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技職校院中評鑑倫理兩難之探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技職校院中評鑑倫理兩難之探析"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技職校院中評鑑倫理兩難之探析

摘 要

國內技職校院評鑑實務直至1998年職校評鑑時,才開始規範「訪評委 員倫理準則」。然而評鑑倫理並非只應用於規範評鑑委員,受評單位在評鑑 倫理的議題中仍應扮演重要角色。準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職校院因應評鑑 所遭遇倫理兩難的情境,並界定處理倫理兩難的倫理守則。為達研究目的,

本研究訪談30位技職校院評鑑關係人,並邀請五位評鑑理論與實務專家及32 位德懷術專家進行意見調查以界定倫理議題,最後獲致以下結論:一、技職 校院在因應評鑑時主要遭遇14項倫理兩難情境,其中受評者不願說出真實情 形、運用與評鑑委員的人際關係影響評鑑結果以及評鑑結果的運用等問題受 訪者有較深刻的感受。二、技職校院避免遭遇評鑑倫理兩難問題的倫理守則 共可分為4面向共13項。

關鍵詞:評鑑倫理、倫理兩難、技職校院 曾淑惠

國立台北科技大㈻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2)

Abstract

There were no ethic guidelines for evaluators until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evaluation in 1998. But, evaluator is not the only one who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obey the ethic codes. The object of evaluation should fulfill its own obligation to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thic dilemma situation in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opinion survey were used in order to collect information, which 30 stakeholders were interviewed and another 5 scholar and 32 delphi expert were involved in opinion surve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14 ethical dilemma situations of school evaluation. The major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situations such as: the school member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 staff tried to influence evaluators and want to get better grades, and how to us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2. The ethic guidelines which avoid the ethical dilemma situations occurring in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4 dimensions and 13 items.

Keywords: evaluation ethic, ethical dilemma,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hu-Hui Tse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 Exploration on Ethical Dilemma in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Practice

(3)

壹、緒論

一、研究緣起

由於對教育績效責任的要求已成為跨國界的運動,因此各國無不積極 投入教育評鑑工作,以確保教育的效能與品質(Teddlie& Reynolds, 2000)。

我國技職教育在此潮流趨勢下,近十年來也擴大並加速評鑑的規劃與實施,

在技專校院方面,除有例行性的科技大學評鑑、技術學院評鑑、專科學校評 鑑之外,更有如專案評鑑、私立技專校院獎補助款運用績效訪視(林尚平,

2003)、大學教師評鑑等評鑑工作;在高職方面,除有校務綜合評鑑之外,

亦有如教訓輔三合一整合方案評鑑、資訊教育評鑑等專案評鑑(李隆盛等人,

2002)。有鑑於參與並受到各類評鑑工作影響的人數與層面不僅眾多而且廣 泛,因此評鑑工作適切與否備受關切;同時,評鑑是一門專業,縝密的評鑑 計畫與執行是評鑑能否成功的關鍵,其中評鑑倫理的建立,更是重要的一個 環節,不僅能確保評鑑的公正與客觀,更是能否樹立評鑑公信力的要素(曾 美惠,2006)。

MacKinnon(2004)指出「倫理」是一套社會的價值觀或原則,是一個 社群或特定群體的守則,這些價值觀、原則或守則,為有關何者是好或壞、

對或錯,以及我們如何知道它等等議題的道德哲學;Helgadottir(2008)則 認為倫理是一種行為的能力之一;至於倫理的問題就是涉及有關「做對的事」

或「做錯的事」的道德責任(Morris, 2008)。Smith(1985)指出,當道德 問題反應著不確定性,人們無法在競爭的原則間求得平衡時,就會發生倫理 的兩難情境。也可以說,倫理兩難發生在競爭性的原則、價值觀、信念與觀 點之間,必須作出抉擇的情境之下,而從專業倫理、法律問題、組織文化、

社會大眾興趣、機構及全球脈絡、社群利益、政治架構等角度作綜合考量(

Cranston, Ehrich,& Kimber, 2004)。

雖然國內對教育現場中遭遇評鑑倫理議題的探究尚屬起步,然Saarni、

Parmanne及Halila(2008)卻認為,發現倫理問題意味著具有倫理的敏感度、倫 理推論的能力以及對倫理價值保有特定的態度;缺乏經驗性的倫理問題,則

(4)

可能意味著該領域中倫理問題自由的本質、缺乏對專業倫理的敏感度、或領 域內的專業化程度未臻成熟。同時Stake(1998)也指出,在建構倫理標準 時我們需要蒐集一些歷史性的評鑑小故事及評鑑人員個人面對兩難問題的經 驗。經驗性的評鑑倫理問題既然如此重要,探究國內技職體系學校在評鑑時 遭遇到倫理兩難的困境,以提升評鑑的專業權威與信度,實是刻不容緩的議 題。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緣起,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蒐集技職校院因應評鑑所遭遇倫理兩難的情境

(二)界定技職校院面臨評鑑倫理兩難的倫理守則

本研究所指稱之「因應評鑑所遭遇倫理兩難的情境」係指在學校中為 準備接受評鑑或在接受外部評鑑時,成員感受到的倫理衝突情境。而「評鑑 倫理兩難的倫理守則」則指在學校成員感受到的倫理衝突情境中,屬評鑑倫 理議題時應遵守的倫理守則。

三、研究步驟

本研究首先評估研究主題的價值性,研訂研究目的、範圍、方法、步 驟、時程等研究計畫重要的內容,據以擬定研究計畫;其次蒐集相關文獻,

據以作為規劃研究的理論基礎;再者訓練訪談人員並作訪談模擬後,分別對 30位評鑑關係人進行面對面訪談,訪談時間由2007年9月4日至12月12日;經 將受訪者表達之倫理兩難資料加以編碼歸納,整理出可能的「評鑑倫理問題」

和「評鑑倫理守則」,送請五位評鑑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倫理問題之確認 與倫理守則陳述之修正,最後經32位德懷術專家確認。

貳、文獻探討

一、評鑑領域對倫理議題的需求

(5)

Stake(1998)指出雖然實用性並非評鑑理論的基礎,但是除非我們可 以期望評鑑的參與者充滿了倫理的行為,否則評鑑的理論與實務一點價值 都沒有。在評鑑領域中對評鑑倫理的需求可從評鑑的定義、評鑑的特徵、

評鑑專業的發展以及倫理與評鑑理論的關連等四方面來討論。在評鑑的定 義方面,雖然在文獻中有許多對「評鑑」的定義,但依據Rossi、Lipsey及 Freeman(2004)的看法,方案評鑑是使用社會研究的方法,系統化地調查 在其政治與組織環境下,設計正式的社會行動以改進社會條件的介入方案之 效能。從這種將評鑑置於互惠影響及實用性脈絡中的觀點,遭遇倫理困難的 機會就大大提高了。

在評鑑的特徵方面,由於評鑑是有關方案好與壞的判斷、優點與價值 的確定,在本質上評鑑是有政治性的,考量社會權力與資源的分配,因此評 鑑人員扮演社會菁英的角色,其選擇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在評鑑中自然無法 免除個人價值觀的干擾,再者評鑑所採用的方法論也是顧及社會道義下的選 擇,為了建構一個對任何團體及所有評鑑關係人負起績效責任的評鑑,「尊 敬真實」、「公平」、「正義」、「平等」就成為所有評鑑應遵守的原則,

同時當評鑑用到社會大眾的錢時,倫理問題也就涉及研究中調查與探究的本 質,而這些評鑑領域的特徵,為討論評鑑倫理提供了從脈絡中可以得知的觀 點(Simons, 2006)。

