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版﹒-- 新北市:前程文化, 2018.04 面; 公分 ISBN 978-986-96128-2-1(平裝) 1.國際關係 578.1 107005409

國際關係

定價:新台幣500 元 總 編 輯:李 明 著 作 人:陳建民、李 明、陳慧菁、劉佩怡、陳秉逵、陳世民、 汪毓瑋、蔡育岱、譚偉恩、翁永和、黃俞寧、林政緯、 趙文志、盧政鋒、周志杰、賴祥蔚 發 行 人:傅國彰 助理編輯:陳彥如 出 版 者: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 經 銷: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 609 巷 4 號 8 樓之 8 電 話:(02)2995-6488(代表號) 傳 真:(02)2995-6482 網 址:www.fcmc.com.tw 讀者服務:service@mail.fcmc.com.tw 郵政劃撥:19899178 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 葉奇鑫律師 西元2018 年 8 月初版

著作權所有•侵害必究

(3)

1. 了解國際貿易趨勢、解釋貿易相關理論與政策、以 及國際貿易制度的建立。 2. 學習國際金融基礎知識與理論、理解國際金融體系 與運作。 3. 理解國際貿易與金融運作,了解國際經濟對台灣之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 翁永和、黃俞寧 本章學習重點

(4)

隨著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推展,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任何一個國 家已經無法遺世而獨立。若從經濟的觀點而論,國與國之間的連結管道有二: 一為商品的連結,二為資金的連結。其中,前者稱為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後者稱為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兩者即為本章討論的主 題。本章首先說明兩者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目前的世界趨勢,再者介紹相關的 理論與政策,最後討論目前的國際制度。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

何謂貿易(Trade)?根據劍橋字典的定義:「貿易就是人與人或國與 國之間財貨與勞務的買賣或交換活動」(the activity of buying and selling, or exchanging, goods and/or services between people or countries)。當活動在一國之 內進行者稱之為「國內貿易」,在國際之間進行者稱之為「國際貿易」。無論 是貿易或買賣,兩者的概念都是交換的意思。 人與人之間的交換有那麼重要嗎?在此先回憶一下童年時代的小說《魯賓 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在荒島上,魯賓遜孤獨無依,只有一隻狗和 兩隻貓作伴,三餐都要自理,打獵、種植、做陶器、養羊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 要自己打點,非常忙碌非常辛苦。就這樣經歷了幾年的孤獨生活後,在巧合的 情況下,魯賓遜從食人族手中解救了一名俘虜。由於語言不通,魯賓遜就將該 名俘虜取名為「星期五」。有了「星期五」的幫忙之後,魯賓遜不必像以前一 樣忙碌於瑣碎的事,有更多的時間休息或專注於自己專長的工作。有了魯賓遜 的保護與作伴,「星期五」也不再恐懼。至此之後,兩人的生活都改善了,不 再像從前一樣孤獨辛苦了。由此一例子知,人與人之間在財貨或勞務的交換真 的很重要。 國與國之間的交換(國際貿易)有那麼重要嗎?就以台灣為例,若台灣沒 有國際貿易的話,我們大概就喝不到豆漿了,因為台灣99%的大豆是進口的。 電腦內部的零件來自全世界,主機板由台灣所提供,記憶體來自於韓國,硬 碟來自於泰國,鍵盤與滑鼠來自於中國大陸,中心處理器(CPU)則由美國 英特爾(Intel)所生產。若台灣沒有進口這些零件的話,享譽世界的宏碁電腦 (Acer)與華碩電腦(ASUS)也就不存在了。若台灣沒有進出口貿易的話,以 台灣資源短缺、市場狹小的先天不利條件,台灣或許還停留在低所得的農業社

(5)

會,過去受到各國矚目的經濟成長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國際貿易對個人、產 業、甚至國家都很重要。

國際貿易趨勢

2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開啟世界經濟秩序的戰後重建。在 重建國際貿易秩序方面,以盟國為首的23國代表於1947年在瑞士日內瓦集會, 經過冗長的談判,各國做了一些關稅減讓的承諾以及貿易準則的規範,此即為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GATT 的文件由23國政府正式簽署,1948年1月1日起生效,從此開啟了戰後貿易自由 化的扉頁,世界貿易量也因而大量增加。 在世界出口方面,如表10-1所示,1948年GATT生效當年,世界商品出口總 值為590億美元。隨後世界出口快速增加,在歷經將近70年的時間,2015年的出 口總值已達15兆9,850億美元,為1948年出口總值的271倍。若以成長率表示, 世界貿易平均以8.72%的幅度持續成長了將近70年。為何全世界的貿易活動會這 麼活絡?除了歸功於GATT以及後來WTO不斷促使各國調降關稅以及非關稅障 礙之外,網路科技的突破、運輸效率的提升、國際間生產分工方式從過去商品 之間的分工走向同一種商品不同產銷過程的「垂直」國際分工等,這些因素都 大大提高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活動。 雖然歐洲地區一直維持著世界出口重鎮的地位,然而在這段期間裡,出口 結構卻起了相當的變化。若以出口地區而言,北美地區的出口總值佔世界總出 口值的比率由28.1%降至14.4%,中南美洲地區由11.3%降至3.4%,非洲地區則 由7.3%降至2.4%。取而代之者,出口比率呈現上升趨勢的地區包括亞洲(由 14.0%提升至34.2%)、中東(由2.0%提升至5.3%)以及獨立國協(由1.7%提 升至3.1%)等地區。至於歐洲地區的出口比率,由1948年的35.1%逐漸提升至 1973年的最高點50.9%,之後就逐漸下降,2015年則為37.3%。由於出口地往往 也是商品的生產地,因此這些出口結構的改變也顯示出,世界生產基地逐漸由 美洲與非洲地區往亞洲與中東地區移動中。 若以單一出口國家而言,長久以來美國與英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 1948年兩國出口佔世界總出口的比率分別為21.6%與11.3%,然而歷經將近70年 的演變,兩國出口比率卻大幅下降至9.4%以及2.9%。在這段期間裡,原本不曾

(6)

