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心與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發心與發展"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發心與發展

──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星雲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

各位貴賓、各位會員:

大家好!國際佛光會創會已然邁入第十一年了,今天大家不遠千里,從世界各地前來日 本東京參加第九次世界會員大會,實在非常難得殊勝。

聯合國曾訂定一九六五年為「國際開發年」,「開發」是這個時代大家共同的任務。尤 其廿一世紀是個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一般人莫不以汲汲開發世間的經濟生活為要務,

而我們佛教徒則以開發內心的真如佛性為根本。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佛教的團體,因此我們不但要有「內在」的開發;我們同時也要有「外 在」的開發。內在的開發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外在的開發就是開發我們的世界。

例如,現在舉世矚目的太空總署,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地開發外太空,人類不但登陸了月 球,甚至發現火星、木星裡也有水源,也能提供植物的生存;甚至蘇聯和平號的衛星,在太 空服務人類十多年後,才在去年於南太平洋功成身退。世界的能源專家,也不斷地探勘海底,

開發海底石油的能源。現在的開發公司,更致力發展都市建設、開發山海新生地等工程。目 前世界上著名的機場,包括香港過去的啟德機場、現在的大嶼山機場,還有新加坡的樟宜機 場、曼谷的廊曼機場等,不就是興建在海埔新生地上的建築物嗎?

此外,現在的學校教育,有將「開發潛能」列為教學計畫者,還有文學家開發文學的領 域,創作許多優美的詞章、動聽的詩歌,以及哲學家發揮對未來學的思惟、對人類慈悲心的 提倡等,這些都是在開發我們的精神世界。由此可知我們人類文化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中。

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也和社會大眾一樣,時時都在開發自己,以求自度;念念開發社會,

以期度他。例如「佛光會員四句偈」說:

(2)

《普門學報》第10 期 / 2002 年 7 月 第 2 頁,共 28 頁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ISSN:1609-476X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從這四句偈中,我們希望會員大眾能開發自己的慈悲心,開發自己的喜捨心,開發自己 惜福結緣、慚愧感恩的心,甚至開發自心本性裡大願大力的禪心佛性,以期自利利他,自度 度人。

此亦說明,本會自從十一年前創會之初,就在提倡自他開發、內外開發、事理開發。主 要的是希望我們的家庭,不只是開發財富能源,更要重視開發人際關係的和諧;不只是希望 升官發財,更要以福利社會人群為心志之所歸。

今年是國際佛光會創會屆滿十一周年,又值廿一世紀人類新紀元的初始,所以我們特別 在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在日本召開的此刻,提出「發心與發展」的主題,希 望今後人人在「發心」方面,要能發四種心:

一要「發慈悲心,怨親平等」;

二要「發增上心,定慧等持」;

三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

四要「發菩提心,自在圓滿」。

「發心」之外,還要有四種「發展」:

一要「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

二要「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

三要「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

四要「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

發心,就是建設自我;發展,就是建設世界。幫助自己要「發心」;幫助世間要「發展」。

茲略述其義如下:

一、發心

佛教的百千法門中,「發心」最為重要。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佛教將「心」比喻 為「田」、為「地」;田地不開發,如何能播種?心地不開發,如何長養菩提?所以在佛門

(3)

的修持裡,都要我們發「四無量心」,發「四弘誓願」,並且實踐「四攝法」、「四加行」,

以期自度度人。

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心發,則佛道堪成。」因此,希望我們會員大眾 要發四種心:

(一)發慈悲心,怨親平等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娑婆世間最大的缺陷,就是愛與恨的分歧、怨與親的疏離。

其實,愛恨、怨親都是主觀的分別,例如自己身上的一塊爛肉,由於是自己的,因此就會好 好的加以洗滌、治療、保護。本此心理,如果我們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能夠「以愛止恨」、

「以親處怨」,懂得人我乃是「同體共生」、「人我一體」,把你我的立場相互融和,進而 開發自己的慈悲心,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親眷,都是 我們的羅睺羅。

所以佛經說:「以慈止怨,以忍息諍」;基督教也說:「愛你的仇敵」;儒家則有「泛 愛眾而親仁」的精神。佛陀更以叛徒提婆達多為自己的逆增上緣,這一切都是慈悲心的展現。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維摩經》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 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佛教的三藏十二部雖然有無 量的法門與教義,但是皆以慈悲為根本;《怖魔經》說:「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則為魔 法。」

