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討論、歸納出結論,並說明研究限 制,以及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與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全章共分為二節:第一節為討論,包括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分佈情形之 分析、不同背景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異情形之分析、不同背景專家認為民 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異情形之分析,以及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 異情形之分析;第二節為建議,包括研究限制、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相關單位 和未來研究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第一節 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市民眾與專家對心理衛生服務需求之差異情形,以 台北縣市 20∼60 歲民眾 379 人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222 人為有效研究樣本。本 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心理健康服務 需求與意見調查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及 t 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節將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壹、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分佈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針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的分佈情形進行分析、討論。
一、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 要程度分佈情形之分析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 分佈情形分析結果如表 4-1-1、4-1-2、4-1-3、4-1-4 和圖 5-1-1、5-1-2、5-1-3、
5-1-4。本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瞭解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 向於有些瞭解(2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使用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 於從沒使用(1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重要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 重要(3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需要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有些需 要(2 分)。
瞭解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心理諮詢服務、個別心理諮商(治療)、精神藥物治 療、電話協談與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心理疾病診斷、心理測驗與衡鑑、團體心理 諮商(治療)、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網路諮詢。
使用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諮詢服務與個別心理諮商(治 療)、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團體心理諮商(治療)、網路諮詢、精神藥物治療與心 理疾病診斷、電話協談與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
重要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心理諮詢服務、個別心理諮商(治療)與心理衛教 宣導活動、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物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與轉介服務與資源連 結、電話協談、團體心理諮商(治療)、網路諮詢。
需要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心理諮詢服務、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個別心理諮商
(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與心理疾病診斷、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網路諮詢、
電話協談、精神藥物治療、團體心理諮商(治療)。
圖5-1-1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瞭解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11 1.9 1.95 1.96 2.03 2.14 1.76 1.75 1.99 1.99
0 0.5 1 1.5 2 2.5
個別心 理諮商(
治療
)
團體心理 諮商(治
療)
心理測驗 與衡鑑
心理 疾病
診斷 精神藥物
治療 心理諮
詢服務
轉介服 務與資
源連結 網路諮 詢
電話 協談
心理 衛教宣
導活動
平 均 數
圖5-1-2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使用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1.11 1.08 1.17
1.06 1.06 1.11
1.05 1.07 1.05 1.09
0.95 1 1.05 1.1 1.15 1.2
個別心理諮商(治療) 團體心理諮商(治療)
心理測驗與衡鑑 心理疾病診斷
精神藥物治療 心理諮詢服務
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 網路諮詢
電話協談
心理衛教宣導活動
平 均 數
圖5-1-3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重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77
2.48 2.63 2.75
2.64 2.82
2.63 2.47 2.57 2.77
2.2 2.4 2.6 2.8 3
個別心理 諮商(
治療
)
團體心理 諮商(治
療)
心理測驗 與衡鑑
心理疾病 診斷
精神藥物 治療
心理諮 詢服務
轉介服 務與資
源連結 網路諮 詢
電話 協談
心理 衛教宣
導活動
平 均 數
圖5-1-4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需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1.9 1.72
1.85 1.85 1.74
1.98
1.84 1.8 1.77 1.97
1.5 1.6 1.7 1.8 1.9 2
個別心理 諮商
(治療)
團體心理 諮商
(治療)
心理測 驗與衡
鑑
心理疾病 診斷
精神藥物 治療
心理諮詢 服務
轉介 服務與
資源連結 網路諮詢 電話協談
心理衛 教宣導
活動
平 均 數
二、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分佈情形之分析
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分佈情形分析結果如表 4-1-5、4-1-6 和圖 5-1-5、5-1-6。本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重要 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重要(3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需要程度的平均 數大部分偏向於有些需要(2 分)。
