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汾陽善昭之文獻、生平、思想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汾陽善昭之文獻、生平、思想研究"

Copied!
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汾陽善昭之文獻、生平、思想研究

張國一

提 要

善昭是省念的法子,為北宋臨濟宗第三世得法宗匠,大力提 倡「文字禪」新禪風,臨濟宗門傳禪,至此,又達致一個熱烈盛 極的新高峰。現代關於善昭之研究,成果頗多,然能立基於較完 備之善昭文獻,對善昭生平、思想進行較客觀之分析、探究,這 方面的努力,還頗不足夠。本文先對善昭文獻進行探究,共獲得 較完備之古今善昭文獻共28 種,包括:2 種「一手文獻」、26 種「後代禪典燈史」。以此為基,對他們進行較客觀的文獻分析 工作,這樣做,希望能獲得關於善昭生平、思想,較為完備、客 觀之理解與掌握。

關鍵詞:汾陽善昭、文字禪、臨濟宗

2014.2.4 收稿,2014.5.24 通過刊登。

* 作者係真理大學通識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助理教授。

(2)

一、前言

善昭(947-1024)是省念(925-993)的法子,為北宋臨濟 宗第三世得法宗匠,1大力提倡「文字禪」新禪風,臨濟宗門傳 禪,至此,又達致一個熱烈盛極的新高峰。其下出黃龍慧南、楊 歧方會,2開黃龍、楊歧二宗,五家七宗,正式完成,中國禪門發 展至此,已達爛熟之境。3北宋禪門之發達,善昭是推動、促成最 重要的關鍵影響人物之一,尤其其所提倡之「文字禪」,盛行於 中國,影響巨大,迄今不衰。

現代關於善昭之研究,成果頗多。不過,關於比較完備的善 昭文獻,現代學界之理解、掌握仍稍嫌不足。如孤峯智璨之《中 印禪宗史》、顧偉康之《禪宗六變》,介紹善昭思想,略於說明 文獻來源。阿部肇一之《中國禪宗史》,探究善昭僅取一二種文 獻爾。楊曾文先生之《宋元禪宗史》,探究善昭生平、思想,

採用文獻最為豐富,共達10 種,可惜仍不能算是比較完備的。4 另一個問題,研究者難免採取我註六經、六經注我的主觀詮釋立 場,對善昭文獻做客觀之分析探究,看重並不足夠。

本文之進行,希望能立基於較完備之善昭文獻,對他們進行 較客觀之分析、探究,這樣做,希望因此能得到關於善昭生平、

思想,較為完備、客觀之理解與掌握了。

1 北宋臨濟宗,開啟於風穴延沼(887-973),風穴傳首山省念(925-993),

首山傳善昭(947-1024),善昭為北宋臨濟宗,第三世得法傳人。

2 黃龍慧南與楊歧方會,為善昭法子慈明楚圓之弟子,實為善昭的法孫了。

3 引忽滑谷快天之語,他稱兩宋禪門之極度發達,為「禪道爛熟時代」。參忽 滑谷快天:《中國禪學思想史》,頁369。

4 此外,如忽滑谷快天、魏道儒、杜繼文、麻天祥、溫金玉、陽力等現代學者 之禪學史著作或單篇論文,也有許多關於善昭思想、生平之研究成果。不 過,他們對於善昭比較完整文獻的掌握,都還略嫌不足的。

(3)

二、善昭文獻之探究

(一)善昭文獻共有多少

關於善昭(947-1024)之古今文獻,一共有多少?本文主 要參考了三種現代禪宗書目提要工具書:會性法師之《大藏會 閱》、李淼之《中國禪宗大全》,與佛光山《禪藏》之《附 錄》,對它們進行地毯式的閱讀、調查,一共獲得收錄有善昭資 料之古今文獻,共四大類28 種,茲製成簡表展示如下:

表一:28 種古今善昭文獻表

一、燈錄史傳類 景德傳燈錄(北宋,1004)

天聖廣登錄(北宋,1029)

傳法正宗記(北宋,1061)

建中靖國續燈錄(北宋,1101)

林間錄(北宋,1107)

禪林僧寶傳(北宋,1119-1125)

宗門統要續集(南宋,1133)

宗門武庫(南宋,1153)

聯燈會要(南宋,1183)

僧寶正續傳(南宋,1125 後)

嘉泰普燈錄(南宋,1202)

五燈會元(南宋,1252)

五家正宗贊(南宋,1254)

佛祖歷代通載(元,1341)

釋氏稽古略(元,1354)

續傳燈錄(明,1371-1391)

指月錄(明,1599)

南獄單傳記(清,1605-1672)

五燈全書(清,1693)

(4)

二、語錄類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北宋,947-1024)

古尊宿語錄(南宋,1131-1162)

續古尊宿語要(南宋,1238)

御選語錄(清,1733)

三、宗論類 臨濟宗旨(北宋,1071-1128)

禪林寶訓(南宋,1174-1189)

人天眼目(南宋,1188)

四、雜集部類 碧巖錄(南宋,1127-1130)

佛果擊節錄(南宋1135)

28 種文獻中,《汾陽無德禪師語錄》、《景德傳燈錄》中 之〈前汝州首山省念禪師法嗣汾州善昭禪師〉,為關於善昭之

「一手文獻」,是我們今天進行善昭研究,最珍貴重要的材料。

其餘26 種文獻,為「後代禪典燈史」,他們在善昭逝世後,還 不斷搜求、新增善昭新材料,對於增補說明較完備的善昭生平、

思想面貌,他們還要發揮重大的貢獻。

28 種文獻,除 2 種「一手文獻」外,26 種「後代禪典燈 史」,本文依年代先後,再將它們區分為「北宋文獻」、「南宋 文獻」、「元明清文獻」,茲再製成下簡表展示之:

表二:28 種善昭「一手文獻」、「後代禪典燈史」文獻表 一、一手文獻(947-1024) 1.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北宋,947-1024)

2. 景德傳燈錄(北宋,1004)

二、後代禪   典燈史

(一)北宋文獻    (960-1127)

3. 天聖廣燈錄(北宋,1029)

4. 傳法正宗記(北宋,1061)

5. 臨濟宗旨(北宋,1071-1128)

6. 建中靖國續燈錄(北宋,1101)

7. 林間錄(北宋,1107)

8. 禪林僧寶傳(北宋,1119-1125)

(5)

(二)南宋文獻    (1127-1279)

9. 僧寶正續傳(南宋,1125 後)

10. 碧巖錄(南宋,1127-1130)

11. 古尊宿語錄

 (南宋,1131-1162)

12. 宗門統要續集(南宋,1133)

13. 佛果擊節錄(南宋,1135)

14. 宗門武庫(南宋,1153)

15. 禪林寶訓

 (南宋,1174-1189)

16. 聯燈會要(南宋,1183)

17. 人天眼目(南宋,1188)

18. 嘉泰普燈錄(南宋,1202)

19. 續古尊宿語要(南宋,1238)

20. 五燈會元(南宋,1252)

21. 五家正宗贊(南宋,1254)

(三)元明清文獻    (1279 以後)

22. 佛祖歷代通載(元,1341)

23. 釋氏稽古略(元,1354)

24. 續傳燈錄(明,1371-1391)

25. 指月錄(明,1599)

26. 南獄單傳記  (清,1605-1672)

27. 五燈全書(清,1693)

28. 御選語錄(清,1733)

(二)28 種善昭文獻之集成與演進

善昭在世時,即有兩種關於他生平、思想之「一手文獻」

被彙搜集成。第一部「一手文獻」為《汾陽無德禪師語錄》(以 下或簡稱為《汾陽語錄》),由善昭的上座高足楚圓所集成。5 內涵極龐大廣備,共分三卷:卷上,收善昭之機緣語句、上堂開

