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實驗 1.兩組之實習成績 成績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教學實驗 1.兩組之實習成績 成績比較"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自 90 年起,職訓局工業電子丙級技以定術科試題,設計為三大單元,

它涵蓋基本工業電子技能的實作題目,內容包括 Layout 圖、電壓、電流 之量測、計算、裝配、焊接及機台組裝配線等項目,這些堪稱是電學領域 入門基礎技能,對電子實習內容的充實,有極正面的意義。技能測驗時三 題平均分配,由考生抽籤決定應考題目,必須熟練三種題型,才能順利通 過檢定。而這三題的技能,正可以與乙級數位電子、乙級儀表電子技能檢 定的術科試題接軌,是電子技術進階的基礎。本研究以術科測驗三大單元 (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量測)為主體,從事教學實驗並在練習後對各 單元題目進行評量。

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本研究的焦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用 在「工業電子丙級技能檢定」上,藉由教學方法的改變,導引學生對線路 配線、零件佈局、整體電路動作原理有整體概念,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 機,進而增強其學習成效。在研究過程中探討兩組學生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傳與統教學之間的差異。

(2)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實驗設計

壹、研究架構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教學主題之文

獻探討與教學 準備。

教材準備 1 編輯「交通號

誌」「音樂 盒」「繪圖與量 測」之資訊教材

實驗組教學 實施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

教學實驗

1.兩組之實習成績 成績比較。

2.對兩組進行學前 評量。

3.為期十六週之教 學實驗。

4.對兩組做學後成 效評量。

5.學習滿意度調 查。

控制組教學 實施傳統講述教 學。

教材準備 1 編輯「交通號

誌」「音樂 盒」「繪圖與量 測」之傳統教材

結論與建議

結論 1.比較兩組學習

成效。

2.同組間對不同 題目之學習成 效比較。

3.比較兩組對教 材、教師整體學 習滿意度。

4.比較兩組在認 知、情意、技能 學習整體滿意 度。

建議 1.技術教學的建

議。

2.後續研究的參 考。

(3)

教材準備係根據職訓局公佈之「工業電子丙級技術士」內容為教材,

兩組上課內容、實作步驟相同,術科評分標準也一一表列。控制組以平面 教材如:書籍、講義、圖畫、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實物教材;實驗組則將教 材編製成簡報軟體、電子圖片、影片、模擬軟體、網路學習、E-mail,輔 以實物教材,且以顏色區分裝配線路,以電腦教室廣播教學方式上課。

本研究為準實驗教學,使用「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量測」

之「工業電子丙級技術士」檢定內容為教材,以班級分為實驗組、控制組 分組方式來探討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包含「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以不同教法主變項,學生學習成效為依變項,探討在相同教材 內容、教師教法,不同上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的差異情況。

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法,對整體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是否有差異?

影響教師教學成效因素的有:

1.教學環境

2.教師的電腦及電子專業素養 3.教師之教學資源(教材)準備 4.教學成效

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有:

1.學校教學環境

2.學生的資訊科技及電子專業素養 3.學生對教學資源的學準備

4.教學素材內容的充實

(4)

5.學生學習動機 貳、實驗設計

本實驗因教學排課方式及行政上的困難,無法隨機選取樣本,故以 班級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學,由於兩班人數不等,實驗組 38 人,控制組 36 人,不相等的人數且無法隨機分派受試者,採準實驗研究法,實驗設計 表如 3-1-1 所示。

設計方法:不相等前後測設計的模式如下:

O1 X O2 (實驗組) O3 O4 (控制組)

採用此設計包含以下四個步驟:

1.以班級為單位,將兩個班級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

2.實驗處理前都接受前測。

3.實驗組接受實驗處理,控制組則否。

4.實驗處理後,兩組均接受後測評量。

X:表示研究者所操縱的實驗變項 O:表示觀察分數或測驗分數 表 3-1-1 實驗設計表

組別 項目 學前成績比較 分組教學 學後評量

實驗組 ˇ 採資訊科技教學 ˇ

控制組 ˇ 採傳統教學 ˇ

(5)

