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持續時間對大學男生心肺功能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動持續時間對大學男生心肺功能之影響"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運動持續時間對大學男生

心肺功能的影響

日次

摘要~...

1

壹、緒言.

•.. •

一、研究動機.

.... ••.

二、研究目的...

•• . .•.

三、名詞解釋..

•... .•.

貳、文獻探討...

9

一、運動持續時間與心肺功能.

••• •• .•.• •• . ••.

.., •.• •• •••• •• .••. .. •••• .•• ••

9

二、十二分跑走步.

... •

三、登階測驗·

....

四、血壓..

. .. .. •.

五、肺活量.

•.. ... .. ....

六、安靜時心跳率..

... ..

七、最大氧攝取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委、研究方法與步驟..

.. .. .. .... ..

一、預備測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二、訓練強度之決定..

.. .. .. .. ..

三、訓練過程..

.. .. ... .. ..

四、測驗項目與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肆、資料處理與結果..

.. .... .. .... .... .. .. ..

一、資料處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二、結果..

.. .... .. .. ..

(2)

伍、討論.

...

•..

....

., ••• •• • ••• •• • • •••• • • ., '" • •• ••

47

一、信度...j...的 二、妓度.

... .. .... .. ..

'0 .•••••.•• •• •.•• •••

.., ••• •• ••., •• •••• ••••••••.• •• ••••

..0..

47

三、十二分跑走步.

... ••. ... .•. ... ... .. ...

o.

.., •• ..., •• •••• •• .•.• ... •• .•.• .•

4-7

四、登階測驗.

••• .

.0.. ••• 0••• •.•• ••• •• 0••• •• •••••• •..' ••• ••• ••• •

u • • •• • • • • •• • • • •

48

五、血壓:心縮壓、心舒壓...~..._...

48

六、肺活量...…....

49

七、安靜時脈搏數..

..

.. ..

....….. ..

0 .. . .. ...0... ...••.•.. .•.

..

50

.八、最大氧攝取量..

..

..

.. ..

..

..

..

50

陸、結論.-

..

.. ..

..

.. .. .. .. .. .. ..

..

55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英文摘要...… ...···63

(3)

附表目次

表 A 運動量自覺尺度表.

.., ••• ••• •• •.., •••••• •• ••., ••• ••• •• •••• ••• ••• ••• ••

·0··

'21

表 1 各測驗項目信度顯著性檢定.

.•.

.., •• •.., ••• ••• •• ••., ••• ••• •• ••• •••• ••

35

表 2-1 十二分跑走步 t 考驗摘要表 o• • • • • •

.., .., " •••• •• •••• .., ••• ••• •• •••

36

表 2-2 十二分跑走步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36

表 2-3 十二分跑走步各值平均數表.

... •. . ... ... .

., ••.• .., •., ••• ••• ••• •• •••

37

表 2-4 十二分跑走步各組間前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

.•....

37

表 3-1 _登階測驗 t 考驗摘要表.

••. ...•• . . .. ••. •• . .…...

38

表 3-2 登階測驗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

., ••• ••• •., ••• ••• .., •• •••

38

表 3-3 登階測驗各值平均數表.

.., ••• ••• •• •••• •••••• •••••• •., •• •••• •• •••• ••

38

表 3-4 登階測驗各組間前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39

表 4-1 心縮壓 t 考驗摘要表·

. "

.., ••• ••• ••• •., •• ••., ••• .., •• •'" ••• ••• •• ••.

39

.表 4-2 心縮壓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0...0...

40

表 5-1 心舒壓 t 考驗摘要表....…...

40

表 5-2 心舒壓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 ••••••••• •., •• •• •• ••• •••••

41

表 6-1 肺活量 t 考驗摘要表·

....•.••....••..••••. ... .

0....·... ...•. '"

41

表 6-2 肺活暈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 0• • • • • . ' . •0•., • • • • ., •• • •••• •• • ••

42

表 6-3 肺活量各值平均數表·

.

., ••• ••• ••• •••••• •••.••• ••• .., •• ••., •• •

•• •••

42

表 6-·4 肺活量各組間前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

'.'

42

表 7-1 安靜時心跳率 t 考驗摘要表...的 表 7-2 安靜時心跳率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_ •.. .

e-. • • • • • • • • • • • •..的 表 7':3 安靜時心跳率各組平均數表.

.." ... ... •.. ••. .•. .•. . . ••.. ••. ... .. -.-

.的

(4)

表 7-4 安靜時心跳率各組間事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 ••. •••

..“

表 8-1 最大氧攝取量 t 考驗摘要表.

.•. .•. ... ••••• . •.. ••. ..• ••. ••• ••• ••. ••

44

表 8-2 最大氧攝取量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 .•• ••. .•. ... .• . .

.的 表 8-3 最大氧攝取暈各組平均數表.

•.. ••. ••. ••. •••••. ..• •• .

••. ..••• .

..的 表 8-4 最大氧攝取量各組間前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 •.. ••

."..的 表 9 訓練結果總表 ...···57 附錄 1 原始資料表...… ·58 附錄 2 氣體分析表.

•• ••.. •. •••• •• . ••. •.. •••••• •.• •••••• •• ••••••• ••• ••• ••• •• . ••

62

(5)

摘要

科技時代,物質文明造成運動不足的現象,易導致人類心肺疾病 的普遍發生 o 大學生平常功課忙碌,較少時間從事身體活動,因而研 究最適當的運動持續時間來增進大學生心肺功能的健康,實具有深刻 意義。 本研究以四十八名大學男生為對象,隨機分派至四組不同運動持 續時間:五分組、十分組、十五分組及控制組(每組十二人 )γ 以登 階運動為訓練方式,運動強度維持在每分心跳率 120 至 160 次,經八 週每週三天的間歇訓練後,用 t 考驗及獨立樣本單因于共變數分析(

∞e

way

ANOCOVA)比較訓練前後及各組間訓練前後之結果如下:

一、十二分跑走步:訓練前後比較結果,十五分組和十分組皆有 顯著的增加 c

p

<

.01 )

,各組間比較結果十五分組與十分組比五分 組及控制組皆有顯著之差異 c

P

<

.01

)。 二、登階測驗:五分組、十分組及十五分組於訓練前後皆有顯著

的差異 c

P

< .

05

,

P

< .

01

,

P

< .

01 )

0 三、血壓(心縮壓與心舒壓) :訓練前後各組均無顯著差異;各 組間比較結果亦無顯著差異。 四、肺活量:十五分組、十分組訓練前後有顯著的差異 CP<

.01 )

;十五分組與十分組比五分組和控制組亦有顯著的差異 CP<:

.01

)。 五、安靜時心jj~率:五分組、十分組、十五分組於訓練前後皆有 顯著的減少 c

P

< .

05

,

P

< .

01

,

P

< .

01

);各組間十五分組 與十分組比五分組及控制組皆有顯著的差異(

P<

.05

)。

(6)

六、最大氧攝取量:十五分組、十分組於訓練前後皆有顯著差異

( P

<

.01

)。

本研究運動持續時間在十分鐘以上對心肺功能較有顯著的改進, 而運動持續時間五分組對心肺功能則較無穩定與普遍之效果 o

(7)

一、研究動機

壹、緒

E司---... 民國六十三年行政院衛生署與台大醫學院從事心臟血管流行病學 研究(註 1

)

,以代表農村的台北縣三芝鄉居民和代表都市的北市民 眾為對象,研究中用 Evans county 研究的體能活動計分法(註 2

)

,得知三芝鄉居民運動量八分,北市居民四點九分,身體活動量有顯

著差異;另外檢查四十歲以上居民屆冠狀動脈疾病者, 三芝 鄉居民有 0.59后,而北市居民則有 2.79后,其比率為三芝鄉居民的

5.4 倍,研究結果認為都市與農村居民之心臟血管病流行率之差異,體

能活動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o 在工商發達,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一切講求時間的經濟與 教率的提高,因此人類以往藉身體活動來完成的工作,現代大部皆由 自動化機械所取代,此一趨勢促使人類從事身體活動的機會相對滅少 ,由於運動不足,生活緊張等因素致使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發生的比率大為增加o (註 3

)

雖然運動不足並非發生心血管性疾病的唯一原因,但是有規律的 運動可防止心臟病(註 4

)

,適度的運動可以強壯心臟、增加心臟功 能與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呼吸機能的理論已被證實 o (註 5

)

民國六十三年,許義雄等人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體育意識

調查報告」中指出(註 6 ) ,大學男生對運動都有興趣(

82.4%) .