5 《汾陽語錄》卷上、中、下,皆有「門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師楚圓集」之註記。

(6)

示等,共63 則;卷中,收善昭自創作之「頌古」、「代別」作 品,共310 則;卷下,收善昭「歌」、「頌」作品,共 97 則,

共收善昭資料470 則。這是我們今天進行善昭研究,最珍貴可資 參考的材料。

語錄之首,有北宋著名文學家楊億一篇序文,楊億生卒年 代,為北宋開寶七年至大中祥符四年(974-1020),善昭一直活 到了天聖二年(1024),語錄為善昭在世時,已刊行流通,大致 很清楚的。

另一部「一手文獻」,為《景德傳燈錄》(以下或簡稱為

《景燈》)中之〈前汝州首山省念禪師法嗣汾州善昭禪師〉,收 善昭資料共4 則。《景燈》於景德元年(1004)出版,收入時 年58 歲尚在世之善昭資料,這大抵表現出,善昭在世時,其禪 語、思想已極受重於當世。不過,4 則資料,其中 3 則與《汾陽 語錄》卷上資料重出,《景燈》新增善昭「一手文獻」資料僅1 則爾。

而後,26 種「後代禪典燈史」,歷代彙搜新增善昭資料,

仍零星不斷。北宋年間,《天聖廣燈錄》(以下或簡稱為《廣 燈》)在善昭過世5 年後出版,新增善昭資料共 6 則;6《建中靖 國續燈錄》新增資料共2 則;7《禪林僧寶傳》以搜集善昭生平歷 史資料為主的,在善昭過世101 年後,再新增資料共 10 則。8其 餘,《傳法正宗記》、《臨濟宗旨》、《林間錄》,皆無新資料

6 共收資料43 則,36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卷下重出,新增共

7 6 則。

共收資料10 則,1 則出〈楊億序〉,6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

《廣燈》重出,新增共2 則。

8 4 則為〈楊億序〉之增廣,2 則為《廣燈》之增廣,全新資料共 4 則。

(7)

了。9

時至南宋,《碧巖錄》、《古尊宿語錄》、10《佛果擊節 錄》、《宗門武庫》、《人天眼目》11等5 書,不斷增搜善昭新 材料,共可得善昭新資料約9 則。12其餘,《僧寶正續傳》、

《宗門統要續集》、《禪林寶訓》、《聯燈會要》、13《嘉泰普 燈錄》、14《續古尊宿語要》、15《五燈會元》、16《五家正宗贊》17等8 書,蒐善昭資料,皆無增新了。

元明清三朝,元代之《佛祖歷代通載》18與清代之《五燈全 書》,19皆各新增善昭資料1 則。其餘,《釋氏稽古略》、20《續傳

9 《傳法正宗記》僅記善昭姓名。《臨濟宗旨》收善昭資料15 則,14 則與

《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汾陽語錄》卷中重出,無新資料。《林間 錄》收善昭資料4 則,1 則出〈楊億序〉,2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亦無新資料。

10 《古尊宿語錄》收善昭資料49 則,38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

《汾陽語錄》卷下重出,2 則與《廣燈》重出,5 則與《禪林僧寶傳》重 出,新增共3 則。

11 《人天眼目》收善昭資料11 則,7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汾 陽語錄》卷下重出,新增共3 則。

12 《碧巖錄》新增2 則,《古尊宿語錄》新增 2 則,《佛果擊節錄》新增 1 則,《宗門武庫》新增1 則,《人天眼目》新增 3 則,一共是 9 則。

13 《聯燈會要》收善昭資料20 則,17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2 則與《禪 林僧寶傳》重出,1 則與《宗門統要續集》重出,無新資料。

14 《嘉泰普燈錄》僅錄善昭名字,無新資料。

15 共收資料28 則,24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2 則與《汾陽語錄》卷下 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1 則與《禪林僧寶傳》重出,無新資料。

16 共收資料21 則,17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1 則與《景燈》重出,2 則與《禪林僧寶傳》重出,無新資料。

17 共收資料6 則,3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1 則 與《禪林僧寶傳》重出,1 則與《五燈會元》重出,無新資料。

18 《佛祖歷代通載》為《禪林僧寶傳》善昭資料全文之重錄,無新資料。

19 《五燈全書》為《續傳燈錄》善昭資料全文之重錄,無新資料。

20 《釋氏稽古略》根據約三分之一《禪林僧寶傳》資料,編成一短史,無新資 料。

(8)

燈錄》、21《指月錄》、22《南獄單傳記》、23《御選語錄》24等5 書,都 沒有新資料了。

歷代共28 種文獻,彙集、增蒐善昭資料的情況,大致如 上,茲再製成下表以展示之:

表三:28 種善昭文獻之集成演進簡表

一、一手文獻(947-1024) 1.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北宋,947-1024)

470 則資料 2. 景德傳燈錄

 (北宋,1004)

新增資料1 則 二、 後代禪

  典燈史

北宋文獻

(960-1127)

3. 天聖廣燈錄  (北宋,1029)

新增資料6 則 4. 傳法正宗記

 (北宋,1061)

無新資料 5. 臨濟宗旨

 (北宋,1071-1128)

無新資料 6. 建中靖國續燈錄

 (北宋,1101)

新增資料2 則 7. 林間錄

 (北宋,1107)

無新資料 8. 禪林僧寶傳

 (北宋,1119-1125)

新增資料10 則

21 《續傳燈錄》為《五燈會元》善昭資料全文之重錄,然文末新增1 則善昭故

22 事。

共收資料11 則,6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1 則 與《禪林僧寶傳》重出,1 則與《人天眼目》重出,1 則與《續傳燈錄》重 出,無新資料。

23 共收資料3 則,1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1 則與《廣燈》重出,1 則 與《禪林僧寶傳》重出,無新增資料。

24 共收資料4 則,與《汾陽語錄》卷上重出,無新資料。

(9)

南宋文獻

(1127-1279)

9. 僧寶正續傳  (南宋,1125 後)

無新資料 10. 碧巖錄

 (南宋,1127-1130)

新增資料2 則 11. 古尊宿語錄

 (南宋,1131-1162)

新增資料2 則 12. 宗門統要續集

 (南宋,1133)

無新資料 13. 佛果擊節錄

 (南宋,1135)

新增資料1 則 14. 宗門武庫

 (南宋,1153)

15. 禪林寶訓

 (南宋,1174-1189)

無新資料 16. 聯燈會要

 (南宋,1183)

無新資料 17. 人天眼目

 (南宋,1188)

新增資料3 則 18. 嘉泰普燈錄

 (南宋,1202)

無新資料 19. 續古尊宿語要

 (南宋,1238)

無新資料 20. 五燈會元

 (南宋,1252)

無新資料 元明清文獻

(1279 以後)

21. 五家正宗贊  (南宋,1254)

無新資料 22. 佛祖歷代通載

 (元,1341)

新增資料1 則 23. 釋氏稽古略

 (元,1354)

無新資料 24. 續傳燈錄

 (明,1371-1391)

無新資料

(10)

25. 指月錄(明,1599) 無新資料 26. 南獄單傳記

 (清,1605-1672)

無新資料 27. 五燈全書

 (清,1693)

新增資料1 則 28. 御選語錄

 (清,1733)

無新資料

本文即擬以此28 種文獻,對善昭生平、思想,進行文獻分 析之探究。不過,28 種文獻,不必視為已經完備,疏忽、漏列 重要善昭文獻的情況,是可能發生的。這個部份,筆者要敬求學 者、先進,給予我指正與補足了。

(三)略談《汾陽語錄》與善昭之「文字禪」

《汾陽語錄》為我們今天進行善昭研究,最重要之「一手文 獻」,內涵龐大廣備,共分三卷,收善昭資料470 則,以下略說 明其內容。

首先,卷上,為善昭機緣語句、上堂開示語之彙編,共63 則。內容可再區分為四類:一、善昭與學生之對答,約共 29 則;二、「上堂」開法,約共26 則(次);25三、「小參」,共 6 則;26四、「頌讚」,共2 則。