貳、影響實驗效度的因素

郭生玉(2002)在評價實驗結果是否能夠提供有應用價值和可靠的知 識時,須考慮實驗的效度:

一、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1.同時事件(contemporary history)

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往往會從實驗情境內外,經歷到一些實驗處理 以外的其他事件,這些事件可能會影響依變項而干擾實驗結果。一般而 言,實驗期間愈長,實驗處理以外的其他事件的影響,可能性就愈大,

本研究為期十六週,且每一單元之教學約為五週,受到同時事件影響,

極其細微。

2.成熟(maturation)

受試者在實驗期間,不論生理或心理均會產生變化。如變得更成 熟、健壯、疲勞、饑餓、分心或沒興趣等,這些改變會影響實驗結果。

本研究系在平時上課時段實驗,屬於理論與術科操作受到成熟影響不 大。

3.測驗(testing)

在心理與教育實驗中,往往在實驗處理之前進行前測(pretest)的工 作,以做為觀察實驗效果的依據。前測的經驗,有助於後測分數的提高,

尤其是前後測的題目相同時。因為此種做測驗的經驗會使受試者更熟練 做測驗的技巧和熟悉測驗的內容。即使沒有實驗處理的效果,也可能因 前測的經驗之而提高後測驗的分數。本研以上學期實習成績及前測成績 為比較標準,且後測與前測之題目不同,受到影響情況極細微。

4.測量的工具(instrumentation)

(6)

在測量過程中,測量工具(測驗或儀器)、觀察者和主試者的不同,

可能改變實驗的結果。同一主試者對實驗處理前後的評量,可能會因其 對實驗較為熟練,或更了解實驗目的,或因疲勞與厭煩,而改變評量的 標準,結果導致實驗效果受到影響。本研究兩組上課觀察者、主試者相 同,相隔時間短,受主試者影響小。

5.統計迴歸(statistical regression)

統計迴歸現象,是指受試者的測量分數在第二次測量時,有向團體 平均數迴歸(趨近)的傾向。易言之,高分組的受試者在第二次測量時,

其分數由於向均數迴歸而有係低的趨勢,但低分組的受試者其分數卻有 升高的趨勢。主要理由為機會誤差的因素對極端分數的影響,比對普通 分數的影響為大。本研究系單元教學,每一單元只作一次測驗,統計迴 歸現象小。

6.差異的選擇(differential selection)

在採用兩組或多組的實驗研究中,研究者必須考慮不同組別受試者 在各項特質上是否一樣。如果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許多方面的特質原來就 不相等,所得實驗效果就不得歸因於純由實驗處理所造成,因為選擇的 偏差可能混淆實驗的處理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隨機分派的方式。

本研究因排課方式、使用設備行政困難因素,採準實驗設計,以班級為 分 組單位,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並比較兩組在上學期實習成績、前測成 績以了解兩組差異性。

7.受試者流失(experimental mortality)

研究樣本在實驗期間的流失,如退學、休學等,是影響兩組或多組 實驗設計內在效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有研究期間每一班級分別有一名 休學及轉科,對研究結果影響不大。

(7)

8.因素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ve combinations of factors)

上述七項因素的彼此交互作用,將是構成影響內在效度的另一個因 素。兩組受試者來自不同環境地位,是「選擇的偏差」導致實驗效果的 混洧,這些因素對實驗效果產生了交互作的影響。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相同的上課環境、相同的教師教授課程,使用相同的工場、設備儀器,

因此環境地位差異不大。

二、影響外在效度的因素:

1.測驗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reactive or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esting) 在有前測和後測驗的實驗設計中,前測的經驗往往會限制研究結果

的推論性,其理由是受試者對實驗處理會更具有敏感性,平常情境下未 曾注意到的問題或現象,此時變得更為敏感和警覺,以致實驗效果可能 部分來自前測的經驗所產生的敏感性,因此,有前測的實驗結果,只能 推論到有前測經驗的情境,而不能適於其他沒有前測經驗的團體。

2.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效果(interaction effects of selection bias and X)

選擇的偏差和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是影外在效度的另一個因素。當 研究者選取一些具有獨特心理特質的受試者做實驗時,這個交互作用 效果,就易於產生。因為這些獨特的心理特質,有利於對實驗處理造成 較佳的反應。

