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88 年度下學期期末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88 年度下學期期末考"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物理期末考試題

計算問答題(每小題

1 分,每附一個 *,配分增加 1 分)

注意:所有答案須使用方括號所指定的單位。 1. (40 分)如圖 1 所示,兩電荷 A 與 B 置於 x 軸上,與原點 O 對稱,且與原點距離均為 d。令 d = 0.5 m,QA =1.6 x 10-18 C,Q B = - 3.2 x 10-18C。一帶電質點 P 位於 (2, 3) 處,速度為 i+ j  m/s 該質點質量為 1 x 10-26 kg,帶電量為 -4.8 x 10-18 C,問 (1) 電荷 A 的位置向量(非零項須含 i 與 j )[m]。 (2) 電荷 B 的位置向量(非零項須含 i 與 j )[m]。 (3) 質點 P 的位置向量(非零項須含 i 與 j )[m]。 (4) 質點 P 距電荷 A 的距離[m]。 (5) 質點 P 距電荷 B 的距離[m]。 (6) *電荷 A 指向質點 P 的單位向量[m]。 (7) *電荷 B 指向質點 P 的單位向量[m]。 (8) *電荷 A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的電場強度大小(以純量回答)[Nt/C]。 (9) *電荷 B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的電場強度大小(以純量回答)[Nt/C]。 (10) 電荷 A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的電場強度 (以向量回答)[Nt/C]。 (11) 電荷 B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的電場強度 (以向量回答)[Nt/C]。 (12) 電荷 A 與 B 於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總電場強度(以向量回答)[Nt/C]。 (13) 電荷 A 與 B 於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總電場強度大小(以純量回答)[Nt/C]。 (14) 質點 P 所受之電力(以向量回答)[Nt]。 (15) 質點 P 所受電力大小(以純量回答)[Nt]。 (16) 質點 P 之加速度(以向量回答)[m/s2]。 (17) 質點 P 之加速度大小(以純量回答)[m/s2]。 (18) 若令於無限遠處之電位為 0,電荷 A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電位(electric potential) [V]。 (19) 若令於無限遠處之電位為 0,電荷 B 在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電位 [V]。 (20) 若令於無限遠處之電位為 0,電荷 A 與 B 於質點 P 所在位置所造成的總電位[V]。 (21) 若令於無限遠處之電位為 0,質點 P 的電位能(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J]。 (22) 質點 P 的速率[m/s]。 (23) 質點 P 的動能[J]。 (24) 質點 P 的能量總和(僅考慮動能與電位能)[J]。 (25) 質點 P 在電力作用下運動,在某時刻經過位於 x = 2.24 m,y = 0 m 的點 R。電荷 A 在點 R 所造成的電 位[V]。 (26) 續上題,電荷 B 在點 R 所造成的電位[V]。 (27) 續上題,電荷 A 與 B 在點 R 所造成的總電位[V]。 (28) 續上題,質點 P 在點 R 的電位能[J]。 (29) 續上題,質點 P 在點 R 的動能[J]。 (30) 續上題,質點 P 在點 R 的速率[m/s]。 (31) *****繪製電荷 A 與 B 所形成的電力線圖。 2. (30 分)如圖 2 所示,兩平板間的電位差為 2000 V,間隔 0.02 m,平板面積均為 2 m2。一原子核質量為

(2)

6.513 x 10-26 kg,帶電量 3.040 x 10-18 C,由兩平行平板的正極以零初速釋出,通過負極板上的小洞進入一 B = 0.2 T (方向朝圖內)的磁場中,磁場與原子核運動方向垂直。平板間 permitivitty 0 = 8.85 x 10-12 Nt-C2/m2。問 (1) 兩平板間電場強度大小 [Nt/C]。 (2) 每一平板所累積的電荷[C](提示:使用 Gauss’ Law)。 (3) 此二平板所形成的電容器電容值[F]。 (4) 原子核在正極板所受電力[Nt]。 (5) 原子核在正極板加速度大小[m/s2]。 (6) *利用加速度關係求原子核到達負極板時的速率[m/s]。 (7) 原子核於正極板時的動能[J]。 (8) 令負極板之電位為 0,正極板的電位為何[J/C]? (9) 續上題,原子核於正極板的電位能[J]。 (10) 續上題,原子核於正極板的電位能與動能總和[J]。 (11) 續上題,原子核於負極板的電位能[J]。 (12) 續上題,原子核於負極板的電位能與動能總和[J]。 (13) 續上題,原子核於負極板時的動能[J]。 (14) 利用上題結果求原子核於負極板時的速率[m/s]。 (15) 原子核自負極板釋出進入磁場後,所受磁力[Nt]。 (16) 原子核於磁場中之加速度大小[m/s2]。 (17) *原子核於磁場中的轉彎半徑[m]。 (18) 原子核於磁場中迴轉一圈所需移動路徑長度[m]。 (19) 原子核於磁場中迴轉一圈所需時間[s]。 (20) 原子核於磁場中的迴轉頻率[Hz]。 (21) 座標定義如圖 2,原子核離開負極板時的速度向量為何[m/s]? (22) **續上題,若負極板外的磁場改為 B 0.2i0.1j 0.1k T,原子核離開負極板時所受磁力向量 (非零項須含 i 、 j 與 k) [Nt]。 (23) 續上題,原子核的加速度向量[m/s2]。 (24) *如圖 3,今將上述平板系統旋轉 90,置於前述 B = 0.2 T(方向朝圖內)的磁場中,需要多大的磁力 方能使原子核沿平板方向平直移動[Nt]? (25) 續上題,要產生上題的磁力,原子核的移動速率必須為何[m/s]? 3 (7 分)如圖 4,對一發光二極體(LED)有必要限制其電流為 10 x 10-3 A。若發光二極體之電阻值 R LED = 200 ,且與一 8V 直流電源串聯,問 (1) 當電路中電流恰為限制電流(10 x 10-3 A)時,電路中總電阻[]。 (2) 續上題,此時電阻 Rx []。 (3) 續上題,此時電阻 Rx 兩端電位差[V]。 (4) 續上題,此時二極體兩端電位差[V]。 (5) 續上題,此時電阻 Rx 所消耗電功率[W]。 (6) 續上題,此時二極體所消耗的電功率[W]。 (7) 續上題,此時電源所需提供的電功率[W]。 4. (9 分)如圖 5,一滿刻度電流(最大讀值)電流為 0.5 x 10-3 A 的安培表,其內阻為 100 。使用一電阻 (即分流器 shunt)與其並聯,使之能量測 0.1 A 的電流。問 (1) 當總共有 0.1 A 電流通過安培表與分流器,且有 0.5 x 10-3 A 通過安培表時,通過分流器的電流[A]。