若從評鑑專業發展的脈絡上來看,專業倫理是專業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曾淑惠,2006),評鑑之所以成為一門專業的信念就在於使用重要的評 估方法增加方案效率與效能,關切的是做了什麼、如何完成、完成到什麼 程度、完成的不同之處何在等等,準此而言,判斷評鑑良窳的準則就是「正 義」(Schweigert, 2007)。Schweigert進一步指稱,就一門專業而言,評鑑 必須符合「公共(public)正義」、「程序(procedural)正義」及「分配(

distributive)正義」的基本特徵。Stufflebeam及Shinkfield(1985)也指出評 鑑應當是倫理的,建基在明確的彼此同意上,提供必要的合作,維護團體的 權益,也要提供一份有條不紊的報告,以顯示其優缺點。

另從評鑑理論的演化中可觀察到,愈來愈多的參與者加入評鑑場域的 趨勢,而隨著參與評鑑的加多、加深與加廣,這些關係人所擔負的倫理責

(6)

任將因之而加重(Cousins & Whitmore, 1998)。面對這樣的事實,Torres及 Preskill (1999)卻指出,專業的倫理原則中並未提供清楚的關係人參與程 度及倫理原則間不一致的討論。另外Morris(2003)也指出,隨著合作、參 與、民主的倡議,評鑑人員所扮演的角色更具多樣化,舊有評鑑倫理的規範 是否仍然妥適,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由於評鑑理論是藉由強調價值問題而 定義出一套概念架構,評鑑理論學家通常將倫理問題聚焦於評鑑人員、委託 人、受評單位或人員間的關係,互動關係產生的威脅使評鑑的發現產生偏 差,也降低了評鑑的信度與效度,這些分析歷程與結果受到關係人價值觀、

使用評鑑發現的程度、以及評鑑採取活動的影響,因此我們也必須依據固著 於倫理的評鑑理論來建構評鑑,才能達到降低權力差異以及承諾發展高品質 評鑑設計的評鑑倫理之目標(Rodi& Paget, 2007)。由評鑑理論的演化歷程 中,正慢慢地凸顯了評鑑利害關係人對倫理議題的需求。

二、當前評鑑實務遭遇的倫理挑戰

儘管評鑑專業已經發展出其標準與指引以告知評鑑參與者,但對於倫 理的困境、衝突或進退兩難的窘境仍在各評鑑團體間爭論不休(Goodyear, 2007)。雖然在一些研究中有些認為沒有倫理方面的問題,例如Morris及 Cohn(1993)以開放式的問卷調查美國評鑑協會會員在評鑑時是否遭遇 評鑑倫理的問題,結果有35%受訪者表示未曾遭遇評鑑倫理問題的經驗,

Turner(2003)調查大洋洲評鑑社群成員的結果,有29%的受訪者也表示在 評鑑中從未有倫理問題的經驗,然而大部份的評鑑人員都認為在其工作生涯 中曾遭遇倫理的衝突。這樣的結果涉及評鑑人員如何分類或界定的差異,對 同樣的一件事,一些評鑑人員可能視為倫理的挑戰,一些評鑑人員則可能視 為是政治的、哲學觀的、方法論上的爭論,有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內部評鑑人 員比外部評鑑人員少用倫理的觀點看問題,例如Morris及Cohn(1993)的研 究發現,報導自己從未有倫理衝突經驗的人花較多時間致力於內部評鑑,此 與Sonnichsen(2000)的發現相同;Mathison(1991)認為內部評鑑人員由 於同時具有評鑑人員及組織成員的身份,在其工作中扮演衝突及調合的角

(7)

色,內部評鑑人員必須常常與組織中反抗自我反省與自我挑戰的思想相對 抗,也要來評鑑自己所安置的活動,這樣的壓力促使內部評鑑人員降低了對 倫理問題的敏感度。如若探究內部評鑑人員遭遇倫理兩難的原因,則多為在 組織中怕丟掉工作、喪失友誼或是使組織解體(Mathison, 1999)。

至於倫理衝突的樣態,許多學者也有進行系統化的探究,若歸納Morris 及Cohn(1993)、Morris(2005; 2008)、Newman及Brown(1996)研究結 果發現,倫理衝突可能發生在評鑑的任何階段,包括進入或訂契約階段、設 計研究階段、資料蒐集與分析解釋階段、溝通發現階段以及運用發現階段。

除此之外Morris及Cohn(1993)研究也指出,綜合性的問題有委託人最初與 評鑑人員會談時告知展示方案對參與者的效益是極端重要的,而當資料顯示 方案的效益未如委託人所預期的正面成果時,委託人就會向評鑑人員施壓以 誇大正向的成果或忽略不好的成果,委託人也會有質疑評鑑人員討論評鑑發 現的權力;在評鑑報告繳交之後,評鑑人員有時也會發現,委託人並未將評 鑑報告與其他的關係人分享,亦未將探究的成果或建議使用在與方案有關的 決策上。

再者若進一步審視以上學者對倫理衝突或兩難的問題可以發現,倫理 問題在西方國家的研究中較受到關切的包括評鑑人員及利害關係人兩大群 體,由於利害關係人所涵括的範圍廣泛,在相關研究中的論述也較屬概括性 的陳述,因此較無法從文獻中區隔出利害關係人在評鑑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評鑑專業團體發展的受評單位倫理指引

為促進評鑑專業化的發展,各國評鑑專業團體紛紛發展評鑑實務指引 以為因應,例如大洋洲評鑑社群「評鑑倫理表現指引原則」載明委託及準 備、管理、報告評鑑結果等階段共五項原則22項指引(AES, 1998),而「

倫理守則」則分對評鑑領域及社會大眾、對社會與會員的責任兩方面,臚列 出18項原則(AES, 2002);法國評鑑社群「公共政策與方案評鑑指引原則 典章」有多元論、獨立性、能力、尊敬個人的完整性、透明、責任等六大原 則(SFE,2003);英國評鑑社群「良好實務指引原則」,包括對評鑑人

(8)

員、行政主管、自我評鑑及評鑑參與者共58項指引原則(UKES,2003);美 國評鑑協會「評鑑人員指引原則」分系統化的探究、能力、完整性、誠實、

尊敬人的、對一般及公眾的福祉負責等五方面共23項原則(AEA, 2004);加 拿大評鑑社群「倫理表現指引原則」,針對評鑑人員的能力、正直與績效責 任等三方面,共有11項指引原則(CES, no date)。這些以「指引原則」、

「守則」、「實務指引」為名的文件,均為專業團體對其所屬成員在執行評 鑑時的倫理規範。

上述六種指引原則均列有對評鑑人員的行事規範,而對受評單位而言,

僅有UKES「良好實務指引原則」中的「自我評鑑指引原則」較為相關,內 涵包括:1.讓所有機構成員清楚評鑑的宗旨、目標與目的。2.確保在機構的 結構與功能中含入評鑑的過程。3.在機構的內外部有一套清楚的資料分享程 序。4.採取步驟以確保讓機構的所有成員相信評鑑是值得進行的。5.認知到 機構中知識與經驗分享的威脅性。6.在評鑑過程及傳播發現中平等的對待所 有同事。7.確保所有參與評鑑的人從一開始就參與某些層次的活動,所以他 們知道發生什麼事及為什麼發生。8.在機構的時程與運作中採用經濟可行的 方法論。9.機構領導人有對財務、會議、網路、傳播與出版的支持與支援。

10.確保機構成員將評鑑的發現回饋至發展中。11.在建構及協商評鑑時,展 示出行為的一致性與可預期性。12.當為了機構的發展而有需要將資料公開 時,認知到並同意謹慎地保持一些資料的信心水準。13.與同事公開且誠實 地溝通,並同時維護公平及平等的倫理程序。14.尋求忠告並 / 或採用一位關 鍵朋友以稽核評鑑過程中方法論的精確性及公平性。15.以可溝通的語言與 同事溝通,並邀請他們參與對證據與發現實用性的討論。

