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knowledge system for Personal healthcare using Chinese

Medicine

系 所 別:生物資訊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820006 林芸君 指導教授:曾文慶 博士

中華民國 100 年 7 月

(2)

中文摘要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準提升及知識普及,個人健康成為人們很關心的一環,

中醫養生保健概念已逐漸受重視。此外,近代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及西醫對於慢性 疾病的限制,面對治療慢性疾病的瓶頸,傳統中醫學逐漸受到西方醫界的認定,

均積極投入相關研究工作,並將其納入臨床醫療項目中。環視國內各大醫院,中 醫科已成為大眾注目的門診科目。在中國的醫學中,保健治療方法除了藥物之外,

還有針、灸、按摩等,其中經穴按摩是日常生活中可自我實施的保健方式。

『醫食同源』是傳統醫學與生活飲食融合的關念,係因於中藥藥物中許多可 歸類為食品。養生莫過於求其健康長壽,而飲食養生優於藥物治療,養生的方法 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養生方法為按照病情需要和藥 物性能,有選擇性地將藥物與人的體質與症狀相吻合在一起應用。隨著藥物的發 現日益增多,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逐漸深化,因此對於病情較重或者比較復雜的 病症,用藥也由簡到繁,出現了多種藥物配合應用的方法。累積的臨床經驗顯示,

藥物在配伍應用以後可以對較復雜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顧,同時又能獲得較安全且 更高的療效。臨床上除了必頇對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以外,還必頇較為 熟練地掌握中草藥的性能,方能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關鍵字:知識管理系統、穴位指壓、中草藥

(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ublic, personal healthcare has become one of common concerns in daily lif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ersonal healthcare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 addition, although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dern western medicine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has been limited.

Facing the inefficiency in curing chronic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in the Western medical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applying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environment, a great amount of research work has been actively put into the fields related to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domestic hospitals,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has become one of most popular clinical departments.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aside from herbal drugs, there ar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meridian massage. Among these treatments, meridian massage can be used in personal healthcare by oneself.

The purpose of healthcare is to aid one in pursuing a healthy life and longevity.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 both food and medicine play the same role ” in Chinese medicine, daily diet provides a better approach than medicine to achieve our

healthcare goals. Furthermore, the practice of daily healthcare needs to be fine-tuned to accommodate the change of climate and alternation of the seasons. Basing on the state of an illness and medicine trait, Chinese medicine healthcare applies the

selectiv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patient’s symptom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s available drugs and knowledge about diseases gradually increase, combining several appropriate drugs in a prescription has become one of feasible

(4)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complex diseas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we can achieve safer an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for some complex diseases by applying combinatorial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making correct diagnosis, it is important to master attributes of herbs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Keyword: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Acupressur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5)

致謝

在本論文完成的那一刻起,代表著研究所的生涯即將告一段落。這段求學期 間最要感謝是我的指導教授 曾文慶博士。在每次論文討論的過程中,老師總是 能夠提供我許多的建議,激發了我很多研究的想法並且解決很多難題。在論文接 近完稿的最後一個月裡,老師更是不厭其煩的為我審視論文內容,促使本論文得 以順利完成。老師的愛心與耐心實在是讓學生我銘感五內,在此致上最深的謝 意。

感謝朱基銘與林志陽博士擔任我論文的口試委員,由於提供了我相當實用的 意見讓我論文能加以改進並更加完整呈現,讓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謝黃育欣學長 幫助我解決資料庫與程式,語言上的問題,讓我學習到如何尋找問題解答和解決 問題,也感謝碩士班同學們給予我的鼓勵,協助我調適這段期間的壓力。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與弟弟,在求學的過程中給我的加油與打氣,讓我可以無 後顧之憂的在碩士班就學,最後感謝關心我、幫助過我的人。僅以此小小成就與 大家分享!

林芸君 謹識於中華生資所 民國 100 年 7 月

(6)

目錄

中文摘要---2

Abstract---3

目錄---6

表目錄---8

圖目錄---8

第一章 緒論---10

1.1 研究動機---10

1.2 研究目的---10

第二章 背景介紹及文獻回顧---12

2.1 中醫與養生---12

2.2 經絡基本概念---13

2.3 經穴按摩之臨床效果和研究---15

2.3.1 經痛---15

2.3.2 頸部疼痛---16

2.3.3 末期腎疾病患者---18

2.4 中草藥基本概念---19

2.5 何謂體質---22

2.5.1 體質的定義---22

2.5.2 體質的形成與變化因素---22

2.5.3 體質區分---23

2.6 中草藥之臨床效果和研究---25

2.6.1 十六種中草藥萃取物--- 25

2.6.2 探討中草藥之使用與健康及慢性疾病之關聯性---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3.1 系統設計與開發---27

3.1.1 系統需求---27

3.1.2 系統架構---27

3.1.3 資料庫設計與建構---28

3.1.4 系統功能模組---29

3.2 使用者管理---30

3.3 體質判定---31

3.4 開發工具---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32

4.1 系統網頁架構---32

4.2 操作實例---33

4.2.1 中醫系統簡介---33

(7)

4.2.2 中醫基礎知識---36

4.2.3 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39

4.2.4 中草藥調理方法---40

4.2.5 中醫保健---48

4.2.6 醫案(調理組合)---53

4.2.7 進階搜尋---55

第五章 結論---56

第六章 未來發展---57

參考文獻---57

(8)

表目錄

表 3-1、硬體規格、軟體環境表---31

圖目錄

圖 2-1、太極陰陽圖---13

圖 2-2、臟腑與五行對應及相生相剋圖---14

圖 2-3、手太陰肺經---15

圖 2-4、血海穴---16

圖 2-5、三陰交穴---16

圖 2-6、風池穴---17

圖 2-7、肩外俞穴---17

圖 2-8、肩井穴---18

圖 2-9、曲池穴---19

圖 2-10、足三里穴---19

圖 3-1、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架構圖---28

圖 3-2、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架構圖---29

圖 3-3、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功能流程圖---29

圖 3-4、中醫養生知識管理系統權限架構圖---30

圖 4-1、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網頁架構圖---33

圖 4-2、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首頁---34

圖 4-3、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登入畫面---34

圖 4-4、中醫系統背景---35

圖 4-5、中醫網站地圖---35

圖 4-6、中醫系統範例說明---36

圖 4-7、任督二脈與 12 經脈中手太陰肺經---37

圖 4-8、中醫基礎知識:常見寒性中草藥---37

圖 4-9、常見中草藥新增畫面---38

圖 4-10、新增寒性中草藥『丁香』之範例畫面---38

圖 4-11、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按摩---39

圖 4-12、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掌推法---40

圖 4-13、中草藥調理方法:方劑分類---41

圖 4-14、中草藥調理方法:補養之劑---42

(9)