(3)

(2) 續上題,此時安培表兩端電位差[V]。 (3) 續上題,此時分流器兩端電位差[V]。 (4) 分流器電阻[]。 (5) 分流器與安培表所構成的等效電阻[]。 如圖 6,同樣的安培表,希望能用來量測 100 V 的電壓,可使用一電阻 R (即倍加器 multiplier)與之串 聯。問 (6) 當線路兩端電位差為 100 V,且有 0.5 x 10-3 A 電流通過安培表時,此系統之總電阻[]。 (7) 倍加器電阻 R 的大小[]。 (8) 續上題,此時安培表的電位差[V]。 (9) 續上題,此時倍加器電阻 R 的電位差[V]。 5. (16 分)如圖 7,一質量 0.25 kg 水平金屬桿(電阻可忽略)兩端置於兩垂直且相距 l = 1.3 m 之滑道(電 阻亦可忽略)內自由落下。滑道上端以一 R = 0.75  之電阻連接。空間中有一 B = 0.50 T 之均勻磁場垂直於 滑動面,方向如圖示。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定義 x 方向朝下,y 軸沿金屬桿,方向如圖示。問 (1) *金屬桿所受重力及其方向(以向量表示,非零項須含 i 與 j )[N]。 (2) *當金屬桿以等速落下時所受電磁力及其方向(以向量表示,非零項須含 i 與 j )[N]。 (3) *通過金屬桿電流及其方向(以向量表示,非零項須含 i 與 j )[A]。 (4) 電流通過電阻 R 所造成的電位差[V]。 (5) 金屬桿切割磁場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V]。 (6) 電路迴路內磁通量變化率 ddt[Wb/s]。 (7) 電路迴路面積變化率[m2/s]。 (8) 電路迴路長度變化率[m/s]。 (9) 金屬桿落下的速率[m/s]。 (10) 重力對金屬桿所作功率[W]。 (11) 電阻所消耗功率[W]。 (12) 當金屬桿自零速開始落下時的加速度大小(以純量回答)[m/s2]。 (13) 若將兩滑道之連接改由下端連接,金屬桿所受電磁力方向(朝上或朝下)。 (14) 若將上下端均連接相同的電阻,金屬桿所受電磁力變化(加倍、抵銷或不變)。 (15) 續上題,金屬桿的終端速度會如何(變成零、加快、降低、不變或持續以加速度下降)。 6. (36 分)

(1) **Two objects, whose charge are +1.0 and –1.0 C, are separated by 100 m. Find the magnitude of the attractive force that either charge exerts on the other[Nt].

(2) **There is an isolated point charge of q = +10 C in a vacuum. Determine the electric field at a point 0.20 m away[Nt/C].

(3) **The plates of the capacitor are separated by a distance of 0.032 m, and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128 V. Between the two equipotential surfaces there is a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16.0 V. Find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surfaces[m].

(4) Using a zero reference potential at infinite, determine the amount by which a point charge of 8.0 x 10-8 C alters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t a spot 2.4 m away when the charge is (a) **positive and (b) **negative[J/C].

(5) In the flashlight, the current is 0.80A, and the voltage is 9.0 V. Find (a) **the resistance[], (b) **the power delivered to the bulb[W] and (c) **the energy dissipated in the bulb in 5 minutes of operation[J].

(6) The voice coil of a speaker has a diameter of d = 0.030 m, contains 60 turns of wire, and is placed in a 0.15-T magnetic field perpendicular to all part of the wire (Figure 8). The current in the voice coil is 1.0 A. (a)

(4)

**Determine the magnetic force that acts on the coil and cone[Nt] (Hint: You must determine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wire first). (b) **If the voice coil and cone have a combined mass of 0.025 kg, find their acceleration[m/s2].

(7) A heating element contains a wire (length = 1.5 m, cross-sectional area = 2.5 x 10-6 m2) through which electric charge flows. The material of the wire has a resistivity of 0 = 7.0 x 10-5 -m at T0 = 320 C and a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ivity of a  = 1.2 x 10-3 (C)-1. Determine the resistance of the heater wire at temperatures of (a) **320 C and (b) **450C[]. x y O d d B A + -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1 圖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x RLED E 圖 3 圖 4 shunt 安培表 安培表 R multiplier 圖 5 圖 6 R B W l x y 圖 7 Figure 8

(5)

物理期中考試題解答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3. 4.

(6)

5 6. 7. 8. 9.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arlier experience on symmetric cone optimization, we believe that spectral de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cones, nonsmooth analysis regarding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The spontaneous breaking of chiral symmetry does not allow the chiral magnetic current to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ssuming that the positive charge of the nucleus is distributed uniformly, determine the electric field at a poi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nucleus due to that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