3.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reactiv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就是所謂謂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這個 因素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參加實驗的受試者,覺察到他們正在接受一項 實驗研究。因此,為投實驗者之所好,他們可能改變正常所表現的行為

(8)

方式,努力表現實驗者所期許的行為,以獲得實驗者的歡悅。由此可見,

實驗情境下所得的結果,可能和自然情況下的結果大不相同,這就是實 驗結果常不能適用於日常生活情境的原因。

4.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multiple treatment interference)

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是影響實驗外在效度的另一項因素。當同樣 的受試者重複接受兩種或多種的實驗處理時,由於八個面向的處理通常 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幾項實驗處理間會相互產生干擾的作用因此,此種 實驗結果,僅能推論到類似這種重複實驗處理的受試者,而無法應用於 只有一種實驗處理的情況。可知研究的內在效度愈高,其結果愈能確認 是由實驗處理所造成,而研究外在效度愈高,其結果的推論範圍愈大。

因此,任何研究都必須重視這兩種效度。

三、準實驗研究的實驗效度:

就內在效度而言,此種設計可以控制「同時事件」、「測驗」「成熟」

與「測量的工具」等因素的影響,因為設計中有比較的控制組,實驗組和 控制組在這些因素方面將會有同樣的經驗。同時,前測和後測的資料,可 以提供檢查兩組「受試的流失」是否不同,故此因素亦在控制之列。採用 此種不等組設計,前測的實施是十分重要的,因可做為控制「差異的選擇」

因素之根據。例如,應用共變數分析法控制某些特質方面的差異。然而,

此項設計由於沒有採用完全隨機方式分派受試者,故「選擇與成熟」或「選 擇與同時事件」等的交互作用,會干擾到實驗的效果。此外,如果兩組受 試的選擇不甚適當,「統計迴歸」也有可能產生,研究者亦當注意。大體 言之,不相等控制組設計,雖然沒有如上述幾種真正實驗設計那樣嚴謹控 制影響實驗內在效度的因素,但基於現實教育情境的限制,此種設計對內 在效度的控制程度,亦能令人滿意。

(9)

就外在效度而言,此種設計如前述的「等組前後測設計」一樣,不能控制

「測驗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以致研究結果不適用於沒有前測經驗 的情境。同時,也可能產生「選擇偏差的交互作用效果」和「實驗安排的 反作用效果」。不過,和隨機取樣的等組設計比較起來,此種設計對「實 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似乎較易控制,因為以原封不動的班級做實驗,受 試者不易覺察到他正在接受實驗研究。郭生玉(2002)

本研究設計分為實驗、控制兩組,分別施以前測、比較上學期實習成績,

可了解兩組的條件是否整齊;若二組的前測、實習成績分數一致,可說成 熟。測驗與工具等主要的影響力已受到控制,實驗處理發生影響,即可以 肯定。

參、實驗變項 一、自變項

本實驗設計自變項為教學方式,實驗組接受資訊科技教學方式,為 期十六週的工業電子丙級技術士,「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量測」

三大單元教學實驗;控制組上課內容相同,使用傳統式講述方式。

二、依變項

1.學後認知成就: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後,對「交通號誌」「音樂 盒」「繪圖與量測」各單元在概念及專業知識的成就。

2.學後技能成就: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後,對「交通號誌」「音 樂盒」「繪圖與量測」各單元在技能方面的成就。

3.學習滿意度: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後,對教材內容及教師教法、

學習領域方面的學習滿意度。

(10)

三、控制變項

1.教學進度: 教學實驗的教學內容、教學單元及進度,使兩組之學習內 容能一致。

2.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由相同教師向實驗組、控制組講解教學單元 的的相關知識,以期教師因素對兩組之教學效果影響一致。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自變項不同教學方法(資訊科技融入工業電子丙 級技術士檢定術科學習),對依變項(學習成效、學習滿意程度),及自變項 和屬性變項之間對依變項的影響。控制變項包含教師電腦素養(教學主 題、策略、技巧、素材)。同時透過問卷、觀察和訪談資料收集,分析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際教學程,了解教師、學生對資訊科融入教學的態度 與看法,做為檢視學習成效的依據。

