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57年5月24日的暴動,在戒嚴時期的臺灣,顯然是極為異常的現象,

也是繼二二八事件後,臺北市第二次發生大規模的騷動。要如何詮釋這場事 件的歷史意義?首先,近年學者有針對提出美國「忠實盟友」提出質疑。73 的確,若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美國在中國近代史涉入中國事務的比 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降,不減反增。而蔣總統對美國的不安,從國共內 戰、韓戰以來,與日遽增。加上政府有些高級將領、官員對美國相當友善,

70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市長編初稿卷十》,頁59。

71  「美國軍援顧問團與總政治會談紀要」(民國40年5月29日),〈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

(三)〉,《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100–00052–019,入藏登錄 號: 005000000053A。

72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市長編初稿卷十》,頁145。

73  早年有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不確定的友情:臺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一 書。近年有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店:遠足文化,2011年11月)。

美國現實主義的立場,臺灣對美國的不信任態度,儼然成為研究臺灣國際關係史與近代中國史 的重要課題。

對於偏安一隅的領導而言,恐懼喪失領導地位是可以想像的。再者,美國駐 臺的人數直逼一萬人,生活經濟條件與國人有嚴重的差距,恐怕也加強國人 的不滿。故在劉自然遭槍殺後,親官方的報紙大肆報導與民眾暴動,意外地 釀成不幸事件。第三,劉自然事件彰顯了在臺灣的中國民族主義,儘管在這 場事件中並不成功。但是,這股伏流依舊潛伏在臺灣社會中,在特定事件中 再度顯現(例如:1964年因周鴻慶事件砸毀日本大使館)。74最後,針對劉 自然事件的歸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呈現解釋上的錯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事件宣傳上的強化,塑造出策動的想像。而中華民國政 府也將事件歸咎「共匪乘機構煽」,75並且操作司法的程序。就目前資料來 看,尚未發現有中共製造事端的資料,卻因雙方敵對的立場反而對事件的解 釋呈現「不謀而合」情況。

所幸,劉自然事件最後在5月底前取得美國的諒解,並未產生後續效 應。是故,6月1日蔣中正總統旋即以「德薄能鮮,領導無方」76自比,並比 擬這場暴動宛如義和團事件。如上所述,6月中旬,遂針對40多名「不法份 子」進行審判,這些蔣總統口中,宛如義和團的「不法份子」,大多數人被 宣判極輕微的徒刑。倘若輕判40多名嫌犯或許尚能解釋是考量當時國內情 感,那麼針對黃珍吾(前臺北衛戍司令)、劉煒(前憲兵司令)等被撤職的 後續,或許就可以看出蔣介中正總統的真意。事過一年之後,1958年6月1 日,由王叔銘上簽呈,認為被撤職的黃、劉兩人:

㝿卒ᵰ㉧琪榱㧤⑑⹳Ṳ琪ṫ䏼ᴥⓢ㉠挢琪䟺䀖㣀㏺⧋䵳琪嵍➼

两ㅏẫ桤桛㋸挩琪䃌䫀䧜㍺琪㋐⑑䠽䟺㉹ᶰ橄❘憨㢠琪ᴲ䏼▹儙琪 㟇㒢ἔ㋐㊻役䠛ᶭ哅㢋⬌⧦ᵰ㴺琪帔㟇䠍ᵾ⑄㬣琸

䠍㬣琸熞Ӻ╤ᶱ➼⨢Ḋ㨇揃⚞幋㊄卒琪兗內㧨㉔ӻ

74  參閱曾咨翔,〈臺灣國際地位與中國流亡政府〉(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0年),頁139–170。

75 〈社論:明是非 分敵友──總統文告之⓻示〉,《中央日報》,1957年6月2日,版2。

76 中央社訊:〈總統告誡全國人民 引為恥辱及時反省〉,《中央日報》,1957年6月2日,版1。

ᵾ㬣琸熞Ӻ╤ᶱ➼␣Ḋ㨇揃⚞幋㊄卒琪兗ᶭḊ抁䛡招㉔ӻ77

6月27日,蔣中正總統批「乙案可也」。事隔一年,處理態度丕變,應該是 考慮到國外壓力減輕之故吧。日後黃珍吾、劉煒、樂幹等仍然擔任政府職 務。78

本文的目的,並非非難暴動的產生。畢竟,一場暴動,是需要特殊的社 會背景與氛圍作為支撐。然而,誠如前言所述,歷史事實受限於歷史學家的 決定,劉自然事件之所以易於被世人所忽略,恐怕是與美國外交關係並未因 此而嚴重受損,然而,透過研究亦不難發現,中美關係不如外交辭令與政令 宣導般的美好、臺灣內部中國民族主義與蔣中正總統複雜的美國情結,這應 該是劉自然事件更為深層的面向吧。

77  「黃珍吾劉煒等二員簽請復職祈 核示」(民國47年6月1日),〈美軍士雷諾茲槍殺市民劉自然 案所引起之「五二四事件」〉,《國防部軍法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46/3135067/67。

78  黃珍吾之後奉派為總統府中將參軍,1962年退役後,轉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969年11月5日肝 癌病逝,享年70歲,參閱: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2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7年6月),頁231–232。劉煒免職後,在家閉門讀書。後出任國家安全局設計委員。1969 年6月24日病逝臺北,年64歲,參閱: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9冊(臺北:傳記文 學出版社,1987年9月),頁445–446。樂幹去職後,旋即奉調為國家安全局設計委員,於參 加國防研究院第二期受訓後派赴中東地區工作,1986年3月28日逝世,享年78歲,參閱:劉紹唐 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11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11月),頁344–3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