重要程度的順序依序為親子教養、情緒管理、婚姻家庭、壓力調適、生涯 規劃、兩性關係、人際議題、自殺防治、重大心理創傷、職場適應、精神疾病防 治。
需要程度的順序依序為親子教養、情緒管理、壓力調適與生涯規劃、婚姻 家庭、兩性關係、人際議題、職場適應、重大心理創傷、自殺防治、精神疾病防 治。
圖5-1-5 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重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3.31 3.36
3.17 3.19 3.32 3.44
3.22 3.07 3.13 3.04 2.98 3.09
2.6 2.8 3 3.2 3.4 3.6
壓力調適 情緒管理
人際議題 兩性關係
婚姻家庭 親子教養
生涯規劃 職場適應
自殺防治 精神疾病
防治 菸酒藥物
濫用 重大心理
創傷
平 均 數
圖5-1-6 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需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54 2.58 2.39 2.43 2.45 2.71 2.54 2.3
2.08 2.07 1.94 2.12
0 1 2 3
壓力 調適
情緒管理 人際議題
兩性 關係
婚姻家庭 親子教養
生涯 規劃
職場適應 自殺防治
精神 疾病防
治
菸酒藥物 濫用
重大心理 創傷
平 均 數
三、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分佈情形之分析
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分佈情形分析結果如表 4-1-7、4-1-8 和圖 5-1-7、5-1-8。本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重要程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重要(3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需要程 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有些需要(2 分)。
重要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社會工 作師(員)、精神科護理人員、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需要程度的順序依序 為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
職能治療師、精神科護理人員。
圖5-1-7 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重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91 2.82
2.76 2.81
2.94
2.84
3.02
2.6 2.7 2.8 2.93 3.1
精神 科醫師
精神 科護理
人員
職能治 療師
臨床 心理師
諮商心 理師
社會工 作師(員)
學校輔導 老師
平 均 數
圖5-1-8 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需要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01 1.95 1.96 1.97
2.16
2.05
2.23
1.8 1.9 2 2.1 2.2 2.3
精神 科醫
師
精神科護 理人員
職能治療師 臨床
心理 師
諮商 心理師
社會 工作師
(員)
學校輔導 老師
平 均 數
四、民眾對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與實際獲得情行之分佈情形分析
民眾對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與實際獲得情形之分佈情形分析結果如表 4-1-9、4-1-10 和圖 5-1-9、5-1-10。本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對資訊管道喜好程 度的平均數大部分偏向於有些喜好(2 分);民眾對資訊管道實際獲得情形的平 均數大部分偏向於偶爾(2 分)。
喜好程度的順序依序為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社區講座宣導、
大型海報與 DM 宣傳;實際獲得情形的順序依序為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 路、大型海報與 DM 宣傳、社區講座宣傳。
圖5-1-10 民眾對資訊管道實際獲得情形之平均數分佈圖
1.66 1.79 2.07 2.18 1.84
0 1 2 3
社區 講座宣
導
大型海報
、DM宣導
廣播 電視
報章 雜誌
網際 網路
平 均 數
圖5-1-9 民眾對資訊管道喜好程度之平均數分佈圖
2.25 2.2
2.49 2.57
2.3
2 2.2 2.4 2.6
社區 講座
宣導
大型 海報
、DM宣導
廣播 電視
報章 雜誌
網際網路
平 均 數
五、討論
(一)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與使用程度皆不高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僅為有些瞭解,前三 名依序為心理諮詢服務、個別心理諮商(治療)、精神藥物治療;而使用程度幾 乎都為從沒使用,與回收問卷中 83%的民眾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相符合。
而較常被使用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前三名依序為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諮詢服務 與個別心理諮商(治療)、心理衛教宣導活動。
(二)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認知重要程度高於實際生活需要程度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心理健康項目、主題、專業人員等的重要程度皆偏 向重要(3 分),但需要程度則偏向有些需要(2 分)。此一現象顯示民眾在認知 上普遍認為心理健康服務是重要的,但在實際生活層面上,可能因瞭解不深、污 名化等因素而認為自己不甚需要心理健康服務。
(三)心理諮詢服務、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個別心理諮商(治療)為民眾認為較 重要與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前三名依序為心理 諮詢服務、個別心理諮商(治療)與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心理疾病診斷;需要程 度的前三名依序為心理諮詢服務、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個別心理諮商(治療)。
此結果顯示民眾認為心理諮詢服務、心理衛教宣導活動、個別心理諮商(治療)
為較重要的與較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
(四)親子教養、情緒管理為已婚民眾認為較重要與需要的心理健康主題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前三名依序為親子教 養、情緒管理、婚姻家庭;需要程度的前三名依序為親子教養、情緒管理、壓力 調適與生涯規劃。由於本研究之回收問卷中將近 85%的受試者為已婚,以生涯 階段而言,其確實面臨親子教養等問題,故此一現象顯示已婚民眾認為親子教
養、情緒管理為較重要的與較需要的心理健康主題。
(五)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社會工作師(員)為民眾認為 較重要與需要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前四名依序為學校 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社會工作師(員);需要程度的前四名依 序為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精神科醫師。此結果顯示 民眾認為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社會工作師(員)為較重要 的與較需要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六)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為民眾認為較喜好與實際較常獲得的資訊 管道