其次,卷中,為《汾陽語錄》之主體,收善昭自創作之「頌 古」、「代別」作品,共310 則。

25 26 則次開法,若細分之,可得師生問答資料約共 205 則。

26 「小參」含「早參」、「晚參」,若細分之,可得「師生問答」資料約共34 則。

(11)

第一類「頌古」作品,共101 則。27每一則之撰作形式,

為善昭先撰寫一「古」公案故事,而後自作一四句偈「頌」,

以「頌」解說「古」公案之深義,28這是一部「古公案解說大 全」。善昭大抵希藉此,令學人深研、深思之,以求入道。達摩 以來,從未看見任一禪者,竟親撰禪悟作品,以接引學人入道的 禪風。這是善昭的新發明、新接眾方便。

當然,「頌古」禪法,非始創於善昭。古來,禪者往往先講 一公案故事,而後或借一偈「頌」,或借若干言語,為「古」公 案自做闡解、新詮,以啟發學人。29「頌古」,原禪門傳禪、說法 常見一般形式。不過,古禪者大抵隨機、自由講說,隨說隨掃,

旋立旋破,不立言教,反對學人思維擬議的。善昭則特意編撰 101 則「古」公案故事,再統一藉四句偈「頌」進行文字詮註,

立言教,鼓勵學人思維修,這樣的「新頌古」禪風,當然是善昭 所獨創、新創的了。30

古德故事,上自達摩,中至惠能,乃至石頭、馬祖、溈仰、

27 「頌古」,善昭自說「先賢一百則」,可見應為「一百則」。然據筆者之計 算,共101 則。第 53、54 則,皆關於趙州的故事,若將 2 則合為 1 則,則 為百則了。

28 以第一則「頌古」為例:「二祖問達磨:請師安心。磨云:將心來與汝安。

祖云:覓心了不可得。磨云:與汝安心竟。九年面壁待當機,立雪齊腰未展 眉,恭敬願安心地法,覓心無得始無疑。」(《汾陽語錄》卷中,《大正 藏》冊47,頁 607 下)

29 如雲門曾「舉疎山」公案,自加詮解以教人(參《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 中,《大正藏》冊47,頁 554 上);善昭之師省念,亦曾「舉興化」公 案,自加詮解以教人(《古尊宿語錄》卷8,《卍續藏經》冊 118,頁 249

30 下)

楊曾文、陽力等人,主張「頌古」非始於善昭,溫金玉則主張「頌古」始自 善昭(詳參本文末所引專著、期刊論文)。比較完備的說法應為,「頌古」

之說法形式,為古禪門已有;然撰寫「頌古」文字作品以傳禪—「新頌 古」,則為善昭所新創。

(12)

臨濟、曹洞、法眼、南泉、趙州、雪峰、德山、鏡清,諸玄說妙 行,不拘宗派古今,皆廣大收納。觀閱者僅看閱101 則故事,

也足夠精采,可獲得啟發了。「編搜禪道故事,令學人觀思自 悟」,善昭大底有意於此的;此外,再觀閱善昭四句「頌」解,

學人可再得另一部啟發。

看故事書、讀故事書(兼讀頌解)以學禪,對一般人來說,

當然是極容易接受的。此一新方便,北宋僧人雪竇重顯、投子 義青、丹霞子淳、宏智正覺,宏揚繼承之,大加推廣起來。31 南宋法應作《禪宗頌古聯珠通集》,收頌古2100 首;元代普會 作《禪宗頌古聯珠集》,收頌古3050 首;清代集雲堂編《宗鍳 法林》,收頌古約16000 首。32「新頌古」教學法,在中國禪門叢 林,宏傳起來,興盛熱烈不已。

卷中第二類作品,為善昭之「代別」,共 209 則。何謂

「代別」?善昭自作註解:「室中請益,古人公案,未盡善者,

請以代之;語不格者,請以別之故,目之為代別。」33大略,就 是善昭針對古公案故事中,尚「未盡善」、「不格」之作答,自 另撰「代」答、「別」答。

「代別」,可再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代別— 自問自 答」,共98 則。每一則之撰作形式,為善昭先提出一關於宇 宙、人生、心物、空有、佛生、修悟、聖俗等之疑惑、問題,而 後,自「代」為撰答,實皆「自問自答」。34

31 參魏道儒:《宋代禪宗文化》,頁86。

32 參楊曾文:〈善昭及其禪法〉,《中華佛學學報》第15 期,頁 252,民國 91 年 7 月。

33 《汾陽語錄》卷中,《大正藏》冊47,頁 615 下。

34 例如:「水無筋骨,為什麼能持大地?代云:柔弱勝剛強。」(《汾陽語 錄》卷中,《大正藏》冊47,頁 613 下)

(13)

「自問自答」禪法,原出於雲門文偃,35不過,雲門乃隨機 考問、勘驗學人,學人不能答,他只好自己「代語」,也是旋立 旋破,不立文字,禁學人擬議思維的。善昭則是有計畫地規構、

撰寫了98 個佛法問題,再一一「代」撰答語。這是善昭創作的 一冊「禪悟百問」(附答案的),學人若人手一冊,常觀常思,

有助於廣通禪理的。

「代別」第二類作品,為「代別—古公案代答、別答」,

共111 則。每一則之撰作形式,亦善昭先撰寫一古公案故事,然 故事中,或學生不能答,善昭即「代」而答之。36或禪師之作答 不格、欠善,善昭則另撰「代」答、37「別」答,38答語多四五字之 短語爾。

此一部資料,與101 則「頌古」作品相近,都是先說「古公 案故事」,這是善昭所編撰第二部「古公案故事」大全了。「頌 古」,大底認同古公案中禪德之講答,善昭再藉四句偈「頌」,

解說其義蘊爾。「代別— 古公案代答、別答」,則無論古公 案中禪德講答如何,善昭自要提出一種新說、新解了,這是一部

「古公案新說、新解大全」。

35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垂示代語二百九十則」,大略皆「自問自答」

禪法,代答、代語禪風,大略,出自於雲門文偃。魏道儒之《宋代禪宗文 化》頁81,與杜繼文《中國禪宗通史》頁 385,也都指示出來了。

36 例如:「阿育王請賓頭盧,齋問:承聞尊者,親見佛來,是否?尊者以手 擡眉,示王云:會麼?王云:不會。老僧親見佛來。無對。代云:却勞尊 者。」(《汾陽語錄》卷中,《大正藏》冊47,頁 616 上)

37 例如:「梁武帝請傅大士講經,大士儼然。帝曰:請大士與朕講經,為什麼 不講?誌公云:大士講經畢。代云:講得甚好。」(《汾陽語錄》卷中,

《大正藏》冊47,頁 616 下)

38 「別」答的例子,僅共3 則,如:「王問尊者曰:師得勝法否?云:已得。

王曰:於生死有懼否?云:已離生死。既離生死,可施我頭。師曰:身非我 有,豈況施頭。別云:識頭麼?王便下劍,頭臂俱落。別云:知師不 。」

(《汾陽語錄》卷中,《大正藏》冊47,頁 616 中)

(14)

111 則故事,上自佛陀、迦葉、龍樹、馬鳴西天諸祖,下自 東土達摩、惠能、曹洞、雲門、法眼、南泉、藥山叢林諸師,諸 妙言行,廣博收羅。學人觀閱111 則古禪德故事,已可得豐富之 啟發;再觀閱善昭「代別」之新說、新解,又可得另一重指引與 啟示了。

