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民主義學報第十期(七十五年六月) 三四 O

的學與思並重

••

國文認倡古今,人類求知識的方法有二;一是「用觀察,即科學」',二是「用判斷,即哲學」(註三 八)觀察重感官經驗之獲俑,判斷重思考;今日教育,必氯強調觀察與判斷並重,指導學生運用思想推理,運用實作求證, 而此亦即是孔子所謂「學而不思則間,思而不學則殆」「學思並重」教育精神的闡述。運用啟發自學方式,循循善誘的精 神,帶動學生,來培養學生自主性。否則僅注重灌注式的講授,填鴨式的教學、背誦式的測驗,對於學生、教師,乃至國 家民接均無得益。又那能培育出「有用之人才」「國家社會之棟棵」呢?

三、拇潰間,學生健全人格的回讀工程師角色 我們常說:教育是一種良心工作,也是一種精神事業,而教師乃是人額靈魂的工程師,一位優良的教師必須是經師兼 人師。(註三九)實質上,中國傳統教育精神特別重視人格陶冶教育,目的就是要教育出身心健全的國民,有用的人才。 國文說:「諸君乃教育家,頭知教育家者乃引導人群進化者也。」(註四

0)

人群要進化,必績有健全的人,如何才稱 之為健全的人呢?先總統蔣公曾說:「有健全的國民,才有健全的民族;有健全的民脹,才能建設富強的國家。怎樣才 是健全的國民?第一就是一般國民的身心保持平衡;第二就是一般國民的情感興理智能夠保持和諧。」(註四一)教師的 任務,就是肩賣起「解惑」 i| 陶鑄健全人格的責任,換言之,就是人格教育。孔子以為「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篇)可見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師應該掛演陶鑄學生健全人格的 靈魂工程師角色。尤其要「為學生剖析疑難,解答問題。由於當前眾說紛險,價值觀念模糊。是非易鼓混淆,如何釐清是 非黑白,使青年在思想上免於外來的污染,以堅定其對國家的信心,促進全民自強團結,也是教師們重要任務。」(註四

二)

教育的本質,就是在薰陶個人,使其能真誠、自愛、心身健全、是非分明,充滿著仁心仁性,以表現高尚完美的人格 。那麼教師應如何擷取傳統教育精神之內涵去陶冶學生健全人格、呢?

蔣公再三強調

代國家的國民,一定要完全受到這四育,這四育合起來,才是健全的教育。」又說:「六藝教育的功用,就是訓練一個身

H四育六藝並重•.

「教育的內容包括著智育、德育、體育與群育。一個人要做獨立自由的現

•• 先總統

FSgflbFLEErFEEtfiγ

心平衡、手腦並用、術德兼修、文武合一的健全國民。」(註四三)教師實應確認傳統教育精神訓蝶學生以做人億主的觀

念,扭轉目前學校歡育「考試領導教學」之歪風,使學生同時具備豐富的知識及高尚的德行,養成完全人格。

臼加強民接精神教育

•• 發揮傳統教育精神,教師應建立學生對民族的自信心,各階設民族精神教育之教材,如國小的

「生活與倫理」、國中的「公民與道德」、高中的「三民主義」及大專的「國父思想」'務求完整融貫,相五配合連繫。

除外,加強歷史丈化的宣揚,有系統地在各級學校,按層次以中國現代史與中共毀滅固有文化、禍國殃民的史寶來加強教學。使學生都能有忠奸之辨。因借我們今天所進行的反共戰爭、實質上即係一種思想的戰爭,散徹底根除共產主義的思想

毒素,必先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丈化,而國父所創造的三民主義,則備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與實踐。蔣輯統經國先

生在民國六十九年一兀且視辭中,特別期勉每佐國民都能作「億中華丈化與三民主義栽根的人」,因此全國所有的學校教師

,都應把實施精神教育視為這種栽棍的工作。

四、一掛演身敏冒教合-、說敬仁愛的東數家角色

在我國的社會丈化背景中,教師的社會地位一向至為祟高,可以與「天地君親」相提並論。誠如上丈所述,自古以來

,我國教師不僅保有其神聖的一面,且有異於其他行業人員。然而近年來「社會快速的變遷,社會職業價值觀念的改變,

且在教育成為一種行業以後,任教者謀生的目的勝過以教育僑職志的興趣,將原來教育英才的高尚樂趣沾染上或多或少的

實利動機,教師流品不齊,逐漸失去社會的景仰,使其神聖的教育任務,大受影響。」(註四四)

事實上,歡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凡從事教育工作者,對於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國家、民族以及世界人類,均

有神聖莊嚴之責任。惟欲肩賀這個責任,教師的人格最為重要。因為「如果施教者本身的一言一動,不能取得受歡者的信

仰,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們不講赦國的教育則已,如果拿教育來赦國,首先就要從健全施教者本身做起。」(註四