所謂「慈悲」,如《八大人覺經》說:「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自古以來,菩薩發心都是甘願為眾生做牛做 馬,為眾生服務;如果沒有眾生,何來佛道呢?所以慈悲是通往佛道的一條捷徑。

慈悲不僅是理念上的瞭解,更應該從身體上付諸實踐。例如:地藏菩薩的「地獄度眾」、

韋馱尊者的「三洲感應」、溈山靈祐禪師的「願做眾生的老牯牛」、布袋和尚的「撿拾人間 的煩惱」等。歷代的諸佛菩薩、一切聖賢,那一個不是如觀世音菩薩一樣:以慈眼視眾生、

以悲心度眾生,以慈悲來示現人間呢?

慈悲是淨化、昇華的愛。人與人之間,如果能換個立場,人我對調,為對方著想,就能 興起慈悲的念頭。一念慈悲可以化除貪欲,一念慈悲可以化除瞋恨,一念慈悲可以化除驕慢,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怖畏。所謂「一人慈悲,眾皆伴侶」;「萬人慈悲,法界一如」。如果一 個人實踐慈悲,大家都可以做我們的朋友;如果社會大眾都發起慈悲運動,普天之下自然也 都能如兄弟手足一般的相親相愛了。

(4)

《普門學報》第10 期 / 2002 年 7 月 第 4 頁,共 28 頁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ISSN:1609-476X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過去,佛陀的慈悲曾經讓眾生得到庇護安樂;現在希望我們的佛光會員,也能本著佛陀 的慈悲心懷,先從自他怨親平等做起,能夠如《法華經》所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 是我母,一切年輕於我者,皆是我的兄弟姊妹;即使是冤家仇敵,我也可以化他、愛他,但 不能恨他。以此慈心來引導全世界人類,邁向光明幸福的康莊大道。

(二)發增上心,定慧等持

「增上」就是增勝上進的意思。《成佛之道》說:「下求增上生,現樂後亦樂。」對於 世間的物用,我們並不排斥、否定,因為人在世間上生活,自然就需要眷屬的愛敬、淨財的 增長,以及福樂富貴的不斷增上,這才是人間生活的要求。

但是,我們光有外在的富有,這是不夠的,我們對於內在的精神,還必需透過「定慧等 持」、「止觀雙修」,不斷的自我提昇,以期如「佛光會員信條」所說:「我們現證法喜安 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談到「定慧等持」,在《六祖壇經》的〈定慧品〉中,惠能大師說:「定慧一體,本是 不二。」「定」,就是要我們遇境不動心、不氣惱;「慧」,就是要我們運用得體,凡事如 法,那就是智慧的妙用。如大顛禪師的侍者告訴大顛禪師說:對付韓愈要「先以定動,後以 智拔」。

定與慧,離一非道。《涅槃經》說:「定多慧少,增長無明;慧多定少,增加邪見。」

六祖大師則說:「常生清淨心,定心而有慧;於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無心,雙修 自性證。」

定與慧的關係,如金與器、如水與波、如燈與光,都能相互為用,不即不離。定與慧,

如鳥之雙翼,如人之雙臂;如果「定慧等持」、「體用一如」,還有何事不能成辦呢?

因此,我們希望佛光會員,人人發增上心,定慧等持。

至於「發增上心」,在佛教裡認為,「五乘佛法」也是從人、天進入到聲聞、緣覺,而 到達菩薩的目標,這就是增上;「四羅漢果」也是從須陀洹、斯陀含,而到阿那含、阿羅漢,

依序增上;菩薩的五十一階位,也是從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而到等覺、妙覺 的佛果。所以,修行絕非一蹴可及,而是逐漸增上的。

現在的佛教,以在家信眾為多,信眾以家庭眷屬的愛敬為根本,如果把家庭的日用、社 會的名聲、物質的利養,都排除在佛法之外,則信徒以何而生存呢?

(5)

所以,本會一直強調,出家僧眾應以發「出離心」為要;在家信眾只要發「增上心」即 可。如果能夠從發「增上心」,漸漸的看破放下,而能激發菩提心,達於「定慧等持」,則 何愁慈悲不能圓滿呢?