本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前三名依序為報章雜誌、廣 播電視、網際網路,與實際較常獲得的前三名管道相同。由於,本研究之回收問 卷中將近 66%的受試者為 40∼49 歲族群,此族群通常較為習慣報章雜誌、廣播 電視等傳統宣傳模式,且此宣傳模式亦為大部分民眾垂手可得的,故此結果顯示 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是宣傳心理健康服務和活動的好管道。
貳、 不同背景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異情形之分析 與討論
針對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 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差異情形進行分析、討論。
一、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 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 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差異分析 結果如表 4-1-11、4-1-12、4-1-13、4-1-14、4-1-15、4-1-16、4-1-17 和 4-1-18。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 和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使用程度、需 要程度有顯著差異;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 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背景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則沒 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高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測驗與衡鑑)的瞭解程度最高,依 次為中高社經地位民眾、中社經地位民眾、中低社經地位民眾。
2.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 商(治療)、心理諮詢服務、網路諮詢、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瞭解程度較高。
(二)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和婚姻狀況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使用 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高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疾病診斷、心理諮詢服務、轉介服 務與資源連結、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使用程度最高,而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 同,不同社經地位民眾的使用程度有不同的排列。
2.分居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測驗與衡鑑、電話協談)的使用程度最高,
而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不同婚姻狀況民眾的使用程度有不同的排列。
(三)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背景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不同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治療)、心理測驗與 衡鑑、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服務、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
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依次為高社經地位、中高社經地 位、中低社經地位、中社經地位。
2.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 商(治療)、團體心理諮商(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 物治療、心理諮詢服務、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需要程度較高。
二、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 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 之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1-19、4-1-20、
4-1-21 和 4-1-22。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 有顯著差異;不同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有顯著差 異;不同婚姻狀況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有沒 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20-29 歲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兩性關係、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最高,50-60 歲民眾則為最低。
2.高社經地位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職場適應)的重要程度最高,依次為中社 經地位民眾、中高社經地位民眾、中低社經地位民眾。
3.不同婚姻狀況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管理、人際議題、兩性
關係、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有顯著差異,而依各個主題的不同,
不同婚姻狀況民眾的重要程度有不同的排列。
4.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情緒管理、婚姻 家庭、親子教養、精神疾病防治、重大心理創傷)的重要程度較高。
(二)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高社經地位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職場適應)的需要程度最高,依次為中高 社經地位民眾、中社經地位民眾、中低社經地位民眾。
2.未婚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職場適應)的需要程度最高,依次為喪偶、分居、
已婚、離婚的民眾。
3.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 管理、人際議題、婚姻家庭、親子教養、生涯規劃、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精 神疾病防治、菸酒藥物濫用、重大心理創傷)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 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1-23、
4-1-24、4-1-25 和 4-1-26。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 員的重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有 顯著差異;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 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女性民眾比男性民眾認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 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和學校輔導老師)的重要程度較高。
2.離婚民眾認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理人員、臨床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的重要程度最高,而依各個專業人員的不同,
不同婚姻狀況民眾的重要程度有不同的排列。