表10-1 世界商品出口趨勢 單位:十億美元、% 1948 1953 1963 1973 1983 1993 2003 2015 世界商品出口值 59 84 157 579 1838 3688 7380 15985 世界商品出口比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北美地區 28.1 24.8 19.9 17.3 16.8 17.9 15.8 14.4   美國 21.6 14.6 14.3 12.2 11.2 12.6 9.8 9.4   加拿大 5.5 5.2 4.3 4.6 4.2 3.9 3.7 2.6   墨西哥 0.9 0.7 0.6 0.4 1.4 1.4 2.2 2.4 中南美洲地區 11.3 9.7 6.4 4.3 4.5 3.0 3.0 3.4   巴西 2.0 1.8 0.9 1.1 1.2 1.0 1.0 1.2 歐洲地區 35.1 39.4 47.8 50.9 43.5 45.3 45.9 37.3   德國 1.4 5.3 9.3 11.7 9.2 10.3 10.2 8.3   荷蘭 2.0 3.0 3.6 4.7 3.5 3.8 4.0 3.5   法國 3.4 4.8 5.2 6.3 5.2 6.0 5.3 3.2   英國 11.3 9.0 7.8 5.1 5.0 4.9 4.1 2.9 獨立國協地區 - - - 1.7 2.6 3.1 非洲地區 7.3 6.5 5.7 4.8 4.5 2.5 2.4 2.4   南非 2.0 1.6 1.5 1.0 1.0 0.7 0.5 0.5 中東地區 2.0 2.7 3.2 4.1 6.7 3.5 4.1 5.3 亞洲地區 14.0 13.4 12.5 14.9 19.1 26.0 26.1 34.2   中國大陸 0.9 1.2 1.3 1.0 1.2 2.5 5.9 14.2   日本 0.4 1.5 3.5 6.4 8.0 9.8 6.4 3.9   印度 2.2 1.3 1.0 0.5 0.5 0.6 0.8 1.7   紐澳 3.7 3.2 2.4 2.1 1.4 1.4 1.2 1.4   東亞六國 3.4 3.0 2.5 3.6 5.8 9.6 9.6 9.9 GATT/WTO會員國 63.4 69.6 75.0 84.1 77.0 89.0 94.3 98.3 資料來源:1. 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16,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 獨立國協成員國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 羅斯、塔吉克以及烏茲別克等九國。

(7)

被注意的國家已經轉而成為世界出口大國。1948年的中國大陸與德國的出口比 率分別為0.9%與1.4%,然而在2015年時,出口比率大幅提高至14.2%與8.3%, 成為世界最為重要的兩大出口國。 在世界進口方面,如表10-2所示,歐洲地區雖然一直保持著世界最主要進 口地區的頭銜,然而趨勢卻呈現下降的走向,由1945年的45.3%降至36.2%。相 同的,非洲與中南美洲地區的進口比率也呈現下降趨勢,其中非洲地區由8.1% 降至3.4%,中南美洲地區則由10.4%降至3.8%。值得一提的是,中南美洲地區 進口比率下降幅度雖然不是最大(下降6.6%),但是下降的比例堪稱最多(約 60%)。至於進口比率增加的地區包括亞洲、中東與獨立國協等地區,其中亞 洲地區由13.9%上升至30.8%,增加的幅度或成長的比例都非常顯著。 若以單一進口國家而言,英國與美國原本為世界主要兩大進口國,然而歷 經將近70年的演變,美國的進口比率微幅增加(由13.0%增至14.2%),但是英 國的進口比率卻已經大幅下降(由13.4%降至3.8%)。原本不曾受到重視的中 國大陸與德國,在多年來的持續進展後,兩國的進口比率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名 與第三名,分別由0.6%增至10.3%以及2.2%增至6.4%。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 出口或進口,中國大陸與德國都是世界舉足輕重的兩個國家,這也印證了出口 大國往往也是進口大國的現象。存在這種現象乃因國際貿易活動就是一種國際 分工活動,一國將進口不具生產優勢而出口具有優勢的商品或零組件。當一國 出口增加時,該國所進口的商品或零組件也將增加,因而呈現出口與進口同步 增加的現象。

國際貿易理論

3

由前一節的資料分析得知,貿易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國際間生產分工的活 動,生產並出口具有優勢的商品,進口不具有優勢的商品。針對這樣的進、出 口現象,我們不禁要問:國與國之間為何會貿易?貿易會帶來什麼後果?其中 前者的疑問在於解答貿易發生的原因,後者則是貿易後的影響。 國與國之間為何會貿易?簡單來說,當兩國之間存在差異時,兩國就具備 分工與貿易的條件。至於兩國之間差異的原因為何?過去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 度來說明差異之所在,也因此建立了國際貿易的理論脈絡與架構。以下針對過 去文獻所探討的主要三種理論作說明。

(8)

表10-2 世界商品進口趨勢 單位:十億美元、% 1948 1953 1963 1973 1983 1993 2003 2015 世界商品出口值 62 85 164 594 1883 3805 7696 16299 世界商品出口比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北美地區 18.5 20.5 16.1 17.2 18.5 21.3 22.4 19.3   美國 13.0 13.9 11.4 12.4 14.3 15.9 16.9 14.2   加拿大 4.4 5.5 3.9 4.2 3.4 3.7 3.2 2.7   墨西哥 1.0 0.9 0.8 0.6 0.7 1.8 2.3 2.5 中南美洲地區 10.4 8.3 6.0 4.4 3.9 3.3 2.5 3.8   巴西 1.8 1.6 0.9 1.2 0.9 0.7 0.7 1.1 歐洲地區 45.3 43.7 52.0 53.3 44.1 44.5 45.0 36.2   德國 2.2 4.5 8.0 9.2 8.1 9.0 7.9 6.4   荷蘭 3.4 3.3 4.4 4.8 3.3 3.3 3.4 3.1   法國 5.5 4.9 5.3 6.4 5.6 5.7 5.2 3.5   英國 13.4 11.0 8.5 6.5 5.3 5.5 5.2 3.8 獨立國協地區 - - - 1.5 1.7 2.1 非洲地區 8.1 7.0 5.2 3.9 4.6 2.6 2.2 3.4   南非 2.5 1.5 1.1 0.9 0.8 0.5 0.5 0.6 中東地區 1.7 2.2 2.3 2.7 6.2 3.3 2.8 4.3 亞洲地區 13.9 15.1 14.1 14.9 18.5 23.5 23.5 30.8   中國大陸 0.6 1.6 0.9 0.9 1.1 2.7 5.4 10.3   日本 1.1 2.8 4.1 6.5 6.7 6.4 5.0 4.0   印度 2.3 1.4 1.5 0.5 0.7 0.6 0.9 2.4   紐澳 2.9 2.3 2.2 1.6 1.4 1.5 1.4 1.5   東亞六國 3.5 3.7 3.2 3.9 6.1 10.2 8.6 9.1 GATT/WTO會員國 58.6 66.9 75.3 85.5 79.7 89.3 96.0 97.9 資料來源:請參閱表10-1。

