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王小珍、鄧慶平(2010)。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態度的培育。南京工業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339-41。

王永娟、沈汪兵(2009)。初一學生學業成績與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心智與計算,3(3),181-188。

何英奇(1990)。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製:信度與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5,

71-94。

何緯山、陳志賢、連廷嘉(2011)。新移民家庭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

適應之相關研究。大仁學報,38,49-67。

吳依珎(2010)。高雄市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童生命態度與靈性健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07)。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學刊,20,119-140。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臺北市:心理。

李承宗、甘雄、韓仁生(2010)。高中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遼寧醫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65-67。

李祚山(2006)。大學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心理科

學,2,423-426。

邢占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24,301-323。

林邦傑(1986)。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三版)。臺北市:正昇科學教育社。

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200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測

驗。

林惠雅、林麗玲(2008)。青少年知覺之家人關係型態與幸福感。本土心理學研

究,30,199-242。

04-4吳和堂_p077-108.indd 100 2015/1/16 上午 11:09:33

吳和堂、李虹儀 國小學生生命態度、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介效果分析

101

林毓芝、卓妙如、林金定、朱德明(2010)。身材矮小對學童自我概念的影響。

身心障礙研究,8(1),25-39。

林維芬(2011)。「修訂Enright寬恕治療歷程模式」團體介入方案對國小兒童寬 恕態度、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4),591-612。

林維芬、徐秋碧(2009)。正向情緒輔導介入方案對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生活適

應與幸福感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131-178。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一LISRE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 廊。

金盛華、田麗麗(2003)。中學生價值觀、自我概念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2,57-63。

施建彬(1995)。幸福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

學院,高雄市。

胡蘭沁、董秀珍(2012)。多元智能、父母管教方式對自我概念影響之階層線性

模式分析—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之比較。教育研究學報,46(1),69-96。

郎亞琴、吳妙玲(2012)。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務參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2,29-53。

袁亞兵(2010)。大學生自我同一性、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

社會心理科學,1146-50。

高良、鄭雪、嚴標賓(2011)。當代幸福感研究的反思與整合—幸福感三因素模 型的初步建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29-136。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樂觀和正向意義建構國小五年級情意教育之質化研

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577-116。

張火燦、劉嘉雯、黃名楊(2010)。職場靈性影響工作家庭平衡之研究:整合模 式的驗證。臺灣管理學刊,10(1),79-102。

張林、徐強(2007)。大學生自我概念、個體自尊、集體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

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6,609-611。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偉豪(2011)。論文寫作:SEM不求人。臺北市:鼎茂。

04-4吳和堂_p077-108.indd 101 2015/1/16 上午 11:09:33

102

健康促進

衛生教育

學報 第 42 期

張淑美(1996)。死亡學與死亡教育。高雄市:復文。

張清源(2005)。國小學童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論叢,16(1),127-140。

許孟琪、蔡明昌(2009)。國小教師教育信念及其生命態度關係之探討。教育心

理學報,411),91-109。

許思安、楊曉峰(2009)。核心自我評價:教師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中

國特殊教育,3,90-96。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密桃、陳玲婉(2006)。國小學童母親的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

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0,1-20。

陳瓊玉(2012)。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自我傷害行為(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

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陸洛(2005)。追求幸福—主觀幸福感的文化心理學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7

(2),99-112。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北市:正中書局。

彭康助、周建智(2007)。資訊融入國小五年級體育教學探究兒童身體自我概念

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2(2),1-20。

黃筱雯(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與生命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中芳(2008)。回顧港憂「自我.研究:反省與展望。載於楊國樞、陸洛(主

編),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頁13-82)。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

楊牧貞、陳沐新(2011)。利他意願在調節負向情緒上的效果。教育心理學報,

42(4),701-718。

楊淑晴、黃凱琳(2011)。國中生參與線上遊戲經驗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幸

福感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407-442。

04-4吳和堂_p077-108.indd 102 2015/1/16 上午 11:09:33

吳和堂、李虹儀 國小學生生命態度、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介效果分析

103

解業達、段海軍(2007)。主觀幸福感研究進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33(5),121-124。

賈馥茗(2002)。教育的本質。臺北市:五南。

趙建平(2005)。自我概念研究述評。安陽師範學院學報,7,73-74。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

(4),294-306。

潘靖瑛、謝曼盈(2010)。生命態度量表之發展。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6,

185-229。

蔡明昌(2008)。大學生來生信念與生命態度關係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

報,24,33-70。

鄧蔭萍、宋大峯、許銘麟(2010)。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之探索性研

究。市北教育學刊,37,67-101。

鄭全全、耿曉偉(2006)。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預測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心

理科學,3,558-562。

鄭曉江(1999)。超越死亡。臺北市:正中書局。

盧俊宏、陳龍弘(2005)。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體適能、身體自我概念對自我

概念之預測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2),159-168。

薛育青、蔡典謨(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

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研究,5(2),1-24。

講義(2011)。2011年小朋友幸福大調查。講義,289,91-98。

講義(2012)。2012年小朋友幸福大調查。取自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

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2022200661,00.html

講義(2013)。2013年台灣兒童幸福感現況大調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

tw/news/advocacy_detail/1000

顏綵思、魏麗敏(2005)。臺灣中部地區國中小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對

攻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23-48。

04-4吳和堂_p077-108.indd 103 2015/1/16 上午 11:09:33

104

健康促進

衛生教育

學報 第 42 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