3.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學校輔導老 師)的重要程度較高。
(二)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 醫師、精神科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 學校輔導老師)的需要程度較高。
四、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 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與實際獲得情形 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 對 心 理 健 康 資 訊 管 道 的 喜 好 程 度 與 實 際 獲 得 情 形 之 差 異 分 析 結 果 如 表 4-1-27、4-1-28、4-1-29 和 4-1-30。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民眾對心理健 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社經地位民 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有顯著差異;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民眾 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實際獲得情形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1.50-60 歲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社區講座宣傳)的喜好程度最高,20-29 歲民眾則為最低。
2.高社經地位民眾認為心理健康資訊管道(報章雜誌、網際網路)的喜好程度最 高,而依各個項目的不同,中高、中、中低等社經地位的民眾也有不同的喜好 程度。
3.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報章雜誌)
的喜好程度較高。
(二)不同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婚姻狀況和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 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實際獲得差異情形之分析
有使用過比沒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社區講 座宣傳、報章雜誌、網際網路)的實際獲得情形較多。
五、討論
(一)不同性別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由研究結果可知,性別變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影響不大,僅在心理健 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上有所差異,亦即女性民眾比男性民眾認為心理健康專業 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和學校輔導老 師)的重要程度較高。
研究者推論此一結果與文獻探討中求助者女性多於男性有關。在相關研究 中,張德聰、黃正旭(2001)針對張老師中心求助者特性作一統計分析,結果顯 示網路諮商、網路函件輔導、一般諮商中,女性皆多於男性;臺北市生命線歷年 的統計資料顯示兩性在運用網路求助以女性較多,人數高達男性的 2-3 倍(臺北 市生命線協會,2006b),而 2006 年的電話協談個案統計分析中亦顯示女性多於 男性(臺北市生命線協會,2006c);陳永興、林秀華、錢靜怡和楊翰焜(2002)
評估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試辦計畫,研究發現受試者為女多於男;周玉真
(1998)研究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中心之個案的人口特徵,結果發現男女的比 例約 2:3。
由以上相關研究資料可知,心理健康服務中的求助者以女性居多,據此推 論女性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較男性為高,而本研究另一結果顯示有使用 過心理健康服務者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較高,故可推論女 性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人員的重要程度高於男性民眾,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合。
(二)不同年齡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由研究結果可知,年齡變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影響不多,僅在心理健 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上有所差異。其中,20-29 歲民眾認為 心理健康主題(兩性關係、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最高,50-60 歲民眾則為最低;
50-60 歲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社區講座宣傳)的喜好程度最高,20-29 歲 民眾則為最低。
張德聰、黃正旭(2001)針對張老師中心求助者特性之分析,指出運用網 路服務者之主要問題為「兩性問題」,與其年齡層大都在 30 歲以下較年輕而未婚 者較多相關。此結果恰巧與本研究結果中,20-29 歲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兩 性關係)的重要程度最高相符合。
(三)不同社經地位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由研究結果可知,社經地位變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的影響頗大,研 究結果顯示,高社經地位者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了解程度、使用程度和需要程 度,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等 皆較高。亦即高社經地位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為瞭解和重視,相對 地,社經地位較低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不瞭解和不重視。
此研究結果與一些研究結果相符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以 2005 年 7 月 51 份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滿意度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個案教育程度以大專居 冠、高中職為第二(孫正大,2005);陳永興、林秀華、錢靜怡和楊翰焜(2002)
評估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試辦計畫,研究發現教育程度以高中職居多;周玉 真(1998)針對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中心進行社區諮商個案之人口特徵與問題 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越高的成人,越能以心理諮商作為其問題解覺得 資源。另外,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說,國內心理諮商發展 有金字塔傾向,在頂端的醫師由於計費非常昂貴,前來心理諮商的族群幾乎都是 菁英階層(韋麗文,2006);從社會經濟的途徑的探討來看,根據曾炆煋的研究
(引自余德慧,1986)指出,社經地位在上層者,對於各種精神疾病與適應問題,
大多求助於現代西式的醫療與心理輔導,而社經地位中者,則中西並用,但心理 適應的問題則求助於傳統民俗文化,至於社經地位下層者,幾乎都以民俗治療為 主。
由於,本研究社經地位的評定是由教育程度和職業指數加權相加而評定,
即高社經地位通常代表高教育程度和從事專業工作。故上述結果符合本研究結 果,高社經地位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要程 度皆較高。