(三)發同體心,人我一如

世間上,最煩惱的事就是「差別」,諸如男女、貧富、知見、中外等各種差別。因為有 差別,就有諸多的矛盾;有矛盾就會產生抗拒;彼此抗拒的世間,人我怎能和諧一如呢?因 此,吾人要求世間的和平幸福,就必須泯除人我分別,發同體心,人我一如。

佛法昭示我們:「同體平等,人我一如」。黃山谷在「戒殺詩」說:「我肉眾生肉,名 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想到如此,大地眾生皆和如來一樣,具有智慧德相,

只因我人妄自分別,故而才從差別中生出世間的一切苦相。

世間上的眾生有種種性、種種相;然而相上雖有白種人、黃種人和黑人等種族的分別,

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例如,人人對於安全、和樂、平安、順遂,都是一樣的需求;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應該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就不可以把自己的成就建築 在別人的渺小上面。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教主張要把禪悅法喜與世間大眾共同分享,要把 世間上的一切眾生,都看成是自己的伴侶,都是我自己身心的一部分,都是我自己的生命所 有。

說到眾生,在類別上,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在形相上,有「若有色、若無 色」;在精神思想上有「若有想、若無想」等等。眾生雖有千差萬別,但性靈和吾人都沒有 分別。即使是大地山河、樹木花草,因吾人成佛,它也可以跟我們的自性連為一體。所以,

一切眾生,自性真如都是平等的。

人類,與自己愈近者愈親,與自己愈遠者愈疏。你看,舉世的芸芸眾生,同國、同黨、

同派、同事、同學、同鄉、同姓、同一家;所以有夫妻之情,有兒女之情,有父母之情。愈 是近親,愈是感到和自我的關係密切,所以要建立同體的觀念,先要建立舉世人類都和我有 相互的關係。例如,農夫種植米穀,我才有飲食;工人織布,我才有衣穿;甚至我們生活中 的一切,那一樣不是社會大眾所供給的呢?如果沒有他們的心意、精神、勞苦,則我們便無 法得生。所以離開了眾生,離開了因緣,「我」就不能單獨的存在;能夠建立人我眾生一如 的思想,則在同體共生的理念下,還愁世界不會和平嗎?

(四)發菩提心,自在圓滿

(6)

《普門學報》第10 期 / 2002 年 7 月 第 6 頁,共 28 頁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ISSN:1609-476X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菩提心就是犧牲奉獻,就是成就眾生,因此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的菩 提心。

實踐菩薩道的大乘行者,受持菩薩戒除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以外,更有勤修善法的 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這顯示了菩薩行者不僅要消極地不作惡,更要積極 地修一切善,乃至遍學一切法門,以度無邊眾生。

根據《菩薩善戒經》說:「有二因緣失菩薩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惡心。」因為 菩薩發心是為廣度眾生,如果不發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稱為菩薩。

歷代聖賢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均可作為吾人修行的典範。如《本生經》載,佛陀在 往昔行菩薩道時,曾不惜性命「捨身飼虎,割肉餵鷹」,以完成菩薩布施度的宏願;作忍辱 仙人時,為歌利王割截肢體,以不生瞋恨而圓滿忍辱的修行。

此外,目犍連「為教殉難」、富樓那「蠻邦興化」、摩訶男「自沉河底救族人」、法珍 比丘尼「斷臂募資刻藏」等,若非靠著菩提心發起的力量,如何能有此大願大行!如果沒有 歷代的古德們捨身捨命行菩薩道,佛法命脈如何延續於後世?

菩提心不是一時的情緒,而是從生活中點滴的受持奉行;菩提心是不放棄一個眾生,不 輕視一點小善;菩提心是以佛道為依歸,以真理為法侶。

佛光會的宗旨目標,就是要帶給眾生佛法,尤其是歡喜的佛法;是要讓每個人能夠改善 自己,從煩惱的枷鎖中解脫出來,享受人生的歡喜,從物質和自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享受 群我共生的喜悅。