(9)

3.1 李嘉圖模型

英國經濟學者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於18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 和課稅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書中提出比 較利益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概念。李嘉圖模型 (Ricardian Model)認為,生產技術水準的「相對差異(亦稱相對優勢或比較 利益)」是造成貿易的主要原因。縱使一國在各商品的生產技術都比他國差, 只要劣勢的程度有別,該國仍然可以出口技術劣勢程度相對較低的商品,進口 技術劣勢程度相對較高的商品;相同的,縱使一國在各商品的生產技術都優於 他國,該國也只會出口技術優勢相對較高的商品。如此一來兩國不僅可以相互 貿易,雙方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這就是「比較利益原理」的涵意,也是就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比較利益原理的概念主要建立在國家資源有限以及資源充分就業的假設 上。當生產資源(如勞動)有限時,提高A商品的生產所需的資源來自其他B商 品產量減少所釋放的資源,因此B商品產量的減少就是生產A商品的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相同的道理,A商品產量的減少就是生產B商品的機會成 本。由於機會成本是相對的概念,若生產A商品的機會成本較高,則生產B商品 的機會成本就會較低。若一國在A商品的生產具有比較利益時(亦即機會成本 較低),必然在B商品的生產不具有比較利益(亦即機會成本較高)。當兩國 的比較利益(亦即機會成本)有差異時,基於自利的追求,雙方就會傾向生產 並出口具有比較利益、機會成本較低的商品,交換並進口不具有優勢、機會成 本較高的商品。由於雙方所出口的商品都是自己生產時機會成本較低的商品, 所進口的商品都是自己原本生產時機會成本較高的商品,因此雙方都將因為貿 易而獲益,此即為貿易利得(Gains from Trade)。

事實上,李嘉圖比較利益原理的概念足以說明1970年代台灣與美國之間的 貿易。當時的台灣幾乎所有製造業的生產技術都不如美國,然而台灣卻可以 和美國進行貿易,不僅對美國的出口快速增加,由1970年之9.28億美元成長到 1980年之114.34億美元,貿易順差也逐年擴大,甚至因故而引發美國祭出301條 款威脅台灣開放國內市場。

3.2 黑克夏-歐林模型

黑克夏-歐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稱為要素稟賦模型(Factor

(10)

Endowment Model)或要素比例模型(Factor Proportions Model)。該模型源自 於瑞典學者Heckscher於1919年所提出,之後由其學生Ohlin於1924年進一步詮 釋,1933年由哈佛大學翻譯成英文而受到學界的重視。 該模型認為,各國的生產要素稟賦程度不相同,且各商品在生產過程中, 對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也不相同,一國之比較利益取決於該國的相對要 素稟賦。簡言之,若生產需要勞動與資本(機器設備)等兩種生產要素,則對 於勞力比較豐富、資本比較缺乏的國家(稱之為勞力豐富的國家)而言,其在 勞力投入比較多、資本投入比較少的商品(稱之為勞力密集的商品,如成衣) 具有生產上的比較利益。反之,對於資本比較豐富、勞力比較缺乏的國家(稱 之為資本豐富的國家)而言,其在資本投入比較多、勞力投入比較少的商品 (稱之為資本密集的商品,如汽車)具有生產上的比較利益。當兩國進行貿易 時,勞力豐富的國家就會出口勞力密集的商品,資本豐富的國家則會出口資本 密集的商品,這就是文獻上赫赫有名的「黑克夏-歐林定理」。 黑克夏-歐林模型對世界貿易型態的預測具有相當的解釋能力。例如澳洲擁 有廣大的土地與天然資源,日本擁有豐富的資本與機器設備,因此澳洲在生產 穀物、牛肉與礦產上具有比較利益,日本則在汽車、半導體等工業商品上具有 比較利益。當兩國進行貿易時,兩國將會出口其具有比較利益的商品至對方國 家,這也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澳洲與日本之間的貿易現況。此外,加拿大擁 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木材是其重要的出口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擁有豐 富的油田,石油則成為主要出口品;中國大陸擁有眾多廉價的勞工,加工製造 品便成為中國大陸重要的出口品。

3.3 新貿易理論

在傳統貿易理論下,無論李嘉圖模型或黑克夏-歐林模型,兩者皆主張國 與國之間的貿易型態受到比較利益準則所指引。除此之外,兩者模型皆假設固 定規模報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亦即商品的平均成本固定不變, 不會隨著產量改變而增加或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貿易理論預測:當兩 國存在差異時,差異越大的國家,比較利益就越明顯,兩國之間的貿易量也 越大。由於固定規模報酬的假設,兩國比較利益的商品會落在不同產業上, 因此兩國所進出口的商品將會是不同產業的商品(稱之為產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 Trade)。

(11)

事實上,這樣的預測與真實現況有所差距。根據世界貿易資料顯示,工業 化國家有70%的商品是出口至技術水準與資源稟賦差異不大的其他工業化國家 裡,而且所進出口的商品往往屬於同一產業但存在些許差異的商品(稱之為產 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例如美國與加拿大之間貿易活絡的程度遠 高於美國與非洲國家;美加兩國之間在汽車、醫療用品等相同產業的進出口金 額非常龐大。由於傳統貿易理論無法解釋真實的貿易現況,1970年代以來,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克魯曼(Paul Krugman)為首的眾多經濟學者, 展開了有別於傳統的理論思維,因而開啟了新貿易理論的研究。

