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固定污染源排放與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應用之研究 黃建輝、李康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固定污染源排放與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應用之研究 黃建輝、李康文"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固定污染源排放與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應用之研究 黃建輝、李康文

E-mail: 9221176@mail.dyu.edu.tw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於分析彰化縣境內固定空氣污染源排放與地形變化、現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空間分佈、人口分佈情形(移動污 染源之類比)等因子,以規劃空未來氣品質監測站增設之適當位置。 研究的方法以ISC空氣擴散模式將87年度固定空氣污 染做一整年的模擬,以求得受體點的污染濃度值。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ArcView,將各污染源及各項因子做空間的展示

,並進一步了解污染分佈的情況及各因子對於彰化縣分析的影響。最後將各圖層劃分成數個等級,建構一決策支援系統。

模式模擬的結果顯示,氣象因素對於擴散模式的模擬的影響非常顯著,在非等向性交叉驗證下,造成模擬值與實測值之差 異;在敏感度分析方面,可以得知地形坡度、現有空氣品質監測及監測站等距離分佈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疊圖分析結 果顯示,員林站有較優於和美站之趨勢;另外使用分析階層程序法(AHP)依同樣之決策考量因子所進行之專家問卷結果 亦支持前述之疊圖分析結果。簡而言之,分析模擬與專家決策兩種方法都顯示員林站是彰化縣未來增設空氣品質監測站之 首選之地。

關鍵詞 : 空氣品質監測站 ; 地理資訊系統 ; 擴散模式 ; 敏感度分析 ; 分析階層程序法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 iv 英文摘要... v 誌謝………

………... vii 目錄………... viii 圖目錄………

………... xi 表目錄………... xv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緣起………

……….…... 1 1.2 研究目的………...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空氣品質 監測網站之設計原則與方法 2.1.1 設計測站之目的及類型………. 3 2.1.2 測站位置之選定與採樣口設置原則…

………. 4 2.1.3 國外空氣品質監測站……….…… 8 2.2 國內外相關文獻 2.2.1 國內文獻………

…………. 9 2.2.2 國外文獻………. 12 2.3 ISC空氣擴散模式介紹……….………... 14 2.4 空間統計方法之應用 2.4.1 Kringing空間統計法介紹……….. 17 2.5 地理資訊系統簡介 2.5.1 地理資訊系統定 義………..……... 18 2.5.2 GIS空間資料結構……….. 19 2.5.3 電子地圖疊圖原理………

……....……... 21 2.5.4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22 2.6 決策支援系統 2.6.1 決策支援系統定義…………

……..……….….... 24 2.6.2 決策支援系統在環境上的應用……....………... 25 2.6.3 決策支援系統評量工具-分析階層程序法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資料蒐集………... 29 3.2 研究工具………

….... 31 3.3 現有監測站之評估………... 31 3.4 區域化變數理論 3.4.1 Kringing 成立所必須之條件

…... 34 3.4.2 半變異元之特性(Semivariogram)……... 36 3.4.3 Kringing 理論方程式………

…... 44 3.5 研究流程圖 3.5.1 決策支援系統建構流程圖………... 50 3.5.2 資料蒐集與前處理………

……... 51 第四章 模式模擬與統計檢定 4.1 ISC擴散模式模擬 4.1.1 模式輸入資料前處理………... 53 4.1.2 氣象資料分析………... 56 4.1.3 ISC模擬之圖形分析……….... 59 4.2 統計分析 4.2.1 統計分析步驟………... 61 4.2.2 統計分析結果………... 67 4.2.3 綜合分析……

………... 106 第五章 決策支援系統之建立 5.1 決策支援系統之建構………...

107 5.2 圖層的轉檔及前處理………... 108 5.3 決策支援系統之建立 5.3.1 單一因子分析法………

……... 113 5.3.2 疊圖分析法………... 119 5.3.3 敏感度分析………

…... 122 5.3.4 分析階層程序法(AHP) 5.3.4.1 分析階層程序法(AHP)之運算程序與方

法... 124 5.3.4.2 分析階層程序法之應用與範例說明... 127 5.3.4.3 相對權重的一致 性檢定範例說明... 130 5.3.4.4 決策結果與討論... 13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部分………

