晶矽晶圓電池,到 後來的氫化非晶矽(a-Si:H)、單晶矽(c-Si)和多晶矽(pc-Si)薄膜電池[12-15]早 期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為市場主流,因轉換效率佳、設備成本低、量產速度快、良 率又高。但近年來矽材料缺乏,造成價格提高;尤其是多晶矽(Poly-Si)在純化 過程,非常耗能量,製程污染問題嚴重。另外由於物理性質的限制,用矽晶圓製 造太陽能電池,最少也要 200μm 的厚度,所以要降低太陽電池成本,達到民生 實用化,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薄膜化,以減少矽材料的需求量。

薄膜式太陽電池厚度,可低於矽晶圓太陽能電池 90%以上,傳統一般是在玻璃上,

用電漿加強式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在高溫下進行矽薄膜的沉積。這種方法,

比較耗能量,另一方面,玻璃笨重也不易攜帶加工。故本專題是在可撓式基板上 製作矽薄膜太陽電池,利用本校機械系光機電精密量測與構裝實驗室,現有的電 子槍蒸鍍機(E-Gun Evaporator,如圖 2),於軟板上以低溫製程蒸鍍矽薄膜。實 驗室有薄膜輪廓儀(Surface Profiler,如圖 3)可量測膜厚。電子槍蒸鍍機的工 作原理,是將加速後的電子束再聚焦,故加熱可使矽原子蒸發,來進行物理氣相 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甚至還可以用 Roll-to-Roll 方式,大量生 產。再加上具有可撓性,因此將可有效解決大面積太陽電池應用,材料不足之問 題。最後是運用網版網印機,網印導電膠,進行可撓式基板之矽薄膜太陽電池構 裝整合設計。

(5)

圖 2 電子槍蒸鍍機(E-Gun) 圖 3 薄膜輪廓儀

三、 文獻回顧與探討

矽的原子序是 14,晶體是鑽石結構,屬於第 IV 族元素。它的外層電子軌域,

有 4 個電子環繞原子核運行。每個矽的 4 個外層電子,分別和 4 個鄰近矽原子 中的一個外層電子兩兩成對,形成共價鍵。如果在純矽中摻入擁有 5 個價電子的 原子(如磷原子),這個雜質會取代矽原子的位置。但是,當擁有 5 個價電子的磷 原 子 , 和 鄰 近 的 矽 原 子 形 成 共 價 鍵 的 時 候 , 會 多 出 1 個 自 由 電 子 (Free Electron),這個自由電子是一個帶負電的載子。所以一般稱提供自由電子的雜 質原子為施體(Donor),而摻雜施體的半導體就稱為 N 型半導體。同樣如果在純 矽中摻入三價的原子(如硼原子),這個雜質會取代矽原子的位置。但因為硼原子 只可以提供 3 個價電子,和鄰近的矽原子形成共價鍵,因此會在硼原子的周圍就 會產生 1 個空缺,這個空缺就被稱作電洞(Hole),這電洞可以當成一個帶正電的 載子。通常,我們把這一個提供電洞的雜質原子稱作受體(Acceptor),同時把摻 雜受體的半導體稱為 P 型半導體。當 P 型及 N 型半導體互相接觸時,N 型半導體 內的電子,會湧入 P 型半導體中,以填補其內的電洞(如圖 4)。

在 P-N 接面附近,因電子-電洞的結合形成一個載子空乏區(Depletion Region),而 P 型及 N 型半導體中也因而分別帶有負、正電荷,因此形成一個內 建電場。當太陽光照射到這 P-N 結構時,P 型和 N 型半導體因吸收太陽光而產 生電子-電洞偶對(Electron-Hole Pair)。由於空乏區所提供的內建電場,可以 使半導體內所產生的電子及電洞,在電池內流動,因此若經由電極把電流引出,

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太陽能電池[2] 。

圖 4 P 型及 N 型半導體及電子和電洞產生原理示意圖

(6)

非晶矽(Amorphous Si)吸收光線的能力,較單晶矽(Single Si Crystal)好 40 倍,因此,非晶矽材料的厚度,可為晶矽的四十分之一就夠了。非晶矽 (Amorphous Si)其有以下特性[16]:

(a) 製作成本低,很容易用沈積法製成。

(b) 其能帶圖與直接半導體相近,能帶間隙約 1.5~2.0 eV。

(c) 有極大的光吸收係數α(104~106 cm-1 ),代表即使材料很薄,也能吸收大部 分的入射光。

事實上,非晶矽太陽電池良好的光線吸收性質,是能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

由於載子在 非晶矽材 料中, 遷移率 (Mobility) 較低,加 上電子與 電洞復合 (Recombination)的速率極快,因此照光後在 PN 接面分離的電子和電洞,需在極 短的時間內收集起來。故非晶矽太陽電池(如圖 5),必須做的極薄,以利載子 (Carrier)之收集。非晶矽之能隙值(Band Gap)為 1.65eV(能隙為入射光線,激發 材料產生電洞電子偶對的最低能量),比單晶矽來得大。因此非晶矽太陽電池比 單晶矽太陽電池,有著較高的輸出電壓,足以補償非晶矽材料,無法吸收低能量 光子的缺點。

圖 5 非晶矽薄膜太陽電池基本 PIN 三層結構示意圖。

傳統 PN 接面之兩層式結構,對非晶矽並不適用。因為只有 p 或 n 型的結構,

會 減 低 原 來 就 不 好 的 少 數 載 子 遷 移 率 (Minority Charge Carrier Mobility)[3-10]。PN 接面處,有接面電場的存在(Junction Field),但光電載 子(Photo-generated Carriers)在尚未被接面電場分離前,電子與電洞即容易在 非晶矽中復合,因此非晶矽太陽電池,不能僅為 PN 接面兩層式的結構。一般結 構需為三層 (如圖 5),上層為非常薄(0.008μm),且具高摻雜度的 P+層;中間為 較厚(0.5-1μm)的本質層(Intrinsic Layer),或稱不摻雜層;底層則為較薄 (0.02μm) 高摻雜度的 n+層。P+層需非常薄的原因,是有利於光線通過,以達本 質層。本質層受入射光線照射後,即可產生電子電洞偶對。上層的 p+層與底層的 n+層,可產生類似於傳統 PN 接面之接面電場。

非晶矽太陽電池之厚度僅約 1μm,約為一般 100μm 厚度之矽晶 PN 接面太陽 電池的接面電場寬度而已。薄膜電池太陽電池也因為具有可撓性,可以製作成非 帄面結構,應用範圍大,如可與建築物或物品結合,成為內建式太陽電池建材 (BIPV)。本專題即針對可撓式基板之矽薄膜太陽電池性能提升,進行研究(如圖 6)。其中上、下透明電極選擇較便宜的 ZnO。各層薄膜都是以電子槍蒸鍍,進行

(7)

其厚度、退火(Anneal)溫度及時間,對導電率、透光率的影響分析。其中 ZnO 是 以烤箱(如圖 7),進行退火[4-11],而矽薄膜也將以 Nd:YAG 準分子雷射(355nm) (如圖 8)進行退火溫度及時間的擇優分析。

圖 6 本專題可撓式基板之矽薄膜太陽電池模組示意圖

圖 7 可控溫烤箱 圖 8 準分子雷射退火設備

其餘相關製程,說明如下

1. 運用 SUSS I-V 電性量測探針帄台(如圖 9)及光譜分析儀(如圖 10),對透明 導電層 ZnO 導電率及透光率的影響分析。

2. 利用電子槍,將矽、硼及磷研磨成粉末,以不同比例混合,進行 p+、n+及本 質非晶矽層的蒸鍍。特別要提出說明的是:本項製程為自行研發者,已提出 專利申請。

3. 利用 Nd:YAG 脈衝雷射(355nm)及 XY 帄台(如圖 11),將 p+、n+及本質非晶矽 進行雷射退火,成為多晶矽,以提高電子-電洞偶對移動速率,研究退火溫度 及時間,對導電率、透光率的效率[3-10]。

5. 使用 Keithley 4200 IV 電性量測儀(如圖 12),進行光導、暗導、I-V 曲線 等之性能與光能轉換率分析。

6. 運用網版網印機(如圖 13),網印導電膠,進行可撓式基板之矽薄膜太陽電池 構裝整合設計。

(8)