(四)不同婚姻狀況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分居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測驗與衡鑑、電話協 談)的使用程度最高;不同婚姻狀況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管 理、人際議題、兩性關係、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有顯著差異;未婚 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職場適應)的需要程度最高,依次為喪偶、分居、已婚、
離婚的民眾;離婚民眾認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理人員、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的重要程度最高。由此可知,婚 姻狀況變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有其影響性。
(五)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由研究結果可知,有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變項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 看法影響很大。研究結果顯示,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者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 的瞭解程度、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專
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的喜好程度、實際獲得情形 等皆較高,亦即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為瞭解和 重視,相對地,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不瞭解 和不重視。而研究結果亦顯示未曾使用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屬於大多數,亦即大 部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是較不瞭解和不重視的。
此研究結果與一些研究資料相符,林家興(2000)表示「民眾是心理衛生 專業的消費者,若民眾對心理衛生專業不瞭解,自然不會去使用。」,其進行的 諮商與心理治療執業現況之調查研究,研究結果亦顯示 68.1%的受訪執業人員 認為「民眾不瞭解我的專業是從事諮商與心理治療執業最大的外在障礙」;Hinkle 與 Ivey(1969)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調查鄉村居民對於心理衛生的態度,結果 顯示 79%的受訪居民習慣依賴牧師、醫師和律師來解決問題,尤以牧師為居民 心理衛生問題的主要協助來源,受訪居民的心理衛生概念普遍是有限的,對如何 因應生活壓力也缺乏關心。另外,林家興表示向民眾教育與宣導有關心理疾病的 正確資訊,不僅有助於幫助民眾,以更友善、更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這些生病的人,
且可以吸引更多專業人員和義工走進這個向來受到忽視的領域(中國輔導學會主 編,1991)。
由此可知,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不熟悉,將使其降低對心理健康服務的 使用和需要,故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是更加瞭 解、重視和需要的。
(六)不同背景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看法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高社經地位民眾認為心理健康資訊管道(報章雜誌、網際 網路)的喜好程度最高;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報 章雜誌)的喜好程度較高;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民眾,對心理健康資訊管道
(社區講座宣傳、報章雜誌、網際網路)的實際獲得情形較多。
本研究結果與一些研究結果大致相符,高社經地位、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 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較高,相 對地,也會注意心理健康服務相關訊息,且有其較為喜好的資訊管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2005 年 7 月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滿意度問卷統計結果顯 示,資訊來源前三名依次為社區心衛中心(31.4%)、其他(27.5%)、媒體(21.6
%)等(孫正大,2005)。另外,Hinkle 與 King(1978)比較以面對面訪談、電 話訪問和郵寄問卷等三種方法來評估心理衛生需求,在抽樣、回收率和經濟成本 等三方面的優缺點,研究結果顯示三種調查方式在受訪者特徵變項上呈現差異,
面對面訪談最能代表全部的社經階層,特別是最低社經地位階層的受訪居民;郵 寄問卷對社經地位上層的受訪居民最有利,尤其是曾接受過心理衛生服務的受訪 者;電話訪問則偏向社經地位中間階層的居民,特別是已經面臨心理衛生問題的 受訪者。此結果顯示社經地位上層的受訪居民較能接受文字方面的訊息,與本研 究高社經地位明顯喜好報章雜誌、網際網路等資訊管道一致。
所以,欲全面性地推廣心理健康服務,是需針對不同使用族群的喜好資訊 管道而有不同的宣傳方式,才能達到宣傳之效。
參、 不同背景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異情形 之分析與討論
針對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差異情形進行分 析。
一、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 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 用程度、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2-1、4-2-2、4-2-3、4-2-4、
4-2-5、4-2-6、4-2-7 和 4-2-8。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專家認為民眾對心 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專業背景的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1.女性專家認為民眾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網路諮詢)的瞭 解程度較高。
2.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治療)、
精神藥物治療、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電話協談)的瞭解程度有顯著差異,依 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二)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使用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1.女性專家認為民眾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網路諮詢)的使 用程度較高。
2.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治療)、
心理測驗與衡鑑、精神藥物治療、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電話協談)的使用程 度有顯著差異,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三)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沒有 顯著差異存在。
(四)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需要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1.女性專家認為民眾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
(治療))的需要程度較高。
2.諮商心理師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治療)、心理諮詢 服務)的需要程度較高,而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也有 不同的看法。