人生一期一期的生命,過去世、未來世因有隔陰之迷而無法掌握,但是一定要能掌握現 世的歡喜。一個人如果擁有再多的金銀財寶、功名富貴,乃至美貌、學識等,卻不快樂、不 歡喜,這樣的人生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佛法裡提倡禪悅、提倡法喜,諸佛菩薩中更有歡 喜佛、禪悅藏菩薩、歡喜地菩薩等。這說明在佛法裡如果沒有體會到佛法的歡喜,就是沒有 宗教的體驗,這樣的信仰就有了危機。如果有了法喜的人,即使給人批評、漫罵、欺負,也 不會失去歡喜,即使苦行,乃至誦經、拜佛、布施助人,也都會充滿了快樂歡喜。

所以,布施、修行,都是法喜、快樂的事;如果布施很苦、修行很苦,就不自在,不自 在,就不是菩提心。人生如果不自在,也不圓滿;觀世音菩薩「遊諸國土」,遊,就是自在。

因此,希望吾等佛光會員,人人都能效法諸佛菩薩的廣發菩提心,能夠「上求佛道」,也能

「下化眾生」;能夠在菩提心中自在解脫,才能圓滿。

(7)

二、發展

國際佛光會自一九九一年二月一日在台灣創會,繼而翌年的五月十六日在美國成立世界 總會。十年來佛光會一直本著既定的宗旨、目標、方向在發展。

佛光會的發展方向,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從做好一個「佛光會員」,繼而建設「佛光 人家」,接著發展「佛光社區」,到最後創造「佛光淨土」為終極目標。

創造佛光淨土既是佛光人努力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希望未來的佛光會,應該加強檀講 師、檀教師、檀導師的訓練,加強佛光會員的國際宏觀,大家一起來開發世間的能源,更一 起來開發內心的寶藏,希望大家朝著下列四個方向,努力實踐。

(一)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

佛光會自創會以來,一再的提倡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尤其在有關信眾的教育方面,

我們在各地舉辦讀書會、短期出家修道會、各種講習會、各種成長營,甚至青少年的進修班、

交響樂團,還有佛光青年團、佛光成人禮等。

我們在文化、教育、公益上給予信徒的教育,主要就是要大家開發真善美的品德。因為 現在的世間,家庭裡的份子,彼此缺乏真情,所以家不成家;社會上,群我之間缺少善行,

所以產生人我決裂。由於人類不把真如佛性裡的美好,表現到人間來,大家共榮、共有、共 好,反而到處充滿了貪瞋嫉妒,猙獰醜陋,失去了真善美好的因緣,這個世間還有什麼可愛 的呢?

真善美好,是人間最重要的目標,也是人間最需要開發和建設的境界。《妙法聖念處經》

說:「眾善應可愛,如父復如母;美善體安然,能離於喧諍。美善人天喜,美善增勤勇;美 善眷屬多,美善三塗離。美善息諸惡,美善離煩惱;能棄語過非,應修諸眾善。」

真善美好的人生,是天上、人間,大家一致共同追求的目標。為了開發人間的真善美好,

我們希望本會大眾,今後應該在身口意上,依循佛陀的開示:

1. 說話時,要說真語、實語、如語、不異語、不誑語等令人受用的好話。(《金剛經》)

2. 做事時,要做善行、懿行、美行、利行等有益於人間的好事。(《阿含經》)

3. 存心時,要存慧心、道心、悲心、願心等祝福別人的好心。

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也正是本會所提倡的「三好運動」。本會長久以來雖然一 直都以推動三好運動來發展人性的真善美,並且將此視為發展的重要任務,但是總覺得還是

(8)

《普門學報》第10 期 / 2002 年 7 月 第 8 頁,共 28 頁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ISSN:1609-476X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不夠。因此,我們更希望政府當局,乃至全世界的有識之士,對於有關開發人性真善美好的 建設,都應該給予獎勵,給予宣揚。以期風氣所及,讓我們的人間社會,到處所聽到的都是 美好的聲音,到處所見到的都是真誠感人的事情;到處所想到的都是為人服務的善事。

我們希望全體佛光會員,大家率先動員,大家一起來學習發展,讓我們推己及人,創造 一個和諧美好的人間,讓大家都能擁有一個真善美好的人生。

(二)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

世間上,人人都希望發展自己的事業,發展自己的財富。但是,我們尤其希望大家能重 視福慧事業的發展,重視共有聖財的發展。

說到財富,有「狹義的財富」,諸如金錢、房屋、土地、股票等;有「廣義的財富」,

例如健康、智慧、人緣、信用、道德等。

除此以外,還有「有價的財富」,譬如聲望、名譽、成就、歷史;也有「無價的財富」,

比如人格、良知、真心、本性等。乃至有形的財富、無形的財富;現世的財富、來世的財富;