四、技職體系現有教育評鑑中對倫理行為的規範

早期技職體系中各類評鑑,並未對評鑑中的倫理行為加以規範,在評 鑑手冊中所載之「評鑑委員注意事項」,僅為例行程序上之提醒,而以「倫 理準則」為名的文件,則首見於87年度的職業學校的評鑑中(蘇錦麗、蕭錫 錡、葉忠達、顏國樑,1999)。

(9)

在職業學校綜合評鑑中載有一項「訪評委員倫理準則」,該準則中原 有內容共有15項,但經數次實施,部分委員反應其中部分條文屬技術問題,

非關倫理,因而在其後有酌為修正。如臺灣省暨金馬地區93年度高級職業學 校評鑑中的訪評委員倫理準則僅列示13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 系,2004)。此後在私立技專校院整體發展獎補助經費運用訪視中,亦列有 7項「訪視注意事項」,其中5項屬於倫理行為之規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 理科學學會,2006)。至94年科技大學評鑑時,不僅評鑑委員需要簽署「評 鑑倫理與利益迴避保證書」,同時另有一份評鑑委員注意事項,就以一般性 的、委員與評鑑單位間、委員間、委員與受評學校間、晤談與蒐集資料、進 行訪評資訊判斷、撰寫結果報告等七方面,說明評鑑委員應遵守的倫理準則

(曾美惠,2006)。95年科技大學評鑑時「評鑑委員應聘同意書」載有十項 倫理守則,關切的內容包括認同科技大學辦學理念、出席必須全程參與、守 時、公平、公正、公開、保密及利益迴避等原則,另以97年度技術學院評鑑 而言,「評鑑委員同意書」中載有12項評鑑委員相關注意事項,倫理規範的 議題在當前評鑑實務中可謂日益受到重視與強調。

若仔細檢視這些文件中的內涵,則可發現有兩項重要的特徵,一是倫 理準則僅列出對評鑑委員的行為規範,對其他評鑑關係人並未述及;二是倫 理準則中以對人際脈絡著墨最多,例如「訪評期間儘量避免受邀至學校專題 演講或其他有關之活動」、「訪評委員若有涉及學校利益請自動迴避」、「

請勿接受受評學校任何形式之招待或饋贈」、「避免使用刺激性語句或挑起 受評學校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學校、學生與學校之間矛盾與衝突」等,顯見 處理人際關係中的道德議題,最受重視,未提及如國外重視之完整、正直、

公眾福址等訴求,而這也凸顯了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中較為不同之處。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取訪談法及專家意見徵詢。本研究之受訪評鑑關係人包 含委託單位主管6人、受委託承辦評鑑之業務代表3人、資深訪評委員12人、

(10)

以及受評單位人員9位,如表1。

表1 訪談對象一覽表

評鑑相關背景 受訪時職稱

主 辦 單 位

縣市教育局主管,主辦高職評鑑 副局長

前中部辦公室主管,主辦高職評鑑 科長

技職司專門委員,主辦技專校院評鑑 專門委員

技職司主管,主辦技專校院評鑑 科長

前技職司主管,主辦技專校院評鑑 司長

前技職司主管,主辦技專校院評鑑 副司長

承 辦 單 位

臺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代表 教授

技術學院評鑑工作小組代表 教授

台灣評鑑協會代表 專案助理

訪 評 委 員

高職、綜高評鑑委員(龍華科大) 副教授

高職評鑑委員(德明科大) 副教授

高職、綜高評鑑委員(屏東科大) 副教授

技術學院評鑑委員(彰化師大) 教授

技術學院、高職評鑑委員(中華技院) 教授

一般大學、技專校院評鑑委員(○○技院) 董事長

教育部學審會評鑑委員(教育部) 專門委員

護理教育評鑑委員(北護技院) 副教授

教育部學審會評鑑委員(教育部) 幹事

高職評鑑委員(中華技院) 教授

高職、綜高評鑑委員(台灣師大) 教授

高職、綜高評鑑委員(○○工商) 校長

受 評 單 位

北部私立專科學校教師 講師

北部私立科技大學教師 助理教授

中部公立科技大學職員 組員

北部私立科技大學教師 講師

南部私立技術學院教師 講師

北部公立高工主管 主任

北部私立技術學院職員 組長

北部公立工農主管 主任

北部私立工商主管 科主任

(11)

訪談時間自2007年9月4日至12月12日,訪談員共二人,訪談前均已接 受 訪 談 技 巧 訓 練 , 訪 談 的 內 容 為 : 在 受 評 單 位 自 我 評 鑑 及 接 受 訪 評 的 過程中、以及從訪評後到結果運用的過程中,曾經經歷過那些倫理問題的 困境。訪談逐字稿完成後,經電子郵件或書面方式交由受訪者確認後,以 Atlas.ti 5.2版進行資料編碼的動作;並依三段式編碼原則進行編碼:第一段 碼有三碼,為受訪人員代碼:A01-06代表評鑑委託單位人員;B01-03代表3 位評鑑承辦單位人員;C01-12代表12位訪視評鑑委員;D01-09則為受評單位 人員之代號。第二段碼有兩碼,為倫理問題代碼:由01至18依序代表單位成 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單位成員無法配合評鑑資料蒐集彙整…。第三 碼為該受訪專家在該議題下的意見流水序號。例如:A01011表示A01針對「

單位成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所提供之第一則意見。

訪談資料之歸類係由訪談員初步整理後,送交另一位訪談員覆核,再 由研究小組討論確認,經研究小組成員多次交叉稽核,最後形成定稿,以提 高質性資料分析之堅定性。由於受訪的專家們受限於本身參與評鑑的經驗與 歷程,談及的多為臺灣現有評鑑的現況,大多難以與國外文獻所提及的倫理 守則相對應;因此,除了專家訪談的結果,亦參酌國外文獻,預擬從訪談中 抽取之各倫理議題、及其對應的倫理守則及應負責單位,電話連繫並以專函 備妥相關審議文件,邀請五位曾致力於評鑑理論與實務之專家學者,進行倫 理問題確認與倫理守則陳述之修正,時間自2008年4月6日至30日。專家名單 如表2所示。

表2 專家意見徵詢名單

姓名 經歷 備註

林○○ 教育部專門委員;教育局副局長;副教授 主辦評鑑實務

張○○ 教育部司長;副教授 主辦評鑑實務;評鑑研究

游○○ 教授 評鑑研究;參與評鑑實務

林○○ 副教授 評鑑研究;參與評鑑實務

巫○○ 教授 承辦評鑑實務

(12)

於獲取個別專家之意見並加以彙整後,遵循多數專家意見,若有疑義 時由研究小組團隊成員共同討論後定案。為確認倫理守則之有效性,另邀請 32位專家學者進行三回合德懷術,包含的條件與人數有:具評鑑學養或訪評 實務經驗,但未具受託承辦經驗之評鑑研究和規劃領域專家學者11人;具委 託或受託承辦評鑑經驗之專家學者和資深評委11人;受評單位行政主管代表 10人。三回合德懷術實施時程自2008年5月23日至6月27日。至於德懷術專家 對各項內涵所認知之重要程度,由於問卷中各題項重要程度之範圍以10為非 常重要,0為非常不重要,因此係以四分位數判定,Q1=10.00、Q3=10.00,即 至少有75%的專家學者評定該內涵之重要程度為「很高」;Q1=8.00、Q3