,但未建立運動習慣者的比率也不低 (43.9%) ,同時學生認為影 響運動態度最大者為設備(

80

% )

,缺乏指導員(

70.3

%')和時

(8)

間不夠(

57.4

%)

0 雖然此調查只限於師大學生,但一般可窺知大 學生平常功課忙碌,較少時間參與體育活動,如再遭遇場地、器材、 設備、伙伴、指導員、氣候等外在因素的限制,便會減低運動之興趣 ,影響活動的參與o 面臨這些問題,從事體育工作研究一個簡便而有 效的運動方式,以最經濟的時間來增進大學生身體的健康,強化他們 的心肺功能,實具有深刻之意義o 運動訓練效果主要決定於運動方式(mode) 、運動強度(

inten-sity

)、運動頻率(

frequency

)和運動持續時間(duration )等

因素,當其中任一項目有所改變時,其訓練妓果亦會因之而受影響o 在以往的研究女獻中對運動方式、強度、頻率三方面加以研究者較多 ,而在運動持續時間對身體適能加以研究者則很少,因之究竟探用何 種運動持續時間,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便是本文想加以探討的問題 o 本研究乃利用不受空間、器材、伙伴、氣候限制且簡便易行的登 階運動為訓練方式,在運動強度與頻率都一樣的情況下,對大學男生 實施八週的問歇訓練,在不同運動持續時間下,比較心肺功能的訓練 效果,藉以提供健身運動的參考 o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一、比較五分鐘組、十分鐘組、十五分鐘組、控制組在訓練前後,就下列各

項測驗,比較各值內的訓練效果 o ←)十二分跑走步, ,二}登階測驗

,

(三)心縮壓, ~四)心舒壓, {五)肺活量,的安靜時脈搏數,怯)最大氧 攝取量(

Max.

V0

2 ) 0

二、就下列各項測驗比較五分鐘組、十分鐘組、十五分鐘組、控制組各組間

訓練前後的效果 o (-)十二分跑走步, ,二)登階測驗,的心縮壓, ~四)

(9)

心舒壓,但)肺活量,的安靜時脈搏數,持)最大氧攝取量。

三、名詞解釋

付運動 本研究所指的運動乃是以間歇訓練(

interval training

)為方式 的登階運動。受試者從事登階運動違心跳率每分160 次時,即行休息

室心跳 120 次,再做運動至每分心跳160 次,再休息室每分120 次,

如此反覆至每個人的運動持續時間為丘。 江啟一先生認為間歇訓練的最大特徵在於利用心臟與呼吸系統, 在運動期間未達完全休息而仍負有一部分氧債的狀況時,再繼續給予 再次的刺激,所以此法的主要目的即在訓練心肺功能,以增強心臟的 每跳輸出量,增加氧債的負荷能力,以延長裹竭的時間o (註 7

)

(斗持續時間(

duration)

運動持續時間是從事某種運動時連續維持的時間,在本研究中的 運動持續時間各組不間,計有五分鐘組、十分鐘組、十五分鐘組及不 運動的控制組。 運動持續時間是由開始登階起至到達每個受試者所規定之時間為 止,包括休息恢復的時間在內。 但)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體適能測驗的基本項目之一,它的因素很復雜,因為 循環呼吸系統被心臟、肺臟、血管供應血液到全身各部的能力、血液 帶氧的能力、微血管接受血液的能力等因素所影響o (註 8 ) 本研究所探討心肺功能的範圈,以十二分跑走步、登階測驗、心 縮壓、心舒壓、肺活量、安靜時脈搏數、最大氧攝取量項目為代表 o (的十二分跑走步 十二分跑走步是一種適合初級中學到大學男、女學生心肺劫能的

(10)

測驗(註 9

)

0

Cooper

,

K.

H. 認為它是一種屬於有氧性的測驗方法

(註 10

)

木研究中所指的十二分跑走步乃是受試者在十二分鐘內,盡個人

最大能力跑步或走步所完成的最長距離 o 個)登階測驗 本研究的登階測驗,是由哈佛登階測驗修訂而成,用以測驗心肺 機能於運動後的恢復能力 o (註 11) 此項測驗方法是受試者在 45 公分高的台階,每兩秒上下一次, 持續登階五分鐘,然後測量並記錄其在休息狀況下,一分到一分三十 秒、二分到二分三十秒、三分到三分三十秒三次脈搏數,然後再以 上下登階測驗時間 C 秒)

x

100

體能指數(

F- index)

=

2

x

(三次脈搏數總和) 的公式計算其得分,以得分之多寡,夠斷其心肺功能的好壤 o

份最大氧攝取量(寸'02

maxi)

一個人於單位時間內攝取氧氣的最大值,稱為最大氧攝取量o 當運動達精疲力竭時(allo叫.) ,其能量的產生達到最大限度 ,也是氧氣攝取量達最大量的時刻。 最大氧攝取量最近已被認為與體能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它可以促 使全身大部肌肉的參與,而且它攝取量的大小叉取決於氧氣運輸系統 ,它包括了肺、心肌(cardiaej

muscles )

,骨酪肌徵血管的大小以 及血液帶氧的能力。因此被認為是測量心肺功能的最好方法(註 12

)

。 附註: 註

1

:中國人動脈硬化性心腸病及腦血管疾病之流行病學研究,三芝鄉居民之心 擁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六十三年度研究報告,行政院衛生署,國立台灣,

(11)

大學醫學院,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一月, PP.

1-10.

2= Evans

County研究之體肯插動計分法,依下述之標準算出各人之身體活 動量。總分共14 分浦分。該計分法為: 1.工作間多久時間是靜坐?

0

=實際上全部時間,

1

=一半時間以上,

2

=約一半時間, 3 =一半時間以下, 4 =鵲乎沒有時間。 2. 工作時間多久是走動 ?4= 全際上全部時間,

3

=一半時間以上,

2 =

約一半時間,

1

=一半時間以下, 0= 聽乎沒有時間。 1 往返工作單位走路時間: 0= 全靠交通工具或沒有走路,

2

=半公里 以內,

4

=半公里到一公里,

5

=一公里到二公里,

6

=二公里以上。

誼 3:

Johns

,

E.S.

,

W.C'. Sutton

,

B.A.

C∞1呵, Health

for

Effec-tive

Living, Six世1

ed.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197 步,

p.383.

誼 4

: Morehouse

,

L. E

., Mil

ler

,

A. T. :Physiology of exercise

,

Sixth ed.

,

The C. V. Mosby Company

,

1971

,

p. 300.

詮 5: 劉仲華著:如何以運動方式防治高血壓和心融病,徐氏基金會,

197 6

,

pp.

31-多 7.

註 6 :許義雄等人作: r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體育意識調查報告 J 師大體育,

第二期,

1976

,

p.30.

7

:江啟一:現代體能訓練,華聯出版社,

1970

,

pp.275-277.

註 8

: Clarke

,

H.H.

,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to Health and

:phy回

sical Education

,

Fifth edition

,

Prentice-Hall

,

Inc.

,

Engle-wood Cliffs

,

New Jersey

,

1976

,

p.152.

註 9

: Johnson

,

B.L. and Nelson

,

J.K.

,

Practical Measurements for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

Second

editi∞,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Mil)

neapolis

,

Mi

nnesota

,

1974

,

p. 136.

誼 10

:

Cooper可,

K.H.

,

The New Aerobics

,

Bantam Edition

,

M. Evens

and Company

,

Inc.

,

New York

,

1970

,

p.29.

註 11

: Brouha

,

Lucien

,

"The Step Test: A Simple Method Jof

Mea-suring Physical Fitness for Muscular Work in Young men"

,

(12)

註 12

: Falls

,

H.B.

,

Exercise of physiology

,

academic Press

,

New

(13)

武、文獻探討

一、運動持續時間與心肺功能

一九七0 年,

Yeager

,

S.

A. 等人以十八個大學女生為受試者,

每星期訓練三天,運動強度為每分鐘心跳率144 次,

(144 beats/

mins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為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三組,以固定胸

踏車(

bicycle ergometer

)訓練六週後,三組在P.W.C.170

(

physical work capacity 170)

,及最大氧攝取量(

maximal

.o

xgen

up扭扭) 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o 三十分組在訓練前後 P.W.C.

170

與最大氧攝取量皆有顯著的進步(

P

<

.05

),二十分組在P.W.C. 170 與十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亦有顯著的進步(

P

<

.05 )

0 (註 1

)

一九七υ 年,

Faria

, I.

E.

以四十名大學男生為實驗對象,每

週從事五天的登階運動,依運動持續時間與強度分成四組, gp 控黨!組

與運動至心跳率分別達 120-130 b個ts/min. 、 140-150

beats/mi

n.