卷中,共三部善昭自創作之傳禪作品:「古公案解說大 全」、「禪悟百問」、「古公案新說、新解大全」,實善昭所編 造之三部「禪悟教課書」。「禪悟教課書」中,有故事、有問 題、有解說、有答案,內容完善,學人取讀之,可得讀故事書之 趣味,可思解廣備之禪理,乃至得深悟了。

編撰「禪悟教課書」以傳禪,達摩以來,從未之見,這是 善昭獨特新創、新造之方便。此一新方便,與達摩「借教悟宗」

古統,可相通契的。達摩傳禪,特重弘闡《楞伽經》,惠能則特 重《金剛經》,都是同意學人得思維經教,以求解悟、契悟道法 的。善昭編「禪悟教課書」,令學人觀思自得之,亦「借教悟 宗」—思維修古禪法之繼承爾。不過,達摩的「借教悟宗」,

在善昭這裡,成了「借教課書悟宗」。善昭大抵主張,佛陀親宣 的經「教」,與其所編造「古公案解說大全」、「禪悟百問」、

「古公案新說、新解大全」之「禪悟教課書」,無二無別了。

編撰「禪悟教課書」,肯定思維修之禪法,大抵為善昭「文 字禪」,最重要的特色、內涵所在(現代學界對善昭「文字禪」

此一較深刻之義涵,理解與掌握仍不足夠)39。閱讀、思維「禪悟 教課書」以習禪,對文人、儒士,乃至(識字的)一般人而言,

39 他們花了較大的精神,探究善昭「文字禪」之寫作形式—「頌古」、「代 語」等「文字」形式,是否創始自善昭?可參文末所引楊曾文、溫金玉、陽 力、杜繼文、魏道儒、麻天祥等人之專著、期刊論文。

(15)

都是極容易接受的。善昭之「文字禪」—「教課書禪」,竟取 得巨大的成功,北宋以來(迄今),成為中國禪宗最盛大的禪法 主流之一了。40

不過,「借教(課書)悟宗」,一般學人,尤其末流學者,

難免執著「文字」以求禪,「執文失禪」之弊端,恐將層出不 窮。41善昭「文字禪」之提倡與興盛,大抵亦標示了,南北朝、

唐五代以來,中國禪門特重苦行、實踐(閱讀經教為其次)的 古傳統,42將轉向看重思解「禪悟教課書」以求悟(苦行、實踐 為其次)的新潮流中。中國禪宗,將走入衰弱、衰微的新階段 了。43

最後,卷下為善昭「歌」、「頌」作品之集成,共97 則。

或者,這亦可作為善昭藉「文字」以傳「禪」的第四部作品。善 昭喜作詩偈,大抵,承繼自他的老師省念,44省念的老師延沼,

亦極愛作詩偈。45善昭宏揚「詩偈禪」,大略,為對北宋以來,

40 陽力說,善昭之「文字禪」,受到「文人及士大夫的愛戴和護持」,「對宋 代禪學發展也是一個極大的推動」。杜繼文、魏道儒也都有類似的主張。

41 如圓悟《枯崖漫錄》「金華元首座」條,即記有學人,竟以背頌「文字禪」

中之標準答案以為禪者。(《卍續藏經》冊148,頁 153 下)後代另一部

「文字禪」作品《碧巖錄》,學人亦有徒記文句,以為知解辯論之需的情 況,大慧宗杲竟憤而燒毀之。(參佛光山:《禪藏》之〈佛果圜悟禪師碧巖 錄題解〉)岳珂也曾批評:「今之言禪者,好為隱語以相迷,大言以相勝,

使學者倡倡然益入於迷妄。」這是妄說玄言隱語,以為禪了。(文引自杜繼 文、魏道儒:《中國禪宗通史》,頁409)

42 達摩雖重《楞伽經》,主張「借教悟宗」,然「對於生活的態度,是著重精 苦的頭陀行」,參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頁32-33。

43 事實上,禪宗在宋代以後,確實走進了衰退期(詳參文末所引忽滑谷快天、

杜繼文、魏道儒之禪史著作)。文字禪之提倡,或不可視為造成禪宗衰退之 充分理由,但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44 如《古尊宿語錄》蒐集大量首山文獻,其中第五部份即為「偈頌示眾」。

45 風穴喜作「二句偈」,根據《景燈》,共78 則資料中,有 46 則記風穴藉

「二句偈」論禪的,他喜作詩偈可見一般。

(16)

臨濟宗門一貫盛大的文學(字)禪風之繼承與光大。

以上,對三卷《汾陽語錄》內涵,略做分析說明。共470 則 資料中,善昭「文字禪」相關作品(包括「頌古」、「代別」、

「詩偈」)約共407 則,佔全文百分之八十七。善昭確實特別看 重撰作文字以傳禪的,一股「文字禪」新潮流,將成為中國禪門 叢林禪法新主流了。

最後,茲製成「《汾陽語錄》內容及其展示之禪法簡表」,

以便一覽。

表四:《汾陽語錄》內容及其展示之禪法簡表

《汾陽語錄》內容 則數 比例 展示之禪法

卷上

一、善昭與學生之對答29 則

63 則 13%

借 直 說 、 機 鋒 接 人 , 反 對擬議思維 二、「上堂」開法26 則(次)

三、「小參」6 則 四、「頌讚」2 則

卷中

一、「頌古」(「古公案解說大 全」)101 則

310 則 66%

造 「 禪 悟 教 課 書 」 接 人 , 肯 定 思 二、「代別」 維修

(一)「代別—

自問自答」

(「禪悟百 問 」 )9 8 則

(二)「代別—

古 公 案 代 答、別答」

(「古公案 新說、新解 大 全 」 ) 111 則

(17)

卷下

「歌」、「頌」作品97 則 97 則 21%

借 「 歌 頌 作 品 」 接 人 , 肯定思維修

小  計 470 則 100%

三、善昭生平歷史之探究

本節探究善昭生平歷史,以「一手文獻」《汾陽語錄》中,

相關約共9 則資料為主,46分析探究善昭之歷史真貌。此外,

《廣燈》、《建中靖國續燈錄》、《禪林僧寶傳》、《古尊宿語 錄》、《宗門武庫》、《佛祖歷代通載》、《五燈全書》等7 種

「後代禪典燈史」,在善昭過世後,還不斷增蒐其生平歷史新資 料,約共18 則。47本節擬以他們做為補充資料,對善昭生平歷史 進行增補說明。

(一)《汾陽語錄》中之善昭生平歷史

《汾陽語錄》中關於善昭生平歷史之材料,約共9 則。包 括:語錄之首,有北宋文學家楊億所作一篇〈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序〉(以下或簡稱為〈楊億序〉,其中含2 則資料);卷上,

「小參」中一則善昭自說早期參學資料,與〈奉宣編傳燈錄入藏 師觀名字乃述讚并序〉;以及卷下,〈不出院歌〉、〈與重巖 道者住山歌〉、〈山僧歌〉、〈歲旦二首〉、〈慶法筵〉等五首

「歌頌」作品。這是我們今天探究善昭歷史真貌,最珍貴可信賴 的材料。

46 另一種「一手文獻」《景》燈中,新增1 則資料,與善昭禪法思想相關,非

47 關生平。分別新增資料:2 則、1 則、10 則、2 則、1 則、1 則、1 則,共 18 則。

(18)

首先,根據〈楊億序〉,善昭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48 人。出家後,杖策巡遊,喜好廣博參學,歷善知識竟達七十一人 之多。49詳細的參學情況如何?〈楊億序〉並無說明。

然根據《汾陽語錄》卷上一則「小參」記錄,善昭自說曾 參學於石門徹和尚。石門徹當時的開法,說「一切眾生,本源佛 性」具足,「祇為浮雲翳障,不得顯現」,這是如來藏學的開 演。50善昭頗為自負,反問石門徹:若佛性朗月已現,妄念浮雲 做不得遮障,這樣如何呢?經兩三番往來勘問答辯,石門徹竟肯 認善昭,對他說,「仁者善自保任」悟境吧。51