≧8.00,即至少有75%的專家學者評定該內涵之重要程度為「高」以上;Q1

=6.00、Q3≧6.00,即至少有75%的專家學者評定該內涵之重要程度為「中 等」以上;其餘未符合上述條件者,則歸類為重要性未達「中等」的程度。

肆、結果與討論

一、技職校院因應評鑑所遭遇的倫理兩難

若以Mathison(1999)所定義之內部評鑑人員遭遇倫理兩難的原因,及 Cranston、Ehrich及Kimber(2004)與Morris(2008)對倫理兩難與倫理問題 的定義,將本研究受訪者回應之倫理兩難議題歸納如下:

(一)個人績效VS.團隊績效

在此兩難中受訪者表達兩個議題:

受評單位往往是行政人員在忙,專業老師很閒,尤其兼任行政人 員老師會覺得心理不舒服。(A02011)

此為「單位成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另外在評鑑資料之蒐集 與整理階段,每每由於離職同仁資料未交接,或因單位成員間彼此原有的矛 盾與衝突,使得受評資料的蒐集整理產生阻礙。受訪者有如下的表示:

(13)

評鑑的時候把所有評鑑項目,由一個組長把它分配給每一個人,……

因為他們之間有很多矛盾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就不願意去執行… 這個承辦人他面臨兩難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把這樣的狀況告訴評 鑑委員。(D06021)

上一任的人離職之後……會故意的把自己所有任內的一些資料,

特意作一些毀壞,或者是帶離的動作,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讓後面 的人來分享。(D06022)

此則為「單位成員無法配合評鑑資料蒐集彙整」的問題。雖然此兩議 題有其本質上的差異,但細究之下仍屬個人與團隊績效的兩難,評鑑工作平 均分配則可能無法回應評鑑要求績效的特徵,反之則人員的工作負荷產生差 異;配合蒐集彙整評鑑資料則可能無法突顯個人功蹟,反之則有害團隊績效 的呈現。

(二)真實呈現缺失VS.故意隱匿

學校受評資料會由於應付受檢項目以致無中生有或意圖性的作假,受 訪者有較多的討論:

我曾經聽過學校在自我評鑑當中,在經費分配的比例,或者是師 資啦…有些學校就會虛報或是有一些不實的數字。(B03031)

有一些系所的屬性本來就很難做產學合作,我們老師到後來常常 會自掏腰包來衝業績,為了評鑑我們只好做假的。有時候連學生 作業都是臨時做出來的。(D04031)

我們學校有少數幾個單位,他們的評鑑資料其實多少都會造假……到 了評鑑的時候,突然就會靠著一支生花妙筆,把辦學功勞扯得天 花亂墜,……評鑑成績次次在瞞天過海下得優等,因而每次都故 計重施。憂心人士即會陷入是否加以戳破以求改善,或是放任縱 容以求平順的兩難。(D06031)

(14)

第一次評鑑辛苦製作所留下之檔案,居然在第二次評鑑時找不到,完 全必須重新製作且部分項目檔案亦必須無中生有……我想這就是 我們學校受檢的態度,作好表面應付、隱瞞真實狀況、虛偽作假 應該就是你所說的「倫理兩難」。(D09031)

此為「資料造假或不正確」的問題;另外受訪者認為:學校人員對於

「呈現自我缺失」的容忍度,就是所謂的兩難。(C09071)而拖延使減少 資料查證時間、故意隱匿、事前對學校成員施以標準答案的訓練、甚或技術 性排除不宜受訪師生等作為,都是受訪學校常用的手段:

去評鑑的時候,有的學校過度熱中,它會給你很多很多資料讓你 看不完;有一些就是說它會故意隱匿,隱報一些對學校不利的資料。

(A06071)

學校會在事前要求學生跟老師,甚至會給標準答案,萬一評鑑委 員問什麼問題可以怎麼回答。(A03071)

為應付訪視委員要訪談學生,學校要各科先安排學生並挑選學生 要求稍加訓練,待命準備訪評委員面談,訪談時,教授若堅持挑 選不適宜接受面談同學之名單,校長指示各科立即向委員報告該 生請假來避開訪談,請示是否另派其他同學遞補。(D09071)

此為「受評單位不願意呈現缺失」的問題。再者對於學校資源的調 整,部分是針對不合理的配置使之合理化,有些則是為應付評鑑而產生的 扭曲辦學理念的做法,包括:

有一個技專校院發生過的問題,就是「借老師」。……很多學校 今年輪到你評鑑的時候,就開始去挖,借調公立學校的老師,這 學期評鑑完了這個老師就走了,他就轉到下一個評鑑的學校去,……

除了借人還有借設備的,資源共享一下。(A06121)

(15)

就是學校為了要評鑑成績好,就把不符規定的一些老師暫時調換 系所,讓老師的專長可以吻合兩邊系所的需求。(A03121)

此則為「因應評鑑而做的學校資源(如師資、經費等)重新分配或調 整」的問題。這三議題均屬真實呈現與故意隱匿的兩難,資料真實或呈現自 我缺失可能不利於受評成績,反之無助於改善實況;因應評鑑調整資源雖有 可能將資源配置合理化,然而扭曲辦學理念的作法則有害教育制度之發展。

(三)資料包裝VS.原貌呈現

在評鑑前會公告評鑑內容,其中有許多部份是學校日常都在進行的例 行工作,例如教學計畫、及教學進度表等,但是平時可能不會寫的那麼好,

評鑑前都會做一些文書工作把它修的更好。然而除此之外,受訪者談及下列 兩種的情境:

學校在填量化表格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多技巧去把這個數據做的 很漂亮!比如說產學合作和別的學校的整合性的計畫,或者跟國 際合作,他有時候會兩邊都計算、兩邊都呈現。(A03041)

學校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文膽,……像這樣的評鑑文件,大概都 會請文膽稍微去潤一下稿,……一般的文膽,大概心裡都會有矛 盾,……到底我是要保留原貌呈現呢?還是說我要順從長官的意 思,把它的詞句改得美輪美奐。(D06041)

此為「有技巧地包裝評鑑資料的呈現」的問題。資料原貌呈現可能使 得績效的呈現無法令人滿意,反之則填報人員會有道德上心虛之慮。

(四)蓄意引導VS.平常心應對

受評時不論簡報或是引導參觀,對於未受過評鑑專業訓練的委員而 言,都有可能影響評鑑的專業判斷,受訪者有如下的看法:

有些學校簡報做得很好,……這方面在評鑑上就很容易得到評鑑

(16)

委員的好感。……有時候簡報很簡單,但是也沒抓到重點,可是 我覺得這個學校很認真啊!(A06051)

實地參訪時,宜多蓄意延宕時間,以便減少教授看資料的時間。

設備不足之專業教室,宜避免造訪,如教授堅持要造訪亦不宜久 留,迅速轉移陣地。(D09051)

此為「以簡報或引導參觀等方式影響評鑑委員的看法」的問題。再者 技職校院在受評時,校方會由於學生的特質或能力的限制,以致影響學校受 評成績而感到困擾,而在是否應對學生提示校方所作努力方面,產生兩難的 困境:

學生對於學校的某些政策,是學校講了他不了解,或者是學校講 了他忘了或者忽略了,或者是對學校的某些事不滿意,故意去做 反面的回答,這個在層次比較低的學生身上屢見不鮮。在受評之 前跟這些學生先說明清楚,……如果讓學生用平常心面對委員問 題回答,但又怕他們一問三不知,顧左右而言他,或者是表達的 與事情相反,會不會對學校有不公平這是我們面臨的兩難的問題。(

C12061)

訪談中學生如果無法及時或確實的反應出學校的作為,就容易被 訪評委員認為學校工作不力,且我們的學生在反應與對話本來就 不健談,尤其在公眾場合。(D08061)