、 160-170 beat:3-/min. 等三組 o 訓練四週後,

140- 150 beats/mi

n.

組與 160-170 beats/min. 兩組比控制組在 P.W.C. 180 有顯著進步

( P

<

.05 )

,而 120-130 beats/min. 組則沒有顯著效果;.

140-150

beats/min. 組與 160-170 beats/min. 組在 P.W.C.

180

沒有

顯著差異 o (註 2

)

一九七四年,洩見俊雄等人,以大學男生四十六名為對象,每週

訓練三次,共分為最大氧攝取量 (tbzmax)90%五分組、 Gbsmax

80% 十分組、 VOl! m恆的%五分組、 VOl!

max

70%十分組、 VOl!

(14)

跳率皆有顯著的進步,但在最大氧攝取量與五分鐘跑走步除了 Vo

2

max 70% 十分組與 VOl

max

70% 五分組沒有進步外,其他各組皆有顯 著的進步 o (誼 3

)

一九七六年,

M

i1

esis

,

C. A.

等人以五十九名平均二十八歲的

囚犯為受試者,每週訓練三天,強度為最大心跳率之85

%'"

90

%'

運動持續時間分為十五分組、三十分組、四十五分組及控制組,經過 二十週的間歇訓練後,各訓練組無論在最大氧攝取量、最大氧脈(

max

O

2 pulse) 、最大通氣量(

V

E

max) " Bnice

電動跑道測驗

時間(

Bruce treadmill Time

)、安靜時脈博數皆比控制組有顯著 的進步。三十分組在最大氧脈、Bruce 電動跑道測驗時間比十五分組 有顯著的進步 o 四十五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Bruce電動跑道測驗時 間、最大氧脈~心縮壓、心舒壓比十五分組皆有顯著的進步;四十五

分組在 Bruce電動跑道測驗時間、心舒壓、心縮壓比三十分組亦有顯

著的進步 o (註 4

)

一-、+二分跑走步

Cooper

,

K.

H. 發現十二分跑走步成績最能代表有氧性的能力, 同時它與最大氧攝取量有.90 的相關 o (註 5

)

D∞litt1e , T.L. 和 Rollin Bigbee 以 153 名第九級男生為對象,

用再測法(

Test- retest

)求出十二分跑走步之信度為.94 '且與最 大氧攝取量之相關為.90 0 (註 6

)

一九七四年,淺見俊雄以 46 名大學男生為對象,每週三次,實

施八週之電動跑道訓練,以探討不同的強度與持續時間在訓練上的敷 果,結果強度在最大氧攝取量 70% 持續時間五分鐘以上,在十二分 跑走步皆有顯著的進步 o (註 7

)

民國六十六年,卓俊辰以 11 個中老年人為對象,實施每週三次

(15)

,每次十分鐘之電動跑道(

treadmill

)訓練,強度為十二分跑走平 均速度的 80% 加上斜坡 30 ,訓練八週後,男女十二分跑走步成績 皆有顯著的進步。(註8

)

三、全階測驗

一九四三年,哈佛大學疲勞研究室教授 Brouha 以階高 20 吋( 50.8 公分) ,每兩秒上下台階一次,持續五分鍾的負荷來測驗大學 男生,依運動後脈搏恢復能力的快慢,夠斷體能的優劣 o (註 9 )

Karpovich

,

P.

V. 認為受過訓練者比未接受訓練者恢復得快。( 註 10

)

一九四三年,

Clarke

,

H.L. 以階高 18 吋( 45.8 公分) ,每兩 秒上下台階一次,持續作四分鐘來測驗大學女學生,并沿用哈佛登階 測驗體能指數計算方法來夠定體能的好壤 o (註 11)

一九六一年, Hettinger 等人以九十六個男人為對象,求固定胸

踏車和各種登階測驗的相關 O 結果顯示固定肺踏車測驗與哈佛登階測 驗與最大氧攝取量之相闕,及固定胸踏車與登階測驗(

Modified

Step

Test) 與最大氧攝取量的相關均有P

<

.001 的顯著性。(註

12 )

一九六三年,國際運動醫學會議(

FIMS

)在捷克斯拉夫召開時 認為登階測驗的時間應以五分鐘為宜。(註13

)

一九六六年,

Kasch

,

K.

A. 等人以電動跑道,登階測驗求兩種 測驗與最大氧攝取量之相關,結果兩者之相關係數為0.95 0 (註 14

)

一九七四年,

Joseph

,

J.

J. 對四十名中年商人實施體操、游泳

、跑步之訓練,每週五天,經過二十七週後,發現運動後之心跳恢復

有顯著的進步 o (註 15

)

(16)

四、血壓:心縮壓、心舒壓

一九六七年,

Skinner

,

J.

S. 等人以十五名平均4 1. 7 歲的中老

年人為對象,經過六個月的耐力訓練後,心縮壓有顯著的滅少(P<

.05 )

,而心舒壓則沒有顯著的差異 o (註 16

)

一九七五年,

Pollock

,

M.

L. 等人以三十三名平均 38 歲的成年

男子,實施不同運動方式之訓練,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強度為最 大心跳率之 85% -90%' 結果無論是跑步組、騎胸踏車組、走路組在 血壓都沒有顯著的變化 o (註 17

)

一九七五年,

Buccola

,

V.

A. 等人以老年人( 66-70 歲)

,

施十四週的訓練,結果跑步組心縮壓平均由 149.1 mmHg 變為

142.6

mmHg

,心舒壓由 80 mmHg 變為 72.7

mm Hg

;騎胸踏車 組(

cycling

)心縮壓由 145.8

mm

Hg 變為 138.8

mm Hg

,心舒壓 由 77.2 mmHg 變為 72.2

mmHg

,兩組在血壓皆有顯著的差異o (註 18

)

一九七六年,

Gettman

,

L.

R. 等人以 55 個囚犯為對象,分成

每週訓練一天、三天、五天及控制組四組,每次運動三十分,強度為最 大心跳率 85

%---

909石,二十週後,各組在安靜時之血壓皆沒有顯著 的改變 o (註 19

)

一九七六年, Meles峙,

.

c.

A.

等人,以平均 28 歲之囚犯為對

象,每週三次,經過二十週之訓練後,45 分組此控制組、 15 分組 的心縮壓與心舒壓都有顯著的滅少;也比三十分組在心舒壓有顯著的 滅少;三十分組、十五分組、控制組之間血壓皆沒有差異o (註 20 )

民國六十六年,卓俊辰對中老年人實施八週之訓練後,心縮壓與

心舒星空皆有顯著之減少 o (註 21

)

Astrand

,

P.

o. 於 1956 年指出運動對休息時的動脈血壓沒有影

(17)

響。(註 22

)

五、肺活量(

vital caoacity )

一九七四年,

Shaver

,

L.

G. 研究該校角力選手,六個月訓練前 後的肺活量,結果實驗組平均增加 550 毫升,有顯著的進步,而未接 受運動訓練之控制組則無顯著的改變。(註 23

)

一九七五年,

Buccola

,

V.

A. 等人以老年人為對象,實施十四週

的跑步與胸踏車訓練,結果兩組在肺活量雖稍有進步,但皆未達顯著 的*準。(註 24 )

一九七五年,

Pollock

,

M. L.

等人對平均 38 歲的成年男子實

施各種不同方式的運動訓練, 20 週後,無論是跑步組、走路組或騎 卿踏車組在肺活量各組皆沒有顯著的進步。(註25)

一九七六年,

Gettman

,

L.

R. 對囚犯實施 20 週的訓練後,結

果無論是每週訓練一天組、三天組、五天組或控制組在肺活量皆沒有 顯著的差異。(註 26

)

一九七六年,我國卓俊辰對中老年人實施八週之訓練後,男女之

肺活量皆有顯著的增加(

P

<

.01 )

0 (註訂) 豬飼道夫等人認為肺活量與胸廓的發達和運動能力有關。(註 28 )

Quay

Ketusinh 認為比較個人自己肺活量的改變情形要比以肺活 量作為判斷人與人之間能力優秀的指標更有價值。(註 29

)

有些學者如 Curet倒, Karpov~ch 以為訓練不會影響肺活量,而 Bock 及 Robinson 則認為可能會增加,尤其年輕人更容易 o (註劫)

六、安靜時心跳率

一九七五年,

Buccola

,

V.