這顯示善昭在參學於石門徹之前,已自悟深契佛道了。不 過,可能並不徹底,他離開石門徹,繼續參訪學習。〈楊億序〉

說,善昭最後是在汝州(今河南臨汝縣東)52省念禪師處,得法 受印,遂成為省念的法裔、法子。53

得法後,善昭南行至楚(今湖北省秭歸縣)54、湘(今湖南 省)55二地,依止林樾(樹蔭)56而住,大略,修頭陀行保任悟境 的。逐漸,竟道俗歸慕,名聲普聞。

48 參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110。

49 參《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5 上。

50 眾生佛性具足而在纏,為標準印度如來藏學之論述,達磨也說:「深信含生 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 四行觀》卷上,《卍續藏經》冊110,頁 807 上)

51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602 中。

52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341。

53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5 上。

54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900。

55 同上註,頁873。

56 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19)

在湘地時,當時的長沙(今湖南省長沙市)57郡守張茂宗,

以湘地四大禪寺為邀,命善昭擇其一而居,廣開法筵。善昭拒絕 了,離開湘地,北行抵達襄州(今湖北襄樊市)58、沔州(今湖北 武漢市漢陽)59,安止於白馬山。60

潛修於湘、楚二地,生活情況如何?《汾陽語錄》卷下,

有一篇〈與重巖道者住山歌〉,大略為此一時期住山之作。61根 據此文,善昭曾與一位重巖道者,一同住山修道,善昭說重巖 道者:「臨崖石上坐思量,正性不明心躁悶」,「不知何者是真 山,妄念空多元不息」,62大略修道不能得力。善昭給他若干協 助,教導他應「識得山中不死人,覺智圓明自看取」等等。63不 過,善昭特重悟後之密行保任,度化重巖道者,隨緣利生爾,他 並無開法廣接的想法、意願。

潛修於白馬山,請求善昭出山開法的法緣,卻接連不斷。

〈楊億序〉說,先有襄州郡牧劉昌言,躬親頂禮拜謁善昭,延請 他出住蘭若寺院,開法接眾。善昭拒絕之,前後共八請,竟皆不 能得到善昭的允諾。

淳化四年(993),西河(今山西汾陽縣)64僧俗共千餘人,

57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131。

58 同上註,頁992。

59 同上註,頁429。

60 參《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5 上。另「白馬山」或為

「白馬寺」之誤寫。「白馬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而「白馬寺」在今湖 北襄樊市西部(同上註,頁230),善昭北抵襄州,「白馬寺」即在襄州境 內,說善昭安止於「白馬寺」中,似乎是更合理的。

61 善昭於淳化四年,離開白馬山,北歸汾州開法。〈與重巖道者住山歌〉大抵 是淳化四年以前,往來湘楚二地,住山修道的作品。

62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1 上。

63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1 上。

64 參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280。

(20)

派遣沙門契聰詣白馬山,再度延請善昭出山開法。善昭終於首 肯,遂北歸,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65「大中寺太子禪院」,攝 受僧俗,廣接群生了。66

善昭學修行遊之路線,以今天的地理位置而言,大抵,是自 山西,南下河南、湖北、湖南,再北上湖北,終北歸山西的。

住太子禪院,善昭曾作一篇〈不出院歌〉,自說:「志靜 安禪不出院」。67〈楊億序〉也說,他效法淨名(按,即維摩詰)

大士,宴坐不離於室,亦效學慧遠大師,送迎不超越虎谿。68大 抵,他採取定點弘化策略,不輕易外出的。如何廣接群生呢?撰 作三種「禪悟教課書」,借「文字禪」接眾,乃為廣接最好的方 法了吧!「不出院」,採取「寫作弘禪」策略,善昭展示成為一 位文人禪師、作家禪師了。69

在太子禪院的第 11 年,景德元年(1004),《景燈》出 版,其中竟收入時年58 歲尚在世的善昭禪語。善昭禪,很顯 然,此時即已得到當世極大的肯定、尊崇了。再過2 年,善昭 60 歲,作〈歲旦二首〉、70〈慶法筵〉71兩首詩,自說:余一花甲 老人,深自慶幸,竟能出家為僧,契悟空心同於祖佛,又能權開 三徑,接引學人,我實在感到其樂騰騰;他的心情非常開心。

65 同上註,頁434。

66 參《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5 上。

67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0 上。

68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5 上。

69 一般文人、作家,個性多內斂、深思,不喜或不善做世俗之交往。善昭不出 院,先前經八請才出山弘法,或許與他亦具此種性格有關。

70 〈歲旦二首〉之第一首說「余今周甲子」,知作於60 歲。(《汾陽語錄》卷 下,《大正藏》冊47,頁 627 下)

71 〈慶法筵〉說「一周甲子慶為僧」,可知作於60 歲。(《汾陽語錄》卷下,

《大正藏》冊47,頁 628 上)

(21)

大中祥符四年(1011),《景燈》奉詔被編入大藏經,72善 昭得知《景燈》與自己的名字、作品,被收入大藏經,極為歡 喜,撰〈奉宣編傳燈錄入藏師觀名字乃述讚并序〉。自說:自我 北歸汾州,傳燈開法以來,共一十八載,73終於果熟道香,今得 聖君(宋真宗)詔命,將《景燈》與己作,收編入藏,藉此金文 玉軸,千古萬古,傳續法道,令眾生永劫清涼,實讚不可及;74 善昭難掩其歡喜之情。文末,另有「頌」一首:「明王治化洽乾 坤,景德親宣燭佛燈,佛日長輝開佛眼,願將此善福吾君。」75 大略,善昭還要對宋真宗,深致感謝與祝福之意了。

以上,根據《汾陽語錄》共9 則關於善昭之生平歷史材料,

對善昭生平歷史進行分析說明。關於善昭之籍貫、出家、參學、

得法、悟後保任修道、開法傳禪,乃至開法後18 年間的生平簡 史,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可信、簡要的理解了。

(二)7 種「後代禪典燈史」對善昭生平歷史之增補說明 除一手文獻《汾陽語錄》外,《廣燈》、《建中靖國續燈 錄》、《禪林僧寶傳》、《古尊宿語錄》、《宗門武庫》、《佛 祖歷代通載》、《五燈全書》等7 種「後代禪典燈史」,在善昭 過世後,還不斷增蒐其生平歷史新資料,約共18 則。他們還可

72 《景》燈奉召被編入藏,較詳細的討論,可參楊曾文:《宋元禪宗史》,頁 257-258。

73 根據〈楊億序〉與〈奉宣編傳燈錄入藏師觀名字乃述讚并序〉,善昭在淳化 四年(993)北歸汾州,至大中祥符四年(1011),恰共一十八載。然楊曾 文另主張善昭在至道元年(995)北歸,至大中祥符五年(1012),一共是 一十八載。(參楊曾文:《宋元禪宗史》,頁258)然至道元年至大中祥符 五年,一共是17 年,非 18 年,楊曾文的計算,恐有誤。本文仍採〈楊億 序〉與〈奉宣編傳燈錄入藏師觀名字乃述讚并序〉之立場、觀點。

74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603 上。

75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603 中。

(22)

以做為補充資料,對善昭之生平歷史,進行增補說明。

首先,根據《禪林僧寶傳》,善昭俗姓俞,年十四,父母 相繼而亡,孤苦厭棄世間,遂剃髮受具出家的,這把出家前的歷 史,說得比較詳細了。出家後,「歷諸方,見老宿者,七十有一 人」,76說法與〈楊億序〉一致。

詳細的參學情況如何?《禪林僧寶傳》說,善昭尤喜曹洞 家風,曾向曹洞宗石門徹禪師請法,將自撰「五位偈」展示給 徹禪師看,石門徹拊手稱善,表示了對他的肯定。77這則故事,