新貿易理論(New Trade Theory)認為,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投入龐大 的研發(R&D)、廠房以及機器設備等費用。由於這些費用屬於固定成本, 無論產量多寡,這些成本仍然固定不會增減,因此當產量越多時,每單位產量 所分擔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因而呈現出產量越多平均成本越低的規模報酬遞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的現象。這種情況下,規模越大,進入市場越 早的廠商就越有成本優勢,後進廠商就越難進入市場與之競爭,因此這種產業 的廠商家數往往不多(我們稱之為寡佔市場,Oligopoly Market)。例如,全世 界的民用航空飛機製造商僅有美國波音(Boeing)與歐洲空中巴士(Airbus) 兩家;動態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前三大廠商 (三星電子、SK海力士與美光)就囊括全世界93%的市場。由於固定成本投入 金額龐大,任何一個國家均無法同時生產所有的相關商品,因此各國都只會挑 選其中的幾樣商品,大量投入固定成本,大量擴充生產數量,使其平均成本降 低,提升出口競爭力。在此情況下,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國家會出口某些商品, 同時進口相同產業的其他商品。例如我國從韓國進口大量的DRAM商品,在此 同時我國也出口大量的IC封裝測試的商品給韓國,由於DRAM商品與IC封裝測 試商品同屬於電子產業的商品,因此我國與韓國之間就形成了電子產業的產業 內貿易。

國際貿易措施

4

在傳統模型理論分析下,絕大部分的經濟學者都贊成自由貿易,政府不需 要採行任何貿易政策。然而,在現實世界裡,除了香港或新加坡之外,採行自 由貿易政策的國家極為少見。例如經濟發展先進的美國,其對紡織品或糖的進

(12)

口也課徵高額關稅,歐盟對某些敏感性商品(包括農產品、鋼鐵或汽車)的進 口也訂定管制措施。 一般而言,我們將貿易措施分成兩類:關稅措施與非關稅措施。以下將介 紹幾個常見的貿易措施。 1. 關稅措施(Tariff Measure):關稅意旨一國政府對進、出口商品課徵 的稅,其中進口時所繳交者謂之進口關稅,出口時所繳交者謂之出口關 稅。根據課徵的型態加以分類,我們可將其分成三類:其一為從價稅 (Ad-Valorem Tariff),亦即針對進口品價格課徵某一百分比的稅。例 如進口品價格為3萬元台幣,稅率為20%,則進口商應繳的關稅為6,000 元。其二為從量稅(Specific Tariff),亦即依照每單位之進口課徵固 定的關稅。例如,不論進口品的價格為何,進口商每公斤應繳交500元 的稅,若進口10公斤,就需繳交5,000元的稅。其三為關稅配額(Tariff Quota),亦即在某特定數量以內之進口適用較低的稅率,超過該數量 之進口則適用較高的稅率。例如進口量低於1,000公斤之稅率為10%,超 過1,000公斤之稅率為30%。 2. 非關稅措施(Non-Tariff Measure):關稅為傳統最常採用的貿易措 施,然而在1960年代之後,由於國際貿易組織GATT限制會員國的關稅 採行,使得各國(尤其是工業化國家)紛紛採行非關稅措施。以下分別 介紹幾種常見的非關稅措施。 (1) 配額(Quota):配額為最常見也最嚴格的非關稅措施。此一措施 乃針對進口品設定進口數量限制,進口商之進口數量不得超過設定 的數量。例如美國、加拿大、歐盟於1974年所採行的多邊纖維協定 (Multifibre Arrangement),主要目的乃針對紡織成衣的進口加以訂 定進口配額。 (2) 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根據WTO的定義,當出口國以 低於正常價格(Normal Value)出口時,進口國有權採取措施課徵 反傾銷稅。一般而言,正常價格可由三種方式加以推算,包括出口 國的國內售價,出口至第三國的售價以及依據生產成本加以推算 的價格。一般而言,正常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差距稱為傾銷價差 (Dumping Margin)。在傾銷行為被認定屬實時,GATT/WTO允許 進口國在正常的進口關稅下,額外加徵傾銷價差的反傾銷稅。 (3) 出口補貼(Export Subsidy):亦即出口國政府針對出口商品、廠

(13)

商或產業之出口給予補貼。一般而言,出口國政府採取出口補貼 的目的不盡相同,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大陸或早期的台灣)往 往為了創造外匯或扶植幼稚產業而補貼出口,工業化國家則為了 保護國內產業或就業(例如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對農產品 出口的補助)。由於出口補貼是一種不公平的貿易措施,當出口 補貼被認定屬實時,GATT/WTO允許進口國對出口國課徵平衡稅 (Countervailing Duty)加以反制。 一分鐘看世界 波音與空中巴士的競爭 1903年12月17日當天,萊特兄弟的成功飛行實現了人類飛向 天際遨遊四方的夢想。之後,1916年7月1日,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於美國西雅圖創立,成為美國境內唯一製造民用廣體客機 的公司。至此之後,全世界的民用飛機幾乎都由波音公司所生產。直 到1970年空中巴士(Airbus)的誕生,原本獨佔市場(Monopoly)的 局面才被打破,形成目前兩強相爭的寡佔市場態勢。 民用飛機屬於高科技、高資本密集、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商品。打 從一開始的機型設計與開發所投入的研發,乃至隨後設廠生產時所投 入的廠房建造與設備建置,其間所投入的支出金額非常龐大。由於這 些項目支出都屬於固定成本,因此產量多寡就影響廠商在市場上的競 爭力。產量越多,每架飛機所分擔的固定成本就越低(亦即生產具有 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廠商就越有競爭力。在同時具有規模報酬遞 增以及寡佔市場等兩大特性下,若從貿易學理的觀點而言,我們便可 利用新貿易理論來分析世界民用飛機市場的貿易競爭行為。 由於生產初期產量少,每架飛機所分擔的固定成本非常高,廠商 往往面臨經營上的虧損。為了使廠商能渡過難關,政府往往透過種種 方式來幫助廠商。例如,1970年空中巴士成立後,歐洲政府就以「幼 稚產業」的論點在債務償還上給予空中巴士40億美元的資助。相同 的,自1992年至今美國華盛頓州政府給予波音公司30億美元的稅賦減