A. 等人以 60

" J

79歲的老人為對象,

實施十四調的訓練後,跑步組心跳率平均由每分

59.2 次變為 60 次,

(18)

胸踏車組由平均每分 69.5 次變成 66.8 次,二者皆沒有顯著差異 o (註 31

)

一九七五年,

Pollock

,

M. L.

等人以成年男子實施不同運動方

式之訓練,強度為最大心跳率85%""'"

90%

'每週三天,經十二週訓

練後,無論跑步組、騎胸踏車組、走路組在安靜時之心跳率皆有顯著 的減少 o (註 32 ) 一九七六年'.

Gettman

,

L.

R. 等人對囚犯實施 20 週之言III緬紹 ,無論每週訓練一天、三天或五天組在安靜時之脈搏數皆比控制組有 顯著的減少 o (註 33)

一九七六年, Miles峙, C.A. 等人對平均二+八歲的囚犯實施二

十週之訓練後,運動持續時間十五分組、三十分組、四十五分組安靜 時的心跳率,皆有顯著的滅少;而三組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o (註 34

Falls

,

H.

B. 指出心跳率因運動訓練而減少 o (註 35

)

七、最大氧攝取暈

一九七0 年,

Yeager

,

S.

A. 等人以十八個大學女生為受試者,

接受肺踏車訓練,強度為心跳率每分 144 次,每週訓練三天實施六週 後,運動持續時間三十分組與十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有顯著的進步, 而持續時間二十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則沒有顯著的差異 o 但十分組、 二十分組、三十分組各組間最大氧攝取量亦沒有差異 o (註 36) 一九七三年,

Atsuko

kagaya以六名平常很少活動之大學女生為 對象,每週踩胸踏車運動三天,每次五分鐘,強度為最大氧攝取量

80%

'六個星期後,最大氧攝取量有顯著的增加o (註 37 )

一九七三年,山岡等人以十七名大學女生為受試者,每週三天,

每次五分鐘,強度為最大氧攝取量 (Cozmax.)之 90%'經八週訓練後

(19)

,無論是斜坡跑組、平地跑組、登樓梯組、踩胸踏車組在最大氧攝取 量皆有顯著的進步 o (註 38

)

一九七四年,洩見俊雄等人以 46 名大學男生為對象,每週訓練

三天,以運動強度與運動持續時間分成五組實施八週的訓練後,

V0

2

max

90% 五分組、 V0

2 max

80% 十分組、 V0

2 max

80% 五分組

在(

V0

2 max) 最大氧攝取量皆有顯著的增加;而 V0

2 max

70% 十 分組、 V0

2

max

70

%五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

V0

2

max

)則沒有顯 著的進步 o (註 39 )

一九七五年,

Pollock

,

M.

C.

等人對成年男子實施強度為最大

心跳率(

max

HR ) 80%'"

90%之訓練,每週訓練三次,每次三十

分,訓練二十週後,跑步組、走路組,與騎胸踏車組在最大氧攝取量 皆有顯著的進步o (註 40 )

一九七五年,

Buccola

,

V.

A. 等人以老年人實施為期十四週,每

週三天,每次25帽 30 分的訓練後,跑步組與騎胸踏車組在預期最大氧 攝取量均有顯著的進步o (註 41

)

一九七六年, Meles峙,

C.

A.

等人,以平均 28 歲之囚犯作為

期二十週,每週三次之訓練後,運動持續時間四十五分組、三十分組 、十五分組在最大氧攝取量皆有顯著的進步,而四十五分組在最大氧 攝取量叉比十五分組有顯著的進步o (註 42

)

附註:

註 1 =

Yearger

,

S.A. and Paul Brynteson

,

"Effects of Varying

Training perio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Ef-feciency of College women"

,

Research

Quarterly,41:多89-步92 ,

1'70.

l 註 2

:

Faria

,

1.

E

.,

"C

ardiov~salar、 Response

to

Ex甘cise

as

In-. TIuenced by Training o

t-

Various Intensities"

,

Research

(20)

註 3 :淺見俊雄,山本車三,北川黨,佐野裕司,“全身持久性O) !-ν 一二'/~ 處方匕關?毛研究(2) 強度主時間。違心巳 ν 志 Fν 一=-'/~效果巳弓啥, 體育科學·

2: 117-122. 1974.

註 4

: Milesis

,

C.A. et a

I.,

"E宜ects

of Different Dur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

,.

Body

Com--position

,

and Serum Lipids

,

"Research Quarterly

,

47:

716-72步,

1976.

註 5

:

C∞per ,

K.H.

,

The New Aerobics

,

Batam Edition

,

M. Evans

and Company

,

Inc.

,

New York

,

1970

,

p.29.

註 6

:

Do

olittle

,

T .L. and Rollin Bigbee

,

"The Twelve Minute

Run-walk: A Test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of Adolescent

boys"

,

Research

Quarterly.39:

491-49步,

1968.

7

:同註 3.

pp.

1l

7-122.

8

:卓俊辰:“運動訓練對中老年人身體遍能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

育研究所集刊,第四輯,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pp.37-93.

註 9

: Brouha

,

Lucien

,

"The step Test: A Simple Method of

Mea-suring Physical Fitness forMuscular Work in Young Men"

,

Research

,

Quarterly

,

Vo

l.

14 No.1

,

1943

,

pp

,

31-36.

註 10

: Karpovich

,

P.V.

,

and W.E.

Sinning, Physiolo~y

of Muscular

全坐坐盟主,

Seventh

Edition,:i環球書社,台北市,

1971

,

p. 208)

註 11

: Clarke

,

H.L.

,

"A function physical Fitness Test for College

Gilrs"

,

Journal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

Vo

l.

14

,

No.7

,

1943.

p.3步8.

註 12

: Theodor Hettiger

,

et al.

,

"Assessment of Physical Work

Capacity"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6:

1 刃-1 步6 , 1961.

註 13 :杜登明.“高中男生登階測驗適當負荷量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體育研究所集刊,第三集,民國六十四年.

p.96.

註 14

: Kasch

,

F. W. et al.

,

"A Comparison of Maximal Oxygen

Uptaken by Treadmill and Step test

P 叫“ures" ,斗盟旦旦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23 (4): 1387-1388

,

1966.

註 15

: Joseph

,

J.J.: "Effects of Calisthenics

,

Jogging and

Swim-. ming On Middle-Aged MenSwim-."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1)

and Physical Fitness

,

Vo

l.

14

,

No.1

,

March 1974

,

p.18.

註 16

: Skinner

,

J. 缸, et

a

l.,

"Effects of a Six-month program of

Endurance Exercise on Work Tolerance

,

Serum Lipids and

U盟-Balistocaroi<司grams

of

F此een

Middle-Age Men"

,

Physical

Activityand The Heart

,

Charles C Thomas

,

publisher

,

1967

,

P

.

84.

註 17

: Pollock

,

M.L. et a

l.,

"Effects of Mode of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

Adult Men"

,

Medicin~

and Science in sports

,

Vo

l.

7

,

No.2

,

1975

,

pp.139-145.

註 18

: Buccola

,

V. A. and Stone

,

W. J.

,

II

£ffects of Jogging and

Cycling Programs on Physi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

in Aged Men"

,

Research

Qu

arterly

,

Vo1. 46

,

No.2

,

1975

,

pp.134-139.

註 19:

Gettman

,

L. R.

et

al.

,

"I?

hysiologyical Response of Men to

1.3 and 5

Day

Per Week Training Programs "Research

Qu-旦旦旦泣, Vol.呀, NC? ~4 ,

1976

,

pp. 638-646.

20

:同註 4

,

pp.

7l~725. 註 21 :同註 8

,

pp. 37 - 93.

註 22

:'Astrand

,

P.O. .

and

K.

RodahL, Testb∞k

of Work

Physio-些宣芷,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1970

,

p.380.

註 23

: Shaver

,

L. G.

,

"Pulmonary Function Changes which Accom·

pary a Season of Varsity Wreting"

,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

-,

Vo

l.

14

,

No

.4,

1974

,

pp.266-271、'

註 24: 同註 18,

pp.134-139.

i 註 25 :同註 17,

pp.139-145.

註詢:同註 19,

pp.638-646.

(22)

註 28 :林正常:運動醫學,正中書局· 19 祖. p.229 當

註 29

: Ketusinh

,

0.

,

"The validity of Stressful Activites"

,

Fitness

,

Health 'and Work Capacity

,

Inter可national

Standard for

Asses-旦旦旦.L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

Inc.

,

1974

,.

p. 207 •

註 30:As虹、and ,

P.O.

,

"Human Physical Fitness

w扯h

Special

Re-ference to Sex and Age

,

"Inter可national

R

esear可ch 虹1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

Charles C

Th

omas Publisher

,

U. S . A .

1964

,

p. 步23.