此則為「學生沒有能力回答評鑑委員提問」的問題。此兩議題同屬蓄 意引導與平常心應對的兩難,簡報或引導參觀可能左右評鑑委員的看法或因 此獲得好成績,反之則對受評者較少負擔但可能造成負面效果;對學生加以 訓練或提示可能使學生在受訪時有較良好的表現但易淪為刻意培訓及造假之 嫌,反之則使學生呈現原有特質但可能造成對學校不公。

(五)正本真實VS.複本便利

(17)

從受評者的角度而言,資料只有一份是原版的,複本有可能是因影印 而浪費資源,也有可能因為複製過程而有不正確的狀況,因此只準備一份原 版資料受檢;而以評鑑委員的觀點,校方應有義務將受檢資料置於訪評委員 隨手可及之處,因而有下列的兩難情境:

評鑑委員要求的資料,有時候是分在別的單位,同一份資料可能 教務部門的也要、行政部門的也要,評鑑單位會認為你為甚麼沒 有資料,受評單位會認為說有啊,在教務部門那邊。(A02081)

此為「同一時間不同評鑑組別查驗同一份資料」的問題。正本資料真 實但取閱之便利性差,複本資料則易有資料間差異問題但隨手可取。

(六)公平正義VS.自我保全

對於師生在受訪時是否真實表達意見,除評鑑委員對受訪者匿名的承 諾不受到信任外,受訪者亦由於可能影響自身的利益而有所保留:

你去評它的系所,評不好將來這個系就是要減招學生、可能將來 就是要停辦這個科系,所以會變成受訪者它的利益參雜在裡面,

他也不一定會把最真實的事實講出來。(A06091)

評鑑的時候有老師爆料多少會影響到評鑑的結果,相對影響到學 校的工作,大家其實也不太願意明講一些問題。(D04091)

受訪者有時會因為擔心「師生座談會」的訪談結果,引起受評單 位高層的猜測,列入「黑名單」,影響年度考績,以致於「噤若 寒蟬」;……因為評鑑結果會被運用到「獎補助款」及「調整科 班」的依據資料,以致於教職同仁為了學校生存發展,多不願訴 說學校缺失。(D07091)

評鑑的時候,會抽學生來訪談,問說:「我是教育部來的評鑑委 員,你覺得學校有沒有什麼比較應該要改進的地方呢?」。學生

(18)

為什麼會不敢回答?因為怕被老師罵!這就是兩難啊!(B02091)

此為「受訪師生不願意說出真實情形」的問題。說出真實情形是為誠 實並顧及公平正義,但卻可能對自身所處的情境有不利的影響。

(七)隨機檢視VS.行程預定

機動配合評鑑工作的進行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評鑑日期未事先妥適確 定而臨時到訪,另一種則是在受評當日評鑑委員未依評鑑規畫的行程作息:

有可能當天自己的業務沒辦法順利進行,因為要機動配合評鑑工 作的進行。(D03101)

有時候評鑑委員完全都不按學校安排的行程來參訪,……就客 觀的角度來看,他們可以看到學校很自然的一面,可是以受評 單位的角色來看是真的很累人,……那天學校幾乎都會停擺。(

D04101)

我覺得教育部做的評鑑,有時候會忽然就來訪視,像我們有一次 就被震撼教育,例如說星期二跟我們說星期五就要來。(C02101)

此為「必須機動配合評鑑工作的進行」的問題。機動配合評鑑委員隨 機檢視可以察覺最真實的表現但卻對受評者的日常運作形成干擾,依預定行 程檢視雖減少對受訪者的干擾,卻容易失之造假或隱藏實況之慮。

(八)配合政策VS.突顯自我特色

對於評鑑指標上政策的引導,學校有可能因為要突顯自己的特色而無 法配合,也有可能為了配合政策而造成與另外一項評鑑指標的衝突,如鼓勵 教師進修或業界實習與教師授課負擔間的兩難:

像我們會要求學校讓附近的高職生來預修課程;可是有的學校就 會覺得高職生的程度不好,不配合教育部的政策而是往自己學校

(19)

發展的目標。(A03131)

鼓勵技專校院的老師到業界去實習,這是部裡的政策。如果一個 老師到業界去實習,他的課就是要由另一個老師來承擔,那會形 成一些排課上的困難跟老師的負荷。……因為它前面有很多老師 是屬於中低階的,那你進修我鼓勵你進修,但是學校老師又加重 負擔,也是兩難。(A06131)

此為「配合政策以致無法突顯自我特色在校內形成兩難」的問題。配 合政府政策與學校特色發展有時難以兩全,學校在市場競爭與政策績效的兩 端間尋求平衡確實不易。

(九)排擠他人表彰自我VS.隱忍和諧恐遭淘汰

為了在同儕團體中取得較為優勢的地位,無論是在校際間或是人際 間,都有可能存在相互排擠的情況:

以科技大學來講,因為知道他們有退場機制,那會不會採取更排 擠、更激烈的手段,要爭取前面的名次,或是想盡辦法不要讓自 己評得太差。(B03151)

學校裡面有滿多的不同的人事物,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

為了一些小事務,他就覺得學校對他不公平,就會設法引起學校 的注意,……會利用評鑑的機會,來製造一些話題出來讓你重視 他。(D06151)

比如說曾經有某個學校知道評鑑委員要來,他就故意寄黑函……

也有學校的老師,在評鑑委員來的時候,在評鑑委員面前拉白布 條。(A05151)

萬一說教育局、教育部的案子,做起來效果很差的話,……在訪 談的時候,就有些主管就會想在評鑑的時候辯解,……。因為長

(20)

官們都很希望能夠把自己的過錯降低,以後才有晉升機會。……

這變成某些主管一個兩難的問題。(D06152)

此為「運用激烈、排擠手段獲得好成績」的問題。排擠他人得以表彰 自我卻對整體和諧造成傷害,然而隱忍和諧則在當前獎優汰劣的評鑑政策下 對受評者的生存造成威脅。

(十)粉飾太平/挾怨報復VS.冷漠疏離

由於國內人際脈絡綿密,在國內評鑑實務中就有著正負兩方面的影 響,有些是屬於「手下留情」或「挾怨報復」,有些則因熟不熟悉而產生 的親切或疏離感,以致產生是否因此影響評鑑成績的外界觀感。

很多委員你第一屆開始做的時候保密,等到你第二屆,大家都知 道你是評鑑委員……那學校就會動用關係,跟你拉關係啊、套交 情啊,一回生、二回熟,很多委員就打不下去。(A06141)

影響評鑑結果的因素這個部份就是你跟他的交情很有關係。交情 好或是交情不好都很有關係!(D04141)

遇有大型評鑑時所需評鑑人員數量大,某些領域,評鑑者與受評 者間彼此有師生、同學、系友或曾共同參與某些事務之工作夥伴 關係糾結,很難避免人際問題,手下留情或粉飾太平時有所聽聞!