個人的財富、大眾的財富;物質的財富、精神的財富;一時的財富、永遠的財富等等。

所有的財富,要能與福慧建立關係;福慧是人生最究竟圓滿的財富。佛陀是福慧具足的 兩足尊;福慧事業不能發展,人生就不能圓滿。所以我們呼籲大家,為了要福慧具足,要發 展聖者的財富。

所謂聖者的財富,例如般若禪定的財富、法喜禪悅的財富、慚愧感恩的財富、慈悲智慧 的財富;也就是淨財、善財、法財。

《諸法集要經》說:「珍寶有散壞,法財用無極;唯所修善法,百千生相逐。」真正的 財富,不一定要看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黃金、股票,這些都是五家所 共有,個人無法獨得;人生唯有發展信仰、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

才是真正的擁有世間的福慧聖財。這些財富不但現世受用,來世還可以受用;不但一時受用,

還可以終身受用;不但一人受用,還可以大眾受用。

因此,人不要只看重個人的財富,也要創造、發展共有的財富。甚至,你固然可以擁有 私有的財富,但你更要懂得享受共有的財富,例如陽光、空氣、淨水等。你懂得的話,宇宙 山河、公園道路,都是我們能享有的財富,我們還會貧窮嗎?

人為什麼來到人間?人不是為了受苦而來,也不是為了鬥爭而來;是為了享受人間的福 慧,享受人間的資源,享受自心的平靜而來。但是這一切,也要靠我們自己來發展,才能獲 得。

(9)

(三)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

世間不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的,世間是由很多個人所共同組織成的社會,大家在社會裡共 求營生。

世界上幾十億的人口,大家要想和樂愛敬的共同生存,當然就要培養人際之間的關係,

發展人我之間的共同需要。所以就有人在物質上發展富麗堂皇的都市,在經濟上發展銀行貨 幣的流通,在感情上發展婚姻眷屬的關係,在生活上發展衣食住行的需要。

但是,在社會的各種建設當中,也有一些不當的發展,例如,舞廳、酒家、賭場、幫派 等場所或組織的設立,提供人們在追求五欲之樂,追求感官刺激的同時,也讓內在深層的性 靈生活跟著墮落、沉淪了。所以社會出現了畸形的發展,人際之間也造成了許多的矛盾、許 多的糾紛;也因此使得和樂愛敬的人際關係,在此世風日下、世道紛雜的混亂時刻,更加顯 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加的需要吾人去為它重新估定價值。

過去,基督教發揚博愛,墨子發揚兼愛,儒家發揚仁義,歷代諸子百家、宗教學者,莫 不希望在思想、學術上發展出另外的一套方案,以充實人際之間和樂愛敬的關係。

但是,從各種發展的結果看來,開發人類賴以維持社會秩序的和樂愛敬之美德,還是有 待佛教來負擔起責任,因為佛教講「心」,心才是一切善美品德的源頭。

一般開發世間的能源,那只是物質上的發展;發展內心的寶藏,那才是真正給人超脫的 方便。例如,國際佛光會為了淨化人心,多年來一直發展「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為了促 進社會的健全和諧,我們推展「七誡運動」;為了找回人性的尊嚴,我們提倡「慈悲愛心人 運動」;為了群我關係的互助,我們舉辦「三好運動」等。

歷屆的佛光會世界會員大會,我們相繼提出「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 與包容」、「平等與和平」、「圓滿與自在」、「自然與生命」、「公是公非」等主題演說,

目的就是希望發展一個和樂愛敬的社會人間。

此外,我們主張「尊重會員大眾,來時歡迎去時相送」;我們提倡「實踐生活修行,隨 時隨地心存恭敬」,也都是為了和諧美好的人我關係。

我們更希望會員大眾,人人學習佛陀「示教利喜」的精神,不斷開發自己內在的能源。

我們要學習《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的尊重;我們要實 踐普賢菩薩「隨喜功德」等深弘誓願;我們要效法古德先賢們「為大法也,何惜生命」之堅 忍不移的精神。希望我全體佛光會員,都能朝此目標發展,並臻完成。