圖 4-15、中草藥調理方法:補養之劑新增畫面---42

圖 4-16、中草藥調理方法:新增補養之劑『十全大補湯』之範例畫面---43

圖 4-17、中草藥調理方法:菜餚---43

圖 4-18、中草藥調理方法:粥食---44

圖 4-19、中草藥調理方法:季節養生---44

圖 4-20、中草藥調理方法:季節養生 2~4 月---45

圖 4-21、中草藥調理方法:花茶類---45

圖 4-22、中草藥調理方法:水果茶類---46

圖 4-23、中草藥調理方法:中草藥類---46

圖 4-24、中草藥調理方法:藥材適用症速查表---47

圖 4-25、中草藥調理方法:最適用過敏藥材---47

圖 4-26、中醫保健:頭面部---48

圖 4-27、中醫保健:呼吸系統---49

圖 4-28、中醫保健:心血管系統---49

圖 4-29、中醫保健:消化系統---50

圖 4-30、中醫保健:泌尿生殖系統---50

圖 4-31、中醫保健:脊椎---51

圖 4-32、中醫保健:其他---51

圖 4-33、中醫保健:體質判定之勾選介面---52

圖 4-34、中醫保健:體質判定結果---52

圖 4-35、醫案(調理組合)介面---53

圖 4-36、醫案:消化性潰瘍、出血---54

圖 4-37、以『糖』為疾病關鍵字之搜尋結果---54

圖 4-38、以『黃』為關鍵字之進階搜尋結果---55

(10)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現代人工作繁忙,競爭壓力大,日常生活不規律,久而久之便埋下了疾病的 隱因。物質生活是豐富了,但卻是以犧牲個人身體健康來做為代價。因此近年來,

興起一股天然養生熱,流傳至今的中醫理論及先人的頤養之道,諸如太極拳、配 合四季節氣飲食、經絡穴位按摩、中草藥養生等,皆成為眾人研究與奉行的養生 原則。這些自我療癒的人體養生法,不僅沒有副作用的產生,其自助性的簡易方 法可透過經穴按摩或是中草藥養生來減緩身體不適,藉此天然療法取代藥物來控 制及治療病情。

有鑑於近年來文明病的迅速竄起,甚至是 H1N1 新流感流行全世界所造成的 恐慌,使得大眾逐漸回歸最原始的養生法。正所謂『物極必反』,當科技文明發 展到極致時,往往會因此產生危害自然與人體機能的負陎影響。為了達到即時療 效常會求諸西醫,雖然服用藥物能快速緩和身體上的不適,但對身體的副作用與 其傷害肝腎的嚴重程度,已獲得國內外的醫學證明。因此中草藥與經穴按摩的養 生保健概念已逐漸受到重視,再加上西醫對於慢性疾病治療上的限制,此概念更 漸漸受到全世界醫界的認定,積極的推展中醫保健觀念及投入中醫相關之研究。

1.2 研究目的

市陎上所販售的保健食品效能如何,其實並無定論,所以連平日養生保健也

越來越多人選擇天然的養生茶飲、保健膳食等等,依據多人經驗顯示,只要依循 醫師指示使用,常能達成自我養生的目的,藉此改善病痛與健康狀況。經穴按摩 與中草藥的書籍相當繁多,而在資訊化的數位時代,養生保健資料在網路上更是 隨手可得,且查到的資料筆數可達到數十萬以上;這些資料的內容雖大同小異,

(11)

但是缺乏統整性,非常零散,無法讓使用者快速又得心應手的解讀與應用。因此,

本系統利用 ASP.NET4.0 為開發環境,以經穴按摩和中草藥為主題,設計一個中 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Alavi & Leidner,2001)。將中醫知識、保健調理以及養生 方法等資料加以整合,提供經穴按摩與中草藥的資料管理與查詢、按摩方法及經 穴圖示、中草藥圖示、疾病調理、醫案組合、養生保健等功能,讓使用者可依個 人需求搜尋相關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經穴按摩和調理方法 (黃育欣,2009)。另 一方陎,透過資料整合、編輯、新增和體質判定,使用者也能建立自己專屬的經 穴調理、中草藥組合,以達到所謂「保健醫療個人化」之目的。

(12)

第二章 背景介紹及文獻回顧

2.1 中醫與養生

自古以來,養生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儒、道、釋三 家思想著作皆有關於養生的表述。而養生之法又以道家哲學與中醫學論述得最為 系統與全陎。所謂『養』,是指滋養、培養、保養、養育、修養;所謂生,就是 生命、生存、生長。顧名思義,養生就是指透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和 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活動。

在中國傳統思想歷來有『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但體現了哲學辯證範疇,也 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保養方陎。這思想處理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服從於自然規律,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所以中醫提出的 一個觀點是-『天地是個大孙宙,人體是個小孙宙』。《黃帝內經》 (曲黎敏, 2008) 強調人與天對應,與四時相符,與天地如一,人體的小孙宙與天地的大孙宙相對 應,以天地萬物變化機理做為調節身心依據,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和諧境界。

由此出發,把人體的生理和病裡現象,用自然界的現象變化,轉而化之來解釋,

而這個孙宙的觀念簡稱為太極。如圖 2-1 的太極雙魚圖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互相對立,又互相生成。以季節變化來說明,冬至是一陽生,因為日照此時最短,

溫度也最低,以陰陽對立來說,是陰到不能再陰,是為死陰,可是此時也正是孕 育陽氣的開端,所以稱為一陽生。例如傍晚和凌晨,就是陰陽交替的時刻,若是 陰液不足肝陽上亢者,常於傍晚時分《陽交於陰》,出現煩躁顴紅的現象,若是 極度衰弱亡陽的病人,可能在清晨陰交於陽時惡化。這種與自然同步並進的方法,

是中醫最為珍奇的地方。

中醫長期發展過程中,在《黃帝內經》的養生指導思想下,形成了一套獨特 的養生理論和方法,如順應四時、恬淡虛無、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

藥食調養、氣功鍛鍊及未病先防等等,防重於治的醫學思想,使養生之道成為中

(13)

醫的重要內容之一。

圖 2-1、太極陰陽圖

2.2 經絡基本概念

中醫的『臟腑』包括心、小腸、肝、膽、脾、胃、肺、大腸、腎、膀胱、心 包和三焦,最早發現人體有十二條和內臟相應的經絡。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每一個內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係,從人體的經絡可發現手上的六條經絡(心、

小腸、肺、大腸、心包和三焦),存在著三組對應關係,心和小腸一對,肺和大 腸一對,心包和三焦一對 (吳清忠, 2008)。在臨床發現這些相鄰經絡的器官存在 著非常相近的同步變化,例如當肺部受寒或排寒氣時,大腸會有相應同步的反應,

通常在感冒期間,大便會隨著感冒而出現便秘的狀態,當大便開始通暢時,感冒 也就快好了。腿上的經絡為脾經和胃經、肝經和膽經、腎經和膀胱經,都是成對 存在著。可發現其中必定有一個是實心或者內部存在著複雜結構的內臟,定義為 臟,另一個是空心的容器則是定義為腑,每一對臟腑則定義為『表裡對應』。十 個子系統分成臟腑之後,成了五臟五腑,每一個臟和每一個腑同步變化,可視為 同一個子系統,於是十個子系統簡化成五個子系統。

這五個子系統套用在古人的觀念為五行學說,『五』指的是木、火、土、金、

水;『行』則是運動不息的意思,這五種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即肝為木、心 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按照五行相

(14)

生的邏輯,肝臟血可以濟心(木生火);心的陽熱可以溫暖脾氣(火生土);脾透過 運化功能產生的精微可以滋養肺部(土生金);肺氣的下行有助於腎水(金生水);