二、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 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 度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2-9、4-2-10、4-2-11 和 4-2-12。本研究結果顯示:
不同性別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專業背景專 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 之分析
1.女性專家認為民眾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人際議 題、親子教養、職場適應、自殺防治、菸酒藥物濫用、重大心理創傷)的重要 程度較高。
2.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兩性關係、婚姻家 庭、親子教養、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精神疾病防治防治、重大心理創傷、菸 酒藥物濫用)的重要程度有顯著差異,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 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二)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 之分析
諮商心理師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生涯規劃、職場適應)的需要程度 較高,而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三、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 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 要程度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2-13、4-2-14、4-2-15 和 4-2-16。本研究結果顯
示:不同性別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 異;不同專業背景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 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1.女性專家認為民眾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護理人 員、學校輔導老師)的重要程度較高。
2.精神科護理人員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
的重要程度較高,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二)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之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需要程度差異 情形之分析
1.男性專家比女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諮商心理師)的需要程度 較高。
2.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理 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老師)的需要程度有 顯著差異,而依各個服務項目的不同,各個專業背景的專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四、討論
(一)不同性別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專家比男性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網路 諮詢)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團體心理諮商(治療))
的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人際議題、親子教養、職場適應、自 殺防治、菸酒藥物濫用、重大心理創傷)的重要程度,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 神科護理人員、學校輔導老師)的重要程度等較高;僅男性專家比女性專家認為 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諮商心理師)的需要程度較高。由此可知,性別變項 對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之看法影響性極大。
(二)不同專業背景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 程度、使用程度和需要程度,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對心理健 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因各個心理健康服務的不同,不 同專業背景的專家有不同的排列組合。由此可知,專業背景變項對專家認為民眾 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之看法影響性極大。
肆、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差異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針對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差異情形進行分析、討論。
一、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 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需求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3-1、4-3-2、
4-3-3 和 4-3-4。本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
使用程度、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瞭解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物治療、心理 諮詢服務、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網路諮詢、電話協談、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 瞭解程度高於民眾的瞭解程度。
(二)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使用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商(治療)、團體心理諮商
(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服務、轉 介服務與資源連結、網路諮詢、電話協談、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使用程度高於 民眾的使用程度。
(三)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商(治療)、團體心理諮商
(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疾病診斷、轉介服務與資源連結、電話協談、
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重要程度高於民眾的重要程度。
(四)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商(治療)、團體心理諮商
(治療)、心理測驗與衡鑑、心理疾病診斷、精神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服務、轉 介服務與資源連結、網路諮詢、電話協談、心理衛教宣導活動)的需要程度高於 民眾的需要程度。
二、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 析
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需求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3-5 和 4-3-6。本研 究結果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管理、人際議題)的重要 程度高於民眾的重要程度。