(14)

國際貿易制度

5

在1948年之前,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必須透過貿易雙方的協商,事先訂 定兩國之間允許相互貿易的商品、港口地點以及關稅或稅捐等事項,之後雙方 才能開始有貿易往來。當貿易夥伴眾多時,與每個貿易國的逐一協商將是費時 費力,沒有效率。當雙方有貿易糾紛時,由於貿易協定是雙方當時所簽署的, 無法找到第三者作為仲裁,因此糾紛往往無法解決,甚至演變成貿易戰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重建世界貿易秩序,23國在瑞士日內瓦展開關 稅減讓談判以及貿易規範的制訂,這些準則與規範便成為GATT的文件,1948年 1月1日生效,從此開啟了多邊協定的世界貿易制度。由於美國當時擔心國際貿 易組織的成立會影響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自主權,因此受到美國國會所否決, 導致GATT成為有條文、有約束力但沒有國際公法人地位的組織。直到1994年 GATT完成第八次的多邊談判後,GATT正式走入歷史,取而代之者是1995年1 月1日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在過去47年的 GATT時代裡,歷經八回合談判所達成的協議與規範,WTO都全盤接受。

在多邊貿易體制下,GATT/WTO所追求的精神就是不歧視的精神。為了建 構不歧視的國際貿易環境,GATT/WTO建立了貿易規範的兩大原則:最惠國待 遇原則(Most-Favored Nations)以及國民待遇原則(National Treatment)。

免以及230億美元的軍事訂單。 雖然兩國政府競相補貼,補助金額無法估計,成效也無從認定, 然而空中巴士的市場佔有率卻大幅提升,並於2000年時首次以476架的 訂單超越波音的355架。2015年時,相較於波音公司的768架,空中巴 士所接獲的淨訂單為1036架,市場佔有率提升至57%。 由於美國與歐盟均為WTO的會員國,補貼措施被WTO視為不公平 的貿易措施,2004年起兩家公司從原本的市場競爭延伸至WTO爭端訴 訟競爭。WTO於2016年9月21日裁定,歐盟對空中巴士公司提供的補 助違反了WTO的規定,美國有權對歐盟的飛機進口課徵平衡稅。歷經 12年的訴訟,波音與空中巴士之間的紛爭暫時告一段落。

(15)

所謂最惠國待遇原則,意指在所有雙邊談判的承諾中,進口國應該給予所有會 員國最優惠的待遇。由於所有會員國都享受到進口國所提供的最優惠的待遇, 因此最惠國待遇原則就符合不歧視原則。例如在我國加入WTO的過程中,雖然 只有26個會員國與我國展開雙邊談判,我國對各國的承諾項目或減讓程度也不 盡相同,然而基於最惠國待遇原則,所有會員國都將因此享受到我國所提供的 最優惠的進口待遇。所謂國民待遇原則,意指進口品一旦進入國內後,進口國 應該給予進口品享有與國產品相同的待遇(包括相同的貨物稅、營業稅、銷售 稅、標準或優惠等待遇)。由於進口品與國產品均享有相同的待遇,因此國民 待遇原則也是一種不歧視原則。例如我國加入WTO時,我國對進口20%濃度蒸 餾酒課徵每公升185元的銷售酒稅。由於我國0.6公升的米酒也是20%濃度蒸餾 酒,基於國民待遇原則,我國也應該對自己的米酒課徵111元的銷售酒稅(亦即 185元×0.6=111元)。在酒稅完全轉嫁的情況下,我國加入WTO後,紅標米酒 由原先一瓶24元暴漲至一瓶135元,因而造成我國2002年加入WTO前夕家家戶 戶囤積米酒的盛況。

國際金融的重要性

6

除了國際貿易涉及商品的跨國移動之外,國際經濟的另一重要環節即為國 際資金的流動。舉凡商品與勞務貿易、直接投資,或者股票、債券等金融投 資、抑或是捐贈資金等行為,皆會涉及資金的跨境移動。例如,台灣廠商與國 外廠商簽訂一筆交易,約定1個月後交付貨品並收取$100萬美金的款項;一個月 後,國外廠商收取商品並支付$100萬美金。在收到貨款後,國內廠商可以將該 貨款以美金存款形式持有,或是將其匯回台灣,以外幣存款或兌換為台幣的方 式持有。 進出口貿易之外,資本市場的跨境交易亦是國際資金流動的主要因素之 一。一國的金融市場(包括存款、股票、債券)如對國際開放,他國的投資者 即可將資金自由匯入、匯出該國,以參與該國的金融交易。在台灣證券市場交 易中,國外投資者(外資)即扮演市場主要的角色。2016年5月,外資所持有 的台灣股票市值佔所有股票總市值(上市、上櫃股票總計)之比例為37.12%。 1同一期間(2016年5月),外資所進行的股票交易成交總金額(買、賣金額加 總)佔股市成交總金額的70%,因此,外資的交易行為為影響股市的主要力量

(16)

之一。2又如新聞媒體上時常聽到的熱錢(Hot Money),即是國際投資者在極 短期間之內,將大量資金匯入他國,取得獲利之後,又快速地將資金匯出。如 此快速的資金匯入、匯出,將會造成該國金融市場的波動,特別是會造成匯率 的大幅波動,而為各國政府所不樂見。

國際金融趨勢

7

國際資金的流動涉及本國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兌換。凡以外國貨幣表示的有 價資產即稱為外匯(Foreign Exchange),包括外國通貨、外幣存款、外國公 債、證券等,可為一般社會大眾、商業銀行或是中央銀行所持有。購買或出售 外匯的市場即稱為外匯市場(Foreign Exchange Market),用以進行不同貨幣之 間的交易。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熱絡,以及各國金融市場體制的成熟與開 放,因貿易、金融交易等所產生的跨境資金往來額度也持續增加。