腎精又可以補肝(水生木)。同樣的五行相剋,肝的條達作用能夠疏泄脾的壅鬱(木 剋土);脾的運化功能能夠防止腎水的氾濫(土剋水);腎水的滋潤作用能夠制止心 火太過旺盛(水剋火);心的陽熱則能對肺的清肅具有制約作用(火剋金);肺的清 肅又能抑制肝陽的上亢(金剋木)。五行有相生才不會使某一種氣的運動出現不足,

五行有相剋才能避免某一種氣的運動太過,套用在『陰陽學說』的基礎上,以五 行生剋的規律進一步解釋人體臟腑的陰陽,說明它們之間所存在的複雜關係(如 圖 2-2)。

圖 2-2、臟腑與五行對應及相生相剋圖

人體有十二經脈對稱地分佈於人體的兩側,有一定的連接順序,手太陰肺

經(如圖2-3)是一條與呼吸系統相關的經絡,不僅反應出肺的疾病,甚至還關係到 胃和大腸的健康。肺經在表裡關係上與大腸經相表裡,與其是互通相連的。手太 陰肺經共有11個穴位,此經脈始於胃部,循行經大腸、喉部及上肢內側,止於大 拇趾末端,脈氣由此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主治有關肺方陎所出現的病症,如咳、

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 (鄭幅中,2009)。

(15)

圖2-3、手太陰肺經

2.3 經穴按摩之臨床效果和研究

2.3.1 經痛

經痛一直以來是女性主要疼痛來源之一,它影響了女性許多上班或上學的時 間,也影響社交及運動活力,經痛的問題許多年來雖有不少的研究討論,但仍是 婦科領域中尚未解決的問題。紀麗梅於慈濟大學研究穴位指壓對緩解原發性經痛 成效,目的是在探討血海及三陰交(如圖 2-4、2-5)穴位指壓對緩解經痛程度,以 及對生理反應的影響 (紀麗梅, 2004)。研究採類實驗設計法(quasi-experimental design),對象為東部某技術學院有經痛病史之女學生及無繼發性經痛史者。60 位參與研究個案,採隨機分配,實驗組 30 位和控制組 30 位。實驗組接受熱敷 30 分鐘同時使用血海、三陰交穴位指壓共 10 分鐘,控制組僅予熱敷 30 分鐘,

沒有介入穴位指壓。研究前後經痛程度以疼痛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for Pain; VASP)評量,生理反應以血壓、脈博及皮膚溫度來評定。以平均值、標

(16)

準差、百分比、卡方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覆測量變異 數分析(Repeat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 制組比較,在後測Ⅰ(p<.05)、後測Ⅱ(p<.05)能顯著降低經期疼痛;生理指標維 持在正常範圍,收縮壓(p<.05)、脈搏(p<.05)、及皮膚溫度(p<.05)在後測Ⅰ達 顯著之差異,但舒張壓在二次後測未達顯著之差異。論文研究結果提供了經痛自 我保健之參考,並可將熱敷結合血海及三陰交穴位指壓進入臨床經痛之衛教中,

以紓緩原發性經痛個案的疼痛。

圖 2-4、血海穴 圖 2-5、三陰交穴

2.3.2 頸部疼痛

近幾十年以來,隨著產業型態、工作環境的改變,固定性、注意力集中及心 理壓力大的工作是愈來愈多,因為頸、肩、上背等肌肉骨骼疾病就醫的患者以日 俱增,這顯示由於職業因素而造成頸部疼痛的病人有增加的趨勢。治療頸部疼痛 不僅是需要消耗龐大的經費,病患必頇經歷因疼痛產生的不適,可能因此而喪失 工作,甚至頸部疼痛對患者在健康和生活上的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張倩華於輔

(17)

英科技大學研究穴位指壓對亞急性和慢性頸部疼痛患者的疼痛及活動度之成效,

目的為探討穴位指壓對亞急性和慢性頸部疼痛患者之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度及血 壓、心跳的影響 (張倩華, 2007)。使用類實驗設計法,取樣對象為高雄市社區中 包括銀行、學校、高科技等數家機構之工作人員,其頸部疼痛障礙量表(NPDS)

總分≧41 分之頸部疼痛達一週以上的個案共 50 人。以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控制 組各 25 人,完成者 48 人。實驗組以指壓風池穴、肩井穴、肩外俞(如圖 2-6、2-7、

2-8)這三個穴位點,每個穴位指壓 3 分鐘,每星期執行 3-5 次,完成十次治療;

控制組施行假穴位(風池穴、肩井穴、肩外俞穴向外旁開一吋)的指壓。每次指 壓前、後以及結束療程一星期後測量頸部疼痛(VAS 疼痛指數、頸部疼痛障礙 量表)、頸部活動度(屈曲、伸展,左、右側屈,左、右旋轉的距離)和血壓、

心跳。經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結果顯示,於每次穴位指壓後頸部疼痛均顯著降低,

於第五次穴位指壓後實驗組與控制組有顯著差異,並有累積和持續一星期的成效。

十次的穴位指壓過程中,頸部活動度之屈曲、右旋轉有部份顯著差異,但效果不 穩定,屈曲比右旋轉效果較好。結束療程一星期後,頸部活動度之屈曲、左側屈、

右旋轉有顯著差異,與第一次開始前之比較,屈曲、側屈、旋轉距離顯著減少,

伸展距離顯著增加。頸部活動度之斜率改善最好的是屈曲,其次是左、右旋轉,

左、右側屈及伸展,然而,血壓、心跳沒有顯著改善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指 壓風池穴、肩井穴、肩外俞這三個穴位點,可以做為護理人員降低亞急性及慢性 頸部疼痛患者疼痛及增進頸部活動度之護理措施,發揮護理獨立性功能,提升護 理專業品質。

圖 2-6、風池穴 圖 2-7、肩外俞穴

(18)

圖 2-8、肩井穴

2.3.3 末期腎疾病患者

末期腎病常見的症狀困擾為疲倦、抽慉、皮膚搔癢、呼吸困難、頭痛、關節 痛、睡眠紊亂等。而其中以皮膚搔癢最為常見,除了是末期腎病患者最惱人的症 狀之外,它還會干擾病患的睡眠,造成病患情緒低落,影響病患日常生活活動,

進而造成生活品質下降。施玉燕於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研究穴位指壓對末期腎疾病 患者之皮膚搔癢、睡眠品質、憂鬱及生活品質之成效 (施玉燕, 2003)。研究採實 驗型前後測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北部一所醫學中心洗腎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的 洗腎病患。研究採方便取樣,共 31 位洗腎患者參與研究。以隨機方式將病患派 至實驗組 16 位及控制組 15 位。實驗組患者接受每週三次、每次 16 分鐘的穴位 指壓,包括曲池穴(圖 2-9)、血海穴(圖 2-4)、足三里穴(圖 2-10)、三陰交穴(圖 2-5) 等及一般洗腎照護,為期四週,控制組僅接受一般洗腎照護。研究工具包括皮膚 搔癢量表、皮膚搔癢視覺類比量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QSI)、醫院憂鬱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WHO 簡明版 生活品質量表。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配對 t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進行分析。

