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任命賽局:金大中的總理兩度難產

由於南韓憲法第86 條規定總統所任命的總理,必須經國會過半數 的同意,如果總統所屬政黨與國會多數不一致,在野黨席次擁有過半 優勢的情形下,雙方在人選上又沒有共識,國會很可能會啟動此一制 度機制來對抗總統,演變成總統與國會的對立幾乎是必然。舒加特與 凱里在討論總統制的特徵時,曾特別指出「總統制在形式安排上並不 包括國會的批准,亦即總統任命其內閣,毋需考慮國會意志,但韓國 卻是例外」43。這個例外使得韓國國會在對抗總統上,多了一個非常重 要的武器,舒加特與凱里在他們的著作中唯一觸及韓國例證的引述,

就是討論韓國憲政體制中這個特殊的機制,並指出一旦總統面臨國會

舒加特、凱里(Matthew Soberg Shugart & John M. Carey)著,曾建元等譯,

《總統與國會:憲政設計與選舉動力》(Presidents and Assembles: Consti-tutional Design and Electoral Dynamics),頁 134。

的壓力,就必須在選擇總理上作出重大讓步,他們稱這種互動為任命 賽局(appointment game)。44舒加特與凱里在書中沒有提及地是,在南 韓第六共和的憲政史上,金大中總統就兩度陷入這種任命賽局的困 境,第一次長達半年,第二次則拖了兩個月。

1997 年 12 月間,金大中當選第十五屆南韓總統。他在 1998 年 2 月25 日正式就任時首先所面對的即是「朝小野大」的國會,在總席次 299 席的國會中,他所領導的新政治國民會議僅有 78 席,而與金大中 結盟,由金鍾泌所領導的自由民主聯盟黨則僅有43 席,加起來亦不過 共121 席,與距離過半數的席次還差一段相當的距離。相對地,最大 在野黨大國黨則在國會占有157 席,享有過半數的穩定多數,這種朝 野逆向不對稱的結構困境,使得金大中在就任總統後,首先所面臨的 挑戰就是總理的提名被在野黨杯葛,金大中提名金鍾泌擔任總理,立 即面臨此一情境。金大中在競選總統時,由於受限其地緣支持的局 限,根本走不出全羅道,要贏得選舉只有與其他地域出身的候選人結 盟一途,金大中選擇的對象是出身忠清道的候選人金鍾泌,為了爭取 自民聯黨總統候選人金鍾泌的結盟,金大中承諾在當選後將提名金鍾 泌擔任總理,與金鐘泌所領導的自民聯黨共享內閣人事任命,並在執 政兩年後修憲改制為內閣制。這些承諾促使金鍾泌退出選局,轉而支 持金大中,由於這項聯盟有效超越以往金大中的地域支持限制,加上 時值1997 年金融風暴,選民全盤否定過去慶尚道人的領導,產生換人 做做看心態,使得金大中得以在大選中獲勝。45金大中在順利當選總統

舒加特、凱里(Matthew Soberg Shugart & John M. Carey)著,曾建元等譯,

《總統與國會:憲政設計與選舉動力》(Presidents and Assembles: Consti-tutional Design and Electoral Dynamics),頁 139。

Byung-Kook Kim, “Electoral Politics and Economic Crisis, 1997-1998,”

in Larry Diamond & Byung-Kook Kim, eds., Consolidating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London: Rienner, 2000), p. 182.

後,隨即也實現了諾言,提名金鍾泌為總理。然而金鍾泌的提名立即 遭到占多數席次的在野黨杯葛而流會,隨後幾天在朝野政黨激烈衝 突,國會議事亦全面陷入癱瘓,政治運作也陷入無從推動的僵局。逼 迫金大中釋出要推動「政界重組」的訊息,好在最大的在野黨大國黨 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黨內複雜的派系糾葛,提供了諸多執政聯盟見 縫插針的機會。

由於在國會占有過半席次的大國黨,是個成員生態相當複雜的政 黨,它是一個不同派閥的雜牌編組,各個派系在國會所占席次比重不 同,利益考量歧異,加上派系領袖間彼此的糾葛等,造成大國黨在淪 為在野黨之後,一直陷入無休止的派系傾軋,這些爭議提供了執政聯 盟運作「政界重組」的機會。藉由大國黨內部派系衝突作槓桿,執政 黨陸續與大國黨內個別派閥領袖與個別在野黨議員的私下接觸,加上 執政當局的檢察部門針對財團與政客間的不法獻金往來展開一連串的 調查,多位大國黨議員與前政府內閣閣員遭到偵訊,而偵察行動的背 後也包含了若干政治交易,特別是脫黨加入執政聯盟即不再司法起訴 的默契,這使得不少大國黨的議員個別脫黨加入執政黨。46面對執政聯 盟一連串的動作,大國黨只有持續癱瘓國會議事來加以反制。