7.1 匯率

由於外匯交易涉及不同貨幣之間的買賣(例如,以台幣買入美元),不同 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即為匯率(Exchange Rate)。其中,常見的匯率包括即 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即期匯率為當期外匯交易的匯價,遠期匯率則是遠期外匯 交易的匯價。3例如,根據台灣銀行網站的報價,2017年3月3日,1美元兌台幣 的即期匯率為31.075,60天的遠期匯率則為30.895。 由於匯率為不同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其表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為一 單位外國貨幣的本國貨幣價格(直接報價Direct Term)以此方式表示的匯率上 升時,代表本國貨幣貶值(例如,1美元可兌換台幣的匯價,由30上升至32時, 代表台幣貶值)。另一種方式則為一單位本國貨幣的外國貨幣訂價(間接報價 Indirect Term),以此方式所表示的匯率上升時,代表本國貨幣升值(例如,1 台幣可兌換美元匯價,由0.0312上升至0.0333,代表台幣升值)。目前外匯市 場報價大多是以直接報價為主。本國貨幣的匯率升值會使本國商品出口到國外 時,以外國貨幣計價的價格較貴;而從外國進口到本國的商品,以本國貨幣訂 價時則會較便宜;若本國貨幣匯率貶值,則會使出口品價格較便宜,進口品價 格較貴。 圖10-1為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台幣兌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的即

(17)

期匯率。此為直接報價,因此當該數值下跌時,代表台幣對該貨幣升值。由圖 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台幣兌國際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甚大。4 2008年,美國發生 次級房貸風暴,其後,聯準會為了減緩風暴影響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使得這 段期間,台幣兌美元匯率顯著升值,直到2011年3月之後,金融風暴影響趨緩, 美國經濟逐漸復甦、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縮小,台幣兌美元匯率才轉而呈現貶值 趨勢。雖然台幣兌英鎊匯率自2008年初的金融風暴之後有比較顯著的升值,之 後則穩定維持在該匯率水準;直到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結束之後,英鎊 大貶,台幣兌英鎊因而呈現另一波顯著的升值。台幣兌歐元匯率則在2008年金 融風暴之後有些許升值,卻又很快地反彈;2009年年底,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之 後,歐元持續貶值,使台幣兌歐元呈現顯著的升值趨勢。相反的,由於日本受 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較小,且在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呈現弱勢的情況 下,國際投資者轉而以日圓為避險貨幣,使得日圓大幅升值;但在2012年年 底,日本首相安倍決定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之後,日圓大幅貶值,台幣兌日圓遂 呈現顯著升值趨勢。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圖10-1 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美元、歐元、英鎊、日圓兌台幣匯率

(18)

7.2 國際收支帳

國際收支帳(Balance of Payment)為一段期間(如一年或一季)內,一 國居民與國外居民之間因各項經濟活動而產生的資金往來紀錄。國際收支帳通 常是依資金往來方向來計,資金流入即計為正值,資金流出則計為負值。國際 收支帳中最常被提及的是經常帳(Current Account),主要記錄了該國與國外 因商品、勞務與所得交易所產生的收支。5出口(收入)計為正值,進口(支 出)計為負值,因此,當該國有貿易順差時,即會產生經常帳盈餘(經常帳順 差);貿易逆差則會產生經常帳赤字(經常帳逆差)。除貿易等經常性交易 外,政府或其他部門的經常移轉收支亦會記入經常帳中,如對他國的資金、物 品移轉(資金流出故計為負值)等。 圖10-2為2015年世界主要國家的經常帳餘額。中國大陸、德國保有高額的 經常帳順差,分別為3,306億美元與2,842億美元,分別為全世界經常帳餘額最高 的兩個國家。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亦為經常帳順差,但美國則 有顯著的經常帳逆差,達到4,629億美元,為全世界經常帳逆差最高的國家。英 國亦是呈現經常帳逆差,法國的經常帳則僅有些微逆差。經常帳餘額常會被用 來預測長期的匯率走勢。長期而言,如果一國持續維持經常帳順差,其匯率應 該會呈現升值趨勢。例如,中國大陸自1990年代中期開放以來,持續有大幅的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 2016。

(19)

經常帳順差,在2005年達到1,323.78億美金,為當年GDP的5.73%,使得人民幣 升值的壓力日增,政府於是在2005年7月進行匯率制度改革,6人民幣兌美元匯 率即由原本的8.27緩步升值,於2014年1月14日達到最低點(最高匯價)6.04。

國際金融理論

8

國際金融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即是匯率的決定,亦即了解有哪些因素會影響 匯率的變動。針對此一問題的探討,最常見的理論為購買力平價理論與利率平 價理論。

8.1 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主要是由於一次世界大戰之 後,金本位制度崩潰,國際金融體系陷入混亂,瑞典經濟學家Gastuv Cassel於 1918年提出的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基礎為單一價格法則(Law of One Price;以下簡稱單價法則),亦即兩地之間如果沒有任何的運輸、交易成 本,同樣一種商品(可在兩地之間流動交易的貿易財)以相同貨幣計價的價格 應該相同。否則,若該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較外國低,消費者便可輕易地在本國 買至外國出售以獲利,此套利(Arbitrage)行為最終將會使該商品在兩國的價 格相同。如以台灣與美國為例,在單價法則下,若一台Acer電腦訂價為$30,000 台幣,台幣與美元的匯率為30,Acer電腦在美國的售價應為$1,000美金。 若單價法則成立的情況不僅適用於單一商品,而可擴大到所有商品,則兩 國的總合物價水準,透過匯率轉換成同一貨幣時也應該相等,此即為購買力平 價條件,如下式所示: P = E×P* 其中,P與P*分別為本國與外國之總合物價水準,7 E則為匯率(一單位外國貨幣 所可兌換的本國貨幣)。在此條件成立下,兩地匯率可由兩國總合物價之比值 所決定(P / P*)。 然而,實證研究發現,購買力平價短期通常無法成立,但在長期會成立, 因此,此理論通常用以預測長期的匯率走勢。購買力平價在短期無法成立的原 因,主要是由於單一商品的單價法則並不成立,如運輸成本、關稅的存在,使 得同樣商品在兩國的價格並不相同。此外,匯率短期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交易所