圖 9 I-V 電性量測探針帄台 圖 10 光譜分析儀

圖 11 XY 帄台 圖 12 Keithley 4200 IV 電性量測儀

圖 13 網版網印機

(9)

四、 研究方法及步驟

實驗步驟及光罩設計:

1.在塑膠基板上蒸鍍一層 Si 薄膜。(如圖 14) 2.塗上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15) 3.使用第一片光罩曝光,並將部分光阻顯影。(如圖 16)

圖 14 圖 15 圖 16

4.蒸鍍一層 ZnO 薄膜。(如圖 17)

5.用丙酮將剩餘光阻清除形成下導電層。(如圖 18) 6.塗上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19)

圖 17 圖 18 圖 19

7.使用第二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SiO2作為下導電層的ㄇ字絕緣層,以防止兩個 太陽能電池串聯時產生短路。(如圖 20)

8.蒸鍍上一層 SiO2薄膜。(如圖 21)

9.利用丙酮將光阻除去形成下導電層的ㄇ字 SiO2絕緣層。(如圖 22)

圖 20 圖 21 圖 22

(10)

10.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23)

11.使用第二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N-Type 薄膜。(如圖 24) 12.蒸鍍一層 N-Type 薄膜。(如圖 25)

圖 23 圖 24 圖 25

13.利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N-Type 薄膜。(如圖 6) 14.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27)

15.使用第四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SiO2層作為 N-Type 的□形絕緣層,以防 止兩個太陽能電池串聯時產生短路。(如圖 28)

圖 26 圖 27 圖 28

16.蒸鍍一層 SiO2薄膜。(如圖 29)

17.利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一層 SiO2的□形絕緣層。(如圖 30) 18.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31)

圖 29 圖 30 圖 31

(11)

19.使用第三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Si 薄膜。(如圖 32) 20.蒸鍍一層 Si 薄膜。(如圖 33)

21.利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Si 層。(如圖 34)

圖 32 圖 33 圖 33

22.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35)

23.使用第四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SiO2薄膜作為矽的□形絕緣層,以防止兩個太 陽能電池串聯時產生短路。(如圖 36)

24.蒸鍍一層 SiO2薄膜。(如圖 37)

圖 35 圖 36 圖 37

25.利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SiO2層。(如圖 38) 26.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39)

27.使用第三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P-Type 薄膜。(如圖 40)

圖 38 圖 39 圖 40

(12)

28.蒸鍍一層 P-Type 薄膜。(如圖 41)

29.利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P-Type 層。(如圖 42) 30.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43)

圖 41 圖 42 圖 43

31.使用第四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SiO2層作為 P-Type 的□形絕緣層,以防止兩 個太陽能電池串聯時產生短路。(如圖 44)

32.蒸鍍一層 SiO2薄膜。(如圖 45)

33.使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SiO2層。(如圖 46)

圖 44 圖 45 圖 46

34.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47)

35.使用第五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ZnO 薄膜作為上導電層。(如圖 48) 36.蒸鍍一層 ZnO 薄膜。(如圖 49)

圖 47 圖 48 圖 49

(13)

37. 使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 ZnO 層。(如圖 50) 38. 塗佈一層光阻劑,作為掀離的準備。(如圖 51)

39. 使用第六片光罩曝光,準備蒸鍍 Al 薄膜作為金屬層。(如圖 52)

圖 50 圖 51 圖 52

40.蒸鍍一層 Al 薄膜。(如圖 53)

50.使用丙酮將光阻去除形成金屬層。(如圖 54)

圖 53 圖 54

五、實驗設備運用說明

1. 電子槍(E-Gun)蒸鍍設備

蒸鍍原理是在高真空狀況下,將所要蒸鍍的材料,利用電阻或電子束,加熱 達到熔化溫度,使原子蒸發,到達並附著在基板表面上的一種鍍膜技術。在蒸鍍 過程中,基板溫度對蒸鍍薄膜的性質,會有很重要的影響。通常基板也須要適當 加熱,使得蒸鍍原子具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在基板表面自由移動,如此才能形成 均勻的薄膜。

