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對初任代理教師專業發展與工作困擾的討論

(一)專業發展與過客事實的倒置

Moir(1999l:19-23)發現第一年的初任教師,短期性的專業發展就有 階段性,雖然有個別差異,但大抵都歷經了五個階段的發展,包括:1.預 備時期(anticipation phase)、2.生存階段(survival stage)、3.醒悟階段

(disillusionment stage)。4.回春階段(rejuvenation stage)、5.反省階段(

reflection stage),進入第二年後,再回到預備時期。然而以此來對照玉珊代 理這一年的歷程,發現這五個階段並不明顯,玉珊的心情及工作上推展的階 段,反而在學期初、學期末、段考舉行這幾個時間點較具階段性,而學生行 為表現良否對其情緒和思緒的影響比較大。倒是寒假的休養生息,提供了玉 珊放鬆和沉澱的機會,確實有助於下學期代理工作的進行。

不過說玉珊有全心投入教職的承諾,這一年有明顯的專業發展,也未 竟然。由於代理老師沒有「看得見的未來生涯」,所以玉珊的寒假用來唸書 準備教甄,並未就班上遇到的學生嚴重問題行為,尋求專業上的協助或做個 人較深刻的省思,玉珊自己也說如果下學期小萱還待班上,她將面臨更大的 挑戰。而代理過程,也未見玉珊參與正式舉辦的研習活動,而是課餘時間自 己去補習教甄科目,對於自己與學生互動過程情緒的起伏、比較兩個班的作 法、或以讓學生被嘲笑的方式處罰學生等,並未做過自我省思。然而這也不 能責怪玉珊,因為「生存」的基本需求(考上教甄成為正式教師)不先 滿足,何能奢談專業發展呢?總是要先成為「正式」老師,再成為「好」

老師嘛!專業發展與過客事實,兩者似乎前後倒置了。

雖然玉珊代理這十個月,態度上很努力地解決其教學和班級經營上的 問題,並沒有以過客心態來帶這個班,但現實上是時間一到她就得離開,改 變不了「過客」的事實,所以當研究者把完成論文的初稿傳給她時,她回信 寫到:

看完之後心裡有點感傷,想到自己那一年的付出,但在我離開後班上卻變了 樣,真不知道自己是在為誰努力,而且到最後還是一場空,去年也沒考到正 式老師(20090129)。

玉珊隔年又在另一所國中代理,這種過一年就可能要重新歸零一次的 感覺,換成是誰,都不好受。

(二)否定和肯定及隱藏與凸顯之間的擺盪

Gordon與Maxey(2000)認為美國中小學初任教師在工作環境上有六個

困境,分別是:1.困難的工作負擔、2.不明確的期望、3.不充分的資源、4.孤 立、5.角色衝突、6.現實震撼。而代理代課教師還有一些非正式教師具有的 角色困擾。蕭靜芳(2005)就提到,代理代課教師像教學的過客,常因為代 理教師的身分而格外受到家長的關注或質疑,而學生也可能因為經常更換導 師而帶來恐慌和不適應,或因代理期間有限,產生抗拒心態、無法產生認同 感。李文惠(2006)則提到代理代課教師在同儕互動上的困擾,有些學校人 員不一定能平等看待這群人,而他們也有要盡心教學、又要努力準備教甄,

蠟燭兩頭燒的雙重壓力。班級經營上,因為只短暫一年代理,學生該不該管?

常常擔任非專長的科目又無進修管道,這些都是代理代課教師特有的困擾。

玉珊一開始代理就擔負和資深教師一樣多的責任,具有一般初任教師 有的第一個困境。然而南山國中給予玉珊的期望是明確的、資源也充分,

同事間並沒有讓玉珊感覺受到孤立。惟獨角色的衝突在玉珊身上很明顯,

Gordon與Maxey(2000)提到的初任教師角色衝突是因為大多數初任教師剛 成年,第一次離開大學在社會獨立生活、或剛成家立業,如果花太多時間和 精力在學校工作,會讓其感覺自己沒有充足時間關注家庭,產生強烈的罪惡 感和不快樂。然而玉珊的角色衝突還出現在其代理身分上。參加激烈的正式 教甄後玉珊並沒有被錄取,受到他人的否定,再來參加南山國中代理教師甄 選錄取了,算是獲得他人肯定。然而進入南山後,她代理的身份是隱藏的,

