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上契丹府州,“皆隶营州都督” ②。万岁通天元年(696),松漠都督 李尽忠(窟哥孙)与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孙敖曹孙),因愤于营州都督

在文檔中 题 记 (頁 178-200)

赵文翙侵侮,遂举兵杀文翙,陷营州。朝廷为削弱反叛者的社会基础,遂采 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玄州曲据部徙徐州(今江苏徐州)、宋州(今河南商 丘)地区;威州内稽部徙幽州(今北京)境;昌、师、带、信诸州的松漠、

乙失革、乙失活等部徙青州(今山东益都)。中宗神龙初年(705),因契丹 之乱平息,遂又将南迁诸部徙还,“皆隶幽州都督府”

又,神功元年(697),契丹大将李楷固、骆务整等率部降,武则天命楷 固等平息契丹余叛,因而酬功拜楷同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氏。

久视元年(700),楷固婿李楷洛亦率部投降。

从楷固子承悦任檀州(今北 京密云东北)刺史、密云军使,孙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

,可推知其部 落当被置于檀州,隶幽州都督府。而楷洛子名将李光弼,《碑》称“京兆万 年(今西安东部)人”

,则表明李楷洛及其族人降后定居长安。

再,开元二十年(732),奚酋李诗琐高率奚众及契丹怒皆部五千帐降唐,

玄宗置归义州(侨治良乡县,今北京房山)以处降人。唐后期的成德军节度 使王武俊等,即出自内徙之契丹怒皆部落。

河北的“胡化”与割据,多与此 辈有关。

唐末五代,契丹崛起,在其领袖耶律阿保机(872—926)领导下统一契 丹八部,东灭靺鞨所建渤海郡国,西控室韦等族,南与中原皇朝争雄,其子 德光更割取后晋燕云十六州之地,契丹民族遍布于大半个中国,乃至于域外 人以契丹为中国之代称。

奚族游牧地和侨州

奚族原称库莫奚,与契丹“异种而同类”

。隋唐时的奚族,“东接契丹,

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今大凌河),北至霫国(今内蒙乌兰浩特至巴林左 旗一带),自营州西北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以至其国”

。贞观二十二年

(648),酋长可度者率部内属,太宗即其部设饶乐都督府(治今内蒙宁城境),

以可度者为饶乐都督,赐姓李氏。并设五州以隶饶乐都督府:

弱水州,以阿会部置;

祁黎州,以处和部置;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胡三省注”。

《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资治通鉴》卷二○七,则天后久视元年。

《全唐文》卷四二二杨炎《李楷洛碑》。

《旧唐书》卷一五二《李景略传》。

颜真卿:《李光弼碑》,《全唐文》卷三四二。

《旧唐书》卷一四二、《新唐书》卷二一一《王武俊传》。

《隋书》卷八四《奚传》、《契丹传》。

洛瓌州,以奥失部置;

太鲁州,以度稽部置;

渴野州,以元俟析部置

以上五州大致分布于今辽宁朝阳以西老哈河上游和河北承德西北地带。

此外,自高祖武德年始,不断有奚人南徙,故有诸多奚人侨州建置:

鲜州,武德五年(622)置,侨治潞县古县城(今河北三河西南)。

崇州,武德五年置。贞观三年(629)更名北黎州。治营州之废阳师镇,

后侨治潞县古县城。

顺化州,侨治幽州境。

归义州,开元二十年(732)以奚酋李诗琐高所率奚、契丹内附部落五千 帐(户)置。

万岁通天中(696),契丹反,奚亦叛附后突厥,与契丹“常为表里,号 为两蕃”

。朝廷为隔离饶乐府五州部落与内徙部间的联系,遂一度徙鲜州于 青州境,崇州于淄、青二州。③

唐末五代,契丹势盛,“室韦、奚、霫皆服”。奚王苦于契丹统治者酷 虐,“以别部西徙妫州”,称为“西奚”,而居琵琶川的“东奚”,则被“契 丹所并,不复能自见”

靺鞨族的分布和渤海国的建立

靺鞨是五代以后的女真族的先民。先秦西汉时称“肃慎”,东汉魏晋时 又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

靺鞨族部类繁多,大部有七:一曰粟末部,“依粟末水以居”;二曰汩[伯]

咄部,居粟末之北,相当于今天吉林省舒兰和黑龙江省五常一带;三曰安车 骨部,居伯咄东北,即今黑龙江宁安、牡丹江地带的牡丹江流域;四曰拂涅 部,居伯咄部东,即今兴凯湖一带;五曰号室部,居拂涅东,分布于今俄罗 斯滨海地区;六曰黑水部,居安车骨东北,即今黑龙江下游地区;七曰白山 部,分布于粟末东南,即今吉林朝鲜族延边自治州。

地处最北的黑水部,又 由十六个部落组成:其中思慕部居今俄罗斯共青城一带;郡利部居黑龙江入 海处;窟说部在库页岛(萨哈林岛);莫曳皆部在今鞑靼海峡西部沿岸一带;

虞娄部在今俄罗斯境捷尔内伊、奥尔加沿海地带;越喜部在今黑龙江富锦、

饶河一带;铁利部分布于今黑龙江佳木斯以南地区。地处最南的粟末部与最 北的黑水部最为强大。

粟末靺鞨的突地稽部和渤海部由于接近隋唐边州,因此同朝廷的关系最 为密切;前者以内徙和受天子优礼著称,后者以建立受唐册封的渤海郡国闻 名。

突地稽为粟末酋帅,大业八年(612),炀帝初征高丽,突地稽与兄瞒咄 率部至营州内属。瞒咄死,突地稽代总其众,被炀帝拜右光禄大夫、辽西太

《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奚传》。

《新唐书》卷二一九《奚传》。

③《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唐会要》卷九六《奚传》。

《新五代史》卷七四《奚传》。

守,封扶余侯。突地稽悦中原风俗,“请被冠带”,“帝嘉之,赐以锦绮而 宠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遣使朝贡。四年(621),与契丹孙敖曹 请内附。