和《汾陽語錄》所說不同,根據《汾陽語錄》,善昭自說參石門 徹,所談內容為「眾生佛性具足而在纏」的如來藏學,並非曹洞 五位說。該如何看待這則新資料?或者,可作為善昭參石門徹,

另一次的求教請法吧。

然在徹禪師會下,善昭心中終疑,以為臨濟兒孫或別有奇 處,他還想往臨濟尊宿會下去參學。78最後,參學於首山,《禪 林僧寶傳》說:

最後至首山,問:百丈卷簟意旨如何?曰:龍袖拂開全體 現。昭曰:師意如何?曰:象王行處絕狐蹤。於是大悟,

言下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有 問者曰:見何道理,便爾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處。服 勤甚久,辭去。79

這把善昭參求首山省念禪師,談話、得法的細節,都講清楚了

76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上 - 下。

77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下。

78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下。

79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下。

(23)

(〈楊億序〉僅說「受印於汝州南院省念」,未說明細節)。善 昭乃提出「百丈卷簟意旨如何」、「師意如何」兩問,首山分別 答以「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狐蹤」,他忽而大悟 的。

關於淳化四年善昭之出山開法,《禪林僧寶傳》說,今年,

善昭之恩師,省念已亡歿辭世,80契聦往迎善昭,希他出山續法 傳燈,善昭竟閉關高枕。契聦排闥(破門)81而入,譴責之:過 去風穴師祖,擔憂臨濟宗脈墜滅,幸得省念先師傳燈紹弘,今省 念已棄世,你應荷擔如來大法,那裡是可安眠的時候呢?善昭忽 驚悟,起握契聦之手說:非公不聞此語,我當趨辦汾州之行了。

遂北歸,住持「太平寺太子院」,紹弘臨濟法脈。82這把契聦延 請善昭出山之細節,講得非常詳細了。

不過,根據一手文獻〈楊億序〉,善昭住持之寺院為「大中 寺」,並非「太平寺」。最早的「後代禪典燈史」《廣燈》(在 善昭過世後5 年出版)記善昭,亦做「汾州大中寺太子院賜紫善 昭禪師」。83「大中寺」,大抵是不錯的,然《禪林僧寶傳》為何 改成「太平寺」呢?「大中」與「太平」兩字形相似,在傳抄的 過程中,或誤看「大中」抄成「太平」了吧?或者,在《禪林僧 寶傳》撰作出版的年代(善昭過世101 年後),「大中寺」已改 成「太平寺」?這尚賴進一步考訂。不過,無論如何,在善昭的 年代,說他住在「大中寺」,應可確定為無誤的。

住太子禪院,《禪林僧寶傳》說,善昭安禪辦道,竟足不

80 首山在「淳化四年十二月四日午時」過世,可參《景》燈卷上,《大正藏》

51,頁 304 下 - 305 上。

81 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82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下 - 456 上。

83 《天聖廣燈錄》卷上,《卍續藏經》冊135,頁 598 上。

(24)

越閫(門檻)84,達三十年之久。85這與《汾陽語錄》卷下〈不出院 歌〉與〈楊億序〉所說,內涵為一致的。

其他生活情況如何?《建中靖國續燈錄》說,善昭曾閱覽 大藏經共六遍,並做成提綱宗要,共十策。86十策宗要,大抵指

《汾陽語錄》中「汾陽三決」、87「汾陽三玄語」、88「汾陽四賓 主」、89「廣智歌一十五家門風」90等善昭之開示語或作品。閱《大 藏經》共六遍,若所言為真,我們也就得以理解,善昭創作三冊

「頌古」、「代別」之「禪悟教課書」,其廣博知識的來源了。

達摩以來,善昭大抵是最博學的禪者之一,他在建立一個圓通禪 教的禪門宗匠新典範了。

根據《宗門武庫》,善昭曾夜夢亡父母向他索討酒肉、紙 錢,善昭依俗制準備酒肉、紙錢祭祀之,祭祀完畢,自己竟獨坐 筵席中,飲啖酒肉自若,91他竟得到一個「酒肉僧」的新形象了。

另根據《廣燈》,某一年寒冬,汾州北地因過於嚴寒,僧眾 難於久立,善昭遂決定,且罷小參,待天暖再行之。不到十日,

忽有一兩耳帶環、手持金錫之胡僧來到方丈,對善昭說:您何故 竟罷却小參?您會下自有不憚寒暑為佛法獻身命者,未來你將得 到六位法器啊。92

84 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85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5 下 - 456 上。

86 《建中靖國續燈錄》卷上,《卍續藏經》冊136,頁 49 下 - 50 上。

87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7 中。

88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7 中。

89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8 上。

90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1 上。

91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卷上,《大正藏》冊47,頁 944 中。

92 《天聖廣燈錄》卷上,《卍續藏經》冊135,頁 748 上。

(25)

六法器為誰?《廣燈》並無說明。不過,根據《廣燈》卷 十七、十八,錄善昭法嗣共六人:道一禪師、守芝禪師、楚圓禪 師、惠覺禪師、智圓禪師、曉愚禪師,93這大略是李遵勗(《廣 燈》作者,亦善昭之學生)親見的事實。94那麼,六法器說,有 可能是李遵勗根據六法嗣事實,與胡僧傳說的揉合編造(當然,

也可能確有其事,且胡僧之預言竟極精準)。這一則略帶神異的 故事,有現代學者斥之為「怪談」。95

「怪談」在《古尊宿語錄》中,繼續有新發展。《古尊宿 語錄》說胡僧竟能「乘雲而至」、「乘雲而去」,更神異了。他 並明說六大法器為:楚圓、守芝、慧覺、智圓、谷泉、齊舉。96 這與《廣燈》的立場不甚一致,《廣燈》所主張之道一、曉愚,

《古尊宿語錄》改成了谷泉、齊舉。

孰說為正?根據較早期北宋燈史《建中靖國續燈錄》、《禪 林僧寶傳》,皆錄有谷泉、齊舉之生平思想資料,97兩人亦皆善 昭高足,應是不錯的。這樣說來,《廣燈》與《古尊宿語錄》各 自主張的六法器說,皆為正確。那麼,善昭的得法傳人,一共至 少有8 人了。這或可做為一個明確的證據,反駁「六法器預言」

說,實為荒誕錯誤了。

關於善昭之入滅,一手文獻《汾陽語錄》中無載,最早記錄

93 《天聖廣燈錄》卷上,《卍續藏經》冊135,頁 598 下。

94 李遵勗尤與善昭之上座高足楚圓,交往甚密,可參《禪藏》〈天聖廣燈錄題

95 解〉。

忽滑谷快天語,參其《中國禪學思想史》,頁388。

96 《古尊宿語錄》卷上,《卍續藏經》冊118,頁 271 下 - 272 上。

97 《建中靖國續燈錄》卷7 與卷 4,分別錄有「南嶽谷泉大道」與「舒州法華 禪院齊舉禪師」之機緣語句。《禪林僧寶傳》卷上,亦記有谷泉生平歷史,

然無齊舉生平歷史。

(26)

此事者為《廣燈》,此為李遵勗親身經歷善昭入滅的紀錄,這則 新資料,可作為「一手文獻」來利用之。

根據這則新資料,李遵勗原計致請善昭,希望他能從汾州移 駕至潞州(今山西長治市)98承天禪院開堂說法。善昭允諾之,

臨行前,大眾設筵為善昭餞行,他對李遵勗的專使說:你先到厨 房去用飯,吃完了,再來取我的回覆書信。專使用餐完畢,往詣 善昭,善昭竟不起于座,壽終圓寂矣。99這是李遵勗親身參與的 見聞,關於善昭之入滅,我們得到一個可信賴的理解、掌握。