第二節 研究步驟

一、擬定研究計畫

蒐集資訊融入教學相資料,確定研究主題、研究方向與研究對象,擬 定研究計畫。

二、探討相關文獻

蒐集與本研究相關之國內外文獻、網路資料、期刊、雜誌、彙整、歸 納、分析,以厚實研究之理論基礎,根據研究目的及架構發展問卷。

三、研究計劃審查、修正

撰寫研究計畫,並請專家學者及指導教授指導後,提供並了解學習行 為的寶貴意見,以作為本研究計畫改進之建議,並修正研究計畫。

(11)

四、確定合作教師、班級

確立實施資訊教學傳統的實驗班級及合作的教師,以使實驗能順利進 行。

五、編製教材製作教學媒體

分析工業電子學科、術科課程內涵,作為設計資訊教學的依據,設計 資訊融入教學教材,俾使教材生動、活潑,架設教學網站,將教學資料置 於網站上,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增進學習效果。

六、實施教學與評量

利用觀察與考核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並作成記錄,以利將來作 資料統計分析。

七、問卷預試與修正

根據研究目的與假設問題,設計問卷,問卷完成後,先將問卷與指導 教授、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檢測,並對問卷作修正,完成專家效度考驗。再 回收問卷後分析其信度、效度,刪除不可用的問卷題目。

八、實施滿意度調查

在完成整體教學實驗、評量後對任課之班級學生做學習滿意度調查。

九、資料處理與統計

將實習成績、前測、三大單元成績輸入電腦做資料分析與比較,並對 回收之問卷,以統計軟體 spss11.0 進行各項統計分析。

十、撰寫研究報告

依統計結進行分析及討論,解釋研究目的,歸納具體結果 與結論,

(12)

進一步提出研究建議,完成研究報告撰寫。研究報告流程如圖 3-2-1 所示。

實施教學與記錄

圖 3-2-1 研究步驟圖 擬定研究計劃

文獻探討蒐集

研究計畫審查、修正

確定合作教師、班級

編製教材、製作教學媒體

實施教學與評量

問卷預試與修正

資料處理與統計

撰寫研究報告 實施滿意度調查

(1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壹、教學教材

工業電子丙級技能檢定於 90 年重新命題啟用,題目由原有電源供應 器一題,變為「交通號誌控制器」簡稱「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 量測等三題,教學內容如表 3-3-1,其技術內涵包括,裝配、焊接、繪圖、

組裝與量測等範疇,就基礎工業電子技能而言,是較為優質完備的,對受 試者而言,其難度則相對的提升,加上實習課程時數的減少,要通過考驗,

有賴紮實的練習與好的學習方法。

本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分組教學的設計方式,對兩組進行教學實 驗,為減少實驗誤差,在教材使用上求其一致性,一組以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另一組採傳統教學。本研究共有「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量 測」等三大單元,完成教學練習後對每一個單元實施學後成效評量 (由二 位擁有監評執照之教師協助評分,以求其公正性)。在完成教學實驗後對 學生做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以瞭解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差異。教學內容 如表 3-3-1。

表 3-3-1 教學內容表

試題 試題編號 名 稱 主 要 技 能 項 目 一 028-870301 交通號誌控制器 PC 板裝配、焊接、檢修與調整 二 028-870302 音樂盒 PC 板焊接、鑽孔與機台配線組裝 三 028-870303 繪圖與量測 繪圖、PC 板裝配與量測

貳、教學前成績比較

由於行政上困難及上課方式需要,無法隨機抽取樣本,故本研究採準

(14)

實驗教學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教學分為實驗組、控制組 兩組教學,教學前先對兩組上學期實習成績進行比較分析,並以工業電子 丙級技術士學科範圍,實施前測,並比較兩組成績,目的在瞭解兩組學生 學前的差異性。