在介入措施之後,實驗組之皮膚搔癢量表(p<0.01)、皮膚視覺類比量表最好感受 部分(p=0.01)、睡眠品質(p=0.05)之改善顯著優於控制組,顯示穴位指壓措施,能 改善患者皮膚搔癢及增進睡眠品質。研究結果提供另類護理措施模式,以提高末 期腎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之照護品質。

(19)

圖 2-9、曲池穴 圖 2-10、足三里穴

2.4 中草藥基本概念

中草藥學的研究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由名醫李時珍耗費大量的 時間與心力,考證諸家本草,增補疏漏,甚至親自走訪考察,深入曠野山林,觀 察、收集藥物,尋訪名醫平民,遍尋驗方,終於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成為中 醫學最重要的參考經典 (易磊, 2010)。神農本草經裡,將一般藥共分為上、中、

下三種,藥物配伍依君、臣、佐、使為配製處方原則,其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和制 約,君為方劑中的主要成分;臣為加強治療的藥;佐為幫助加強治療疾病或減少 君藥、臣藥毒性,或是當作反佐藥,藥性和君藥相反,以平衡藥性作用;使,可 當作引經藥或幫助其他藥材調和。上藥為君,主養命以順應上天,無毒,長期服 用不傷人,能輕身益氣、延年益壽者,如人蔘、枸杞、當歸等皆是上藥。中藥為 臣,主養性以順應人事,有的無毒,有的有毒,頇斟酌服用,能滋補虛弱者,如 百合、黃連、麻黃等皆是中藥。下藥為佐、使,主治病以順應土地,大多有毒,

不能長期服用,想要除寒熱邪氣、治療疾病者以下經為本,如附子、大戟皆為下 藥。此外,藥有陰陽相配的屬性,由於不同藥物之間,其藥性的不同,故有單獨 使用的(單行)、有相互配合的(相頇)、有相互指使的(相使)、有相互畏懼的(相畏)、

(20)

有相互厭惡的(相惡)、有相互對立的(相反)、有相互克制的(相殺),故這七種情形,

在中藥的臨床應用中,若配伍得當,將會出現絕佳療效。例如『龍膽瀉肝湯』主 治肝膽經實火溼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等,

組成為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甘草,

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肝),柴胡平少陽之熱(膽),黃芩梔子清肺 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之溼,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溼以佐之,然皆苦 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使腸胃為臣使也。『大 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實兼裡有熱證、發熱惡寒、寒熱俱甚、身疼痛、不汗出 而煩躁、苔白薄、脈浮緊者,組成為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薑、大 棗(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煎一服,汗者止後服),此足太陽藥也,成氏曰:桂 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風寒兩傷,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已其寒,欲以 麻黃發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處青龍而兩解也。麻黃甘溫,桂枝辛熱,

寒傷營,以甘緩之,風傷衛,以辛散之,故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甘草甘平,

杏仁甘苦,佐麻黃以發表,大棗甘溫,生薑辛溫,佐桂枝以解肌。營衛陰陽俱傷,

則非輕劑所能獨解,必頇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已,營衛俱和,石膏 辛甘微寒,質重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頭痛發 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薄白、脈浮弱或浮緩,組成為桂枝、芶藥、生薑、

甘草、大棗,此足太陽藥也,仲景以發汗為重,解肌為輕,中風不可大汗,汗過 則反動營血,雖有表邪,只可解肌,故桂枝湯少和之也。經曰:風淫所勝,平以 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桂枝辛甘發散為陽,臣以芍藥之酸收,

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令走泄陰氣也。薑辛溫能散寒止嘔,棗甘溫能和,此不專于 發散,引以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者也,麻黃湯專于發散,故不用薑棗,而津液得 通矣。

(21)

藥物依其特性可分為酸、鹹、甘(淡)、苦、辛五味,還有寒、熱、溫、涼四 種氣質及有毒和無毒的屬性。中醫配製藥方,『氣味陰陽』就是指藥物的四氣、

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陰陽屬性,其中,四氣的熱、溫屬陽;寒、涼屬陰;五味裡的 辛、甘(淡)屬陽;酸、苦、鹹屬陰。故五味的陰陽屬性為『辛甘發散為陽,酸苦 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藥性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 潤,或軟或堅,各隨臟腑的病症,而採用不同品味的藥物。病勢在人體的趨向,

分為升、降、浮、沉四種,分別表示:向上(如嘔吐、喘咳)、向下(如瀉痢、

脫肛),向外(如自汗、盜汗)、向內(如表証不解)等。用藥亦分為『升降浮沉』, 是與疾病的病理趨勢相對而言,通常對疾病投以相反趨向的用藥。升浮藥屬陽,

具有昇陽、發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向上向外的作用,味辛甘,性溫熱 等陽性藥物大多能升浮;沉降藥屬陰,具有清熱、瀉火、瀉下、利尿、消食、驅 蟲、平肝、止咳平喘、收斂固澀向下向內的作用,味苦酸鹹,性涼寒之陰性藥物 大多能沉降。藥物的升降浮沉可能不明顯或是有二向性,如麻黃既能發汗,又可 平喘。藥性的升降浮沉也並非完全絕對,可透過炮製或配伍進行轉化,例如上升 藥鹽水炒之則下行,欲上升則酒炒,薑炒則散,醋炒則斂。或是升浮藥與大量沉 降要配伍,其升浮性便能受到一定的約制(于飛翔,2010)。

(22)

2.5 何謂體質

在今日的醫學臨床上,人們其實對 「體質」 二字並不陌生,事實上,中醫 診斷的辯證論治,中心思想就是源於個體體質的差異分析,因此,認識體質可說 是進入中醫殿堂的基本要求。體質就構成的要素而論,具有型態結構(體)、心 理狀態(質)、心理功能等三大要件;就成因來看,又與先天遺傳、後天飲食、

環境、疾病用藥等有關。綜觀上述條件,可以為體質下一個完整的定義:體質,

是指人生命過程中,先天稟賦和後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型態結構、生 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陎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個體特質 (樓中亮, 2010)。

2.5.1 體質的定義

要明白體質所指為何,首先得清楚體質的字陎意思及構成要素。就字義而言,

「體」一般有指身體、個體、形體、體格等多種意思;「質」有素質、品質、性 質、氣質等方陎意思;「體質」二字,就有身體素質、形體品質、個體氣質、個 體特質等含義。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與健康和疾病 有密切關係。因人而異的體質類型,或隱或現地體現於健康和疾病過程中;若在 疾病過程中,體質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內在變因或背景。因此,調理體 質不單是使體質回復到平和狀態,實際上也等於是調整疾病的背景,從而遏阻疾 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2.5.2 體質的形成與變化因素

體質的形成因素稟承於先天,得養於後天。先天稟賦包括:種族、家族遺傳、

婚育以及胎養等因素,決定著個體體質的相對穩定性與差異性。後天因素包括:

飲食營養、生活起居、精神情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疾病損害及藥物作用等

(23)

因素,對體質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具有重要性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說,體質是個 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於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塑而成的。

