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對幼兒教育及國民教育調查問題的結論與建議

1.民眾對幼稚園教授英語看法分歧

本次調查有五成八的民眾認同在幼稚園階段應教授英語,不贊成者占 三成四,鄉村地區贊成的比率高過於都會地區、有小孩刻正就讀該教育階段 者高於其他類別,而特別的是在教育程度方面,研究所及以上學歷者贊成及 不贊成的比率幾乎一樣,可見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訪者看法上的差異。

2004年2月29日家長學苑舉辦的教育論壇邀請多位關心此議題人員討論 幼兒英語教學之問題,會中與談人員對於幼兒學習只重視外語不表支持,且 認為應重視幼稚教育真正的目的,學者專家們的研究(陳亭方,2002;林春 妙,2004;陳淑琴,2003)也多支持在幼兒階段的學習應著重生活中各方面 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習外語的年齡,一般認為只要不晚過青春期,任何時間 開始學習語言都不嫌晚(陳淑琴,2003),另外根據專家學者的看法,在本 國語言較具基礎、文化價值認同較穩定的情況下,開始接觸學習外語較為 適宜,對照世界上非英語系主要國家,如歐洲的德、法,亞洲的日、韓,

也都是自小學三年級或以後才有外語教學(吳財順,2004)。

日前教育部宣布「將全面取締『美語(或雙語)幼兒學校(或幼兒 園)』,對招收學齡前幼兒施以全時制美語教學的補習班,以及單以一項 美語進行課後才藝、設科或全時制教學的幼稚園,違規業者最嚴重可撤銷執 照。」(江翎,2004)。

對於教育主管機關良善的政策應透過管道教育民眾,使其了解政策制 定的適當性,減少政策執行的阻力,否則目前幼稚園教授英語的情況仍舊存 在,政策方向與實際現況存在落差,教育政策無法落實,政策美意也打了折 扣。

2.民眾對延長公立幼稚園的服務時間並取消寒暑假表示支持

本次調查結果有五成八民眾贊成延長公立幼稚園的服務時間並取消寒 暑假,僅三成不同意,年齡在30-44歲及60歲以上者贊成比率顯著較高;有

小孩者的贊成比率也顯著較高,在教育程度及性別上的看法並無太大差異,

皆是贊成多於不贊成。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幼稚園延長服務時間是支持的,這是否即意味 孩童的照顧者因為兼顧家庭經濟責任而衍生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然 而目前我國雙薪家庭眾多,台灣在2003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 爭力報告」中,一年工時達2282小時,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國家(滕淑芬,

2005),夫妻忙於工作是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情況,然而在幼稚園階段的 孩童是品格養成、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親子教育的重要性不亞於學校 教育,公立幼稚園服務時間的延長顧然照顧到家長的需要,然而親子相處時 間的壓縮,家庭教育功能的減少亦是需要一併思考的問題。

3.民眾對中小學「校園零體罰」政策不表贊同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的受訪民眾不贊成中小學校園零體罰政策。

依據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及2005年國中、小學校園體罰問卷報告對體罰的定 義是採聯合國兒童人權組織,世界小兒科醫師學會及美國小兒科醫師學會等 團體大致的共識:體罰是指經由製造身體上的痛苦,或經由控制其身體造成 心理上的痛苦所為之懲罰(http://alpha.fdu.edu/psychology/corpora_punishmen t.htm)。

依據人本2005年的調查台灣有65%左右的學生曾經在學校被體罰,在 台北市教師會所作的問卷中有76.7%的教師不支持台北市零體罰,另外有 64.5%的家長不支持教育部與北市教育局零體罰的宣示,然而我國的法令,

不論是刑法、兒童及青少年福利法,對於體罰造成孩子的傷害都有非常嚴格 的規定,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上任以後呼籲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郭俊宏,

2000),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也呼籲老師們應該用專業如輔導來代替體罰

(包崇敏,2005)。

本研究以為在師資養成的過程中,提供足夠的輔導課程來提升老師的 輔導知能,而學校應給予老師足夠的支持使老師能在職進修相關課程,另一 方面整合學校的輔導室、行政支持等措施多管並進。最後,民眾應認知到學 生的教導是需要學生本身、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甚至社會大眾一起來 努力才能達到功效。

4.民眾最支持由具有專長的大專生來提供弱勢中小學生課業輔導的協助 此次調查發現,若需增加人員對弱勢(原住民、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 等)中小學生提供課業輔助,近四成三的民眾認為最適合的人選是具有專長 的大專生,其次有近二成四的民眾認為是退休教師、二成二的民眾認為是現 職教師。交叉分析結果顯示,20-29歲,大專以上學歷的受訪者,贊成由具 有專長的大專生來提供弱勢中小學生課業輔導的比率最高,由此反應出大專 生對此議題的支持與社會期待相符。

楊國賜(2003)認為今日的高等教育不僅以提供新知,符合工作需要 為滿足,更重要的是如何喚醒大學生主動參與的公民精神,強化社會倫 理、道德的價值觀。我國為數眾多的大專學生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力資源,

可對弱勢地區學童的課業給予協助,對大專學生的自我成長有所助益,另外 對整個社會也有正面的貢獻,可謂三贏。聯合晚報報導(余炎昆,2006)暨 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擔任博幼基金會董事長,在南投號召大學生加入弱勢學生 輔導,成效十分良好,從92年開始接受輔導的國中生全部考上高中職。另外,

TVBS關懷文教基金會發起「山區部落課輔老師召募」(江祥綾,2006),

以上都是民間發起,政府對於大專學生如何與弱勢學童教育連結,實可儘速 規劃並有所作為。

5.民眾認為中小學教育經費應優先用於學校設備的修建而未用完的經費應延 至下一年度使用

調查發現,近六成一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未來若增列教育經費,最應該 優先將經費使用在修建學校的設備上,其次有一成四的民眾認為應優先使用 在人事退撫費上,而認為應優先使用在業務辦公上的受訪者意見則不到 一成。不僅如此,近八成五的受訪者贊同將地方政府未用完的教育經費延 用至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訪者不贊成。由調查結果可看出 多數民眾重視學童應有良好的學習設備及環境,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 看法,而對於地方政府年度未用完的經費贊成延至下一年使用,以避免消化 預算。

人本教育札記在197期(2005)中討論台灣國中小教育經費的問題,

我國中等以下的教育經費,經常門的支出從民國89年占整體預算86.8%一直 提高到民國92年的94.8%;資本門從13.2%降到5.2%,相較與鄰近的日本在 2004年資本門為11.2%、南韓15.8%,我國的教育經費以人事費用為主要負 擔,使得教育設備投資的經費非常有限,影響學生的受教權(包崇敏,

2005)。本研究建議應對我國的教育經費分配重新思考、研究,並提出合 理的調整方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