(二)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管理、人際議題、兩性關 係、婚姻家庭、親子教養、生涯規劃、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精神疾病防治、菸 酒藥物濫用、重大心理創傷)的需要程度高於民眾的需要程度。
三、 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與需要程度差異情 形之分析
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需求之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3-7 和 4-3-8。
本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需要程度有顯著 差異。
(一)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的重要程度高於民眾的 重要程度;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的重要程度低於民 眾的重要程度。
(二)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主題的需要程度差異情形之分析
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理人員、職能治 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員)、學校輔導老師)的需要程 度高於民眾的需要程度。
四、 討論
(一)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皆達到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皆達到顯著差異,
此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如許耕榮、陳嘉鳳、王榮春、韓明榮、林柏煌、周才忠、
錢靜怡(2004)進行「台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績效評核模式之建立」,研究結果 顯示在都市類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方面,專家學者、中心人員與社區民眾對 12 項評核項目的重要程度和相對重要性之評定結果,三者具差異性。
另外,吳葉沼、李友錚(2005)探討國軍心理衛生工作的執行,研究發現 國軍心理衛生工作的服務品質在「信賴性」、「專業性」和「回應性」產生的缺口
(即管理者與顧客之間的差距);蔡文正、龔佩珍、翁瑞宏、石賢彥(2004)研
究分析基層醫師與民眾之服務品質有認知落差;陳正男、曾倫崇(2002)針對醫 療服務品質和民眾滿意度做一探討,發現醫院與民眾對服務品質有負缺口存在;
研究結果皆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各項服務的看法有差異性存在,與本研究結果相 符。
(二)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皆產生缺口(gap)
本研究依據英國劍橋大學 Parasuraman、Zeithaml 和 Berry 三位學者在 1985 年所提出的缺口分析模型中之「缺口一」為研究理論,「缺口一」代表顧客對服 務的期望與管理者對顧客期望的認知之間的差距。而造成「缺口一」的原因,主 要來自服務提供者「以企業內部程序的觀點」來看待顧客需求,因此改善組織架 構、建立更多與顧客的溝通管道、簡化組織層級與加強市場研究等,都可減少組 織與顧客間期望的缺口(Parasuraman、Zeithaml& Berry,1985)。
本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與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皆產生缺口,故若 欲使缺口縮小,勢必需瞭解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真實需求為何,進而改善心理 健康服務方式、機構組織等,並需要建立和增加更多的溝通管道。
(三)專家對各項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平均數幾乎皆高於民眾的平均數
在本研究結果中,專家對各項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平均數幾乎皆高於民眾 的平均數,顯示專家通常過於高估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此一現象表 示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服務對民眾是重要和需要的,但這樣的想法並不普及於民眾 的想法中。這是值得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在推動心理健康服務時參考和注意的部 分,以期能改善民眾的想法,並推動更貼近民眾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務。
(四)專家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重要程度的平均數低於民眾 在本研究結果中,專家對各項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平均數幾乎皆高於民眾 的平均數,各題中僅有一題「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的重要程度」,
民眾的平均數顯著高於專家的平均數,會有此差異,研究者大膽推論:由於大部 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瞭解程度和使用程度不高,所以,民眾對每位專業人員
的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之評定相差不大,但專家認為民眾對專業人員的重要程度 和需要程度因每個專業類別而有所差異,這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民眾對職能治療師 重要程度的平均數高於專家的平均數之結果。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根據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對社區心理健康服 務提出建議;第二部分就研究進行所遭遇的困難與問題,說明研究上的限制並提 出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茲分述如下:
壹、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建議
以下根據研究結果,對於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一、 對政府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提供資源給低社經地位家庭
本研究結果發現,高社經地位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瞭解程度、使 用程度、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皆較高,亦即高社經地位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 內容較為瞭解和重視,相對地,社經地位較低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不 瞭解和不重視。因此政府相關單位應對於社會中較弱勢的民眾給予更多的資源,
如提供免費或優惠心理健康課程、講座和服務等。而安排這些學習機會時也要考 量社經地位較低民眾的特性,提供良好的配套措施,例如:考量適當的時間、與 雇主協商、適當的宣傳方式等,以避免這些民眾因忙於生計而有困難參加,或因 取得資訊不易而不知有社會資源可以運用。
(二)從教育中推廣
從文獻整理中,可發現多數民眾仍對心理疾病有污名化的看法,故對於參 與這方面的活動或服務都有「能免即免」的想法,這將影響心理健康服務的普及 化。由此可知,治本的方法即政府相關單位應從國民教育中設計一系列心理健康 教育課程來推廣心理健康,讓學生瞭解並認識心理健康是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 擁有的,而非僅指心理有問題者。
二、 對推動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規劃者的建議
(一)將心理健康推廣至未曾使用者