………... 144 6.2 建議部分………... 145 參考文獻……….………

………... 147 附錄A 分析階層程序法專家問卷 151 參考文獻

1. 環境保護署網站, http://www.epa.gov.tw/,2002。 2. 空氣污染防治法規,第36-37頁,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2。 3. 環境地理

(2)

資料庫第一輯,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8。 4. 李育明,「空氣品質監測站代表性評估-北部地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87年度專案 研究計畫,1998。 5. 林界宏,「地理資訊系統在空氣品質監測站之應用」,碩士論文,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8。 6. 內政統計 資料網, http://www.moi.gov.tw。 7. 周經芳,「中部地區空氣品質監測系統代表性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1999。 8. 黃耀輝,「都會區交通空氣污染監測站站網規劃」,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9。 9. 莫冬立,「基於ISC3 與MESOPUFF II之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網優選差異性分析」,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9。 10. 張智泳,「台灣中南 部地區空氣品質監測站代表性評估」,碩士論文,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0。 11. Douglas, G. S., and Bruce, J. S., “Design of Network to meet Mutiple Criteria,” Journal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 27(6), pp. 543-547, 1979. 12. Nakamori, Y., Ikeda, S. and Swawagari, Y., “Design of Air Pollutant Monitoring System by Spatial Sample Stratific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1, pp. 97-103, 1979. 13. Shindo, J., Oi, K., and Matsumoto, Y., “Considerations on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in the Light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Dat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24B, pp335-342, 1990. 14. Helen, W. Y. Wu, and L. Y. Chan, “Comparative Study of Air Quality Surveillance NetWorks in Hong Ko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1, No. 7, pp. 935-945, 1997. 15. Owen, B., Edmunds, H. A.

Carruthers, D. J., and Raper, D. W., “Use of A New Generation Urban Svale Dispers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Qxides of Nitrogen and Sulphur Dioxide in A Large Urban Area,”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235, pp. 277-291, 1999. 16. U.S. EPA.,

“User’s Guide for the Industrial Source Coplex (ISC3) Dispersion Model Vol. 1 and 2”, EPA-454/B-95-003a , 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Emissions ,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Division Research Triangle Park , NC 27711, 1995. 17. 張南昌,「以地理統計及地理資訊 系統分析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分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1998。 18. Journel, A. G.. and Huijbregts, CH. J.

“Mining Geostatistics”, London: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78. 19. 陳秋楊、李永貴、望熙榮,「地理資訊系統與水質數值模式在流域性 水質管理之應用」,第八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第191-198頁,1995。 20. 施保旭,「地理資訊系統」,儒林圖書公司,第三 版,台北市,2001。 21. 周天穎、周學政,「ArcView透視3.X」,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版,台北市,2001。 22. 周 天穎,「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儒林圖書公司,第一版,台北市,2001。 23. 朱夢希,「地理資訊摡論」,遙感探測第十一期,

第51-62頁,1990。 24. 葉昭憲,「決策支援系統」,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學分班教學講義,2002。 25. 朱子豪,「地理資訊系統在環 保應用之現況與展」望,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三十六期, http://ngis.moi.gov.tw/doc/news/36/h4.htm,2002。 26. 蔡博文、丁志堅、黃 世彰、蕭天焜,「環境品質監測系統規劃與建置」, http://www.cgist.org/,2002。 27. 張有恆、徐村和、陳小玲,「航空站區位選擇評 估程序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第26卷第1期,第37-68頁,1997。 28. 王宗聖,「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以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1997。 29. 黃俊燊,「模糊層級分析法-在品質策略選擇模式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1996。

30. 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六期,1987。 31. 鄧振源、曾國 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六期,1987。 32. 丁執宇,「ISO14040生命週期評 估架構之探討與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1997。 33. Saaty, T. L., “Risk-Its Priority and Probabili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Risk Analysis, 7(2), p159-172, 1986. 34. 模式支援中心, http://www.aqmc.org.tw/。 35. 賴美秀,「中部地區 懸浮微粒特性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2000。 36. 彰化地政事務所, http://www.ch-land.gov.tw/,2002。 37. 環 境保護署, http://www.epa.gov.tw/psi/site_pol/so2 /index.htm,2002。 38. CFR. “Ambient air quality surveillanc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U.S. EPA., Part 58. 39. 劉瑋,「以生命週期觀點評估不同發電方式對環境影響」,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200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