五)教師如何秉承傳統教育精神,以求發揮教育愛呢?個人以億應有下列三點體認

••

川鬥品德陶冶、以身作則

•• 教師在工作上要具備敬業樂業的精神,在行為上應以身作則,身教言歡並重,因億「以身教

者從,以言敢者訟。」因此言行一致,以德感召。以鼓勵代替懲麓,以循循善誘代替嚴辭說教,以愛心來薰陶學生,以耐

發圓的傳統教育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三民主養學報第十期(七十五年六月) 心來感化學生。臨為經師,又為人師,以求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國之根本,清大道之正源。」 三四二

叫混取新知、教學相長

其在這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中,俺不斷研究,隨時進修,不投步自封,或一得自滿,茄就不僅學養的增進,對教學方法的 •• 教師肩責「作育英才」之大任,要了解「溫故知新」的作用,體認「教學相長」的意義。尤

改進,教育責任的履行,亦大有樽益。

的誨人不倦、終身以之

位教師如能淡泊名利,保持寧靜的心境,不見利思邊,捨棄功利思想民樂而教之,樂而導之,則教學妓果必彰,學生受益 •• 教師要能夠以「教學生濫」為樂趣,以「作育英才」為寄託,建立正確的教育專業觀念。一

必宏。孔子說:「知之者,不如仔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篇)做為一位教師,不但要知其所以,而且

還要篤仔踐行,同時更領臻於「樂此不疲」之境。拿這種精神,以民族丈化的精華東教導學生,才他所將民接丈化的規範在

每一個國民的心中產生內化的結果。惟有這樣,我國教育才能得到堅實不斷的發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雖然是簡單幾個字,但卸充分表現了教育家所需的奉獻精神與修持態度。教育工作者雖不像

宗教家、傳教士,將他們的希望寄託在不切實際的未來,可是宗教家、傳教士為傳他們的教,佈他們的道,所表現的誠敬仁

愛精神,以及夙興夜寐、風雨無阻的高度熱情的活動,卸也是目前我們教師所最需要的。

五、勢演結合傳統輿現在、順應素來的預言家角色

教育廳長林清江在「教育的未來導向」一文中認僑

「由文化延續的觀點來看,教育具有三種導向,即傳統導向、現•.

在導向及未來導向。」(註四六)茲分述如下

川鬥傳統導向

•• 所謂傳統導向,就是教育必須特別重視過去文化的傳遞。本一輩一第一部分提到教師應扮演擔任承先啟後、

薪火相傳的弘道者角色即是指此而言。

叫現在導向

,使教育措施能夠切合社會需要,以解決社會問題,進而為社會培育發展文化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紮根於傳統丈化,以求

•• 要培育社會「有用的人才」'教育措施不能園於傳統的價值觀念,必須推陳出新,結合教育與現實社會

訓練學生能順適多元化的社會,教師自應有其所一孩扮演的角色。

尚未來導向

林廳長提到••

••

「除了重視過去丈化的傳統導向與配合現實社會的現在導向,教育也應重視未來導向。以

未來導向引導教育,才能使教育永遠保持創新的活力與發明的能力,使其具有前瞻性。再進一步說,由於教育揉取未來導向,更可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為社會提供進步的理想,使文化保持延續不盡的生命力。教育若忽略其未來導向,將使教

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迅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失去創造的離力,無法成億延續文化的人才,社會也會因此變成創新少,保守力量多,只偏重舊文化遺產的承聾,而疏忽建立未來社會的共同理想。」(註四七)

由以上的分析中得知;教育必讀兼顧過去、現在興未來,教師的任務自然是在結合傳統與現在,並求順適未來,教育

的功能才可充分發揮,才可帶動社會的改革,使文化再旱現新貌。的確,教育如果只重視傳統導向而忽略了現在導向及未

來導向,雖然可以保有文化傳統,卸與現實社會脫節,不符社會需要,同時也將使社會缺乏未來的共同理想。當然,教育

如果只重視現在導向而已,固可使教育切合社會實際需要,卸不能紮根,也不能創新,教育目標必然飄搖不定。因此為了

謀求人顯文化的延續與發展,教育應同時兼顧傳統導向、現在導向興未來導向。本丈探討傳統教育精神,正是試圖從丈化

的精華中尋找出適合現代社會需要之所在,並在未來導向中找出傳統教育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所以在發揮傳統教育精神

上,教師除了必須扮演弘道者、雕塑家、靈魂工程師、宗教家等角色外,要必頸掛演時代預言家的角色。誠如楊師國蜴在

「現代教育思潮」一書中所強調的

••

「教師必贊成為時代的預言家。他的任務就是指引和促進丈明的進步,故能面對時代

的困境,毫無恐懼,並以探求精神(的。旦-rEnzzm)的典範從事教學。」(註四八)為了導向平衡的教育,把學生培

養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成為延續文化的有用人才,賦予丈化發展嶄新的生機,雖然「任重道遠」'願我全國教師共同

勉勵。

伍、結

苦。

自岡

沒有一個時代比今日更需要教育。我們都知道,教育是立國之本,也是百年大計。教育事業更是國家民族精神與丈化

賴以縣延創新的神聖事業。教師賣起這個使命,就是承擔國家最重要的任務。尤其今天,共匪殘民以逞,破壞丈化不擇手

我國的傳統教育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三四三

一民主義學報第十期(七十五年六月)三四四

段,我們為爭取民族生存而戰,為保衛固有文化而戰的神聖使命,比往昔更加迫切和艱鈕,教師的責任也更為重大,不僅 要肩員「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並且要本著弘道教義的氣節,全力培育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的時代青年,共同為使