朝廷遂以寄治于营州的隋辽西郡为燕州,以突地稽为燕州总管。六 年(623),率部内徙于幽州昌平城(今北京昌平西南)。侨居幽州地区的突 地稽部,天宝有二千零四十五户,一万一千六百零三口。突地稽后人世为酋 长,“门擅英豪,代承恩宠”。其子李谨行累迁营州都督、右卫大将军,封 燕国,陪葬乾陵。谨行子李秀《碑》称族出“范阳李氏”,“范阳李者,其 先出自陇西”

。说明这支南迁之粟末靺鞨,至第三代业已汉化,并与汉族高 门“陇西李氏”认同。

粟末靺鞨的另一支于武后圣历元年(698)建立以大氏为王的地方政权。

先天二年(713),唐封其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部为忽汗州,以大祚荣 为都督。其政权初称振(震)国,至是改称渤海国。渤海国于辽太祖天显二 年(926)为辽所灭,先后传袭十五王,历二百二十九年。渤海国是以粟末靺 鞨为主体并有高丽等民族的多民族政权,但其王室则应为突厥人

。其国初建 时,“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

。至二世国王大武艺(719

—737 年在位),“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皆畏臣之”

。约在三世国王大钦茂 时(738—794 年在位),仿照内地建置,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的行政管 理体制,标志着渤海国进入其全盛阶段。当其时,“南与新罗、与唐为界,

东际海,西界契丹,东北至黑水靺鞨,西北至室韦,地方五千里”

。即包有 今吉林、黑龙江、辽宁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咸镜北、南道、两江道、慈 江道、平安北道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室韦民族的分布

室韦,亦作“失韦”,契丹之别种,“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

北魏时始见记载。室韦初有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 等五大部落,分布于今嫩江流域和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地区。五部“不相总 一”,“并无君长”,“突厥常以三吐屯(突厥达官之一)总领之”

唐代关于室韦居处的记载更为具体:其族“居■越河北”,“东至黑水 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海”;

有九大部落,其中岭西室韦、山北 室韦、黄头室韦、大、小如者室韦、婆芭[莴]室韦、讷北室韦、骆驼室韦等 八部“并在柳城郡之东北,(距郡)近者二千五百里,远者六千二百里”,

八部之北曰大室韦,傍望建河而居,并延伸到今外兴安岭以北,至于海;又 有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达姤部、

《册府元龟》卷九五六《外臣部・种族》;《新唐书》卷二一九《黑水靺鞨传》;王承礼:《渤海国简 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隋书》卷八一《靺鞨》;《册府元龟》卷九七○、九七七。

《新唐书》卷一一○《李谨行传》;乾陵博物馆馆藏《李谨行墓志》;《李秀碑》,岑仲勉:《金石论 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谓大氏,“本高丽别种”,但《新唐书・渤海传》称大祚荣父为舍利乞乞仲象,

即应为突厥舍利部人,是乞乞仲象应为居于高丽、粟末靺鞨人中间的突厥人。

《旧唐书》卷一九九下《渤海靺鞨传》。

《新唐书》卷二一九《渤海国传》。

金毓黻:《东北通史》,社科战线出版社 1981 年版。

《隋书》卷八四《室韦传》。

乌丸部、蒙兀部、西室韦、东室韦,等等。

室韦诸部臣隶于唐,朝廷置室韦 都督府以统之。室韦乌罗护部落有内徙者,如以讨安史之乱闻名的乌承恩、

承泚兄弟,即出此族。

《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室韦传》。

第五节  蛮僚诸族 岭南俚族洗、冯家族

俚族即今海南黎族先民。其族源于百越,东汉时称“里人”,至隋始曰

“俚”,唐时则有称“黎”者。因其为古越人后裔,故隋唐史籍对居于岭南

(今五岭以南)诸郡的俚人亦称“越族”或“南越”人。自南朝梁、陈迄隋、

唐,俚族在首领洗氏及其汉人冯氏子孙的领导下,据有数千里河山,成为岭 南地区的第一大政治势力。

俚族女酋洗氏,高凉郡(治今广东阳江西)电白(今广东电白)人

,“世 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由于善抚俚众,“海南(今海南 北部)、儋耳(今海南西部)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535—545)初,洗 氏嫁于罗州(今广东化州)刺史冯融之子高凉太守冯宝为妻。融为汉人,祖 父业自北燕浮海归宋,“三世为守牧”。因“他乡羁旅,号令不行”,为使

“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遂有洗冯两大俚汉家族联姻。

③“侯景之乱”中,

洗氏与冯宝协助高要郡(治今广东高要)太守陈霸先平叛,由之他们又成为 陈朝的开国功臣。其子冯仆因而被擢阳春郡(治今广东阳春)太守,洗氏被 拜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亡后,岭南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

洗氏与冯宝协助高要郡(治今广东高要)太守陈霸先平叛,由之他们又成为 陈朝的开国功臣。其子冯仆因而被擢阳春郡(治今广东阳春)太守,洗氏被 拜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亡后,岭南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

在文檔中 题 记 (頁 17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