(D08141)

知道這次來的評鑑老師是哪些或是當天早上到了,與事先所獲得 的名單不一樣,就會臨時去調成與當天評鑑老師所認識或指導過 的學生或招待人員,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利益。(D01141)

我們常常會發現,受評單位跟評鑑委員之間到底熟不熟好像滿重 要的,如果比較熟的評鑑委員態度會比較好,有些時候會給些比 較中肯的建議,甚至對話也比較和善,不熟的話往往會用吹毛求

(21)

疵的看法;當然也許不熟的關係,評鑑委員可能沒有辦法針對學 校的問題來發問,因為受評單位不熟評鑑委員問的問題,使評鑑 委員有感覺學校單位不配合,當然評鑑委員可能問得比較多,學 校會覺得為什麼會問這些問題。(C12141)

此為「運用與評鑑委員的人際關係影響評鑑結果」的問題。評鑑者與 受評者間熟識可能有粉飾太平或挾怨報復之慮,然而彼此互不熟悉則有冷漠 疏離的感受,甚而形成彼此間的誤解。

(十一)人情世故VS.饋贈巴結

因為受評單位評鑑結果有利益關係,所以會想盡辦法巴結評鑑委 員,或是行政人員之類的。……送禮的送禮,人情攻勢的人情攻 勢。(B03161)

受評單位人員因為其他同儕、其他相關學校的影響,如你要送東 西,而評鑑委員這時就很為難。(C05161)

經多方打聽發現,事實上有受評單位因為送禮現象而得到好的成 績。以致於有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心理,若受評單位因為 沒有送禮而成績欠佳,就難免猜測是否因為「禮數不夠」,以致 得罪評鑑委員。(D07161)

此為「饋贈禮品給評鑑委員或提供委員利益」的問題。禮尚往來是國 內特有的文化,也被視為是待人接物的應有禮節,然而在評鑑的時候,卻多 成為受評單位爭議評鑑結果是否公平的起點,也造成評鑑委員個人的心理負 擔。

(十二)特權關說VS.靜待判決

評鑑的結果是否受到不當壓力的影響,以致產生變化一直受到各方的 關切,而其關鍵在於整個評鑑機制是否健全,國內目前似乎仍存有此一方面

(22)

的隱憂:

過去曾有科大改制的評鑑意見,評鑑委託人受到特權關說而動搖 的傳聞,這也是長期以來受到社會所垢病的。(C10171)

像我們系所評鑑沒過,就找立委來壓啊。這個在台灣是真的、連 我們學術界的學校都會這樣。假如被評不好啦,或是說計畫審查 沒拿到啦,都會找立委啊!(C07171)

例如有一些私立學校評鑑結果並不是很好,但主管單位受於民代 壓力等等後來還是讓它通過。(C05171)

有些人在評鑑結束之後可能就會知道結果可能不是很好,也是會 透過關係,請評鑑委員幫忙、或是透過關係看能不能左右委員評 鑑的結果。(C03171)

此為「透過特權、民代或立委關係影響評鑑成果」的問題。特權關說 雖為眾所皆知的不良風氣,但關係人卻深信的確對評鑑成績造成影響,靜待 結果雖尊重體制卻私下多有疑慮。

(十三)期待VS.怕受傷害

由於當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日益重視評鑑結果的運用,因此學校成員 常常為了評鑑結果來自我辯護:

很多學校被評為不通過或待觀察,它就說,你的時間太短,看得 不夠深入,你的委員準備得不夠、專業背景不夠;他是倒推回去。

如果你今天評他是優等或通過,他會覺得這些委員都很好啊,看 的時間也都很恰當,都是這樣子的。(A06181)

同時,對評鑑結果的使用,各受訪者表示的期待與憂心溢於言表:

(23)

包含學校的校長及學校主任,一級主管對評鑑的看法大概就是既 愛又恨的感覺,……一方面又希望不要把缺點列出來影響成績,一 方面又希望把缺點呈現出來,這樣有助於跟董事會爭取補助等等。

(A01181)

比如,工管系每年的分配都比企管系多兩百萬,企管系跟學校反 應都沒用,那當然就是利用評鑑的時候開始來罵學校;評鑑完之 後開會,校長可能就會說,因為企管系少了兩百萬所以評鑑很低 分,因此,把工管系的兩百萬撥一百萬給企管系。(B02181)

有時候校方它喜歡評鑑,因為學校它可以借力使力,去推動一些 在學校推動政策上的困難,比如像我剛提到教師資格審查,對學 校來說是個榮譽,事實上你會發現很有趣的是,老師跟行政人員 都消極地抵抗。(C09181)

如果我們評鑑很好,我們很希望能夠透過人,將評鑑結果給別人 知道,如果評鑑比較差,我們反而不希望這些資料外流給其他人 知道,這是人之常情,當然有些時候如果用的不恰當,會造成學 校的傷害。(C12181)

此為「受評單位人員對評鑑結果運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問題。評 鑑結果無論為正面或負面均有各有生存擴展或削弱終結的詮釋空間,評鑑結 果的公布雖是方案或機構改進的起點,但也正是爭端四起甚或互相造成傷害 的導火線。

(十四)自我檢視VS.外部挑戰

評鑑委員、委辦單位及承辦單位人員對受評主體由於自我評鑑制度的 未落實或缺乏自我評鑑的能力,而有一些微詞:

很多單位之所以被評出來待觀察或不通過,有很多是自我評鑑的 工夫、制度不夠落實,也就是說你根本看不到你自己的缺點在哪

(24)

裡。(A06111)

受評學校仍然缺乏自我評鑑機制,也就是說自我評鑑還沒有在受 評學校落實生根……都是階段性的陣痛與臨時抱佛腳的應付;也 沒有將自我評鑑變成受評鑑學校年度定期的重要工作來執行。(

C10111)

有的會發現就是說,這個資料也沒有、這個資料也沒有。自我評 鑑每個學校要提供,它就沒有發現問題啊!(B01111)

此為「缺乏自我評鑑的機制與能力」的問題。自我評鑑雖為洞悉自我 優缺並圖思改進的基礎,部份受評者未能落實自我評鑑雖為應改進之缺 失,然而,外部檢視亦能發揮抽絲撥繭與暮鼓晨鐘之提醒功效,兩者實應 減少相互指責的成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以相輔相成共創教育之理想。雖 然評鑑以自我檢視與外部挑戰的制度實施在國內外已形之多年,其倫理與 道德衝突的本質相對本研究歸納出的其他議題較弱,然而依據Alexander及 Richman(2008)研究指出,當研究工作者被問及有關工作中倫理兩難的議 題時,受訪者傾向回答在實務工作上的挑戰,部份與倫理議題無關。這反應 了一般受訪者對此類議題的一般思維,本研究在這方面亦有相同的感受。

二、技職校院避免遭遇評鑑倫理問題的倫理守則

依上述本研究歸納得出14項倫理兩難的情境,並細分有16項倫理問 題,表達意見的五位專家中多數認為「配合政策以致無法突顯自我特色在 校內形成兩難」以及「運用激烈、排擠手段獲得好成績」並非有關評鑑倫理 的問題,除此之外,所提出對應負責單位及相對應倫理守則陳述的建議,經 彙整意見後由研究小組討論,將結果呈現如表3所示。

(25)

表3 技職校院遭遇評鑑倫理問題與對應之倫理守則

倫理問題 負責

單位 倫理守則

1.單位成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

受評 單位

1.凝聚單位成員對彼此分工的共識 2.單位成員無法配合評鑑資料蒐集彙整 2.單位成員應有配合提供評鑑所須資料的

義務

3.資料造假或不正確 3.真實呈現受評單位資源配置或應用情形

4.受評單位不願意呈現缺失

5.因應評鑑而做的學校資源重新分配或調整

6有技巧地包裝評鑑資料的呈現 4.依據評鑑指標需求真實呈現受評內容,

並提供佐證資料參考

7.缺乏自我評鑑的機制與能力 5.建立完整自我評鑑的機制並遵守共識

8.運用與評鑑委員的人際關係影響評鑑結果 6.嚴禁私下與評鑑委員接觸,企圖影響評 鑑結果

9.饋贈禮品給評鑑委員或提供委員利益 7.不饋贈任何禮品給評鑑委員

10.對評鑑的結果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8.依據「評鑑結果運用」之規劃進行改進 或處置