參、教學後評量 一、學習認知評量

交直流分壓理論、整流濾波電路測驗;電路的測量分交流電壓、直流 電壓、直流電流量測。

二、學後技能評量

本研究以交通號誌、音樂盒、繪圖與量測,個別單元之教學,一個 單元評量一次,共計有三次評量,應考時間總計 4 小時(含材料檢查時間 30 分鐘),評量流程如圖 3-3-1。

三、分組教學

本研究選取國立淡水商工電子科一年級甲、乙兩班學生以班級為分 組實驗對象,兩班學生有相近的入學成績,使用相同的設備與資源、相 同的學習環境,因此有較佳的同質性,入學編班是依據基本學力測驗成 績,以間插的方式編班,男女學生也平均分配到兩個班級。也因上課特 性無法分割,無法隨機選取研究對象,故以準實驗方式進行教學實驗。

在人數方面,實驗組為 38 人,控制組為 36 人合計為 74 人,進行教學實 驗。

(15)

圖 3-3-1 評量流程圖

術科評分標準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編印之評分標準為主 要參考,因本研究系比較兩組之間差異性的實驗研究,評分依工作規則中

檢定開始

就定位測驗

電路檢修

繳交評分表、成

功能檢測 填寫評分表

材料檢查 更換或補充材料

依試題從事 PC 板裝配、機台組 裝或繪圖量測

評量與紀錄 在評分表

填寫姓名

(16)

之繪圖規則、焊接規則、裝配規則加上工作與安全習慣,定出評分標準將 三個主要單元之評分表如表 3-3-2、表 3-3-3、表 3-3-4。

表 3-3-2 交通號誌控制器-評分表

扣 分 標 準 實扣

分數

評 分 標 準 每處

扣分

本項 最高 扣分

1. 焊線轉折處未焊或空點超過 4 個 2 20

接 2.其他焊接不合「焊接規則」規定者 1 20 1.裝配成品未依圖說明裝配者 2 20 2.元件標示數據未依「裝配規則」規定安裝 2 20

3.元件面使用單芯裸線 2 20

4.基板元件安裝不合「裝配規則」規定者 1 20 50

1.不符合動作要求 B-1 項者 15 15 2.不符合動作要求 B-2 項者 15 15 3.交通號誌其中一組動作順序異常 20 40

4.交通號誌其中一組不亮或常亮 10 40

1.耗用或毀損主動機殼上元件者 5 20

2.耗用或毀損被動元件者 2 20

3.不符合工作安全要求者(含損壞公用耗材) 10 20

4.工作桌面凌亂者 10 10

5.離場前未清理工作崗位者 10 10

6.自備工具未帶而須借用 10 40 50

總 計 扣分

得分

附註: B-1:調整 SVR1 可調電阻器,使綠、黃、紅燈全部兩組的工作週期 為指定的時間(工作週期時間範圍為 10~30 秒)。B-2:調整 SVR2 可同電阻 器,使綠燈閃爍次數為指定的閃爍次數 (閃爍次數範圍為 2~6 次)。

(17)

表 3-3-3 音樂盒-評分表

扣 分 標 準 實扣

分數

評 分 標 準 每處

扣分 本項 最高 扣分

1.焊點銅箔脫落或浮翹者 5 20

2.其他焊接不合「焊接規則」規定者 1 20

1.未用中心沖定位者 20 20

2.基板元件安裝不合『裝配規則』規定安裝 1 20

3.機電元件組裝不合「裝配規則」規定者 1 10

4.東線或配線不合「裝配規則」規則規定者 1 20

50

5.熱縮套管裝置不合「裝配規則」規定者 2 10

6.隔離線未裝絕緣套管 5 10

1.不符合動作要求 B 之(1)或(2)項者 15 15

2.不符合動作要求 B-(3)項者 15 15

3.不符合動作要求 C 項者 10 10

4.不符合動作要求 D 項者 15 45

1.耗用或毀損主動、機殼上元件者 5 20

2.耗用或毀損被動元件者 2 20

3.不符合工作安全要求者(含損壞公用耗材) 10 20

4.工作桌面凌亂者 10 10

5.離場前未清理工作崗位者 10 10

6.自備工具未帶而須借用 10 40

50

總 計 扣分

得分

附註:

B(1):調整電路板上 SVR1 可調電阻器,使穩壓後輸出 TP1 端的電壓為 12V(±1V)。

(18)

B(2):TP3 端的電壓為 5V(±0.5V)。

B(3):調整電路板上 SVR2 可詷電阻器,使功率放大電路中點 TP2 端的電 壓為 6V(±0.5V)。此三點電應由應檢人員當場自行量測。

C:調整 VR1 可變電阻器,可調整音樂的音量大小,順時針方向旋轉音量 變大,逆時針方向旋轉音量變小。

D:切換 SW2 波段開關,可選擇三種不同名稱的音樂輸出。

(19)

表 3-3-4 繪圖與量測-評分表

扣 分 標 準 實扣 分數

評 分 標 準 每處扣分 最高扣分 配分

1.非使用尺、規或模板繪圖者 2 40

2.遺漏或繪錯主動元件者 2 20

3.遺漏或繪錯被動元件者 1 20

4.遺漏或繪錯元件面跳線者 1 20

5.遺漏或繪錯元件面元件標示者 1 20

6.遺漏對準標記者 5 40

7.遺漏或繪錯焊接面佈線者 1 20

8.遺漏或繪錯焊接面件接點者 1 20

9.其他不合「繪圖規則」者 1 20

1.焊接不合「焊接規則」規定者 1 20

2.裝配不合「裝配規則」規定者 1 20 50

1.計算值未先計算就量測者 10 10

2.量測極性不符者 10 40

3.量測值誤大於 10%至 15%(含)以內者 5 30 4.量測值誤大於 15%至 20%(含)以內者 10 50

5.量測值誤差大於 20%者 15 50

1.耗用或毀損主動元件者 5 20

2.耗用或毀損被動元件者 2 20

3.不符合工作安全要求者(含損壞公用 耗材)

10 20

4.工作桌面凌亂者 10 10

5.離場前未清理工作崗位者 10 10

6.總自備工具未帶而須借用 10 40 50

總 計 扣分

得分

(20)

肆、問卷之編製

在教學單元告一段落後,對學生實施問卷調查,目的在了解學生教材 內容、教師教法、學習領域(認知、情意、技能)整體滿意度情況,比較兩 組學習滿意度差異情況。

在編製問卷時,首先探究國內外相關文獻、期刊、雜誌、論文等,經 蒐集、歸納後,據以完成問卷之初稿,經指導教授檢視內容之恰當性,與 正確性後編修,問卷題目預計採李克特氏(Likert)五點量表,以五等第之計 分方式,分數愈高表示同意程度愈高;分數愈低表示同意程度愈低,並將 結果統計作分析。

伍、電腦教室之建置 一、硬體設備

電腦教室(含廣播教學及網路系統) 單鎗投影機

音效設備

Windows 伺服器

Intel Pentium 4 CPU 2.4GHz(含以上) RAM 256MB pc-400 DDR(含以上)

建置網站: 每一單元教學、評量結束後,將教材上網,供兩組同學補 充學習或補救教學。

二、軟體設備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98 或 WindowsXP

(21)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 PhotoImpact 10

Microsoft office2003 資訊教材光碟、模擬軟體

第四節 研究對象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立淡水商工一年級甲班、乙班為研究範圍,將電子一甲編 為實驗組,以資訊科技方式進行教學;電子一乙編為控制組,以傳統講述 進行教學,研究對象人數分組表,如表 3-5-1。該年級學生已接受過一學 期的焊接訓練,對電子專業實作課程具有基礎能力,為有效減低實驗誤 差,先表列上學期實習成績,並對兩組學生做學前測驗,藉以瞭解學的習 差異程度。為顧及行政排課及教學環境因素,本研究採原班教學實驗方 式,由相同教師、相同教材大綱授課。

表 3-5-1 研究人數分組表

班 級 實驗組 控制組 合計

男 生 33 30 63

女 生 5 6 11

合 計 38 36 74

(22)

第五節 資料統計與分析

壹、資料整理

收集文獻、資料:文獻的收集與相關書籍、期刊、論文、及相關研究等 資料。

貳、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1.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為瞭解資訊融入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情況,首先 描述上學期實習成績、前測成績,以瞭解學生在學前行為的差異性。在 教學實驗後成績評量、問卷之滿意度,分數分佈情形、累積次數,人數 百分比。