註字1 :同註 18,

pp.134-139.

註 32 :同註 17,'

pp.139-145.

註 33 :同註 19,

pp.638-646.

註 34 :同註 4 ,

p p . 716- 725.

註 35

:

F~lls',

H. B.

,

Exercise Physiology

,

Second Edition

,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and

.

London

,

1969

,

p.122.

36

:同註 2 , pp.589 圖 592.

註 37

: Atsuko Kagaya

,

"Training Effects on Aerobic Work Capacity

in Sedentary Female

Subjects",鹽直金星·

2:107

,

1973.

註 38 :山間誠一,迂回純三,有賀忌吞恥“女子學生對對?志5 分間I- v 一二 '/1/ 。效果",盟宣笠聾,

1:91-97

,

1973.

註 39 :同註 3 ,

pp.117-122.

註 40 :同註 17,

pp.139-145.

註 41 :同註 18,

pp.134-139.

註 42 :同註 4,

pp.716-725.

(23)

附表 A 運動量自覺尺度表

20

19

太吃力了

18

17

很吃力

16

15

吃 力

14

13

有點吃力

12

11

輕 鬆

10

9

很輕鬆

8

7

太輕鬆了

6

1參、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預備測驗

(→目的: 1.了解運動自覺量表推測脈搏數的實用性 o 2 決定訓練較適合的登階高度 o 2 了解訓練之整個過程 o (斗受試對象: 師範大學非體育系,無心肺疾病,非校代表隊之男同學八名 o (三)測驗人員:林正常老師、衛沛文和筆者 o (四)測驗時間:民國六十六年十月六日至十月十日 o (五)實驗地點:師大體育學系第一實驗室。 拆)器材: 1 多用途描述計( polygraph) 乙台

( N ihon

Koden 牌)

0 2 運動自覺量表乙個 o (如附表 A

)

3. 可調整高度之台階乙個。 4. 節拍器一個 o E 碼錶二個 o 6. 電極糊與膠帶 o {七)運動方式: 以登階運動的間歇訓練為方式,受試者每 分上下台階三十次,心跳達 160

bpm

(

(24)

每分 160 次) ,即休息、至 120 bpm 後再行運動至心跳 160

bpm '

再休息至 120

bpm

,如此反覆登階訓練十五分鐘o (i\)登階高度: 先用 45 公分高度實施測驗,受試者於運動過程中有多位受試者無 法與節拍配合而跌跤;因此改用40 公分之高度為實驗之登階高度 O 仇)運動量之決定: 1.運動量以達 160 bpm 為度,此決定仍依林桓山所採用 Borg 的 運動自覺量表,林君研究指出我國大學男生的運動自覺量與心跳 率之間具有 0.89 至 0.95 之相關(

p

<

.01 )

,運動自覺量與 心跳率之間比率為一比十,激烈運動時之比率是 1

:9.9---

1.:

10.4

0 (註 1

)

2. 休息恢復程度以達 120 bpm 為準,用手觸診法決定 O 什)測驗過程: 1.使受試習慣標準登階運動,並能配合節拍頻率。 2. 說明如何自覺運動量,使受試者於登階運動至自覺表上吃力與很 吃力之間即行休息。 3. 受試者一面從事登階運動,一面觀察運動自覺量衰,至預定強度 即舉手示知而下階休息,此時用多用途描述器(

polygraph

)記 錄十秒之心跳數,並告知受試者實際脈搏數,使其修正自己之運 動強度 O 休息至 120 bpm 後再行運動至預定自覺量再用poly­ graph 記錄,反覆十五分鐘o 4. 記錄所有過程之時間與實際脈搏數O 的結果:測驗結果如附表B 1.受試者的運動自覺量在多用途描述器記錄結果最大172

bpm

,

最小為 154

bpm

,平均數 165.3

bpm

,標準差 4.8 0 運動自覺

(25)

(

173

)

然盟國( (

ro

s

::::苟的 ::::司司y司 、、f.O

總也已

F 吋 、、 、司" F 吋~

E14且HecEq

F

E

( ( (

汪汪

b~

hbN

泛(的的

‘這NH 、ho kh hFth

hCr、

D

ELOD

...-l F 吋 F 吋 F 司 N 、、、、 、、、 、、、、 、L、D 、F、吋 、、、、 、、 是三祠堂 tFb 吋 F』吋 J 、F司司 H 、FJ 吋 M .. 吋 LO .. 吋 F、司司 H 、J F 吋~ F 司、 J F 司、 J

手~~~

( (

、、∞的

FL的甘

(

~、

h

(

r、

這R=R

EJ

S

g KEK g ~ 忌。言。 色。。。 c。o a 、》L、D3 亨》F、吋 3

s

。色。。 、。 a "<:I' 0 F 吋 、電、司"、。、 a F 吋 。 3 、 F 吋 '‘、 F 吋 、0、3 、F 吋 F 吋 、、、、 F 吋 、、、、

總也已

F 吋 F 吋 小司 M .. 吋 M .. 吋 F 司、 J ) F 司、 J F 司、 J F 司、 J F 吋~

回~去

8.~

bb

( (

::::。可

泛-(的v

( ( (

E司D司"h

。3

‘這白的 泛的同 h、CF PZFLE f吋 3 、三 D 2LCEOD EoCE 。 D F 吋 F 吋 N 0 土豆 53 當 、、、、 、、、、 、、、、 、、、、 、、、、 F 司、 F 吋 、C、O 、F、吋 N .. 吋 F 吋 F 吋 F 吋...-l Feq 吋』 F 吋 J Feq 吋』 F 吋 J F 司、 J F 司、 J F 司、 J ) F 吋~ 試圖國(

、同

注同(的

‘去...-l。

這(也同

b可

hhoo( ( ( ( ktrb

k't小n

, .a

s

。~ ~ er、q 。也。)

這trn、=。

eE。

a

s

泛的N ‘這o kh

3

、F司

EeD

q 。也句 >

忠民也已

,叫 F 司、 F 吋 、同。 L) F 吋 o~ F 吋 、C、D ‘F、吋 F 司 、、、、 F 吋 F 司、 F 吋 、、、、 .N FF 吋吋 』F 吋 J F 吋 F、司司~ .. 、J吋 ) v 司、 J F 司、 J ) E14H

Sd。Ep

3

E

( ( ( ( ( ( ( (

E、~、F

ZFCE

> 油站

已tn3EeD

這話

民滋

EFo4EeO q

h

kCth D hFm

、。、。、 F、吋 、、、、 、、、、 ‘、‘、 、、‘、 、、‘、 ‘、 、、、、 土豆祠堂 、司~ .. 吋 。 o .. 吋 。屯 F 吋 。屯 F 吋 CF司D 、FJ 吋 o'l F。司 3 、FJ 吋 ) F 司、目, ) ) ) ) 試圖 H

S

( ( 泛的N 泛(的同 、b、 9b、

這話

‘這N的 hh(NH

、h-Nv

hh(N的

hbm

::8

EU司E-DF ZvPE 司 q ∞}@[ 這話 u。。 p er、q @eq

s

~ eto q 川。 。~ 0

、}[

kgN

忠民也已

F 吋 、、、、 、阿的 、N) F 吋 ‘、‘、 V 吋 、。、。、 F、吋 V 吋 ‘、、、 V 吋 、、、、 F 吋 ‘、、、 F 吋 r 、 F 吋 r 、 F 吋 。 o ... 吋 。 o ... 吋 。 o ... 吋 ) ) ) ) ) ) F 吋~

14H

。E亂

a

E

( ( ( hhON

這(。N

(.

走。可

這(。的

這}。[

hh(的。

(

RRR

R

b的 :;..的 U

b

t,

E。D昌沁

、司"

KKO的 ::::的H 個且 F 司...-l ‘u、p ‘F、吋 o~ 、<.c、 H、 、、、、 ‘C、O ‘F、吋 ‘r、、、 F、吋 ‘r、、‘ F、吋 ‘、‘、 d長祠堂 r 、 F 吋 o'l ... 吋 ) F 吋~ ) ) ) ) ) ) 手試圖 ~8 (

KM。

泛的(N

( 、b、 'h、 ( ( 泣。的泛(的可 .... ‘、 的}。[ ZU。EDaE 司cE司" p

s

s

吉達 。色。。 }[N@

言O。TB、言

LO。

er、q

、、司".斗

。a

。也。)

s

hu033h

自。3

a

S1R!