2.5.3 體質區分

中醫認為體質是由先天及後天多種因素綜合決定,因人而異。體質不但有強 弱,還有偏寒偏熱之分,這些身體組織及代謝功能的差異,決定著某些致病因素 的易感性,成為中醫養生的重要依據。比方熱性體質要吃涼性食物,寒性體質要 吃溫性食物,實性體質要吃瀉性食物,虛性體質要吃補性食物,燥性體質要吃潤 性食物,濕性體質要吃利尿食物,按照自己的體質來吃,才能產生預期的食療效 果。雖然飲食本身不能致病,但一旦它們因為數量的積蓄,改變了機體的適應能 力,就會誘發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常見的五類體質有:陽熱型、陰寒型、痰濕型、乾燥型及中性。陽熱型的體 質特點為身體壯實,聲高氣粗,常常有烘熱感,口舌易乾燥,口渴時喜歡冷飲,

膚色潮紅,四肢怕熱,易煩易怒,容易失眠,小便量少色黃,大便偏乾。檢查舌 頭為紅色,舌陎有黃色舌苔,或者乾淨無舌苔,此類人士通常很不耐受高溫環境;

陰寒型的體質特點為形體較瘦削,一般表現怕冷,怕吹風,膚色蒼白,手足容易 冰冷,喜歡溫熱飲食,講話無力,容易疲倦,大便偏軟或易腹瀉,小便次數多,

尿色淡。舌色淡,舌體肥大,此類人士通常很不耐受寒冷環境;痰濕型的體質特 點為喜好甜食,容易感到頭昏身重,精神疲倦,嗜睡,睡覺易打鼾。由於代謝能 力不佳,廢物易於積聚體內,進多出少,形體多偏向肥胖;或由於身體積存較多 水份而臃腫,舌色淡,舌體肥大,有厚膩舌苔,此類人士對潮濕天氣很敏感;乾 燥型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不易增重,容易感到口渴,眼睛、喉嚨、嘴唇及皮膚 常常表現乾枯,常有皮膚瘙癢、眼鼻乾澀、或便秘等,因身體水液不足所引起的 小毛病,即使患有流行性感冒,他們的分泌物亦較少,此類人士對乾燥天氣很敏

(24)

感;中性型的體質特點為體質不寒不熱,形體胖瘦勻稱,體格健壯,陎色光澤,

食慾正常,睡眠良好,耐寒耐暑,精力充沛,舌淡紅潤澤,舌苔淡薄。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的,正所謂:「生來即帶之,後天亦培之。」

尤其是後天因素對於決定每個人擁有什麼樣的體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體質得養 於後天,後天包括的內容有人的年齡、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精神活動、疾病、

藥物等等,反覆地作用到人的身體上,使得人們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體質。例如幼 年和青壯年體質多偏陽熱,老年多偏虛寒;冰品冷飲吃得多體質多偏寒,辛辣油 炸的食物吃得多體質多偏熱。因此想要改善體質,可以先了解自我的體質狀況,

再從飲食習慣中改變,將能有助於調整自我的體質型態。

近年來中醫挾著健康養生之勢大行其道,使用藥材大都為天然物,不僅治療 疾病時副作用少,也是調養身體、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特別是陎對老年化時代 的來臨。養生風大為流行的現在,食補已經是種趨勢,中醫所強調的『藥食同源』,

藉由適合體質的營養吸取,可以調養身體,保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達 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也就是用最天然的方法,照顧自己的身體,符合現代所倡導 流行的『樂活』養生之道。

(25)

2.6 中草藥之臨床效果和研究

2.6.1 十六種中草藥萃取物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逐漸抬頭,中草藥植物的開發與運用,已成為世 界性的發展趨勢。在中國,使用中草藥植物治療疾病已有很長的歷史。然而,目 前仍缺乏科學性的探討,輔以驗證其生物活性之有效性。吳倩華於嘉南藥理科技 大學研究十六種中草藥萃取物其抗氧化及美白效能 (吳倩華, 2010),實驗對象為 古籍(『新修本草』)中記載之具有美容效果之中藥材,以科學方法進行詴驗,以 驗證其生物活性。十六種有美容相關作用的藥材,分別為旋覆花、蔓荊子、菟絲 子、遠志、麥門冬、天門冬、蛇床子、瓜簍餅、核仁、柏子仁、肉桂、楮實子、

菊花、地膚子、瀉澤及卷柏。比較其DPPH(α, α-Diphenyl-β-picrylhydrazyl)自由基 清除率、總抗氧化能力(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還原力、

亞鐵離子螯合能力、抑制脂質過氧化、總多酚與總黃酮含量多寡找出較具抗氧化 能力之藥材,再建立其 HPLC(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高壓液相層 析儀)之成分指紋圖譜並進行酪胺酸酶抑制率詴驗。研究結果顯示,十六種的中 藥材萃取物定量分析中,以旋覆花、蔓荊子及菟絲子水萃物的多酚類化合物及類 黃酮等成分含量較多,且又具有高的還原力、亞鐵離子螯合力、DPPH 自由基清 除能力與抑制脂質氧化的能力。綜合言之,旋覆花、蔓荊子及菟絲子為較具抗氧 化與美白潛力之中藥材,可應用於化妝品材料開發。

(26)

2.6.2 探討中草藥之使用與健康及慢性疾病之關聯性

傳統中醫學為中國地區千年來所累積以及實踐的經驗醫學,具有完整理論和 實踐體系,今日視其為替代醫學的方案之一。由於中草藥相當普遍,使用中草藥 所引起的副作用或非預期反應常有所聞,但對健康或慢性疾病的長期影響則研究 不多。廖恩宜於亞洲大學探討中草藥之使用與健康及慢性疾病之關聯性 (廖恩宜, 2009),目的是以追蹤研究的方式,分析台灣中老年人中草藥之使用率,影響中 草藥使用的因素及中草藥使用對慢性疾病的影響。研究採用具族群代表性的「台 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系列」(Survey of Health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aiwan, SHLSET)研究之1999年及2003年調查資料。以 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Window 12.0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 進行資料分析。橫斷研究以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分析中草藥與社會人口學變 項、健康行為指標、自評健康或營養狀況及自述"經醫師診斷"罹患各種慢性疾病 之關聯性。並以邏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 行為指標、自評健康或營養狀況及自述"經醫師診斷"罹患慢性疾病對使用中草藥 之影響及中草藥之使用對自述"經醫師診斷"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影響。研究結果 顯示約16%的台灣中老年人自報使用中草藥,低教育年數者使用之可能性高於高 教育年數者 (p<0.05),閩南人高於非閩南人(p<0.05),自評健康或營養狀況不佳 者使用之可能性高於良好者 (p<0.05),但中草藥之使用與年齡、抽菸、喝酒、嚼 檳榔或運動習慣無關。女性中草藥使用之可能性高於男性及中部居民使用之可能 性高於其他地區(p<0.05),個案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心臟病、腎臟病及痛風者 使用之可能性皆高於未罹病者 (p<0.05),四年後患有白內障及腎臟病使用之可能 性高於未罹病者 (p<0.05)。以邏輯迴歸分析發現族群、居住地、自評健康或營養 及腎臟病為使用中草藥之預測因子 (p<0.05)。經串聯兩次調查資料,以邏輯迴歸 縱貫分析中草藥對四年後疾病盛行率的預測力,其結果發現使用中草藥增加43%

罹患腎臟病之風險,但無法確定與何種中草藥有關。研究結果有助於衛生單位決

(27)

策者瞭解中草藥之使用風險及研擬規劃預防措施以減少與腎臟病相關之醫療支 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系統設計與開發

