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一 ) 生死問題及解脫追求

在文檔中 試論星雲大師涅槃觀 (頁 35-38)

大師透過以上活活潑潑教示生活中之六度波羅蜜,遠離憂慮的生活、世 俗名利追求之煩惱,自由自在的過日子,這不就是世間之樂嗎?這不就是《大 般涅槃經》「渡煩惱河,到於彼岸,常樂涅槃」73之道嗎?筆者解讀大師本 段文本之解說,大體是雜揉其常年累月修行工夫而提出,看似老生常談,但 放諸求證涅槃法身,仍是不折不扣的得依基本教理下工夫,毫無能僥倖取巧 之處。

終於生死問題徹底解決。」75郭朝順在《佛教文化哲學》〈涅槃:在死亡中 安住〉說:「1. 死亡作為一種生命的極限概念,卻在輪迴之中被取消其極限性。

2. 涅槃之作為解脫之極限概念,卻在宣說其內容中的說法活動之中,倒轉原 本不可說者,轉由現世的價值之名言表述而展現為常樂我淨。」76單正齊《佛 教的涅槃思想》,開宗明義道出「佛教的根本旨趣在於追求人生的解脫,也 就是超脫煩惱和痛苦,超越生死流轉為終極歸宿」77

《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 角。」近代太虛大師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從現實人生中去不 斷的改善進步,向上發達,以至於達到圓滿無上的人格。蓋人格的圓滿……,

必須從完成普通人格中更發大菩提心,實行六度四攝普利有情的菩薩行,不 斷的發展向上,以至於成佛乃為圓滿的人格。」其提倡「人生佛教」78,或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云:「在無邊佛法中,人間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的,

究竟徹底而又最適應現代機宜的。切勿誤解為人乘法!」79其在《學佛三要》

中亦曾提到:「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標。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槃。

涅槃是學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稱為『一切聖者之所歸趣』。得涅槃,在佛法 中佔著主要地位,如神教以生天為最後目標一樣。」80以上舉諸大師說,無 非標示出學佛之目標,與一神教最大之不同處,不是只在世間善法,而在出

75.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新北市:正中書局,2012年,頁16276. 郭朝順:《佛教文化哲學》,台北市:里仁書局,2012年,頁73-74

77. 單正齊:《佛教的涅槃思想》,上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頁1

78.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全書 • 第一編 佛法總學 》「 中國要重建的佛學:一、普遍 融攝前說諸義為資源而為中國亦即世界佛教的重新創建,二、不是依任何一古代 宗義或一異地教派而來改建,而是探本於佛的行果、境智、依正、主伴而重重無 盡的一切佛法。其要點乃在:甲、闡明佛教發達人生的理論,乙、推行佛教利益 人生的事業。如是,即為依人乘趣大乘行果的現代佛學 」( 2759-760 )

79. 釋印順:《佛學著作集― 佛在人間》:「在無邊佛法中,人間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 的,究竟徹底而又最適應現代機宜的。切勿誤解為人乘法!」( Y 1422-26 ) 80. 印順:《佛學著作集― 學佛三要》( Y 15213 )。

世了生死,然此了生死目標,必得在世間法之實踐,方得以證成,此即「生 死即涅槃」。

對於佛法的終極或最高目標為涅槃之看法,已故學者傅偉勳教授亦持同 樣之論點,如其所言「宗教之終極目標的定立,在基督教是永生天國,印度 教是輪迴的結束、梵我合一,佛教是涅槃解脫,道家是道玄同,儒家是仁道、

天命之道實現與個人安身立命……總關涉著死亡的精神超克或生死問題的徹 底解決」81。佛經上言「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都 是本著「生存的每一刻即是邁向死亡」,清楚描繪著「生,即是向死存在」。

生,不是靜態的存在;死,當然也非是剎那間發生的那一刻。人惟有接受生 死無常觀念,生死亦非兩相對立之觀念,才有可能坦然面對生死為必然之事,

也才能在生命存在的每一刻,以「常精進,如救頭然」來看待,生命也因此 觀念才有改變之可能,也才有超越生死之界限,邁向那生死非相對的解脫涅 槃境界。

星雲大師亦說「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了生 脫死」,大師對生死之看法,節錄其在《人間佛教的藍圖( 下冊 )》,〈十三、

生命觀( 生死之道 )〉為如下描述:

經典上將死亡分成四大種類:壽盡而死、福盡而死、意外而死、

自如而死。死亡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灰飛煙滅,無知 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 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裡去,

因此佛經裡對於死亡的觀念,有很多積極性的譬喻,例如:

81. 傅偉勳:《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 從臨終精神醫學 ― 到現代生死學 》,新北 市:正中書局,2012年,頁133

( 一 ) 死如出獄 ( 二 ) 死如再生 ( 三 ) 死如畢業 ( 四 ) 死如搬家 ( 五 ) 死如換衣( 六 ) 死如新陳代謝。

佛教的「涅槃寂靜」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的生 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例如海水波濤洶湧,海面上的泡沫 究竟是海水,還是波浪?從覺悟的觀點來看,有風起浪,無風平 靜,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82

上述大師語錄,清楚的看出大師對生死之正視,佛法落實在每個生活上 所遇到的問題,運用佛法的解脫自在,坦然接受,不抗拒它,才有能量去處 理它,放下它,不再執於其成敗得失,此涅槃解脫自在的生活哲學,得以貫 穿整個人生的佛門修行課題。

在文檔中 試論星雲大師涅槃觀 (頁 35-38)

相關文件