2. 表面形狀量測系統(ET-4000)

本設備是利用微型觸針,檢測物體表面形狀、帄坦度、波紋度、粗度及膜厚。

其觸針變位的檢出,是採用線性可變差動變壓器,利用此機構來保持觸針穩定 度,而觸針上之彈簧係拉引觸針於尖端位置上,設置於被測定面上,使觸針的重 量不會加於被測面上,接著,往上至被測定面,測定面承受相當彈簧的力牽引,

觸針沿著待測物掃描追隨特性,檢驗物體表面輪廓。此設備主要是量測 ITO 等層 之膜厚。

3. 可控溫烤箱(Oven)

(14)

本設備主要是由加熱爐,及 PID 回饋控制器兩個單元所組成。設定溫度,調 整 PID 回饋控制器的相關參數,將待測物樣品放入高溫爐中央,可由溫度顯示器 觀察溫度的變化。烤箱上方連接抽氣管,可將待燒結物體的廢棄物抽去。本研究 中使用烤箱,烘烤透明導電薄膜,以達到回火作用,並針對不同透明導電薄膜,

與不同厚度等條件,進行回火後之電性檢測。

4.電 性 量 測 儀 (KEITHLEY 4200)

本設備可進行 I-V 特性量測,可加裝 2~8 組 SMU,最大 1A 電流,具 0.1fA 電流解析能力,可量測 Pre-Amp,或由無到 100fA。實驗當中,有利用此設備進 行各薄膜沉積層之電性狀態分析。

5. 分光光譜儀

本設備為紫外線/可見光分光光譜儀(UV/VIS/NIR Spectrometers),它是一 種分析材料透光率及反射率的儀器,本實驗中用以量測矽薄膜材料,對不同波長 之光穿透率。

六、研究方法及結果:

本研究分成兩個部份:

第一是針對不同材料的薄膜,進行片電阻測量、透光度、雷射退火等特性測試。

第二是選出特性良好之薄膜,建構出太陽能電池。

1.矽薄膜本質層(Intrinsic layer)沉積

本實驗是進行以本質層之製作,與光性及電性分析,本質層厚度量測結果如表 3。

表 3 本質層之製作及厚度量測分析

試片 電壓(kV) 電流(mA) 基板溫度(℃) 時間(min) 膜厚(Å)

1 8 150 120 25 642

2 8 150 120 30 668

3 8 150 120 35 750

4 8 150 120 40 832

5 8 150 120 45 978

6 8 150 120 50 1073

7 8 150 120 55 1266

2.光穿透率量測

以紫外線/可見光分光光譜儀,進行各薄膜之光穿透率之量測,結果如圖 55-61 示

(15)

圖 55 薄膜厚度為 642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圖 56 薄膜厚度為 668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16)

圖 57 薄膜厚度為 750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圖 58 薄膜厚度為 832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17)

圖 59 薄膜厚度為 978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圖 60 薄膜厚度為 1073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18)

圖 61 薄膜厚度為 1266 Å 之光穿透率量測結果

3. 暗導電流量測

以電 性 量 測 儀 (KEITHLEY 4200), 元件 不 受 光 , 且 處 於真 空 狀 態 下 , 進 行 電 流 量 測 , 輸入 電 壓 為 10V, 各 試片暗 導 電流量測結 果 , 如 表 4, 而 示 意 如 圖 62-68。

表 4 暗 導 電流量測結 果

試片 1 2 3 4 5 6 7

電流(A) 9.9E-1 7 6.6E-1 7 2.8E-1 5 1E- 1 6 6.6E-1 6 6.7E-1 5 4E- 15

(19)

圖 62 薄膜厚度為 542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63 薄膜厚度為 668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20)

圖 64 薄膜厚度為 750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65 薄膜厚度為 832 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21)

圖 66 薄膜厚度為 978 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67 薄膜厚度為 1073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22)

圖 68 薄膜厚度為 1266 Å 之暗導電流量測結果

4. 光導電流量測

以電 性 量 測 儀 (KEITHLEY 4200), 進 行元 件 接 受 日光模擬器 Kr 燈(照射 功率 850W/m2)照 射 下 , 載 子激 發 狀 態 之 光導 電 流 量 測 , 輸 入電 壓 為 10V,