2.平均數與標準差:

平均數係將各樣本資料總和除以總樣本數所得之商即為平均數。標 準差指各個分數離平均數的標準距離稱之為標準差。標準差越大者,表 示各樣本之間的分散程度越大,標準差越小表示各樣本間的分散程度越 小。前測成績及學後評量之成績以 0 至 100 分為範圍,學習滿意度問卷 之設計則以五等第之計分方式,分數越高表示同意該項題目陳述問題之 程度越高,統計方法採用平均數與標準差,以瞭解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 度之同意程度。

二、獨立樣本 t-考驗

比較兩個樣本平均數有無差異。因兩組母群體的基本條件、環境相 似,故假設其學前行為沒有差異性。學後測驗則依據評量成績及問卷填

(23)

答資料以獨立樣本 t –考驗作分析,檢視兩組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 析,其間差異是否達到顯著水準?

三、相依樣本 t-考驗

相同樣本在前後的兩個連續變項間進行考驗,比較同一樣本前測、後 測之間有無差異。本研究主要比較同組學生對學習不同單元的成效,以成 績高低比較題目難異程度。

三、共變數分析(ANCOVA)

為了提高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須將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的無關變項加 以控制,使不致產生系統性的誤差。在準實驗設計中較無法使用實驗控制 法來完全控制無關的干擾變項,因而較常使用增加實驗內在效度的方法即 為統計控制法。所用的統計控制方法便稱為「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共變數分析中會影響實驗結果,但非研究者操控 的自變項,稱為「共變量」(covariate)。

數據

圖 3-3-1  評量流程圖  術科評分標準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編印之評分標準為主 要參考,因本研究系比較兩組之間差異性的實驗研究,評分依工作規則中檢定開始 就定位測驗 電路檢修 繳交評分表、成品功能檢測填寫評分表 材料檢查更換或補充材料依試題從事 PC板裝配、機台組裝或繪圖量測 評量與紀錄 在評分表填寫姓名
表 3-3-3   音樂盒-評分表  扣  分  標  準  實扣 分數 備項 註 目  評      分      標      準  每處 扣分  本項最高 扣分  配 分  配 分 1.焊點銅箔脫落或浮翹者  5 20     一  焊  接  2.其他焊接不合「焊接規則」規定者  1 20      1.未用中心沖定位者    20 20      2.基板元件安裝不合『裝配規則』規定安裝  1 20      3.機電元件組裝不合「裝配規則」規定者  1 10      4.東線或配線不合「裝配規
表 3-3-4  繪圖與量測-評分表  扣  分  標  準  實扣 分數 備項 註  目  評      分      標      準  每處 扣分 最高 扣分  配 分  配分    1.非使用尺、規或模板繪圖者  2 40        2.遺漏或繪錯主動元件者  2 20        3.遺漏或繪錯被動元件者  1 20        4.遺漏或繪錯元件面跳線者  1 20        5.遺漏或繪錯元件面元件標示者  1 20        6.遺漏對準標記者  5 40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數位電子係於民國 72 年配合工業電子精密化分工修正時,將工業電子職 類分為數位電子、儀表電子、與電力電子等 3 組。民國 82 年為配合電子

備註:地下配電線路裝 置、施工標準,在國家 標準未頒布前,暫依台 灣電力公司所訂之地下 配電線路設計、施工及

能夠按圖說進行裝 配、拆卸及維修基本 電子儀表裝置之零 組件,而且不損壞零

由三位選手共同集體創作一套事先公開且具創新功能之機械(電)作品,工

包括 Alcatel、Siemens 及 Philips 等知名企業,創造約 13.6 萬個 就業機會。主要產品為電線、電纜及汽車零配件等,占總出口量

由三位選手共同集體創作一套事先公開且具創新功能之機械

電子 、 機械系 、 環工系 、 高分子、光電、電腦與通訊 本學程共計 7 學科, 18 學分,必須修畢全部學分,始

電子學實習、計算機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