11.以簡報或引導參觀等方式影響評鑑委員的

看法 評鑑

委員

1.運用系統化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檢證

12.學生沒有能力回答評鑑委員的提問

13.受訪師生不願意說出真實情形 2.做到對提供資訊者的匿名 14.同一時間不同評鑑組別查驗同一份資料 承辦

單位

1.規劃評鑑指標項目間應有互斥性 15.必須機動配合評鑑工作的進行 2.盡量避免干擾受評單位的臨時性安排 16.透過特權、民代或立委關係影響評鑑成果 關係人 1.不運用不當的政治力干預評鑑的結果

針對表3中受評單位倫理守則與UKES的自我評鑑指引原則相較,雖有 部分相互呼應,但均屬較為基本的奠基作為。而對於「真實呈現受評單位資 源配置或應用情形」的現象及「嚴禁私下與評鑑委員接觸,企圖影響評鑑結 果」、「不饋贈任何禮品給評鑑委員」等人際脈絡違反倫理的規範,則是較 為特殊的。除此之外對於在機構的時程與運作中採用經濟可行的方法論;機 構領導人的支持與支援;展示行為的一致性與可預期性;公開且誠實地溝通 並維護公平及平等的倫理程序;稽核評鑑過程中方法論的精確性及公平性;

(26)

以可溝通的語言與同事溝通證據與發現實用性等倫理議題等方面,並未有受 訪者論及。

另德懷術32位專家在經過三回合凝聚共識的歷程後,對13項倫理守則 的意見統計如表4所示。

表4 第三回合倫理守則德懷術問卷描述性統計結果

題號

檢核要項

中數 平均數 眾數

四分 位數

四分差 重要程度

Md M Mo Q1 Q3 Qd 01 凝聚單位成員對彼此分工的共識 8.00 8.25 8 8.00 8.00 0.00 4 02 受評單位應有義務配合提供評鑑所須的資料 9.00 8.88 9 8.00 9.00 0.50 4 03 真實呈現受評單位資源配置或應用情形 9.00 8.97 9 9.00 9.00 0.00 4 04 依據評鑑指標需求真實呈現受評內容並提供佐

證資料參考 9.00 9.41 10 9.00 10.00 0.50 4 05 在自我評鑑規劃階段能建立並遵守共識 8.00 8.25 8 8.00 8.00 0.00 4 06 不饋贈任何禮品給評鑑委員 9.00 9.28 9 9.00 10.00 0.50 4 07 嚴禁私下與評鑑委員接觸,企圖影響評鑑結果 10.00 9.67 10 9.00 10.00 0.50 4 08 依據「評鑑結果運用」之規劃進行改進或處置 9.00 8.59 9 8.00 9.00 0.50 4 09 運用系統化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檢證 9.00 9.00 9 9.00 9.00 0.00 4 10 嚴守保密義務(做到對提供資訊者的匿名) 9.00 9.22 9 9.00 10.00 0.50 4 11 整合需要評鑑的作業項目 8.00 8.58 8 8.00 10.00 1.00 4 12 應避免臨時性安排影響受評單位的正常運作 9.00 9.00 9 9.00 9.00 0.00 4 13 杜絕不當的政治力干預評鑑的結果 10.00 9.80 10 10.00 10.00 0.00 5 備註:部份守則陳述與五位專家修正後之陳述不同,係為三回合德懷術問卷時依專家意見

修正

從表4可知,全部13項倫理守則的重要程度均在「高」以上,其中自我 評鑑規劃階段能建立並遵守共識、嚴守保密義務、整合需要評鑑的作業項 目、應避免臨時性安排影響受評單位的正常運作、杜絕不當的政治力干預評 鑑的結果等五項陳述,經德懷術專家修正確認,而對「杜絕不當的政治力干 預評鑑的結果」的重要程度則為「很高」,顯見專家們對此議題的重視。

(27)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技職校院在因應評鑑時主要遭遇14項倫理兩難,包含16項倫理 問題。雖然本研究訪談30位專家,然專家意見之蒐集與彙整之情境仍有難窺 全貌的限制,但依訪談結果,在技職校院因應評鑑時所遭遇的14項倫理 兩難,「個人績效VS.團隊績效」包括單位成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

單位成員無法配合評鑑資料蒐集彙整;「真實呈現缺失VS.故意隱匿」包括 資料造假或不正確、受評單位不願意呈現缺失、因應評鑑而做的學校資源重 新分配或調整;有技巧地包裝評鑑資料的呈現為「資料包裝VS.原貌呈現」

的兩難;「蓄意引導VS.平常心應對」包括以簡報或引導參觀等方式影響評 鑑委員的看法、學生沒有能力回答評鑑委員的提問;「正本真實VS.複本便 利」的問題是同一時間不同評鑑組別查驗同一份資料;「公平正義VS.自我 保全」的問題是受訪師生不願意說出真實情形;「隨機檢視VS.行程預定」

的問題是必須機動配合評鑑工作的進行;「配合政策VS.突顯自我特色」的 問題是配合政策以致無法突顯自我特色或在校內形成兩難;「排擠他人表彰 自我VS.隱忍和諧恐遭淘汰」的問題是運用激烈或排擠手段獲得好成績;「

粉飾太平∕挾怨報復VS.冷漠疏離」的問題是運用與評鑑委員的人際關係影 響評鑑結果;「人情世故VS.饋贈巴結」的問題是饋贈禮品給評鑑委員或提 供委員利益;「特權關說VS.靜待判決」的問題是透過特權、民代或立委關 係影響評鑑成果;「期待VS.怕受傷害」的問題是受評單位人員對評鑑結果 運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自我檢視VS.外部挑戰」的問題是缺乏自我評鑑 的機制與能力。從研究的討論中並發現其中對受訪師生不願說出真實情形、

運用與評鑑委員的人際關係影響評鑑結果以及評鑑結果的運用等問題,有較 多受訪者表達造成兩難的困擾。

(二)技職校院避免遭遇評鑑倫理問題的倫理守則共可分為4面向共13 項。本研究經德懷術專家確認的倫理守則中,以其責任歸屬為倫理守則面向

(28)

的分野,屬「受評單位」應負責任者包括:凝聚單位成員對彼此分工的 共識、單位成員應有配合提供評鑑所須資料的義務、真實呈現受評單位資 源配置或應用情形、依據評鑑指標需求真實呈現受評內容,並提供佐證資料 參考、在自我評鑑規劃階段能建立並遵守共識、嚴禁私下與評鑑委員接觸,

企圖影響評鑑結果、不饋贈任何禮品給評鑑委員、依據評鑑結果運用之規劃 進行改進或處置等八項;屬「評鑑委員」者包括:運用系統化的方法進行資 料的檢證及嚴守保密義務等兩項;屬「承辦單位」者包括:整合需要評鑑的 作業項目及應避免臨時性安排影響受評單位的正常運作等兩項;屬「全體評 鑑關係人」應負起責任之倫理守則為杜絕不當的政治力干預評鑑的結果。其 中專家學者們對「杜絕不當的政治力干預評鑑的結果」最為重視。

二、建議

(一)了解受評單位對評鑑倫理的需求,避免對受評單位造成困擾

有鑑於評鑑倫理問題對受評單位產生的困擾,評鑑的關係人應以本研 究所指出之倫理問題為鏡,遵守由本研究成果所議之倫理守則,在評鑑的實 務中避免對受評單位產生倫理方面的困擾,進而提升教育評鑑的品質。

(二)彙整本研究所獲訪談資料為倫理問題案例,提供建立受評單位評鑑能 力訓練參考

本研究受訪者均為技職教育體系評鑑中的重要關係人代表,所述及的 各項案例在技職教育評鑑中均多所見聞,因之若能將本研究歷程中對受評單 位產生倫理問題的相關論述加以進一步以案例的形式呈現於受評單位內部建 立評鑑能力的訓練中,並提供受訓參與者省思解決困境的方式,對於受評者 的評鑑知能的培養,應有正面有效的助益。