結 果 如 表 5 所 示 , 示 意 如 圖 68-74。

表 5 光 導 電流量測結 果

試片 1 2 3 4 5 6 7

電流(A) 1.3E-1 0 1.8E-9 3E- 8 2.4E- 9 7.8E-8 3.6E-7 4.9E-7

(23)

圖 75 薄膜厚度為 642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76 薄膜厚度為 668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24)

圖 77 薄膜厚度為 750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78 薄膜厚度為 832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25)

圖 79 薄膜厚度為 978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圖 80 薄膜厚度為 1073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26)

圖 81 薄膜厚度為 1266 Å 之光導電流量測結果

七、參考文獻

[1] United Solar Co. LTD.,

http://www.uni-solar.com/

.

[2] 楊昌中,能源領域中的奈米科技研究,工業研究院 能源與環境研究所,中華民國 95 年 12 月 26 日.

[3] 蔡進譯, “超高效率太陽電池-從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談起",物理雙月刊,27 卷 5 期 94 年 10 月.

[4] S. D. Theiss et al. “Poly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s Fabricated at 100℃ on a Flexible Plastic Substrate,” IEEE Electron Device Meeting, p. 257, 1998.

[5] Carey P.G, et al. “Poly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s Fabricated at 100 degrees C on a Flexible Plastic substrate,” IEEE Annual Device Research Conference Digest pp. 58-69, 1977.

[6] Shannon J. M, et al, “TFTs for High Quality AMLCD on Low Temperature Plastics, " AMLCD pp. 49-52 1996.

[7] Lee, M .J. et al, “Thin Film Transistors for Displays on Plastic Substrates,"Solid- State Electronics, Vol.44, pp.1431-1434, 2000.

[8] Serilawa, T. et al, “Low-temperature Fabrication of High-mobility Poly-Si TFTs for Large-area LCD’s”, IEEE Trans. Electron Dev., Vol. 36, No. 9, pp. 1929, 1989.

[9] Kohno, A., and Sameshima, T., “High Performance Poly-Si TFTs Fabricated Using Pulsed Laser Annealing and Remote Plasma CVD with Low Temperature Processing,” 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 Vol. 42, pp. 251-257, 1995.

[10] Lee, S. W. et al, “Low Temperature Poly-Si Thin-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on by Metal- induced Lateral Crystallization”,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Vol. 17, p. 407-409, Aug. 1996.

[11] Bonnel, M. et al, “Poly-Si Thin Film Transistors Fabricated with Rapid Thermal

(27)

Annealed Silicon Film”, Jpn. J. Appl. Phys., Vol. 30, No. 11B, pp. L1924, 1991.

[12] Gusev, V. M., et al, Sov. Phys.-Solid State, Vol. 8, p. 1363, 1966.

[13] Carlson, D. E,.et al, Appl. Phys. Lett. Vol. 28, p. 671, 1976.

[14] Uchida, Y., et al, J.Phys. Vol. 42, C4-265, 1981.

[15] Fang, P. H., et al, Appl. Phys. Lett., Vol. 25, p. 583, 1974.

[16]余合興,光電子學,中央圖書出版社(第四版), pp. 202-203, 民國 89 年 9 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 2.1 是近年來校園常見災害事件調查統計表,自 92 年 12 月至 98 年 9 月 間重大校園災害事件,計有 57 件,火災約有 17 件,化學性傷害約 6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本研究計畫之目的是要以 MPEG-7 之 ART

Card, ”Bird song identific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Proceedings of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其中新豐接駁線之路線規劃,係以兩條路線所組成。其中一條路線為圖 4.5.3

綜合目標極重要-偏生態保育,且標記 3、4 綜合目標極重要-偏土地使用,且標記 3、4 綜合目標較重要-偏生態保育,且標記 3、4

以上,其中北區與東區更在 85%以上;新竹縣最高者為竹北市的 73.04%,而空 間無縫指標超過

在一般的環境中負離子濃度約為 1,000 ions/cm 3 ,正離子濃度約為 1,200 ions/cm 3 ,正負離子濃度比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