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②。有的认为可将他们分为地主阶级在朝派和在野派③。有的则反对用士族、

在文檔中 题 记 (頁 101-178)

庶族来划分唐代的地主阶级,认为经过隋末农民战争的扫荡,所谓士族、庶 族的记载虽仍见于史籍,但已失去往日那种表现在政治、经济等封建特权上 的士、庶之别

第二个方面是隋唐士族、庶族的政治势力和社会地位问题。经过隋末农 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到了唐朝,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已衰落了,对此,史 学界没有异议。但衰落到什么程度,即对其势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之估计,

史学界存有不少歧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士族仍有较强的势力。如杨志玖说士 族势力和门阀观念在隋唐时期都曾受到打击,但没能解决,直至五代才完全 消除

。又如王仲荦说门阀士族经过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冲击,其政治,经济 势力比起魏晋南北朝的全盛局面来,确实减小了,但并不是说世家大族自此 便一蹶不振,所以,对隋唐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势力,还不能低估的”

。 再如韩国磐说:“隋唐时的士族就是魏晋以来士族的继续,他们仍然享有很 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有着很大的经济势力。”

第二种意见认为士族已 基本消亡或完全消亡。如吴枫说长期左右政局和统治人民的门阀士族,“到 七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又如何汝泉说在隋末农民 大起义后,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的士族地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种意见认 为旧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权利在隋唐时期已经失去,其残余势力主要表现 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如吴宗国说:“隋政权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地方佐官 由中央任免的制度,取消了士族地主世代做官,世代控制地方行政的特权……

②③阎守城、赵和平:《唐代士族、庶族问题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1984 年第 4 期。

张国刚、叶振华:《关于唐代地主阶级的几个问题》,《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集》,南开大学出版 社 1984 年版。

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

王仲荦:《〈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考释》,《文史》第 9 辑。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 1979 年版。

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

何汝泉:《关于武则天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78 年第 8 期。

把山东士族从北魏以来,特别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打击而失去的特权,用法律 形式予以废除。”

又如胡如雷说:“士族在唐初索取‘陪门财’,既反映他 们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又反映出没落的一面。”

第四种意见认为士族、庶 族已经合流。如乌廷玉对唐代士族与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了六个方面的比较区 别,说:“唐朝根本没有南北朝那种士族地主,只存在具有士族血统之人。”

又如张泽咸说唐代士族不再享有世袭特权,并且由于科举制度盛行,从而使 士庶合流了

第三个方面是唐皇朝对士族、庶族的政策。唐朝前期的最高统治者通过 官修氏族志来表明和体现他们对待士族、庶族的态度和政策,学者们对此无 异议,但对这种做法的目的却有异议。关于唐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有 的认为这是对山东旧士族的一种“压抑政策”

;有的认为这是有意树立以关 陇贵族的主要家庭为轴心、当朝大臣为外围的新门阀

;有的认为这是想造成 以唐宗室和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

;有的认为其目的在于严士、庶之辨,

既压抑了一部分旧士族,又提拔了一部分新进士族,为世家大族和当代勋贵 服务

;有的认为这样做是打击了以山东士族为代表的旧门阀士族,开了唐朝 士、庶合流之滥觞

。关于武则天以唐高宗的名义下令改编《氏族志》为《姓 氏录》,有的认为这是为了打击关陇集团当权派的势力,提拔“以文词为清 流仕进”的“新兴统治阶级”

;有的认为这是“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 和打击李唐军事封建贵族集团的势力”

;有的认为这样做是提拔了庶族地 主,但在主观上,武则天并没有扬庶族地主、抑士族地主的愿望

第四个方面是隋唐士庶与关陇集团、牛李党争。“关陇集团”的论断由 陈寅恪提出,认为隋唐皇室出自西魏宇文泰创建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而它 是以北魏六镇鲜卑贵族为主体,联合关陇地区汉族豪强地主组成的,历北周、

隋朝至唐初,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此说对隋唐史学界的影响很大,其中就 产生了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是不是士族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关陇集团属于 士族。韩国磐说隋文帝以“关陇集团的上层人物”身份建立了隋朝,唐朝“是 以关、陇士族集团为骨干的王朝”