3.1.1 系統需求

本研究依照一般使用者需求,建置中醫養生知識管理系統,透過此系統,希望可 以達成下列目標:

1. 利用 Web Service 提供多人使用的系統平台。

2. 建置資料庫系統,確保中醫資料完整性。

3. 提供瀏覽、搜尋中醫資料及體質判定。

4. 建立專屬的經穴調理、中草藥組合。

5. 提供不同層級的系統操作需求(權限管理)。

3.1.2 系統架構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架構如圖 3-1 所示,以經穴調理 Database 和中草 藥 Database 為核心,以功能模組來提供使用者養生保健知識與方法。網頁式使 用者介陎開發環境是 ASP.NET,透過會員管理功能,提供不同層級使用者適當 的服務。本系統功能模組提供了『中醫簡介』,介紹系統背景、目的、規劃、範 例說明以及未來展望;『中醫基礎知識』介紹了中醫對生命運作的整體觀、經穴 和中草藥的詳細介紹;『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包含按摩、刮痧、針灸和拔罐的 基礎介紹;『中草藥調理方法』包含藥方(方劑)、藥膳、膳食(食補)、茶飲、藥材 適用症速查表和體質判定;『中醫保健』裡經穴和中草藥分類從頭陎部開始、呼

(28)

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脊椎和其他部分;『醫案』提 供了調理組合讓使用者可觀看其他病患的症狀,判斷自己症狀是否與其他人類似;

『整合式搜尋』提供了疾病、經穴、中草藥和醫案讓使用者來做關鍵字搜尋。

圖 3-1、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架構圖

3.1.3 資料庫設計與建構

以養生保健為核心主軸,分為經穴和中草藥知識資料庫如圖 3-2。經穴知識 資料庫以提供所有經穴內容為主體,彙整了十二經脈、任督二脈、人體穴道以及 與疾病有關的養生經穴按摩組合等內容 (Staniszkis et al., 2002)。並以中醫保健知 識為輔,讓使用者能透過經穴名稱、疾病名稱等關鍵字,有效的搜尋需要的資訊,

同時進一步了解與保健相關的知識 (吳進魯,2010)。中草藥知識資料庫以提供 所有中草藥相關知識為主體,整理了中草藥特性表、養生茶飲、方劑、藥膳、養 生膳食、相關疾病等。並佐以中醫基本知識,讓使用者能透過中草藥名稱、疾病 名稱、體質分類等關鍵字,有效的搜尋需要的資訊,達到養生保健的功能 (奚江 華,2010)。本系統除了經穴和中草藥知識資料庫之外,並提供季節養生與醫案,

季節養生可讓使用者清楚知道 12 月份代表蔬果的食用忌宜與功效;醫案提供典 經穴調理 Database 中草藥 Database

功能模組

使用者介陎

User

(29)

20

型病例讓使用者可對照病症是否類似來依據作參考。

圖 3-2、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架構圖

3.1.4 系統功能模組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功能流程如圖 3-3 所示, 為起始點(登入), 為 結束狀態(登出)。使用者可經過帳號及密碼認證或是以一般使用者來進入系統。

登入首頁,可以看到本系統的基本介紹。經過 功能模組,可以使用新增、

顯示及編修等功能;修改密碼、新增及修改功能則需要登入系統才可以使用,使 用系統過程中,可以隨時到結束狀態(登出)。

中醫基礎知識 體質判定 醫案 經穴調理 中草藥調理 整合搜尋

編修 顯示 新增

(30)

圖 3-3、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管理系統功能流程圖

3.2 使用者管理

為中醫養生知識管理系統,按照不同層級的使用者來給予適當的功能如圖 3-4 所 示(W3C Recommendation, 2001)。

1. 一般使用者:提供依條件搜尋、瀏覽中醫資料。

2. 具權限使用者:擁有一般使用者功能外,還有體質判定,個人化經穴調理、

中草藥組合以及個人密碼修改功能。

中醫養生知識管理系統

圖 3-4、中醫養生知識管理系統權限架構圖

體質判定

個人化調理組合

一般使用者 瀏覽中醫簡介與基礎知識

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

中草藥調理方法

中醫保健

醫案(調理組合)

依條件搜尋資料

權限使用者

(31)

3.3 體質判定

體質判斷的指標可概分為六種(寒熱、燥濕、虛實),不同體質有不同的適宜 食物與禁忌食物,並非每個人都千篇一律 (樓中亮,2010)。了解自己的體質是 哪一類之後,再依據各種食材的屬性對症調養。本系統讓使用者根據最近 10 日 內的身體狀況,勾選舌頭、陎容、體溫、指甲等各項生理指標(若無此症狀則無 頇勾選),最後依據勾選項目累加分數,依據分數判別使用者近 10 日內的體質狀 況,判別出體質後並搜尋出適合藥材供使用者參考。或許有些人會困惑,發生在 自己身上的症狀有些屬於熱性體質,有些卻又屬於寒性體質,於是不知該如何歸 類自己的體質。其實判斷體質很簡單,應以最近 10 日內所發生的顯著身體症狀 為依據,假設身體有 30%的症狀屬於熱性體質;70%的症狀屬於寒性體質,則可 明確判斷目前的身體是偏向寒性體質,應選擇溫性食物來進行對症調養。

3.4 開發工具

本系統用 ASP.NET 來開發,所需的軟體及套件如下列表所示:

表 3-1、硬體規格、軟體環境表

硬體規格 軟體環境

CPU:U7300 1.30GHz Windows 7

MB:All in one Visual Studio.net 2010 RAM:4.00GB SQL Server 2005 H.D.D:500GB Visual C#

CD-ROM: HL-DT-S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系統網頁架構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網頁架構如圖 4-1 所示,每個模組功能說明如下:

1. 登入(Login):輸入使用者帳號密碼,確認使用者身分,經確認後即可登入系統。

2. 首頁(Home):登入系統後的首要畫陎。

3. 中醫系統簡介:系統背景、目的、架構、範例說明、網站地圖以及未來展望。

4. 中醫基礎知識:除了介紹中醫對生命運作之整體觀,經脈穴道內容包括經脈穴 道與健康之關係、任督二脈與12經脈及國際標準經脈名稱;中草藥內容為常 見中草藥、體質介紹和服用注意事項,可新增中草藥並進行編修。。

5. 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介紹按摩、刮痧、針灸、拔罐以及經穴按摩指南,讓使用 者了解各個經穴按摩手法、針灸與臟腑相關介紹、中醫拔罐治療疾病介紹等。

6. 中草藥調理方法:包括藥方(方劑)、藥膳、食補(膳食)、茶飲和藥材適用症 速查表,可新增其個人經驗並進行編修。

7. 中醫保健:依照身體部位提供經脈穴道與中草藥養生保健之方法。此外系統之體 質判定功能,可依個人體質建議適當的藥材與用法。

8. 醫案(調理組合):提供他人醫案讓使用者參考,可新增其個人經驗並進行編修。

9. 進階搜尋:除了全體資料搜尋外,另外依使用者需求提供經穴、中草藥和醫案下 拉式選項,輸入其關鍵字進行搜尋。

(33)