然而,後世將善昭入滅故事,增說得更豐富神奇了。《禪 林僧寶傳》說,李遵勗命使者延請善昭,三請而不得允諾,因得 責罰,第四請時,使者要求善昭必須同往,否則他只有一死了。

善昭遂令設饌席,並自整頓行裝,於饌席中對大眾說:我要先走 了,竟停箸而化。100這表現出善昭乃能坐脫立亡,生死自由了。

《古尊宿語錄》繼承《禪林僧寶傳》,更增添新故事:善昭 坐逝前,曾詢問弟子,有誰能同去得?共三位學人願同去,然善 昭不肯前兩位學人,僅認同第三位侍者。隨後,他向李遵勗的使 者告別,遂怡然坐逝,善昭之侍者,竟亦立化隨善昭同逝了。101 應如何看待《禪林僧寶傳》、《古尊宿語錄》的新故事?大 略,這是後世編造的神話新說吧。《廣燈》李遵勗之一手見聞,

平實樸質,並未言及神異,仍應以《廣燈》之說為正才是。

最後,關於善昭之世壽,《禪林僧寶傳》說,善昭「閱世

98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936。

99 《天聖廣燈錄》卷上6,《卍續藏經》冊 135,頁 752 上。

100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6 上。

101 《古尊宿語錄》卷上0,《卍續藏經》冊 118,頁 274 下 - 275 上。

(27)

七十有八,坐六十五夏」,102一共活了78 歲,出家共 65 年。

《佛祖歷代通載》說同《禪林僧寶傳》,103《五燈全書》略異,

說善昭「臘五十六」,104出家共56 年。這可備為兩種異說,也 可能是《五燈全書》在傳抄的過程中,誤將「六十五」,抄成

「五十六」了。

善昭的生卒年代呢?元代《佛祖歷代通載》主張,善昭卒於 宋仁宗天聖二年甲子(1024),105往前推78 年,他應生於後漢天 福十二年丁未(947)。清代《五燈全書》則說,善昭卒於宋真 宗乾興元年壬戌(1022),往前推 78 年,則應生於後晉開運二 年乙巳(945)。

兩說孰為正確?在欠缺一手文獻可資考訂的情況下,本文暫 將兩說並列陳之。由於《佛祖歷代通載》的說法,為較早明確的 說法,本文論善昭生卒年,暫依《佛祖歷代通載》之說。106

以上,根據7 種「後代禪典燈史」共 18 則新資料,對善昭 生平歷史,進行增補說明。關於善昭出家前之歷史、參學、得 法、延請出山之細節、住太子禪院傳禪生活情況、入滅、生卒年 代,我們可得到較為詳細增補的掌握、理解了。

最後,茲製成「善昭生平記事年表」,以便一覽:

102 《禪林僧寶傳》卷下,《卍續藏經》冊137,頁 456 上。

103 《佛祖歷代通載》卷上8,《大正藏》冊 49,頁 661 下。

104 《五燈全書(卷上- 33)》卷中 2,《卍續藏經》冊 140,頁 573 上 - 575 下。

105 《佛祖歷代通載》卷上8,《大正藏》冊 49,頁 661 下。

106 楊曾文之《宋元禪宗史》,與陳垣之《釋氏疑年錄》,也都採取此一立場。

(28)

表五:善昭生平記事年表

分期 一手文獻《汾陽語錄》之記錄 7 種後代禪典燈史之 增補說明 1. 出生 太原人。 (1) 《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

說 善 昭 生 於 後 漢 天 福 十 二 年 丁 未

(9 4 7 ) , 《 五 燈 全 書 》 則 主 張 生 於 後 晉 開 運 二 年 乙 巳

(945)。

(2) 俗姓俞。

2. 出家前 父母相繼而亡,孤苦厭

棄世間。

3. 出家 建隆元年(960),14

歲。

4. 參學 (1) 廣參七十一位善知識。

(2) 曾參學於石門徹和尚,談如 來藏學。

參學石門徹禪師,談曹 洞「五位偈」。

5. 悟道 得法於汝州省念禪師。 善昭提「百丈卷簟意旨 如何」、「師意如何」

兩問,省念答以「龍袖 拂開全體現」、「象王 行處絕狐蹤」,忽而大 悟。

6. 悟後保任 (1) 南行至楚、湘二地,依止林 樾,保任修道。

(2) 與重巖道者同住山修道。

(3) 長沙郡守張茂宗,邀善昭開 法,善昭拒絕之。

(4) 離湘,北抵襄、沔二州,安 止白馬山。

(5) 襄州郡牧劉昌言,請善昭出 山開法,前後八請,善昭皆 拒絕之。

(29)

7. 延請出山 (1) 淳化四年(993),47 歲,

契聰詣白馬山,請善昭出山 開法,善昭終允之。

(2) 北歸,住汾州「大中寺太子 禪院」弘禪。

(1) 善昭初拒出山,契 聦 告 以 省 念 已 亡 歿 辭 世 , 善 昭 應 荷 擔 如 來 大 法 , 善 昭 遂 同意之。

(2) 「大中寺」,《禪林 僧 寶 傳 》 做 「 太 平 寺」。

8. 住太子禪 院弘禪

(1) 採定點弘化策略,「不出 院」,撰「文字禪」作品以 弘禪。

(2) 景 德 元 年 ( 1 0 0 4 ) , 5 8 歲,《景燈》出版,其中收 入善昭禪語。

(3) 景 德 三 年 ( 1 0 0 6 ) , 6 0 歲,作〈歲旦二首〉、〈慶 法筵〉。

(4) 大中祥符四年(1011),65 歲,《景燈》奉詔被編入大 藏經,善昭作〈奉宣編傳燈 錄 入 藏 師 觀 名 字 乃 述 讚 并 序〉。

(1) 安禪辦道,竟足不 越 閫 ( 門 檻 ) , 達 三十年之久。

(2) 閱覽大藏經六遍,

做成提綱宗要十策。

(3) 夜夢亡父母,依俗 制 備 酒 肉 、 紙 錢 祭 之 , 祭 畢 , 自 飲 啖 酒肉。

(4) 有神異胡僧來訪,

預 言 善 昭 會 下 將 得 六位法器。

(5) 根 據 《 廣 燈 》 與

《 古 尊 宿 語 錄 》 , 善 昭 會 下 至 少 應 有 八位得法傳人。

9. 入滅 (1) 根據《廣燈》可信

資 料 , 李 遵 勗 原 擬 邀 請 善 昭 至 潞 州 承 天 禪 院 開 法 , 臨 行 前 , 竟 壽 終 捨 世 , 不 及 赴 約 。 《 禪 林 僧 寶 傳 》 與 《 古 尊 宿 語 錄 》 , 則 增 添 善 昭 坐 脫 立 亡 、 生 死 自 在 、 學 人 隨 化 等神異新故事。

(30)

(2) 《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 主 張 , 善 昭 卒 於 宋 仁 宗 天 聖 二 年 甲 子

(1024),《五燈 全 書 》 則 主 張 卒 於 宋 真 宗 乾 興 元 年 壬 戌(1022)。

(3) 世壽 78 歲。

(4) 出家之僧臘,《禪 林僧寶傳》等說65 年 , 《 五 燈 全 書 》 說56 年。

四、善昭禪法思想之探究

本節探究善昭之「禪法思想」,「禪法思想」,大略包括

「禪悟思想」、「教學思想」等內涵。以兩種「一手文獻」:

《汾陽語錄》中約共461 則資料、107《景燈》中1 則新資料為主,

對善昭禪法思想進行分析探究。此外,再根據《廣燈》、《碧 巖錄》、《佛果擊節錄》、《人天眼目》等4 種「後代禪典燈 史」,約共10 則後世新資料,108對善昭禪法思想進行增補說明。