。晏金铭说隋朝的统治是关陇士族集团成

吴宗国:《唐代士族及其衰落》,《唐史学会论文集》第 2 辑,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胡如雷:《门阀士族兴衰的根本原因及士族在唐代的地位和作用》,见《唐史论丛》第 3 辑,陕西人民 出版社 1987 年版。

乌廷玉:《论唐朝士族与南北朝士族的差别》,《历史教学》1987 年第 4 期。

张泽咸:《“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第 3 辑,三秦出版社 1989 年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汪篯:《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

王仲荦:《〈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考释》,《文史》第 9 辑。

瞿林东:《唐代谱学简论》,《中国史研究》1981 年第 1 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

李必忠、陈贤华:《有关武则天评价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82 年第 2 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员,其政权是魏晋门阀士族统治的继续

。还有人认为关陇集团从西魏以来就 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集团,唐初掌握了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唐人已 认定其为士族,所以,它应是唐代士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仲荦很同意唐人 柳芳把魏晋至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分为五个地域性的大地主集团的说法,其中 就包括了“代北鲜卑姓(以武川镇为骨干的军事贵族)和关中郡姓两大地集 团”。而由这两大集团“组成的关陇贵族地主统治集团”,则自应属于士族 了

。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关陇集团并非士族。陈寅恪虽未明说关陇集团 属于士族抑或庶族,但他却说当时人对士、庶的认识是以“礼法门风”为分 界,不用“高官厚禄”来判断,则关陇集团当乃新贵而非士族

。汪篯说:“在 门阀制度下,社会地位是以婚媾做标准的,那时看重的是‘清’,是‘文化 的传统’。关陇集团的贵门,包括李唐皇室在内,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 以,关陇集团虽“自以为贵”,却“并不算清”,当非士族

。邓文宽说关陇 集团是胡汉杂糅的“军事贵族”,不是唐朝的“士族”

。还有人认为关陇集 团是以军功、武装力量为基础而取得政权的新贵,不具备经学、礼法、婚宦、

门风等传统意义上的士族特征,因而,不能算作士族

。“牛李党争”的社会 历史背景即士、庶之间长期斗争的论断,也是陈寅恪所提出的,认为“牛李 两党之树立,其根本在两晋、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与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由进 士词科进用之新兴阶级两者互不相容”,牛党代表“新兴阶级”,即庶族,

而李党代表“山东旧族”,即士族

。此说一出,在隋唐史学界引起长期争论,

有极力赞同的、如韩国磐、翦伯赞

;有激烈反对的,如岑仲勉

。另有一种 意见认为牛李党争在表面上是士、庶之争,实质上则不过是官僚之间争权夺 利的相互倾轧

。又有一种意见认为牛李党争并非士、庶之间的斗争,牛党既 不代表庶族地主或中小地主,李党也不代表山东士族或门阀残余,而是两个 政治集团在如何对待藩镇势力方面形成的两种政见的斗争

。还有一种意见

“认为牛僧孺、李德裕都是大派阀……这两个大派系,没有严格的政治观点 的差异,没有阶层利益的区别,也就是说他们不代表两个不同政见的政党,

只是两帮政客的派性斗争而已”。这自然与所谓士、庶之争联系不上了

晏金铭:《隋朝的门阀士族统治与社会阶级矛盾》,《学术月刊》1981 年第 2 期。

阎守城、赵和平:《唐代士族、庶族问题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1984 年第 4 期。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洭篯:《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邓文宽:《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浅析》,《唐史学会论文集》第 2 辑,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阎守城、赵和平:《唐代士族、庶族问题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1984 年第 4 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岑仲勉:《隋唐史》下册,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钟山书局 1932 年版;《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

胡如雷:《唐代牛李党争研究》,《历史研究》1979 年第 6 期,瞿林东:《唐代谱学简论》,《中国史 研究》1981 年第 1 期。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农民战争史研究

对隋唐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主要是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 的,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如一些通史和断代史中用较 大篇幅专门论述隋唐时期农民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还发表了

对隋唐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主要是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 的,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如一些通史和断代史中用较 大篇幅专门论述隋唐时期农民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还发表了

在文檔中 题 记 (頁 1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