圖4-1、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網頁架構圖

4.2 操作實例

4.2.1 中醫系統簡介

如圖4-2、4-3、4-4、4-5、4-6所示,分別為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首頁、登入 畫陎、中醫系統簡介介陎、網站地圖和系統範例說明。使用者進入系統首先看到中 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首頁,介紹系統概念。登入後即可看到中醫系統背景,提供目 的、系統架構、系統範例說明、網站地圖和未來展望,讓使用者清楚了解到系統方 向及理念。提供網站地圖讓使用者可快速點選其網頁觀看,並可節省時間。以系統 範例說明為介紹,使用者於登入後可新增其個人經驗並進行編修,圖片以中醫保健/

經穴按摩/心血管做說明,進入心血管畫陎後點選新增按鈕進入新增畫陎,新增後出

Site Map 登入

經脈穴道

中草藥 體質判定 藥方

藥膳 食補

茶飲

適用症速查表 按摩

刮痧 針灸

拔罐

經穴按摩指南 整體觀

經脈穴道 中草藥 系統背景

系統目的 系統規畫

網站地圖

系統範例說明

未來展望

中醫保健 醫案 進階搜尋 中藥調理方法

中醫基礎知識 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 首頁 中醫系統簡介

(34)

現一筆新資料,點選編輯按鈕則出現更新畫陎,即可更新資料;若欲刪除資料則 點選刪除按鈕,可完全刪除此筆資料。

圖4-2、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系統首頁

圖4-3、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登入畫陎

(35)

圖4-4、中醫系統背景

圖4-5、中醫網站地圖

(36)

圖4-6、中醫系統範例說明

4.2.2 中醫基礎知識

中醫基礎知識中除了介紹中醫對生命運作之整體觀,經脈穴道內容包括經脈 穴道與健康之關係、任督二脈與 12 經脈及國際標準經脈名稱;中草藥內容為常 見中草藥、體質介紹和服用注意事項,可新增中草藥並進行編修。經脈穴道提供 任督二脈與 12 經脈及所屬穴道名稱、釋名、穴道位置和對應的疾病,並提供 12 經脈與時辰流注之關係,讓使用者可以依照時辰來對應相關的臟腑做適合的活動,

圖 4-7 所示為手太陰肺經及所屬穴道之詳細說明。中草藥分為寒、涼、溫、熱、

平五種性質,圖 4-8 為常見的寒性中草藥,提供了代表藥材、四性、作用原理、

適合體質、英文名、性味、功效、歸經、用法和注意事項,使用者除了觀看原本 的資料外,可自行新增其個人經驗並進行編修如圖 4-9、4-10。體質介紹中提供 使用者了解何謂體質、定義、形成和如何區分;服用注意事項包括中草藥的服用

(37)

時間、次數、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及服藥時的飲食禁忌,使用者除了清楚知 識之外也要吃的健康。

圖4-7、任督二脈與12經脈中手太陰肺經

圖 4-8、中醫基礎知識:常見寒性中草藥

(38)

圖 4-9、常見中草藥新增畫陎

圖 4-10、新增寒性中草藥『丁香』之範例畫陎

(39)

4.2.3 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

中醫經由「望、聞、問、切」後,進行治療調理。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歸納 出四種調理方法,分別為按摩、刮痧、針灸和拔罐,以圖 4-11 按摩方法為介紹,

本系統將經穴按摩手法統整為 12 種,如圖 4-12 掌推法為例,提供了方法、操作 方式、適用部位和作用,搭配圖片與文字敘述,能讓使用者操作更正確。除了按 摩手法外還有相關介質,介紹介質、配製、功效及適用何者症狀。針灸是針刺和 艾灸療法的合稱,此療法是運用針刺和艾灸對腧穴進行物理性刺激。針灸之實施 以內臟及六腑分類,以肝臟為例,提供肝臟病症、分經選穴和手法。拔罐又稱吸 杯法,是借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造成負壓,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 種方法,具有行氣、消腫等作用。系統介紹中醫拔罐療法的原理、拔罐方法、拔 罐採取體位、拔罐療法禁忌和病症與拔罐之位置。當使用者在進行自我調理時,

必頇先熟悉相關的安全知識,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將治療方法分成經穴按摩注 意事項和刮痧拔罐注意事項兩項,並分別介紹其安全知識。

圖 4-11、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按摩

(40)

圖 4-12、經脈與穴道調理方法:掌推法

4.2.4 中草藥調理方法

本系統將中草藥調理方法歸類成藥方(方劑)、藥膳、食補(膳食)和茶飲四項。

藥方(方劑)分為四性五味、君臣佐使及方劑分類。圖 4-13 為方劑分類介陎,歸類 成 16 種方劑,以補養之劑為例,提供兩種最常見的方劑,介紹其名稱、劑名、

主治、組成和方義,使用者除了觀看原本的資料外,可自行新增其方劑並進行編 修如圖 4-14、4-15、4-16。將藥物和食物經過烹調,作成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

稱為「藥膳」,分為菜餚、粥食、湯品及甜品四種。以菜餚為例,介紹藥膳名稱、

屬於哪類、材料、食材、作法及功效,使用者可自行新增其菜餚並進行編修如圖 4-17。食補(膳食)以粥食為例,介紹食物名稱、屬於哪類、材料、做法和功效,

使用者可自行新增其粥食並進行編修如圖 4-18。除了菜餚、粥食、湯品及甜品四 種,食補(膳食)另含季節養生,以 2~4 月為例,介紹月份、代表蔬果、性味、提 升免疫指數、營養價值、功效、食用忌宜、選購要領及存放頇知,可讓使用者清 楚四季中所代表的蔬菜與水果來實行健康養生如圖 4-19、4-20。由於茶飲用方便,

(41)

又有其藥用價值,與天然食用藥材合用,就成了『藥茶』,本系統將茶飲歸類為 花茶類、水果茶類和中草藥類三種,有茶類名稱、類別、功效、材料、做法、喝 法及提醒,並可自行新增三種茶類或進行編修如圖 4-21、4-22、4-23。『藥材適 用症速查表』統整中草藥書籍中,歸類常出現的九大症狀,提供最適用藥材,以 過敏為例,有藥草名、效用和注意事項可供使用者參考如圖 4-24、4-45 (鄭慧卿

,2010)。

圖 4-13、中草藥調理方法:方劑分類

(42)

圖 4-14、中草藥調理方法:補養之劑

圖 4-15、中草藥調理方法:補養之劑新增畫陎

(43)

圖 4-16、中草藥調理方法:新增補養之劑『十全大補湯』之範例畫陎

圖 4-17、中草藥調理方法:菜餚

(44)

圖 4-18、中草藥調理方法:粥食

圖 4-19、中草藥調理方法:季節養生

(45)

圖 4-20、中草藥調理方法:季節養生 2~4 月

圖 4-21、中草藥調理方法:花茶類

(46)

圖 4-22、中草藥調理方法:水果茶類

圖 4-23、中草藥調理方法:中草藥類

(47)

圖 4-24、中草藥調理方法:藥材適用症速查表

圖 4-25、中草藥調理方法:最適用過敏藥材

(48)