(20)

決定,其調整的速度相當快,每天都有很大的波動;但商品價格的調整速度相 對緩慢(名目價格具有僵固性),並不會隨著匯率波動而快速調整,亦會使得 單價法則在短期無法成立。但若期間較長,當商品價格逐漸調整,進出口商品 的套利行為將會使兩國商品的價格漸趨一致。 依據購買力平價,若是消費者對於該國商品的需求較高,則該國貨幣的匯 率在長期應該會逐漸升值;由於需求高,即使匯率升值使該國產品變貴,亦不 致減損該國商品的競爭力。消費者需求較高的可能因素來自於該國商品的價 格較低;或者由於該國政府對於進口品課徵關稅而使得進口品價格較本國商品 高;或是該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使生產成本較低;抑或是消費者對於該國商 品有相對偏好等。例如,早年台灣商品的價格相對較低,使得1980年後,台灣 貿易始終維持顯著順差,亦即國際間對於台灣商品的出口需求遠高於台灣的進 口需求,使得台幣自1987年後大幅升值,台幣兌美元匯率由1978年的39.58,持 續升值,於1992年達到最低點25.17(最高匯價),其後便維持在25-27左右的水 準,直到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風暴發生後,台幣匯率才大幅貶值,於1998年8 月貶至34.68。

8.2 利率平價

匯率決定的另一重要理論為利率平價(Interest Parity)。相較於購買力平 價是以進出口商品的價格來決定長期的匯率走勢,利率平價是由外匯市場上的 交易來決定短期的匯率變動。 利率平價理論成立的基本條件為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亦即各國資本市場 允許資金自由流入、流出,且資本的跨國流動並無交易成本,因此,投資者僅 依各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來選擇其投資標的。由於投資者偏好預期報酬率高的 資產,當一國資產有較高的預期報酬率時,投資者會選擇賣掉其他國家的資產 來購買該國資產,投資者的套利行為最終將使兩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相同。 一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主要包含兩者:利率以及該國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以本國與外國資產為例,如果本國利率較外國利率高,或者投資者預期本國貨 幣將會升值,代表持有本國資產的預期報酬較外國資產高,投資者對於本國資 產的需求將會增加,使得本國貨幣升值。反之,若本國資產的預期報酬較低, 則投資者對於本國資產的需求減少,使本國貨幣貶值。 由於資本的跨國移動十分快速,利率平價條件通常是用來決定匯率的短期 變動。例如,2015年12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美國聯準會宣布調升利率

(21)

時,當天台幣兌美元匯率即貶值了0.26%(相較於前一天),至2016年1月15日 間,台幣兌美元匯率共貶值了2.59%。

國際金融政策

9

匯率既為兩國貨幣的交換比例,匯率與一國的貨幣政策有相當密切的關 係,因此掌管一國資金往來與匯率的主管機關通常即為中央銀行。8由於匯率會 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匯率通常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有關 央行的國際金融政策,大抵可分為外匯干預、沖銷以及資本管制等措施。

1. 外匯干預(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現今大多數國家採取浮動 匯率制度,但隨著國際貿易的增加,進出口貿易在大多數國家(特別是 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了避免匯率過度波 動而造成進出口物價的波動,央行通常會進行干預,亦即藉由參與外匯 市場的交易來影響匯價。若央行進入外匯市場賣出外匯,買入本國資 產,將會使本國貨幣升值;反之,若央行進場買入外匯,賣出本國資 產,將會使本國貨幣貶值。 2. 沖銷(Sterilization):一般而言,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即稱為外匯存底。 央行持有外匯存底主要用以參與外匯交易,以干預或調節匯率。當其購 入外匯時,將會使外匯存底增加,反之則會減少。央行外匯干預的作為 會造成經濟體系中貨幣數量的改變。例如,若央行賣出本國資產,買入 外匯,本國貨幣數量將因此而增加;如央行賣出外匯以買入本國資產, 本國貨幣數量會因此而減少。貨幣數量的改變可能會影響總體經濟情 況,例如貨幣數量增加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如欲避免外匯干預對於貨幣 數量的影響,央行可在外匯干預之後,以其他的貨幣政策工具反向操作 以抵銷此效果,此即為沖銷。9 3. 資本管制(Capital Control):資本管制即為政府對於國際資金的流 入、流出進行管制,或是對於國外資金參與國內金融交易有所限制。例 如,台灣早期亦曾採取資本管制。1978年,外匯市場建立之後,政府規 定出口收入款項需於一定期間內匯回,而進口支出金額超過1萬美元者 亦需先向央行申報,此資本管制措施直到1987年才逐步放寬,至1990年 代中期,資本市場已是完全的自由化。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資本市場

(22)

國際金融制度

10

匯率制度主要有三者:浮動匯率制度、固定匯率制度、管理浮動匯率制 度。這三種制度的意涵分述如下:

1. 浮動匯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完全的浮動匯率 制度即是央行完全不干預外匯交易,使匯率全然由市場所決定。

2. 固定匯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央行訂定匯率水準, 一旦匯率偏離此目標水準,央行即會進行干預。

3.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介於浮動匯率制度與固定浮動匯率制度之間,又稱為汙濁浮動(Dirty Float),亦即匯率通常是由市場決定,但央行會適時在外匯市場上進 行干預。例如,當一國貨幣貶值幅度超過央行預期時,央行即會在外匯 市場上賣出外匯,買入本國資產,使本國貨幣升值(或是減緩其貶值趨 勢);反之,如升值幅度超過預期,央行即會買入外匯,賣出本國資 產,使本國貨幣貶值(或是減緩其貶值趨勢)。目前大多數的國家(特 別是進出口貿易比重高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如台灣)通常是採取管理浮 動匯率制度。 歷史上,國際金融制度幾經變革。從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金本位制度 (Gold Standard System),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布列登森林體制(Bretton Woods System),皆是屬於固定匯率制度。自從布列登森林體制崩潰之後,各 國才逐漸改採浮動匯率制度。