C中

o ...-l ‘L、n ‘。、 a V 吋 ‘。、可‘。、 3 V 吋 、、、、 V 吋 ‘、、、 ‘、 V 吋 ‘t、h 、F、吋 V 吋 、、、、 V 吋 、。、。、。、 a 、司~ .. 吋 <.c .. 吋 、司" <.c .. 吋 ) ) ) ) ) ) ) )

~

[~

、NN

hh可的

(

b可

走(-。v

( 2SEZ2E

( hbN 泛(的的 hbN

泛(的。

、b、、 h、

hb

hto hth

dE丟S

到dF

、司~...-l F 吋 F 吋 、0、 3 、t、b 、v、司 ‘、、、 、、、、 、、‘、 、、、、 、、、、 ‘u、:> ... 、、吋 M ... 吋 、司~...-l M .. 吋 、司~ ... 吋 、司~ ...-l 、 J ) ) ) ) ) ) 、‘..-然圓圓( ‘電。0、、 0 甸 這 、司tσ、 n3

k

ls

、司t、 b 、、tL、~

!S

、tb v

s

s

er、q 。。 。r、 a ~ 。也句 > F也吋 > V 吋

$R也已

V 吋 ‘、 V 吋 、『、 F F 司、 '.. 吋、 、 F 司、 V 吋 、0、 3 F 司、 N 一 N 。 3 。 a N 、司"

團膛。

且...--.主 國

血~

… 團

E

區 ~ 圈 且附「也 固

~

團 ~ 園 時 w.= 草草 血

BE

BE

個 個 個 個

。膛

當 ,~ 當 ,~ 當

當 ,~ 當 ,~ 當 ,~ 當 當 (it鐘 研單

4區

明麗 明麗 明麗 明麗 明麗 明麗

53.

CC明D且 。。

en

R-小CD 』 . ~. CC\可 』 .-. .-. 峰(維持中 .-i e-..j f 叮 司:t.l ~ 丸。 p 、」 ad 盡~何問

-

(26)

21'-量為 16 時?與平均數之此為 1

: 10.3

1

,平均脈搏數與實際脈

搏數 160 bpm 相比則高出 3.39名 o 2 受試者運動自覺次數愈多時,有愈接近預定強度 160 bpm 之趨 勢 o

1 脈搏數由 160 bpm 恢復至 120 bpm 之時間最多 116 秒,最少 54

秒,平均 78.4 秒,標準差 15.7

0 4. 登階高度為 40 公分時,所有受試者皆能完成十五分鐘之測驗 o

三、訓練強度之決定

(27)

因此本研究運動強度決定為每公鐘心跳率 160 次,約為最大氧攝 取量 70% '休息至 120 次時間再行運動,中間休息時間不超過 90 秒 o

三、訓練過程

(→受試者:

以自願接受實驗且無心肺疾病的師範大學男生四十八名為受試者 ,隨機分成四組,即十五分組、十分組、五分組與控制組,每組 12 人 o 於實驗期間要求受試者保持正常之生活飲食與作息,除訓練期間 外,避免參加其他激烈之運動 o 受試者之年齡、身高、體重平均如下 表: 受試者年齡、身高、體重表 項

最大

最小

平均

標準差

單位

年齡

24.9

18

19..7

1.

4

歲 身 高

183

152

16'1.6

5.9

公分 體 重

68

46

57.0

4.3

公斤

(二j訓練期間: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共八週o (三)訓練地點:國立師範大學男生宿舍地下室o (四)訓練頻率:每週三天, (即每週一、三、五)0 但)訓練時間:每週一、三、五晚上八點至十點半 o (六)協助人員:測驗人員除筆者外,尚講師大體育學系學生八人輪流協 助 o 測驗前由筆者講解整個訓練之過程、脈搏測量法及實際動作之 演示,至每個協助人員皆熟悉為止 O

(28)

的器材: 1.節拍器一個 o 2.40 公分高,長2 公尺,寬 50 公分的扳凳三架, (每架可同時做 三個人) 0 3. 運動自覺量表二張 o 4. 碼錶六個 o E 記錄表格 o a 紙筆若平 o f 桌椅若平張。 例訓練: 1.講解運動自覺量表之作用,使受試者能體會應用。此外受試者應 能配合節拍並實施標準登階動作。(台階高度的公分) '2.訓練開始時,受試者依頻率每分 120 次之節拍器上下台階,直到 感覺運動自覺表上吃力與太吃力之間即行休息 o 1 協助人員用胸診法測量運動後十秒之脈搏數,並告訴受試者,作 為下次修正強度參考 o 4. 休息至脈搏數每分 120 次時,受試者再行登階運動至自覺表上吃­ 力與太吃力之間時再行休息,如此反覆至每人所定運動持續時間 到為止 o E 協助人員除測量脈搏外,更應隨時提醒受試者配合節拍與注意動 作的標準 o 6. 受試者休息時間最長 90 秒,如未達 90 秒時脈搏每分已達 120 次時,即行開始運動 o

四、測驗項目與方法i

(一)測驗項目:

(29)

本研究用以評價心肺功能的項目計有: 1.十二分跑走步 2 登階測驗 3. 血壓:心縮壓與心舒壓 4 肺活量 E 安靜時脈搏數 a 最大氧攝取暈 。 (斗測驗次數: 共兩次,於訓練前與訓練後實施。 的測驗時間:每次測驗皆安排於每日同一時間舉行,以避免時間不同 所造成的誤差。訓練前後測驗日期如下: 測驗別 測 驗 日 期 訓練前 d 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日至十月一十日 訓練後 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一十一 日 (四)協助人員: 本研究之測驗人員除筆者外,尚有師範大學許義雄、林正常老 師及師大體育研究所、師大體育系同學共八名協助,每位協助人員 負責一測驗項目,於測驗前了解並熟練整個測驗之方法 s 注意事項

及實施程序。

但)測驗方法: 1.十二分跑走步 (1)場地器材 @四百公尺田徑場乙座@皮尺一個@碼錶一個@哨子一個@粉

筆若干@紙筆

(2)方法: @測驗前於跑道內緣,每隔十公尺劃一記蹺,並標示距離,以 便丈量 o @測驗開始前五至十分鐘,受試者自行做準備運動 o

@以劃記方式逐圈記錄每個人所跑的圈數,並於十一分鐘時,

(30)

以哨音示知最後一分 o @時間到時,由筆者於田徑場中央鳴笛,受試者聞聲後原地踏

步,等待筆者丈量投記錄 o

(3)記錄: @以每公尺為最小單位 o

@以跑完圈數 x 400 公尺加上未跑完一圈的距離即個人之成績。

(4)注意事項: @受試者跑步時著運動服裝 o @測驗前強調受試者於十二分內儘量完成最長之距離,無法繼 續跑時,得以走代之。唯儘可能以平均速度跑步 o 2 登階測驗 (1)器材 @四十五公分高長三公尺五十公分之階凳二張 o @碼錶六個 o @節拍器一個。

@椅子、桌子若平張 o

@記錄表格、筆紙 o (2)動作說明 @受試者在兩秒時間內上下四十五公分高台階乙次,一分上下 三十次,如此持續五分鐘 o @聞 r-J 口令時,將右(或左)胸舉至台階上, r三 J 時, 右(或左〉膝關節伸直,使兩胸併攏,直立於台階上, r 三 J 時右(或左〉胸自台階下至地面, r 四 J 時恢復開始時的 姿勢。 (3)方法,: @受試者先練習登階動作並配合節拍 o

(31)

@登階時,測驗人員隨時留意受試者之節拍與動作。 @測驗過程,學上之胸最好是同卿,如疲勞時亦可換胸 o (4) 記錄:

@作完五分鍾的上下登階測驗後,受試者靜坐於椅子上,由測

驗者測量一分到一分三十秒,二分到二分三十秒,三分到三 分三十秒的脈搏數。 @測驗結果依體能指數 上下登階時間 x

100

體能指數 (F-

index)

=

2x( 三次脈搏數總和) 公式計算得分,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o (5)注意事項: @測驗時穿著運動服裝 o @上下階凳不得跳躍 o a 血壓:心縮壓與心舒壓 (1)器材

@脈壓計(

Matsuyoshi

&

Co.

,

Ltd. OKOSE

Standard

Mercurial

Sphy~ananometer )一付。

@聽診器(

Ha

nser

&

Haselbarth G.m.b. H. Hamburg 20.