學校裡除了人事資料記載玉珊是代理身分外,其他包括班級導師名單、任課 教師名單、班級課程表,僅以「教師」、「老師」稱呼,不會加上「代理」

兩字;而玉珊自己也從未主動跟學生或家長揭露其代理身分,不過家長和學 生還是或多或少會知道,像忠班的家長知道導師代理的身分後還建議學校要 為該師安排輔導教師協助。然而也因為代理的身分,使玉珊更投入教學和班 級經營工作,戰戰兢兢的辦好學校日,凸顯學生課業和行為上的表現,來獲 取家長的肯定,預防家長可能出現的怨言或不友善的舉動。所以玉珊代的班 級這一年並沒有發生蕭靜芳(2005)提到的情形,這與玉珊努力投入,凸顯 成效,以獲得認同,不無關係。

倒是李文惠(2006)提到的情形發生在南山國中,寅班的導師不能

平等看待玉珊和忠班的導師兩位代理教師。而玉珊第一次帶班,也面臨了 Gordon與Maxey(2000)提到的第六個困境:「現實震撼」。從開學的第一 天就有很多非學術性的任務,包括學生的常規、收錢和收作業、行政表報的 填寫,讓玉珊工作緊迫、情緒緊繃;而學生的偏差行為,更讓玉珊顯出疲態,

情緒盪到谷底。還好面對同儕對專業質疑的否定,玉珊選擇的是轉化為做好 代理工作,希望代理過程班上在整潔、秩序、整體學業成績(段考)和行為 表現上,能夠不輸給其他班級,以此來獲得他人的肯定。而玉珊在代理期間 得到的成就感,例如:帶班的學生學業和成績表現良好、導生班受到科任教 師稱讚、感覺自己不比正式教師差,也感受到學生喜歡自己、樂於和自己聊 天等,也帶給她自信和自我肯定。然而這些自我肯定,又因為教甄筆試沒通 過而導致自我否定,使情緒和工作壓力擺盪在他人的否定與肯定、自己的肯 定與否定之間;而角色衝突也游移在隱藏代理身分、凸顯教師功能之間。

(三)儲備制的師資培育不利個人生涯規劃

玉珊是因為個人對教育的熱忱而走進師資培育歷程,成為代理教師 的。而她自己也表示會不會繼續留下來代理代課,主要考慮的是學校的文 化和人際關係的和諧,這與Jones(1999)和Wheeler-Ayres(2005)調查代 課教師發現,專業接受度和社交融入度比起薪資,更是工作滿足主要因素的 結果相似。然而國內目前的制度能否鼓勵具有教育熱忱而代理表現又不錯的 合格教師留下來呢?

從教育部(2008)的教育統計可以看出,國中的代理代課教師自86學 年度的5.4%到96學年度的6.6%,比率增加了,也就是說師資培育多元化之 後,代理代課教師的數量不減反增。以96學年度而言,進用的國中代理代課 教師是正式教師的兩倍(教育部2008),而依人口數量的推估,少子化的急 劇變化才正要在中等學校出現;換句話說,要成為正式教師難度更高,只是 因為法令上規定取得合格教師證書具有優先順位,而擠壓了原有代理代課生 態而已(王百合,2003),因此實在很難鼓勵這些人繼續留在國中代理代課。

而師資培育從計畫制改革為儲備制的差別何在呢?以玉珊為例,原本 就讀私立大學中文系,在師範教育計畫制時代,是不大可能成為中等學校合

格教師的,唯一管道是大學以上畢業後在中小學教師短缺時代理代課,再藉 由開設教育學分班後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然而現在師資培育法儲備制時代,

是先取得合格教師證書,然後去代理代課。自由化與多元化的師資培育政策 似乎只看到橫切面,大家都可以來唸,都可以取得資格,但缺乏縱深的考 慮,幾年下來許許多多的「玉珊」處在是繼續留下來還是選擇離開的兩難困 境,非常不利個人投入教職的生涯規劃,影響有志成為教師者,進入師資培 育的行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