興中華文化、開拓國家的光明前途而奮門。

誠如先總統蔣公所說:「今日教育,要使他發生反共赦國的敷用

•..•.•

最要緊的是注重生活教育,必讀使生活與教育

打成一丹

••••••

必領教與育並重,手與腦並用,尤其要女與武合一。」(註四九〉注重生活教育,講求文武合一,只是傳統

教育精神的部份精髓。傳統教育精神,由孔子奠基紮根,歷代聖賢,繼續灌溉,再經國文的究實,先總統蔣公的闡揚

'壯大了中華文化的生命,涯成為中華丈化的主流。人格涵養、變化氣質,體群並重、文武合一,有教無頓,機會均等, 注重個性、因材施教,啟發自學、循循善誘,君師並列、學師重道等等精神,歷久而彌新,是今日引導教育步入正途的指 針,是改善當前教育缺失的良藥;而要邁向新世紀的教育,更可從傳統教育精神中得到指引與啟示。這是文化的瑰寶,應

該發揚光大。

振興中國教育,復興中華文化,人人有責,何況身為教師,繼承文化傳統,發揮教育精神,使丈化一代一代縣延不絕 '乃是責無旁貸的。凡我教育同仁,都應以良師自期,以興國自勵,經常自我省思

精神才能充分發揮,中華文化才能薪傳久遠,中華民族才離蛇立長存,國家社會必然富強和樂。

好宗教家角色?在結合傳統與現在,順適未來的教育思潮上,是否扮演好時代預言家角色?大家多花一分心思,傳統教育 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上,是否扮演好人顯靈魂工程師的角色?在人格感化教育上,是否能身教言歡合一、誠敬仁愛,扮演 否掛演好弘道者角色?在養成學生適應多元化社會的認知教育上,是否踩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扮演好雕塑師角色?在陶鑄

•• 在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責任上,是 iEI!ita

註一

蔣公,「赦國教育」'蔣總統集,第一珊,第九六一頁。•• 先總統

註二:轉引自中央月刊,第十二卷,第一期,(台北,中央丈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第一O頁。

註三

•• 國文全集,第二珊,(台北,中央丈物供應社,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第捌一七圖文,「提倡女于教育」'

|一八頁。

•• 國艾,「國民以人格赦國」'前揭書,第捌一七四頁。

註五

吳鼎,「儒家教學原理聽要」'孔孟學報,第十一期,(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第一六頁。••

•• 國文,「孫文學說」'國文全集,第一樹,第金三三九頁。m

註七

蔣總統嘉言錄,第二輯,教育篇,(台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籌委員會,民國五十六年•• 轉引自

十月),第一九九頁。

註八:先總統蔣公,「革命的教育」'蔣總統集,第一m樹,第一O五四頁。

•• 國文,「社會主義之派別與批評」'國文全集,第一樹,第壹二O四頁。m

註-0

..

同注五,第六頁。

註一一

•• 孫邦正,中國教育問題,(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第六|七頁。

註三一

張坦鐸'「孔于的師嚴教育精神」'中央月刊,第十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七年九月),第五二|五三頁。••

註三二

•• 胡美琦,中國教育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七月),自序第八l九頁。

註一四

•. 田培林,教育學新論,(台北,丈景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三月),第三五二頁。

註一五

•• 同註一三,自序第一O|一一頁。

註二八

楊國腸,師大三研所暑修班「三民主義教育學」筆記,民國七十四年七月。••

註一七

.• 同註八,第一O五六頁。

我國的傳統教育精神及其時代價值三四五

一民主義學報第十期(七十五年六月)二四六

註一八

•• 同註一七。

註一九

.• 先總統蔣公,「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訓示」'蔣總統集,第二珊,第三O四六頁。

註二0

..

蔣公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央月刊,第十三卷,第六期,(民國七十年四月),轉引自嚴前總統,「先總統

第二三頁。

註二一

註二二:國艾,「民族主義第六講」'國父全集,第一珊,第壹四二頁。 國父,「知難行易」'國父全集,第二珊,第捌三一五頁。.•

註二三:先總統蔣公,「赦國教育」'蔣總統集,第一冊,第九五七頁。

註二四

註三五 •• 參閱黃國且,黃奏勝合著,現代教育的功能,(台北,幼獅書店,民國六十年八月),第一三二頁。

•• O同註二四,第七頁。

註二六

•• 同註二。

註二七

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三月),第五六頁。•• l

註二八

.• 蔣公,「哲學教育對於青年的關係」o先總統

註二九

•• 李煥,「教育政策的取向」'教育展望,台灣省教師精神修養專輯,第十三輯,(台中,台灣省教育廳,民國七

•• 李煥,「教育政策的取向」'教育展望,台灣省教師精神修養專輯,第十三輯,(台中,台灣省教育廳,民國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