(一)《汾陽語錄》、《景燈》中之善昭禪法思想

1. 直說佛道之義涵

佛道之義涵為何?根據《汾陽語錄》,我們可以看見,善昭 多「直說」、「明說」的,這樣的禪風,大抵,是對惠能禪法的

107 《汾陽語錄》共470 則資料,扣去 9 則善昭生平歷史資料,剩下關於禪法思 想資料共461 則。

108 分別新增資料:4 則、2 則、1 則、3 則。

(31)

回歸與繼承。109善昭「直說」佛道之義涵,可略分四點述之。

(1) 直說「眾生即佛」的如來藏學

善昭說佛道,直說「眾生即佛」的,110如說:

上 堂 云 : 一 切 眾 生 本 源 佛 性 , 譬 如 朗 月 當 空 , 只 為 淨

(按,應為浮)雲遮障不得顯現。111 又:

早參云:平旦寅狂機,內有道人身,爾等聞鐘聲上來,不 是狂機。那箇是道人身?有識得底麼?112

〈直指本心〉詩說:

眾生少信自心佛,不肯承當多受屈,妄想貪嗔煩惱纏,都 緣為愛無明窟。113

「佛性」在哪裡呢?當知,眾生之「自心」即是「佛」,「一切 眾生」身心「內」,都藏有一個「道人身」,只緣被「貪嗔煩 惱」等「浮雲」「妄想」「遮障」住了,是以「不得顯現」。

這是標準的印度古如來藏學之論述,所謂「深信含生同一 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114達摩以來,特重宣揚此

109 根據敦煌本《壇經》,惠能乃直說、明說「摩訶般若波羅密」、「自性起 用」等禪理法義。惠能以後,藉舉手投足、一花一葉顯示佛道的新禪法興盛 起來,不看重直說、明說,所謂大機大用,卻益發隱晦了。

110 相關論理約共28 則,僅舉 3 則為例。

111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600 下。

112 《汾陽語錄》卷上,《大正藏》冊47,頁 598 上。

113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8 下。

114 文引自《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卷上,《卍續藏經》冊110,

807 上。然而,這是指眾生「有」佛性,還是眾生「即是」佛呢?從凡夫

(32)

理,惠能、洪洲馬祖道一、臨濟義玄,都看重宣揚此一禪法。115 善昭將達摩以來的如來藏禪,一貫繼承下來了。

(2) 佛道為證「一切法空」

說「眾生即佛」之如來藏理,畢竟是方便說,《楞伽經》

說,這是佛陀為了「開引計我諸外道」的方便施設,終究,還是 要令他們「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116

根據《汾陽語錄》,善昭雖說「眾生即佛」之如來藏學,也 還要遣破方便,更深說當契「一切法空」的,如說:

夫 法 師 者 , 登 狻 猊 座 , 廣 敷 妙 義 , 談 二 空 理 , 理 契 圓 常。……夫禪師者,元真一氣,堅固三空,行住怡然。117

〈不出院歌〉說:

正定不生諸妄解,須知萬法本元空。118

〈了義經歌〉說:

解空人祖佛位,剖出眾生根本智,……當處無心空不生,

永棄斷常能所地。119

〈悟道〉詩說:

煩惱一面來看,佛性為潛在地存「有」;然一但開悟,「真性」真心顯現,

眾生「即是」佛了。

115 如惠能說:「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姓(性)。」(敦煌本《壇經》,

《大正藏》冊48,頁 340 下)馬祖也說:「在纏名如來藏,出纏名大法 身。」(《景》燈卷中,《大正藏》冊51,頁 440 中)

116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大正藏》冊16,頁 489 中。

117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19 下。

118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0 上。

119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1 中。

(33)

一悟大乘空,萬境自然通,圓融三界外,包含六趣中。120 什麼是「法師」、「禪師」、「祖佛位」、「悟道」?當要能

「談二空理」、「堅固三空」、「知萬法本元空」、「解空」、

「悟大乘空」。悟道,善昭明說,當即一切法,破一切法執,深 契「一切法空」的。

(3) 佛道為「空體起用」

契「一切法空」,並非沉空守寂,根據《汾陽語錄》,善昭 亦明說,契悟空寂理體,能興起廣大作用。首先,分別染著之六 根,轉成圓明、圓通之狀態,如〈都釋六根圓明短歌〉說:

眼耳鼻舌身兼意,六用皆同一法智,百千巧妙應機緣,物 物俱圓離塵翳。眼色空耳聲離,香味觸法俱無滯,和融自 在號圓通。這箇圓通絕真偽,要分明須審細,六道神光常 不閉,心隨萬境境唯心。心境元空總周備,重重帝網六門 開,鏡象圓真明一切。121

契悟「心」、「境」一切法「空」寂理後,「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將生起「六」種大「用」,「六道神光」「常」運行而

「不」停「閉」。雖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卻「無滯」無 著,「百千巧妙」無執地「應」處一切「機緣」,達到六根「圓 通」的境界了。122

其次,還能廣接群生,與樂拔苦,令眾生入解脫境界,123

120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7 中。

121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5 下。

122 善昭另做有〈六根圓明頌〉與〈六相頌〉,都是談六根圓通,參《汾陽語 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5 中。

123 相關論述資料約共45 則,僅舉 2 則為例說明之。

(34)

〈自慶歌〉說:

法性通無諂曲,問答隨機不拘束,慈悲喜捨種良田,寬裕 清通施金玉。性恬和常肅穆,願與天人作眼目,五根五力 導五通,三脫壞三毒。124

〈法身歌〉說:

雖無念以無私,乃有恩而有力,展之不舒,收之不克。現 千般異像於人天,化萬類長懸於太極,震威靈無邊剎土,

豈礙星辰化群生。……興大悲而拔苦,有恩運大慈,而與 樂無德。125

契悟「無念」、「無私」之「法性」後,能生起「問答隨機」、

「慈悲喜捨」、「與天人作眼目」、「恩運大慈」、「大悲拔 苦」等廣大作用,「壞」眾生之「三毒」,令入「五通」、「三 脫」、「三空」之解脫境界呢!

悟道,善昭大抵直說、明說,為契「一切法空」,又能生 起六根圓通、廣度群生之大用,即深契「空體起用」理也。「空 體起用」,惠能所謂:「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 切處,常淨自性,使六賊從六門走出,於六塵中不離不染,來去 自由。」126惠能下四家(荷澤、保唐、洪洲、石頭)、五宗(溈 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都說「空體起用」理的。127

124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0 中。

125 《汾陽語錄》卷下,《大正藏》冊47,頁 623 下 - 624 上。

126 敦煌本《壇經》卷上,《大正藏》冊48,頁 340 下。

127 「四家」僅舉馬祖為例,如說:「著衣喫飯,言談祗對,六根運用,一切施 為,盡是法性。」(《天聖廣燈錄》,《卍續藏》冊135,頁 326)「五 宗」僅舉臨濟為例,如說:「此人處處不滯,通貫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境 差別,不能迴換,……向一切處遊履國土,教化眾生……。」(《天聖廣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discovery is not only to provide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the research of Wenxuan that has a long and excellent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but also to stress

This proves that ρ is the radius of convergence of S, and that parts (i) and (iii) hold.. W EN -C HING L IEN Advance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Vinaya and Abhidharma literature, learning still enjoyed respects in religious life but the scope of learning became more specific. Mahāyāna literature recognize learning

To proceed, we construct a t-motive M S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t has the GP property and its “periods”Ψ S (θ) from rigid analytic trivialization generate also the field K S ,

 The teacher explains to learners their duties: to present their ideas and findings on the questions on their role sheet, and lead the other group members to discuss the

Then, after inspecting all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Receiving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I have discoverd that Rules for Precepts Transmission Ceremonies

Based on the author's empirical evidence and experience in He Hua Temple from 2008 to 2010, the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acculturation and effect of Fo Guang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