1998 年 8 月初的國會議長選舉,原本大國黨堅持應由席次占多數 的政黨出任,但因為不少議員已經與執政黨暗通款曲;造成議長選 舉,執政聯盟所提名的朴浚圭(Park Jyun-kyu)竟擊敗了大國黨所提名 的人選。這預示了如果再舉行總理金鍾泌任命投票,亦有可能通過,

大國黨遂抵制次日舉行的國會特別會議,使金鍾泌的任命同意投票再 度順延。議長選舉的失利,使大國黨的內鬥再度加劇,到了同年8 月中 旬,儘管國會僵持依舊,但執政聯盟已不顧大國黨的反對,逕自召開 國會特別會議,展開對金鍾泌的同意投票,並在8 月 17 日正式通過對 Byung-Kook Kim, “Electoral Politics and Economic Crisis, 1997-1998,”

pp. 193-195.

金鍾泌的任命同意。總計從金鍾泌被提名到任命同意,朝野對峙的僵 局長達半年多。47

金大中在任命總理上遭到國會抵制並非只有這一次。2000 年 4 月 13 日第十六屆國會大選所產生新國會,並沒有讓金大中擺脫「朝小野 大」的困境,他所領導的新千年民主黨雖然在席次上從原來的98 席增 加到115 席,但在總席次 273 席中僅掌握 42.1%,就算與另一個小黨自 由民主聯盟的17 席結盟亦不足半數;相對的最大在野黨大國黨則是從 原來的122 席增加到 133 席,已經接近過半。2001 年 10 月 25 日舉行 的國會補選中,大國黨又囊括了應補選的三席,使得總席次再擴增到 136 席,差一席就過半了,迫使金大中辭去新千年民主黨的黨魁以示負 責。48再加上金大中陸續陷入經濟成長停滯、陽光政策喊停、統一部長 遭國會通過不信任案、兩個兒子涉嫌關說及收受賄賂醜聞等,使得國 會再度啟動「任命賽局」抵制金大中。

2002 年 6 月南北韓軍艦在黃海發生衝突,北韓方面死亡人數不明,

南韓海軍四人喪生,總理李漢東和國防部長金東信遭受嚴厲批評,終 致迫使李漢東在7 月間去職,金大中隨即提名曾擔任梨花女子大學校長 的張裳(Chang Sang)為總理候選人,韓國國會在 7 月 31 日以張裳涉嫌

「竄改學歷、進行房地產投機買賣」,以及「幫助長子獲得美國國籍 以逃避兵役」等爭議,否決了張裳的總理任命。金大中在8 月 9 日再度 提名曾任韓國《每日經濟》(Daily Economic)報社總裁張大煥(Chang Dae-whan)為韓國總理。國會就張大煥的任命舉行聽證會,議員質詢張 大煥有關其公司債務和在房地產交易中有無交稅等問題。結果國會8 月 28 日以 151 票對 112 票的結果,再度否決了張大煥的提名。49

倪 炎 元 ,〈 製 造 多 數 : 南 韓 第 六 共 和 憲 法 下 的 總 統 與 國 會 關 係(1987-2001)〉,頁 226-228。

蔡增家,《南韓轉型:政黨輪替與政經體制的轉變(1993-2003)》(臺北:巨 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頁 180-181。

在婦女牌(張裳)和青壯牌(張大煥)兩度失利後,金大中被迫 以讓國會通過為優先考量,在中立性、道德性和適任性為主要條件篩 選下,從50 位候選名單中依 23 項細目詳加檢視,最後挑出年屆 70 歲,

法界出身,素以清廉著稱的金碩洙(Kim Suk-soo),在 10 月 5 日提名其 為代理總理,以求在國會人事聽證會上安全過關。由於金碩洙在當時 正擔任南韓新聞倫理委員長和政府公職人員倫理委員長,是極少數能 獲在野陣營認同的人士,最後經過該月26 日的國會聽證及 28 日的院會 表決後順利獲得同意,總計總理出缺前後這段國政空轉期,長達兩個 多月。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