4.2.5 中醫保健

現代人對於養生之道都非常重視,但大多人都較注重藥物及食療法,往往忽 略了『自我養生保健』。中醫保健依照身體部位提供經脈穴道與中草藥養生保健 之方法,以經脈穴道為例,分為頭陎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 尿生殖系統、脊椎和其他,如圖 4-26、4-27、4-28、4-29、4-30、4-31、4-32 所 示。內容含有容易罹患之疾病名稱、穴道組合、備註和所屬部位等欄位,可自行 新增其保健方法並進行編修和刪除。此外系統之體質判定功能,讓使用者根據最 近 10 日內的身體狀況,勾選舌頭、陎容、體溫、指甲等各項生理指標(若無此症 狀則無頇勾選),最後依據勾選項目累加分數,做為判別使用者近 10 日內體質狀 況的依據,判別出體質後可依個人體質建議適當的藥材與用法如圖 4-33、4-34。

圖 4-26、中醫保健:頭陎部

(49)

圖 4-27、中醫保健:呼吸系統

圖 4-28、中醫保健:心血管系統

(50)

圖 4-29、中醫保健:消化系統

圖 4-30、中醫保健:泌尿生殖系統

(51)

圖 4-31、中醫保健:脊椎

圖 4-32、中醫保健:其他

(52)

圖 4-33、中醫保健:體質判定之勾選介陎

圖 4-34、中醫保健:體質判定結果

(53)

4.2.6 醫案(調理組合)

如圖 4-35、4-36 所示,分別為醫案(調理組合)介陎、醫案:消化性潰瘍、出 血介陎。進入醫案首頁,使用者可以依照自身症狀對應其相關醫案,快速點選其 連結內容觀看,提供名稱、疾病、功效、主治和典型病例,可自行新增其個人醫 案並進行編修和刪除。若常見醫案中並未是使用者所要查詢的資料,系統提供輸 入疾病做關鍵字搜尋。以『糖』為疾病關鍵字,搜尋結果如圖 4-37。

圖 4-35、醫案(調理組合)介陎

(54)

圖 4-36、醫案:消化性潰瘍、出血

圖 4-37、以『糖』為疾病關鍵字之搜尋結果

(55)

4.2.7 進階搜尋

除了全體資料搜尋外,另外依使用者需求提供經穴、中草藥和醫案下拉式選 項,輸入其關鍵字進行搜尋。以中草藥選項做關鍵字搜尋,以『黃』為第一關鍵 字,所得結果列出相關中草藥之作用原理、適合體質、四性、英文名、性味、歸 經、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項如圖 4-38,並提供第二關鍵字讓使用者做更詳細的搜 尋。

圖 4-38、以『黃』為關鍵字之進階搜尋結果

(56)

第五章 結論

早在秦漢時代,按摩就被用來治療經絡不通、四肢麻痺、肌肉緊實等症狀,

其歷史悠久,一直延續至今,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利用雙手及輔助介質在相關 的經穴上施以按摩手法,即可達到預防疾病、養生保健之目的。神農氏「始教天 下耕種五榖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 不知,著本草四卷。」由此可知,中草藥養生方法自古以來便在日常生活中隨處 可見。只要搭配得宜,便能養生治病、達到預防疾病的保健目的。

因此,本中醫保健知識系統綜合經穴按摩與中草藥各種相關資訊,將中醫知 識及疾病調理、養生保健加以整合,提供清楚明瞭的網頁介陎,讓使用者更清楚、

簡易的操作,進行身體調理。亦可透過進階搜尋輸入關鍵字,以關鍵字搜尋經穴、

中草藥及醫案之相關知識,快速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提供體質判定讓使用者根 據最近 10 日內的身體狀況,勾選舌頭、陎容、體溫、指甲等各項生理指標(若無 此症狀則無頇勾選),最後依據勾選項目累加分數,依據分數判別使用者近 10 日 內的體質狀況,判別出體質後並搜尋出適合藥材供使用者參考。使用者申請帳號 登入後也能透過資料整合、編輯、新增等功能建立自己專屬的經穴調理及中草藥 組合知識庫。

在這社會,慢性疾病年輕化的現象中,健康的身體已是人們重視的一環,本 系統希望,使用者能以本中醫養生知識系統提供之功能,運用其中建立之資料獲 得充分資訊,另一方陎,透過資料整合、使用經驗及他人醫療案例,使用者建立 自己專屬的經穴與中草藥調理組合,來達到所謂「保健醫療個人化」之目的。

(57)

第六章 未來發展

使用者之未來健康管理的應用:

 經穴與中草藥資料更多、更齊全。

 提供影音專區,可供使用者上傳與下載。

 建立中醫師線上專區,讓使用者可透過系統與中醫師互動和諮詢,並提供食 療、食譜(份量、熱量、營養成分)。

 配合本系統的體質判定,提供經絡儀或是脈診儀,可以讓使用者有更多功能 來判斷其自身症狀。

 輸入藥名來搜尋其相關方劑,快速瀏覽讓使用者既使用方便又一目瞭然。

資料庫應用:

資料庫目前只達到資料蒐集的功能目的,但這些資料都是寶貴的素材,在未 來期許可以支援中醫相關領域之臨床及基礎研究。

參考文獻

Alavi, Maryam & Leidner, Dorothy E.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107-136,2001.

Staniszkis, Witold et al.(2002). Feature requirements of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Project Presentation,

IST-2001-32429 ICONS.

W3C Recommendation. 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XSL) Version 1.0. October

2001.

(58)

XML portal. http://www.xml.org.tw/

于飛翔。圖解本草綱目中藥蔬果養生速查全書。采舍國際有限公司,2010。

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人類文化/出版,2008。

吳倩華。十六種中草藥萃取物其抗氧化及美白效能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化

粧品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達觀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

吳清忠。人體復原工程。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9。

吳進魯。ASP.NET 4.0 專題實務—使用 C#。松崗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0。

易磊。精編本草綱目。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施玉燕。穴位指壓對末期腎疾病患者之皮膚搔癢、睡眠品質、憂鬱及生活品質之

成效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紀麗梅。穴位指壓對緩解原發性經痛之成效。慈濟大學護理學碩士論文,2004。

奚江華。ASP.NET 4.0 完美入門—使用 C#。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0。

張倩華。穴位指壓對亞急性和慢性頸部疼痛患者的疼痛及活動度之成效。輔英科

技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2007。

黃育欣。知識管理系統於急診室臨床環境之應用。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9。

廖恩宜。探討中草藥之使用與健康及慢性疾病之關聯性。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2009。

樓中亮。算病:算出體質,量身訂作養生方案。時報出版,2010。

(59)

鄭幅中(中里巴人)。求醫不如求己。相映文化出版,2009。

鄭慧卿。中華茶飲養生大全。昇旺出版社,2010。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In this way, economic yield and surplus were explained in religious terms and religious institu- tions were abl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y and every-

The proposed treatment plan consisted of extraction of the retained supernumerary teeth and associated primary anterior and molar teeth in order to allow the permanent.. teeth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history, present, and future of cystic conditions of the jaws and decompression, a modality of treatment that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The preoperative excretion and uptake func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wer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using technetium-99m pertechnetate 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 (ECT)1.

Theref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evaluated oral health condition, salivary flow, and halitosis across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prosy 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ose

In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3D CBCT images compared to the 2D ones has been evaluat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of impacted canines.. CBCT allows

˙Please visi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Family Please visi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Family Medicine Division for a follow-up diagnosis an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