(10)

《普門學報》第10 期 / 2002 年 7 月 第 10 頁,共 28 頁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

ISSN:1609-476X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四)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

現在的時代,對人間的發展可以說一日千里,大家對未來的發展,更是寄以殷切的關注。

「未來學」是這個時代的熱門學科,大家的眼光都望向未來,注意未來。例如,現在的 青少年都懂得要有「生涯規畫」,現代的長者也在計畫如何「安度餘年」,以及各國政府也 有五年計畫、十年計畫,甚至有人在研究十年後、百年後的世界。可見對未來的發展,已經 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任務。

過去,佛教也總是鼓勵信徒要修好來生;來生就是未來。現在的科學家,已經在預備未 來要佔領太空,因此現在不但有人到月球預購土地,甚至有人計畫移民其他星球。人類對於 宇宙世界,愈來愈有更大的發展,愈來愈具有宏觀的思想。

自古以來,一般普通的民眾,都希望開發天堂,以供自己長住久安;佛教徒也開發兜率 內院,寄望親近彌勒尊佛,時常聽經聞法,以期成佛。還有許多佛教大乘行者,立志開發東 方琉璃淨土,開發西方極樂世界,以期能夠「生佛一如」。

所以,佛教對「未來」,已經有數百千年的發展經驗,現在經過科技的文明,經過各種 文化的啟發,對於發展未來的理想,更是愈來愈濃厚。像佛教徒的合掌、禮拜,都是希望藉 此與諸佛菩薩接心,但現在的佛教弟子,他的願望不只是接心,而希望與諸佛菩薩長相左右,

達到生佛合一的目標。

我們閱讀經文,都看到東方世界、南方世界,各處世界裡的諸佛菩薩和他的子民如何和 諧、如何安樂。這已經不是經文上的記載,這也是我們人類應有的發展理念。

在《佛性論》有一段記載:「由般若故,成就佛法;由大悲故,成熟眾生。由二方便,

住無住處,無有退轉,速證菩提,滅五過失,生五功德,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生佛合一,這不但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心佛眾生,本來就是等無差別的真理。所 以,我們希望佛光會員們,能夠在現世的人間,開發我們的慈悲智慧,開發我們的真如佛性;

只要我們能夠時時擁抱真理,只要我們能夠永作佛國的一員,那就是與佛合一了。

※ ※ ※

綜上所說,「發心與發展」實在是每一個現代人,不僅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 家,甚至是對全宇宙人類應有使命。

(11)

因此,我們希望從今以後,大家不要辜負了佛教裡「發心」這麼美好的用語,不要讓它 成為老生常談的空話,希望人人都能真正地「發慈悲心,怨親平等」;「發增上心,定慧等 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發菩提心,自在圓滿」。

「發展」,也不要讓它成為社會上發展物欲的專屬,希望人人真正做到:「發展人性的 真善美好」;「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

發心,人人要發,刻不容緩;發展,即時行動,期能早日圓成。

(12)

9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Tokyo, Japan, April 28, 2002

Ven. Master Hsing Yun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12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3)

May palms be joined in every world in kindness, compassion, joy and giving, May all beings find security in friendship, peace and loving care,

May calm and mindful practice seed of patience and equanimity deep, May we give rise to spacious hearts and humble thoughts of gratitude.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4)

1. To Resolve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14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5)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6)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16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7)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8)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18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19)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0)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20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1)

2. To Develop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2)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22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3)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4)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24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5)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6)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26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7)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28)

《普門學報》第10期 / 2002年7月

論文 / 發心與發展──二○○二年四月國際佛光會第九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

ISSN:1609-476X

28 頁,共 28 頁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轉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E-mail:ugbj@fgs.org.t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Xianggang zaji (miscellaneous notes on Hong Kong) was written by a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a local Chinese literati.. Doubts can therefore be cast as to whether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b) reviewing the positioning of VPE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exploring the merit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t the degre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QCSE and band-bending are induced by polarization field in C-plane InGaN/GaN and create triangular energy barrier in active region, which favors electron overflow. •

Talent shows give people a reason to practice and perfect their 24 , and the professional panel of judges gives them advice and criticism about how to be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