Germany Lightweight

Stethoscope)一付。 @桌子一張,椅子二張o (2)方法: @受試者每次測量血壓皆於每日同一時間實施o @測量前靜坐休息20 分 o @將袖套(

cuff )

繫於左上臂,與心臟同高之位置 o @迅速充氣使其壓力高於預期血壓值 o @將聽診器置於手肘的眩動脈上而後慢慢放氣。

(32)

@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即為收縮壓,聲音完全消失時之血壓則為 心舒壓。 (3) 記錄: 以每 2 毫米汞控為單位。 (4) 注意事項: @測量前日請受試者保持正常之起居作息,測量前勿食東西或 刺激物品,更避免運動。 @測量時保持環境之寧靜 o 休息時儘量放鬆 o 4. 肺活量 (1)器材 @日本製岡轉濕式肺活量計一個 o

@長條溫度計乙支 o

F @消毒用棉花、酒精 o @乾淨之水 o (2)方法: @將肺活量計之多。j 度依水溫調整(註 8 )。 @受試者以立姿深呼吸後,將氣罩置於口上,以男一隻手輕壓 鼻孔使不漏氣,將氣完全吐入肺活暈計內,中途不得停止 o @受試者於正式測驗前練習一、二次。 (3)記錄: @以每 5 毫升為最小單位 o @每人吹三次,取最高一次成績為代表。 (4)注意事項: @吹氣時速度勿過快或過慢。 @身體放鬆 o @中途吐氣有停止時,須重新再傲。

(33)
(34)

@準備運動階段,速度 187 m/m妞,第一分鐘 0%坡度,以 後每分上升 29石,直至自己感覺到心跳率每分 160 次為止 o @中間休息階段,為時五分鐘,此時戴上採氣裝備,準備主要 測驗階段 o @主要測驗階段:假設準備運動階段上升至 8% 之坡度,此階

段的坡度下降 2% '則為 6%' 由 6% 開始,速度乃為 187

m/m妞 ,每分鐘上升 2% 坡度,直至襄竭為止 o (註 9 ) (3)方法: 他)開始測驗前: @使受試者習慣電動跑道,使能自然快速跑步 o @分配各人職務並了解測驗方法 o @檢查採氣袋與樣本袋會不會漏氣,然後將採氣袋內空氣撰 出 (盼測驗中 @於主要階段開始運動二分後進行探氣,每一分鐘γ 袋,直 到受試者舉手表示衷竭(

all

out) 為止 o @本測驗方法由林正常老師及師大體育研究所同學三人和筆 者共同協助完成o @於採氣階段每分鐘之最後五秒,計時員報告「五、四、三 、二、一、到! J 之信號,此時則改變採氣袋開關,開始 收集男一袋 o (4)呼氣氣體之處理: @在事先準備好的記錄表格上填寫受試者姓名、體重、氣溫、 氣壓、年月日等 o @採完氣之採氣袋依次排好,用氣體流量計測出採氣量,并自 採氣袋採 If 之氣體於樣本袋內,並記錄樣本袋號碼、呼氣

(35)

8%

10%、 12%

14% 16%

(探氣)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溫度及探氣量 o (5)氣體分析

@用勞研式氣體分析器分析樣本袋內氣體O

2

與 CO

2

之百分比。

@分析氣體以前,先校對空氣之百分此使其準確後再行分析

o @本研究假設R.Q. 值為 1 0 (6)採氣過程:

坡度

O%

2%

4% ·6% .8%

準備階段: 時間 休息階段:休息五分 坡度

6%

測驗階段: 時間 附註: 註

1

:林值山:“不同速度坡摩跑的自覺運動量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 研究所集刊,第四輯,民國六十六年·

pp.l07-108.

註:

Devries

,

H.A.

,

Physiologyof Exerci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s

,

Second Edition

,

W.M.C. BrownCompany

Rublishers. 1974

,

pp.111-112.

註 3

: Cooper

,

K. H.

,

Aerobics

,

M. Evans

ar吋 Company,

Inc.

,

New

York

,

1968

,

p

.4

0.

4

:江啟一,現代體能測驗,華聯出版社· H170 年.

p.277

5

:同註 2 ,

p.399.

註 6 :吳萬福譯:近代運動訓練法,維新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p.123.

7

:阿久津邦男:“白走。始 b 毛人 (JJ t.::.lb (JJ 七章",體育科教育,大信館書 店, 1叮 6 年 8 月,

p.17.

8

:楊基榮:體育測驗與統計,國立騙譯館, 1 叮 1 ,

p.197.

9

:美國米尼蘇達敬授亞歷山大於民國六十六年於師大體育研究所講課時所述。

(36)

肆、資料處理與結果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主要有下列三個方向: 村信度的檢定:

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 way anova

)求出訓練前各項目之

信度,再考驗其顯著性 o 其公式如下: (註 1

)

G

2 _ _ _ • .

~T~

..

~

P:

先求出如)于一

(2)

~

(

~X2

)

(3) 一~ (4) 一τ7 !

Kn

n

K

/ G= 峰值之和

n= 每組人數

K= 組別數 S Sb.peOP蛤 =(4) 一 (1) "K= 組別 TJ= 各組縱列之和 H= 各組間橫列之和 SSw.peoPle =(2)一 (4) SSb. heatment

=

(3) 一 (1) SSres.

=

(2) 一 (3)一 (4)+ (1) S StOUI.

=

(2) 一(1) SSb. pe叩 e

MSh

= _ .

-U

df

(組間)

.

(

df

=

n -

f')

SSw. neople

MS

w =叮. ~- - A W

df

(組內)

(df =N-n)

~ M~.people - MSw.peoPle h 一 KM

Sw

peoPle

(37)

6

寸主歹

(斗訓練前後各組內之考驗 用相依樣本 t 考驗各組內訓練前後之敷果,其公式如下: (註 2

)

求出 t 值後再查表考驗其顯著性 o

CD Sd

=

(1:

d)2 1: d2

一一一一一一

N

N-l

=Af)2

®Sd

些一州

@

t=~二空一

Sd

-一 玄

d=X

t -(:::)各組間訓練前後的比較: 1.用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one-way 剖m∞va) 考驗各組 間是否有顯著的差異,其公式如下: Y-N M-K QU-nHU

M-M

一-s E N E

F

@

S S' bey)

®MS'b(Y)

=一一一一、 F 一 df

(

df 二 K-l

)

S S'...(v)

@MS'...(y)

=一一一:一 、,

df

(df =N-K-l )

® S S' t(y)

=

S

St('Y) 一

SP;

® S S' ...(y)

=

SS...(y) 一一一一一

SS...(%)

(38)

S SW( x)

bw

®

S3t(x) 二 LL

(XI

J

_X)2

(

X 為訓練前測驗成績)

(

i 代表橫列, j 代表縱列)

®

S~t(y)

= LL ( Y1J - Y )

2 ( Y 代表訓練後成績)

® SSW(X)

=

LL (Y1J - X

j ) 2

@ S

Sw(y) 二 LL

(Y

iJ

_Y

j

)2

@SPt

=LL(XiJ -X.. (( YO -Y..)

@SPw

= LL (Xij -Xj )

(Yjl 一頁)

(註 3

)

(註 4

}

(註 5

)

(註 6

)

(註 7

)

2. 如有顯著性再以組內翹歸係數 (bw) 調整訓練後成績,亦即 將訓練後成績把受訓練前成績影響的因素除去 o 其公式如下:

SP

w

可言=

Yj -bw

(至1 一支)

(註 8

),

(註 9

)

2 最後再以杜凱民法(

Tukey' s method

)之差臣考驗( Sω­

dentized range test )

(註 10 )進行事後比較求出到底那兩組平 均數間有顯著之差異。其公式如下:

CDQ=YJ 一 Y

j

'

一­

IIM_Serror

)

n

S Sb(X)

/K-1

®MSerror

=

MS'w(y) ( 1

+ -

~ ~--'

)

(註 11)

S Sw( x)

二、結果

本研究所有資料皆用師大體育研究所 Cannon 牌 1614 P 電子計算 機處理。 (一)信度:各測驗項目之信度如下表(表 1

) :

(39)

表 1 各項目信度顯著性檢定表 測驗 變異 顯 項

人數

SS

df

MS

R

次數

來源 ' 性 組間

1170847.0

14

8363

1.

9

十二分跑走步

2

1 多

0.90

**

組內 67849. 多 1 多 4多23.3 組間

3069.1

47

6 步 .3 登階測驗 1、

2

48

0.8多

*:*

組內 2多4 .4

48

多 .3 組間

7176.9

47

1 多2.7 J 』心 縮

2

48

0.98

**

組內

86

.4

48

1.

8

組間 3 步20.3

47

74.9

』心 舒

2

48

0.9步

**

組內

9

1.

2

48

1.