(三)進一步探究解決本研究所述倫理問題的策略、判定本研究所界定的倫 理問題則究屬技術性或倫理性問題,並建構完整的受評單位倫理守則 雖本研究於訪談大綱中商請受訪專家提出對所提出兩難問題的建議,

然多數受訪者對所提出的倫理問題並未有相對應的解決策略。為能進一步解 決評鑑倫理實務上的問題,建議在釐清倫理問題範疇後,進一步針對本研究

(29)

受訪專家所提之倫理問題,探究解決的策略及其可行性與有效性,對評鑑實 務的運作與推動上將會有極大的助益。

再者,本研究對訪談所得倫理問題是否屬倫理的範疇,邀請了五位學 者進行判定與篩選,並保留其中多數認為屬倫理議題的題項進一步研定倫理 守則。然若細究各倫理問題及倫理守則的陳述,與文獻中對倫理議題的界定 稍有不同,因此為深入解析並做正確之判定,仍有待後續研究的努力。

另與國外評鑑專業團體所建構之評鑑倫理守則相較,本研究所指出的 解決各種倫理問題的倫理守則,僅停留在初階的奠基工作,少有系統性的思 維。同時研究結果也呈現出人際脈絡對評鑑產生困擾的文化特質。若能結合 本研究對倫理守則的規範及各評鑑專業團體對各評鑑關係人倫理指引之關 切,則引領成熟的受評環境將指日可待。

謝誌:本研究為96年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感謝國科會的支持及謝 佩蓉、陳鶴仁兩位研究助理的協助,對三位審查委員的提醒與建議,

以使本文更臻成熟完備,亦深表謝忱。

參考文獻

李隆盛、賴志樫、施明發、曾淑惠、許照庸、林吉峰、黃文振、曹汝民(2002)。

高級中等學校校務評鑑整合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專案編號:

911A04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尚平(2003)。技專校院評鑑。載於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撰執

行小組編輯,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1)技職教育通論(頁581-589)。臺

北市:佳新文化。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2006)。教育部對私立學校技專學院執行整體發

展獎補助經費運用績效訪視計畫:訪視委員手冊。臺北市:作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2004)。臺灣省暨金馬地區九十三年度高級職業

學校評鑑訪視委員手冊。臺北市:作者。

曾美惠(2006)。建立評鑑倫理專家學者提建言。評鑑雙月刊,4,14-16。

曾淑惠(2006)。評鑑專業化的概念與發展對我國教育評鑑專業化的啟示。教育研

(30)

究與發展期刊,2(3),171-190。

蘇錦麗、蕭錫錡、葉忠達、顏國樑(1999)。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評鑑之研究。臺北

市:教育部。

Alexander, L. B.,& Richman, K. A. (2008). Ethical dilemmas in evaluations using indigenous research worker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9(1), 73-85.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2004).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 Retrieved:

June 13, 2005. On http://www.eval.org/Guiding%20Principles. htm.

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 (1998). Improving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use of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ethics conduct of evalu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3, 2002. On http://www.parklane.com.au/aes/guildlines.htm.

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 (2002). Code of ethics. Retrieved: May, 23, 2005 On http://wwwaes.asn.au/ethics.cfm.

Canadian Evaluation Society, (no date). CES guidelines for ethical conduct. Retrieved January 5, 2005. On http://www.unites.uqam.ca/ces/ethics.html.

Cousins, J. B., & Whitmore, E. (1998). Framing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s, 80, 5-23.

Cranston, N., Ehrich, L. C., & Kimber, M. P. (2004).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dilemmas faced by school leaders. Journal of the Queensland Secondary Principals’

Association, 1, 1-3.

Goodyear, L. K. (2007). Special issue on ethics in evaluation.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30, 392-393.

Helgadottir, H. (2008).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6, 743-748 .

MacKinnon, B. (2004). Ethic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4th ed.). Canada:

Thomson learning 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Mathison, S. (1991). Role conflicts for internal evaluators.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14, 173–179.

Mathison, S. (1999).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duties: A comparison of rthics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aluators.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82, 25-34.

Morris, M. (2003).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evaluation. In T. Kellaghan, D. L.

Stufflebeam, & L. A. Wingate(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art One: Perspectives (pp. 303-327). Boston: Kluwer Academic.

Morris, M. (2005). Ethics. In S. Mathison(ed.), Encyclopedia of evaluation (pp. 131-134).

Thousand Oaks, CA: Sage.

Morris, M. (2008). Evaluation ethics for best practice: Cases and commentaries. NY: Guilford.

Morris, M., & Cohn, R. (1993). Program evaluators and ethical challenges: A national survey. Evaluation Review, 17, 621-642.

Newman, D, L., & Brown, R. D. (1996). Applied ethic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Thousand

(31)

Oaks, CA: Sage.

Rodi, M. S., & Paget, K. D. (2007). Where local and national evaluators meet: Unintended threats to ethical evaluation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30, 416-421.

Rossi, P. H., Lipsey, M. W., & Freeman, H. E. (2004).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7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Saarni, S. I., Parmanne, P., & Halila, R. (2008). Ethically problematic treatment decisions:

A physician survey. Bioethics, 22(2), 121-129.

Schweigert, F. J. (2007). The priority of justice: A framework approach to ethics in program evaluation.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30, 394-399.

Simons, H. (2006). Ethics in evaluation. In I. F. Shaw, J. C. Greene, & M. M. Mark,(eds).

Handbook of evaluation: Policies, programs and practice. (pp.243-265). Thousand Oaks, CA: Sage.

Smith, N. L. (1985).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problems in evaluation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8, 5-11.

Societe Francaise de l’Evaluation(SFE).(2003). Charter of evaluatio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public policies and programmes. May 2, 2006. Retrieved on http://www.sfe.asso.fr.

Sonnichsen, R. C. (2000). High impact internal evaluation.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evaluating and consulting inside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Stake, R. (1998). When policy is merely promotion, by what ethic lives an evaluator?.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4(2), 203-212.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A self-instructional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Kluwer-Nijhoff.

Teddlie, C., & Reynolds, D. (Eds.) (2000).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London: Falmer.

Torres, R. T., & Preskill, H. (1999). Ethical dimensions of stake 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evaluation use.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82, 57-66.

Turner, D. (2003). Evaluation Ethics and Quality: Results of a Survey of 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 Members. Retrieved September 10, 2006, from http://www.aes.asn .au/about/ethics_survey_summary.pdf

UK Evaluation Society. (2003). UK Evaluation Society good practice guidelines.

Retrieved: May, 23, 2005 On http://www.evaluation.org.uk/ pub_library/good_practic e.htm.

(32)

數據

表 3 技職校院遭遇評鑑倫理問題與對應之倫理守則 倫理問題 負責 單位 倫理守則 1.單位成員處理評鑑事宜分工不平均 受評 單位 1.凝聚單位成員對彼此分工的共識2.單位成員無法配合評鑑資料蒐集彙整 2.單位成員應有配合提供評鑑所須資料的義務3.資料造假或不正確3.真實呈現受評單位資源配置或應用情形4.受評單位不願意呈現缺失5.因應評鑑而做的學校資源重新分配或調整6有技巧地包裝評鑑資料的呈現4.依據評鑑指標需求真實呈現受評內容, 並提供佐證資料參考 7.缺乏自我評鑑的機制與能力 5.建立完整自我評鑑的機制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Manual would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Guideline’ (which is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issued in 2003 and is under preparation)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The entire moduli space M can exist in the perturbative regime and its dimension (∼ M 4 ) can be very large if the flavor number M is large, in contrast with the moduli space found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Caring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