1. 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金本位制度即是各國貨幣釘住 黃金價格,設定其與黃金價格之固定兌換比例,各國貨幣的匯率也因此 而固定下來。例如,若一盎司黃金可兌換20美元或5英鎊,美元與英鎊 間的匯率即為4美元兌換1英鎊。金本位制度盛行於19世紀中期,而於一 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崩潰。

2. 布列登森林體制(Bretton Woods System):此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25年間,美國、西歐各國與澳洲等大多數國家採取的國際金融體制。該 體制源自於1944年,44國在美國的布列登森林公園召開會議,為加強戰 後各國的貨幣與金融合作確立國際金融秩序,而簽訂了布列登森林協定 (Bretton Woods Agreements)。該協定設定黃金與美元的兌換比例,即

(23)

片名:咖啡正義(Black Gold)2009

國家:衣索比亞

議題: 以衣索比亞與歐美國家之間咖啡豆不公平貿易為背景,透過劇中主角塔德 斯梅斯柯拉(Tadesse Meskela)與農民的對話,來凸顯公平貿易(Fair Trade)的重要性,進而成立「歐拉米咖啡農合作社聯盟」(Oromia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以推動咖啡豆價格合理化以及提 升農民生活。 劇情: 本片一開始即由衣索比亞咖啡豆的產地價格與歐美國家咖啡店的銷售價格 之巨大差距來點出咖啡貿易背後所潛藏的不公平現象。在歐美國家,一杯咖啡約 為25比爾(2.9美元),一公斤咖啡可做成80杯咖啡,總售價為2,000比爾(232 美元);但一公斤衣索比亞咖啡豆在產地的收購價格最多僅為2比爾(0.23美 元),僅為零售價格的1/1,000,收購價格甚至低於種植成本。主要原因在於咖啡 豆的收購幾乎為四大跨國企業廠商所壟斷,而決定世界貿易規則的世界貿易組織 (WTO)亦由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所掌控,發展中國家很難在其中發聲。由於咖 啡為當地主要作物,其價格決定了農民的收入,在如此低的收購價格下,農民生 活水準極差,沒有充分的營養、乾淨的水、衣服、學校教育亦很難維持。如果農 民種植的咖啡豆能有合理價格(公平貿易),生活方能改善,子女才能接受良好 的教育,這是衣索比亞農民的衷心渴望。 思維: 近年來,「公平貿易」的觀念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出口至已開發 國家的咖啡、茶、米、糖、水果等產品,更加受到關注。與其對開發中國家提供援 助,不如使其出口的產品維持應有的合理價格。尤其每當世界貿易組織召開會議的 同時,總是吸引世界各地抗議團體的聚集,在各國極力推動「自由貿易」的當今, 這部電影所強調的「公平貿易」似乎也提供政策制訂者另一種決策省思。 資料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9)。

電影櫥窗

(24)

一盎司黃金可兌換35美元(上下1%波動區間),他國貨幣則是固定其 與美元的匯率,由此確立了美元為各國主要的外匯準備貨幣。該協定並 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與世界銀行 (World Bank),前者主要是用以維繫國際金融秩序穩定,後者則是提 供貸款給發展中國家以協助其發展。布列登森林體制於1973年崩潰,各 國紛紛改採浮動匯率制度,但該體制的影響持續至今,除了美元仍為主 要的國際準備貨幣之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也仍在穩定金融 與協助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課堂練習 分組討論 1. 過去有不少進口產品受到台灣的傾銷控告,請挑選過去發生的任何一個案 例,收集相關資料並說明傾銷成立的理由。 2. 請彙整並比較開發中國家以及工業化國家所採行的貿易政策。 3. 美國經常帳長期持續呈現赤字。請蒐集2000年以來,美國經常帳的資料,並 探討美國經常帳赤字的成因。 4. 在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於危機發生國家的協助通常有助於穩定 該國之金融、經濟情勢。請以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為例,討論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解釋名詞 1.比較利益 2.資源稟賦 3.貿易措施 4.匯率 5.國際收支帳

(25)

本章附註 1. 資料來源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於2016年6月所公布之資料。 2. 資料來源為台灣證券交易所所公布之股票成交資料。 3. 所謂遠期外匯交易即是現在簽約以約定在未來的某個時點依約定的匯率進行交易,通常是進 出口貿易商為規避未來進出口收支受到匯率波動影響而與其往來銀行所簽訂的遠期契約。遠 期外匯的期間通常為10天、30天、60天、90天及180天等。 4. 金融風暴之後,由於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乃至之後的日本央行皆採取大規模量化寬鬆政 策,國際資金大量湧入亞洲新興國家,包括台灣。台幣匯率在這段期間的大幅升值趨勢以及 顯著波動,國際熱錢的進出應為主要因素之一。 5. 國際收支帳主要包括五個項目:經常帳、金融帳、資本帳、準備資產、誤差與遺漏。 6. 中國大陸在2005年7月之前採取固定匯率制度,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固定在8.27。2005年7月所 進行的匯率制度改革,主要是由固定匯率制度改為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匯率得以在 一定區間內逐漸調整。

7. 總合物價水準大多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或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來衡量。

8. 美國主管匯率的機構則為財政部。

9. 央行可以藉由公開市場操作,反向買入或賣出本國資產來抵銷外匯干預所造成的貨幣數量變 動。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1 個會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1 個會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 高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0 個會員聯署。2020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89 個會 員聯署,2019 年於 2 月、6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1 個會 員聯署 。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1 個會 員聯署, 2020 年於 2 月、3 月、4

MC11 時 88 個 WTO 會員連署該倡議,決議成立非正式工作小組,提高 微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參與,並鼓勵所有 WTO 會員加入。迄今獲 91 個會

服務提供者 在其原資格國以 律師身份執業五 年以上。但外國 律師曾受中華臺 北律師聘僱為助 理或顧問,或曾 在其他國家或地 區執行其母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