9

組間 394079多 .3

47

838467.1

肺 活

3

48

0.98

**

組內

630796.8

96

6 步70.8 組間

3943.3

47

83.9

安靜時脈搏數

2

48

0.9多

**

組內

110

.4

48

2.3

組間 68. 多 步

13.7

最大氧攝取量

2

6

4

0.82

*

組內

7.8

6

1.

3

1 一 .01 日 6

=

.372

1-.01 r18

=

.641

1 一 .01 日=

.911

1 一 .osr.-.811

**

p

<

.01

*

p

<

.05

(40)

仁)十二分跑走步 1.各組內 t 考驗之結果如衰 2-1 0 表 2-1 十二分跑走成績訓練前後 t 考驗表 組 別

人數

訓練前 訓練後 t 值 顯著性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控制組

12

2346

+

190

236步+

202

0.86

五分組

12

2382

+

232

24∞+

232

1.44

一一 十分組

12

2413

+

185

2559

+

131

4.21

**

十五分組

12

2449

+

267

2621

+

252

4.8

**

t .975(10

=

2. 2

t

.995(10 二 3.1 **代表 p

<

.01

(單位:公尺) 十二分跑走步在訓練前後考驗結果只有十分組與十五分組有很顯 著的進步(

p

<

.01)

,而五分組的平均值由2382 公尺進步到 2400 公尺,但未達顯著水準o

2 各組間用單因于共變數分析(

one

way

ANO∞VA) 考驗之結

果如衰 2-2

'

F 達顯著水準後,再事後比較如衰 2-3 ,表 2-4 0 表 2-2 十二分跑走步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f

55x

55

y 5P~

55'

df'

M5'

F

月 組間 (b)

3

69906

多49380

188812

2707600

3

902 步3

10.5*7

組內 (w)

44

2153704 1932276

1835966

367171 43

8539

全體(

t)

47

2223610 2481656

2024778

637931 46

F.

99

(8, 48) 二 4.31

F.

95( 8

,

48)

=

2.84

*

P<. 05

**

P< .01

(41)

表 2-3 各組別十二分跑走各值平均數表

區:快哩!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訓練前平均

2346

2382

2413

2449

訓練後平均 236步

2400

2 步步9

2622

調整後平均

2409

2413

2 步46 2步78 (調整後平均即將訓練後之成績把訓練前成績影響的因素除去) 表 2-4 十二分跑走步各組間事後比較差臣考驗q 值表

\ \ \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控 制 組

-

0.17

步 .1**

6.3**

‘ /

6.13**

-

4.94 **

-

1.

19

十五分組

-q.“旬,“)

=

3.79

q.99

“,

4a)

=

4. 70

*

p

<

.05

料 P<

.01

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結果,F 值 10.57 大於臨界值4.31 '即 各組間至少有一組有顯著差異,再以杜凱民法(Tukey.'s me也od

)

之差臣考驗進行事後比較之結果,十五分組在十二分跑走步比控制組

與五分組有很顯著的進步(

p

<

.01 )

;十分組比五分組與控制組亦 有很顯著的進步('

p

<

.01 )

;而五分組與控制組、十五分組奧十分 組間皆沒有顯著差異。 (三)登階測驗 1.各組內 t 考驗的結果如表 3-1 :訓練前後五分組有顯著的進步

( p

<

.05 )

;十分、十五分組皆有很顯著的進步(

p

<

.01 .)

,而

(42)

控制組則沒有差異 o

表 3-1

登階測驗訓練前後 t 考驗表

JJU

人數

平均數+標準差

訓練前 平均數+標準差訓練後 t 值 顯著性 控制組

12

66.5

+

5.1

67.3

+

5.6

0.7

五分組

12

65.9

+

5.4

69.7

+

3.4

3.0

*

十分組

12

70.1

+

6.3

77.1

+

6.6

6

.4

**

十五分組

12

67.9

+

5.9

8

1.

5

+

8.3

7.2

**

t.

975(U)

=

2.2

t

.995(11) 二 3.1 "代表 P<

.01

*代表 p

<

.05

2. 各組間用單,因于共變數分析如表3...2 ,事後比較如表3-

3

,

表 3-4 。

表 3-2 登階測驗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

SSx

SSy

SPry

SS'

elf'

MS'

F

組間(

b)

3

124

1560

297

1152

3

384

18.4*6

*

組內 (w)

44

1416

1723

1081

898

43

20.8

全體(

t )

47

1539

3283

1378

20多O

46

F.

99(3

,

fS)

=

4.31

,

F.

9S (3

,

f3)

=

2.84

• P

<

.05

**

P

<

.01

表 3-3 各組平均值表

區?走些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訓練前平均 66. 步 6步 .9

70.1

67.9

訓練後平均

67.2

69.7

77. 1

8 1.步 調整後平均

70

71

7 步 .2

8

1.

3

(43)

、表 3-4 登階各組間事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宣示運fl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 , 控 制 組

-

0.7 步

3.89*

8.6**

-

3.

1 多

7.86**

-

4.72**

十五分組

-q.95( ,州的二 3.79 q.99(..'的=

4.70

*

P

<

.05

** P<

.01

考驗結果十五分組比控制組、五分組、十分組在登階測驗皆有很 顯著的進步(

P <

.01 )

,而十分組比控制組亦有顯著的進步 (P<

.05 )

,五分組與控制組、十分組之間皆沒有顯著的差異 o (叫血壓:心縮壓與心舒壓 1.心縮壓:

(1) 用 t 考驗各組內訓練前後結果如下表 o (表 4-1

)

表 4-1

心縮壓訓練前後 t 考驗表

組 別

人數

訓練前 訓練後 t 值 顯著性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控制組

12

117.7+7.1

118

+4.9

0.32

五分組

12

113. 多 +9 .4 114.3 士 7.3

0.92

十分組

12

11 多 .3

+

8. 多 11 多 .7+7.0 0 .4多 十五分組

12

120.2 + 9.3

119.2 +7.6

1.

19

t

.975(11) 二 2.2 t.995(11) 二 3.1

(44)

無論控制組、五分組、十分組、十五分組在訓練前後皆沒有顯著 的差異 o

(2)用單因于共變數分析(

one

wayANOCOVA

)比較各組聞之

訓練前後效果如下表: (表 4-2

)

表 4-2 心縮壓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

SSx

SSy

SPXy

SS'

df'

MS'

F

組間 (b)

3

300.7

172.9

22多 .7 3. 多

3

1.

18

0.2 多 組內 (w)

44

3270.0

2033.0

244多 .0

204.9 43

4.76

全體(

t )

47

3多70.7 220多 .9

2670.7

208

.4

46

F

.95(8 ,.8) 二 2.84 (單位:毫米汞住) 考驗結果各組間亦沒有顯著的差異o 2. 心舒壓: (1)各組訓練前後用相依樣本t 考驗結果如下: (表 5-1

)

'組別

人數

訓練前 訓練後 t 值 顯著性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控制組

12

73.5 +

6.2

73.3

+多.

1

0.19

五分組

12

73.1 +

5.1

74.5 + 4.2

1

.4

3

十分組

12

74.8

+多.

1

73.3 士多 .3

1.

07

十五分組

12

73.7 +

1'.4

73.0 +5.6

0.77

t.975<t O 二 2.2 各組考驗結果皆沒有顯著的差異o (2)各組間用單因于共變數分析考驗之結果如下表:(表 5-2

)

數據

表 7-4 安靜時心跳率各組間事後比較差距考驗 q 值表. .•••.• ••. ••• ..“ 表 8-1 最大氧攝取量 t 考驗摘要表. .•. .•. ... •••••
表 1 各項目信度顯著性檢定表 測驗 變異 顯 項 目 人數 SS df MS R 著 次數 來源 ' 性 組間 1170847.0 14 8363 1. 9 十二分跑走步 2 1 多 0.90 ** 組內 67849
表 2-3 各組別十二分跑走各值平均數表 區:快哩!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訓練前平均 2346 2382 2413 2449 訓練後平均 236步 2400 2 步步9 2622 調整後平均 2409 2413 2 步46 2步78 (調整後平均即將訓練後之成績把訓練前成績影響的因素除去) 表 2-4 十二分跑走步各組間事後比較差臣考驗q 值表 \ \ \ 控制組 五分組 十分組 十五分組 控 制 組 - 0.17 步 .1** 6.3** ‘ / 6.13**五 分 組 - 4.94 **
表 5-2 心舒壓各組間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 SSx SST SPxy SS' df' MS' F 組間 (t) 3 18.9 14.9 -4 .1 30.1 3 10.0 1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