從研究結果發現,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瞭 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皆較高,亦即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 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為瞭解和重視,相對地,沒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 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較不瞭解和不重視,而研究結果亦顯示未曾使用心 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屬於大多數(本研究中有 83%的民眾為沒有使用過者),亦即 大部分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是較不瞭解和不重視的。由此可知,民眾對心 理健康服務的不熟悉,將使其降低對心理健康服務的使用和需要。建議心理健康 人員應將未曾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納入服務對象之中,可以思考宣傳方式 和設計一些活動吸引這些民眾參與,並宣導教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宣傳管道兼顧中低社經地位、年齡族群的習慣
研究結果顯示,高社經地位、有使用過心理健康服務之民眾對心理健康服 務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和需要程度較高,相對地,也會注意心理健 康服務相關訊息,且有其較為喜好的資訊管道,如報章雜誌、網際網路,而不同 年齡族群對宣傳管道亦有不同的喜好,故建議心理健康人員應設法全面性地瞭解 大部分民眾接收資訊的管道為何,並多加運用多重宣傳管道,針對不同背景的民 眾給予不同的宣傳方式,如報章、廣播電視與網路的宣傳依然維持,再增加請里 長告知或送宣傳單給里民、與學校合作宣導等方式,以確保資訊傳播的有效性和 普及性。
(三)專業團隊合作的重要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 皆具有顯著差異,亦即專業背景變項對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的 影響性極大。建議心理健康人員應參考和注意這個部分,可以多方瞭解不同專業 的想法,或者進行專業團隊的合作與討論,如此將能促進專業交流,並提供整合 和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給民眾。
(四)時常調查、瞭解民眾需求
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認為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皆高於民眾的看 法,亦即專家高估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瞭解程度、使用程度、重要程度和需要 程度。此現象除了呈現出專家高估的狀況,亦呈現出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服務對民 眾是重要和需要的,但這樣的想法並不普及於民眾的想法中。建議心理健康人員 應參考和注意這個部分,並能時常進行調查,深入瞭解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 求和想法為何,以期能改善和推動更貼近民眾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務。
(五)針對各族群設計適合的心理健康服務
由研究結果可知,分居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心理測驗與衡鑑、電話 協談)的使用程度最高;離婚民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壓力調適、情緒管理、人 際議題、兩性關係、職場適應、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最高;未婚民眾認為心理 健康主題(人際議題)的重要程度和(職場適應)的需要程度最高;20-29 歲民 眾認為心理健康主題(兩性關係、自殺防治)的重要程度最高。
故建議心理健康人員可多去瞭解各個族群的真正需要為何,並針對不同族 群的需要去設計適合其特性的主題活動,如此將能吸引有需要者提升參與意願,
並能服務到真正需要幫助的民眾。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以下針對研究對象之抽樣、研究工具之編製,以及研究方法之選擇提出建 議,以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樣本以台北縣市民眾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為取樣的母群體,故僅能 推論台北縣市民眾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且因研究樣本為 20-60 歲民眾和研究限 定之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因此無法推論到研究樣本族群以外的對象。
另外,在進行研究對象之抽樣時,民眾部分由台北縣和台北市各一所小學、
國中和高中共十六班學生家長進行施測,由於實際的困難度在抽樣時難以完全隨 機抽樣,加上施測時間、地點難以一致,因此以本研究結果進行民眾部分的推論 時,仍可能因抽樣誤差而有其限制。專家部分為方便取樣,以立意取樣和滾雪球 取樣進行抽樣,故推論上會有限制,研究結果的瞭解需對照本研究專家樣本的特 性。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進行其他縣市民眾或專家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相關研 究,或者以全台灣地區民眾或專家為母群體來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將可推論到其 他縣市或台灣地區;且建議抽樣能符合隨機抽樣的原則,或考量各縣市民眾、專 家人數再依比例抽樣,應可使抽出之樣本更具有代表性,結果推論也將更正確。
二、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與意見調查問卷」,分為民 眾版與專家版兩種,兩種版本問卷各計六頁,作答需費時 15-20 分鐘,且研究者 為節省問卷空間和長度,有多題為雙向作答設計。多位協助施測之教師表示題數 過多,導致少部分回收問卷有漏答情形,並影響家長其填答的配合度。此外,問 卷中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多為專有名詞,受試者在填寫時不一定瞭解其意義,可 能易受猜測因素影響。
建議未來研究者進行問卷設計時,需注意問卷長度和雙向作答是否適合等 問題,並可用行為描述的字句代表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以減少受試者可能因不瞭 解其意義而猜測,例如:電話協談改寫為「透過電話與心理專業人員談論心理困 擾,如張老師專線」。
另外,本研究社經地位的計算係採 Hollingshead(1957)的二因子社會地 位指數法,將教育程度乘以 4、職業指數乘以 7,兩者合計即為社經地位指數,
再區分為五個等級。雖此法為許多學者採用(侯春如,2005;張秋桂,2003;黃 德祥,1989;魏麗敏,1988),但此二因子法年代已屬久遠,加權指數是否適當 和符合現今民情,需再研究,且此為國外的計算方式,是否適用於台灣社會,值
得商榷,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全盤考量現今台灣社會的樣貌而重新設計。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考量研究之人力與時間因素,僅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因此所得 結果無法全然貼近真實情況,易使內涵的呈現流於片面,對於民眾與專家對心理 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僅能呈現其分佈和差異狀況,但民眾與專家對於心理健康服 務的深層需求和動態歷程則無法具體描述與呈現。
建議於問卷編製前,除從相關資料整理問卷內涵外,亦可增加質的研究,
對於民眾進行個別或團體訪談,以瞭解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主題等之用詞 為何,將有利於問卷編製時之名詞使用;或於問卷調查後,再進行個別訪談或焦 點團體,以深入瞭解民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看法與態度。所以,未來的研究 可以質的訪談或資料分析對民眾的需求作更深入的瞭解。
另外,本研究者欲探討的問題過多和範圍過廣,研究較為繁冗,故建議未 來研究者可以針對小範圍主題來進行心理健康服務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